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养生心得

合集下载

对庄子养生之道的看法

对庄子养生之道的看法

对庄子养生之道的看法
庄子是我国古代文化名人之一,他所提出的养生之道也是受到广泛
的关注和学习。

庄子的养生之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心境平静
庄子认为,心情平静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他认为,人的身体
和精神是相互联系的,精神压力过大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
他主张通过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心境平静,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2.注重放松身心
庄子的养生之道也强调了身心放松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的身体需要
得到足够的休息和放松才能够真正健康。

因此,他建议人们在平时生
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的疲劳和紧张。

3.保持适度的运动
庄子的养生之道不仅仅是注重内心的调节,还包括了对身体的锻炼。

他认为,适度的运动对身体的健康非常有益,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改善身体的代谢,同时也可以提高心情的愉悦感。

4.饮食要清淡
庄子在养生方面也对饮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主张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腻、辛辣的食物。

这样可以避免对身体产生过多的
负担,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有利于身体健康。

5.保持良好的心态
庄子的养生之道主张人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中
的挑战和困难。

他认为,身体和心情是相互影响的,只有保持良好的
心态,才能真正健康。

总之,庄子的养生之道注重内外兼修,主张平和、自然、协调的生活
方式,强调调整心态、掌握身体的自主功能,让身体和心灵得到完美
的平衡,真正达到长期的健康和幸福。

古代著名文人养生法要

古代著名文人养生法要
何人 知。 ”
郑 板 桥 : 画 延 年 翰 墨 香 书
1 .0 0 1
郑 板 桥 是 清 代 著 名 的 书 画 家 、 人 ,扬 州 八 怪 ” 诗 “ 中 的显 赫 人 物 。 他 当 过 1 年 的 “ 品 芝 麻 官 ” 由 于 2 七 , 刚直 不阿 、 洁清 白, 后 因为 民请命 而被 罢 官 , 廉 最 晚 年 以 卖 书 画 为 生 。 郑 板 桥 幼 年 丧 母 , 年 丧 妻 , 年 中 晚 丧 子 , 生 坎 坷 。 而 由于 他 胸 怀 开 阔 , 达 乐观 , 一 然 豁 仍 享 年7 岁 。 3
郑 板 桥 年 逾 古 稀 , 画 功 不 可 没 。 写作 画 之 所 书 书
7岁时, 1 白居 易 在 《 哉 乐 天 行 》 更 流 露 出 超 达 中
然 于 生 死 之外 的 洒 脱 :死 生 无 可 无 不 可 ,达 哉 达 哉 “
白 乐 天 ! 白居 易 老 年 期 间 赋 诗 千 首 之 多 , 在 这 些 ” 而 诗 词 中 “ 词 无 一 宇 , 叹 无 一 声 ” 苦 忧 。
饭 饱 终 日。 言 宅 舍 小 , 过 寝 一 室 。 用 鞍 马 多 , 勿 不 何 不 能骑两 匹。 我 优幸 身 , 中十有七 。 我知 足心 , 如 人 如 人
中百无 一。 ”
无 论 遇 到 大 事 小 事 ,不 自寻 烦 恼 是 自居 易 的 处 世 原则 , 果 遇 到 不高 兴 的事 , 也 总能 一笑 了之 , 如 他 淡 然 处 之 。 淡 泊 名 利 , 其 自然 , 白居 易 所 追 崇 的 顺 是 品 质 ,在 每 次 被 贬 官 或 被 迫 辞 官 后 ,他 都 能 认 命 自 乐 。他 被 贬 到 江 州 时 , 而 喜 形 于 色 说 : 匡 庐 在 念 久 反 “ 矣 , 得青 山绿水 中为 风月主人 , 甚 ! 今 幸 ” 参 禅 打 坐 , 习气 功 , 是 白 居 易养 生 健 身 的 重 精 也 要 手 段 。有 时 “ 然 临 水 坐 ” 有 时 面 对 前 庭 挺 拔 的 松 澹 , 树 ,月好好独 坐 ” 经 过坚持 不懈 的气 功锻炼 , “ 。 白居 易逐 渐 达 到 了 “ 稳 夜 忘 眠 ” “ 宵 入 定 跏 趺 坐 , 坐 或 中 女 唤 妻 呼 多不应 ” 程 度 , 而 蕴蓄 起 旺盛 的精 力 , 的 从 这 就 从 身 体 条 件 上 保 证 了 诗 人 写 出 那 么 多 的 传 世 之

古代名人如何养生?

古代名人如何养生?

