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量子力学-经典力学-相对论力学的统一性理论可行性研究续(15)--

合集下载

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统一的理论研究

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统一的理论研究

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统一的理论研究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们分别描述了宏观和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

然而,尽管它们在物理学的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理论可以同时描述它们。

近年来,许多科学家致力于寻求一种能够统一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的理论,这凸显了科学家对于认识物质世界本质的渴望。

经典力学是牛顿力学的一部分,它是描述宏观物体运动的理论。

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运动可以通过牛顿的三大定律和牛顿运动方程来描述,并且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可以通过经典力学的微分和积分方法进行求解。

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在微观世界中,特别是原子和分子的尺度下,经典力学的描述已经不再适用。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的物理理论。

它通过波函数和波函数演化方程来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和行为。

在量子力学中,物体的状态不再是确定的,而是以波函数的形式表示,这使得我们只能获得一系列可能的测量结果。

量子力学的核心是波粒二象性的观念,即微观粒子既具有粒子性质又具有波动性质。

量子力学是解释微观世界现象的最有效理论,但在解释宏观世界的现象时与经典力学存在明显的差异。

尽管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在表征宏观和微观世界时具有不同的形式和数学工具,但继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之后,科学家开始寻求统一这两个理论的途径。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将空间和时间统一起来,提出了质能等效的概念。

这引发了科学家对于其他力和相互作用是否也可以统一的思考。

在量子力学的框架下,相对论引入了量子场论的概念。

量子场论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数学形式结合起来,用场的概念描述了粒子。

这种理论为描述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框架,并成功地解释了许多微观现象。

然而,量子场论并没有完全统一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它仍然无法解释引力的性质。

目前,许多理论物理学家致力于寻求一种更加全面的理论,可以统一经典力学、量子力学和引力的描述。

其中一种被广泛讨论的理论是弦论。

弦理论认为,物质的基本构成单元不是点状的粒子,而是具有一维结构的弦。

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统一理论

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统一理论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重要和最成功的两个理论。

量子力学描述了微观世界的行为规律,而相对论揭示了宏观世界中的时空结构和物质运动。

然而,这两个理论却存在着一些不一致的地方,比如量子力学中的测量问题和相对论中的引力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不一致性,物理学家们努力寻求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统一理论。

量子力学的核心概念是波粒二象性,即微观粒子既能表现出粒子的特性,又能表现出波动的特性。

这一概念在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测量中带来了困扰。

根据不确定性原理,我们无法同时准确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只能得到它们的概率分布。

在量子力学中,物理量的取值是以概率形式给出的,这与经典物理学中给出的确定性结果截然不同。

这就导致了著名的“薛定谔的猫”问题,即在一个封闭盒子中,既有可能是死猫也有可能是活猫,直到我们打开盒子观察为止。

另一方面,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提出的理论,它揭示了时空的弯曲和物质运动的相对性。

相对论中最引人注目的概念之一是能量质量关系E=mc²,它指出能量与质量之间存在等价性。

这一概念在粒子的高速运动中引起了困扰。

根据相对论,当一个物体接近光速时,它的质量会增加,同时时间会变得相对缩短。

这就导致了“双生子悖论”,即一个离开地球以高速飞行的双生子回到地球时,发现与地球上的双生子年龄差距很大。

为了统一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物理学家们提出了多个理论候选,如弦论、量子引力和规范引力理论等。

其中,弦论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统一理论之一。

弦论认为,基本粒子不是点状物质,而是维度很小的弦状物体。

这些弦状物体的振动会产生不同的粒子,从而解释了量子力学中的多粒子现象,并与相对论中的能量质量关系相吻合。

此外,弦论还包含了引力作为一种几何效应的描述,从而试图解决量子引力的问题。

然而,弦论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难题,比如宇宙学常数问题和额外维度的问题。

这些难题导致物理学家们对弦论的研究充满挑战性。

尽管如此,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统一理论的探索仍然在持续进行中,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统一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统一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统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两个最重要的理论框架。

然而,这两个理论却具有明显的不相容性,导致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并介绍一些目前用于实现它们统一的方式。

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描述物理现象的理论。

它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部分。

狭义相对论主要描述的是高速物体的运动规律,引入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即两个不同的观察者可能会得出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间隔。

广义相对论则进一步推广了狭义相对论的概念,提出了引力是由物质引起的理论,形成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

