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第1课时 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对顶角、余角和补角1.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A.相交或垂直B.垂直或平行C.平行或相交D.平行或相交或重合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叫做平行线C.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就重合D.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3.下列各组角中,是对顶角的一组是()A.∠2和∠4 B.∠1和∠4C.∠2和∠5 D.∠1和∠54.下列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5.直线AB和直线CD相交于点O,若∠AOC=40°,则∠BOC等于()A.40° B.60° C.140° D.160°6.如图,三条直线l1,l2,l3相交于一点,已知∠1=60°,∠2=40°,则∠3=.7.当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就是折射现象.如图所示,若∠1=42°,∠2=28°,则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8.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E为射线.(1)写出∠AOC的对顶角;(2)若∠AOC=38°,∠BOE=108°,求∠DOE和∠AOE的度数.9.若∠A=34°,则∠A的余角的度数为()A.146° B.54° C.56° D.66°10.计算:30°角的余角的补角是 .11.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易错点对余角、补角的定义认识不清导致出错12.如图所示,O是直线AE上的一点,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1)图中互余的角有哪几对?(2)图中互补的角有哪几对?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是对顶角B.相等的角必是对顶角C.对顶角一定相等D.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1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因为∠1+∠3=180°,∠2+∠3=180°,所以∠1=∠2,其推理依据是()A.同角的余角相等B.对顶角相等C.同角的补角相等D.等角的补角相等15.下列各图中,∠1与∠2互为邻补角(注:两角互补且有一条公共边的角叫做邻补角)的是()16.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BOD=40°,OA平分∠COE,则∠AOE=°.17.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已知∠BOD=75°,OE把∠AOC分成两个角,且∠AOE∶∠EOC=2∶3.(1)求∠AOE的度数;(2)若OF平分∠BOE,问OB是∠DOF的平分线吗?试说明理由.18.探索研究:A:观察如图所示的各图,寻找对顶角(不含平角):(1)如图a,图中共有对不同的对顶角;(2)如图b,图中共有对不同的对顶角;(3)如图c,图中共有对不同的对顶角;(4)研究(1)~(3)小题中直线条数与对顶角的对数之间的关系,若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对对顶角;(5)若2 018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对对顶角.B:(1)3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个交点,此时有对不同的对顶角;(2)4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个交点,此时有对不同的对顶角;(3)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个交点,此时有对不同的对顶角;(4)计算2 018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个交点,则可形成对不同的对顶角.第2课时垂线与垂线段1.如图,OA⊥OB,若∠1=55°,则∠2的度数是()A.35° B.40° C.45° D.60°2.如图所示,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AOC=90°,则AB⊥CD B.若AB⊥CD,垂足为O,则∠BOD=90°C.当∠COB=90°时,称AB与CD互相垂直D.AB与CD相交于点O,点O为垂足3.如图,点O为直线AB上一点,∠1=20°,当∠2=时,OC⊥OD.4.如图所示,直线AB与CD交于点O,MO⊥AB,垂足为O,ON平分∠AOD.若∠COM=50°,求∠AON 的度数.5.在下列各图中,分别过点P画线段MN的垂线.(用三角尺画图)6.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每个方格均为边长为1的正方形,我们把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已知A,B,C都是格点,请按以下要求作图(注:下列求作的点均是格点)过点B作线段AB的垂线段BE.7.如图,已知OA⊥m,OB⊥m,所以OA与OB重合,其理由是()A.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B.在同一平面上,一条直线只有一条垂线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8.如图所示,点P到直线l的距离是()A.线段P A的长度B.线段PB的长度C.线段PC的长度D.线段PD的长度9.(2019·山东淄博一模)在下列图形中,线段PQ的长度能表示点P到直线l的距离的是()10.如图所示,在三角形ABC中,∠ACB=90°,CD⊥AB于点D.(1)点A到BC的距离是线段的长,点A到CD的距离是线段的长;(2)比较大小:AC AD,AC AB,AB BC(填“>”“<”或“=”),其根据是;(3)AD+CD AC(填“>”“<”或“=”),其根据是.11.下列时刻中,时针与分针互相垂直的是()A.2时20分B.6时15分C.12时15分D.3时整12.在数学课上,同学们在练习过点B作线段AC所在直线的垂线段BE时,有一部分同学画出下列四种图形,请你数一数,错误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13.已知OA⊥OB,O为垂足,且∠AOC∶∠AOB=1∶2,则∠BOC等于()A.45° B.135° C.45°或135° D.60°或20°14.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则:①如果有三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②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③如果有一对对顶角互余,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④如果有两个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为()A.1 B.2 C.3 D.415.小华站在长方形操场的左侧A处.(1)若要到操场的右侧,怎样走最近,在图1中画出所走路线.这是因为;(2)若要到操场对面的B处,怎样走最近,在图2中画出所走路线.这是因为.16.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点O为垂足,OF平分∠AOC,且∠COE∶∠AOC=2∶5,求∠DOF的度数.17.(2019·辽宁鞍山铁西区期末)已知直线CD⊥AB于点O,∠EOF=90°,射线OP平分∠COF.(1)如图1,∠EOF在直线CD的右侧:①若∠COE=30°,求∠BOF和∠POE的度数;②请判断∠POE与∠BOP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EOF在直线CD的左侧,且点E在点F的下方:①请直接写出∠POE与∠BOP之间的数量关系;②请直接写出∠POE与∠DOP之间的数量关系.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1课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则与∠2是内错角的是()A.∠1 B.∠3 C.∠4 D.∠52.如图,直线AB,AF被BC所截,则与∠2是同位角的是()A.∠1 B.∠2 C.∠3 D.∠43.如图,与∠1是同旁内角的是()A.∠2 B.∠3 C.∠4 D.∠54.下列图形中,∠1与∠2是同位角的是()5.(2019·内蒙古呼伦贝尔期中)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与∠C是同旁内角B.∠1与∠3是同位角C.∠2与∠3是内错角D.∠3与∠B是同旁内角6.如图所示.(1)∠1与∠2是直线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角;(2)∠2与∠3是直线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角;(3)∠4与∠A是直线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角.7.如图所示,已知BE平分∠ABC,CF平分∠BCD,图中的内错角有多少对?请把它们写出来.8.如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5与∠2是对顶角B.∠1与∠3是同位角C.∠2与∠3是同旁内角D.∠1与∠2是同旁内角9.如图所示,在∠1,∠2,∠3,∠4,∠5和∠B中,同位角是,内错角是,同旁内角是.易错点复杂图形中,混淆截线、被截线,进而分不清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0.如图所示,与∠A是同位角的是,是同旁内角的是.11.(2019·山东济南槐荫区期末)下列图形中,∠1和∠2不是同位角的是( )12.(2018·广东广州中考)如图,直线AD ,BE 被直线BF 和AC 所截,则∠1的同位角和∠5的内错角分别是( )A .∠4,∠2B .∠2,∠6C .∠5,∠4D .∠2,∠4 13.如图所示,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3和∠4是同位角;②∠6和∠7是同位角; ③∠4和∠5是内错角;④∠2和∠5是同旁内角; ⑤∠2和∠7是同位角;⑥∠1和∠2是同位角. A .3 B .4 C .5 D .614.