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理论

异化理论
异化理论

论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及其现实启示

摘要:在马克思理论与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异化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理论启示我们:要把发展作为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第一要务,要注重经济社会与人的协调发展,要注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异化劳动异化

一、马克思对异化的论述:

异化: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的主要根源是私有制,最终根源是社会分工固定化。在异化中,人丧失能动性,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必将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而被克服。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也是有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的,马克思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将异化概念不断深入完善,最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1、青年黑格尔派时期(1843年前):

马克思开始学习了解异化概念,是从黑格尔的异化理论开始的。因此,马克思的异化论也是从自然的异化开始的。“自然对我们的意识来说,不再是恐惧的来源,而正是伊壁鸠鲁使直接的意识形态、自为存在成为一种自然的形态……对自然的任何关系本身同时也就是自然的异化。[1]”此时马克思认识到的异化仍然是黑格尔的观点,而他自己的思考也停留在思想层面,思索着自然界的本质,进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权衡,并没有超出黑格尔的范围。

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及巴黎时期:

在这段时期里,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费尔巴哈逐步克服了黑格尔哲学的束缚,认识到了黑格尔哲学中的种种缺陷,逐步开始形成全新的世界观。在异化论方面,马克思认识到了黑格尔异化论中过于夸大“自我意识”的作用,并扬弃了其中的唯心主义观点,对异化的思考也逐渐深入到政治经济学层面。

(1)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理想的政治制度开始批判。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市民处于官僚组织(国家组织)和社会组织(市民组织)双重组织中,前者的物质由市民构成,国家对市民来说是形式的对立面,而后者的物质并不是国家,市民本身对国家来说是物质的对立面。因此,“要成为真正的公民,要获得政治意义和政治效能,就应该走出自己的市民现实性的范围摆脱这种现实性……进入自己的个

体性……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分离必然表现为政治市民即公民脱离市民社会,脱离自己固有的、真正的、经验的现实性。[2]”于是公民和国家成了对立的双方,马克思揭露了政治制度的异化。

(2)为了进一步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本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这在马克思异化论中是伟大的飞跃。“你的存在越微不足道,你表现你的生命越少,你的财产就越多,你的外化的生命就越大,你的异化本质也积累的越多。”“因为劳动不过是人的活动在外化范围内的表现,不过是作为生命外化的生命表现,所以分工也无非是人的活动作为真正类活动——或作为类存在物的人的活动——的异化的外化的设定[3]”通过对劳动者的异化和社会分工的异化概念的阐述,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实现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被国民经济学作为前提的那种状态下,劳动的实现表现为工人的失去现实性,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4]”

针对异化劳动,马克思提出了四个规定:一、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产品于工人而言是一个“异己的,统治着他的”对象。二、劳动者和劳动本身的异化,工人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他个人的生命,就是不依赖于他、不属于他、转过来反对他自身的活动。这就是自我异化。劳动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

三、人的类本质同人异化。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认得精神的、类的能力——变成人的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个人生存的手段。四、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从而,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同自然界和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5]”

(3)马克思在确立了异化劳动的概念之后,进一步分析了政治学上的异化,通过劳动的异化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私有制,揭示了剥削的本质。“私有财产的丧失或放弃,就是人和人和私有财产本身的异化……私有财产本身由于它的相互外化或异化而获得外化的私有财产这个定义。[6]”一、因为它不再是这种财产占有者的劳动产品,因此它被占有者外化,是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脱离,这是私有制的前提;二、它的地位被另一种私有财产所代替,如同它本身代替了另一种私有财产一样。经过对于私有财产的分析和解释,马克思揭示了私有制和剥削的本质“对于通过劳动而占有自然界的工人来说,占有就表现为异化,自我活动表现为替他人活动和他人的活动,生命过程表现为生命的牺牲,对象的生产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即对象转归异己力量、异己的人所有[7]”,而这正是私有制的表现。与其说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还不如说它是异化劳动的结

果,后来,这种关系就变成相互作用的关系。

(4)马克思认为“人永远是这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但是这些组织也表现为人的现实普遍性,因而也就是一切人所共有的[8]”通过这样的认定,马克思揭露了人的共同性,马克思认为等级的意义就是认定差别、分裂是个人生存的基础,这不但不使人成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反而成为一个例外,这种排异性使得个人与社会性相背离,这即人的本质的异化(人的本质即社会性)。“我们的时代即文明时代,却犯了一个相反的错误。它使人的实物本质,即某种仅仅是外在的,物质的东西脱离了人,它不认为人的内容是人的真正现实[9]”

3、布鲁塞尔时期

马克思对于异化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科学的异化论体系。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时期,继续进行异化论的研究,并且分析了异化的消灭过程。马克思认为,异化只有在具备了两个实际前提后才会消失。这两个前提,一是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二是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马克思在这里面提到了“没有财产的”人的概念,我认为就应该是无产阶级。“必须让它把人类的大多数变成完全‘没有财产的’人,同时这些人又和现存的有钱的有教养的世界相对立[10]”“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一方面可以发现一切民族中同时都有‘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事实,而其中每一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变革都有依存关系,从而使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11]”从异化理论中揭示的人的本质来看,人从自我异化出去,成为了社会的例外,最终又消灭异化,回归为真正的人,这本身亦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模式,也解释了社会发展的进程。而马克思提出的世界历史性、真正普遍的个人所构成的社会正应该是共产主义社会,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异化对于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其他学者的论述:

1、黑格尔:黑格尔提出的异化概念是“异化是绝对精神和自我意识的自我运动的一个必然环节”,即"自然界是自我异化的精神[12]",黑格尔从费希特的人与自然异化关系中提出了思想异化,来揭示人与人的异化关系,并把这一切归结于自我意识的异化,强调理念的作用,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异化体系。黑格尔的异化理论来源于他的理念论,首先他阐述了理念的概念:“理念作为主观理念与客观理念的统一,是理念的概念。这个概念以理念本身为对象,对于这个概念来说,理念就是客体,全部规定都坍缩到了这个客体中。因此,这种统一是绝对的和全部的真理,是自己思维自己的理念,而且这里理念是作为能思维的、逻辑的理念