(名人养生)古代名人如何养生?一、李时珍药粥养生李时珍是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曾经也是落榜生?李时珍14岁考中秀才,之后9年3次落榜,于是他弃官从医,走遍大江南北,参考800多种医书,历经29年编成《本草纲目》这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他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人生七十古来稀”,75岁在那个时候已然属于高寿。

在李时珍诸多的养生方法中特别推崇药粥养生,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收载的药粥就细分补气、补血、健胃、清热、解表等将近十七类。

比如很多人吃过的糯米粥、红薯粥、大米粥、粟米粥等,在李时珍看来,都有着养生保健的特殊功效。

李时珍认为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

“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所以,李时珍特别推崇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

可见食粥养生对人的重要。

从现代许多长寿老人的经验中也能验证李时珍的食粥使人延年的理论。

李时珍认为,大米、小米利小便,止烦渴,厚肠胃;糯米、黍米益气,治脾胃虚寒之泻痢吐逆。

比如在炎热的夏季,他提出的“食粥一大碗”是夏季最佳饮食,如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大米中一并煮粥,并搁凉后食用,可起到健胃、驱暑的功效。

李时珍特别提倡老年人食粥。

他认为:老人牙齿损坏者多,脾胃功能虚弱,实行粥养最佳。

“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

”二、朱丹溪滋阴摄养朱丹溪(1281~1358年),字彦修,名震亨,金元四大医家之一。

朱丹溪自幼聪敏好学,日记千言,曾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中。

科举失败并没有使丹溪灰心,他认为,要使德泽远播于四方,只有学医济人,才是最好的选择。

他的老师许谦,卧病日久,也鼓励丹溪学医。

过了两年,丹溪42岁时,治愈了许谦多年的顽疾。

于是,朱丹溪决意断绝仕途,专心从事医学事业。

8位国医大师的养生心得,看到就是赚到!

8位国医大师的养生心得,看到就是赚到!

8位国医大师的养生心得,看到就是赚到!“国医大师”,他们医学造诣深厚,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经验。

想跟着大师学习长寿之道吗?今天小编就为您总结了“国医大师”的养生心得,一起来看看吧!以粥养生,气血通畅▲全国著名中医理论家、中医临床学家、首届国医大师。

颜德馨认为,人要健康长寿,贵在气血流通,注意饮食调养,喝粥是他身体力行的养生方法之一。

立秋节气已过,天气多旱少雨,常食养阴润燥的药粥,对健康大有益处。

为此,颜老推荐了几款家常药粥:芝麻粥芝麻50克,粳米100克,芝麻炒熟磨细粉,待粳米煮粥后拌入。

适合头晕目眩,大便干结者。

菊花粥菊花30克,粳米100克。

菊花煎汤取汁煮粥。

散风疏肝明目,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银耳粥银耳10克,粳米100克,大枣五枚,同煮为粥。

适合肺虚咳嗽,痰中带血,慢性便携折。

尝食生姜,脾胃健运▲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擅长中医内科,针灸、首届国医大师。

生姜是常见的调味品,还是一味好药。

其味辛,性微温,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能治疗风寒感冒呕吐腹泻,鱼蟹中毒等。

路老推荐了几个生姜治病方:外感风寒、流清涕、头疼发热鲜姜25克,切碎加红糖,开水冲服。

慢性胃炎、胃疼鲜姜15克,橘皮15克,用水煎服,一日三次。

慢性咳嗽、不发烧鲜姜倒汁,红糖服用,早晚各一次。

关节疼、发凉鲜姜、大蒜各一半,切碎炒热,布包好敷在患处。

调理丹田,心平气和▲著名针灸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首届国医大师。

程老总结出三条健康原则:“不生气、不吃饱、不轻易改变原有生活习惯。

”对于生活压力大的现代人,他建议调理丹田,人体有三个丹田,分别是上丹田(印堂穴)、中丹田(膻中穴)、下丹田(关元穴)。

程老推荐调理三个丹田:印堂穴治疗失眠、鼻炎、肩周炎的常用穴。

可用温灸法、按摩法刺激,按摩时用食指和拇指按住并旋转揉动。

膻中穴肺部呼吸之气和脾胃水谷之气会聚之地。

双手合十置于胸前,双掌的侧面上下摩擦膻中,可缓解慢性咽炎、心胸憋闷、脾胃不和、乳腺增生等症。

中国古代5位名医养生之道

中国古代5位名医养生之道

中国古代5位名医养生之道中医,又称“汉医”,是以阴阳五行作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讲究“天人合一”“天人呼应”,追求辩证施治,阴阳调和平衡的一门大学问。

中医历来主张“易医并进”,“儒医同修”,很多大医不仅是精于医术的大家,也是道德层次很高的君子,有哲人般的睿智,也有君子般的修为,故多能康乐长寿,如华佗97岁、孙思邈101岁等。