相对论的核心概念包括:等效原理、时空弯曲和引力场。

等效原理认为在一个加速的参考系下,和在一个受重力加速的离开加速度表面的参考系下,物理学定律是相同的。

时空弯曲是广义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它认为物体的质量和能量会使周围的时空发生弯曲。

引力场则是描述物体受到引力作用的力场。

量子力学是揭示微观世界行为的理论框架。

它描述了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即粒子可以同时表现出波动和粒子的性质。

量子力学的核心概念包括:波函数、不确定性原理和量子纠缠。

波函数是描述粒子状态的数学函数,它可以通过薛定谔方程来计算。

不确定性原理指出,无法同时准确测量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以及能量和时间。

量子纠缠是指当两个粒子之间存在纠缠时,它们之间的状态是相互关联的,即改变一个粒子的状态会立即影响另一个粒子的状态。

由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不相容性,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方法。

目前有几种流行的理论尝试了解这个难题,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弦论和量子引力理论。

弦论是一种基于一维弦的理论,它将粒子看作是弦的振动模式。

弦论试图解决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之间的矛盾,通过引入额外的维度来统一这两个理论。

然而,弦论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未解之谜,例如解释为何只存在四个可观测的维度。

量子引力理论是另一种尝试解决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矛盾的理论。

它旨在将引力量子化,即将引力看作是由一种基本的力粒子传递的力。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统一理论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统一理论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统一理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分别描述了微观和宏观世界的行为规律。

然而,它们在描述物质和能量的基本粒子时存在着不一致性,这导致了科学家对于一种能够统一这两个理论的终极理论的追求。

自从20世纪初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发展以来,一些科学家和理论家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称为“量子引力理论”的统一理论,以消除不一致性,进而提供一种更全面、更准确的物理描述。

量子引力理论试图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相结合,描述微观粒子和引力场的相互作用。

然而,由于量子引力现象发生在非常微小和极端的能量尺度上,这使得其研究变得异常困难。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量子引力理论被提出和研究,其中包括弦理论、超引力理论、回路量子引力理论等。

这些理论都试图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数学框架来解决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矛盾。

目前,弦理论是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量子引力理论之一。

它认为基本粒子不是点状的,而是由细小的弦线构成。

弦理论可以同时描述微观粒子和引力场,因此被视为一种潜在的统一理论,并且能够在数学上解决一些原有理论的困难。

然而,弦理论依然面临许多挑战和争议。

首先,弦理论中的数学框架非常复杂,涉及到多维空间、超对称性等概念,这使得理论的计算和验证非常困难。

其次,弦理论目前还无法做出对实验的明确预测,这也导致了一些科学家对于其科学性的质疑。

除了弦理论,其他一些理论如回路量子引力理论也具有一定的潜力。

回路量子引力理论认为空间和时间是由离散的量子单位构成的,通过量子回路的相互作用来描述现象。

这一理论可以自洽地描述粒子行为和引力效应,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和发展。

尽管量子引力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要达到真正的统一仍然任重道远。

科学家们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数据、数学模型和理论发展,以找到一个能够完美统一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理论。

总结起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统一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一个未解之谜。

虽然已经提出了一些有希望的理论,如弦理论和回路量子引力理论,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关于量子力学-经典力学-相对论力学的统一性理论可行性研究(续)-

关于量子力学-经典力学-相对论力学的统一性理论可行性研究(续)-
子 自发 绕 核 旋 转 的 进 动 率 形 成 的 隧道 效 应 . 则 是 外 来 光 子 自
旋 方 向与 电子 自旋 方 向 相反 造 成 的 ,因 为 外 来 光 子 自旋 方 向
道 内侧 , 轨 道狭长 . 跃 迁 方 向指 向远 日点 , 且。 此 为高能级。 低 与 电子 自旋 方 向相 反 必 影 响 电 子 的 跷 跷 板 效 应 的 强 度 .进 而 频辐射时 , 电 子 进 动 方 向指 向轨 道 外 侧 , 轨道偏 圆, 跃迁 方向 影 响电子的进动率 , 如果 , 外 来 光 子 能量 足 够 大 , 就会造 成 电