思维自己的[13]”这样的论述使理念成为了一个二元概念,也为其产生了异化的可能。黑格尔提出“只有在人的精神中,精神从自然的外在性中又回复到了自身,但是这不是简单地回复到逻辑理念的抽象状态,而是进一步达到具体的、现实的状态。[14]”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自我意识异化的产物,从而得出“整个世界是精神自己异化而成的世界”的结论,把意识向现实的转变看作是一种异化,这毫无疑问是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的异化论一直在过分强调人的精神的作用,而忽视了客观物质对于异化过程的影响,因此黑格尔的异化论是唯心主义思想。恩格斯曾评价黑格尔说:“在黑格尔看来,自然界只是观念的‘外化’,它在时间上不能发展,只是在空间上展示自己的多样性”。

2、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的异化论是扬弃了黑格尔的异化论之后逐渐产生的,他的异化论的主体不再是黑格尔所说的理念,而是人,但是他的人又是虚无和感性的,将人看作一个个体,并没有揭示出人的社会性本质来,这也是与马克思后来批判的他的人本论思想相联系的。但是相比黑格尔异化论,费尔巴哈的异化论还是有很大的进步,他力图用唯物主义去批判黑格尔异化论,并且成功的揭示了宗教的本质,讲清了上帝与人之间的异化关系,然而对于黑格尔异化论中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之类的唯心主义观念,费尔巴哈并没有将其驳倒。

费尔巴哈认为神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而异化是人的自我丧失,他提到“上帝的存在,以至于对上帝存在的信仰,只是寄托在自然的存在之上。你之所以迫不得已把上帝想成一个存在的实体,只是因为你被自然本身所迫,以自然的存在作为你的存在和你的意识的前提.而上帝的最初基本概念所表示的正好就是:上帝的存在是先于你的存在的,是假定在先的。[15]”费尔巴哈揭示了上帝的异化本质。上帝本是人创造的,但是在宗教的作用下,摇身一变成为了人类的统治者,成为了人类的创始者,这正是典型的异化,而这也是宗教神学坚持唯心主义,试图消灭物质的一种企图。费尔巴哈通过论证否定了之前的上帝创世说,希望通过一种无阶级的平等的爱来建构一个全新的世界观。

三、我的观点和看法:

1、异化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了些许了解和认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对于异化理论最感兴趣,因为我认为异化理论最好的揭示了整个世界的本质,对每一件事物都给出了定位,阐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异化理论揭示了剥削的本质和根本原因,说明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而科学的理论体系。异化理论的发展是有一定历史过程的,从异化诞生到异化消亡这一实际过程也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中异化仍然很严重,资本主义和剥削压迫仍然在全世界盛行,因此,进一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揭示资本主义私有制本质和剥削的本质,推动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也是我选择异化论作为我论文的主题的原因之一。

(1)就个人方面而言,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人的本质异化观念,在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中也认为人应该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非单独的个体。但是在现实世界中,社会却只是一部分人相互关系的总和,有很多人被排斥在社会之外,他们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像中国的农民工,背煤工人,美国的流浪汉,一些蓝领工人,他们在构筑社会的过程中也付出了很多努力,我认为这可以被认为是他们和那些被社会认可的人在建造社会的过程中做了同样多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是他们帮忙建造的社会却排斥他们,抛弃他们,无视他们应有的权利,这不正是一种异化吗?从而,他们与社会的联系,与他人的联系减少,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封闭,他们开始逐渐丧失社会性和共同性,这就是人的本质的可悲的异化。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我相信我的大体思路是合理的,而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我们学习分析异化论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当我们充分理解了异化观点时,我们才能认识到社会上人的本质异化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个体,我们也有义务去消灭异化,完成这一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让异化的人重新成为真正的公民。

(2)而在国家方面而言,异化的影响尤为明显,马克思曾说过,“异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上文中也提到了关于消灭异化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观点。这主要是异化劳动的影响,劳动的异化使得劳动者和劳动,和他人,甚至和自己相异化,劳动本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手段,但在资本家手里却成了剥削的工具。劳动者每天被迫从事劳动,如同马克思所讲:“人的劳动的过程成了一个强迫的痛苦的过程,只要劳动的强迫性一旦解除,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一样逃避劳动。[16]”这种人与劳动相背离的事实势必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前一段时间的重庆出租车集体罢工,以及欧洲各国各种职业人相继罢工以获得更好的待遇,这些都是源于异化劳动的恶劣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异化的积极意义。异化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使全世界无产阶级看清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其剥削的秘密,同时迫使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去争取自己的权利。而这最终必将带来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大一统,这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共产主义社会。因此,异化论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深刻的影响,直到如今,也发挥着其重要作用。

2、对于历史观点的扬弃:

黑格尔有句著名的论述,“存在即合理”,现在这句话虽然受到了广泛批判,但是我认为应该辩证的看待这句话,或者说,客观存在的事物在某一范围或某一群体中是合乎理性的。我认为,历史的发展过程虽然是客观的,但是却离不开人类的推动作用,因此,一件事物之所以出现并存在,必然是有人努力推动的结果,而这些事物的存在也正符合这些人的价值。那么对于历史上这些异化理论,我们也就应该去辩证的认知和批判,要同时认识的其中合理的部分和缺陷的部分。

(1)、黑格尔的异化:黑格尔将异化归结于自我意识的作用,认为世界是精神异化的世界。我对此思考了很多,认为这一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很多问题。例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就是意识的异化。而由此产生的对于客观事物和外在世界的影响也可以归结于这种意识的指导作用。这听上去貌似是合理的,但是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被忽略,那就是忽视了意识的来源,这也是哲学问题的核心。意识应该来源于物质,黑格尔忽略了这一点,而过分强调意识对于物质世界的指导作用和影响,因此他的异化论是唯心主义异化论。但是他对于精神异化的论述在某些程度上是科学的,也是可以阐明一些问题的。

(2)、费尔巴哈的异化: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理论,并且在宗教方面成功的否定了上帝创世说。但是他自身的异化理论也是有很大缺陷的,上文中也提到,费尔巴哈将他的异化论的对象设定为人,但是只是个体的人,而非社会中的人,同时费尔巴哈将他的理论建立在一种超阶级的爱上,费尔巴哈的这种人本论思想显然是形而上学的理论,这也难怪他对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异化论无力加以扬弃。马克思也曾经评价费尔巴哈说:“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①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②所以,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17]”相比我空洞的论述,马克思科学的解释可以更好的说明费尔巴哈异化论中的形而上学的错误。

