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实训说明书范本

合集下载

模具设计实训说明书

模具设计实训说明书

模具设计实训说明书1. 引言本实训说明书旨在指导学生进行模具设计实训,帮助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说明书包含实训准备工作、实训内容、实训步骤等内容。

2. 实训准备工作在进行模具设计实训之前,学生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2.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应事先学习模具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模具设计原理、模具材料、模具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正确进行模具设计至关重要。

2.2 设备准备为了完成模具设计实训,学生需要准备以下设备:•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学生需要有一台计算机,并安装相关的模具设计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

•绘图工具:学生需准备绘图工具,如直尺、量具等,用于在纸上绘制模具设计图纸。

2.3 实习场地准备学生需要将实训场地准备好,确保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进行模具设计操作。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安全设施,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3. 实训内容本次模具设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模具设计流程学生将学习整个模具设计的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规划、零件设计、总装设计等环节。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能够理解模具设计的整体框架,以及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

3.2 模具材料选择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适合的模具材料。

模具材料的选择对于模具的性能和寿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模具材料的特点,从而进行正确的选择。

3.3 模具结构设计学生将学习模具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模具结构的设计涉及到模具的拆装性能、使用寿命等方面,学生需要根据具体要求,合理设计模具的结构。

学生将学习模具加工的基本工艺和方法。

模具加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模具的使用效果,因此学生需要掌握模具加工的基本工艺,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模具加工操作。

4. 实训步骤本次模具设计实训分为以下几个步骤:4.1 熟悉模具设计软件学生需要先熟悉模具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绘图、建模等操作。

4.2 完成模具设计小项目学生将根据实训要求,完成一个小型的模具设计项目。

模具设计说明书样本

模具设计说明书样本

目录一,课程设计目二,设计内容三,塑件工艺分析(1)塑件成型工艺分析(2)材料成型特性(3)工艺计算和设计四,模具成型零部件设计(1)凹模(2)型芯(3)顶出圈五,浇注系统设计(1)主流道(2)冷料井(3)分流道(4)浇口六,分型面选取与排气系统设计(1)型面选取(2)排气槽设计七,合模导向机构设计八,脱模机构设计九,温度调控系统设计(1)加热系统(2)冷却系统十,模具安装与调试十一,设计心得一,课程设计目课程设计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是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目是通过高分子材料成型模具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和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之掌握工程设计技巧,提高动手能力,为将来从事模具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同步巩固和强化所掌握知识,培养塑料模具涉及基本能力。

二,设计内容球柄注塑模具,此模具为单分型注射模和点浇口典型模具构造,设计模具为一模四腔,由定模板,导套,推出版,成型套,导柱,动模垫板,顶出套管,型芯,型芯压板,动模底板,内六角螺钉,后顶板,前顶板,脚条,顶杆,动模板,拉料杆,浇口套,定位圈构成。

分型面设立在推出板和定模板之间,由于制品一段形状为球形,有一某些在定模板上,一某些在推出板上,再设计分型面时,有助于脱模。

定模板,推出板,动模板,成型套,型芯,顶出套管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成型腔。

在开模时,定模板与动模板分开,由于拉料杆与型芯和制品之间有一定摩擦力,使制品预留到里面物料离开钉木板和主流道,由顶板继续向前推动,推动推出管,顶杆顶着推出板、套管和推出板同步作用在制品上,将制品推出,再运用制品自身重力,达到脱模目。

模具动作原理:模具装在注射机上----注射保压----冷却----开模----推出制品----合模进行第二次注射。

三,塑件工艺分析(1)塑件成型分析该塑件构造性对复杂,孔深度较深,在保证孔形状是给模具加工带来很大难度,空心球柄注塑材料采用了HDPE,由于塑件内部有加强筋,导致塑件壁厚不均匀,在注塑过程中,会由于壁厚不均匀使产品收缩不一致,会导致塑件尺寸稳定性达不到规定,因而必要通过有效地模具控温系统,控制其冷却过程,来达到控制收缩率目,因而模具内部控温系统将会给模具加工带来不便。

