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共74页文档

合集下载

师德建设的新视野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

师德建设的新视野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
如果在这种状态下继续工作,不进行必要
工作的6~10年是倦怠表现最严重的阶段。
的调节,倦态就会因此而进一步加剧
教师的职称与教学成就是相关的,随着职称的
提高,教师的成就感也在增加。
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程度最高的是一级教师。 一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半数以上(53%),年龄
主要在30~40之间,是中学教师的骨干力量。
和管理中所遇到的学生问题都较一般 中学少,教师所感受到的来自学生的 压力较小;
一般中学的教师感受到的生存压力很
大;
普通学校的教师职业倦怠呈现出相对
“一低两高”的状态。
班主任老师的情感衰竭程度比一般任课
教师严重,去个性化现象也较一般教师
严重,成就感比一般教师高。
国外有研究表明,学生的行为问题是影
对教育事业有着执著坚定的献身精神。
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
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 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 对工作的事业心与上进心; 获取成就的动机与欲望; 求知的欲望与兴趣; 对教育教学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
能力。
名师的基本特征给我们的启发:
敬业精神是教师履行职业道德
师德建设的新视野: 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
徐红英 龙川县佗城小学


一:新时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职业
道德?
二: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职业道德
三: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道德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重构与建设
一、新时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 教师职业道德?
“强国先强教”已成共识
教育的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
第二层次:把职业当成事业,为事业心甘情
愿地奉献、牺牲,这是超越功利层次的敬业 精神。
后一种敬业包含对职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与对策摘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尤其表现为个人成就感降低。

针对这一现象,有关部门应加大督导力度,完善评价机制,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心理健康教师应学会自我调适,加强与同行交流和丰富个人生活,以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职业倦怠;成因与对策职业倦怠是个体在长期的工件压力下逐渐形成的、以身心极度疲惫为标志的一种综合征[1]。

研究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产生的一种极端反应。

其表现为:1)情绪衰竭,是指由于工作的情感要求而带来的过度疲劳的感觉,表现为个体的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枯竭,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去人性化,是指为了减缓情绪继续衰竭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表现为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态度和冷漠情感去对待同事或学生,逃避社会交往,不愿意与学生接触,对学生表现出冷漠、厌烦;3)个人成就感降低,即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降低,工作热情丧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在工作中无法体会到成就感。

近年来,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多以传统的文化课教师为被试,很少涉及到心理健康教师。

心理健康教师的情绪情感状况、工作热情、对待学生的态度和对自己工作的评价等, 都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倦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采用MBI-ES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102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该问卷采用4点计分方式,中数是2.5。

如果职业倦怠及三个维度的得分在2分以下,表明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在2分以上表明存在职业倦怠问题,2.5分以上表明职业倦怠问题比较严重。

填写问卷的教师中,有65%来自城市,35%来自县城;教师年龄主要集中在24~30岁之间;教师的学历以本科为主。

浅谈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和对策

浅谈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和对策

浅谈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和对策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小学教师在长期工作中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应过程。

一、导致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讨论其成因。

1、社会竞争的加剧。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教师的社会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这是导致小学教师心理压力增大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教师工作不再是“铁饭碗”,也面临着竞争上岗的压力。

2、教师的工作负担重,工作强度大。

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他们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3、人际关系不协调。

同事关系不协调在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过程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教学团队中竞争远远多于协作,从而形成复杂的人际关系,就会导致小学教师压力增大,容易诱发倦怠。

4、教师自我调节能力弱。

由于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许多教师由于过分投入工作而极少参与组织活动,这样也就减少了获得社会支持的机会。

个体因缺少社会支持而导致疏离,疏离又使个体陷入更深的社会孤立中,如此相互循环,最终发展成职业倦怠。

二、应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

教师中存在着职业倦怠心理是客观事实,但具体到个人或不同的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又有较大差异。

既然产生职业倦怠的压力来自于多方面,那么,我们也可以从不同方面寻找对策,以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倦怠。

1、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

教师的待遇低,导致心理失衡,失落感也由此而生,倦怠于是不可避免。

2、满足教师的基本需要,发展教师的高层次需要。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发展性需要,认为基本需要的缺失会让人生病,但并不会让人幸福;只有发展性需要的满足,才能为个体带来真正的幸福。

因此,教育领导部门和学校在满足教师物质需要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引导、发展教师的高层次需要。

3、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

缓解职业倦怠,不仅要依靠社会、学校的支持,教师个人的努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4、教师要把教育工作当作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来做。

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2011,11)

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2011,11)

