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精)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生物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通过资料分析,关注学生思考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渗透了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8′
7′
教
一.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有什么特点?
二.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在学生表述交流基础上讲解
教给学生学习分析的方法
10′
总 结
重点难点
重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难点:通过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分析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关系。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法,讨论、谈话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图片及视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分配
二次
备课
复习巩固
蜻蜓、蝗虫各属于什么发育方式?
思考并回答
温故知新
2′
导
在什么环境下能听到蛙鸣,蛙鸣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3、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上述事例说明,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②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③从上述事实你受到哪些启示?
学生独立自学课本知识,认真完成,在小组内进行互评
表述交流
其它组补充说明
认真观察
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得出结论
阐述观点
说明道理
表述交流
出示问题提纲,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科目
生物
执教者
(主备人)
班级
八年
时间
课题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第7单元 第1章 第3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蛙满塘,谷满仓。”一只青蛙一天捕食害虫少则五六十只, 多则二百余只,是当之无愧的“农田卫士”。青蛙生殖发育的
特点是( A )
A.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B.雌雄同体,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C.雌雄异体,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D.雌雄同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如图圆圈表示三种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
青蛙的发育:受受精精卵卵→ 蝌蝌蚪蚪 → 幼幼蛙蛙 → 成蛙 ,
幼体与成体的差异很大,属于 变变态态 发育。
★ 【基础训练】
课时演练,夯实基础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蛙声是雄蛙在
( A)
A.求偶
B.呼吸
C.报警
D.戏水
下列能够正确表示青蛙发育过程的是( D )
A.卵细胞→蝌蚪→幼体→成体 B.受精卵→幼体→蝌蚪→成体 C.卵细胞→幼体→蝌蚪→成体 D.受精卵→蝌蚪→幼体→成体
经走向衰退 C.地球上出现的干旱和沙漠及气候干燥等会导致两栖动物数
量减少 D.当前的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捕杀,导致青蛙的数量不断减少
大鲵是现存最大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下列关于大鲵的生殖
发育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D )
A.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B.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C.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D.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 【提升训练】
拔高练习,深化巩固
一、选择题
青蛙与家蚕生殖发育过程的相同点有( B )
①变态发育 ②经过蛹期
③将卵产在水中 ④有性生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 A )
A.受精卵
B.蝌蚪
C.幼蛙
D.雌蛙体内的卵细胞
如图,其中表示青蛙发育起点和变态发育过程的分别是( D )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 育
作者: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 王 征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约 客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分析:1、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 2、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 3、雄蛙和雌蛙都能鸣叫吗?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步步高升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例 距今大概的年数 2 3.46亿---2.25亿 年 2.25亿年至今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种类繁多,是两栖 气候温暖潮湿,水 动物发展的繁盛 域密布,食物 时期 丰富 两栖动物走向衰退, 部分地区出现干旱 种类减少,分布 和沙漠,气候 范围小。 干燥。
成体青蛙抱对
产卵
分析:1、青蛙抱对与昆虫交尾是同一种受精方式吗? 2、说出受精卵发育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学生提供的养蛙记实录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分析讨论:早期蝌蚪与成蛙的区别
项目 生活环境 食 物 早期蝌蚪 青蛙(成蛙)
外部形态 运 呼
心
动 吸
脏
分析讨论:早期蝌蚪与成蛙的区别
项目
生活环境食 物
早期蝌蚪
水中 水中的浮游动植物 像鱼,有尾,无四肢 游泳 鳃 一心房一心室
青蛙(成蛙)
水中或陆地 以活动的昆虫为主 无尾,有四肢 游动或跳跃 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两心房一心室
外部形态 运 呼 心 动 吸 脏
想一想:1、什么情况下,青蛙使用皮肤呼吸? 2、青蛙的发育有什么特点?
巧学妙计
结合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特点, 分析两栖动物走向衰退、范围减小的原因.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小蝌蚪有头、尾,没有四肢;他们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以游泳的方式生活。以藻类和水蚤等为食。说明是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保留着祖先在水中生活的特点。
(3)小蝌蚪慢慢地长出了四肢,尾巴渐渐在发育过程中消失。蝌蚪的尾必须离开水,在潮湿的陆地,与空气接触才能萎缩。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任课教师
年级
授课时间
科目
生物
班级
课题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学情)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学生在八上已经学习了两栖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以及主要特征,在本学期已经学习了植物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知识,了解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概念的基础上,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而本节课的内容是知识的延续学习,归纳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方式。
(6)指导学生进行比较。
指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发育的特点。
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蛙的卵块(体外受精)→蝌蚪→青蛙
提问:青蛙的发育过程与家蚕的发育过程有什么异同?
