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人物及理论介绍

合集下载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1.简介量子力学的历史和发展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它描述了微观世界中粒子的行为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量子力学历史和发展的简介:•早期量子理论的兴起: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辐射现象和黑体辐射问题,开始怀疑经典物理学的适用性。

麦克斯∙普朗克的量子假设和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为量子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波粒二象性的提出:在这个阶段,德国物理学家路易斯∙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粒子(如电子)也具有波动性的假设,即波粒二象性。

这一假设通过实验证明,如电子衍射实验,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

•薛定谔方程的建立: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于1926年提出了著名的薛定谔方程,用于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和行为。

这个方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能级和谱线,奠定了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

•不确定性原理的发现:德国物理学家瓦尔特∙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了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指出在测量过程中,无法同时准确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这一原理挑战了经典物理学的确定性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量子力学的完备性和广泛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量子力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并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它解释了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核物理现象、固体物理、粒子物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现象,并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量子力学的历史和发展是科学进步的重要里程碑,对我们理解微观世界的行为和深入探索宇宙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2.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的解释在量子力学中,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是两个核心概念,对我们理解微观世界的行为提出了挑战,下面是它们的解释:•波粒二象性:根据波粒二象性的理论,微观粒子(如电子、光子等)既可以表现出粒子的特性,也可以表现出波的特性。

这意味着微观粒子既可以像粒子一样具有局部位置和动量,也可以像波一样展现出干涉和衍射的现象。

这种波粒二象性的解释可以通过德布罗意的波动假设来理解。

根据德布罗意的假设,微观粒子具有与其动量相对应的波长,这与光波的性质相似。

量子力学三大巨头是哪三个

量子力学三大巨头是哪三个

量子力学三大巨头是哪三个
量子力学作为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中,有三位科学家被公认为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和主要巨头,他们分别是赫兹本、波恩和海森堡。

赫兹本(Max Born)
赫兹本是德国物理学家,他在量子力学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赫兹本主要
负责量子力学的波函数概念和矩阵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他的工作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波恩(Werner Heisenberg)
波恩是德国理论物理学家,他发展了著名的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

这一原
理揭示了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状态的不可预测性,对于量子力学的发展和解释起到了重要作用。

波恩还提出了矩阵力学的基本观点,为量子力学的形式建立做出了贡献。

海森堡(Wolfgang Pauli)
海森堡是奥地利物理学家,他在量子力学的发展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海森堡
提出了著名的矩阵力学,在量子力学的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森堡还为量子力学的统计解释做出了贡献,对其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三位科学家作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和主要巨头,他们共同为量子力学的建立
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贡献,对于现代物理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深远。

量子力学作为物理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将继续在未来的科研和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量子力学:薛定谔人物简介

量子力学:薛定谔人物简介
02薛定谔的量子力来自理论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
波函数
• 波函数是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数学函数 • 包含了关于粒子的所有信息 • 波函数的模平方表示粒子在某个位置出现的概率密度
薛定谔方程
• 薛定谔方程是描述波函数随时间变化的微分方程 • 提供了求解波函数的方法 • 为量子力学的理论框架奠定了基础
薛定谔的粒子波动性与测量问题
薛定谔的理论对后世物理学的影响
对后世物理学的影响
• 薛定谔的理论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对量子场论、量子计算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科学哲学的影响
• 薛定谔的科学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 强调了观测者在科学理论中的作用 • 对科学解释和科学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04
薛定谔的个人品质与哲学思想
• 尼尔斯·玻尔是薛定谔的导师之一 • 两人在量子力学和原子物理学等领域进行了合作研究
薛定谔在量子力学中的历史地位
历史地位
• 被誉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 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尼尔斯·玻尔等人共同奠定了量子 力学的基础
对后世的影响
• 薛定谔的工作为量子力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 • 对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等领域产生了深 远影响
• 在维也纳和瑞士接受教育 • 对数学和物理学产生浓厚兴趣 • 1910年获得维也纳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03 教育背景
• 在维也纳大学和苏黎世大学学习 • 受到了恩斯特·马赫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影响 • 在普朗克和玻尔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薛定谔的科研生涯与主要贡献
科研生涯
• 1911年开始在维也纳大学担任物理学讲师 • 1914年加入奥地利皇家科学院 • 1920年代开始在柏林大学和剑桥大学担任教授

