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方案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是指针对具体地质灾害风险区域的预防措施和紧急应对措施的策划和实施。

以下是一般性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1. 灾害监测预警: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采用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可能出现灾害的地区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预警系统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2.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规划:在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灾害风险评估,确定灾害的类型、范围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规划,划定危险区域和安全区域,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3. 工程措施:根据灾害类型和区域特点,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防治。

比如在滑坡多发地区,可以采用护坡、植被覆盖、土地固化等工程措施;在地震多发地区,可以采取加固建筑物、加装抗震设备等措施。

4. 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学生、农民等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5. 救援与恢复: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机制,培训及配备专业救援队伍,确保在发生地质灾害时能够及时进行救援和紧急处理。

同时,加强灾后恢复工作,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需要注意的是,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气象等多种因素,并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

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地质灾害特点和风险,因此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和实施。

【国土方案】大埔县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0001)

【国土方案】大埔县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0001)

【国土方案】大埔县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县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加强我县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2015年突发性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变化情况,以及2016年汛期气象趋势展望,特制定本方案。

一、2015年地质灾害基本情况2015年全县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共5起。

其中主汛期(4~9月)发生地质灾害5起(崩塌)。

二、2016年汛期天气趋势展望及地质灾害防范重点(一)汛期天气趋势展望。

根据大埔县气象台提供的气象资料,今年的气象趋势展望如下:2016年我县阶段性的灾害天气比较突出。

前汛期是强对流天气的多发季节,需注意防范雷电、强降水、雷雨大风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以及突发性强降水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涝、山区地质灾害。

2016年我县汛期(4-9月)总雨量较常年正常略少,其中:前汛期降水偏多1~2成,后汛期降水偏少2成左右。

汛期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前汛期降水前少后多,“龙舟水”年景偏重,降水集中期内我县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局部性洪涝灾害和山洪灾害。

影响我县的台风3~4个,接近常年。

1.汛期以及降水集中期。

前汛期(4-6月)雨量预计,4-6月雨量偏多1~2成。

各月趋势分别为:4月,全县降水偏少1~2成;5月,偏多2~3成;6月,偏多1~2成。

后汛期(7-9月)雨量预计,7-9月全县雨量偏少2成左右。

降水集中期、龙舟水预计,降水集中期:5月5日-8日,5月19日-21日,5月25-28日,6月1日-3日,6月11日-13日,6月17-19日,6月26-29日。

预计,2016年我县龙舟水为偏重年景。

2.热带气旋预测。

预计,影响我县的台风3~4个,接近常年。

(二)地质灾害防范重点。

我县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占总数的绝大部分,其次是地面塌陷。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和地表活动引起的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地震等自然灾害。

这些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灾害预防、监测预警、应急救援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方案。

一、灾害预防1. 加强地质调查与监测:建立完善地质调查与监测体系,深入了解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地貌、构造、气候和地下水等信息,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

2. 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根据地质调查结果,制定详细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明确灾害区域的重点治理方向和措施。

3.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培养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二、监测预警1. 建立灾害监测网络:建立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包括遥感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变形监测等,以实时掌握灾害形势。

2. 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加强对地质灾害预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研究,提高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为相关部门和群众提供及时的预警信息。

3. 加强数据共享和交流:建立灾害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数据交流合作,提高灾害监测与预警的整体效能。

三、应急救援1.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规模,制定不同地区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2. 加强救援队伍建设: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队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投入灾害救援工作。

3. 增强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地质灾害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包括救援装备、食品、饮水、医疗物资等,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防灾减灾1. 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和规模,选择合适的治理方式,包括建设防洪堤坝、加固山体、梯田治理等,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2.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避免在潜在地质灾害高发区进行大规模开发和建设,充分发挥土地的防灾减灾功能。

【地震方案】海城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00002)

【地震方案】海城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00002)