3、我看异化:

我认为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是科学合理的,也就是说我相信唯物主义的合理性,但是我认为应该更加重视意识对于客观世界的影响,正如我上文所说,历史过程的发展是由人推动的。我认为异化应该是外在的客观世界的矛盾导致人的意识异化,从而表现出行动上的外在的异化。马克思的异化论是将外在因素直接反

应为人的行为,例如对于劳动的抵制,对于资产阶级的反抗,而我认为马克思并不重视这个过程中意识的传递作用。一个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意识上的认知,如果外部环境和客观因素满足了异化的条件,但是劳动者却被错误的意识引导而并不认为这些是异化,那结果会怎样呢?。以中国古代为例,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很多所谓的“治世”,即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是在这些治世中那些劳动者,主要是农民,仍然要将他们的劳动产品大部分交给地主,这符合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定义。但是,那些农民并没有像马克思描述的那样与劳动相异化,“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劳动”,相反,他们每天很勤劳,也很幸福。我认为这就是意识传递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他们自小接受“君权天授”的思想,这和西方神学论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他们认为将劳动产品上交统治者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如同儿女要无条件孝敬父母一样,因此他们虽然从事异化劳动,但是在意识上并不认为这是异化,在行为上也就不会与劳动、与自己相异化。这就不是马克思提出的简单的私有制下的异化劳动理论所能解决的了。因此我认为,在异化论中要注重意识对行为的指导作用。

另一方面,我认为异化的根源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马克思等人的著作中,我一直并没有找到关于异化起源的论述,他们似乎认为异化是与人类社会一同诞生的,并将终结于共产主义社会。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也应该是没有异化,那时生产力是人类社会中生产力最低的时代,但是由于生产关系简单,因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可以达到平衡,因此没有异化。但是当生产力发展之后,生产关系似乎总是比生产力发展的更快,而阶级和社会矛盾由此而生,统治阶级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掌握更多的生产力,才开始了异化的过程,这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达到最高峰。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核心——异化劳动来解释,异化劳动在社会中起到的作用就是将劳动产品从劳动者手中剥夺去送到统治者手中,不难发现,这正是剥削;在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其严重程度达到了历史的峰值。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生产力不足导致的劳动产品分配不均,统治阶级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而使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分离。因此,我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难以平衡的矛盾是异化的起源。

四、结论:

我在学习异化的过程中参考了很多学者的著作,主要是马克思、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著作,结合他们不同的理论和前后的继承和扬弃的过程,我认为现在马克思异化论毫无疑问是最为科学的,但是马克思异化论也有缺陷。因此,我认为对于异化的学习研究应该同时从两条路去做,一条路是沿着马克思的路,深入了解现在最为科学合理的异化论,从中找出其核心价值,分析合理之处和不合理之

处。而另一条路应该是抛弃现在所有的理论,根据自己对历史和前人理论的思考,试着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如果我们只是在马克思理论范围内去学习研究的话,就无疑会和当时的德国人陷入黑格尔理论无法自拔一样,是难以在马克思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在阅读那些哲学家的著作之后,我认为以下点是可以认定的。

1、异化论是一套科学的独立的哲学体系,它有它的诞生、发展和最终灭亡的过程。

2、在当今社会,马克思异化论是最科学合理的异化论,尽管还有诸多不足,但是已经可以揭示社会的本质问题。

3、马克思异化论的核心是异化劳动

4、异化会随着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而消灭。

5、无论是谁的异化论都尚有缺陷,异化论还没有十分完善,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深入学习,将异化理论完善、发展、传承下去。

从黑格尔的精神异化和自我意识,到费尔巴哈的人本论和宗教本质的研究,到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异化论及异化劳动,异化理论正在逐渐深入,扩大,发展,到了马克思这里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体系,成为了人们认识世界,分析规律的一个有利武器,在此我们不得不感慨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但是马克思的异化论也有很多不足,如老师在课上所讲的他将人道主义的价值悬设,而且他的人的本质异化不能说明市民社会的种种问题。而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问题在今天日益凸显出来,如何科学合理的去运用异化论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这一代要做的事情了。另外,我在上文中提到了我的两点思考,即意识的传递作用和异化的起源问题,我也会继续深入的学习思考,为完善马克思主义贡献自己的努力。

而异化论发展至今,已经比最初改进很多,而且我们现在的认识也比当时马克思所处的环境进步不少,因此我们有责任,在新时代去赋予马克思异化论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以新时代的意义。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黑格尔等人的思想,又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本论思想及其异化论,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异化论体系和全新的世界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该学习马克思异化论,而且应该全面的学习历史上的各种观点,并用自己的思考加以扬弃,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去批判的继承和学习,才能推陈出新,在前人基础上有所突破,将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下去。

参考书目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著人民出版社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著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哲学观和恩格斯:[费尔巴哈论]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研究》乐志强著中山大学出版社《哲学全书第一部分逻辑学》黑格尔著人民出版社

《宗教的本质》费尔巴哈著王太庆译北商务印书馆

《马克思恩格斯论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中国人民大学编人民出版社

《论人性异化人道主义》清华大学出版社

[1]马克思:《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

[2]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6] 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

[7]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8]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9]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12] 黑格尔:《自然哲学》

