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音位对比表
汉语十个单元音的音位以及变体(附国际音标版)2

汉语十个单元音的音位以及变体汉语普通话有/a/、/o/、//、/e/、/i/、//、//、/u/、/y/、//等十个元音音位。
情形如下:1、/a/有四个音位变体,即[]、[]、[]、[]。
音位变体出现条件例字[] 韵尾[i]、[n]之前甘[]、海[][] 无韵尾时瓜[]、巴[][] 韵尾[u](标写是o)、[]之前好[]、广[][] 韵头[i]、[y](ü)和韵尾[n]之间健[]、全[y]2、/o/有两个音位变体,即[o]、[o](发音类似go里的o)。
音位变体出现条件例字[o] 单韵母中伯[po]、末[mo] [o] 作复韵母韵腹作[tsuo]、够[ko u]3、//(元音e)有两个音位变体,即[]、[](鹅和很的区别)音位变体出现条件例字[] 单韵母中德[]、客[][] 作鼻韵母韵腹(以n结尾)作轻声音节韵腹门[]、更[]的[]4、/e/【ê】有两个音位变体,即[e]、[]。
音位变体出现条件例字[e] 在韵尾[i]之前给[]、对[][] 作韵腹、无韵尾时鞋[]、街[]、欸[] 5. /i/有三个音位变体,即[i]、[I]、[j]。
音位变体出现条件例字[i] 作韵腹及非零声母韵头比[]、定[][I] 作韵尾盖[]、回[][j] 作零声母音节韵头言[]、杨[] 6、/u/有四个音位变体,即[u]、[]、[w]、[]。
音位变体出现条件例字[u] 作韵腹及非零声母韵头呼[u]、滚[kun][] 作韵尾高[]、叫[] [w] 作零声母音节韵头王[w]、文[w n][] 在[f]声母后腹[f]、富[f]▲发音tips:[u]:嘴唇大幅向前伸出,双唇合拢,呈圆形。
[]:作韵尾(拼为o,实为u),双唇略微合拢。
[w]:嘴唇向前略微伸出,双唇合拢,呈圆形。
[]:双唇前伸,几乎不用力合拢。
7、/y/【ü】有两个音位变体,即[y]、[]。
音位变体出现条件例字[y] 作韵腹(唇圆形)举[y]、均[yn] [] 作零声母音节韵头(用力较小)约[]、元[n]8、//(舌尖前元音)只有一个音位变体[]。
三、 声调和声调音位

调值的描写——五度标记法
“五度值标记法”是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 值相对音高的一种方法,是赵元任先生在 《一套标调的字母》中提出来的。
“五度值标记法”把声调的高低分成5度, 最高音是5度,半高音是4度,中音是3度, 半低音是2度,最低音是1度。
.
51
.
2.调类
调类—声调的分类。把一种语言或方言里 调值相同的字归为一类,便为一个调类。有 几种调值,就有几个调类。 普通话有四种基本调值,因此就归纳为四 个调类。 传统的名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通常叫做:一声、二声、三声、 四声。
.
3.“一”、“不”的声调变化
(1)单用或在词句末尾,“一”读本调阴平[55],“不”读 本调去声[51]。例如: 一 一百一 十一 专一 单打一 心口如一 不绝不 (2)在去声之前,“一”、“不”都读阳平[35]。例如: 一道 一度 一定 不错 不够 不幸 (3)在非去声之前,“一”、“不”都读去声[51]。例如: 一般 一直 一朵 不安 不凡 不满 (4)夹在词语中间时 ,“一”、“不”都读轻声。例如: 拉一拉 扶一扶 想一想 看一看 高不高 来不了 数不清 做不完
51 去声
.
.
(一)阴平——高平调。发音时调值由5 度到5度,简称55。 (二)阳平——中升调。发音时调值由3 度到 5度,简称35。 (三)上声——降升调。发音时调值由2 度降 到1度,再升到4度,简称214。 (四)去声——全降调。发音时调值由5 度到 1度,简称51。
.