【地震方案】海城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高效有序地做好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确保全市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结合《关于印发海城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海政办发[2010]56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2015年降水趋势分析预计2015年度(3~11月)全市降水总趋势为566~628毫米,较常年偏少1成左右;预计2015年春季(3~5月)全市降水量为83~93毫米,较常年偏少1成左右;预计2015年夏季(6~8月)全市降水总趋势较常年偏少1~2成;预计2015年秋季(9~11月)全市降水总趋势较常年偏多1~2成,为119~129毫米。

二、我市地质灾害分布状况我市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山区,地质灾害主要以泥石流、滑坡、崩塌、塌陷等形式存在。

(一)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等水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石、土、水、气混合流。

大多是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的。

历史上我市东南部山区曾经发生过这类灾害。

泥石流灾害隐患主要分布于孤山、接文、析木、马风、牌楼、八里、英落、王石等山区。

(二)滑坡和崩塌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离开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

地质和地形条件、采矿、筑路、建设工程等活动开挖边坡、降水是滑坡和崩塌的控制因素。

我市发生此类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为孤山、接文、析木、马风、牌楼、八里、英落、王石、毛祁等镇(区)。

(三)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体或土体受自然作用或人为活动影响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而造成灾害的现象或过程。

引起塌陷的动力因素主要有地震、降水以及地下开挖采空、大量抽水等。

龙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口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龙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口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龙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口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龙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6.04•【字号】龙政办发〔2018〕50号•【施行日期】2018.06.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关于印发龙口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各镇(街、区)政府(办事处、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烟台市属以上驻龙有关单位:《龙口市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龙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6月4日龙口市2018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龙口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制定本方案。

一、2017年地质灾害发生概况2017年,全市平均降水量607.2毫米,较常年偏多23.8毫米,较上年偏多146.1毫米。

其中6-9月降水量507.5毫米,较常年偏多97.5毫米;5—10月降水量546.1毫米,较常年偏多53.4毫米。

全市年内未发生地质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二、2018年全市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根据全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中查明的地质灾害类型、成因和分布规律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结合我市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条件、社会经济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强度,以及气象部门预测资料(预计2018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500—600毫米,较常年略偏少)等因素,对2018年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了预测。

(一)总体趋势根据地质环境背景基本条件未发生明显变化和今年夏季降雨接近常年的预测,2018年突发性地质灾害类型将仍以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为主。

以凤凰山、双顶山、狗山北麓等为中心的低山丘陵区在强降雨的影响下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尚未有效治理的历史遗留地下采空区和不明采空区的地面塌陷隐患比较突出。

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过程和现象引发的对人类生活、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的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本文将以我国常见的滑坡灾害为例,探讨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首先,地质灾害治理应以预防为主。

针对滑坡灾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

通过安置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及时监测并掌握滑坡的形势和动态,提前预警,尽早采取措施避免灾害发生。

2.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加大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3.加强土地规划和用地管理。

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使用,避免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开展过度开发和建设活动。

其次,地质灾害治理要采取综合措施。

具体来说,滑坡灾害治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加固地质灾害易发区。

采取加固措施,如植被恢复、地质体加固等,提高易发区的抗灾能力。

2.构建地质灾害防护工程。

建设防护工程,如挡土墙、护坡、护坡浆喷石网等,能够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降低灾害损失。

3.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提前做好预案和演练,确保发生灾害时能够高效组织救援。

最后,地质灾害治理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

在治理滑坡灾害时,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1.科学选择治理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科学选择治理方法,确保在尽量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达到治理效果。

2.合理利用地质灾害遗址。

合理利用滑坡灾害遗址,进行生态修复和旅游开发,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应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措施,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

同时,不同地质灾害需要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因地制宜。

在实施治理过程中,需要加强监测预警,做好隐患排查,加强规划管理,采取加固和建设防护工程,建立应急救援体系,保护环境等措施。

最终达到减轻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目标。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质灾害是一种由地质过程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