量子力学:海森堡人物简介

量子力学:海森堡人物简介

• 为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 为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05
海森堡的科学遗产与荣誉
海森堡获得的奖项与荣誉
193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其他奖项与荣誉
• 与狄拉克共同获得
• 获得马克斯·普朗克奖章等
• 表彰他们在量子力学领域的杰出贡献
• 被授予汉堡大学荣誉教授等职务
海森堡对后世科学家的影响
• 开始研究量子力学
03
1924年获得博士学位
• 论文主题为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 毕业后在哥廷根大学担任讲师
海森堡在量子力学领域的重要贡献
1941年提出核反应堆概念
• 为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对二战后核能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925年提出矩阵力学理论
• 与保罗·狄拉克共同发展
• 采用矩阵来描述量子态
• 为量子力学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 为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03
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
不确定性原理的提出与含义
1927年海森堡提出不确定性原理
• 指出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被精确测量
• 揭示了量子世界的非确定性本质
不确定性原理的含义
• 量子世界的本质不确定性
• 测量结果受到概率的影响
不确定性原理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
• 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27年提出不确定性原理
• 指出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被精确测量
• 揭示了量子世界的非确定性本质
• 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量子力学:克里斯托弗·门罗人物简介

量子力学:克里斯托弗·门罗人物简介
• 量子计算
• 提出了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高效计算的概念
• 为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04
克里斯托弗·门罗在量子力学教育方面的贡献
克里斯托弗·门罗在
量子力学教材编写方
面的贡献
• 参与编写多部量子力学教材
• 为量子力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 帮助学生和学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量子力学知识
克里斯托弗·门罗在
• 海森堡提出了海森堡不确定原理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与公式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 波函数:描述量子系统的状态
• 测不准原理:存在不确定性关系
• 超定位原理:量子系统可以处于多个状态的叠加
量子力学的公式
• 薛定谔方程:描述量子系统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 海森堡不确定原理:表示位置和动量之间的不确定性关系
02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与概念
量子力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0世纪初,量子力学逐渐形成
• 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化假设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假说
1920年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得以确立
• 尼尔斯·玻尔提出了玻尔模型
• 德布罗意提出了德布罗意波
1930年代,量子力学的理论体系逐渐完善
• 薛定谔提出了薛定谔方程
量子力学课程讲授方
面的经验
• 分享量子力学课程的教学经验
• 为量子力学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参考
• 帮助提高量子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克里斯托弗·门罗对量子力学教
育的创新与启示
• 提出量子力学教育的新方法
• 为量子力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量子力学知识

量子力学英雄谱

量子力学英雄谱

量子力学英雄谱曹则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早在1877年,玻尔兹曼就假设原子的能量可取某个单位值的整数倍,则在粒子数和总能量一定的条件下,最可几分布是每个能量Ei对应的粒子数的分布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玻尔兹曼分布。

存在分立能级的思想对建立量子力学具有启发性的意义。

玻尔兹曼被誉为“笃信原子存在的人”。

1885年,巴尔莫猜出氢原子在可见光部分的四条谱线的波长满足公式, 这是量子力学发展的第一步。

1900年,普朗克用自己灵光一闪构造的内能-熵的关系,推导出了能描述黑体辐射的能量密度对辐射波长(频率)依赖关系的公式。

进一步地,他又想根据玻尔兹曼的那套经典统计的把戏,即计算N个球放到P个盒子里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同样推导出这个公式。