如图,能与∠1构成同位角的角有 个.15.如图,与∠2是内错角的是 ,∠3与∠B 是 角,与∠B 是同旁内角的是 .16.(2019·山东济南槐荫区期末)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1与∠2是同旁内角,∠2与∠3是内错角. (1)画出示意图,标出∠1,∠2,∠3;(2)若∠1=2∠2,∠2=2∠3,求∠1,∠2,∠3的度数.17.一个“跳棋棋盘”(如图),其游戏规则是:一个棋子从某一个起始角开始,经过若干步跳动后,到达终点角,跳动时,每一步只能跳到它的同位角或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位置上(棋子的落点在相应角的顶点处),如从起始位置∠1跳到终点位置∠3的路径有:路径1:∠1――→同旁内角∠9――→内错角∠3;路径2:∠1――→内错角∠12――→内错角∠6――→同位角∠10――→同旁内角∠3.(1)写出从∠1到∠8,途经一个角的一条路径;(2)从起始∠1依次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顺序跳,能否跳到终点∠8? (3)找出从起始∠1跳到终点∠8的路径,要求跳遍所有的角,且不能重复.第2课时平行线及其判定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00米跑道的跑道线所在的直线是平行线B.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若a∥b,b∥d,则a⊥dD.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如图,已知AB∥EF,AB∥CD,还能得到哪两条直线平行,请补充完整的推理过程.因为AB∥EF,,所以∥( ).3.我们常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其依据是()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对于图中标记的各角,下列条件能够推理得到a∥b的是()A.∠1=∠2 B.∠2=∠4C.∠3=∠4 D.∠2+∠3=∠45.如图,AD是一条直线,∠1=60°,∠2=120°.试说明BE∥CF.6.如图,∠1=∠2,则直线AB∥CD的是()7.如图,根据题意填空:因为∠1=∠2(已知),所以∥.因为∠2=∠3(已知),所以∥.所以∥.8.如图,∠1=65°,∠DMN=115°,试说明:CD∥AB.9.如图,在下列四个条件中,可得CE∥AB的条件是(D)A.∠2=∠3 B.∠4+∠ACD=180°C.∠1=∠4 D.∠2+∠BCE=180°10.如图,DE是过三角形ABC的顶点A的直线.(1)当∠B=时,DE∥BC,理由是.(2)当∠B+=180°时,DE∥BC,理由是.11.如图,∠1=70°,∠2=110°,AB与ED平行吗?为什么?12.如图所示,a,b,c,d四条直线相交,如果∠1=∠2,可得()A.a∥b B.c∥d C.a∥c D.a∥d13.(2018·湖南郴州中考)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的是()A.∠2=∠4 B.∠1+∠4=180°C.∠5=∠4 D.∠1=∠314.如图,(1)如果∠1=∠B,那么∥,根据是;(2)如果∠3=∠D,那么∥,根据是;(3)如果∠B+∠2=,那么AB∥CD,根据是.易错点不能正确识别截线与被截线,误判两直线平行15.(2019·湖北黄冈二模)如图,下列四个条件中,能判定DE∥AC的是()A.∠3=∠4 B.∠1=∠2C.∠EDC=∠EFC D.∠ACD=∠AFE16.已知直线a与点P,过点P画直线l的平行线b,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直线b最多有一条B.直线b至少有一条C.直线b一定有一条并且只有一条D.直线b的条数不能确定17.下列说法:①过直线外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②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一条;③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④过一点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18.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a∥b的是()A.∠1=∠3B.∠2=∠3C.∠4=∠5D.∠2+∠4=180°19.如图,要使CF∥BG,你认为应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20.如图,∠A=70°,O是AB上一点,直线OD与AB的夹角∠BOD=82°,要使OD∥AC,直线OD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度.21.一块四边形木板和一把曲尺(直角尺)如图所示,把曲尺一边紧靠木板边缘PQ,画直线AB,与PQ,MN分别交于点A,B;再把曲尺的一边紧靠木板的边缘MN,移动使曲尺另一边过点B画直线,若所画直线与BA重合,则这块木板的对边MN与PQ是平行的,其理论依据是.22.(2019·山东济南市中区期末)请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已知:如图,AE平分∠BAC,CE平分∠ACD,且∠α+∠β=90°.求证:AB∥CD.证明:因为CE平分∠ACD(已知),所以∠ACD=2∠α( ).因为AE平分∠BAC(已知),所以∠BAC=(角的平分线的定义).所以∠ACD+∠BAC=2∠α+2∠β( ),即∠ACD+∠BAC=2(∠α+∠β).因为∠α+∠β=90°(已知),所以∠ACD+∠BAC=( ).所以AB∥CD( ).23.如图,已知AC⊥AE,BD⊥BF,∠1=15°,∠2=15°,AE与BF平行吗?为什么?2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BF和DE分别平分∠ABC和∠ADC,∠AED=∠EDC,请你猜想DE与B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5.如图所示,若MN⊥AB,垂足为Q,∠ABC=130°,∠FCB=40°,试判断直线MN与E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平行线的性质1.(2019·广西百色中考)如图,已知a∥b,∠1=58°,则∠2的大小是()A.122° B.85° C.58° D.32°2.(2019·云南中考)如图,若AB∥CD,∠1=40°,则∠2= .3.(2019·广西梧州岑溪期末)如图,AB∥CD,EF⊥AB于点E,EF交CD于点F,已知∠1=60°,求∠2的度数..4.(2019·北京石景山区期末)如图,一把长方形直尺沿直线断开并错位,点E,D,B,F在同一条直线上.若∠CBD=55°,则∠EDA的度数是()A.145° B.125° C.100° D.55°5.(2019·辽宁锦州中考)如图,AC与BD交于点O,AB∥CD,∠AOB=105°,∠B=30°,则∠C的度数为()A.45° B.55° C.60° D.75°6.(2018·浙江衢州中考)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GH折叠,点C落在点Q处,点D落在AB边上的点E 处,若∠AGE=32°,则∠GHC等于()A.112° B.110° C.108° D.106°7.如图,已知AB∥CD,BE∥CF,试说明∠1=∠2.8.(2019·西藏中考)如图,AB∥CD,若∠1=65°,则∠2的度数是()A.65° B.105° C.115° D.125°9.(2019·山东德州期末)将一块直角三角尺与两边平行的硬纸条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1)∠1=∠2;(2)∠3=∠4;(3)∠2+∠4=90°;(4)∠4+∠5=180°.其中错误的个数是()A.0 B.1 C.2 D.310.(2018·四川广安中考)一大门栏杆的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BA垂直地面AE于点A,CD平行于地面AE,若∠BCD=150°,则∠ABC=度.11.如图,直线AB∥CD,BC平分∠ABD,∠1=65°,求∠2的度数.12.(2019·山东济宁中考)如图,直线a,b被直线c,d所截,若∠1=∠2,∠3=125°,则∠4的度数是()A.65° B.60° C.55° D.75°13.如图,下列推理:(1)若∠2=∠3,则AB∥CD;(2)若AB∥CD,则∠1=∠4;(3)若∠ABC+∠BCD=180°,则AD∥BC;(4)若∠2=∠3,则∠ADB=∠CBD.其中正确的个数是.14.如图,∠1+∠2=180°,∠B=∠3,∠BCD=80°,求∠ADC的度数.15.(2019·山东临沂沂水期末)如图,AB⊥BC于点B,DC⊥BC于点C,DE平分∠ADC交BC于点E,点F为线段CD延长线上一点,∠BAF=∠EDF.试说明:∠DAF=∠F.易错点忽视两直线平行这一条件是否存在16.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有()①∠1=∠2;②∠1=∠3;③∠2=∠3;④∠3+∠4=180°.A.1个B.2个C.3个D.4个17.(2019·广东深圳中考)如图,已知l1∥AB,AC为角平分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4 B.∠1=∠5C.∠2=∠3 D.∠1=∠318.(2019·四川乐山中考)如图,直线a∥b,点B在a上,且AB⊥BC.若∠1=35°,那么∠2等于()A.45° B.50° C.55° D.60°19.一条街道的路线图如图,若AB∥CD,且∠ABC=130°,那么当∠CDE=时,BC∥DE. 20.(2019·安徽淮北濉溪期末)如图,已知AB∥CD,BF平分∠ABE,DF平分∠CDE,∠BED=120°,则∠BFD=.21.(2019 ·广东汕头潮南区期中)如图,已知点E,F在直线AB上,点G在线段CD上,ED与FG交于点H,∠C=∠EFG,∠CED=∠GHD.(1)试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2)若∠EHF=75°,∠D=45°,求∠AEM的度数.22.(2019·山东临沂莒南期末)如图,点C在∠AOB的一边OA上,过点C的直线DE∥OB,CF平分∠ACD,CG⊥CF于点C.(1)若∠O=40°,求∠ECF的度数;(2)试说明CG平分∠OCD;(3)当∠O为多少度时,CD平分∠OCF,并说明理由.23.如图1所示,对于直线MN同侧的两个点A,B,若直线MN上的点P满足∠APM=∠BPN,则称点P 为A,B在直线MN上的反射点.如图2所示,MN∥HG,AP∥BQ,点P为A,B在直线MN上的反射点,判断点B是否为P,Q在直线HG上的反射点,并说明理由.4用尺规作角1.尺规作图是指()A.用直尺规范作图B.用刻度尺和圆规作图C.