模具设计实训说明书范本

模具设计实训说明书范本
模具设计实训说明书范本

目录

一前言 (2)

二冲压件工艺分析 (3)

三工艺方案的确定 (4)

四模具结构形式设计 (8)

五模具零件的选用、设计及计算 (9)

六压力机校核 (10)

七凸模、凹模加工工艺方案 (11)

八设计小结 (13)

九参考文献 (13)

前言

模具是现在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工艺装备,在电子、汽车、电机、仪器仪表、加点通讯等产业中,60% -80%的零部件均依靠模具成形,特别是冲压和塑料成型加工中应用极为广泛。

本设计是对板料的冲压,板料冲压是金属塑性加工的一种基本方法,冷冲模则是推行冲压工艺比不可缺的装备。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行业作为科学技术的基础,也随着有了飞速的发展。随着加工技术的不断深化,加工件精度的日趋提高,模具的制造更是有着长足的进步。至今,我国模具制造行业的产值已超过机床行业。有关冲压技术方面的为题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相应的冲压工艺理论研究和冲压加工机理的探讨也随之不断深化。模具的设计和加工改善冲件的质量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也就显著更为重要。

本设计是基础零件的模具设计,以基础、工艺、计算、结构、材料入手,设计一套加工连接垫片的模具。并使之满足要求。

一、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工件为图1所示的冲孔落料件,材料为Q235钢,料厚t=1.2mm ,大批量生产。

工艺性分析内容如下:

图1

1.材料分析

Q235为普通碳素结构钢,具有较好的冲裁成形性能。

2.结构分析

零件结构简单对称,外形均由圆弧连接过渡,对冲裁加工较为有利。零件中有两个孔,其中最小孔径为?10mm,符合冲裁最小d min≥1.0t=1.2mm的要求。另外,经计算孔距零件外形之间的最小孔边距为5mm,满足冲裁件最小孔边距l min≥1.5t=1.8mm的要求。所以,该零件的结构满足冲裁的要求。

3.精度分析

零件上所有尺寸都未标注公差要求,因此,该零件在精度方面要求不高,很容易达到,取12级精度,普通冲裁可以满足零件的精度要求。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工件为一落料冲孔件,可提出的加工方案如下: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两套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比较以上三个方案: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两道工序、两副模具,生产效率低,零件精度较差,在生产批量较大的情况下不适用。

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冲压件的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易保证,且生产效率高。尽管模具结构较方案一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较简单,模具制造并不困难。

方案三:也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也很高,但与方案二比生产的零件精度稍差。 由于零件尺寸较小,精度也不高,而级进模广泛应用于尺寸较小的冲件,成本比复合模低,安全性高 ,生产效率高。

所以,比较三个方案欲采用方案三生产。

三、工艺设计计算

3.1刃口尺寸计算

根据零件形状的特点,刃口尺寸计算采用分开制造法。

1)落料件尺寸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D A1=(D max -X Δ)A δ+0

D T1=(D A -Z min )0T

δ- 尺寸7003.0-mm ,查的该零件凸凹模最小间隙Z min =0.126mm ,最大间隙Z max =0.180mm ;凸模制造公差δT =0.020mm ,凹模制造公差δA =0.030mm 。将各值代入δA +δT ≤Z max -Z min 校验是否成立。

经检验,不等式成立,将数字代入公式得:DA1=69.775030.00+mm ,DT2=69.6490020.0-mm 。

尺寸?4002.0-mm ,查得其Z min 、Z max 、δA 、δT 数值与上一尺寸相同,所以同样满足δA +δT ≤Z max -Z min 的要求,则D A2 =39.85030.00+ mm , D T2 =39.7240020.0-mm 。

尺寸?20021.0-mm ,凸模制造公差δT =0.020mm ,凹模制造公差δA =0.020mm 。且满足δA +δT

≤Z max -Z min 。则D A3=19.84020.00+ mm , D T3 =19.7140020.0-mm 。

2)冲孔基本公式为

d T =(d min +X Δ)0T

δ- ,d A =(d min + X Δ+Z min )A δ+0 尺寸?10180.00+mm ,查得凸模制造公差δT =0.020mm ,凹模制造公差δA

=0.020mm 。经验算 满足δA +δT ≤Z max -Z min 的要求,所以的dT=10.1350020.0- mm , dA=10.261020.00

+mm 。 3)中心距:零件上两孔中心距(50±0.12)mm ,代入中心距计算公式得L=(50±0.12/4)mm =(50±0.04)mm 。

3.2 排样方式的确定及计算

模具导料零件采用无侧压的导料板装置,所以条料的宽度应在尺寸的增加搭边值的基础上在增加一间隙值,可查得该间隙值为0.5mm ,分析零件形状,采用单直排或斜排方式,零件的可能排样方式有图2所示三种。

比较图 b ,图 c ,显然图c方案的材料利用率要高,所以排除b方案。现选用1500mm*1000mm的钢板,则计算采用不同的裁剪方式时,每张板料能出的零件总个数为1)裁成宽74mm ,长1500mm的条料,则一张板料能出的零件总个数为

[1000/74]*[1500/42]=13*35=455

2)裁成宽74mm ,长1000mm的条料,则一张板料能出的零件总个数为

[1500/74]*[1000/42]=20*23=460

3)裁成宽44mm ,长1500mm的条料,则一张板料能出的零件总个数为

[1000/44]*[1500/57.08]=23*26=598

3)裁成宽44mm ,长1000mm的条料,则一张板料能出的零件总个数为

[1500/44]*[1000/57.08]=34*17=578

比较以上四种剪裁方法,第三种裁剪方法的材料利用率最高,所以最终剪裁为宽44mm ,长1500mm的条料。

3.3条料及冲压力的相关计算

此零件的周长为233.74mm(落料周长为170.94mm,冲孔周长为62.8mm),材料厚1.2mm,Q235钢的抗剪强度取310MPa,则冲裁该零件所需的冲裁力

F落=KLtδT=1.3×170.94×1.2×310=82.67KN

F冲=KLtδT=1.3×62.8×1.2×310=30.37KN

F= F落 + F冲 =113.04KN

模具采用刚性卸料和推件的结构,所以所需推件力为F推=NK T F=4×0.055×113.04=24.87KN.