(古人平均寿命短,高寿相对于其所在时代而言。

)长寿名医的养生之术历来是大家很想知晓并且愿意效仿的兴致所在。

在此精选提炼出古代5位代表性高寿名医的养生之术,和大家一起去窥探一下他们的养生“绝招”。

“神医”华佗(97岁)华佗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不仅擅长养生,还善于通过养生来抵抗衰老。

据《后汉书》记载:“他晓养生之术,年且百岁,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

”华佗养生的秘诀,可以归纳为一个字——动,包含体育运动和劳动锻炼两方面。

华佗认为人体要健康,血气流畅很关键,他曾说过:“人体欲得劳动……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华佗通过观察自然,模仿虎、鹿、熊、猿、鹤的姿态去运动,发明了著名的“五禽戏”。

五种动物的习性和活动的方式各不同,仿它们可以使全身的各个关节、肌肉都得到锻炼,将运动和呼吸吐纳相结合,带动体内气血流通,祛病康健。

他将这套“五禽戏”传授给弟子们,弟子吴普、樊阿等依法锻炼,也都高寿益年,活到了90多岁。

“抱朴子”葛洪(80岁)葛洪,号“抱朴子”,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

无论在道家历史,还是中医历史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葛洪重视“生活养生”,其中“不伤不损”和“适度”是葛洪养生的两大核心思想。

葛洪认为人体易伤难养,凡事不可过度,要讲究适度,才是养生的真谛。

他认为:“是以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卧不至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

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

凡食过则结积聚,饮过则成痰癖……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五行自然之理也。

揭秘古代名人养生保健秘诀

揭秘古代名人养生保健秘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揭秘古代名人养生保健秘诀
导语: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础,是做任何事情的首要前提。

健康需要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同时健康也来自我们每一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础,是做任何事情的首要前提。

健康需要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同时健康也来自我们每一天良好的生活习惯。

人有三宝,乃精、气、神。

现代医学证明动静无节、思虑过度则亏精、损气、伤神,对身心大为不利。

了解一下古代名人的养生诀窍,相信会对现代人有很大的启发。

李世民
养生百字铭
李世民的养生百字铭总结了人要想活得愉快和幸福,饮食起居、为人处事中,应遵循如下守则: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

少杯不乱性,忍让免伤财。

贵自勤中取,富从俭中来。

温柔终益己,强暴必招灾。

善处真君子,刀咬是祸胎。

暗中休使箭,乖里藏些呆。

养性须修善,欺心莫吃斋。

衙门休出入,乡党要和谐。

安分身无辱,是非口慎开。

世人依此语,灾退福星来。

书法养生
李世民是个书法迷和书法家,他对习书曾有这样的名言:“欲书之时,当收视返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

”习书时,心要完全静下来,排除一切杂念,达到思想高度集中。

习书的姿势对老年人来说,也是一种延缓身体不退化的锻炼方法。

葡萄酒养生
葡萄酒被古人称之为养生酒,李世民不仅十分喜爱饮用,而且还亲。

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

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

养生有道| Medicine And Health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不但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还是个养生家,据说活了160多岁。

《史记》中说:“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老子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要维持生命活动,就必须顺乎自然,并要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

老子还要求,养生首先要做到:少私念、去贪心,并要有知足常乐的心态。

认为追逐荣利、嗜欲无穷,是招灾惹祸之源,是伤身损寿之根。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多处提到静和柔,认为柔和之气是人体的生机之气,就像出生婴儿生机盎然、朝气蓬勃。

所以说,当我们常处于静和柔中,有利于生发人体的真元之气。

老子的顺乎自然、怡淡寡欲、静养柔气的养生观点,后经历代医家和养生学家的不断补充、提高,逐发展成为我国独特的“中医养生之道”。

继老子之后的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也是著名的养生家。

在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的先秦时代,庄子竟然活到了83岁,这在当时来说,不能不算是创下了高寿的奇迹。

庄子云:“人之养生亦当如是,游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

”这里的“空虚之境”并不是寄情于虚无缥缈,而是说要保持健康、赢得长寿,就须清心寡欲,遵循自然法则。

而所谓的“清心寡欲”,指的是决定长寿的主要因素在于人的思想情志,因此庄子十分推崇心境平和、从容自得、处世旷达。

从庄子以上言论我们不难看出:人要想达到健康长寿,首先要做到无忧无虑、安逸自在。

另外,庄子还特别强调养生要保持平常心、涵养自制力。

《庄子・让玉》篇中日:“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为重伤者也。

”其意思是说,不能克制自己消极的情绪,而又硬去不顺从自我感情,错误的观念就会和良知相抵牾,反而平添了内心的烦恼,这样最易造成自伤而折寿。

除此之外,庄子还将老子的“少私寡欲”发展成“无欲”。

并明确指出:只有做到彻底的“忘我”,才能达到真正的“无欲”;只有在“清静无为”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养生之道,而尽其天年。