普通话声调的调类和调值
发音时调值由5调类调值阴平55高平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值553521451调号春天花开江山多娇人民勤劳群情昂扬理想美好改写底稿百雪铁笔胜利在望大干快上中华语调高扬起降开门请坐分别长幼灾情很重要求免税修桥补路生财有道诸承指教非常感谢说完好话偏来打岔张王李赵专门捣乱荤油炒肉偷尝两块酸甜苦辣稀奇古怪七侠五义青龙宝剑三国演义英雄好汉缺乏笔墨偏旁写错斯文扫地登楼远望天晴雨过山明水秀非常好看阴阳上去诸如此类赵元任新国语留声机片课本1
音位及音位变体

辅 音 开口呼 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
jqx
-
+
-
+
gkh
+
-
+
-
zcs
+
-
+
-
zh ch sh +
-
+
-
三、普通话音位系统
归纳音位的方法 通常是把一些音素放进相同的
语音环境中进行替换比较,看它们能否区别意义。 替换后能区别意义的,说明它们有辨义功能,就归 为不同的音位;替换对比后不能区别意义的,它们 就属于同一个音位 普通话辅音音位 22个 普通话元音音位 10个 普通话声调音位 4 个
音位和音素
从音色特征的角度对音节进行切分,切分出来的最 小语音单位是“音素”
从区别意义的功能出发,把没有区别意义功能的音 素加以归并的结果就是“音位”
音位是某一特定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 音单位
音位和音素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在特定语言中, 同一个音位所包含的音素的不同常常被人们所忽略
例如/ a /的音位变体,受一定的语音条件的限制,
或是音位所处的位置不同,或是受语流音变的影响
自由变体:在相同环境里可以无条件变读的变体
例如汉语四川方言[n][l]可以任意变读,没有 辨义功能:男=兰,泥=梨
二、音位归纳的基本原则
音位归纳的目的是要把语言里数目繁多的音素归并 为一套数目有限的音位系统,基本方法是替换对比, 确定最小的对立体,看能否区别意义。归纳音位主 要采用四条原则: 对立原则 互补原则 音感差异原则 系统性原则
普通话的音位及音位变体

[___au214] [___u51] [___iau214] [___yɛn55]
保 跑 卯 岛 逃 脑……
布 瀑 目 富 肚 兔……
表 瞟 秒 挑 鸟 了…… 娟 圈 宣……
在___上依次填入辅音bpmfdtnlgk… …
◆以上替换意义都有区别,说明这些辅音具有辨义功能,
普通话声调音位的主要变体
/1/只有一个音位变体[55] 天[tiɛn55] /2/只有一个音位变体[35] 甜[tiɛn35] /3/有三个音位变体[214] [35] [21]
[214] 单字读音 词语末尾 舔[tiɛn214] [35] 连读上声音节前 领导[liŋ214-35tau214] [21] 连读非上声音节前 领队[liŋ214-21tuei51]
iao iou ian iang
/u/的主要音位变体有[u] [ʊ] [w] [ʋ]
[u] 后 高 圆唇 做韵腹时 u [ʊ] 后次高圆唇 做韵尾时 ao iao ou iou [w] 双唇舌面半元音 做零声母音节韵头时 ua uo uai uei uan uen uang ueng [ʋ] 唇齿舌面半元音 声母f后 fu
[e] 前半高不圆唇 韵尾-i前 ei uei [E] 前中高不圆唇 韵头i ü后 ie üe
/i/的主要音位变体有[i] [I] [j]
[i] 前 高 不圆唇 做韵腹时 i in ing [I] 前次高不圆唇 做韵尾时 ai ei uai uei [j] 前高不圆唇半元音 做零声母音节韵头时 ia ie
/ʅ/的音位变体只有[ʅ]
/ɚ/的音位变体有[ɚ] [ɐr]
er音节阳平、上声中 ér ěr [ɐr] 次低卷舌 er音节去声中 èr
竹笛演奏转调指法表

竹笛演奏转调指法表
.........