4 结束语
智 能 婴 儿被 定 位 于 具 有 市 场 实 用 性 的 新 产 品 开 发 。它 可
以更 好 的 解放 护理 的 劳 动 力 , 使得生活更加方便 . 目前 智 能婴 d e w p o i n t = c a l c d e wp o i n t ( h u mi _ v a 1 . f , t e mp — v a 1 . f ) ;/ / 儿 被 的 开 发 应 用还 处 于初 级 阶段 .在 今 后 的研 发 过 程 中还 需

些 物理 学 上 的新 观 点 , 为量 子 物 理 的 研 究 发 展 提供 一 点线 索。
【 关键词 】 跷跷板效应 ; 电子轨道黄道面 : 正 电与负电; 仿原子态效应 ; 湮灭
【 中图分类号 】 0 4 1 2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2 2 2 ( 2 0 1 4 ) 2 3 — 0 2 2 4 — 0 3
几 个 问题 。
引 言
笔者在 《 续 论 与 连 带性 能 量 保 留 即 能 量 不 守恒 有 关 的 几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理论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理论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理论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它们分别描述了宏观和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但在描述力量性质、时空结构和引力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由于两种理论的工作范围和数学基础不同,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努力寻找能够将这两个理论统一起来的理论,以解释更加全面和一致的物理现象。

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在描述宏观物体的运动时非常成功。

这个理论基于关系密切的时空结构和质能的等价性。

相对论表明,物体在高速运动时,时间会变慢,长度会缩短,并且质量会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著名的相对论方程E=mc²将质能的概念引入物理学,并揭示了质量、能量和光速之间的关系。

相对论还描述了引力是由物体弯曲时空结构引起的,这就是著名的广义相对论。

但是,相对论无法解释微观领域中的现象,例如量子力学中的电子双缝实验。

量子力学是一种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论,它基于概率和波粒二象性的思想。

量子力学表明,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且存在著名的测不准关系,即我们无法准确同时测量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量子力学也揭示了量子纠缠和量子隧道效应等奇妙现象。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物理学的某些方面是不相容的,例如相对论中的连续时空和量子力学中的离散态。

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能够统一这两个理论的模型,即寻找一个既能描述宏观领域又能描述微观领域的理论,以填补我们对物理现象的完整理解。

爱因斯坦自己也曾试图找到统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途径,但未能成功。

他坦言自己只达到了这个目标的起点。

尽管如此,他的成就仍然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后来的科学家们继续探索统一理论的可能性。

现今,一种有希望的统一理论是弦理论。

弦理论认为物质不是由点粒子组成的,而是由一维的细弦组成的。

弦理论将粒子视为好像是一个闭合的弦,在振动和运动中产生了所有粒子的不同特性。

弦理论试图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统一起来,并提供了对引力的量子描述。

但是,弦理论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如影子弦和超对称性等,并且尚未得到明确的实验验证。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理论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理论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理论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中两个最重要的理论框架。

相对论描述了宏观尺度下的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规律,而量子力学则揭示了微观尺度下的微观粒子行为和能量的本质。

这两个理论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内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的某些不相容之处,科学界一直在寻求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间最显著的分歧之一在于它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

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统一且相互依赖的,而量子力学中的时间和空间则是分离且独立的。

这种差异导致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难以统一。

然而,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一些学者提出了一些有希望的方向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种有趣的尝试是弦理论,它可以看作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一个综合。

弦理论认为基本物质不是点状粒子,而是一维的弦状结构。

这个理论同时包含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并试图通过引入超对称性和多个额外的空间维度来解决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矛盾。

然而,由于弦理论的复杂性和数学上的困难,它仍然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并且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另一个可能的统一理论是量子引力理论,它试图将引力与量子力学统一起来。

在相对论中,引力被描述为时空的弯曲,而量子力学忽略了引力的影响。

量子引力理论的目标是找到描述引力的量子力学版本,这将使我们能够同时考虑微观和宏观的效应。

目前,量子引力理论仍然是一个开放的领域,没有得到明确的结果,但许多研究者对其前景表示乐观。

除了弦理论和量子引力理论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尝试统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理论。

例如,非交换空间的研究试图通过修改量子力学的基本公理来解决问题,而微扰量子引力理论则将引力视为量子涨落的结果。

这些理论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和挑战,需要更多的实验证据和研究来验证它们。

总之,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统一仍然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课题。

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理论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学者们在不断努力和尝试,希望能最终找到一个满足两个理论的统一描述。

无论最终的结果是什么,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都将继续推动物理学和科学的进步。

量子力学论文题目(导师拟定题目106个)