庄子还认为:养生就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便可达到保身、全生、延长寿命的目的。

古往今来名人养生之法值得我们借鉴

古往今来名人养生之法值得我们借鉴

古往今来名人养生之法值得我们借鉴养生,是中国上下五千年一个永恒的话题,养生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不仅只有我们现代有养生,其实在古代已经有名人养生,并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
古往今来名人养生之法值得我们借鉴
苏轼——宋代文豪苏东坡对于苦夏养生有“无事以当贵,早寐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的诀窍,意思是盛夏里人们应该少思虑,保证充足的睡眠,行动缓慢不要过于剧烈,同时注意节制饮食。

专家点评:这些方法汇聚了养心、养脑、养脾胃等多方面的要领,实用有效。

不过,人们在夏季消耗较大,吃饭的时间不能越晚越好,而是要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

陆游——大诗人陆游晚年喜欢吃粥,淡粥、菜粥、豆粥无所不好。

一旦到了夏季,豆粥就成了他的最爱。

“粥罢重投枕,灯残起读书”是他晚年盛夏生活的写照。

专家点评:豆类食物能养脾,因此常服用豆粥是度夏的好方式。

但是吃了粥就睡,睡醒了就读书的做法欠妥。

必要时,人们还是要多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

郭兰英——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有早晨起来按摩涌泉穴
的习惯,常年如此,夏季更是一天不断。

具体方法是用左手手心按摩右脚涌泉穴,用右手手心按摩左脚涌泉穴。

这样的保健方法让她每个夏天都过得很舒服。

专家点评:用心包经上位于手掌心的劳宫穴按摩肾经上位于脚心的涌泉穴,有促进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功效,对于减缓夏季老年人心烦、失眠、心火上炎等症状有好处。

对于于安然度苦夏,古往今来的名人有着自己的看法,不管是古代还是如今,只要是好的我们就得采取,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慢慢体会,慢慢鉴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名人养生心得
人到老年,对养生之道更是情有独钟。

若能乐观旷达,自可事事无忧无虑,心神怡悦而可永年。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古人对于养生之道颇有研究,历代名人大家亦有诗文谈及于此。

养神,是延年益寿的良方。

世事沧桑,只要内心不为外境所动,则一切荣辱、得失都不能困扰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

孔子说:“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又说“不怨天,不尤人”,也就是说,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凡是要心平气和,惟有气和而且心平,才能健体强身,延年益寿。

庄子说“心清必静,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长生”,这里说的“清”、“静”二字,强调的也是心平气和之意。

管仲说:“忧郁生疾,疾困乃死”,孟效也认为“情忧不在多,一夕能伤神”,这些见解可谓颇得养生之道,心顺情畅,自然能延缓衰老,增加寿命。

陶弘景强调:“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听,莫强饮食,莫大醉,莫大愁忧,莫大哀思,此所谓有中和,能中和者久必寿也。

”强调老年人要饮食有节,行为有序,思想要豁达大度,深得养生之秘诀。

诗人白居易诗云:“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剧作家孔尚任亦云:“愁入心头一寸热,愁转肠中肠九折。

”白居易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易收养延年之效。

孔尚任的忠告,
对于暮年之人,不无指导意义。

诗坛寿星陆游,坎坷一生,却寿高八旬又五,他对养生的学问相当关注,亦饶有所得。

其诗云:“吾身本无患,卫养在得宜。

一毫不加谨,百年所由滋。

”他常动,好为小劳,身心得到活跃,抵御衰老的能力也大为增强。

他又诗云:“读书有味身忘老,无诗三日却增忧。

”年事虽高,他仍手不释卷,笔耕不辍,达到了健体强身之目的。

宋代大儒苏东坡因刚正不阿,屡遭贬谪,身心交瘁,未老先衰,于是他便移情于养生之道。

他的强身之术是,闲步常梳发,游乐多行走,开窗纳风露,以此促进肌体气血和顺通畅。

北宋名家程颢诗云:“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他认为老年人生活应当和青少年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

东晋陶渊明《饮酒》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首典型的养神诗,物与心融,境与意会,情趣横生。

真是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

这正如无门禅师所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的清代诗人袁枚,他的诗“老行万里全凭胆,吟向千峰屡掉头。

总觉名山似名士,不蒙一见不甘休。

”道出了他之所以长寿,主要在于长期进行旅游得到锻炼的结果。

家中人和,对老年人来说也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诗圣杜甫有诗云:“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温馨的家庭,给了处于安史
之乱中颠沛流离的诗人至纯至厚的情和爱,使他晚年过得悠然自得。

养生之道是一门大学问,希望以上这些古人的心得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所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