从理论上说,在一支六孔笛上,按伴奏音的指法,应能吹出十二个伴音来。
那么,以十二个伴音分别作主音,便应该能够奏出十二个不同的调。
即使不按伴音来算,只按以筒音作“5”、“2”、“6”、“3”、“1”、“4”、“b7”来算,也应该能够奏出七个调来。
但是,由于指法和口风控制上的困难,其中有些调很难掌握(技巧高的掌握多一些)又很少用。
实际上只有五个调在音准控制上较方便,演奏也能用用到。
以下是这五个调的指法。
➢表中○表示开孔,●表示闭孔,◐表示半开孔。
一、以筒音“5.”(开三孔作1)的指法:
表格 1
上表中所列指法,是无数的笛子演奏者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
因此,学习中应该严格遵守它。
如果不照指法表,而将“以第三孔作1”理解为
“1”音只开第三孔,“2”音只开第四孔……。
那么,笛子的音准便遭到破坏。
学习者不妨用上表的指法和不用上表的指法吹奏同意乐曲作个对比,从感性获得对指法重要性的认识。
这种指法又是各种调的笛子的基本指法。
在一支笛子上进行转调就以这种指法和音位为依据,进行变换推移,达到转调的目的。
二、以筒音作“2.”的指法:
表格 2
者应该首先掌握这两个调的指法,然后,再学习其他调的指法。
三、以筒音作“6.”的指法:表格 3
四、以筒音作“3.”的指法:
表格 4
五、以筒音作“1.”的指法:
表格 5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第七节 音位

1
重点:
音位、区别特征、超音质音位的
概念
难点:
音位与音素的区别
2
讲授内容
音位的概念 归纳音位的原则 音位变体 区别特征 音位的分类
3
一、音位的概念
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 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 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位的标写方式是在国际音标符号的两侧 各加一条斜线,如:“a音位”标写为/a/。
的语音特征,一个音位实际上是若干个区别
特征的总和。不同音位之间至少有一个区别
的特征相区别。
24
音位是属于具体语言或方言的,因此构成它的 区别特征同样受到系统的规定和制约。 如普通话/p/音位的区别特征与英语/p/音位 的区别特征不同:
普通话/p/:辅音性;双唇音;塞音;不送气;口音 英 语/p/: 辅音性;双唇音;塞音;清音性;口音
[t‘iŋ]、[təŋ] [ma]、[mi]
6
3、音位总属于具体的语言或方言
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 总是特定的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 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
p‘] [p b] [a ɑ]
[p
7
音位和音素的区别和联系
8
区别:
A、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
位,没有辨义作用;音位是从特定音系中分析出
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具有辨义作用。
B、研究音素可以超越具体语言和方言,着重
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研究;研究音位则必须落实
到某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不但要从语音的自然属
性上,更要从语音的社会属性上研究。
9
C、音素只能从音质角度上切分;音位却可以从 语音四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上划分与归并。 D、音素是一次发音就可分析出来的;音位则
琵琶各调指法音位表

琵琶的调弦法和指法音位表如下:
- D调:5 1 2 5
- C调:6 2 3 6
- A调:1 4 5 1
-降B调:7 3 升4