这样,他就必须假设某个频率的辐射对应的内能,,必须是他此前引入的具有能量量纲的量,,的整数倍。

这就是说,是频率为的辐射的基本能量单位。

此一假设被看作是量子力学的开端,而普朗克常数h也成了量子力学的标志。

普朗克被誉为“把一生献给热力学的人”。

1905年,爱因斯坦利用是频率为的辐射的基本能量单位的假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贡献还包括引入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引入谐振子零点能的概念,对量子力学完备性的讨论,以及建立固体量子论等。

1911年,卢瑟福用粒子轰击金箔,基于这个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

1917年他通过分裂原子的实验发现了质子。

玻尔基于巴尔莫和里兹的光谱公式指出原子发光是电子在不同能级上跃迁造成的。

1913年玻尔提出了氢原子的模型,首次给出了电子轨道的量子化条件。

玻尔在哥本哈根建立的研究所后来成了量子力学开创者们的聚集地。

他为理论物理的时代培养了大批的学生,是学生获诺贝尔奖最多的导师。

维格纳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到分子激发态有能量展宽,它同平均寿命通过关系式相联系。

相关工作始于1922年,发表于1925年. 维格纳发现简并态的存在同量子系统对称性的不可约表示有关,他是将群论应用于量子力学的重要推动者。

量子力学简介.

量子力学简介.

第八节 量子力学简介教学内容:1. 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2. 一维定态薛定鄂方程;3. 一维无限深势阱、势垒、隧道效应。

重点难点:1.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和波函数的标准条件;2. 薛定格方程的建立过程及其求解方法 基本要求:1. 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2. 理解一维无限深势阱薛定格方程的求解过程和解的物理意义; 2. 了解隧道效应的物理原理及其应用。

薛定谔简介:奥地利物理学家,193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薛定谔是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同时在固体的比热、统计热力学、原子光谱及镭的放射性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很大成就。

薛定谔的波动力学,是在德布罗意提出的物质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他把物质波表示成数学形式,建立了称为薛定谔方程的量子力学波动方程。

薛定谔方程在量子力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与经典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价值相似。

在经典极限下,薛定谔方程可以过渡到哈密顿方程。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描述微观粒子(如电子等)运动状态的基本定律,在粒子运动速率远小于光速的条件下适用。

薛定谔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也做过工作。

由于他的影响,不少物理学家参与了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使物理学和生物学相结合,形成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薛定谔对原子理论的发展贡献卓著,于1933年获诺贝尔物理奖金。

一、波函数 概率密度微观粒子的运动遵循什么样的规律?1. 波函数德布罗意波的强度和微观粒子在某处附近出现的概率(p r o b a b i l i t y d e n s i t y )成正比:即是说,微观粒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密度才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

按照薛定谔的观点,微观粒子的状态应由该粒子的德布罗意波(物质波)的波函数),(t rψ来描述,借助于物质波所遵从的波动方程即薛定谔方程(S c h r o d i n g e r e q u a t i o n ),可以求出t 时刻在空间任一位置的波函数(w a v e f u n c t i o n )。