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D.直尺和圆规是作图工具2.下列关于尺规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A.直尺的功能:在两点间连接一条线段,将线段向两方向延长B.直尺的功能:可作平角和直角C.圆规的功能:以任意长为半径,以任意点为圆心作一个圆D.圆规的功能:以任意长为半径,以任意点为圆心作一段弧3.下列作图属于尺规作图的是()A.用量角器画出∠AOB的平分线OC B.已知∠α,作∠AOB,使∠AOB=2∠αC.画线段AB=3 cm D.用三角尺过点P作AB的垂线4.下列尺规作图语言中,正确的是()A.作∠AOB=20° B.过点A,B作直线ABC.作一条线段AB,并使其长度为5 cm D.以点O为圆心,12 cm为半径画圆5.已知∠AOB,求作∠A′O′B′,使∠A′O′B′=∠AOB,根据图填空.作法:(1)作射线;(2)以点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点,交OB于点;以点为圆心,以长为半径作弧,交射线O′A′于点C′;(3)以点为圆心,以长为半径作弧,交前面的弧于点D′;(4)过点D′作射线,就是所求作的角.6.下列尺规作图的语句正确的是()A.延长射线AB到D B.以点D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C.作直线AB=3 cm D.延长线段AB至C,使AC=BC7.利用尺规作∠AOB等于已知角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点O的位置可任意选取B.∠AOB的一边的方向可任意选取C.∠AOB的大小可任意选取D.射线OA的长度可任意选取8.作∠EDF=∠BAC的作图痕迹如图,关于图中各条弧的半径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弧BC的半径为任意长B.弧EF的半径为任意长C.弧EG的半径为任意长D.弧BC、弧EF、弧EG的半径均为任意长9.如图,已知:∠α,∠β.求作:∠AOB,使∠AOB=2∠α+∠β.10.如图所示,已知直线MN及直线MN外任意一点P,请过点P作直线CD,使CD∥MN.1.(2018·湖南益阳中考)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C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OD=∠BOC B.∠AOE+∠BOD=90°C.∠AOC=∠AOE D.∠AOD+∠BOD=180°2.在三角形ABC中,∠ACB=90°,AB=5 cm,AC=4 cm,BC=3 cm,则点C到AB的距离为()A.4 cm B.3 cm C.2.4 cm D.2.5 cm3.如图所示,直线AB,CD,EF两两相交,若∠1=30°,∠2=60°,则∠3=,∠4=,∠5=,∠6=.4.若∠1与∠2是对顶角,∠2的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且互补的角)是∠3,∠3=45°,则∠1的度数为. 5.(2019·江苏泰州月考)若∠A和∠B的两边分别垂直,且∠A比∠B的两倍少30°,则∠B的度数是.6.(2019·辽宁大连甘井子区期中)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P是∠BOC的平分线,OF⊥CD,∠AOD=50°,求∠DOP的度数.7.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OF平分∠COE,∠AOD∶∠BOD=2∶1.(1)求∠DOE的度数;(2)求∠AOF的度数.8.如图,直线EF,CD相交于点O,OA⊥OB,且OC平分∠AOF.(1)若∠AOE=40°,求∠BOD的度数;(2)若∠AOE=α,求∠BOD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3)从(1)(2)的结果中能看出∠AOE和∠BOD有何关系?9.(2019·陕西中考)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l∥OB,若∠1=52°,则∠2的度数为()A.52° B.54° C.64° D.69°10.(2019·贵州安顺中考)如图,三角尺的直角顶点落在长方形纸片的一边上.若∠1=35°,则∠2的度数是()A.35° B.45° C.55° D.65°11.(2019·山东菏泽中考)如图,AD∥CE,∠ABC=100°,则∠2-∠1的度数是.12.(2019·广东惠州惠阳区期末)如图,EF∥AD,EF∥BC,CE平分∠BCF,∠DAC=120°.(1)求∠ACB的度数;(2)若∠ACF=20°,求∠FEC的度数.13.(2019 ·广西贵港覃塘区期末)如图,BE平分∠ABC,∠ABC=2∠E,∠ADE+∠BCF=180°.(1)请说明AB∥EF;(2)若AF平分∠BAD,判断AF与B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4.(2019·四川成都郫都区期中)如图,直线a∥b,直线c和直线a,b分别交于点C和D,在C,D之间有一点P.(1)判断图中∠P AC,∠APB,∠PBD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果点P在C,D之间运动,∠P AC,∠APB,∠PBD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3)若点P在直线c上C,D两点的外侧运动(点P与点C,D不重合),试探究∠P AC,∠APB,∠PBD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分别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知识点一】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三线八角”模型)如图1,直线AB、CD 与直线EF 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CD 被第三条直线EF 所截),构成八个角,简称为“三线八角”,如图1.特别提醒:⑴两条直线AB,CD与同一条直线EF 相交.⑵“三线八角”中的每个角是由截线与一条被截线相交而成.【知识点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在“三线八角”中,如上图1,(1)同位角:像∠1与∠5,这两个角分别在直线AB、CD 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直线EF 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2)内错角:像∠3与∠5,这两个角都在直线AB、CD 之间,并且在直线EF 的两侧,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3)同旁内角:像∠3和∠6都在直线AB、CD 之间,并且在直线EF 的同一旁,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特别提醒:(1)“三线八角”是指上面四个角中的一个角与下面四个角中的一个角之间的关系,显然是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2)“三线八角”中共有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知识点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位置特征及形状特征图1特别提醒:巧妙识别三线八角的两种方法:(1)巧记口诀来识别:一看三线,二找截线,三查位置来分辨.(2)借助方位来识别根据这三种角的位置关系,我们可以在图形中标出方位,判断时依方位来识别,如图2.【考点目录】【考点1】“三线八角”模型的认识;【考点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辨别;【考点3】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相关的综合【考点1】“三线八角”模型的认识;【例1】(1)图1中,∠1、∠2由直线被直线所截而成.(2)图2中,AB为截线,∠D是否属于以AB为截线的三线八角图形中的角?【答案】(1)EF,CD;AB;(2)不是.【分析】(1)根据三线八角的定义求解即可;(2)根据三线八角的定义求解即可;解:(1)∠1、∠2两角共同的边所在的直线为截线,而另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被截线.所以图1中,∠1、∠2由直线EF,CD被直线AB所截而成.(2)因为∠D的两边都不在直线AB上,所以∠D不属于以AB为截线的三线八角图形中的角.【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三线八角”,熟练掌握:“三线八角”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变式1】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与∠3是同旁内角B.∠1与∠2是同位角C.∠1与∠3是同位角D.∠1与∠2是内错角【答案】A【分析】根据同旁内角定义可判断A、根据同位角定义可判断B、根据内错角的定义可判断C、D即可.解:A、由图与同旁内角定义,∠2和∠3是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截线的同侧,在被截直线内部的角可知:∠2和∠3是同旁内角,故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B、∠1和∠2是两条直线被两条直线所截得到的角,不是同位角,故选项B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1和∠3是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截线的两侧,在被截直线内部的角是内错角,不是同位角,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1和∠2是两条直线被两条直线所截得到的角不是内错角,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拨】本题考查了同旁内角、同位角、内错角,熟练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是解题关键.【变式2】如图,有下列说法:①能与DEF ∠构成内错角的角的个数有2个;②能与BFE ∠构成同位角的角的个数有2个;③能与C ∠构成同旁内角的角的个数有4个.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答案】①【分析】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判断.