- E调:4 降7 1 4
- F调:3 6 7 3
- G调:2 5 6 2
在琵琶演奏中,左手指法和右手指法都非常重要。
常用的左手指法包括按音、泛音、吟音、滑音、虚音、实音等。
所谓按音,是用左手各个应按的手指,将弦身密切地按在相位或品位上,同时右手弹弦,使发出所按音位的乐音来。
此外,还有泛音、吟音、滑音等技巧。
右手指法则包括挑、弹、双弹、滚、颤、轮、飞、勾、抹、剔、摘、打、带、推、拉、颤、震等。
例如,挑是右手用拇指侧面弹出声音;弹则是右手用拇指指甲面弹出声音;双弹则是右手用食指和拇指弹出声音。
汉语国际音标对照表

《汉语拼音字母与国际音标对照表》是一种用于汉语普通话学习、语音研究的对照表。
语音是语言交流的基础,掌握语音是掌握一门语言关键的一步。
是本对照表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学习汉语、了解或研究汉语普通话语音。
声调(五度标记法)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轻声不标注声调,调值依前一字而定上声在阴平声、阳平声、去声、轻声前变为半上21,在上声前变为24例:用a标注声调:阴平ā ,阳平á ,上声ǎ ,去声à ,轻声 a辅音注:1. “齿音”、“龈音”和“翘舌音”又分别叫做“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和“舌尖后音”。
2. 普通话的塞音b 、d 、g 与破擦音j 、zh 、z 并不是浊音[b]、[d]、[g]、[ʥ]、[ɖʐ]、[ʣ],而只是根据送气与否来决定,所以拼音 b 、d 、g 、j 、zh 、z 对应音标[p]、[t]、[k]、[ʨ]、[ʈʂ]、[ʦ],而拼音 p 、t 、k 、q 、ch 、c 对应音标[pʰ]、[tʰ]、[kʰ]、[ʨʰ]、[ʈʂʰ]、[ʦʰ],国际音标以上标的“h”标于右方来表示送气音。
3. 汉语中,声母大多是清辅音,仅有四个是浊辅音:m[m],n[n],l[l],r[ʐ]4. 拼音的 z 、c 、s 中擦音是由舌尖接触到上门牙的齿音[s ],与英语的龈音 [s] 略有不同。
5. 拼音的 h 不等同于声门清擦音[h],而是软腭清擦音[x],气流摩擦部位在软腭处而非直接呼出的声门处。
6. 在语流中,声母 w 有着唇齿近音 [ʋ] 的音位变体,但这种发音不被鼓励。
7. 声母r 的实际发音介于擦音[ʐ]与近音[ɻ]之间,通常以[ʐ]为标准音。
8. 声母zh 、ch 、sh 、r 是卷舌音[ʈʂ]、[ʈʂʰ]、[ʂ]、[ʐ],不是舌叶音[ʧ]、[ʧʰ]、 [ʃ]、[ʒ]。
舌叶音是舌叶(包括舌尖和舌面前沿)抵住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不卷舌。
“卷舌音”是由舌尖向上翘起和硬腭前部相接触,使气流受阻而构成的一种辅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评估部
音位对比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编号: 评估机构: 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 综合评估部 评估者: 评估日期: 年 月 日 听力状况:□正常 □异常 听力重建情况:□助听器 □人工耳蜗 助听听阈:左 右
记录说明:通过最小语音对的比较,给出对比结果。
例如,语音对序号1中,/b/和/p/若同时正确,则记为1分,若有一个错误则记为0分。
注意:符号“*”代表常见问题。
一、声母音位对比(9项)
语音对序号
最小音位对比
卡片编号 目标音 实发音 对比结果
错误走向 1 送气 2 p • 送气化:送气音替代不送气音 • 替代送气*
:不送气音替代送气音
双唇音 不送气 1 b 2 送气 6 t 舌尖中音
不送气 24 d 3 送气 26 k 舌根音 不送气
25
ɡ
语音对序号
最小音位对比
卡片编号 目标音 实发音 对比结果 错误走向 4 送气 13 q • 送气化:送气音替代不送气音 • 替代送气*
:不送气音替代送气音
舌面音 不送气 12 j 5 送气 16 ch 舌尖后音
不送气 15 zh 6 送气 31 c 舌尖前音 不送气
30
z
语音对序号