量子力学论文题目(导师拟定题目106个)

量子力学论文题目(导师拟定题目106个) 量子力学是研究物质世界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的基础理论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

量子力学不仅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而且在化学等学科和许多近代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整理好的106个关于量子力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量子力学论文题目一: 1、球极坐标系下角动量平方算符与拉普拉斯算符的推导——多元复合函数微商法则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 2、“相对论性量子力学”是否真的存在 3、时空与物质、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完美结合——深度科普解读双中子星并合多信使观测 4、氢负离子在金属面附近光剥离截面的量子力学计算 5、地方高校《量子力学》双语教学探讨 6、浅谈创新思维在量子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7、用超对称量子力学方法求三维氢原子势的精确解 8、关于量子力学中波函数有限性问题的思考 9、量子力学中的相位及其教学 10、基于SPOC的量子力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11、量子力学中的试探函数方法 12、微电子专业的量子力学一维无限深方势阱讲授 13、改进量子力学曲率解释新探 14、关于量子力学-经典力学-相对论力学的统一性理论可行性研究续(12)——关于宇宙大爆炸和宇宙演化等的证明及其他 15、计量科学的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的桥梁 16、关于量子力学与编码基因相关问题的探讨 17、量子力学与中观佛教的“空性”观 18、量子力学教学中关于自旋算符及其对易关系引入方式的探讨 19、量子信息学——源自量子力学的第二次信息革命 20、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以及纠缠现象的一个实验验证 21、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量子力学催生第三次产业变革 22、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以及在量子力学教学中的探讨 23、量子力学课程“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探讨 24、抚顺油页岩干酪根热解反应性分子动力学-量子力学模拟 25、怎样在没有开设量子力学的材料系上好固体物理课 量子力学论文题目二: 26、基于学习环模式的量子力学教学模式研究——以“一维无限深势阱”为例 27、量子力学教学过程中的可视化改进 28、探究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之间的联系 29、浅谈量子力学中的哲学思想 30、浅谈量子力学中观察方法的问题 31、从量子力学的诞生和发展得到的教学启示 32、量子力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33、能量量子化在量子力学创立所起的作用 34、“量子力学”教学中常见问题及教育供给侧改革方案 35、量子力学是什么? 36、量子力学教学改革探讨 37、量子力学中Kubo恒等式的推广 38、从泡利矩阵解析量子力学中的几类典型计算问题 39、理工院校《量子力学》教学改革分析 40、关于量子力学-经典力学-相对论力学的统一性理论可行性研究续(13)——关于新量子力学的几个问题 41、浅析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学看物质的不连续性 42、浅谈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异同性 43、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视角下的睡美人悖论 44、凝聚态物理与量子力学研究 45、量子力学与物质波研究 46、量子力学的发展对人类意识的影响 47、工科专业量子力学课堂教学探讨 48、量子力学的三种绘景 49、关于量子力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探讨 50、《高等量子力学》课程建设和改革初探 量子力学论文题目三: 51、本科生量子力学教学改革探索 52、量子力学诠释综论 53、宇宙相对论时空映射及引力与量子力学的研究 54、一种基于量子力学的遥感图像滤波方法研究 55、从量子力学解释到量子场论解释 56、面向材料类专业的量子力学教学探索 57、利用弦链系统模拟量子力学中的Dirac梳 58、试论代数解法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 59、基本力的关键思考及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统一模型 60、迟到的巨着——《量子力学》(一、二卷)中文版面世 61、量子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62、思维与量子力学 63、量子力学理疗应用——以沃尔康人体排毒仪为例 64、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化 65、来自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一些联想 66、量子力学在5G通信中的应用 67、量子力学中坐标平移算子的性质及其应用 68、量子力学课程中问题式教学法的构建与实施 69、量子力学哲理与中医具身临床思维的相关性研究 70、医用量子仪器NMRI的科学基础:H原子量子力学 21世纪智能制造的前瞻技术“量子仪器-通信机-计算机” 71、不一样的量子力学 72、信息主义视角下对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的哲学反思 73、量子力学双语教学心得 74、中医形神关系和量子力学 75、长江师范学院物理学专业量子力学课程改革的探究 量子力学论文题目四: 76、量子力学诠释问题 77、δ函数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 78、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埃尔温·薛定谔与保罗·狄拉克因发现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和狄拉克方程 79、量子力学最终理论 80、浅论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统一 81、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量子力学教学中的厄米性和幺正性——以具体二能级系统为例 82、主体与真理之间:量子力学解释的齐泽克路径 83、爱因斯坦与量子力学解释 84、氢光谱精细结构的量子力学解释 85、意识研究的量子力学方法兴起 86、量子力学的宇宙测试 87、关于量子力学中波函数复数表示的讨论 88、量子力学的军事应用展望 89、量子力学教学的探索与改革 90、一念非凡之薛定谔量子力学是本征值问题 91、关于量子力学-经典力学-相对论力学的统一性理论可行性研究(续4)——若干问题的概念化与详解 92、δ函数及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 93、浅谈量子力学课程中波函数几率解释 94、“烟雾缠绕的巨龙”:量子力学与延迟选择实验 95、《量子力学》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思考 96、量子力学中对易关系的计算研究 97、论平均值公理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98、混合教学在量子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99、量子实在:从量子力学到量子通讯 100、关于量子力学-经典力学-相对论力学的统一性理论可行性研究(续5)——动—势能及角动量守恒的定量解释 101、浅谈经典理论与量子力学的联系 102、量子力学视域下“三个世界”的释义 103、量子力学中的自由意志定理 104、量子力学视角下的三种意识解释 105、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探源 106、基于MFCC方法计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4-苯胺基喹唑啉结合的量子力学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周万连,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关于量子力学-经典力学-相对论力学的统一性理论可行性研究续(15)——新量子力学概要之补充(2)周万连摘 要 文章是新量子力学概要补充之(2),文中用笔者的量子引力常数[17],诠释了海森伯先生测不准关系的真正涵义。