则零件所需得冲裁力为F总=F+F推=137.91KN

初选设备为开式压力机J23-16 。

3.4压力中心计算

零件为一对称件,所以零件的压力中心就是零件的对称中心。但由于采用了级进模设计,因此需计算模具的压力中心。设模具压力中心的坐标为(x,0),则有

F冲(57.08-x)=F落x

x=12.72mm

根据计算冲压工艺总力,冲压设备拟选J23-16,模柄孔尺寸为?40×60 。

其主要参数如下:

公称压力:160KN

滑块行程:55mm

最大闭合高度:220mm

闭合高度调节量:45mm

工作台尺寸:300mm×450mm

模柄孔尺寸:40mm×60mm

垫板厚度:40mm

四、模具结构形式设计

4.1模具类型的选择

由冲压工艺分析知,采用级进冲压,所以模具类型为级进模。

4.2定位方式的选择

为了保证磨具正常工作和冲出合格冲裁间,必须保证坯料或工作刃口处于正确的相对位置,则必须定位。

条料在模具送料平面中必须有两个方向的限位:一是在与送料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限位,保证条料沿正确的方向送料,称为送进导向;二是在送料方向上的限位,控制条料一次送进的距离,称为送料定距。送进方向用导料销和导料板定位。送料定距用挡料销和导正销定距。4.3送料方向的选择

因为模具采用的是条料,控制条料的送进方向采用导料销,无侧压装置。控制条料的送进步距采用挡料销初定距,导正销定距。而第一件的冲压位置应为条料长度有一定条量,可以靠操作工目测来定

4.4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

因为工件料厚为1.2mm,采用刚性卸料。又因为是级进模生产,所以采用下出件比较便于操作与提高生产率。

为了提高模具寿命和工件质量,方便安装调整,该级进模采用后侧导柱的导向方式。

五、模具零件的选用、设计及计算

5.1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1)凹模与标准模架的选择

凹模采用整体凹模,各冲裁的凹模孔均采用线切割机床加工,安排凹模在模架上的位置时,要依据计算压力中心的数据,将压力中心与模柄中心重合。琪轮廓尺寸可按公式计算:凹模厚度 H=KB=0.25×70=17.5mm 实取20mm

凹模壁厚 C=(1.5~2)H=1.7×17.5=29.75mm 实取30mm

凹模宽度B=B+2C=40+2×30=100mm

凹模长度L=122.8+2C=122.8+2×30=182.8mm) 实取184mm

凹模轮廓尺寸为L×B×H=184mm×100mm×20mm

模具采用后侧导柱模架,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查得模架规格为:上模座200mm×125mm ×35mm ,下模座200mm×125mm×40mm ,导柱25mm×140mm ,导套25mm×95mm×38mm 。

2)落料凸模的选择

结合工件外形并参考加工,将落料模设计成直通式,采用线切割加工,凸模通过2个M6螺钉固定在垫板上,与凸模固定板的配合按H6/m5。

凸模总长L=h1+h2+t+h=16+14+1.2+18.8=50mm

h1—凸模固定板厚度,一般取凹模厚度H的0.6~0.7倍,即h1=16mm;

h2—卸料板厚度,取h2=14mm ; t—料厚,为1.2mm ;

h—增加长度,包括凸模修料板间的安全距离模量(5mm)+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0.5mm~1mm)+凸模固定板与卸,一般取10~20mm 。

3)冲孔凸模的选择

因为所冲的孔是圆形,而且都不属于需要特别保护的小凸模,所以冲孔凸模

采用台阶式,一方面加工简单,另一方面又便于装配与更换。需冲?10孔

5.2模柄的选择

采用压入式模柄,压入式模柄与上模座孔采用H7/m6过渡配合,并加销钉以防止转动。模柄尺寸与压力机模柄孔相适应,模柄A40×90 。

5.3定位零件的设计

1)导正销和挡料销的设计

落料凸模下部设置一个导正销,借用?10孔作导正孔

导正应在卸料板压紧材料之前完成导正,考虑料厚和装配后卸料板下平面超出凸模端面1mm。导正销采用H7/n6,安装在落料凸模端面,导正销导正部分与导正孔采用H7/n6的配合。导正销A10×35。挡料销A6×10 。

2)导料销和垫板的设计

导料销的与条料接触,导料销A6×10。垫板厚度取8 mm 。

导料板采用45钢制作,热处理硬度为40~45HRC。

3)卸料部件的设计

(1)卸料板的设计

卸料板的周界尺寸与凹模的周界尺寸相同,卸料板厚度为14mm 。

卸料板采用45钢制造,淬火硬度为40~45HRC 。

(2)卸料螺钉的选用

卸料板上设置6个卸料螺钉,选用M8螺钉。卸料钉尾部应留有足够的行程空间。卸料螺钉拧紧后,应使卸料板超出凸模端面1mm ,有误差时通过螺钉与卸料板之间安装垫片来调整。

5.4模架部件的设计

上模座的厚度H上取35mm ,上模垫板H垫取8mm ,凸模固定板厚度h1取16mm ,下模座厚度H下取40mm ,那么,该模具的闭合高度:

H闭=H上+ H下+ H垫+ L + H - h2=(35 + 40 + 8 + 50 + 20 - 1)=152mm L —凸模长度,L=50mm ;