解:①能与DEF ∠构成内错角的角的个数有2个,即EFA Ð和EDC ∠,故正确;②能与EFB ∠构成同位角的角的个数只有1个:即FAE ∠,故错误;③能与C ∠构成同旁内角的角的个数有5个:即CDE ∠,B ∠,CED ∠,CEF ∠,A ∠,故错误;所以结论正确的是①.故答案为:①.【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解题的关键是熟记相关的定义.【考点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辨别;【例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1是∠2的同旁内角,∠2是∠3的内错角.(1)画出示意图,标出∠1,∠2,∠3.(2)若∠1=2∠2,∠2=2∠3,求∠3的度数.【答案】(1)见分析;(2)36°【分析】(1)根据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进行分析即可,进而画出图形即可;(2)利用邻补角的关系可求出∠3的度数.解:(1)如图所示:(2)∵∠1=2∠2,∠2=2∠3,∴设∠3=x,则∠2=2x,∠1=4x,故x+4x=180°,解得:x=36°,故∠3的度数为36°.【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三线八角以及邻补角的性质,得出∠1与∠3的关系是解题关键.【变式1】下列四幅图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几个()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分析】根据同位角的定义(截线的同一侧,被截线的同一方位)解决此题.解:根据同位角的定义,第一张图和第四张图中的∠1和∠2是同位角.故选: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同位角的定义,熟练掌握同位角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变式2】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45∠=︒,2110∠=︒,则1∠的同位角的度数是;4∠的内错角的度数是;3∠的同旁内角的度数是.【答案】70︒/70度45︒/45度70︒/70度【分析】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以及邻补角求解即可.解:∵24180∠+∠=︒,2110∠=︒,∴470∠=︒,∵1∠和4∠是一组同位角,∴1∠的同位角的度数是70︒;∵145∠=︒,∴31801135∠=︒-∠=︒,∴4∠的内错角的度数是180318013545︒-∠=︒-︒=︒;3∠的同旁内角4∠的度数是70︒.故答案为:70︒;45︒;70︒.【点拨】此题考查了邻补角,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考点3】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相关的综合【例3】如图,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交点分别为G ,H ,∠CHG =∠DHG =34∠AGE .(1)CD 与EF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2)求∠CHG 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度数.【答案】(1)CD ⊥EF ;(2)∠CHG 的同位角∠AGE =120°,内错角∠BGF =∠AGE =120°,同旁内角∠AGF =60°【分析】(1)先由∠CHG +∠DHG =180°及∠CHG =∠DHG ,可得∠CHG =∠DHG =90°,再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CD 与EF 互相垂直;(2)先由∠CHG =∠DHG =34∠AGE ,可得∠AGE =120°,再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即可求解.解:(1)CD ⊥EF .理由如下:因为CD是直线,所以∠CHG+∠DHG=180°,又∠CHG=∠DHG,所以∠CHG=∠DHG=90°,所以CD⊥EF.(2)由(1)知∠CHG=∠DHG=90°,因为∠CHG=∠DHG=34∠AGE,所以∠AGE=120°,所以∠CHG的同位角∠AGE=120°,内错角∠BGF=∠AGE=120°,同旁内角∠AGF=180°-∠AGE=60°.【点拨】本题考查了垂直的定义,邻补角的定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以及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性质的计算,是基础知识,比较简单.【变式1】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有2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B.有2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3对同旁内角C.有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4对同旁内角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答案】B【分析】根据同位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同位角.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作答.解:观察图形可知,有2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3对同旁内角.故选B.【点拨】本题考查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三线八角中的某两个角是不是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完全由那两个角在图形中的相对位置决定.在复杂的图形中判别三类角时,应从角的两边入手,具有上述关系的角必有两边在同一直线上,此直线即为截线,而另外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边,它们所在的直线即为被截的线.同位角的边构成“F”形,内错角的边构成“Z”形,同旁内角的边构成“U”形.注意按顺序一个点一个点的数,不要重复,不要遗漏.【变式2】如图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2∠是3∠的同旁内角,1∠是3∠的内错角,若243∠=∠,321∠=∠,则1∠的度数是.【答案】20︒/20度【分析】设1x ∠=︒,则32x ∠=︒,28x ∠=︒,根据邻补角互补可得方程,求解即可.解:如图,设1x ∠=︒,则32x ∠=︒,28x ∠=︒,∵12180∠+∠=︒,∴8180x x ︒+︒=︒,解得:20x =,∴120∠=︒.故答案为:20︒.【点拨】本题考查了内错角、同旁内角、邻补角互补、角的计算,解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内错角的边构成“Z ”形,同旁内角的边构成“U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平行线的性质(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平行线的性质(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平行线的性质(全章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知识点一】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1.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表达方式:因为∠1=∠2,(已知)所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特别提醒:“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通过两个同位角的大小关系(相等)推导出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它是构建起角的大小关系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桥梁.【知识点二】平行线的画法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的直线平行线的步骤一落:把三角尺的一边落在一直的直线上;二靠:紧靠三角尺的另一边放一直尺;三移:把三角尺沿着直尺移动使其经过已知点;四画:沿三角尺的一边画直线.此直线即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特别提醒:1.经过直线上一点不可以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2.画线段或射线的平行线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平行线.3.移动是要始终保持紧靠.【知识点三】平行线的性质及其推论1.平行线的性质: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表达方式:如果a//b,b//c,那么a//b.特别提醒:平行线的性质的前提是“过直线外一点”,若点在直线上,则不可能有平行线.【考点目录】【平行线性质求角的等量关系】【考点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考点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考点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平行线性质探究角的关系】【考点4】平行线判探究角的关系或求角度;【平行线性质性质与判定综合】【考点5】平行线判定与性质求角度;【考点6】平行线判定与性质证明;【平行线间的距离】【考点7】平行线间的距离(应用).【平行线性质求角的等量关系】【考点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答案】相等;理由见分析【分析】根据平行投影可得∠B=∠E,再根据垂直可得∠C=∠F=90°,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ABC 和△DE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解:两根旗杆的高度相等.