还用笔者和费曼先生的理论,即能量传导三部曲的作用原理中的场的概念,再次证明了,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的正确性和意义。

对新量子力学的实用性,有了进一步的归纳整理,形成了简洁的可操作的方法和步骤。

还发现了电流和电磁波的传播新解。

同时还对推动凝聚态物理的发展方面,提出了一些实验及证明的线索。

通过对电扇等动力装置的理论分析,再次证明,量子力学的跃迁理论,在宏观领域也是普遍适用的.这就加速了大一统的进程.关键词 量子引力常数;测不准关系;规范场;能量传导三部曲;作用原理中图分类号 O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6-0174-041 概述本文是对笔者新量子力学的补充之(2)。

文章正文前两小节,是充分认定,笔者的新量子力学理论中的原理,与海森伯先生的测不准关系,和杨-米尔斯两位先生的规范场理论,是完全一致的。

认定笔者的新量子力学,与学界的主流认知是一致的。

文章的后几节,是对笔者新量子力学理论的更具实用性的开拓。

也就是,试图用新量子力学的理论、方法,去解决大一统问题。

笔者衷心希望,用绵薄之力,为量子力学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线索。

同时也希望和相信会引起同行和各方面的 关注。

2 量子引力常数0.1923,与测不准关系的一 致性海森伯先生的测不准关系,是量子力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表明粒子和能量的相互位置,具有不确定性,是不可能同时测准的。

现在,笔者对这个问题已有了明确的证明。

即笔者在系列文章<续(14)>[17]中,给出了量子引力常数0.1923。

正式确定了,能量和粒子的位置关系。

即,只要确定了电磁场的能量轨道,然后,乘以量子引力常数0.1923,就是粒子的准确位置轨道。

反之,如果知道了粒子的位置轨道,然后,除以量子引力常数0.1923,就是电磁场的能量轨道。

也就是说,电磁场强度和粒子引力大小,由量子引力常数0.1923联系着。

这样,由于有了量子引力常数0.1923,测不准关系就有了完美的定义和结局了。

3 杨-米尔斯规范场及对称决定相互作用理论的意义笔者通过找到量子相轨道能级层图X 形对称结构,即坐标右上角和左下角±90°对称,右下角和左上角±180°对称[14-17]。