最小音位对比
卡片编号 目标音 实发音 对比结果 错误走向 7 塞音 27 k • 塞音化*
:塞音替代擦音 • 替代塞音:擦音替代塞音
舌根音 擦音 11 h 8 塞音 22 b 唇音 擦音
4
f
语音对序号
最小音位对比 卡片编号 目标音 实发音 对比结果 错误走向 9 塞擦音 12 j • 塞擦音化:塞擦音替代擦音 • 替代塞擦音:擦音替代塞擦音
舌面音 擦音 14 x 10 塞擦音 15 zh 舌尖后音
擦音
17
sh
综合评估部
11 塞擦音 30 z
舌尖前音 擦音
21
s
语音对序号
最小音位对比
卡片编号 目标音 实发音 对比结果
错误走向 12 塞音 1 b • 鼻音化:鼻音替代塞音
• 替代鼻音:塞音替代鼻音
双唇音 鼻音 3 m 13 塞音 24 d 舌尖中音 鼻音
7
n
语音对序号
最小音位对比
卡片编号 目标音 实发音 对比结果 错误走向 14 擦音 11 h • 声母/h/遗漏*
舌根音 无擦音
39
无擦音
语音对序号
最小音位对比 卡片编号 目标音 实发音 对比结果 错误走向 15 双唇音 23 P • 前进化*
: 舌尖中音前进化,舌根音前进化 • 退后化:舌尖中音退后化,双唇音退后化
送气塞音 舌尖中音 6 T 16 双唇音 23 p 送气塞音 舌根音 10 k 17 舌尖中音 6 t 送气塞音 舌根音
10
k
语音对序号
最小音位对比 卡片编号 目标音 实发音 对比结果 错误走向 18 双唇音 1 b • 前进化*
:舌尖中音前进化,舌根音前进化 • 退后化:舌尖中音退后化,双唇音退后化
不送气塞音
舌尖中音 5 d 19 双唇音 1 b 不送气塞音
舌根音 9 ɡ 20 舌尖中音 5 d 不送气塞音 舌根音
9
ɡ
语音对序号
最小音位对比 卡片编号 目标音 实发音 对比结果 错误走向 21 舌尖后音 28 zh • 卷舌化:舌尖后音替代舌尖前音 • 替代卷舌*
:舌尖前音替代舌尖后音
不送气塞擦音
舌尖前音 19 z 22 舌尖后音 16 ch 送气塞擦音
舌尖前音 20 c 23 舌尖后音 29 sh 擦音
舌尖前音
21
s
综合评估部
二、韵母音位对比(6项)
语音对序号
最小音位对比 卡片编号 目标音 实发音 对比结果 错误走向 24 前鼻韵母 32 ɑn • 鼻韵母前进化*
: 后鼻韵母前进化 • 鼻韵母退后化: 前鼻韵母退后化
开口呼 后鼻韵母 33 ɑnɡ 25 前鼻韵母 34 in 齐齿呼 后鼻韵母 35 in ɡ 26 前鼻韵母 36 u ɑn 合口呼 后鼻韵母
37
u ɑn ɡ
语音对序号
最小音位对比 卡片编号 目标音 实发音 对比结果 错误走向
27 前鼻韵母 34 in • 鼻韵母遗漏*
齐齿呼 无鼻韵母 40 i 28 后鼻韵母 35 in ɡ 齐齿呼 无鼻韵母
40
i
语音对序号
最小音位对比 卡片编号 目标音 实发音 对比结果 错误走向 29 三元音 42 i ɑo • 鼻韵母遗漏*
双元音 双元音 41 i ɑ 30 双元音 41 i ɑ 单元音 单元音
40
i
语音对序号
最小音位对比 卡片编号 目标音 实发音 对比结果 错误走向 31 高元音 前元音 后元音
40 43
i u
• 单元音前进化*
:
后元音前进化 • 单元音退后化: 前元音退后化
语音对序号
最小音位对比 卡片编号 目标音 实发音 对比结果 错误走向 32 低元音 高元音 低元音
46 38
i ɑ
• 单元音升高化*
:
低元音升高化 • 单元音下降化: 高元音下降化
综合评估部语音对序号最小音位对比卡片编号目标音实发音对比结果错误走向
33 前高元音
圆唇音
非圆唇音
44
45
yu
yi
•圆唇化:圆唇音
替代非圆唇音
•替代圆唇*:非圆
唇音替代圆唇音
三、声调音位对比(3项)
语音对序号最小音位对比卡片编号目标音实发音对比结果错误走向
34 一声
二声47
48
1
2
•二声化:二声替代
一声
•替代二声*:一声
替代二声
语音对序号最小音位对比卡片编号目标音实发音对比结果错误走向
35 一声
三声47
49
1
3
•三声化:三声替代
一声
•替代三声*:一声
替代三声
语音对序号最小音位对比卡片编号目标音实发音对比结果错误走向
36 一声
四声47
50
1
4
•四声化:四声替代
一声
•替代四声*:一声
替代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