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条带阶段的人类染色体高分辨带性模式图
《染色体显带技术》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染色体显带技术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早 的简单染色法到后来的荧光染料标记、基因芯片等技术,使得染色体显
带技术越来越精确和高效。
目前,染色体显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农学等领域的研 究,为人类认识生命本质、预防和治疗遗传疾病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
染色体显带技术的应用领域
优点
能够检测DNA复制活跃区域 ,有助于了解基因表达和细 胞增殖的机制。
04
CATALOGUE
染色体显带技术的应用实例
染色体显带技术在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结词
染色体显带技术能够检测染色体异常,为遗传病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详细描述
染色体显带技术通过染色、分带和特殊染色等手段,使染色体呈现特定的深浅、明暗条纹,从而能够检测染色体 数目和结构的异常,如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等。这些异常可能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如唐氏综合征、威廉 姆斯综合征等。染色体显带技术为遗传病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重要手段。
染色体显带技术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
染色体显带技术可用于个人识别和亲子 鉴定,在法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VS
详细描述
每个人的染色体组成是独特的,因此染色 体显带技术可以用于个人识别和身份验证 。在法医学中,该技术可用于亲子鉴定、 犯罪嫌疑人身份确认以及灾难事故中遇难 者身份识别等。通过染色体显带技术,可 以准确地进行个体识别,为司法公正提供 科学依据。
染色体显带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遗传疾病诊断
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染色 体显带技术将在遗传疾病的诊断
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生物科学研究
在生物科学研究中,染色体显带技 术将为科学家提供更深入的染色体 结构和功能认识,促进相关领域的 发展。
人类染色体PPT优秀课件

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分 辨率等优点,可以检测出微小的染色体 异常,如染色体易位、倒位、插入等。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基因诊断、产前诊 断和遗传病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
基因测序技术
基因测序技术是一种基于高通量测序 的染色体检测技术,通过对基因组进 行全测序或目标区域测序,可以全面 了解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疾病诊断和治疗
通过研究染色体,可以更 准确地诊断和治疗遗传性 疾病和癌症等疾病。
生物进化研究
染色体变异是生物进化的 重要驱动力,对理解生物 多样性和进化历程具有重 要意义。
染色体研究的前沿技术
高通量测序技术
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染色体的序列,为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研究 提供有力支持。
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