就再次证明了整个规范场理论是完全正确的。

同时,也证明新量子力学与规范场理论是完全一致的。

而杨振宁先生,在爱因斯坦先生的理论及对全部规范场理论的高度总结的基础上,又提出对称决定相互作用的理论。

笔者认为,这个理论说明,即使再大的场,也有边际。

因此,有边际就对称,对称就守恒。

应该说,自然界所有的问题和定律都应和这有关系。

这从笔者和费曼先生的能量传导三部曲的传导方式就可证明[14-17]。

因此,这是全部物理学中的大道理,杨振宁先生的理论和全部规范场的意义就在于此。

虽然也存在着宇称不守恒,即李政道先生和杨振宁先生提出的β衰变中的宇称不守恒理论。

但笔者认为,此不守恒乃是宇宙演化的“逆过程”,见后面6中之论述。

此逆过程与升降温逆过程不同,这是由于分数能级在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同心圆轨道与整个电磁场失去完整的、统一的轨道和质心 所致。

4 新量子力学的实用性与方法笔者在系列文章<续14>[17]中,在论证量子科学普及实践引力常数的时候,已经明确,电场强度×0.1923=引力场强度。

现在仍有必要更明确地强调和阐述一下全部关系。

1)笔者在系列文章[1-17]中,用三合一量子轨道方程所论述的内容,都是电磁场的轨道,因为F1和F2所用的能级和能量都是电量。

2)当求出量子引力常数后,量子的引力轨道就浮出水面了。

即知道电磁场强度,然后,乘以0.1923,就是量子引力轨道,即粒子的真正踪迹,即测不准关系终于有了完满的结局。

3)根据笔者论述的宏观场的计算思路[17],粒子的原子系统电磁场和整个宇宙的电磁场都是一致的、统一的。

因此,整个场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可大可小,只是坐标能级图的大小而已。

因此,任意位置,只要测得电磁场强,然后,乘以量子引力常数0.1923,即是引力场强。

反之亦然,即,如果知道了引力场强,然后,除以量子引力常数0.1923,就是电磁场强。

当然,千万不要忘记检查,是否引入了相对论效应的宇宙膨胀系数[15]。

4)以上三点,就是新量子力学的简洁明快、易于操作的最实用的精髓和程序。

5)轨道半径的换算(1)我们知道光速,即电磁波速ν=30万公里/秒。

同时我们也知道粒子的频率γ。

然后,ν/γ=λ,波长λ就是轨道半径。

因为自旋和轨道是同步的,粒子振动的频率就是轨道的频率[1-17]。

(2)根据上述原理,再合理使用三合一量子轨道方程和量子引力常数0.1923,就可去求解电磁场轨道半径和粒子轨道半径的具体坐标位置了。

这里应把电磁场和粒子都看作是谐振子,只是大小不同。

即用轨道方程求出具体轨道,然后根据作用双方的能级差,在相轨道能级层图上确定相位。

5 电磁场传播的计算和电磁波的传播特性1)第一步,首先确定电介质,即电阻。

笔者的相轨道能级层图X形结构,分为±90°到±180°四个能级和相位角,即四个能级差。

如果电场要将180°的粒子激发到+90°,要做好几回功,这样的结构介质,显然电阻大。

反之,如果能级差小,比如常态化的粒子数反转多的,即处于亚稳态的结构介质,以及处于最高能级的,且有自由电子的结构介质,电阻小。

根据这个原理,用笔者的1/2ʃF1-1/2ʃF2≥0的量子轨道方程[14],就可以计算此类问题。

同时应用笔者1/2ǝ²/ǝx²ǝ²/ǝt²F1-1/2ǝ²/ǝx²ǝ²/ǝt²F2≥0的偏微分方程[9],就可计算电磁场做功前后的相位角及轨道。

当然,轨道方程中的F2代表外系统现有的能量值,和在轨卫星轨道及能量相似.而偏微分方程中的F2应该代表负荷的能级,F1与F2的能级差越大,则代表做功越大。

上面是计算问题。

现在论述如何确定电阻的能级和坐标。

一般情况下,电阻的能级和坐标,就看元素周期表。

首先,将元素周期表从VIII族右边纵向剪开,然后,左右两部分对齐。

主族A是X轴,副族B是Y轴。

IA代表X轴最高能级,虽在Y轴,但受X轴控制。

IB代表Y轴最高能级,虽在X轴,但受Y轴控制。

这就是能量互导的结果,本系统Y轴降频。

而外系统X轴升频。

见[16]。

现在仍看元素周期表,最高能级因能级差小,处在坐标最顶端,最易被电离,故电阻最小。

