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2.3.1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学案(新版)苏科版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3.1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教案

生物成分:植物和动物
二各个成分的作用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三食物链
作业布置当堂作业同步探究相应练习选做
教学反思这节课引入了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如何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并且充分认识我们周围的生态系统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把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的组成都能比较好地理解,可以借助于前面学到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引导。
在生物成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理解较为简单明白,通过补充这些成分中的特例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食物链的知识点学生在小学时候就已经接触过,但是需要给他们另外补充追加一些知识结构,进一步充实完善。
本文使用Wrod编辑,排版工整,可根据需要自行修改,使用方便。
七年级生物上册3.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教案3(新版)苏科版

第1节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点。
2.收集和分析资料 3.感受各生态系统之间密切相联的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的观念。
【学习重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点。
难点:各生态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
【温故习新,导引自学】1.请你列举一些常见的生态系统的类型。
2.各生态系统之间有什么关系?【交流质疑,精讲点拨】分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海洋) (草原) (森林) (农田)(池塘) (湿地) (城市) (沙漠)1.上述生态系统在组成成分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不同的生态系统,各自又有什么特点?如:森林生态系统特点:动植物种类最多,结构最为复杂和稳定。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高,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高农田生态系统特点:生物种类少,食物网结构简单,稳定性差,受人为因素的控制较多。
3.为什么说各个生态系统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4.请你列举出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并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5.以小组为单位,自制一个生态系统模式图。
【当堂反馈,拓展迁移】1.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A.热带雨林B.海洋C.温带草原D.农田2.当年红军在“翻雪山、过草地”时,常会有人、马陷入沼泽之中。
这里的“草地”属于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水域生态系统3.在广大的海洋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生产者是()A.鱼类 B.藻类 C.贝类 D.蟹类4.蝎、蜥蜴、骆驼、仙人掌和骆驼刺是生活在下列何种生态系统中?() A.海洋生态系统 B.沙漠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5.请将下列生物与其最适于生存的生态系统类型用线连接小丑鱼和鲨鱼森林生态系统高粱和玉米池塘生态系统猎豹和羚羊湿地生态系统松鼠和啄木鸟海洋生态系统芦苇和鲤鱼农田生态系统沼泽植物草原生态系统【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2.3.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课题: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各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2.能力目标:对学校附近松花江生态系统的实地调查,初步学会对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并尝试利用学过的知识对生态系统的组成进行分析。
针对所学的生态系统组成知识,自己动手制作微型的生态系统模型,锻炼学生合作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实地调查过程,感受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密切相联的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物生存的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重点是: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和各种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难点是:对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作用的理解。
解决难点的关键:实地调查分析和微型生态系统模型的制作。
三、教学策略1.通过学生对动植物生存环境的分析,得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利用分类的思想把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分类,从而获得较系统科学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概念。
3.实地调查,分析讨论出各种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关系和作用。
4.微型生态系统模型的制作方案设计,遵守生态系统成分全面原则。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1.情境导入:再现生物与环境的关播放视频:(1)南极企鹅生活的片断;(2)北极熊生活片断;(3)太湖蓝藻爆发导致大量鱼虾死亡组织学生讨论:(1)把北极熊带到哈尔滨动物园,学生观看后,加上他已有的知识、经验,讨论并得出共识:(1)把北极熊带到冰城哈尔滨来,不管如何,都无法让它快乐的生活。
(学生从生活温度、活动空间、它所需要的食物等多方面加以讨论了)(2)蓝藻的爆发导致鱼虾大量死亡说明了动物的生存依赖植物。
(学生说出了通过观看视频和对视频中现象的分析,学生再次加深对“一切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五、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学得轻松,课堂上的气氛轻松活跃。
反思这节课,有以下这些让我收益很多。
1.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的知识面非常宽,平时喜欢看《动物世界》和《人与自然》。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3.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教案