能够检测染色体的高级结构,揭示染色体的三维构象和功能。
随着染色体研究的深入, 相关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将 引起更多关注和讨论。
THANKS
感谢观看
该技术需要制备染色体标本,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排列顺序,从 而判断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和肿瘤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杂交 的染色体检测技术,通过特定的荧光标 记的探针与染色体上的靶序列进行杂交 ,从而对染色体进行定性、定量和定位
这些异常可能导致基因表达异常,促进细胞增殖、分化 和凋亡的异常。
染色体异常如染色体易位、扩增、缺失等与肿瘤的发生 密切相关。
肿瘤细胞中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 变异,如非整倍性、杂合性缺失等。
染色体异常与其他疾病
01
染色体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
人类染色体G显带示意图口诀

人类染色体G显带示意图口诀:一秃二蛇三蝶飘四像鞭炮五黑腰六号p似小白脸七上八下九两条十号q三深带好十一低来十二高十三四五一个样着色深带一二一十六深带连着点十七深带跑得远十八人小肚子大十九中间一点腰二十头重脚轻二十一像葫芦瓢二十二两两一点Y黑脚,Xpq一担挑1号染色体(中央)p近侧1/2有两条宽阔和浓染的深带,远端有3-4条较窄较淡的带。
长臂有5条深带,中央有一条最亮最深的带。
q的次溢痕深染。
2号染色体(亚中)p有间隔较均匀的4条深带,中间的两条稍靠近。
着丝粒染色很浅。
长臂根据标本的质量可间6-8条深带。
3号染色体(中央)p和q中部色浅是3号染色体的特点。
p近着丝粒区通常有两条深带。
远端可见3条,中间的一条最宽最浓。
q臂近端可见两条深带,中间一条明显的浅带,远侧有4-5条深带。
4号染色体(亚中)p有1-2条深带,q有均匀分布的4条深带,在较好的标本还可以分出较好的更多的带纹。
5号染色体(亚中)p有1-2条深带,q中段有3条深带(有时为1条),远端有1-2条深带。
6号染色体(亚中)p中段为一明显宽阔的浅带,这是6号染色体的特征。
远端和近端各有一条深带,后者紧邻着丝粒。
在质量较好的标本可细分q有6条深带。
7号染色体(亚中)p上有3条深带,末端一条较宽且色深,有如“瓶盖”,q有3条明显的深带,远端一条较浅,且可分为两条。
8号染色体(亚中)最后一条深带宽浓粗壮p的两条深带被一条浅带隔开,最后一条深带宽浓,粗壮,这是8号染色体的特征,q的3-5条带,近侧段内带和末端较浅的一条带常不明显9号染色体(亚中)苗条p有3条深带,远侧的两条深带有时融为一条。
q有2条较亮的间隔均匀的深带,远端的一条有时一分为二,次溢痕不着色,长度变异大,但可用c带等选择性染色。
10号染色体(亚中)第一条宽浓p中段有1-2条深带,q有间隔基本均匀的3条深带。
远端2条相距较近。
近侧的一条着色最深。
11号染色体(亚中)着丝粒可能染色p中央有一宽阔的深带有时再分出较窄的一条。
高分辨染色体的识别

8号染色体 着丝粒分 化为p11.1和q11.1带。 平头整齐而浓染的p23.2 深带是识别8号染色体短 臂的一大特征。这也是 它与7号和9号染色体短 臂相区别的极重要的特 征。短臂上有12.3、 21.2、22、23.2,4条明 显的深带,长臂上各深 带分布较均匀。
9号染色体 着丝粒 紧邻p12带。短臂中 部可见21.1、23两 条明显而浓染的深带。 长臂可见分别由 21.11、21.13、 21.31、21.33,以 及31.1、31.3、33.1、 33.3所组成的两个深 带群。这也是它与8 号和10号染色体相 鉴别的主要特征。
1号染色体 p12带浓染, q12带分化为12.1、12.3两 条浓染的深带,着丝粒浓染。 短臂远端分化出36.21、 36.23两条浓染的伸带。这 是区别长短臂的主要特征, 长臂近侧段可见由12.1、 12.3、21.21、21.23、 22.1、22.3、24.1、24.3所 组成排列整齐的8条深带, 其远侧段可见由31.1、31.3、 41、43所组成的3个明显的 深带阶段。