[13] 黑格尔:《哲学全书·逻辑学》

[14] 黑格尔:《哲学全书·逻辑学》

[15] 费尔巴哈:《宗教的本质》

[16] 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17]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尔库塞把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单向度理论,深刻地揭露了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探索了发达工业社会中的哲学和社会问题,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标签:马尔库塞;人的异化;单向度;和谐社会 一、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异化”一词源自拉丁文alienatio,有疏远、转让、脱离等意思,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黑格尔用“异化”说明主体与客体的分裂、对立,提出“人的异化”理论,他从客观精神论出发,认为异化就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异化。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中,异化是作为经济学概念出现,用以表现异化劳动的经济事实。弗洛伊德强调现代文明中人类爱欲受到压抑的普遍现实,在此基础上,指出异化主要体现于人类本能的受抑和丧失。 马尔库塞把弗洛伊德与马克思的理论作了尝试性的融合,揭示了现代文明社会中人类走向全面异化的过程,表明人的异化主要体现为人作为主体的完整性、创造性、批判性等功能的丧失。马尔库塞用“单向度”(One-dimension)一词来意指现代资本主义的技术经济机制对一切人类的不知不觉的异化作用。他认为,正常社会中的人有两个“向度”,即肯定社会现实并与现实社会保持一致的向度和否定、批判、超越现实的向度。而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已蜕变成了一个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它成功地压制了人内心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使人成了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是新的极权主义社会,虽然它们总是打着“自由”的旗号,但“自由”只是资产阶级的一个具有诱惑力的欺骗性统治工具而已。马尔库塞尖锐指出,决定人类自由程度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可供个人选择的范围,而是个人能够选择的是什么和实际选择的是什么。在大量的商品和服务设施中所进行的自由选择就并不意味着自由。个人自发地重复所强加的需要并不说明他的意志自由,而只能证明控制的有效性。人们没有办法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去选择,只能是社会提供什么,就选择什么。人处于虚假之中,但又没有意识到虚假,自然而然地认可与肯定了虚假,从而认可了生活于其中的社会而不再去反抗。“异化了的主体被异化了的存在所吞没”。[1] 马尔库塞提出,真正的需要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但是,“发达工业社会的最显著特征是它有效地窒息那些要求自由的需要”。[2]因此,“单向度的人”就是指当代工业社会主要是资本主义社会为了统治的需要,通过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手段,制造并满足人们的虚假需要,从而使人们进入并依附于现有制度。人丧失了内在的批评性和超越性,成了“工业文明的奴隶”,沉溺于虚假的需要和虚假的幸福之中,只有对现存秩序的无

弗洛姆异化理论

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 德裔美籍思想家埃里希·弗洛姆(ErichFromm)是现代西方著名的新人道主义伦理学家、新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敏锐地洞察到,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虽有巨大发展,物质财富也不再匮乏,但人们生活得并不幸福,人们孤独、不安、机械化,人们同自己、同他人、同自然日渐分离,人被全面异化。弗洛姆的目标就是要构建人本主义伦理学,以促成“健全的社会”,消除其对人的压抑,使人的创造性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身的统一。 一、人与自身相分离的生存现状:人类“生存的两歧”及全面异化 自从人类有了自我意识之后,便意识到了自己面对这个强悍世界时的软弱无力,看到了人类永远也无法摆脱的“生存的两歧”:生与死之间的“两歧”;人的潜能的实现与生命短暂之间的“两歧”;个人化与孤独感之间的“两歧”。理性使人陷入“生存的两歧”,同时理性也驱使人们寻找各种方法以期解决之。面对人的软弱无力和孤独状态,弗洛姆指出:“摆脱这种状态的道路有两条:一、向…积极的自由?方向发展,通过爱和工作使自己自发地与世界联系起来,借此表现自己的情感、感性和理性等方面的能力,在不放弃自我尊严和独立性的前提下实现自己、自然、他人三者之间的融合;二、向后倒退、放弃自由,通过填平自我

与世界之间已形成的鸿沟来克服孤独感。”而现实的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及其文明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意识乃至无意识领域的全面操纵,则注定了第一条道路必然是布满荆棘。 弗洛姆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修改、补充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劳动理论,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描述了现代工业社会人与自身、他人、自然相异化的生存状态,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性的全面异化。在弗洛姆看来异化是一种心理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个人感到自己是陌生人,或者说,个人在这个个体中变得使自己疏远起来。他感觉不到自己就是他个人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行动的创造者——他只觉得自己的行动及其结果成了他的主人,他只能服从甚至崇拜他们。”在异化状态下,人的生存依靠的不再是自己,而是自身之外的某种力量,人们丧失了自我意识,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性,人已经不再是他应该成为的、潜在的那个样子,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已相分离。弗洛姆认为异化现象古已有之,只是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才发展到了空前的程度,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在生产领域中,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不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而是获得最高利润。工人成了一个经济原子,劳动愈来愈单调机械,工人的生命力、创造性被否定。在消费领域中,现代西方人的消费欲望已脱离了人的真正需要,异化为工业和其他行业为了投资利益而强加于人的需要,消费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给人以快乐,而是单纯的为消费而消费。消费本身成了目的,消费只是为了拥有,至于使用时得到的享受、满足却成了次要的了。“人本身越来越成为一

浅谈马克思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OC)

浅谈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其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马克思在批判研究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继承和发展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异化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异化劳动观。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及其四个表现,并且指出扬弃异化的根本道路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劳动异化现象的理论武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强迫性分工和私有制依然存在,所以劳动异化现象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因而,在当前经济背景下,重读马克思异化劳动观,对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异化劳动现实意义和谐社会指导作用 Marx's theory of labor alienation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u Xichao Law and Politics School,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48 China Abstract: "alienation labor" theory is Marx in his book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of 1844", "a very important theory proposed by. Marx criticized the bourgeois classical economics research,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alectics of Hegel's idealism, view on the basis of feuerbach's humanism alienation,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alienation labor. Marx's alienation labor view of comprehensive system reveals the root causes of alienation labor and its four performanc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fundamental way of sublating alienation is to realize communism. The view of Marx's alienated Labour guide our correct recognition of the theory of labor alienation phenomena at the present stage in China. Is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n our country, implements the public ownership as the main body, a variety of ownership economy common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economic system, compulsive division of labor and private ownership still exist, so the labor alienation phenomenon will exist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for a long time to come. Therefo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ent economic, reread Marx alienation labor,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has the reality guiding sense. Key words:Alienation of labor Realistic significance Harmonious society Guiding role 一、前言