H —凹模厚度 , H=20mm ;

h2—凸模冲裁后进入凹模的深度,h2=1mm 。

5.5其他零部件的选择

1)螺钉的选择

选择12个M8紧固螺钉用来固定上下模板,为圆柱头内六角螺钉

选择2个M6紧固螺钉用来固定垫板与凸模,为开槽沉头螺钉

2)导柱导套的选择

导柱选择B型导柱,尺寸d×L为?25×140

导套选择A型导套,尺寸d×L×D为?25×85×33

4)销钉的选择

销钉一般选择与连接螺钉相同的规格,或者小一号规格。因此选M6。

六、压力机校核

初选的压力机为J23-16

6.1闭合高度

H min - H1 + 10 ≤ H ≤ H max - H1 -5

即:175-40+10=145mm≤ 152mm ≤220-40-5=175mm

H min—压力机的最小闭合高度,尺寸为220-45=175mm

H max—压力机的最大闭合高度,尺寸为220mm

H —模具闭合高度, 尺寸为152mm

H1—垫板厚度,尺寸为40mm

压力机符合要求,可以使用。

6.2工作台面尺寸

工作台尺寸:300mm×450mm,厚度为40mm 。比模具模架尺寸≥50~70mm, 符合要求

七、凸模、凹模加工工艺方案

7.1导柱导套的选择

落料凹模加工工艺路线

备料→锻造→热处理→粗铣→磨上下平面→钳工划线→铣漏料口→热处理→磨上下平面→线切割→钳工精修→检验

落料凸模加工工艺路线

备料→锻造→热处理→初铣→磨上下平面及相邻两侧面→钳工划线并加工→钻孔攻螺纹→铣漏料口→热处理→磨上下平面→线切割→钳工精修→检验

冲孔凸模加工工艺路线

备料→锻造→车削→热处理→磨削→钳工精修→检验

7.2模具的装配

通过以上设计,可得到模具的总装图。模具的上模部分主要由上模板、垫板、凸模、凸模

固定板及卸料板等组成。卸料方式采用刚性卸料。下模部分有下模座、凹模板、导料板等组成。冲孔废料和成品均由漏料空漏出。

条料送进时采用挡料销作为粗定距,在落料凸模上安装一个导正销,利用条料上?10孔作导正销孔导正,以此作为条料送进的精确定距。操作是完成冲压后,把条料抬起向前移动,用落料孔套在挡料销上,并向前推紧,冲压时凸模上的导正销,再作精确定距。挡料销位置的设定比理想的几何位置向前偏移0.2mm ,冲压过程中粗定位完成以后,当用导正销作精确定位时,由导正销上圆锥形斜面再将条料向后回约0.2mm而完成精确定距。用这种方法定距,精度可达到0.2mm 。

1.清洗压力机滑块底面,工作台和垫片平面及上下模座的顶面和底面。

2.降冲模置于压力机工作台或垫片上,移至近似工作位置。

3.观察工件或废料能否落下。

4.用手搬动飞轮或压力机的寸装置,是压力机滑块逐渐降至下极点。在滑块下降过程中移动

冲模,以便模柄进入滑块中的模柄孔内。

5.调节压力机至近似的闭合高度。

6.安装固定下模的压板,垫块和螺栓,但不拧紧。

7.紧固上模,确保上模顶部与滑块底面贴近无缝隙。

8.紧固下模,逐次交替拧紧。

9.调整闭模高度,使凸模进入凹模。

10.回升滑块,在个滑动部分加润滑剂,确保导套上部出气槽畅通。

11.以纸试冲,观察毛刺以判断间隙是否均匀。滑块寸动或手搬使飞轮移动。

12.刃口加油,用规定材料试冲若干件,检查冲件质量。

13.安装,调试送料和出料装置。

14.再次试冲。

15.安装安全装置。

八、设计小结

小结

本课程设计历时三周,旨在让同学们学会加工简单零件的一般模具设计,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领的任务书是设计一套加工连接垫片的落料冲孔模具,从接到任务书开始我就着手了我的设计,在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参看,让我明白了模具设计有哪些相关的资料,并且了解了初步的设计步骤,遇到问题时和老师讨论。其实课程设计不仅仅是完成所设计的任务,虽然完成任务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设计的过程,从中得到的收获。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本来就是学习的一部分,而且这部分的作用更大,而且收获的也更多。

我从本课程设计学习到了一般模具设计的过程和步骤,学会了选材和相关的计算。通过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的绘制,巩固我们的设计过程,并且有了收获,从自己设计的模具中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与老师探讨和研究选取零件,使模具更经济更可靠。

在设计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一些问题是理论课上没有讲到的,通过实际具体的操作我们才得以发现,所以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中检验理论,才能把我们学到的理论知识夯实牢固。最后感谢老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我的辅导。

九、参考文献

[1] 罗益旋编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电子版)银声音像出版社

[2] 郑家贤主编。冲压模具设计实用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3] 胡兆国主编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年8月第一版

[4] 夏巨谌、李志刚主编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电子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出版

[5] 李军主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UG模具设计说明书

UG模具设计说明书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2015.12.25

一、产品分析 本产品为MP3上壳,该塑件材料选用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二、托盘模具设计过程 1、加载产品,进行项目初始化 设置材料为ABS材料,收缩率为1.005,选择项目单位为毫米

零件加载完成图 2、调整坐标系 单击“注塑模向导”中打的“模具CSYS”按钮,选中当前WCS,点击确定。 3、设置工件 点击工件按钮,弹出对话框,点击确定为默认值 工件图

4、型腔布局 点击“型腔布局”按钮,单击对话框中的“自动对准中心”按钮 三、托盘分模过程 1、分型补片 点击“分型”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创建/删除补片面”按钮,随后选择“自动”,单击“自动修补”按钮,对产品进行自动补面 自动补面图 2、创建分型线 单击“分型管理器”中的“编辑分型线”按钮,在分型对话框中单击“自动搜索分型线”按钮,选择好矢量方向