第3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概述生态系统的概念;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学会收集与分析资料;
3.确立生态系统中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难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学方法】
观察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水族箱图片:
请仔细观察水族箱中生活着哪些生物?这些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像水族箱这样,由水草、鱼、虾和各种细菌等生物以及水、空气、阳光、温度等共同构成整体就称为生态系统。
二.构建新知活动1:观察生态系统
1、引导学生观察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认识各种生态系统成分,填写到书中相应空格中。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1).池塘生态系统由哪些成分组成?
2).什么是生态系统?
3、判断是否是生态系统。
三、构建新知活动2:分析生态系统
1、引导学生阅读P38-39内容,思考三个问题:
1)、联系小学学过的知识,你能说出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吗?
2)、池塘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与植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3)、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和它们排出的废物都到哪里去了?这与哪些生物有关系?
1
2、归纳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并完成概念图。
四、归纳总结
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巩固练习
《同步练习》P28(7、8、11)
六、课后拓展
自己动手做一个生态瓶。
2。
【优质部编】2019-2020七年级生物上册 2.3.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2课时)教案2 (新版)苏科版

一、教学目标:
1、描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认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变化。
2、体验合作与交流,培养分析资料的能力。
3、感受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和各生态系统之间相联系的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的观念,理解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分类
三、教学难点:
学生观察各类生态系统图片,并根据预习说出相应的名称。
展示各类生态系统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讲述: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它们,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集体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内容。
为了更好的学习生态系统,我们首先要进行分类,如何分类的?
自学课本P48,对生态系统进行分类
1、生态系统划分成哪两大类?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相比较而言,人工生态系统则简单得多,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参照城市和农田生态系统,说出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总结概括能力。
这么多的生态系统是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一个生态系统是不是就是固定不变的?出示资料。
资料:河流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活在河里的龟、鳄等爬行动物会看爬到河岸上产卵。鹭吃河里的鱼、虾、河蚌等动物,但它却在河边的大树上筑巢。陆地上动物,有时要到河边喝水。对于河流生态系统来说,阳光和空气并不是它所独有的。降雨会带来别处的水分,还会把陆地上的土壤冲入河流。风也可以把远处的植物种子吹到河流中。河水可以用来灌溉农田。在有些地方,人们的饮用水也取自河流。
学生结合自学并进行自我表达,畅所欲言
自主学习,动手动脑动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你了解我们当地的生态系统吗?
七年级生物上册2.3.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1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

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1课时〕【教学目标】1、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
2、调查一个生态系统.3、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展调查,收集与分析资料,尝试撰写调查报告。
5、体验科学调查过程,感受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和各生态系统之间密切相联的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
2、调查一个生态系统。
教学难点:1、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
2、学习调查,尝试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情境导入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多媒体展示动画:歌曲?童年?在你童年记忆里的小池塘中,你是否关注过生活着哪些小生命?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它们自由自在的生活。
多媒体展示图片或视频:池塘生态系统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水蚤和各种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观察池塘生态系统互作用的整体,被成为生态系统。
在生物学上,我们就把这种在一定地域内,由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火眼金睛:判断一片森林、一片草地、一只青蛙和一条河流哪些是生态系统哪些不是生态系统。
那么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都由哪些局部构成的呢?,下面我们就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池塘里的生命引导学生关注以下问题:①池塘里有哪些水生生物?②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③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④池塘里有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⑤如果池塘中缺少了某种生物,池塘中的其他生物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如果外界条件发生了改变,池塘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填写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表:池塘生态系统生物局部非生物局部植物动物判断并说出一片森林、一片草地、一条河流是生态系统,一只青蛙不是生态系统通过观察、分析和相互间的讨论,填写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表。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3.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教案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生态系统的概念;2、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3、概述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概念过程与方法:1、尝试制作生态系统模式图,进一步体会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2、学习分析、整理资料获取关键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系统的情感。
二、学习者分析小学和初中学习环境和课程设置有着较大的差异,七年级学生都是刚刚从小学毕业的,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新的学习模式。
七年级学生才初步系统的接触生物学课程,也是初步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
对于该阶段的学生来说,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接受能力所以该阶段就要开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也为以后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及特点。
本节课紧紧围绕着生态系统展开的,对于生态系统的判断需要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解决措施:一,通过分析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来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二,通过小组制作生态系统模式图并展示介绍生态系统的特点,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四、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提前录制讲解视频并准备课上需要的资料,并通过云校家的教学助手将视频及课堂准备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提前进行学习并准备课堂上需要的材料(卡纸、剪刀、胶棒、双面胶、动物照片)2、导入回顾:(1)具有生命的物体我们将其称为什么?(2)生物生存的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我们称之为什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生物”和“环境”两个词来填空。
()的生存需要()()影响()的生存()对()也有影响()能够适应()这也是上章所学知识,我们已经知道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生物和环境之间也可以相互影响。
由此提出问题:生物+环境=?3、生态系统概念为了检测同学们的课前学习情况,考考大家“一条河流和饲养虎的园子都是生态系统吗?”请同学们用平板选出答案并记住自己的选择。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3.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教案设计