模具设计综合实训指导书

模具设计综合实训指导书

目录概述模块一注塑模任务一简单注塑模具的结构布局设计任务二简单注塑模非标准零件设计任务三生成简单注塑模总装配二维图模块二冷冲模任务一支架钺件零件三维造型任务二建立四导柱上模板零件三维模型任务三创建复合模具总装配三维模型附录一模具设计师(注塑模)三级鉴定方案附录二模具设计师(冷冲模)三级鉴定方案概述实训名称:模具设计综合实训二、实训类别:专业三、实训周数:6周四、说明(一)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二)主要先修课程:《现代工程图学》、《机械工艺与夹具》、《机械制造基础》、《特种加工技术》、《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模具CAD/CAhM础》五、实训目的和要求(一)实训目的掌握模具设计师鉴定考试要求理论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鉴定理论考试试题。

(二)实训要求1.了解职业道德基础知识,掌握模具设计知识和原理;2.掌握冷冲压模具、注塑成型模具的基础理论;3.掌握冷冲压模具、注塑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知识;4.掌握冷冲压模具、注塑成型模具仿真设计基础理论知识;5.掌握冷冲压模具、注塑成型模具CAD/CA曜础知识与操作。

六、实训内容和时间分配实训安排在第6学期进行,共6周,其中:《模具设计师(注塑模)》(三级)操作技能模块一塑料模任务一简单注塑模具的结构布局设计1、操作内容塑件材料为PA66,其收缩率范围为1.5〜1.8 %,属大批量生产,请根据给定的三维模型(如图1所示,在ProE环境中其三维模型为ProE\1_2\1_2_2\jietigai.prt ;在UG环境中其三维模型为UG\1_2\1_2_2\jietigai.prt )完成如下设计:图1.三维塑件模型(1)模具设计为一模四腔结构。

(2)请在答题卷上选择工件毛坯合理的尺寸。

(3)请根据简图2完成分型面设计同时考虑加工因素。

分型面(4)请完成浇注系统设计a) 对应采用的浇口套外径为 4 10mmb) 模仁上的主流道只需开设出与浇口套外形相匹配的孔;c) 其余部分根据简图3完成设计;图3.浇注系统示意图(5)完成模仁的生成。

简单塑料模具ug实训说明书

简单塑料模具ug实训说明书

课程名称:模具CAD造型设计实训大作业题目:简单塑料件模具CAD造型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目录1 三维造型 (3)1.1结构特点 (3)1.2造型方法 (3)1.3设计提示 (3)2 分型设计 (3)2.1模具设计准备 (3)2.1 拆分面 (5)2.2检查区域 (5)2.3 曲面补片 (6)3 模架设计 (7)3.1加载模架 (7)3.2 添加标准件 (8)4 浇注系统设计 (10)4.1主流道设计 (10)4.2分流道设计 (10)4.3创建浇口 (10)5 冷却系统设计 (10)6 小结 (11)7 参考文献 (11)1 三维造型1.1结构特点该塑料件为插座盖。

近似正方形,中间有一个矩形孔,结构对称,内有四个卡扣,四周均为圆角过渡,如图1-1和图1-2所示。

图1-1 塑料件外表面图1-2 塑料件内表面1.2造型方法在三维造型过程中,用到很多方法:(1)做塑料件外轮廓借助【拉伸】和【抽壳】;(2)矩形孔和侧槽是由【布尔运算】形成;(3)卡扣、内突起部分是先做出草图后拉伸的,再利用【镜像几何体】得到剩下相同的结构部分,最后将这些与底板【合并】;(4)四周用【边倒圆】工具做出圆角。

1.3设计提示(1)在使用【拉伸】工具前,请先选好要画的草图平面,不要搞错拉伸方向。

(2)在使用【镜像几何体】时,不需要再建平面,选好与对称平面垂直的线段中点即可。

2 分型设计2.1模具设计准备(1)打开已经做好三维造型的文件,切换到“注塑模向导”选项卡,单击“初始化项目”工具,打开“初始化项目”对话框,如图2-1,完成项目初始化,材料选择ABS,收缩设定为1.006。

图2-1 初始化项目(2)初始化项目后,通过【工具】|【更多】|【显示WCS】, 将工作坐标系显示出来,但发现WCS在窗口以外的区域,说明WCS离模型很远,利用“动态WCS”调整WCS。

(3)单击“模具坐标系”工具,打开“模具坐标系”对话框,设置模具坐标系,使模具坐标系Z轴方向与脱模方向一致,使X-Y平面与模具最大轮廓线的平面平行,如图2-2。

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1. 引言模具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家电等行业。