分型线图 3、创建分型面 单击“创建/编辑分型面按钮”,弹出对话框,然后点击“创建分型面”按钮,在曲面类型中选择有界平面,单击确定生成产品分型面 4、抽取区域 单击“分型管理器”中的“抽取区域和分型线”按钮,弹出“区域和直线”对话框,在“抽取区域方法”选择“边界区域”,单击“确定”按钮。 抽取完毕后,在“分型管理器”对话框中,“型腔区域”和“型芯区域”选项为着色状态,表示型腔、型芯区域抽取成功。 四、建立模架过程 1、创建模架 单击“注塑模向导”工具条中的“模架”按钮,弹出“模架管理”对话框,此时我们选用LKM_SG模架(类型为A)其他参数如下图所示:

模具设计岗位工作职责范本

岗位说明书系列 模具设计岗位工作职责(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82909 模具设计岗位工作职责 Job Desig n Respon sibilities 说明:为规划化、统一化进行岗位管理,使岗位管理人员有章可循, 提高工作效率与明确责任制,特此编写。 篇一:模具设计岗位职责 1.模具的设计,根据产品模型与设计意图,建立相关的 模具三维实体模型; 2.制图,将三维产品及模具模型转换为常规加工中使用 的二维工程图; 3.模具的分析,根据产品成形工艺条件,进行模具零件 的结构分析、热分析、疲劳分析和模具的运动分析 4.产品成形:注塑成形、冲压成形;定制适合公司模具设 计标准件及标准设计过程 5.模具的生产以及后期管理维护。 篇二:模具设计岗位职责1、根据产品开发计划制订模具设计计划并组织实施。 2、根据产品配套开发说明书,确定模具总体结构方案并

在需要时组织模具总体结构评审 3、根据产品图和产品配套开发说明书,审定具体的模具 结构、主要部件的配合,组织模具设计整改。 4、根据部门职责,完善本部门的业务流程并实施篇三:模具设计 岗位职责1:数字化制图,将三维产品及模具模型转换为常规加工中使用的二维工程图; 2:模具的数字化设计,根据产品模型与设计意图,建立 相关的模具三维实体模型 3:模具的数字化分析仿真,根据产品成形工艺条件,进 行模具零件的结构分析、热分析、疲劳分析和模具的运动分 4:产品成形过程模拟,注塑成形、冲压成形;定制适合本 公司模具设计标准件及标准设计过程 5:模具的生产以及后期管理维护。 篇四:模具设计员岗位职责 1.产品结构分析能读懂图纸,具备绘图能力,熟悉国家 相关标准,能准确选择公差配合,会使用量具,能够分析模

拉伸模具设计说明书

前言 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装备,它是―无以伦比的效益放大器‖。没有高水平的模具,也就没有高水平的工业产品,因此模具技术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因为模具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模具工业一直被提到很高的位置。 从起步到现在,我国模具工业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从20 世纪以来,我国就开始重视模具行业的发展,提出政府要支持模具行业的发展,以带动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有关专家表示,我国的加工成本相对较低,模具加工业日趋成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大幅提高,国内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各种有利因素使越来越多国外企业选择我国作为模具加工的基地。因为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价格的几十倍,上百倍。目前,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志。它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模具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机械、电子、汽车、石油化工和建筑。事实上,模具是属于边缘科学,它涉及机械设计制造、塑性加工、铸造、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高分子材料、金属物理、凝固理论、粉末冶金、塑料、橡胶、玻璃等诸多学科、领域和行业。 据统计资料,模具可带动其相关产业的比例大约是1:100 ,即模具发展 1 亿元,可带动相关产业100 亿元。通过模具加工产品,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原材料,降低能耗和成本,保持产品高一致性等。如今,模具因其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材料消耗低、生产成本低而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应用,并且直接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特别是在制造业中,它起着其它行业无可取替代的支撑作用,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辐射性的影响。

模具设计实训说明书范本

目录 一前言 (2) 二冲压件工艺分析 (3) 三工艺方案的确定 (4) 四模具结构形式设计 (8) 五模具零件的选用、设计及计算 (9) 六压力机校核 (10) 七凸模、凹模加工工艺方案 (11) 八设计小结 (13) 九参考文献 (13)

前言 模具是现在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工艺装备,在电子、汽车、电机、仪器仪表、加点通讯等产业中,60% -80%的零部件均依靠模具成形,特别是冲压和塑料成型加工中应用极为广泛。 本设计是对板料的冲压,板料冲压是金属塑性加工的一种基本方法,冷冲模则是推行冲压工艺比不可缺的装备。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行业作为科学技术的基础,也随着有了飞速的发展。随着加工技术的不断深化,加工件精度的日趋提高,模具的制造更是有着长足的进步。至今,我国模具制造行业的产值已超过机床行业。有关冲压技术方面的为题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相应的冲压工艺理论研究和冲压加工机理的探讨也随之不断深化。模具的设计和加工改善冲件的质量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也就显著更为重要。 本设计是基础零件的模具设计,以基础、工艺、计算、结构、材料入手,设计一套加工连接垫片的模具。并使之满足要求。

一、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工件为图1所示的冲孔落料件,材料为Q235钢,料厚t=1.2mm ,大批量生产。 工艺性分析内容如下: 图1 1.材料分析 Q235为普通碳素结构钢,具有较好的冲裁成形性能。 2.结构分析 零件结构简单对称,外形均由圆弧连接过渡,对冲裁加工较为有利。零件中有两个孔,其中最小孔径为?10mm,符合冲裁最小d min≥1.0t=1.2mm的要求。另外,经计算孔距零件外形之间的最小孔边距为5mm,满足冲裁件最小孔边距l min≥1.5t=1.8mm的要求。所以,该零件的结构满足冲裁的要求。 3.精度分析 零件上所有尺寸都未标注公差要求,因此,该零件在精度方面要求不高,很容易达到,取12级精度,普通冲裁可以满足零件的精度要求。