第3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池塘生态系统成分及其特点,树立环境意识,建立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观念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结构难点: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结构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导入在上一章我们共同学习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章节,第3章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在了解生态系统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
播放《荷塘月色》。
同学们都听过这首歌吧,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仔细观察过池塘呢?池塘里都有哪些生物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观察池塘。
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池塘生态系统通过熟悉的池塘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积极完成表格,归纳和总结的池塘生态系统:1. 植物有:莲、菖蒲、水草、浮游植物;教师:我们可以看到池塘中有菖蒲、莲、浮游动物、浮游植物、虾、蝌蚪等。
同学们找的很正确,但是大家发现这样说是不是很混乱,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归类一下?比如池塘中植物都有哪些?动物都有哪些?以及微生物都有哪些?现在我们找几位同学来说有一下。
其他同学把课本翻到38页,把相应的答案填在空格中。
教师:同学们在填表格时会发现,这张表格上多了一行字,是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而这两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物成分包括有。
?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一一来看一下。
教师:为什么让植物扮演生产者的角色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超链接: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什么又把动物称为消费者?消费者仅仅只是指动物吗?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超链接: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 .初步形成运用概念辨析具体问题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通过反馈校园生态系统的调查过程,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感受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密切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
感悟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密不可分。
三、学习过程
●自主质疑
1.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呢?
2.在生态系统概念中,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分别指什么呢?
3.一片森林、一片草地、一只青蛙、一条河流都是生态系统吗?
4.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都相同吗?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合作探究
1.你记得童年里的小池塘吗?你仔细观察过里面的小生物吗?
回忆童年里的小池塘,以及里面的小生物,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归纳。
2.出去旅行的话,我们可以看到有着各种各样的美景,草原、森林、湖泊、戈壁等等。
你知道吗?像池塘这样由这些生物以及他们生存的环境就构成了一个个生态系统。
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呢?
讨论后说出: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就叫生态系统。
3.一片森林、一片草地、一只青蛙、一条河流都是生态系统吗?
带着问题来学习并归纳和总结。
4.请你观看池塘生态系统课件,认识各种生态系统成分。
●交流展示
讨论得出:各生态系统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
●迁移运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微山湖 B.微山湖的所有植物
C.微山湖的所有动物 D.微山湖的所有生物
2.下列四组生物中,能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的是 ( )
A.高粱和大豆
B.猎豹和猕猴
C.莲花和紫菜
D.丹顶鹤和仙人掌
3.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二、非选择题
4.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不仅有多种野生植物,还有大熊猫等到多种珍稀动物。
(1)保护区内的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
动物作为消费者,也起着着重要作用,如蜜蜂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使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
(2)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它们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被植物利用。
可见,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3)鼠以草为食,蛇以鼠为食,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称为,这样就形成了一条。
8.下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3种),消费者是(2
种)。
在该生态系统中,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能量沿食物链和传递。
(3)如向池塘中投放一些黑鱼(肉食性),则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