理由如下:∵太阳光线AB与DE是平行,∴∠B=∠E,∵两根旗杆都垂直于地面放置,∴∠C=∠F=90°,∵两根旗杆在太阳光下的影子一样长,∴BC =EF ,∵在△ABC 和△DEF 中B E BC EF C F ∠∠⎧⎪⎨⎪∠∠⎩===∴△ABC ≌△DEF (ASA ),∴AC =DF ,即两根旗杆的高度相等.【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根据题意找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然后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把一块三角板的30︒角顶点A 放在直尺的一边BC 上,若1:23:7∠∠=,则2∠=()A .126︒B .118︒C .105︒D .94︒【答案】C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解:如图,由题意知:DE BC ∥,∴31∠=∠,∵1:23:7∠∠=,∴3:23:7∠∠=,∴3327∠=∠,∵2330180∠+∠+︒=︒,∴322301807∠+∠+︒=︒,∴2105∠=︒.故选:C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熟练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2022·甘肃嘉峪关·校考一模)如图两平行线a、b被直线l所截,且∠1=60°,则∠2的度数为.【答案】60°/60度【分析】由a∥b,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求得∠3=∠1=60°,又由对顶角相等,即可求得答案.解:∵a∥b,∴∠3=∠1=60°,∴∠2=∠3=60°.故答案为:60°.【点拨】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考点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2】(2014下·贵州铜仁·七年级统考期末)已知:如图,点D、E分别在AB、BC上,DE AC∥,165∠=︒,265∠=︒,请说明:F CBF ∠=∠.(不必注明依据)【答案】证明见分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65C ∠=∠=︒,得出2C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AF BC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证.解:∵DE AC ∥,165∠=︒,265∠=︒,∴165C ∠=∠=︒,∴2C ∠=∠,∴AF BC ∥,∴F CBF ∠=∠.【点拨】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能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进行推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2023·吉林白城·校联考三模)已知,如图,AB ∥CD ,∠A=70°,∠B=40°,则∠ACD=()A .55°B .70°C .40°D .110°【答案】B解:AB CD ∥.A ACD ∴∠=∠70.A ∠=︒ 70.ACD ∠=︒故选B.【点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变式2】(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如图,直线a b ,直线l 与直线a 相交于点P ,直线l 与直线b 相交于点Q ,PM l ⊥于点P ,若155∠=︒,则2∠=.︒【答案】3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性质以及垂线的性质.根据平行线性质得3155∠=∠=︒,利用垂线性质即可求得2∠.解:直线a b ,3155∴∠=∠=︒,又PM l ⊥ 于点P ,90MPQ ∴∠=︒,2903905535∴∠=︒-∠=︒-︒=︒.故答案为:35.【考点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例3】(2023下·山东烟台·六年级统考期末)如图,ABD ∠和BDC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 ,BE 交CD 于点F ,1290∠+∠=︒.(1)试说明://AB CD .(2)若228∠=︒,求3∠的度数.【答案】(1)见分析;(2)62︒【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结合1290∠+∠=︒,可得180ABD BDC ∠+∠︒=,进而即可得到结论;(2)由228∠=︒,得162∠=︒,进而得62ABF ∠=︒,结合//AB CD ,即可得到答案.解:(1)∵ABD ∠和BDC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 ,∴21ABD ∠∠=,22BDC ∠∠=,又∵1290∠+∠=︒,∴2(12)180ABD BDC ∠+∠∠+∠=︒=,∴//AB CD ;(2)∵228∠=︒,1290∠+∠=︒,∴162∠=︒,又∵BF 平分ABD ∠,∴162ABF ∠=∠=︒,又∵//AB CD ,∴362ABF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掌握“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2012下·广东茂名·七年级统考期中)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对同旁内角的比为4:5,则这两个角中较小的角的度数为()A .20︒B .80︒C .100︒D .120︒【答案】B【分析】根据比例设两个角为4x 、5x ,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列式求解即可.解:设两个角分别为4x 、5x ,∵这两个角是两平行线被截所得到的同旁内角,∴45180x x +=︒,解得20x =︒,480x =︒,5100x =︒,所以较小的角的度数等于80︒.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主要利用了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2023下·辽宁大连·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AB ∥CD ,射线AE 交CD 于点F ,若∠1=116°,则∠2的度数等于.【答案】64°【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求出∠AFD 的度数,然后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2的度数.解:∵AB ∥CD ,∴∠1+∠AFD =180°.∵∠1=116°,∴∠AFD =64°.∵∠2和∠AFD 是对顶角,∴∠2=∠AFD =64°.故答案为64°.【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平行线性质探究角的关系】【考点4】平行线判探究角的关系或求角度【例4】(2017下·北京东城·七年级统考期中)已知:直线AB CD ,点M 、N 分别在直线AB 、直线CD 上,点E 为平面内一点,(1)如图1,请写出AME ∠,E ∠,EN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2)如图2,利用(1)的结论解决问题,若30AME ∠=︒,EF 平分MEN ∠,NP 平分ENC ∠,EQ NP ∥,求FEQ ∠的度数;(3)如图3,点G 为CD 上一点,AMN m EMN ∠=∠,GEK m GEM ∠=∠,EH MN 交AB 于点H ,GEK ∠,BMN ∠,GEH ∠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含m 的式子表示)是.【答案】(1)MEN AME ENC ∠=∠+∠,证明见分析;(2)15︒;(3)180GEK BMN m GEH ∠+∠-∠=︒.【分析】(1)过点E 作EE AB '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即可;(2)利用EF 平分MEN ∠,NP 平分ENC ∠,可得11,22NEF MEN ENP ENC ∠=∠∠=∠,再根据MEN AME ENC ∠=∠+∠,进行等量代换进行计算即可;(3)由已知条件可得11,22NEF MEN ENP ENC ∠=∠∠=∠,1EMN HEM AMN m∠=∠=∠,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各角的等量转换即可.解:(1)MEN AME ∠=∠+∠,证明如下:如图1所示,过点E 作EE AB ' ,∵AB CD ,∴AB CD EE 'P P ,∴1,2AME ENC ∠=∠∠=∠,∵12MEN ∠=∠+∠,∴MEN AME ENC ∠=∠+∠.(2)∵EF 平分MEN ∠,NP 平分ENC ∠,∴11,22NEF MEN ENP ENC ∠=∠∠=∠.∵EQ NP ∥,30AME ∠=︒,∴12QEN ENP ENC ∠=∠=∠.∵MEN AME ENC ∠=∠+∠,∴30MEN ENC AME ∠-∠=∠=︒,∴111130152222FEQ FEN QEN MEN ENC AME ∠=∠-∠=∠-∠=∠=⨯︒=︒.(3)180GEK BMN m GEH ∠+∠-∠=︒.证明如下:∵AMN m EMN ∠=∠,GEK m GEM ∠=∠,∴1EMN AMN m ∠=∠,1GEM GEK m∠=∠.∵EH MN ,∴1EMN HEM AMN m∠=∠=∠,∵11GEH GEM HEM GEK AMN m m ∠=∠-∠=∠-∠,∴m GEH GEK AMN ∠=∠-∠,∵180AMN BMN ∠=︒-∠,∴()180m GEH GEK BMN ∠=∠-︒-∠,180GEK BMN m GEH ∠+∠-∠=︒.故答案为:180GEK BMN m GEH ∠+∠-∠=︒.【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角的平分线,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2022下·贵州黔南·七年级统考期中)如图,在五边形ABCDE 中,AE BC ∥,则C D E ∠+∠+∠=()A .540︒B .360︒C .270︒D .180︒【答案】B 【分析】首先过点D 作DF AE ∥,交AB 于点F ,由AE BC ∥,可证得AE DF BC ∥∥,然后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知180E EDF Ð+Ð=°,180CDF C Ð+Ð=°,继而证得结论.