3号染色体 着丝粒分化为p11.1和 q11.1。在短臂上可见由14.1、 14.31、14.33,3条带和22.1、 22.3、24.1、24.3,4条带所组成 的两个深带群,其间由淡染的21.1、 21.2和21.31、21.32、21.33所组 成的节段相隔,它是区别长短臂的 一个重要特征。长臂上有13.11、 13.13、13.31、13.33、21.2、 22.1、22.3、24、25.2、26.1、 26.31、26.33、27.2、28带共14 条较均匀分布的深带,其末端平头 整齐并封底的29.2淡染深带也是区 别3号染色体及其长短臂的一个可 借鉴的特征。
11号染色体 着丝粒 分化为p11.1和q11 带。短臂上可见 11.12、12、14、 15.2、15.4、这5条 分布均匀的深带,这 是它与12号染色体相 鉴别的重要特征。长 臂中段有由13.4、 14.1、14.3、22.1、 22.3这5条带组成的 深带群,末端有由 24.1、24.3所组成的 深带节段。
人类染色体G显带示意图 口诀

人类染色体G显带示意图口诀:一秃二蛇三蝶飘四像鞭炮五黑腰六号p似小白脸七上八下九两条十号q三深带好十一低来十二高十三四五一个样着色深带一二一十六深带连着点十七深带跑得远十八人小肚子大十九中间一点腰二十头重脚轻二十一像葫芦瓢二十二两两一点Y黑脚,Xpq一担挑1号染色体(中央)p近侧1/2有两条宽阔和浓染的深带,远端有3-4条较窄较淡的带。
长臂有5条深带,中央有一条最亮最深的带。
q的次溢痕深染。
2号染色体(亚中)p有间隔较均匀的4条深带,中间的两条稍靠近。
着丝粒染色很浅。
长臂根据标本的质量可间6-8条深带。
3号染色体(中央)p和q中部色浅是3号染色体的特点。
p近着丝粒区通常有两条深带。
远端可见3条,中间的一条最宽最浓。
q臂近端可见两条深带,中间一条明显的浅带,远侧有4-5条深带。
4号染色体(亚中)p有1-2条深带,q有均匀分布的4条深带,在较好的标本还可以分出较好的更多的带纹。
5号染色体(亚中)p有1-2条深带,q中段有3条深带(有时为1条),远端有1-2条深带。
6号染色体(亚中)p中段为一明显宽阔的浅带,这是6号染色体的特征。
远端和近端各有一条深带,后者紧邻着丝粒。
在质量较好的标本可细分q有6条深带。
7号染色体(亚中)p上有3条深带,末端一条较宽且色深,有如“瓶盖”,q有3条明显的深带,远端一条较浅,且可分为两条。
8号染色体(亚中)最后一条深带宽浓粗壮p的两条深带被一条浅带隔开,最后一条深带宽浓,粗壮,这是8号染色体的特征,q的3-5条带,近侧段内带和末端较浅的一条带常不明显9号染色体(亚中)苗条p有3条深带,远侧的两条深带有时融为一条。
q有2条较亮的间隔均匀的深带,远端的一条有时一分为二,次溢痕不着色,长度变异大,但可用c带等选择性染色。
10号染色体(亚中)第一条宽浓p中段有1-2条深带,q有间隔基本均匀的3条深带。
远端2条相距较近。
近侧的一条着色最深。
11号染色体(亚中)着丝粒可能染色p中央有一宽阔的深带有时再分出较窄的一条。
人类染色体及异常PPT课件

相 互 易 位
49
罗 式 易 位
50
染色体异常携带者
携有染色体易位、倒位的个体, 在没有遗传物质缺少或增加 时, 其表型往往正常,但他(她)们在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会出现问 题,产生不正常的配子,导致不孕、 流产、死胎或生育染色体异常后代
51
倒位环
52
倒位环、交换与分离
53
臂间倒位后在减数 分裂时形成的倒位环
65
正 位 插 入
66
重复(duplication):染色 体上某一区段多出一份,
易位及插入是其主要原因
67
30
异倍体或非整倍体
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不 是染色体组的整倍数,而是 比二倍体少或多一条或几条 染色体,如亚二倍体,超二 倍体。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染 色体异常
31
三体型(trisomy):某号染色体
比正常增多一条。除部分三体型 外,三体型多导致流产,但它是 最常见的染色体数目异常类型
单 体型 ( monosomy ) 某 号 染 色
人类染色体依次编为122号,并 分为7个组(A,B,C,D,E,F 和G组)
11
人类核型分组与 各组形态特征
组别 染色体 大小 着丝粒位置 副缢痕 随体 鉴别
编号
程度
A 13 最大 中央着丝粒 1常见
可鉴别
B 45
大 亚中着丝粒
不易鉴别
C 612,X 中等 亚中着丝粒 9常见
难鉴别
D 1315 Leabharlann 等 近端着丝粒人类染色体及异常
1
人类染色体 人类染色体畸变
2
人类染色体
一、人类染色体的数目、 结构和形态
二、核型及分组 三、染色体显带