医疗针筒模具设计说明书

湖南工学院机械工程系2006届 毕 业 设 计 说 书 明 设计题目:注射器针头套 机械设计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职称教授

目录 引言 (1) 设计指导书 (2) 设计说明书 (4) 一、毕业设计课题 (4) 二、塑件及材料分析 (5) 三、拟定的成型工艺 (6) 四、型腔数目确定 (7) 五、型腔布局 (7) 六、分型面与排气系统设计 (8) 七、浇注系统设计 (9) 八、成型零件设计 (11) 九、导向与定位机构设计 (15) 十、脱模机构设计 (16) 十一、模温调节与冷却系统设计 (18) 十二、模体设计 (20) 十三、注射模与注射机的关系 (21) 十四、模具装配草图及工作原理 (23) 十五、设计小结 (23) 十六、参考资料 (24) 引言 本说明书为我机械系2006届模具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说明书,意在对我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考察、评估。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单独完成设计。也是在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考察。 本设计说明书是本人完全根据《塑料模具技术手册》的要求形式及相关的工艺编写的。说明书的内容包

括:毕业设计要求,设计课题,设计过程,设计体会及参考文献等。 编写说明书时,力求符合设计步骤,详细说明了塑料注射模具设计的方法,以及各种参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如塑件的成型工艺,型腔及型芯的计算,塑料脱模机构的设计,调温系统的设计等。 在编写设计说明书前,得到张老师的悉心指导;在编写过程中,又得到同学的热情帮助和指点,在此谨以致意。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编写过程中错误难免会有的,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设计者: 2006年4月20日 设计指导书 1.设计前应明确的事项 (1)明确制品的几何形状及使用要求。对于形状复杂的制品,有时除看懂其图样外,还需参考产品模型或样品,考虑塑料的种类及制品的成型收缩率、透明度、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允许变形范 围等范围,即充分了解制品的使用要求,因为这不仅是模具设计的主要依据,而且还是减少模具 设计者与产品设计者已意见分歧的手段。 (2)估算制品的体积和重量及确定成型总体方案。计算制品重量的目的在于选择设备和确定成型总体方案。成型总体方案包括确定模具的机构形式,型腔数目,制品成型的自动化程度,采用流道的 形式(冷流道或热流道),制品的侧向型孔是同时成型还是后序加工,侧凹的脱模方式等。 (3)明确注射成型机的型号和规则。只有确定采用什么型号和规则的注射成型机,在模具设计时才能对模具上与注射机有关的结构和尺寸的数据进行校核。 (4)检查制品的工艺性。对制品进行成型前的工艺性检查,以确认制品的各个细小部分是否均符合注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南昌航空大学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肥皂盒底盖塑料模具设计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级: 姓名:简洪伟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2010年4月28日

引言 本说明书为塑料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是根据塑料模具手册上的设计过程及相关工艺编写的。本说明书的内容包括:目录、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说明书、参考文献等。 编写本说明书时,力求符合设计步骤,详细说明了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方法,以及各种参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如塑件的成型工艺、塑料脱模机构的设计。 本说明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江五贵老师和同学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由于本人设计水平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有错误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设计者:简洪伟 2010.4.28

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题目: 塑料肥皂盒材料:PVC 二、明确设计任务,收集有关资料: 1、了解设计的任务、内容、要求和步骤,制定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2、将UG零件图转化为CAD平面图,并标好尺寸 3、查阅、收集有关的设计参考资料 4、了解所设计零件的用途、结构、性能,在整个产品中装配关系、技术要求、生产批量 5、塑胶厂车间的设备资料 6、模具制造技能和设备条件及可采用的模具标准情况 三、工艺性分析 分析塑胶件的工艺性包括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在技术方面,根据产品图纸,只要分析塑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尺寸标注方法、精度要求、表面质量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模塑工艺要求;在经济方面,主要根据塑胶件的生产批量分析产品成本,阐明采用注射生产可取得的经济效益。 1、塑胶件的形状和尺寸: 塑胶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同,对模塑工艺要求也不同。 2、塑胶件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要求: 塑胶件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要求与模塑工艺方法、模具结构型式及制造精度等有关。 3、生产批量 生产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模具的结构型式,一般大批量生产时,可选用一模多腔来提高生产率;小批量生产时,可采用单型腔模具等进行生产来降低模具的制造费用。 4、其它方面 在对塑胶件进行工艺分析时,除了考虑上诉因素外,还应分析塑胶件的厚度、

开关按键的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开关按键的注塑模具设 计说明书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目录 绪论 (3) 1.模塑工艺规程的编制 (5) 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5) (5) (6) 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 (6) 塑件注塑工艺参数的确定 (7) 塑料成型设备的选取 (7) 2.注塑模的结构设计 (8) 分型面选择 (8) 确定型腔的数目及排列方式 (9) (9) (11) 浇注系统设计 (11) (11) (12) (13) (13) (14) 抽芯机构设计 (14) (14) (14) (15) (15) 滑块和导滑槽设计 (15) 导柱的设计 (15) 推出机构设计 (16) 成型零件结构设计 (16) (16) 3.外壳注塑模具的有关计算 (18)