异化消费

[摘要]消费对于个体的生存、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异化消费的出现又对个体的身心健康、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复兴带来了负面影响。异化消费从本质上来说是以满足自我欲求为目的的消费形式,它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异化消费具体体现在侧重物质消费、颓废性消费、奢侈性消费、符号化消费等几个方面,它给社会、国家和个体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要走出异化消费带来的阴影,必须提倡理性消费。 [关键词]异化消费;自我欲求;理性消费 Abstract:Individual consumption for the surviv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prosperity of countr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ciety, yet the emergence of consumption alienation brings about a negative impact to the individual'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rejuvenation. Consumption alienation is essentially a pattern which desires to satisfy the self purpose of consumption, and its existence needs certain conditions. Consumption alienation reflects a material-weighted, decadent, luxuriousand symbolized consumption , which brings about a series of negative impacts to individuals as well as the country. In order to avoid such a kind of consumption alienation, we need to promote a pattern of rational consumption. Key words: consumption alienation;self-desire;rational consumption 一、消费的作用和异化消费 “消费”最初是个经济学术语,主要指对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费。正是这种消费,使得生产得以进行。也就是说,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消费作为经济活动四个环节(另外三个环节是生产、分配、交换)的一个重要部分,消费得越快,就越减少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从而有利于扩大再生产,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种劳动产品只有被消费了,才能凸显出其存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 1932年,马克思的遗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首次公开发表。手稿中,马克思赋于异化范畴以崭新的社会意义,劳动产品与劳动相对立,“劳动所产生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异己的东西,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是同劳动对立的。”1私有财产是劳动异化的表现,“私人财产是外化了的劳动。”2社会从私有财产的解放表现为劳动者的解放,也即是全人类的解放,“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也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代表人物,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基础,把异化作为哲学的核心范畴来建构自己的异化理论,其中以卢卡奇、列菲弗尔、马尔库塞、弗洛姆最为着名,本文仅对这几种异化理论作一扼要的介绍。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乔治·卢卡奇(1883—1971)是匈牙利哲学家、美学家和文学批评家,“西方马克思主义” 的创始人之一。 卢卡奇是20世纪最早、最系统地提出异化理论的人,早在1923年,他就发表了后来被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在该书的“物化与阶级意识”一章中,他从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关于商品拜物教的论述中推断出“物化”理论,“物化”实际上是“异化”的同义词。1932年,马克思的《手稿》公布于世,人们惊奇地发现,卢卡奇在10年前就得出了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相似的结论,真是名下无虚。 卢卡奇认为,物化——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普遍存在的。“物化的结构逐步地、越来越深入地、更加致命地、更加明确地沉浸到人的意识当中”4,“物化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人所面临的必然的、直接的现实性”5。 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活动、劳动物化为某种东西或商品,人的活动与人相疏远,人变成了物。“人自身的活动,使自己的劳动变成客观的、不以自己的意志转移的某种东西,变成了依靠背离人的自律力而控制了人的某种东西。……人个人的活动成了与他自己相疏远的东西,一个人的活动变成了附属于社会自然规律的人类以外的客观商品,人的活动肯定是按消费品那样独立于人的方式。”6“工人的劳动力和他的人格的分裂,他由人变成为‘物’,变成在市场上被反复出售的物体。……一种才能(或者说总的能力)从他整个的人格中分离了出去,并被置于与他的人格相对立的位置,使其变成一个物、一个商品。”7“人成为如同外部新世界的各种物体那样的可以‘占有’也可‘抛弃’的东西”8卢卡奇视异化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特征,进一步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本体化,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形成发展中,有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列菲弗尔的“全面”异化理论 列菲弗尔(1901—)是法国哲学家和社会政治理论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 列菲弗尔是法国最早知道《手稿》并把它译成法文的人,他写于1934—1935年的第一部着作《辩证唯物主义》就是依据《手稿》对整个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重新“解释”,提出要以《手稿》精神对马克思主义“加以重建”。他认为异化问题是“马克思思想中的‘酵素’”,提出要以“异化理论”和“国家理论”来“恢复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 异化理论是列菲弗尔一切理论的出发点,早在《辩证唯物主义》一书中,他就认为异化贯穿于人的一生。人在他的一切表现中,在他对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中,都是拜物教的牺牲品。 关于“政治异化”,列菲弗尔说:“国家拥有非人性的势力而支配着全部社会生活并把这种势力巩固和确定下来。政治上的异化(连同政治迷信,正是这种迷信把凌驾于社会生活之上的一种生活归之于国家)在某种意义上是最严重的异化。”9 关于“人的异化”,列菲弗尔认为,科技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使得人们完全听命于技术和工具的奴役。这一种统治比阶级统治更厉害,它使人失却了自由和主动性,使生产、生活和业余生活都单一化、标准化、规范化,这就使人失去了个性和创造性。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虽然满足了人的物质需要,但却压抑了人的本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与阶级统治并存的有一个心理上和精神上对人压抑的体系。这种心理和精神上的压抑表现在家庭、婚姻、民族关系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异化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形态方面,而且充斥日常生活之中。在劳动、娱乐、家庭、邻里关系、两性关系这些日常生活中,都存在着种种异化现象。总之,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全面异化的社会,而人的异化现象比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时代更为严重。因为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日常生活,都包含着异化之网,使人在精神上感到更加痛苦。 马尔库塞的“人的本质异化”理论 马尔库塞(1898—1979)是美籍德裔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和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

弗洛姆异化理论研究

第2卷 第5期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Vo l.2 N o.5 2008年09月JOURNA L OF CENT RAL SOUT H UNIVERSITY OF F OREST RY&T ECHNOL OGY(Social Sci ences)Sep.2008  弗洛姆异化理论研究X 胡 志,何秋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湖南长沙410004) [摘 要] 弗洛姆以“异化”为中心概念来展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他认为异化的根源在于“存在的两 歧”,在于资本主义。为了消除异化,必须进行心理革命,对社会进行整体改革。弗洛姆的异化理论体现了强烈 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给我们以借鉴和启示,但也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矛盾,其社会改革具有乌托邦性质。 [关键词] 弗洛姆;异化;马克思 [中图分类号] B08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272(2008)05-0009-03 A research on Fromm’s theory of alienation HU Zhi,HE Qiu-ying (min istry of publicity,the cen tr al s ou th un ivers ity of fores try and tech nology,Changsh a410004,Hun an,Chin a) Abstract:Fromm u ses alien ation as a central concept to criticize th e capitalism.He thinks the causes of alienation lie in dichotom y of bein g and con temporary capitalis t s ociety.In order to rem ove alienation,we shou ld hold a psychological revolution and a total social revolution.Fromm’s theor y of alienation is critical realistic and gives us reference and revelation.On the other h and,his th eory has in ner logical paradox and his s ocial r evolution is utopian. Key words:Fromm;alienation;M arx “异化”是弗洛姆用来分析和描绘当代人的社会性格的一个中心概念。在他看来,这个概念触及了现代人最本质的东西。他说:“为了分析和描绘当代人的社会性格,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在下面的分析中,我选择了异化的概念作为中心点,从这一点出发阐述我的关于当代社会性格的分析。”[1]弗洛姆正是从社会性格入手,通过资本主义对人性格的影响——异化现象,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扭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探讨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试图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 一、异化的表现 什么是异化?弗洛姆的定义是:“所谓异化就是一种认识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人把自己看作一个陌生人。”[1],即是说,异化主要是心理学问题,是一种心理体验,而心理体验无处不在,所以全面异化就成了他理论的必然结论。他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人不断发展同时又不断异化的历史,只是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异化才变得更为普遍,更为深刻。具体讲来,异化主要表现如下: 1.生产过程中的异化 首先是工人被异化。在工业中,工人变成了一个随着原子管理的步调起舞的经济原子,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面对自己的产品,他体会不到自己作为创造者的乐趣。其次是经理的作用也被异化,经理也像工人和所有人一样,被庞大的竞争企业、庞大的国内和国际市场所控制,也有一种无能为力感,感觉不到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再次是资本家也被异化,尤其是大公司的“老板”对他的财产的态度是一种“几乎完全的异化”——他的所有权就是一张代表不断变化的一定数量的金钱的纸,他对企业不负责任,在任何方面都没有具体的联系。股东不能也没有兴趣去控制、管理自己的企业,对自己的企业有一种无能为力之感。 2.消费方面的异化 首先,是人们获得物品的方式被异化,或者说是 9 X[收稿日期]2008-07-20 [作者简介]胡 志(1971-),男,湖南桃江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讲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外国哲学研究。