量子力学人物及理论介绍

量子力学人物及理论介绍

2
3.代表人物:
泡 利
海森堡
玻尔
3
玻尔
索末菲
4
波 恩
泡玻 利尔

5
戴 维 森 G·P·汤姆逊
6
德布罗意 提出物质波
1923年,31岁
泡利
提出不相容原理
1924年
海森堡
提出矩阵力学
1925年,24岁
薛定谔
提出波动方程
1926年,39岁
狄拉克 非相对论量子力学 1926年,24岁
波恩 对波函数的物理诠释
20
4.狄拉克和泡利的工作 狄拉克在1925年11月发表的论文《量子力学的基
本方程》中,运用泊松括号和对应原理,很简单的把 经典力学方程改造为量子力学方程,并引进了狄拉克 符号,从而建立了相对论性量子力学。同时为粒子物 理和量子电动力学奠定了基础,因此狄拉克与薛定谔 共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奖。 泡
把铜(111)表面上的铁原子排列成半径为7.13nm的圆环性量
子围栏,并观测量到了围栏内的同心圆柱状驻波,直接证实
了物质波的存在.
探针
中子衍射显示的苯结构
+ + + + ++ +
+
+
+ + + + +++
物质波被广泛用作探索手段.例核反应产生的中子(λ=0.1nm) 可作为晶体探测器.
14
二. 波动力学的建立
多晶 铝 箔
G.P.汤姆逊与 C.J.戴维森共获 193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2
3、约恩逊(1960)
电子的单缝、双缝、三缝和四缝衍射实验图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3、约恩逊(1960)
电子的单缝、双缝、三缝和四缝衍射实验图象
单缝衍射
双缝衍射
三缝衍射
四缝衍射
13
量子围栏(Quantum Corral)中的驻波
1993年克罗米(M·F·Corrie)等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 把铜(111)表面上的铁原子排列成半径为7.13nm的圆环性量 子围栏,并观测量到了围栏内的同心圆柱状驻波,直接证实 了物质波的存在. 中子衍射显示的苯结构 探针
11
(2)电子衍射实验2 1927年 G.P.汤姆逊(J.J.汤姆逊之子) 也独立完成了电 子衍射实验。但他是在德布罗意理论启发下自觉进行实验的。 他采用了高能电子束穿过细晶体粉末或薄金属片做透射实验, 很快得到了衍射环,并计算出了相应的波长。
多晶 铝 箔
G.P.汤姆逊与 C.J.戴维森共获 193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泡 利
狄 拉 克
21
四.玻尔与爱因斯坦的争论:
量子力学建立以后,对于量子力学的物理解释 和哲学意义,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 许多著名物理学家、哲学家、实验物理学家、数学 家等都卷入了这场争论。争论之深刻、广泛,在科 学史上是罕见的。在这其中,以玻尔和爱因斯坦之 间的争论最为引人注目。
22
①波函数的几率诠释:在微观领域里,人们必须放弃力学意 义上的因果律和决定论,而把几率性看成是本质的。
23
②测不准关系:1927年,海森堡在论文《量子论中运动学和 动力学的可观测内容》中,提出了著名的“测不准原理”。为 了说明他的测不准原理,海森堡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用一 个γ射线显微镜观测一个电子。由于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光波 波长的限制,为了精确确定电子的位置,应该使用波长短的 光,而波长越短,光子的动量越大,根据康普顿散射,引起 电子动量的变化就越大。因此电子的位置愈准确,就愈难确 定电子的动量。反之亦然。 海森堡认为,微观粒子既不是经典的粒子,也不是经典 的波;当人们用宏观仪器观测微观粒子时,就会发生观测仪器 对微观粒子行为的干扰,使人们无法准确掌握微观粒子的原来 面貌;而这种干扰是无法控制和避免的,就像盲人想知道雪花 的形状和构造。通过仔细分析,海森堡得出电子坐标的不确定 程度Δx和动量的不确定程度Δp遵从:Δx·Δp~h;同样,能 量和时间这种正则共轭物理量也遵从测不准关系,海森堡认为 “这种不确定性,正是量子力学中出现统计关系的根本原因”。
18