4.模具加热和冷却系统的设计 (20) 5.模具闭合高度确定 (20) 计算模具的闭合高度 (21) 校核注塑机的开,合模空间 (21) (21) (21) 6.注塑机有关参数的校核 (21) 模具合模时校核 (21) 模具开模时校核 (22) 7.绘制模具总装图和非标零件工作图 (22) 本模具总装图和非标零件工作图见附图 (22) 本模具的工作原理 (22) 结论 (23) 致谢 (24) 参考文献 (25) 绪论 大学的学习即将结束,毕业设计是其中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对以前所学的知识及所掌握的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采用模具的生产技术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换型不断加快。使模具的需要补断增加。而对模具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模具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显得更为重要。 根据业内专家预测,今年中国塑料模具市场总体规模将增加13%左右,到2005年塑料模具产值将达到460亿元,模具及模具标准件出口将从现在的9000多万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2亿美元左右,产值在增长,也就意味着市场在日渐扩大。 相当多的发达国家塑料模具企业移师中国,是国内塑料模具工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技术人才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劳动力成本低都是吸引外资的优势,所以中国塑模市场的前景一片辉煌,这是塑料模具市场迅速成长的重要因素所在。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模具共分为10大类46个小类,塑料模具是10大类中的l 个大类,共有7个小类:热塑性塑料注塑模、热固性塑料注塑模、热固性塑料压塑

塑料模具设计说明书样本

湖南工学院 课程设计设计课题注塑模具设计 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设计班级成型1001班 设计者姓名原育民 设计时间年 12月

目录 1. 塑件的工艺分析 (4) 1.1塑件的成型工艺性分析 (4) 1.1.1 塑件材料ABS的使用性能 (5) 1.1.2 塑件材料ABS的加工特性 (5) 1.2 塑件的成型工艺参数确定 (6) 2 模具的基本结构及模架选择 (6) 2.1 模具的基本结构 (6) 2.1.1 确定成型方法 (6) 2.1.2 型腔布置 (7) 2.1.3 确定分型面 (7) 2.1.4 选择浇注系统 (8) 2.1.5 确定推出方式 (8) 2.1.6 侧向抽芯机构 (9) 2.1.7选择成型设备 (9) 2.2 选择模架 (11) 2.2.1 模架的结构 (11) 2.2.2 模架安装尺寸校核 (11) 3 模具结构、尺寸的设计计算 (12) 3.1 模具结构设计计算 (12) 3.1.1 型腔结构 (12) 3.1.2 型芯结构 (12)

3.1.3 斜导柱、滑块结构 (12) 3.1.4 模具的导向结构 (12) 3.2 模具成型尺寸设计计算 (13) 3.2.1 型腔径向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型腔深度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 型芯径向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4 型芯高度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模具加热、冷却系统的计算 (15) 3.3.1 模具加热.....................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 模具冷却.....................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模具主要零件图及加工工艺规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模具定模板零件图及加工工艺规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模具侧滑块零件图及加工工艺规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模具动模板( 型芯固定板) 零件图及加工工艺规程错误! 未定义书签。 5 模具总装图及模具的装配、试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模具的安装试 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试模前的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模具的安装及调试 (20) 5.4 试模 (21)

模具设计岗位职责范本

岗位说明书系列 模具设计岗位职责(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73052 模具设计岗位职责 Mold design job responsibilities 说明:为规划化、统一化进行岗位管理,使岗位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与明确责任制,特此编写。 篇一:模具设计岗位职责 1.模具的设计,根据产品模型与设计意图,建立相关的模具三维实体模型; 2.制图,将三维产品及模具模型转换为常规加工中使用的二维工程图; 3.模具的分析,根据产品成形工艺条件,进行模具零件的结构分析、热分析、疲劳分析和模具的运动分析; 4.产品成形:注塑成形、冲压成形;定制适合公司模具设计标准件及标准设计过程; 5.模具的生产以及后期管理维护。 篇二:模具设计岗位职责 1、根据产品开发计划制订模具设计计划并组织实施。 2、根据产品配套开发说明书,确定模具总体结构方案并

在需要时组织模具总体结构评审 3、根据产品图和产品配套开发说明书,审定具体的模具结构、主要部件的配合,组织模具设计整改。 4、根据部门职责,完善本部门的业务流程并实施 篇三:模具设计岗位职责 1:数字化制图,将三维产品及模具模型转换为常规加工中使用的二维工程图; 2:模具的数字化设计,根据产品模型与设计意图,建立相关的模具三维实体模型; 3:模具的数字化分析仿真,根据产品成形工艺条件,进行模具零件的结构分析、热分析、疲劳分析和模具的运动分析; 4:产品成形过程模拟,注塑成形、冲压成形;定制适合本公司模具设计标准件及标准设计过程; 5:模具的生产以及后期管理维护。 篇四:模具设计员岗位职责 1.产品结构分析能读懂图纸,具备绘图能力,熟悉国家相关标准,能准确选择公差配合,会使用量具,能够分析模

模具设计说明书

学号: 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落料拉深复合模 设计者:马国财 指导教师:杜松 日期: 2011 年 11 月 10 日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工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零件基本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件的拉深工艺性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件的冲裁工艺性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确定工艺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工艺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拉深件的修边余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零件展开料的尺寸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排样、搭边及条料宽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成形系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冲压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弹簧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初选压力机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模具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落料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拉深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落料凹模外形尺寸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凸凹模外形尺寸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选择模具、导柱和导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辅助零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校核压力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选择定位连接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选择模具材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一冲压件工艺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二模具说明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具 说明说(即正文范本)