本课程设计说明书将介绍模具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学习要求,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模具设计与制造领域具备以下能力:•理解模具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常用模具制造工艺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常见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具备模具质量检测和问题排查的基本能力。

3. 课程内容3.1 模具基础知识•模具的定义和分类;•模具的组成和结构;•模具的工艺要求和性能指标;•模具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3.2 模具设计原理•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模具设计流程和方法;•模具CAD设计软件的使用;•模具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3.3 模具制造工艺与方法•模具切削工艺与方法;•模具焊接工艺与方法;•模具表面处理工艺与方法;•模具组装和调试工艺与方法。

3.4 模具质量检测和问题排查•模具质量检测的方法和工具;•模具问题排查和分析方法;•模具问题修复和维护技巧;•模具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4. 学习要求4.1 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以下知识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工程图学基础;•CAD绘图软件的基本操作。

4.2 能力要求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后,应具备以下能力:•运用模具设计原理完成模具的设计;•运用模具制造工艺和方法制造模具;•运用模具质量检测和问题排查技术解决模具相关问题。

4.3 实践要求学生需要参与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实践项目,包括:•完成一套小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参与模具质量检测和问题排查。

5. 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和实践项目评估两部分。

•考试占总成绩的50%,涵盖课程的基础知识和设计原理;•实践项目占总成绩的50%,包括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实践项目成果和报告。

6. 参考资料•《模具设计基础》王明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模具制造技术》张强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教程》李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7. 总结本课程设计说明书详细介绍了模具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学习要求,帮助学生了解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

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

标题: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嘿,各位兄弟姐妹们,我来跟你们唠唠我的这次模具毕业设计。

咱们这个专业啊,说实话,实操经验比啥都重要。

所以呢,今儿个我就来展示一下我设计的这个模具,给你们看看我这几年学的手艺咋样。

首先啊,我得介绍一下我的设计理念。

我这个模具啊,主要是为了生产那种小塑料玩意儿——你懂的,就是咱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那种小东西。

我想的是,这模具得经济实惠,效率高,还得保证产品的质量。

毕竟,现在市场上竞争激烈得很,咱得有点真本事才行。

接下来,我要详细说说我这个模具的设计过程。

首先呢,我分析了那个塑料玩意儿的结构,画了个3D模型出来。

这个步骤可不能马虎,得精确到毫米才行。

然后,我开始设计模具的各个部分,包括模腔、模芯、浇口系统啥的。

我这人有点儿强迫症,每个细节都得弄好,不然心里难受。

在选材料这块儿,我也是煞费苦心。

要知道,选对材料不仅能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还能降低成本。

我选了那种耐磨耐腐蚀的合金钢,这样模具用久了也不容易出毛病。

说到制造工艺,这个可真是个技术活儿。

我得考虑到加工的精度和难度,确保每个部件都能精准地装配在一起。

我还特意跟车间的师傅们聊了聊,听了听他们的建议,毕竟人家经验丰富,能给我省不少麻烦。

其实,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难题。

比如有一次,我在设计冷却系统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出怎么才能让冷却更均匀。

那几天我都快愁秃了头,后来还是灵光一现,改了一下管道的布局,问题就解决了。

这种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真正的工程师,解决问题的感觉特别爽。

当然啦,我也得说说我设计的这个模具的优点。

首先,我这个模具成本低,生产周期短,这对于企业来说可是大大的好事。

其次,我设计的模具使用寿命长,维护起来也方便,这样就能省去不少后期的麻烦和费用。

最后,我还得提一下,我这个模具做出来的产品质量特别好,尺寸精确,外观光滑,简直就是完美的代表。

虽然我做的这个模具有这么多优点,但我知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所以我还琢磨着怎么优化设计,比如能不能用上新型材料,或者改进加工工艺啥的。

模具设计说明书

模具设计说明书

模具设计说明书模具设计说明书一、设计要求1.1 目标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详细的模具设计说明,确保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2 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模具设计团队,旨在指导他们在设计过程中考虑所有必要的因素。

二、设计流程2.1 需求分析2.1.1 目标产品描述描述目标产品的尺寸、形状、材料等基本特征。

2.1.2 模具用途说明模具的具体用途以及所需功能。

2.1.3 生产量要求确定目标产品的预计生产量以及需求的时间表。

2.2 概念设计2.2.1 初步设计方案根据需求分析阶段得出的目标产品要求,提出一个初步的设计方案。

2.2.2 验证与修改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验证,通过模拟或其他方法确定其可行性并根据验证结果进行修改。