(三)认清教育价值,缓解发展压力
职业与事业: 职业——安身立命的手段 (关注结果) 事业——自身生命的一部分 (关注过程)
(四)调控心理状态,缓解自我压力
• 1.深呼吸 • 2.转移注意力 • 3.出去散散步 • 4.发现生活中的快乐 • 5. 将“应该”变成“希望” • 6. 摇摆自己的身体来自如何拥有快乐?说明
• 该问卷包括三个分量表: 情绪衰竭(1-8)、低成就感(9-16)、 人格解体(17-22),其中9-16为反向题。 A,B,C,D,E分别记1,2,3,4,5分,反向 题相反记分,求出每一分量表的平均分, 即代表这一分量表的程度。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情绪衰竭:60.3% 人格解体:17.1% 低成就感:16.1%
(刘晓明,2005)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
(1) 过强的考试压力 (2) 过于紧张的人际关系 (3) 高工作负荷
紧张压力的自我诊断:
请根据自己近两周来的实际状况,对以下项目 进行如实判断,判断的标准为“有”或“没有” 。 1.时常有头晕。 2.时常有颈或肩痛。 3.时常感到口渴。 4.有时感到胸痛。 5.手脚有时有发麻现象。 6.手脚有时有发抖现象。 7.腰痛。 8.拉肚子或便秘交替。 9.全身无力疲惫。
• • • • • • • • •
• • • • • • • • •
10.早晨比往常早醒。 11.早晨醒来心情沉重。 12.感到工作没劲。 13.做事没有耐心与毅力。 14.对事物犹豫不决。 15.不安,容易生气。 16.偶有“活着没意思”的念头。 17.对今后缺乏自信。 18.不能轻松地与人会面。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
(一)把握教育本质,缓解教学压力 (二)优化教育方法,缓解管理压力 (三)认清教育价值,缓解发展压力 (四)调控心理状态,缓解自我压力

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在教师岗位几十载,听得最多的就是四个字:倦怠和待遇。

走在工作的前列,完美人生价值,在物质不能保障的前提下,倦怠了?在我们的身边,特别是农村边远山区小学的教师体会更深!尽管平时也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的理论,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还总是有如此多的抱怨呢?回答更多的是:上级领导富了,老师累了、穷了,所以倦怠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一般认为,教师职业倦怠乃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1)态度方面。

在认知方面,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工作只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

(2)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波动很大,常常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情绪。

在价值取向方面,不再认为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奋斗目标,因此有部分教师兼任做第二职业,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3)在行为方面。

主要表现为厌倦教学工作,减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4)在身心方面。

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若得不到有效消除和缓解,则会反映出生理能量耗竭的状态,如饮食习惯和体重骤变,身体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内分泌紊乱,易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整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心里方面,则表现为对生活的乏味感,对事业的失望感等。

社会要进步,关键在教育;教育要提高,关键在教师。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

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首先是表率,良好的心身健康素质会塑造和影响学生,并使教师有旺盛的精力和乐观的精神风貌,以满腔的教学热情和开拓创新精神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调适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调适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调适(讲稿)尊敬的学校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的来和大家探讨中小学老师职业倦怠心理问题,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最好的学习机会。

我曾经是一名老师,但离开讲台十多年了,很多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淡忘了,我会用心的体会今天的学习,这对于我今后的执业活动积累更多的素材。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中小学老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一、什么是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什么感受呢?案例:当你踏进校园,孩子们一声声清脆的问好已无法舒展你紧锁的双眉;当你走进教室,同学们婉转悠扬的诵读已难以激起你心灵的共鸣;当你端坐办公桌前,以一句“这点小事也来烦我”打发满含委屈来求助的学生;当你从积满灰尘的书本下找出一份“古香古色”的教案,在上面稍作圈点甚至只瞄一眼便心安理得地走上讲台……我想提醒你一句:老师,你真的是“老”了。

即便你还很年轻,但你的心态已经老了;即便你自认拥有年轻的心态,但此刻的你一定染上了不少教师感染过或正感染着的一种“职业倦怠症”。

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1、躯体方面:(1)长期疲劳(2)肌肉紧张(3)躯体失调(多汗、心跳过快过缓、内分泌失调等)(4)精神紧张(失眠、多梦、情绪暴躁等)。

2、智力症状(1)决策技能的降低(2)信息处理能力下降(3)时间知觉失调(4)劳逸控制失调。

3、社会症状(1)与工作联姻(2)社会退缩(3)抱怨与玩世不恭(4)降低效能(5)家庭中的关系。

4、心理情绪症状(1)否认或责备(2)愤怒与压抑(3)偏执性(4)自我贬损(5)刻板态度与抵抗变化。

职业倦怠权威报告:有50%的人有“累,心力交瘁”的感觉,40%的人有“职业倦怠感明显”,只有10%的人对待工作的激情依旧,并且目标明确。

职业倦怠,又叫职业枯竭。

它是由情绪和人际两个紧张源而产生的工作应激状态,由于工作时间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高等特点,最终导致职业人身心疲惫。