消费异化研究文献综述

消费异化研究文献综述 一、理论概述: (一)消费异化提出的理论渊源 一般认为,“消费异化”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思想,但马克思本人并未就消费异化做过专门论述,在他的著作中,对消费的讨论总是和资本主义生产联系在一起。尽管如此,马克思提出的两个概念,一个是哲学上的“异化劳动”的概念,一个是经济学上的“商品拜物教”的概念,可以为我们进行消费异化的研究提供某种借鉴和依据。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次提出的“商品拜物教”,其实是“异化”的有一种形式,它使由人创造的价值以一种自然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商品拜物教”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拜物教”容易使人们错误地吧社会的外观误认为是社会的现实的本质,错误地把市场、商品、消费、量化的生活标准等同于自己真正的物质利益,从而容易导致人的本质、人的需要被异化。因而,在消费活动中,人的所有需要越来越以物来满足,人的主体性越来越受控于物的世界,这就是异化的一种表现。 (二)消费异化的提出及主要概念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较早对消费异化进行了界定。他们从人性的角度,揭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虽然进入了富裕社会,当时人被异化的范围更广泛了,已经由生产领域延伸到消费领域。他们认为,消费异化指的是:消费本来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手段,但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消费的这一功能却被异化了,消费被赋予其他意义。一方面,它成为人们在劳动中是去自由的一种“补偿”,成为人们逃避现实痛苦与不幸的避难所。另一方面,统治者对消费进行操纵和控制,使消费成为一种实施社会控制的工具。西方马克思主义围绕消费与认得存在展开研究,把消费的本性和功能发生异化作为研究的起点,重点探讨消费异化后消费的意义和人的存在状态。 此外,其他一些学者的消费异化界定亦值得参考。如生态学社会主义学者从人鱼自然角度对消费异化进行了界定。他们认为,消费异化使人把消费当作目的本身,追求一种对自然的无度索取和占有。这样,消费与人的真正需要背离了,演变成为消费而消费的病态行为。正是消费异化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扭曲。还有一些学者把消费分为满足需要的消费和满足欲求的消费,在此基础上界定消费异化。他们认为所谓消费异化,即是指人们以欲求而不是以基本的生存需要作为消费的出发点,从而导致人在消费活动中主体地位和理性精神的丧失,使人的本质异化到消费品上的人的物化状态。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一)消费异化产生的原因 消费异化的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消费异化的长生与近代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有着直接的关系。近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人们的需要不仅有了量的增加,而且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基本型需要发展为享受型需要。市场经济的目标是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为了大大这个目标,就必须:第一,扩大现有的

异化理论

论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及其现实启示 摘要:在马克思理论与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异化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理论启示我们:要把发展作为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第一要务,要注重经济社会与人的协调发展,要注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异化劳动异化 一、马克思对异化的论述: 异化: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的主要根源是私有制,最终根源是社会分工固定化。在异化中,人丧失能动性,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必将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而被克服。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也是有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的,马克思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将异化概念不断深入完善,最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1、青年黑格尔派时期(1843年前): 马克思开始学习了解异化概念,是从黑格尔的异化理论开始的。因此,马克思的异化论也是从自然的异化开始的。“自然对我们的意识来说,不再是恐惧的来源,而正是伊壁鸠鲁使直接的意识形态、自为存在成为一种自然的形态……对自然的任何关系本身同时也就是自然的异化。[1]”此时马克思认识到的异化仍然是黑格尔的观点,而他自己的思考也停留在思想层面,思索着自然界的本质,进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权衡,并没有超出黑格尔的范围。 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及巴黎时期: 在这段时期里,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费尔巴哈逐步克服了黑格尔哲学的束缚,认识到了黑格尔哲学中的种种缺陷,逐步开始形成全新的世界观。在异化论方面,马克思认识到了黑格尔异化论中过于夸大“自我意识”的作用,并扬弃了其中的唯心主义观点,对异化的思考也逐渐深入到政治经济学层面。 (1)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理想的政治制度开始批判。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市民处于官僚组织(国家组织)和社会组织(市民组织)双重组织中,前者的物质由市民构成,国家对市民来说是形式的对立面,而后者的物质并不是国家,市民本身对国家来说是物质的对立面。因此,“要成为真正的公民,要获得政治意义和政治效能,就应该走出自己的市民现实性的范围摆脱这种现实性……进入自己的个

异化消费的理性反思(一)