海森堡的数学方法,当时对大多数物理学家并不熟 悉,包括海森堡本人也没有把握,他把论文交给了玻 恩,请他决定有无发表的价值。波恩经过几天的思考 后,将论文推荐到《物理纪事》予以发表。玻恩后来 回忆说:“当时海森堡的乘法规则使我不安,经过八 天的苦思冥想,我回忆起在布莱斯劳大学时我从老师 罗森斯(Rosanes)教授学到过的代数理论。”这就是70 年前被创立的矩阵演算,所以海森堡的理论就被称为 “矩阵力学”。 2.玻恩的工作
24
③互补原理:海森堡认为,测不准关系的存在,表明了位置和 动量、时间和能量这些经典概念在微观领域的适用界限;玻尔 则认为这一原理并不表明粒子语言和波动语言的不适用性,只 是表明同时应用它们既是不可能的,但又必须同等应用它们才 能对物理现象提供完备的描述。也就是说,微观粒子具有波粒 二相性,正是用经典语言描述微观客体的结果,但经典理论中 波和粒子这两种图象却不能同时存在,它们是相互排斥的,并 且,无论是那一种图象都不能向我们提供微观客体的完整描 述;只有把这两种图象结合起来、相互补充,才能提供微观客 体的完整描述。这就是玻尔的互补原理。这种互补概念适用与 整个物理学,甚至成为一种哲学原理。
++ + + + + + + + ++ +
物质波被广泛用作探索手段.例核反应产生的中子(λ=0.1nm) 可作为晶体探测器. 14
+
+ ++
二. 波动力学的建立
1.薛定谔简介(E.SchrÖdinger, 1887~1961)
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波动力学的创始人。 薛定谔1887 年生于维也纳。1910年获得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他服役于一个炮兵要塞,利用闲暇研究理论物理学。战后回到 第二物理研究所。1920年担任M.维恩的物理实验室助手。 1921年,薛定谔受聘到瑞士苏黎士大学任数学物理学教授,在 那里工作了6年。1927年接替普朗克任柏林大学理论物理学教 授。同年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受德国纳粹党徒的 迫害,离开苏黎士到英国任牛津大学物理学教授。同年和狄拉 克一起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互补原理和对量子力学诠释
1927年
7
一 德布罗意波的提出
1.德布罗意(Louis Victorde Broglie,1892~1989):
法国物理学家。1892年8 月15日生于下塞纳的迪耶普。 出身贵族。1910年获巴黎大学 文学学士学位,1913年获理学 硕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间,在埃菲尔铁塔上的军用无 线电报站服役。战后一方面参 与他哥哥的物理实验工作,一 方面拜朗之万为师,研究与量 子有关的理论物理问题,攻读 博士学位。
1.海森堡的贡献
德国物理学家,1901年出生 于维尔斯堡的一个教师家庭, 1920年进入慕尼黑大学物理系, 师从索末菲攻读理论物理学,第一 学期就在解释反常塞曼效应时首先 引入了半量子数,第二学期结合听 《液体力学》课程,写出了有关涡 流的论文,深得其师赏识。 1922 年6月,海森堡亦随同索末菲参加 了玻尔的一次系列演讲,海森堡的 提问引起了玻尔的注意。
1957年薛定谔接受了德国高级荣誉 勋章。他还被许多大学和科学团体授予 荣誉学位,其中包括英国伦敦皇家学会、 柏林普鲁士科学院、奥地利科学院等。 1961年1月4日,在奥地利病逝。 薛定谔
16
三.矩阵力学的创立
在矩阵力学的建立中,海森堡于1925年首先取得突破性 成果,后来由海森堡、波恩和约当三人共同完成。
15
1936年回到奥地利,1938年奥地利沦陷,薛定谔再度受到纳 粹的迫害,于9月1日仅“带了一只小小皮箱”逃往爱尔兰的都 柏林,在都柏林高级研究所,成为理论物理学的领导。在那 里,他逗留了17年。在此期间,他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并发 表了许多论文。1956年,他回到奥地利,成为维也纳大学物 理系的名誉教授。奥地利政府给了他极大的荣誉,设立了以 他的名字命名的国家奖金,并把第一次奖金授予他本人。
随即波恩运用海森堡的矩阵方法为海森堡的理论建立严 密的数学基础,当时海森堡已去英国剑桥访问,玻恩找了年 轻数学家约当作助手,于同年9月发表《关于量子力学Ⅰ》。
19
3.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的等价性:
对立: 随着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的创立,在同一研究领域出现 了两个形式完全不同、但同样有效的量子理论。开始时,两种 理论的创立者对对方的理论都抱有排斥甚至敌视的态度。海森 堡给泡利的信中写到:“我越是思考薛定谔理论的物理内容,就 越感到憎恨。”同样,薛定谔对矩阵力学也很反感,他说;“这 种超越代数的方法简直无法想象,它如果不使我拒绝的话,至 少使我气馁。” 等价:后来薛定谔认真钻研了矩阵力学,于1926年4月发表了 《关于海森堡-玻恩-约当的量子力学与我的波动力学之间的关 系》,从数学上证明了两种理论的等价性:海森堡的矩阵可以 由薛定谔的本征函数构成,反之亦然。5月,薛定谔写信给狄 拉克,说明了两种理论的一致性。 两种理论都是以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相性这一实验事实 为基础,通过与经典理论的类比而建立起来的。后来,把矩阵 力学和波动力学合在一起,统称为量子力学。
2
3.代表人物:
泡 利 海森堡
玻尔
3
玻尔
索末菲
4
波 恩
泡 利
玻 尔 和
5
G·P·汤姆逊
戴 维 森
6
德布罗意 泡利 海森堡 薛定谔 狄拉克 波恩 玻尔
提出物质波 提出不相容原理 提出矩阵力学 提出波动方程 非相对论量子力学 对波函数的物理诠释
1923年,31岁 1924年 1925年,24岁 1926年,39岁 1926年,24岁
1.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学派的诠释: 1921年玻尔在丹麦哥本哈根创建了理论物理研究 所(1965年改名为玻尔研究所)。并很快成为当时国际 上公认的物理研究中心。逐渐形成了以玻尔为核心、 以哥本哈根的名字命名的学派。 玻尔的“互补原理”、海森堡的“测不准关系”和玻恩 的“几率解释”被人们称为量子力学的“正统”解释。
20
4.狄拉克和泡利的工作 狄拉克在1925年11月发表的论文《量子力学的基 本方程》中,运用泊松括号和对应原理,很简单的把 经典力学方程改造为量子力学方程,并引进了狄拉克 符号,从而建立了相对论性量子力学。同时为粒子物 理和量子电动力学奠定了基础,因此狄拉克与薛定谔 共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奖。
为什么宏观粒子无波粒二象性 光作为波的主要特征在于干涉、衍射上,但干涉和衍射是 有条件的,若波长<<小孔直径或双缝间距,则这些现象 将不会产生。对于物质波也是如此。
9
3.物质波假设的提出:
1924年 ,德布罗意在博士论文中提出:不仅光具有波 粒二象性,一切实物粒子(如电子、原子、分子等)也都具有 波粒二象性;具有确定动量 P 和确定能量 E 的实物粒子相 和光波的关系一样,满足:
德布罗意
8
德布罗意在获得诺贝尔奖的演讲《电子的波动性》 中说:人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对于光来说,需要两种 相互矛盾的学说,即波动说和微粒说。为什么原子中 的电子只有可能进行某些运动,而按经典概念它应当 有无穷多的运动。……于是我得出指导我进行研究的 全部概念,对于物质和辐射,尤其是光,需要同时引 进微粒概念和波动概念。
海森堡
17
1923年考取博士,先后跟随玻恩和玻尔学习,并在他们的 指导下,研究量子伦。海森堡曾经说过:“在索莫菲那里学了 物理,玻恩那里学了数学,玻尔那里学了哲学。” 海森堡1925年7月创建矩阵力学,1927年提出测不准关 系,同年任莱比锡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41年任柏林大学 物理学教授和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因创立量子力学获 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6年2月1日在慕尼黑的家中去世。 海森堡认为,理论必须建立在实验中可观察量的基础 上,他“相信应该不考虑原子里有电子轨道的问题,而应该只 用和谱线强度相联系的频率和振幅来处理……。” 他同时认为,玻尔的对应原理----经典物理学规律和量子 物理学规律间存在一种有启发价值的形式类比,是一条重要 的指导原则。“力图创立一种与经典力学形式体系尽可能密切 对应的量子力学形式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