2.3 详细设计2.3.1 结构设计根据概念设计方案,详细设计模具的整体结构,确保模具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2.3.2 零部件设计对模具的各个零部件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形状、尺寸、材料等。

2.3.3 流程设计设计模具加工的详细流程,包括材料加工、装配过程等。

2.4 制造与组装2.4.1 材料采购根据设计要求,采购所需的材料,确保其质量和符合设计要求。

2.4.2 加工制造按照流程设计,将所需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包括切割、锻造、铣削等工艺。

2.4.3 零部件装配将加工好的零部件进行装配,确保模具的功能性和完整性。

2.5 试模与调试2.5.1 初步试模进行初步试模,验证模具的设计是否符合预期功能,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2.5.2 细致试模对初步试模的结果进行细致检查,调整模具的细节,确保目标产品的质量和精度。

三、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 模具设计图纸- 模具加工流程图- 材料采购清单附件详细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 模具:用于制造特定产品的工具或设备。

- 设计:根据特定目标和要求制定方案或计划的过程。

- 需求分析:对目标产品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和理解的过程。

模具设计实训说明书范本

模具设计实训说明书范本

模具设计实训说明书范本1. 实训目的本实训旨在让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训的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种简单模具的设计和制作。

2. 实训前准备在进行模具设计实训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以下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掌握基本的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

同时,为了顺利进行实训,学生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工具:•完整的设计环境,包括计算机、绘图软件等;•相关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如钢板、钢条、钻头等;•相关的安全设备,如安全手套、护目镜等。

3. 实训步骤本次实训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确定设计需求首先,学生需要明确模具设计的具体需求。

比如,确定模具的形状、尺寸、材料等。

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需求的调研和分析,确定设计的参数和限制。

3.2. 绘制模具图纸在完成需求确定后,学生需要用绘图软件绘制模具的详细图纸。

图纸应包含模具的各个零部件的尺寸、形状和结构。

学生需要根据设计需求,合理布局模具的各个零部件,并保证其功能的实现和加工的可行性。

3.3. 评审和修改设计图纸完成模具图纸的绘制后,学生需要进行图纸的评审和修改。

这一步骤可以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评审,发现图纸中的问题或潜在的错误,并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需要根据评审意见,及时修改图纸,确保模具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3.4. 模具加工和制作完成图纸的评审和修改后,学生可以开始进行模具的加工和制作。

学生需要根据图纸中的尺寸和形状,选择相应的材料和工具,进行模具的切割、钻孔、磨削等加工工序。

在加工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5. 模具测试和调试完成模具的加工和制作后,学生需要进行模具的测试和调试。

学生需要将模具安装到相应的设备上,并进行实际的使用测试。

通过测试,学生可以发现模具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调试和改进。

4. 实训总结在实训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总结和反思。

学生可以回顾整个实训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前言 (2)二冲压件工艺分析 (3)三工艺方案的确定 (4)四模具结构形式设计 (8)五模具零件的选用、设计及计算 (9)六压力机校核 (10)七凸模、凹模加工工艺方案 (11)八设计小结 (13)九参考文献 (13)前言模具是现在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工艺装备,在电子、汽车、电机、仪器仪表、加点通讯等产业中,60% -80%的零部件均依靠模具成形,特别是冲压和塑料成型加工中应用极为广泛。

本设计是对板料的冲压,板料冲压是金属塑性加工的一种基本方法,冷冲模则是推行冲压工艺比不可缺的装备。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行业作为科学技术的基础,也随着有了飞速的发展。

随着加工技术的不断深化,加工件精度的日趋提高,模具的制造更是有着长足的进步。

至今,我国模具制造行业的产值已超过机床行业。

有关冲压技术方面的为题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

相应的冲压工艺理论研究和冲压加工机理的探讨也随之不断深化。

模具的设计和加工改善冲件的质量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也就显著更为重要。

本设计是基础零件的模具设计,以基础、工艺、计算、结构、材料入手,设计一套加工连接垫片的模具。

并使之满足要求。

一、冲压件工艺性分析工件为图1所示的冲孔落料件,材料为Q235钢,料厚t=1.2mm ,大批量生产。

工艺性分析内容如下:图11.材料分析Q235为普通碳素结构钢,具有较好的冲裁成形性能。

2.结构分析零件结构简单对称,外形均由圆弧连接过渡,对冲裁加工较为有利。

零件中有两个孔,其中最小孔径为Ø10mm,符合冲裁最小d min≥1.0t=1.2mm的要求。

另外,经计算孔距零件外形之间的最小孔边距为5mm,满足冲裁件最小孔边距l min≥1.5t=1.8mm的要求。

所以,该零件的结构满足冲裁的要求。

3.精度分析零件上所有尺寸都未标注公差要求,因此,该零件在精度方面要求不高,很容易达到,取12级精度,普通冲裁可以满足零件的精度要求。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工件为一落料冲孔件,可提出的加工方案如下: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