异化消费的理性反思(一) 〔摘要〕消费对于个体的生存、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异化消费的出现又对个体的身心健康、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复兴带来了负面影响。异化消费从本质上来说是以满足自我欲求为目的的消费形式,它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异化消费具体体现在侧重物质消费、颓废性消费、奢侈性消费、符号化消费等几个方面,它给社会、国家和个体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要走出异化消费带来的阴影,必须提倡理性消费。 〔关键词〕异化消费;自我欲求;理性消费 Abstract:Individualconsumptionforthesurvivalandsocialdevelopmentandth eprosperityofcountriesplaysanimportantroleinsociety,yettheemergenceofc onsumptionalienationbringsaboutanegativeimpacttotheindividual'sphysica landmentalhealth,to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nationalrejuvenation.C onsumptionalienationisessentiallyapatternwhichdesirestosatisfytheselfpur poseofconsumption,anditsexistenceneedscertainconditions.Consumptiona lienationreflectsamaterial-weighted,decadent,luxuriousandsymbolizedcon sumption,whichbringsaboutaseriesofnegativeimpactstoindividualsaswellas thecountry.Inordertoavoidsuchakindofconsumptionalienation,weneedtopr omoteapatternofrationalconsumption. Keywords:consumptionalienation;self-desire;rationalconsumption 一、消费的作用和异化消费

消费异化现象分析

消费异化现象分析 鲜开林,曹宇2011-06-08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正在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型。消费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消费主导的转型绝不能容忍消费异化现象蔓延。然而,随着社会转型深层次矛盾的出现,消费异化现象也经常出现。本文在分析消费异化表现的基础上,探究了消费异化现象的根源,提出了解决消费异化现象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消费社会,收入消费,消费异化,消费主导 法国现代社会思想大师波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带着对消费异化现象的批判,开启了研究消费异化问题的崭新视角。美国消费异化所诱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更加引起当今国际社会的深层反思。伴随我国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正在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型。消费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消费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更具稳定性和持久性。消费主导型社会绝不能容忍消费异化现象蔓延。然而,消费异化的各种思潮不断的侵蚀我国消费领域,严重阻碍了我国现阶段消费社会的健康、协调、有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当前消费异化现象问题,对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健康转型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消费异化现象的主要表现 (一)“消费到病.娱乐至死”的变态性消费 消费本来既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又是消费者满足自身的合理需求进而获得身心愉悦的过程。然而近年来,我国有些消费者在其消费行为中却背离了这一目的和宗旨,忽视了消费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呈现出盲目追求疯狂消费的倾向。特别是节假日期间,使得这种“变态性”消费行为达到顶峰。据相关调查显示,

节假日期间,人们开心度假之际的无度消费使得各种“节日病”高发,节日期间的“吃、喝、玩、乐”对消费者身心造成极大伤害。餐桌上的大鱼大肉,无节制的吃喝使得每年诱发的胃肠炎、酒精中毒等事件不断出现,通宵达旦玩乐,不合理的消费促发了大量的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意外伤害事件等情况的高发。2011年春节期间,各大社区卫生院和大医院门诊急诊,因为腹泻、急性肠炎、心脑血管疾病等突发症状前来打针就医的病患比往日多了数倍以上,这都是节日消费不合理,导致生活不节制所致,最终使得节日成为了“劫日”。这种现象的出现,抹杀了消费的真正意义所在,使有些人一味的追求感官欲望的满足,真假难辨,并最终导致“消费到病、娱乐至死”的变态性消费。 (二)“物质大爷,精神乞丐”的失衡性消费 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消费主导,扩大内需成为推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离不人文精神支撑和理想信念追求,人文精神和信念追求如同“普照的光”和“头顶的星空”。然而,“物质大爷,精神乞丐”的失衡性消费正在影响经济的繁荣昌盛和人的全面发展。无数事实表明,“物质大爷,精神乞丐”的失衡性消费,影响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消费异化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有的人因过分的强调物质消费而陷入了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泥潭中难以自拔,进而导致自己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严重失衡。片面的将物欲的满足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和价值取向。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被物所包围。然而,实际上,物质的极大丰富并未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幸福,更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反而使人们陷入了物欲的无限膨胀之中,最终酿成了看似“物质大爷”,实则“精神乞丐”的悲剧。如果人类的文化沦为物质的奴仆,剩下的只是赤裸裸的利益之时,其内在的精神价值就理所当然的荡然无存了。在现实生活中,尽管有些富人们用华丽的外表将自己“精心”的装扮,但却难以掩饰其内心心灵的空虚、精神动力的枯竭。 (三)“追逐虚拟,丧失自我”的盲目性消费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异化理论比较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异化理论比较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是自己历史观的探索,是用正在形成中的唯物史观对处于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的解剖。马尔库塞于1964年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提出的异化理论是对晚期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描述。这两种异化理论的提出相隔了一百多年,所以其内容也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一差距在本文的比较中可以看出。 一、关于工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马尔库塞在新的条件下提出的异化理论,也阐发了工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强迫工人去消费劳动产品,工人成了消费产品的奴隶。在马尔库塞看来,生产的发展“超出生物学水平的人类需求的强度、满足乃至特性,总是被预先决定的。获得或放弃、享受或破坏、拥有或拒绝某种东西的能力,是否能当做一种需求,取决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最流行的需求包括,按照广告来放松、娱乐、行动和消费,爱或恨别人所爱所恨的东西,这些都是虚假的需求。”(注:《单向度的人》,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第6页。)马尔库塞这一番叙述表明了工人和产品的关系是一种强制性的消费的关系,工人受消费品的压抑没有任何自己选择的自由,在强迫性的消费过程中完全处于一种被奴役的地位,完全受到自己创造出的产品的支配,是自己创造出的产品的奴隶。 由此看出,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论述了工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中阐明的工人与产品的关系是,由于生产力不够发展,劳动产品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资本家利用占有的生产资料去剥削工人,获得利润,工人由于失去了劳动产品而处于奴隶地位,马克思强调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关系。而马尔库塞讲的工人与产品的异化关系是在新的条件下形成的,是资本家利用他占有的产品强迫工人去消费,推销他的产品获得最大的利润,使劳动者成了产品的奴隶,他强调的是强迫工人消费的关系,这的确是马克思那时没有的新现象,马尔库塞指出来是有意义的。但是他忽视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的关系,这相对于马克思是一个倒退。 二、工人与统治阶级的关系 在工人与统治阶级的关系上,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和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也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认为在异化劳动的条件下工人与统治阶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因为异化劳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异化劳动造成了一个异化的世界,主要表现在价值形态的剥削、货币统治和人类的两极化的发展上。 1.关于价值形态的剥削 社会的剥削关系并不是从异化劳动的形成开始的,而是自阶级产生以来就存在的。它指的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但是在异化劳动的关系下,剥削出现了特殊形态即价值形态的剥削。马克思认为,这种利益的物质表现就是金钱,它代表一切事物,人们和社会关系的价值。(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页。)这种剥削体现为人对人的剥削,意味着把人当成一种商品,人遭到了无限的盘剥和残害,这种剥削不仅限于阶级之间,而且还延伸到阶级之内。如劳动力的买卖扩展到人类的一切能力的买卖,大资本家吞并小资本家等。 2.关于货币统治