医学遗传学 人类染色体

43
高分辨显带的命名方法
• 在原带之后加小数点,并在小数点之后的数字, 称为亚带。例如:原来的1p36带被分为三个亚带, 命名为1p31.1、1p31.2、1p31.3,
• 亚 带 lp31.3 再 分 时 , 则 写 为 lp31.31 、 1p31.32 、 1p31.33,称为次亚带。
44
1、2、3、4
32
(2)G带(G band):
• 方法简便,带纹清晰,染色体标本可以长 期保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染色体病的诊断 和研究。
33
图 人 类 显 带 染 色 体
G
34
(3)R带( band):
• 用盐溶液处理标本后,再用Giemsa染色, 显 示 与 G 带 相 反 的 带 , 称 反 带 ( reverse band)或R带。
• • • •
55
单拷贝探针FISH定位图象 1q13.3 的cDNA探针检测的双信号
59
原发性浆细胞瘤细胞 红色-6号 绿色15号
61
28
(二)人类染色体显带核型
29
(二)人类染色体显带核型
• 用染色体显带技术,使染色体沿其长轴显 出明暗或深浅相间的带纹,而每一号染色 体都有其独特的带纹,构成了每条染色体 的带型(band)。 • 同源染色体的带型基本相同,不同对的染 色体的带型不同。通过显带核型分析,可 以准确的识别每一号染色体。
正常女性型:
A B
• 分7个组: A→G • 正常男性:46,XY • 正常女性:46,XX • 两性畸形: 47,XXY
C D
E
F
G
XXY
26
(二)人类染色体显带核型
G bang
Y
染色体病 ppt课件

18三体综合征( Edward综合征 )
发病率为1/25000,女性多余男性。 临床特征:生长发育障碍,出生体重低,2243克左右,智力 低下,肌张力亢进,眼裂小,眼距宽,有内眦赘皮,眼球小, 耳位低,后枕骨突出,胸骨短小,95%患者伴有先天性心脏 病,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闭锁不全,特殊握拳姿式,1/3通 贯手,摇椅型足,男性常见隐睾,女性患者常见大阴唇或阴 蒂发育不良 核型:47, XX(XY), + 18-----------80% 易位型、嵌合型--------20%
PPT课件
41
PPT课件
42
易位型
PPT课件
43
嵌合型:在胚胎发育中某一时刻发生了染色体不分 离,形成嵌合体。嵌合体的临床表现较纯合体轻, 发病程度与异常核型细胞比例有关。 易位型:易位型可以是D/G易位,也可以是G/G易位。 D/G易位型21-三体有45%是由平衡易位携带者 遗传而得。55%为新发生的。 96% G/G易位型21-三 体是新发生的。
1
2
3
B组
C组 D组 E组
4 —— 5
6 ——12、X 13 ——15 17
16
18
小 F组 G组
19 ——20 21——22、Y
PPT课件
人类染色体核型 显带染色体:用特殊的染色方法使染色体沿其长轴显 示出明暗交替或染色深浅不同的横纹——带。
6
3
p
2 1 1
54 3 2 1 2 1 3 21 1 2 1 2 3
PPT课件
44
14
14 21
减数分裂
21 14 21
21
14
14
21
14 21 21 21 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的发表为人类细胞遗传学工作者提供了应共 以上时即认为该带纹在 1200条带已经再分。
同遵守的国际标准M,IS CN(1985)仅对其做了
(二)染色体相对宽度的测定
技术上的修改旧,没有提供更高分辨水平的 资
在显微镜下用 目镜测微尺测量 1200条 带
料。迄今为止,除了 Yunis曾发表过 1700条 阶段分裂相中两条 1号染色体的长度和 宽 度,
共观察了 10名个体的20个分裂相 (其中 有微小的浅带,故在模式图中未把这些带标在 男性 5名,女性 5名,每名个体观察 2个分裂 最末端。这样做可能并非全部正确,尚有待于
相),其单倍体染色体组带纹数在 1180-1270 今后用高分辨R带或在更高分辨水平上予以探 之间。850条带阶段染色体的带纹中有 187条 讨。
︐. L
弓︐ ︸J
ISCN: 1981. Birth Defects: Original article
series XVII. New York. 1981
r.L
护O
l 口J
ISCN:1 985.C ytogenetC ellG enet.,
l. L
t了 ︐..J
Yuais,J .J.:1 981.H um,G enet.,5 6:293--298.