二、中小学老师职业倦怠心理的特征职业倦怠心理的六大特征第一个特征是生理耗竭。

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及情绪管理

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及情绪管理

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及情绪管理教师是光荣的称号,也是无形的压力。

因为自己是教师,许多教师无论是在学生、家长面前,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要时刻留心自己的言行,生怕由于自己的疏忽或不小心而玷污了教师职业的声誉。

但是,教师也是普通的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委屈和抱怨,他们也需要释放,需要自由。

此外,几乎每一位教师除了学校的工作以外,都是孩子的父亲或母亲,是婚姻中的妻子或丈夫,是父母的儿子或女儿,都要承担操持家务、教养子女、孝敬长辈的职责。

工作中的多种角色和社会家庭中的多种角色冲突也常常成为教师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教师是多压力的职业,大量的研究已经发现,虽然适度的压力有益于个体的生活和工作,但过度的工作压力对教师的工作、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都有消极影响,严重的将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心理学上所说的“压力”通常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现实存在的具有威胁性的刺激以及个体对该刺激的评价,即压力源;另一部分是指人对压力事件的反应,即压力反应。

教师职业压力也包括压力源和压力反应两个部分,是指让教师感到需要付出较大努力的工作要求以及由于适应要求所产生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反应。

我国关于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发现。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源主要有8个方面:1、教育教学改革:如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学校实行聘任制等。

2、学生问题:如学习态度不良,听课效率不高,个体差异大,违纪、不服管教等。

3、学校管理问题:如会议过多,不合理的决策,各项检查、评比、考核过多等。

4、工作特色等。

5、职业发展问题:如工作中缺少必要的设备和教学材料,缺少满足自身需要的进修学习机会,业务上缺乏有经验教师的指导等。

6、身心特征:如自我期望值高,过于注重他人的评价和行为,性情急躁,身体将抗状况不良等。

7、家庭问题:如家离学校远,家中有老、弱、病、残者等。

8、社会问题:如教师工作工资待遇低,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等。

教师的压力反应生理反应在压力状态下,机体必然伴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反应。

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

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

呈 现 出高情 绪 衰竭 、低 去 个 性 化 、 高 成就 感的 趋 势 ;(2) 性 别 和 学校 类 型是 影 响职 业倦 怠 的 重要 因素 ;(3)
小 学教 师 的 职 业压 力 与 职 业 倦 怠 相 关 显 著 。 降低 职 业 压 力是 降低 职 业 倦 怠 的 有 效 途 径 。
摘 要 :教 师 职 业是 一 项 高 强度 高压 力 的职 业 。 职 业 生 涯 中的 持 续 压 力 容 易 导 致 教 师 身 心 疲 惫 、沮 丧 。并 最
终 形成 职 业 倦 怠 。 小 学 教 师作 为教 师 队伍 中的 一 个 特 殊 群 体 ,其 职 业 倦 怠 对 儿 童 的 成 长 和 发 展 有 巨大 的 消
终形 成 职业 倦 怠 。关 于 “职业倦 怠” 的概念有很 多种说法 ,弗 鲁顿伯 格认 为 ,这 是从事 助人行业 (helping professiona1) 的人 由于 日平 均 工 作 时 间过长 、工作 量过大 、工作 强 度过高 而经历 的一 种疲惫 不堪 的状态 ;Maslach认 为 ,职业 倦 怠 常 常出现 在一些 需要与 他人 进行 交流和互 动的行业 中 ,从事 这类 职业 的人 由于长期 在持续 压力下工 作 ,若 不能及 时缓解 因工作 中产生 的疲 惫感和 对 工作对 象 的消 极心态 ,就会 出现一 系列消极 的生
自 20世 纪 7O年 代 弗 鲁 顿 伯 格 (Freuden— berger)首次 提 出 “职 业 倦 怠” (Job burnout) 以来 ,此领域 的研究 就备受 世人 的关注 ,近年 来 职业倦 怠 的研究 已广泛 延伸 到教 育领域 。众所 周 知 ,教师职业是 一项 高压力 高强 度 的职业 ,有 研 究发现 我 国半数 以上 的 中小学教 师都在 职业生 涯 中感受 到很大 的压力[1]。持久 的 压力若得 不到 及 时有 效 的解 决 ,就 容 易 导 致 教 师身 心 疲 惫 、沮 丧 、压抑 ,甚 至对 生活和 工作悲 观 、冷漠 ,并 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