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

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野] 张璐约5238 字 德裔美籍思想家埃里希?弗洛姆(ErichFromm)是现代西方著名的新人道主义伦理学家、 新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敏锐地洞察到,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虽有巨大发展,物质财富也不再匮乏,但人们生活得并不幸福,人们孤独、不安、机械化,人们同自己、同他人、同自然日渐分离,人被全面异化。弗洛姆的目标就是要构建人本主义伦理学,以促成“健全的社会” ,消除其对人的压抑,使人的创造性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身的统一。 一、人与自身相分离的生存现状:人类“生存的两歧”及全面异化自从人类有了自我意识之后, 便意识到了自己面对这个强悍世界时的软弱无力,看到了人类永远也无法摆脱的“生存的两歧” :生 与死之间的“两歧” ;人的潜能的实现与生命短暂之间的“两歧”;个人化与孤独感之间的“两 歧” 。理性使人陷入“生存的两歧” ,同时理性也驱使人们寻找各种方法以期解决之。面对人的软 弱无力和孤独状态,弗洛姆指出:“摆脱这种状态的道路有两条:一、向‘积极的自由'方向发展,通过爱和工作使自己自发地与世界联系起来,借此表现自己的情感、感性和理性等方面的能力,在不放弃自我尊严和独立性的前提下实现自己、自然、他人三者之间的融合;二、向后倒退、放弃自由,通过填平自我与世界之间已形成的鸿沟来克服孤独感。”而现实的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及其文明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意识乃至无意识领域的全面操纵,则注定了第一条道路必然是布满荆棘。 弗洛姆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修改、补充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劳动理论,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描述 了现代工业社会人与自身、他人、自然相异化的生存状态,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性的全面异化。 在弗洛姆看来异化是一种心理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个人感到自己是陌生人,或者说,个人在这个个体中变得使自己疏远起来。他感觉不到自己就是他个人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行动的创造者——他只觉得自己的行动及其结果成了他的主人,他只能服从甚至崇拜他们。”在异化状态下,人的生存依靠的不再是自己,而是自身之外的某种力量,人们丧失了自我意识,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性,人已经不再是他应该成为的、潜在的那个样子,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已相分离。弗洛姆认为异化现象古已有之,只是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才发展到了空前的程度,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在生产领域中,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不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而是获得最高利润。工人成了一个经济原子,劳动愈来愈单调机械,工人的生命力、创造性被否定。在消费领域中,现代西方人的消费欲望已脱离了人的真正需要,异化为工业和其他行业为了投资利益而强加于人的需要,消费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给人以快乐,而是单纯的为消费而消费。消费本身成了目的,消费只是为了拥有,至于使用时得到的享受、满足却成了次要的了。“人本身越来越成为一个贪婪的、 被动的消费者。物品不是用来为人服务,相反人却成了物品的奴仆。” 在人际关系领域中,现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丧失了那种坦率的、符合人性的特征,而蜕变成了“一种两个抽象的、两个活机器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 。雇主与雇员、商人与顾客、每个人彼此之间 都成了赤裸裸的相互利用、相互倾轧关系,都把对方视为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不仅人与人之间缺乏爱和理解,人也无法体验到真正的自我,人与自身已相分离。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用,人已不再是活生生的人,而成为一件待价而沽的商品,这样他必定丧失自我意识,完全以市场价格来衡量自身的价值,人自己不能决定自己,而要由外物、由市场来裁决。他的人格塑造,学习内容,努力方向等完全取决于市场风向。人只是一味的适应外界需要,而体验不到自我的存在,我只是你所需要的没有自我的物品。 “他的声望、地位、成就,以及在他人眼里他所是的那个样子,替代了真正的同一感。这种情况使他完全依赖于别人对其看法,并使之继续扮演曾经使他获得成功的那个角色。假如我和我的力量被互相分离了,那我的自我确实已由我所能卖到的价格构成了。 弗洛姆对西方工业社会人的全面异化的描述,使他感叹到:“ 19 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 20 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 二、人与自身相统一的未来设想:健全的人格及健全的社会弗洛姆不单单揭露和批判病态的社会

本·阿格尔的异化消费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本·阿格尔的异化消费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本·阿格尔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全面地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理论。在当代社会,资本逻辑支配下的异化消费一方面导致了无产阶级从情感上依附于消费欲望,无意识地默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使得生态危机日趋严重。本·阿格尔的异化消费理论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其对于防范和控制当代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等社会风气和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问题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标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资本逻辑;生态逻辑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本·阿格尔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致力于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全球性生态问题,围绕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呈现的新形势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观点。本·阿格尔在其关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论述著作《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视角从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在其论著中系统阐述了异化消费理论。通过对其异化消费理论的解读,对于遏制当代社会出现的“物质至上”等社会风气和处理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理论内涵 在马克思主义对于经济领域的论述中,生产与消费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一对范畴。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本·阿格尔继承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并根据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加以发展,形成了异化消费理论。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动物的生产是在满足动物机能需要的支配下进行的,而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能懂得把内在尺度运用于对象上从而进行自由自觉的活动,即人的类特性就是实践活动。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物欲享受却成了普遍追求,作为人的类本质的劳动反而作为痛苦的存在——“类生活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结果造成“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1]55 本·阿格尔的异化消费理论是在当代生产力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对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的发展产物。20世纪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均已步入生产绝对过剩,商品极大丰富的消费型社会。尽管资本主义制度内部通过福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水平,但劳动异化在全球范围内依然存在。本·阿格尔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洞察,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将目光关注点从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在阿格尔看来,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问题为消费领域的异化,而消费异化导致的生态危机已取代了生产领域的经济危機。阿格尔对异化消费的定义是“人们为补偿自己那种单调乏味的、非创造性的且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劳动而致力于获得商品的一种现象”[2]494。他认为,劳动异化是产生消费异化的根源。正是因为工人在劳动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