有可能也是这两个因素所引起。
的绘制并未以测量数据为基础。由于技术上的
(二)部分染色体末端带纹的划分
困难,我们在绘制 120。条带阶段染色体模式图
在 1200条带阶段的G显带染色体标本中, 时亦未进行逐带测量。模式图中带的位置和大
部分染色体的末端显示有一条浓染或浅染的深 小都是在 ISCN(1985)8 50条带模式图基础上
带阶段人类染色体高分辨带模式图外〔7〕,尚 未 取其平均值,然后计算出其长宽比值,再根据此
见有 1000条带以上按 ISCN(1985)的规定绘 比值和 ISCN (1985)850条带染色体模式图中 制的人类染色体高分辨带模式图。为此我们在 1号染色体的长度推算出染色体在 1200条 带
对 1200条带阶段人类染色体高分辨G带观察 阶段的相对宽度。
测得到的数据,我们制做的标本中 1200条带阶 发表的G带照片显示有此带存在,但将同一染 段的 1号染色体长宽 比 值 为 31:1, 而 ISCN 色体脱色后再做C带观察可见异染色质区基本
(1985)8 5。条带染色体模式图的 1号染色体长 宽比值为 34:1 ,即我们的标本中, 1号染色体 略短粗一些。由于 1SCN(1985)未提供具体数
模式图见图 1。 其中每号染色体的模式图 区,模式图中未将其再划分为不同的亚带。 但
中左侧一条为 ISCN(1985)的 850条带模式图, 在我们的观察中这些区域确实可进一步再分为
右侧一条为本文的 1200条带阶段模式图(带纹 亚带,Yunis发表的照片和模式图也表明了这
数 为1259)0
一现象L7]。因此我们根据观察结果,在一1200条
包括了此带的范围〔8J0 鉴于上述不同情况,我 们暂将此带定为 5811.1,在 1200条带阶段的 模式图中未对 5号染色体长臂着丝粒区进行修
据,无法进行对比分析。 一般的观察表明染色 体的长度与带纹数不成正比[2,31,而与制片、显 带技术有很大关系 ,估计本文观察到的差别很
改。
最后一点需说明的是 ,ISCN( 1985)指出 带的相对位置和大小是相对恒定的,但模式图
常的识别能力曾起过良好的作 用。但鉴于随着分辨率的提高,在亚带的划分 、鉴别和出现频率等
方面 ,各作者之间已难以取得一致意见,今后如无重要的理论或技术突破,本刊将不再刊登此类稿
件。
126例家族性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分析
高友恭 冯 廷 杨新毅
(河北医学院第二医院同位素科 ,石 家庄 ,050000)
本文分析了 126例家族 性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发 病情 况,一级 亲属患 病 ” 例 (74.4%),二级亲属 26例(19.6%),三级亲属 8例(6.0%)。其中一、二级亲属均发病者7例,故各级亲属发病总数为 133 例,符合一级亲属>二级亲属>三级亲属的发病规律。根据本组资料算得家族性甲亢遗传度为83% o 此外,还分析了甲亢发病诱因,有诱因者占 84.1% ,其中家庭、工作纠纷及工作紧张为主要诱因,占
63.5% 0
关键词 :家 族性甲状腺机能 亢进 ,系谱 ,多基因遗传 ,诱因
弥漫性 甲状腺肿伴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以 断治疗史,并参考症状体征才计为发病,患者记
下简称 甲亢)的 遗传倾向虽已引起临床工作者 忆模糊,确认不果断者摒除统计之外,并尽可能
注意,但其研究统计资料尚不 多 见,本 文 自 对部分病人做了家访,印证索取亲属患病的有
依据症状体征 、吸‘311试验、甲状腺素抑制试验 , T4,T 3放免分析等而确诊,初诊居多,少数治后
结
果
复查患者。其中女性 92例,男性 34例,女:男为
612例甲亢家系调查中家族史阳性 者83
2.7:1。 最大年龄 58岁,最小年龄 10岁,平均年 龄 36.6岁。
亲属发病调查:每一患者亲属有明确的诊
类细胞遗传学命名国际体制常务委员会 制 定, 进行逐带标记命名,只是将其与 ISCN (1985) 一般作者的工作只能为 ISCN的制定积累一些 850条带模式图左右放置,以资比较并方便工 参考资料,故我们未对 1200条带染色体模式图 作中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 麓芸等: 1986,湖南医学院学报 ,11:103- 109, f2] 徐毓其,孙惠兰;1988。遗传与 疾病,5:34-3% [3〕 张思仲:1985,遗传与疾病 ,2:29-34, C43 刘希贤等:1986。遗传与疾病,3:20-21,