思考、பைடு நூலகம்答:两栖动物。
倾听。
解读诗的含义。
1.春末夏初,特别是在下雨的晚上,在稻田里、池塘边 。
2.青蛙的鸣叫意味着青蛙进入了繁殖季节。
在青蛙鸣叫的时候,青蛙的口两侧有“大泡”鼓起来又瘪下去,那两个“大泡’叫做鸣囊,是青蛙用于发声的器官。
通过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
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通过学生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科技前言新知识。
二、两栖动物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课件(共34张PPT)

(2)该实验方案中对照组的编号是 3 。 (3)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蛙卵孵化的 数量 。 (4)支持上述假设的实验结果是 ①、②号鱼缸中蛙 卵的孵化率远低于③号鱼缸 。
(5)“青蛙可以在河岸上生活,所以河水污染不会影响青
蛙的生长发育。”这句话 错误 (填“正确”或“错
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观看
体内受精
受精卵→蝌蚪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幼蛙→成蛙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相同 点 在生殖方式上均属于有性生殖,发育方式均属于变态发育
【名师点拨】 1.青蛙的生殖 (1)求偶:雄蛙鸣叫。 (2)雌雄蛙抱对:提高卵细胞的受精率。 (3)体外受精:受精的场所是水。 (4)形成受精卵。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课前预习
课堂研学
基础导练
1.能说出青蛙生殖和发育的过程,知道两栖动物的发育为 变态发育。 2.能说出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并关注两栖 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读教材 P14—P15,了解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过程
发育。
4.蝌蚪和成蛙的比较:
生活环境
呼吸器官
早期蝌蚪 只能生活在 水 用 鳃 呼
中
吸
既能生活在 水 用 陆地 呼
成蛙 中,又能生活在 吸,兼用
四肢 上
尾 呼吸
形态结构
有尾无 四肢
有肺 无 皮肤
读教材 P15—P16,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 境条件的关系。
1.常见的两栖动物:除青蛙以外,还包括蟾蜍、 大 鲵 、蝾螈等。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2、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参考课时:1课时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环境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家蚕的发育方式:2、蝗虫的发育方式:3、家蚕和蝗虫都是昆虫,二者的发育方式可概括为:发育。
在动物界,除了昆虫以外,还有什么动物是这种发育方式?二、情境中质疑:1、(多媒体展示)娃娃鱼,蟾蜍、青蛙、蝾螈等的动画图片。
请说出它们的名字?它们都属于哪一类动物?2、展示田园中青蛙的叫声,及“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画面。
想一想,青蛙在什么季节开始鸣叫?为什么鸣叫?三、预习学案(一)两栖动物的生殖1、青蛙繁殖一般在什么季节?2、所有青蛙都能鸣叫吗?3、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4、雄蛙和雌蛙经过_______,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到_______中,精子和卵细胞在_______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叫______________。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1、青蛙的发育过程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这种发育方式叫__________ 。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__________,湖泊、河流的干涸及水体的污染都会造成青蛙数量的下降,因此我们要保护好它们的生活环境。
3、除青蛙外,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属于两栖动物,它们的生殖和发育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探究学案:1、雄蛙鸣叫的意义是什么?2、雌雄蛙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3、蛙卵有什么特点?蛙卵的这种特点有什么意义?4、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哪一个时期特别像鱼?5、请同学们从外部形态、运动器官、生活环境、呼吸器官等方面比较青蛙和蝌蚪。
比较蝌蚪青蛙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生活环境呼吸器官6、青蛙的发育过程为什么属于变态发育?7、什么叫两栖动物,请据所学发表自己的观点。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基础知识梳理新人教版(new)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基础知识梳理1、青蛙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几时期,为变态发育。
2、两栖动物的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雌雄个体将生殖细胞产在水里,在水里完成受精。
两栖动物的幼体的发育必需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
3、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4、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有: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5、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体外)完成的.6、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才能成为成体,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7、青蛙不能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的原因是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8、如图是青蛙个体发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__ D(受精卵) ____。
(2)图中B表示的个体用___鳃___呼吸(选填“鳃"或“肺”).(3)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在_水中_____进行,其发育方式为___变态___发育.(4)青蛙是变温动物,在冬季来临时,就钻进洞内进行__冬眠____。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