最低能级因能级差大,处在坐标最下端,不易被电离,故电阻大。

然后,就依前述方法,计算电阻能级。

而超导体则是另外一回事,超导,就是想方设法将多能级差,变为单能级差,这样电阻就小了。

这就是实现超导的路径。

2)以铜元素为例,探讨电流如何传输及其它。

(1)轨道形状与电阻大小。

首先,铜元素本属Y轴,但处在元素周期表X轴最顶端,受Y轴控制,属于本系统。

其轨道是圆形的。

之所以导电性能好,电阻小,主要是因为最外层是单电子,即自由电子,也就是能级分隔线上只有其自己。

如果能级分隔线上是双电子,那么一个属于上一级,一个属于下一级,不自由,有牵连,轨道亦椭亦圆,电阻大。

(2)新量子力学对电流的重新认识[8-17中的泡利不相容原理模型]及其它。

所谓电流,就是电子在绕圆轨道运行。

圆的面积最小,故电阻最小。

所以,电流就是这种圆电子轨道的运动。

所谓电压,就是圆频率的叠加,再乘以电子的电量和能级。

之所以有感抗,就是这种圆轨道场的变形和反弹力。

而为什么导线周围的磁场都是同心圆,应该说,就是这种圆轨道电流的垂直反应所致(见笔者的相轨道能级层图[16])。

不仅如此,某些特殊电场本身就是同心圆,都说明圆电流之说是有根据的.因此,量子轨道方程1/2ʃF1-1/2ʃF2=0时所示的圆轨道,当,且仅当,作用双方都处于最高能级时,就是最理想的、最佳的客观反应。

但此圆或同心圆,与分数能级同心圆不同.这要从准聚变,即形成中子及β衰变时说起。

见本文6.2中的论述。

(3)电流的正和负,只和电子相互作用的能级有关,即和跃迁有关,高能级为正,低能级为负。

(4)在上面圆电流、圆电磁场传播轨道的基础上,我们之所以看到的、感觉到的,光线和电磁波是直线传播的,实在是圆电流或圆电磁场半径伸向无限远处的效果。

其半径,相似于等势线,也应具有和圆电流、圆电磁场同样的能量、脉动频率、自旋、点状性和波速。

另外,其相对性效应,如爱因斯坦环,那确实是因为电磁波传播之间,有其它电磁场扰动引起的,但毕竟还是爱因斯坦环,还是有圆电流、圆电磁场轨道的影子。

另外,现在还可以更清楚的看到,电流、电磁场、电磁波的圆形传播轨道及其半径伸展,和凝聚态的形成之间的关系了[2-17],即都在同一个过程中,只是各自的临界场合和临界状态不一样罢了。

6 β衰变中的宇称不守恒与分数能级准聚变逆过程与宇宙演化1)笔者在系列文章[17]中曾论述,在原子系统中的核内和核外相互作用“互导”中,核力空虚了,为了稳定,于是产生聚变的走向,以增加核控力。

但,由于整数能级的聚变,即增加壳层条件不充分,于是就产生分数能级的准聚变。

分数能级的准聚变就生成中子。

准聚变的概念,笔者就是从有些原子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的现象推出来的。

另,据笔者分析,中子星的形成,很有可能与此现象相似.当这种准聚变后,再进一步演化时,即在连带性能量保留[1]的作用下,质子内的夸克的分数电荷超过极限。

简单说,即两个上夸克+4/3e,和一个下夸克-1/3e,演变为+4/3e弱,和-1/3e强。

或,中子内,一个上夸克+2/3e,和两个下夸克-2/3e,演变为+2/3e弱,和-2/3e强时,则中子就有向介子演化的可能。

于是质子或中子的频率就紊乱了。

于是,就产生相互作用。

于是就产生W±和Z0玻色子。

于是就发生准聚变的逆过程。

于是就产生β衰变,即中子衰变。

关键是释放电子,这是保持整体稳定的一个环节。

2)另外,既然,β衰变是准聚变的逆过程,且是同心圆轨道,因此,就与整个电磁场失去统一的轨道和质心。

即是一种特殊的手征破缺态。

这正是宇称不守恒的原因。

如果,深究分数能级的性质,只能说,由于夹在两个整数能级之间,亦上亦下,左右摇摆,因此,电子之间就会相互排斥。

故其相互作用就没有共同的轨道。

因此,只能是同心圆 轨道。

另外,在β衰变中,又因为是分数能级的一边倒,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探测到的,中微子全是左撇子,也就不奇怪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