遗传 HEREDITAS( Beijing)1 2(,):22- 25 1990
1200条带阶段的人类染色体 高分辨带型模式图
张红恩1) 夏家辉 李麓芸 卢惠霖
(湖南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研 究室,长沙,410078)
本文分析了来自 10名正常个体的 20个处于 120。条带阶段的高分辨G带分裂相。根据显微镜下 和照片的观察测量结果,在 ISCN(1985)8 50条带染色体模式图基础上绘制了 1200条带阶段的人类染
讨
论
带阶段的染色体模式图中对这些区域一律做了 再分。
(一)1200条带阶段染色体的相对宽度
(四)5号染色体长嘴着丝粒区带 纹 的 x11
鉴于 ISCN(1985)中 400,550和 850条带 分
的染色体模式图中染色体长度采用 了 统 一标
ISCN(1985)8 50条带模式图中 5号染色体
准,仅对宽度做了相应改变,本文在绘制 1200 着丝粒区两侧均标明为浅带。 1986年刘希贤 条带阶段染色体模式图时也采用此方法。染色 等报道 5号染色体长臂着丝粒区外侧有一深带
的基础上,绘制了 1200条带阶段的人类染色体
(三)模式图的绘制
高分辨带模式图。
材料 和方法
以 #SCN(1985)的850条带染色体模式图 为基础,再根据显微镜下观察或照片分析结果 , 对在 1200条带阶段进一步再分的带进行重 新
(一)高分辨人类染色体G带标本的制备 戈I分 、绘图。
和观察 选取健康成年人,按文献[cal的方法做了 下
色体 高分辨带型模式 图。 关镇词:人类染色体,G显带,高分辨带,模式图
人类染色体高分辨带型模式图是识别染色 阶段的分裂相,观察以 ISCN (1985)中850条 体高分辨带的重要辅助工具之一。ISCN(1981) 带模式图为基础各条带的再分情况。当某一带
400,5 50和850条带染色体高分辨带型模式 纹再分的分裂相数达到分析分裂相总数的50并
带在 1200条带阶段进一步再分。 一般情况下 一条带 纹再分后成为三条亚带 ,仅个别带纹可
(三)lgh,9gh,1 6gh 和 Yqh 区的再分 1,9 ,1 6和Y染色体长臂的异染色质区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再分成三条以上的亚带。
因人而异,变化极大,在人群中呈多态现象。
(三)1200条带阶段染色体模式 图
ISCN (1985)仅笼统地指出这些区域 为 可 变
带,ydlI g44.2,3829.2,5835.32,6g27.2,9q 依显微镜下观察和照片分析粗略确定的。考虑
34.32,llg25.2,14g32.332和 X828.2,而在 850 到细胞遗传学工作者使用的标准模式图应由人
图 1 ISCN(1985)的 850条带染色体模式图(左)和本文 1200条带阶段的染色体模式图(右)
1986年9月至 1988年 11月统计具有家族史 关资料,亲属分级按文献〔1]进行。
甲亢患者 126例,现分析报道于下:
调查分两步进行,1.先对 612例甲亢患者
资料 与方法
进行了家族史阳性率的调查 ;2.在家族性甲亢 患者的基础上继续收集一些病例,对 126例进
126例家族性甲亢患者系来自门诊和病房, 行总结分析。
体进行了测量(每名个体测量 2个分裂棺),结 条带阶段,这些部位均为浅带。 由于 GTG带
果 1号染色体的长宽比值平均为 31:1 ( 26.5- 一般较难显示染色体末端的微小浅带,在对这
36:1) 0
些带进行划分时,我们参考了 Yunis的 1700条
(二)染色体带纹的再分
带染色体模式图〔71,认为在上述带的远端存 在
通过逐条计数 的方法选择处 于 1200条 带
ZhangH ongen eta l.:T heD iagram ofH ighR e-
solution G-banded Human Chromosomes at1 200 Band Stage
1)现工作单位:济南: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职业 病防治研究所,250001, 本文于 198,年 1月 3日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