1 引言 塑料制件的成型模具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模具设计者应以模具设计任务书为依据,对塑料制件的质量要求、生产批量和周期要求进行详尽和明确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具的结构设计和成型设备的选择。运用现代三维模具设计软件对模具结构进行设计,能够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和可预见性。说明书详细介绍了塑料弯头成型模具的结构设计及相关工艺。在该注塑模设计中,对成型零件的设计、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环形抽芯机构的设计、推出机构的设计等内容均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 2 产品结构性能及工艺性能 2. 1 制件结构设计与分析 图2.1 塑料制件结构图 本设计的产品为塑料弯头(如上图2.1所示),其外形结构比较复杂,由环形部分和连接部分组成,两侧呈对称分布。环形曲面是该件的重要工作面,它的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到弯头的质量。塑件整体宽度为140mm,环形部分壁厚为2.5mm,外圆弧半径为75mm,内圆弧半径为37mm,内腔的台阶深度为4mm,除环形外部需经皮革处理外,精度要求不高,其余表面需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 该产品的模具的结构主要难点是环形抽芯机构,环形型芯不能直接脱模,故采用齿轮抽芯机构,外部连接液压马达传递动力将型芯抽出。 2.2 制件材料 根据对塑件的主要用途、基本性能及经济性进行分析,该塑件采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材料。该材料具有三种单体所赋予的优点,具有较好的冲击

韧性,且在低温下也不迅速下降,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尺寸稳定性,易于成型加工,拥有良好的耐寒性,可燃性,良好的电性能,良好的耐化学试剂性和耐候性,并且属于无定形聚合物,熔融温度低,熔程较宽,熔融粘度适中,流动性好,易于充模。 3 工艺方案及设计步骤 3.1设计目标 该塑料制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是长期占据市场的商品,为大批制造生产,产品质量为120g,年产量为30万件,模具预计寿命为50万件。塑件精度要求一般,根据标准SJ1372-78,采用四级精度。 3.2成型工艺方案 根据ABS塑料的抗冲击韧性和易于塑性成型性,采用注塑成型,注塑机拟选用XS-ZY-500型,本设计预备采用注射成型方法, 塑料的成型工艺方法主要有注塑成型、挤出成型﹑压缩成型等。该塑件制造年产量为30万件,模具预计寿命为50万件,1件产品重量为120g,体积和重量均较大,开模一次能制造2件制品,故需要设计出高寿命的模具,这样才能达到使用者的要求。 根据产品的材料、精度要求和生产效率拟采用注塑成型。注塑成型是热塑性塑料成型的一种方法,几乎所有热塑性塑料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成型,某些热固性塑料也可以用注塑模成型,它具备以下特点:成型周期短,能一次成型复杂、尺寸精确、带有金属或非金属嵌件的塑料制件;对成型各种塑料的适应性强。所以我根据制件的材料选择该产品的加工方法为注塑成型。对此要选择合适的注射机来实现该产品的制造。3.3注射成型机的选择 在设计模具时,为了生产出合格的塑料制件,除了应掌握注塑成型工艺过程外,还应对所选用的注塑机的有关技术参数进行全面的了解。注塑机是塑料注塑成型所用的主要设备。注塑成型时模具安装在注塑机的动模板和定模板上,通过注塑机的液压锁模机构使动定模处于合模状态。这就需要较核该模具所需要的锁模力。是否在注塑既允许范围内。另外模具的开模行程和最大闭和高度都应该通过较核。本次设计采用国产卧式XS-ZY-500注射机,其主要参数如表3-1所示

塑料模具设计说明书(样本)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1章 绪 第2章

论…………………………………………………………………
光驱外壳的造型设计…………………………………………………
2.1 光驱外壳的选料及其性能……………………………………………… 2.2 光驱外壳 注 射成 型工艺过程 … ……… ……………… ……… ……… 2.3 光驱外壳的结构分析…………………………………………………… 2.4 光驱外壳造型设计过程………………………………………… 第 3 章 注射机的选择………………………………………………………………… 3.1 注塑机的初 选 … ……………… ……… ……………… ……… ……… 3.2 注射机的有关工艺参数校核……………………………………………… 3.3 模具与注射机的安装部分相关尺寸的校核………………………………… 第4章 成型零件与浇注系统的设计……………………………………………… 4.1.1 加载参照模型………………………………………………………… 4.1.2 成型零件设计………………………………………………………… 4.2 浇注系统设计………………………………………………………………… 4.2.1 主浇道的设计………………………………………………………… 4.2.2 分浇道的设计………………………………………………………… 4.2.3 浇口及冷料穴设计…………………………………………………… 4.2.4 铸模和开模…………………………………………………………… 4. 3 冷却系统设计……………………………………………………………… 4.3.1 凹、凸模冷却系统设计……………………………………………… 第 5 章 模具零件设计………………………………………………………………… 5.1 推出系统设计……………………………………………………………… 5.2 确定模架………………………………………………………………… 5.3 模架各装配零件设计……………………………………………………… 5.3.1 导向零件设计……………………………………………………… 5.3.2 浇注系统零件设计…………………………………………………… 5.3.3 推出机构零件……………………………………………………… 5.3.4 定位圈………………………………………………………………… 5.3.5 其他零件……………………………………………………………… 第6章 模具的装配和调试………………………………………………………… 6.1 模具的装配………………………………………………………………… 6.2 模具的调试………………………………………………………………… 4.1 凹、凸模成型零件的设计…………………………………………………
1

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cad图

摘要 模具的生产技术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水平的产品制造商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模具决心很大程度上质量、效率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目前,中国的工业生产的特点是产品的多样性、更新快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光阴似梭,大学三年的学习一晃而过,为具体的检验这三年来的学习效果,综合检测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除了平时的考试、实验测试外,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即此次设计的课题为笔筒的注塑模具。本次设计以笔筒模具为主线,综合了成型工艺分析,模具结构设计,最后到模具零件的加工方法,模具总的装配等一系列模具生产的所有过程。在设计该模具的同时总结了以往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模具设计中常用的公式、数据、模具结构及零部件。把以前学过的基础课程融汇到综合应用本次设计当中来,所谓学以致用。在设计中除使用传统方法外,同时引用了CAD、Pro/E等电脑软件,使用Office工具等现代化的电脑手段,力求达到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本次设计中得到了诸位老师的指点,非常感机械学院各位老师的精心教诲。 由于实际经验和理论技术有限,本设计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关键词:笔筒、点浇口、注塑模