采用两套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比较以上三个方案: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两道工序、两副模具,生产效率低,零件精度较差,在生产批量较大的情况下不适用。

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冲压件的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易保证,且生产效率高。

尽管模具结构较方案一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较简单,模具制造并不困难。

方案三:也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也很高,但与方案二比生产的零件精度稍差。

由于零件尺寸较小,精度也不高,而级进模广泛应用于尺寸较小的冲件,成本比复合模低,安全性高 ,生产效率高。

所以,比较三个方案欲采用方案三生产。

三、工艺设计计算3.1刃口尺寸计算根据零件形状的特点,刃口尺寸计算采用分开制造法。

1)落料件尺寸的基本计算公式为D A1=(D max -X Δ)A δ+0D T1=(D A -Z min )0Tδ- 尺寸7003.0-mm ,查的该零件凸凹模最小间隙Z min =0.126mm ,最大间隙Z max =0.180mm ;凸模制造公差δT =0.020mm ,凹模制造公差δA =0.030mm 。

将各值代入δA +δT ≤Z max -Z min 校验是否成立。

经检验,不等式成立,将数字代入公式得:DA1=69.775030.00+mm ,DT2=69.6490020.0-mm 。

尺寸Ø4002.0-mm ,查得其Z min 、Z max 、δA 、δT 数值与上一尺寸相同,所以同样满足δA +δT ≤Z max -Z min 的要求,则D A2 =39.85030.00+ mm , D T2 =39.7240020.0-mm 。

尺寸Ø20021.0-mm ,凸模制造公差δT =0.020mm ,凹模制造公差δA =0.020mm 。

且满足δA +δT≤Z max -Z min 。

则D A3=19.84020.00+ mm , D T3 =19.7140020.0-mm 。

2)冲孔基本公式为d T =(d min +X Δ)0Tδ- ,d A =(d min + X Δ+Z min )A δ+0 尺寸Ø10180.00+mm ,查得凸模制造公差δT =0.020mm ,凹模制造公差δA=0.020mm 。

经验算 满足δA +δT ≤Z max -Z min 的要求,所以的dT=10.1350020.0- mm , dA=10.261020.00+mm 。

3)中心距:零件上两孔中心距(50±0.12)mm ,代入中心距计算公式得L=(50±0.12/4)mm =(50±0.04)mm 。

3.2 排样方式的确定及计算模具导料零件采用无侧压的导料板装置,所以条料的宽度应在尺寸的增加搭边值的基础上在增加一间隙值,可查得该间隙值为0.5mm ,分析零件形状,采用单直排或斜排方式,零件的可能排样方式有图2所示三种。

比较图 b ,图 c ,显然图c方案的材料利用率要高,所以排除b方案。

现选用1500mm*1000mm的钢板,则计算采用不同的裁剪方式时,每张板料能出的零件总个数为1)裁成宽74mm ,长1500mm的条料,则一张板料能出的零件总个数为[1000/74]*[1500/42]=13*35=4552)裁成宽74mm ,长1000mm的条料,则一张板料能出的零件总个数为[1500/74]*[1000/42]=20*23=4603)裁成宽44mm ,长1500mm的条料,则一张板料能出的零件总个数为[1000/44]*[1500/57.08]=23*26=5983)裁成宽44mm ,长1000mm的条料,则一张板料能出的零件总个数为[1500/44]*[1000/57.08]=34*17=578比较以上四种剪裁方法,第三种裁剪方法的材料利用率最高,所以最终剪裁为宽44mm ,长1500mm的条料。