在防治地质灾害方面,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下面是一个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案:1. 地质调查和评估: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区进行全面的地质调查和评估,了解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岩层、地下水位等情况,及时发现和预测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2. 预警系统建设:建立灾害预警系统,通过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并向相关部门和居民发出警报。

3. 风险评估和规划:根据地质调查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和规划,包括划定灾害隐患区、制定防灾预案、规划土地使用、避免在易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区域建设重要设施等。

4. 建设抗灾设施:根据风险评估和规划的结果,建设相应的抗灾设施,如监测设备、防护墙、拦土墙、护坡、防洪堤等,以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损害。

5. 加强工程建设和施工监督: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时,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避免因工程质量问题导致地质灾害发生。

6.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增强防灾意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 社会参与和合作: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参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8. 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9. 提高科技支撑: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警能力,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10. 灾后恢复与重建:发生地质灾害后,要积极组织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包括受灾人员的安置和救助、灾后基础设施的修复和重建等,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

【地震方案】瓦房店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震方案】瓦房店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震方案】瓦房店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做好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辽宁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大连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大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年)》和大连市国土房屋局《关于做好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大国土房屋发〔2016〕30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全市地质灾害概况经过地质灾害调查,发现工作区内地质灾害点205处,拟新增10处,拟撤销20处(包括已治理完毕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年排查没有找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在全市22个乡、镇和办事处。

瓦房店市泥石流绝大部分分布在老帽山地区的许屯、万家岭、松树、得利寺等四个乡镇,共计78处。

其中,规模巨大型的2处,大型的9处,中型的48处,小型的19处;高易发12处,中易发50处,低易发和不易发16处;危害程度重大的30处,危害程度较大的31处,危害程度小的17处。

另有5处泥石流分布在赵屯、太阳办、九龙办、元台镇等四个乡(镇)、办事处,危害程度小,不易发。

全区泥石流潜在危胁人数8900人,危胁资产1.4292亿元。

全区不稳定斜坡共计96处,包括分布在东北部地区56处,分布在中西部地区40处。

其中不稳定斜坡隐患点77处,潜在滑坡7处,潜在崩塌12处;规模中型的1处,小型的95处;稳定性差的7处,较差的89处;危害程度重大以上的6处,危害程度较大的23处,危害程度小的67处。

采空区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李官镇华铜矿区。

华铜矿区地下采空区面积约27万平方米,地面塌陷坑15个,地裂缝1处,危害程度严重。

另有4处地面塌陷分布在瓦窝、岗店办镇等二个乡(镇)、办事处。

岩溶塌陷主要分布于瓦房店市北部三家子村附近。

目前虽较稳定,但若集中过量开采地下水,仍有复发的可能,危害程度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方案
一、培训目的
通过本次培训活动,切实增强各乡(镇)、经开区,国土所,各监测点监测员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培训对象
本次培训对象包括各乡(镇)、经开区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各国土所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共计约200人。

三、组织机构
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特成立地质灾害宣传培训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局办公室、地环股人员为小组成员。

负责本次活动的筹划和组织工作。

四、活动时间、地点及通知安排
培训时间:XX年8月(具体时间待定),上午9:00~12:00。

培训地点:
通知安排:各乡(镇)、经开区和国土所由国土局办公室通知,监测人员由各自辖区内的乡(镇)、经开区负责通知,并要求按时到场。

五、培训内容
(一)地质灾害特征、征兆及如何避灾。

(二)如何避免自然或人为活动所引发的地质灾害。

(三)如何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巡查等工作。

(四)各监测人员如何进行地质灾害点监测并如何做好监测记录。

(五)如何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及培训工作。

(六)如何加强全县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学习组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要点。

(七)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的制定,以及地质灾害发生时,如何启动和实施防灾预案。

六、会议流程
主持人:
七、培训补助
参与本次活动的监测员将发放50元的补助(造表签字发放),用以支付路费及伙食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