ABSTRACT Here to enter the need to turn over a source of plastic materials, low pric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it is in computers and mobile phones, cars and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instruments, appliance and products manufacturing is an alternative to the rol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an injection is a thermoplastic - concrete shape of the main metho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is very large. Been shaping the plastic materials in rolls of the material being heated, which has become a highly fluid bolts, or as the pressure of tools, the melted by regulated by a high pressure injection mould of form, after a cooling and solidify, and then die from the adjustment, as of plastic. The product is of daily use of plastic bottle, and with high practicability. the product design for mass production, the design molds to have high molding efficiency, the system can automatically release, in addition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surface forms a side gate and therefore use single cent for the injection, the side gate automatically release the structure of the type. the machine mold is a choice of a module four chambers structure, the system uses the side gate to push out of shape, form a board with the agency to complete the forms of the launch of the process. Key words:injection;side gate;a core.

塑料模具设计说明书(样本).docx

目录 第1章绪论..................................................... 第2章光驱外壳的造型设计....................................... 2.1光驱外壳的选料及其性能.................................... 2.2光驱外壳注射成型工艺过程.................................... 2.3光驱外壳的结构分析........................................ 2.4光驱外壳造型设计过程................................ 第3章注射机的选择................................................. 3.1注塑机的初选................................................ 3.2注射机的有关工艺参数校核.................................... 3.3模具与注射机的安装部分相关尺寸的校核........................ 第4章成型零件与浇注系统的设计..................................... 4.1凹、凸模成型零件的设计...................................... 4.1.1加载参照模型 .......................................... 4.1.2成型零件设计 .......................................... 4.2浇注系统设计................................................ 4.2.1 主浇道的设计......................................... 4.2.2分浇道的设计 .......................................... 4.2.3 浇口及冷料穴设计 ...................................... 4.2.4铸模和开模 ............................................ 4. 3 冷去卩系统设计............................................. 4.3.1凹、凸模冷却系统设计 .................................. 第5章模具零件设计................................................. 5.1推出系统设计................................................ 5.2确定模架.................................................. 5.3模架各装配零件设计.......................................... 5.3.1 导向零件设计......................................... 5.3.2浇注系统零件设计 ...................................... 5.3.3推出机构零件 .......................................... 5.3.4定位圈 ................................................ 5.3.5其他零件 .............................................. 第6章模具的装配和调试............................................

套管塑料模具设计说明书

《套管塑料模具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套管塑料模具设计 学生姓名:朱宏栋 学号:201304040219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班级:机电模具2班 指导教师:吴光辉 起止时间:2015年12 月21日——2015年12 月28 日

目录 套管塑料模设计 (3) 1、塑件的工艺分析 (4) 1.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4) 1.2、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4) 1.3、塑件表面质量分析 (5) 1.4、塑件的结构工艺分析 (5) 2、成型设备选择与塑件注射工艺参数确定 (6) 2.1、计算塑件的体积 (6) 2.2、注塑机的初步选择 (6) 2.3、塑件注射工艺参数的确定 (6) 3、注射模的结构设计 (7) 3.1、分型面的选择 (7) 3.2、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型腔的排列 (7) 3.3、浇注系统的设计 (8) 3.4、型芯、型腔结构的确定 (9) 3.5、推件方式的选择 (10) 3.6、侧抽芯机构设计 (10) 4模具设计有关尺寸计算(型芯型腔图如下) (11) 型芯 (12) 4.1型腔和型芯工作尺寸计算 (12) 4.2、抽芯机构零件设计与计算 (13) 4.3、模板尺寸设计 (15) 4.4、导向机构的设计 (15) 5、冷却系统的设计 (15) 6、注射机有关参数的校核 (16) 6.1、注射压力校核 (16) 6.2、安装尺寸校核 (16) 6.3、最大行程校核 (16) 6.4、推出装置校核 (16) 7、模具装配图 (17) 设计小结 (17) 参考文献 (18)

套管塑料模设计 摘要:本设计分析塑料的特性及其对注塑工艺的影响,介绍了套管塑料模具主要零部件的尺寸计算方法,注塑模结构及工作过程。根据套管零件的特点确定了塑料模结构,达到了塑件的尺寸精度。 针对塑件脱模过程中的难点,设计了一种非常规抽芯的塑料模结构,并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加以详述。同时对浇注系统,顶出机构也作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注塑模;设计;套管;抽芯机构;侧向抽芯 前言: 随着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的高速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口号的倡引下,中国的制造业也蓬勃发展;而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工业能促进工业产品生产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并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和赞赏。在日本,模具被誉为“进入富裕的原动力”,德国则冠之为“金属加工业的帝王”,在罗马尼亚则更为直接:“模具就是黄金”。可见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我国对模具工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早在1989年3月颁布的《关于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就把模具技术的发展作为机械行业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塑料模具的产量和水平发展十分迅速,高效率、自动化、大型、长寿命、精密模具在模具产量中所战比例越来越大。套管注射模具就是将塑料先加在注塑机的加热料筒内,塑料受热熔化后,在注塑机的螺杆或柱塞的推动下,经过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内,塑料在其中固化成型。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塑料模具的设计,也就是设计一副注塑模具来生产插套管塑料件产品,以实现自动化提高产量。针对套管塑料模的具体结构,通过此次设计,使我对模具的设计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手册、标准等,结合教材上的知识也对注塑模具的组成结构(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导向部分、推出机构、侧抽机构、模温调节系统)有了系统的认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为将来独立完成模具设计积累了一定的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