解:过点D 作DF AE ∥,交AB 于点F ,AE BC ∥,AE DF BC ∴∥∥,180E EDF ∴∠+∠=︒,180CDF C Ð+Ð=°,360C CDE E \Ð+Ð+Ð=°.故选:B .【点拨】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2】(2023下·广东江门·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AB ∥CD ,∠ABF =23∠ABE ,∠CDF =23∠CDE ,则∠E :∠F 等于【答案】3:2解:如图,过点E、F分别作EG∥AB、FH∥AB,又因AB∥CD,根据平行线的传递性可得AB∥EG∥FH∥CD,∵AB∥FH,∴∠ABF=∠BFH,∵FH∥CD,∴∠CDF=∠DFH,∴∠BFD=∠DFH+∠BFH=∠CDF+∠ABF;同理可得∠BED=∠DEG+∠BEG=∠ABE+∠CDE;∵∠ABF=23∠ABE,∠CDF=23∠CDE,∴∠BFD=∠DFH+∠BFH=∠CDF+∠ABF=23(∠ABE+∠CDE)=23∠BED,∴∠BED:∠BFD=3:2.故答案为:3:2.【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决这类题目要常作的辅助线(平行线),充分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探求角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平行线性质性质与判定综合】【考点5】平行线判定与性质求角度【例5】(2023上·广东潮州·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A B、两处是灯塔,船只在C处,B处在A 处的南偏西45°方向,C处在A处的南偏东15°方向,C处在B处的北偏东80°方向,求船只与两灯塔的视角ACB的度数.【答案】85°【分析】根据方向角的定义,可得∠BAE=45°,∠CAE=15°,∠DBC=80°,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解:如图,根据方向角的定义,可得∠BAE=45°,∠CAE=15°,∠DBC=80°.∵∠BAE=45°,∠EAC=15°,∴∠BAC=∠BAE+∠EAC=45°+15°=60°.∵AE ,DB 是正南正北方向,∴BD ∥AE ,∵∠DBA=∠BAE=45°,又∵∠DBC=80°,∴∠ABC=80°-45°=35°,∴∠ACB=180°-∠ABC-∠BAC=180°-60°-35°=85°.题的关键.【变式1】(2023下·甘肃白银·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已知AB EF ∥,那么BAC ACE CEF ∠+∠+∠=()A .180°B .270°C .360°D .540°【答案】C 【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80180BAC ACD DCE CEF ∠+∠=︒∠+∠=︒,,进而可得出结论.解:过点C 作CD EF ∥,∥Q AB EF ,AB CD EF \∥∥,∴180180BAC ACD DCE CEF ∠+∠=︒∠+∠=︒①,②,由①②+得,360BAC ACD DCE CEF ∠+∠+∠+∠=︒,即360BAC ACE CEF Ð+Ð+Ð=°.故选:C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变式2】(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在直线m 、n 之间,且//m n ,则图中1∠=度.【答案】15【分析】如图,过点A 作AC ∥m ,则有////AC m n ,然后可得,45BAC CAD CAD ADE ∠=∠∠=∠=︒,进而问题可求解.解:如图所示,过点A 作AC ∥m ,∵//m n ,∴////AC m n ,∴1,45BAC CAD ADE ∠=∠∠=∠=︒,∵60BAC CAD ∠+∠=︒,∴115BAD CAD ∠=∠-∠=︒;故答案为15.【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考点6】平行线判定与性质证明【例6】(2023下·七年级课时练习)如图,BD 平分ABC ∠,ED BC ∥,130∠=︒,4120∠=︒.(1)求2∠,3∠的度数;(2)证明:DF AB .【答案】(1)230∠=︒,360∠=︒;(2)见详解【分析】(1)根据BD 平分ABC ∠,112ABD ABC ∠=∠=∠,即有130ABD ∠=∠=︒,60ABC ∠=︒,再结合ED BC ∥,即可求解;(2)由60ABC ∠=︒,4120∠=︒可得ABC ∠4=180+∠︒,则DF AB ,问题得解.解:(1)∵BD 平分ABC ∠,130∠=︒,∴112ABD ABC ∠=∠=∠,∴130ABD ∠=∠=︒,60ABC ∠=︒,∵ED BC ∥,∴2130∠=∠=︒,360ABC ∠=∠=︒,即:230∠=︒,360∠=︒;(2)∵60ABC ∠=︒,4120∠=︒,∴ABC ∠4=180+∠︒,∴DF A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1】(2020上·河南洛阳·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若12∠=∠,DE BC ∥,则下列结论:①FG DC ;②AED ACB ∠=∠;③CD 平分ACB ∠;④190B ∠+∠=︒;⑤BFG BDC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B 【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得出②正确;再由已知条件证出2DCB =∠∠,得出FG DC ,①正确;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⑤正确;即可得出结果.解:DE BC ∥,1DCB ∴∠=∠,AED ACB ∠=∠,故②正确;12∠=∠ ,2DCB ∴∠=∠,FG DC ∴∥,故①正确;BFG BDC ∴∠=∠,故⑤正确;而CD 不一定平分ACB ∠,1B ∠+∠不一定等于90︒,故③,④错误;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论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变式2】(2021下·江苏盐城·七年级统考期中)如图a b ,c 与a 相交,d 与b 相交,下列说法:①若12∠=∠,则3=4∠∠;②若14180∠+∠=︒,则c d ∥;③4231∠-∠=∠-∠;④1234360∠+∠+∠+∠=︒正确的有(填序号)【答案】①②③【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逐一进行判断即可.解:如图,①若∠1=∠2,则b ∥e ,则∠3=∠4,故原说法正确;②若∠1+∠4=180°,则c ∥d ;故原说法正确;③由a ∥b 得到∠1=∠6,∠5+∠4=180°,由∠2+∠3+∠5+180°-∠6=360°得,∠2+∠3+180°-∠4+180°-∠1=360°,则∠4-∠2=∠3-∠1,故原说法正确;④由③得,只有∠1+∠4=∠2+∠3=180°时,∠1+∠2+∠3+∠4=360°.故原说法错误.正确的有①②③,故答案为:①②③.【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平行线间的距离】【考点7】平行线间的距离(应用)【例7】(2022下·贵州遵义·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直线a b ∥,AB 与a ,b 分别交于点A ,B ,且AC AB ⊥,AC 交直线b 于点C .(1)若160∠= ,求2∠的度数;(2)若6,8AC AB ==,10BC =,求直线a 与b 的距离.【答案】(1)30︒;(2)245【分析】(1)由直线a 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3160∠=∠=︒,再由AC AB ⊥,根据垂直的定义即可得到结果;(2)过A 作AD BC ⊥于D ,根据1122ABC S AB AC BC AD =⨯⨯=⨯⨯ ,即可求解.解:(1)∵a b∥∴3160∠=∠=︒又∵AC AB⊥∴290330∠=︒-∠=︒(2)如图,过A 作AD BC ⊥于D ,则AD 的长即为直线a 与b 的距离∵6,8AC AB ==,10BC =,ABC 是直角三角形∵1122ABC S AB AC BC AD =⨯⨯=⨯⨯ ∴8624105AB AC AD BC ⨯⨯===∴直线a 与b 的距离245【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从一条平行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叫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变式1】(2021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123////l l l ,且相邻两条直线间的距离都是2,A ,B ,C 分别为1l ,2l ,3l 上的动点,连接AB 、AC 、BC ,AC 与2l 交于点D ,90ABC ∠=︒,则BD 的最小值为()A.2B.3C.4D.5【答案】A【分析】求BD的最小值可以转化为求点B到直线AC的距离,当BD⊥AC时,BD有最小值,根据题意求解即可.解:由题意可知当BD⊥AC时,BD有最小值,此时,AD=CD,∠ABC=90°,∴BD=AD=BD=12AC=2,∴BD的最小值为2.故选:A.【点拨】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需结合图形,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推出相关角的关系从而进行求解.【变式2】(2019下·上海金山·七年级统考期中)已知直线a∥b∥c,a与b的距离是5cm,b与c的距离是3cm,则a与c的距离是.【答案】8cm或2cm【分析】直线c的位置不确定,可分情况讨论.(1)直线c在直线b的上方,直线a和直线c之间的距离为5cm+3cm=8cm;(2)直线c在直线a、b的之间,直线a和直线c之间的距离为5cm-3cm=2cm.解:(1)直线c在直线b1:直线a和直线c之间的距离为5cm+3cm=8cm;(2)直线c在直线a、b的之间,如图2:直线a和直线c之间的距离为5cm-3cm=2cm;所以a与c的距离是8cm或2cm,故答案为8cm或2cm.【点拨】此题考查两线间的距离,本题需注意直线c的位置不确定,需分情况讨论.。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暑假培训讲义集体备课教案:平行线、平行线的构造(含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暑假培训讲义集体备课教案:平行线、平行线的构造(含答案)