3.3条料及冲压力的相关计算此零件的周长为233.74mm(落料周长为170.94mm,冲孔周长为62.8mm),材料厚1.2mm,Q235钢的抗剪强度取310MPa,则冲裁该零件所需的冲裁力F落=KLtδT=1.3×170.94×1.2×310=82.67KNF冲=KLtδT=1.3×62.8×1.2×310=30.37KNF= F落 + F冲 =113.04KN模具采用刚性卸料和推件的结构,所以所需推件力为F推=NK T F=4×0.055×113.04=24.87KN.则零件所需得冲裁力为F总=F+F推=137.91KN初选设备为开式压力机J23-16 。

3.4压力中心计算零件为一对称件,所以零件的压力中心就是零件的对称中心。

但由于采用了级进模设计,因此需计算模具的压力中心。

设模具压力中心的坐标为(x,0),则有F冲(57.08-x)=F落xx=12.72mm根据计算冲压工艺总力,冲压设备拟选J23-16,模柄孔尺寸为Ø40×60 。

其主要参数如下:公称压力:160KN滑块行程:55mm最大闭合高度:220mm闭合高度调节量:45mm工作台尺寸:300mm×450mm模柄孔尺寸:40mm×60mm垫板厚度:40mm四、模具结构形式设计4.1模具类型的选择由冲压工艺分析知,采用级进冲压,所以模具类型为级进模。

4.2定位方式的选择为了保证磨具正常工作和冲出合格冲裁间,必须保证坯料或工作刃口处于正确的相对位置,则必须定位。

条料在模具送料平面中必须有两个方向的限位:一是在与送料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限位,保证条料沿正确的方向送料,称为送进导向;二是在送料方向上的限位,控制条料一次送进的距离,称为送料定距。

送进方向用导料销和导料板定位。

送料定距用挡料销和导正销定距。

4.3送料方向的选择因为模具采用的是条料,控制条料的送进方向采用导料销,无侧压装置。

控制条料的送进步距采用挡料销初定距,导正销定距。

而第一件的冲压位置应为条料长度有一定条量,可以靠操作工目测来定4.4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因为工件料厚为1.2mm,采用刚性卸料。

又因为是级进模生产,所以采用下出件比较便于操作与提高生产率。

为了提高模具寿命和工件质量,方便安装调整,该级进模采用后侧导柱的导向方式。

五、模具零件的选用、设计及计算5.1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1)凹模与标准模架的选择凹模采用整体凹模,各冲裁的凹模孔均采用线切割机床加工,安排凹模在模架上的位置时,要依据计算压力中心的数据,将压力中心与模柄中心重合。

琪轮廓尺寸可按公式计算:凹模厚度 H=KB=0.25×70=17.5mm 实取20mm凹模壁厚 C=(1.5~2)H=1.7×17.5=29.75mm 实取30mm凹模宽度B=B+2C=40+2×30=100mm凹模长度L=122.8+2C=122.8+2×30=182.8mm) 实取184mm凹模轮廓尺寸为L×B×H=184mm×100mm×20mm模具采用后侧导柱模架,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查得模架规格为:上模座200mm×125mm ×35mm ,下模座200mm×125mm×40mm ,导柱25mm×140mm ,导套25mm×95mm×38mm 。

2)落料凸模的选择结合工件外形并参考加工,将落料模设计成直通式,采用线切割加工,凸模通过2个M6螺钉固定在垫板上,与凸模固定板的配合按H6/m5。

凸模总长L=h1+h2+t+h=16+14+1.2+18.8=50mmh1—凸模固定板厚度,一般取凹模厚度H的0.6~0.7倍,即h1=16mm;h2—卸料板厚度,取h2=14mm ; t—料厚,为1.2mm ;h—增加长度,包括凸模修料板间的安全距离模量(5mm)+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0.5mm~1mm)+凸模固定板与卸,一般取10~20mm 。

3)冲孔凸模的选择因为所冲的孔是圆形,而且都不属于需要特别保护的小凸模,所以冲孔凸模采用台阶式,一方面加工简单,另一方面又便于装配与更换。

需冲Ø10孔5.2模柄的选择采用压入式模柄,压入式模柄与上模座孔采用H7/m6过渡配合,并加销钉以防止转动。

模柄尺寸与压力机模柄孔相适应,模柄A40×90 。

5.3定位零件的设计1)导正销和挡料销的设计落料凸模下部设置一个导正销,借用Ø10孔作导正孔导正应在卸料板压紧材料之前完成导正,考虑料厚和装配后卸料板下平面超出凸模端面1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