四川省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暑假培训讲义集体备课教案(授课内容:平行线、平行线的构造)知识梳理 一、平行线1.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称为平行线.用“//”表示.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例】如图1,过直线a 外一点A 作b//a ,c//a ,则b 与c 重合.3.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简记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例】如图2,若b//a ,c//a ,则b//c .图1 图2 图34.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3,若a//b ,则Ð1=Ð2.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如图3,若a//b ,则Ð2=Ð3.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图3,若a//b ,则Ð3+Ð4=180°. 5.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3,若Ð1=Ð2,则a//b .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3,若Ð2=Ð3,则a//b .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图3,若Ð3+Ð4=180°,则a//b . 二、平行的构造1.如图4,若a//b ,则Ð1=Ð2+Ð3 2.如图5,若a//b ,则Ð1+Ð2+Ð3=360°(c )b aAcba b a4321a b` 213`a b213图4 图5例题讲解 一、平行线下列说法中:下列说法中:①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①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②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相交;②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相交; ③如果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它们互相平行;③如果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它们互相平行; ④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正确的是__________.【解析】①③④.【提示】这道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概念和平行公理.(1)如图2-1,一个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顶点放在一个矩形的对边上,若125Ð=°,则2Ð的度数是(的度数是( ) A .155° B .135° C .125° D .115°(2)如图2-2,已知AB//CD ,EF 分别交AB 、CD 于M 、N ,EMB Ð=50°,MG 平分BM BMF F Ð,交CD 于G ,MGN Ð的度数为__________.FE AMBC N G D12图2-1 图2-2(3)证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解析】(1)D ;(2)65°;(3)证法1:如右图,过△ABC 的顶点A 作直线l//BC . 则B Ð1=Ð,C Ð2=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因为BAC Ð1+Ð+Ð2=180°.(平角的定义) 所以B BAC C Ð+Ð+Ð=180°(等量代换). 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证法2:如右图,延长BC ,过C 作CE//AB , 则A Ð1=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 Ð2=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BCA Ð+Ð1+Ð2=180°, ∴BCA A B Ð+Ð+Ð=180°, 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提示】这道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3)题证明方法老师可以自行补充,这个结论和平行公理是等价的.平行公理是等价的.另外,另外,这种证明题需要学生先转化成常规的已知和求证,这种证明题需要学生先转化成常规的已知和求证,然后然后再证明,重点强调格式.(1)根据图在()根据图在( )内填注理由:)内填注理由: ①∵B CEF Ð=Ð(已知),(已知),∴AB//CD ( );); ②∵B BED Ð=Ð(已知),(已知),∴AB//CD ( );); ③∵B CEB Ð+Ð=180°(已知),(已知),l21CB A 21DCEBAA CDBFE∴AB//CD ( ).).(2)已知:如图所示,ABC ADC Ð=Ð,BF 和DE 分别平分ABC Ð和ADC Ð,AED EDC Ð=Ð.求证:ED//BF .证明:∵BF 和DE 分别平分ABC Ð和ADC Ð(已知)(已知)∴EDC Ð=__________ADC Ð,FBA Ð=__________ABC Ð( ), 又∵ADC ABC Ð=Ð(已知),(已知), ∴Ð__________FBA =Ð(等量代换).(等量代换). 又∵AED EDC Ð=Ð(已知),(已知),∴Ð__________=Ð__________(等量代换),(等量代换), ∴ED//BF ( ).).【解析】(1)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12;12;角平分线定义;EDC ;AED ;FBA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提示】这道题主要考查平行的判定,这道题主要考查平行的判定,也通过这道题规范孩子们的书写过程,也通过这道题规范孩子们的书写过程,也通过这道题规范孩子们的书写过程,这种题型也是这种题型也是各学校的必考题型.如图,已知EF BC ^,C Ð1=Ð,Ð2+Ð3=180°.证明:AD BC ^.【解析】C Ð1=ÐQ ,(已知)\GD//A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AD Ð=Ð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 CD BF EABCDEFG123又Ð2+Ð3=180°Q ,(已知)\CAD Ð3+=Ð180°.(等量代换)\AD//EF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ADC EFC Ð=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EF BC ^Q ,(已知) ADC \Ð=90°,\AD BC ^.【提示】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结合,时间可以留长点.请你分析下面的题目,从中总结规律,填写在空格上,并选择一道题目具体书写证明. (1)如图5-1,已知:AB//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M ,N ,MG ,NH 分别平分AME Ð,CNE Ð.求证:MG//NH .从本题我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2)如图5-2,已知:AB//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M ,N ,MG ,NH 分别平分BMF Ð,CNE Ð.求证:MG//NH .从本题我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3)如图5-3,已知:AB//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M ,N ,MG ,NH 分别平分AMF Ð,CNE Ð,相交于点O .求证:MG NH ^.从本题我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图5-1 图5-2 图5-3【解析】(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的角平分线平行.A CG EB M H NDFOACGEB MHNDF A CG EBMHNDF(2)证明:∵AB//CD ,∴BMF CNE Ð=Ð,又∵MG ,NH 分别平分BMF Ð,CNE Ð,∴GMF BMFCNE HNM 11Ð=Ð=Ð=Ð22,∴MG//NH , 从本题我能得到的结论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的角平分线平行. (3)证明:∵AB//CD ,∴AMF CNE Ð+Ð=180°,又∵MG ,NH 分别平分AMF Ð,CNE Ð, ∴GMF HNE AMF CNE 11Ð+Ð=Ð+Ð=90°22,∴MON GMF HNE Ð=180°-Ð-Ð=90°,∴MG NH ^.从本题我能得到的结论是: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垂直.【提示】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相结合,练习平行线倒角.二、平行线的构造(1)如图6-1,已知直线a//b ,Ð1=40°,Ð2=60°,则Ð3等于_________.(2)如图6-2,l 1//l 2,Ð1=120°,=Ð2100°,则Ð3=_________.(3)如图6-3,AB//CD ,ABE Ð=120°,ECD Ð=25°,则E Ð=_________.图6-1 图6-2 图6-3【解析】(1)100°;(2)40°;(3)85°.321b aED CBAl 1l 2321【提示】练习基础的平行线倒角模型:铅笔模型和猪蹄模型.(1)如图7-1,AB//CD ,BAFEAF 1Ð=Ð3,FCD ECF 1Ð=Ð3,AEC Ð=128°,则AFC Ð的度数为________.(2)如图7-2,已知:AB//CD ,ABP Ð和CDP Ð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 ,ABE Ð和CDE Ð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BFD Ð=54°,则BPD Ð=________,BED Ð=________.图7-1 图7-2【解析】(1)58°;(2)144°;108°. 【提示】铅笔模型和猪蹄模型综合.(1)如图8-1,AB//CD ,A Ð=32°,C Ð=70°,则F Ð=________.(2)如图8-2,AB//CD ,E Ð=37°,C Ð=20°,则EAB Ð的度数为________.图8-1 图8-2【解析】(1)38°;(2)57°. 【提示】铅笔模型和猪蹄模型的变形.EF A BPCDFD CBEAED CBA如图,直线AC//BD ,连结AB ,直线AC 、BD 及线段AB 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当动点P 落在某个部分时,落在某个部分时,连结连结P A 、PB ,构成PAC Ð,APB Ð,PBD Ð三个角。

北师大版初一(下)数学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相交线与平行线讲义(含解析)

北师大版初一(下)数学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相交线与平行线讲义(含解析)

北师大版初一(下)数学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相交线与平行线讲义(含解析)把握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把握垂线段的定义及其画法;3.把握三线八角的定义和找法;4.把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_________和________。

(2)相交:在同一平面内,有__________的两条直线称为相交线。

(3)邻补角:①定义: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②性质:位置——互为邻角数量——互为补角(两角之和为180°)(4)对顶角:①定义:有一个公共顶点,同时有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②性质:对顶角相等几何语言:∵∠1+∠2=180°∠2+∠3=180°∴∠1=∠3(同角的补角相等)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注意点:⑴对顶角是成对显现的,对顶角是具有专门位置关系的两个角;⑵假如∠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假如∠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⑶假如∠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_____________;反之假如∠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4)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2.垂线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_______。

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CD,垂足为O垂线性质1:过一点_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_______________。

3.垂线的画法:(1)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2)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对顶角、余角和补角》公开课教案_11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对顶角、余角和补角》公开课教案_11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2.1.1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本节课研究的相交线是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中的其中一种情形,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有关知识,因此,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

在本节课中首先探究了两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为接下来研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情形,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的学习作了最基本的准备。

同时是后续学习垂直的基础。

2、目标和目标解析:1.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3.理解对顶角相等的说理过程;4.经历质疑,猜想,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转化,说理能力和数学语言规范表达能力;5.通过师友互助、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乐趣,增强学习兴趣。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难点: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相关旧知的复习,按照猜想、推理的思维过程进行突破。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剪刀,纸。

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问题: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大家对它们也不陌生,(播放图片)请找出图片中的相交线、平行线。

由此引入本节的主要内容。

(板书)课题学生观察图片,获得感性认识.让学生知道,相交线、平行线的概念是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问题1:张开地剪刀给人以什么形象?(出示一把张开的剪刀),张开的剪刀可看作两条相交直线。

(教师可以同时在黑板上画出几何图形)在用剪刀剪布的过程中,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剪刀张角的变化,表演剪布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问题2: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刀刃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边相应变小.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教师: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本节课就是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及其特征.2.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它们性质(1)角的位置关系探究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问题:1 、两条相交直线.形成的小于平角的角有几个?2、两两相配共组成几对角?3、各对角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按位置关系对他们怎样进行分类?4、各对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由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相交线形成的角及特点,同时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两线相交所成角的问题,自然而贴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对两线相交所成角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就为研究对顶角相等作了铺垫三.细心观察,归纳定义1、探究邻补角的定义问题:(1)∠1与∠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1与∠2的顶点有什么特点?(3)∠1与∠2的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特点?邻补角定义:∠1和∠2有一条公共边OA,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1和∠2互补),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整式的乘除。

1. 同底数幂的乘法。

- 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a^m· a^n=a^m + n(m,n 都是正整数)。

- 例如:2^3×2^4=2^3 + 4=2^7。

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 幂的乘方:(a^m)^n=a^mn(m,n都是正整数)。

例如(3^2)^3=3^2×3=3^6。

- 积的乘方:(ab)^n=a^nb^n(n是正整数)。

例如(2×3)^2=2^2×3^2=4×9 = 36。

3. 同底数幂的除法。

- 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即a^m÷ a^n=a^m - n(a≠0,m,n都是正整数,且m>n)。

例如3^5÷3^2=3^5 - 2=3^3。

- 零指数幂:a^0=1(a≠0)。

例如5^0=1。

- 负整数指数幂:a^-p=(1)/(a^p)(a≠0,p是正整数)。

例如2^-3=(1)/(2^3)=(1)/(8)。

4. 整式的乘法。

-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例如2x^2·3x^3=(2×3)(x^2·x^3) = 6x^5。

-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如a(b + c)=ab+ac。

-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如(a + b)(c + d)=ac+ad+bc+bd。

5. 平方差公式。

- 公式:(a + b)(a - b)=a^2-b^2。

例如(3 + 2)(3 - 2)=3^2-2^2=9 - 4 = 5。

6. 完全平方公式。

- (a + b)^2=a^2+2ab + b^2;(a - b)^2=a^2-2ab + b^2。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_第二章__平行线与相交线学案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_第二章__平行线与相交线学案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学案2.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景中了解对顶角、补角、余角,知道对顶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

(2)能运用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对顶角等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的习惯,体验探索成功、感受创新的乐趣,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三、学习难点:学生探索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的过程以及对其意义的理解,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初步的“说理”也是难点之一。

四、学习设计:(一)预习准备(1)预习书38、39页(2)回顾:①什么是直角?②什么是平角?(3)预习作业:①在一副三角板中,每块都有一个角是90°,那么其余两个角的和是多少?②已知∠1=36°,∠2=54°,那么∠1+∠2=_________③已知∠1=144°,∠2=36°,那么∠1+∠2=_________(二)学习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⑴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角纸板,用剪刀把直角从顶点剪开,问:这两个角有什么关系?⑵再拿出平角纸板并用剪刀把平角从顶点剪开,问:这两个角有什么关系?⑶请同学们分别给这两个角命名——引入课题2、展示新知:⑴在一副三角尺中,每块都有一个角是90o,而其他两个角的和是90o。

一般情况下,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o(直角),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例如,∠1与∠2互为余角,∠1是∠2的余角,∠2也是∠1的余角.同样,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o (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⑵符号语言:若∠1+∠2= 90o,那么∠1与∠2互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