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复习汇总

合集下载

会考必备地图知识点总结

会考必备地图知识点总结

会考必备地图知识点总结一、地图的类型1. 按用途分类地图按用途可分为地形图、土地利用图、气候图、经济资源分布图、交通运输图等。

地形图是以真实的地貌特征为主要内容的地图,主要用于研究地形、地貌和地势。

土地利用图主要描述用地情况和土地的利用形式。

气候图是以气候要素为主要内容的地图,用于表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

经济资源分布图用于反映各种经济资源的分布状况,如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等。

交通运输图主要描述某一区域的交通网和交通运输情况。

2. 按比例尺分类地图根据比例尺的不同分为大比例尺地图和小比例尺地图。

大比例尺地图一般指比例尺较大的地图,如1:5000、1:10000的地图,主要用于研究较小范围的区域。

小比例尺地图指比例尺较小的地图,如1:1000000、1:5000000的地图,主要用于研究较大范围的区域。

3. 按图形类型分类地图可分为平面图、立体图、立体平面图、主题图等。

平面图是指用平面来表现地球的地图,是地图的常见形式。

立体图是将地图上的要素以立体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地图更加直观。

立体平面图是将立体图和平面图相结合的一种地图形式。

主题图是以某个特定主题为内容的地图,如人口分布图、气候分布图、地形图等。

二、地图的制图方法地图的制图方法主要包括平面测量、地形测量、卫星摄影测量、无人飞行器摄影测量等。

平面测量是地图制图的基本方法,通过测量可得到地图上各种要素的位置和大小。

地形测量是测量地表高程和地形特征的方法,用于制作地形地图。

卫星摄影测量是通过卫星拍摄的影像资料来获取地图信息,是地图制图的重要手段之一。

无人飞行器摄影测量是利用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地图制图方法。

三、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将地球表面投影到平面上的过程,是地图制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地图投影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如圆柱投影、圆锥投影、平面投影等。

圆柱投影是将地球表面投影到一个圆柱面上,再展开成平面,如墨卡托投影和兰伯特投影。

地图三要素——一轮复习

地图三要素——一轮复习

地图三要素——一轮复习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一、比例尺(一)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二)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和线段式。

1.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2.数字式:1/100000。

3.线段式:0 1千米针对性练习:绘制学校平面示意图,适合采用的比例尺是()A.1∶1000 B.1∶250000 C.1∶100000 D.1∶30答案:A。

解析:学校范围较小,需要较大的比例尺,排除B、C;1:30比例尺太大,需要很大的图幅面积,不符合现实,排除D,选择C。

(三)比例尺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同样图幅的地图,比例尺较大的,表示的范围较小,内容较详细;比例尺较小的,表示的范围较大,内容较简略。

针对性练习1:图幅一样大的地图,比例尺最大的是()A.世界政区图B.中国政区图C.天津市地图D.学校平面图答案:D。

解析:图幅相同,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学校表示的实地范围最小,因此比例尺最大。

针对性练习2:下图为波兰和秘鲁简图。

甲乙与波兰比较,秘鲁()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答案:C。

解析:两幅图图幅相同,但图乙所跨经纬度范围比图甲大,表示的范围,比例尺小。

(四)比例尺的缩放1.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原比例*N2.将原比例尺放大(了)N倍:原比例尺*(N+1)3.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原比例尺*1/N4.将原比例尺缩小(了)1/N:原比例尺*(1-1/N)5.比例尺缩放后,面积变为缩放到倍数的平方。

针对性训练:下图是位于岷江下游的某个小岛一年中不同时期河岸线变化示意图。

该图比例尺增大一倍,则( )A.新图比例尺为1∶5 000B.新图图幅为原图的2倍C.甲地地表坡度变大D.丙、丁的图上距离为原图的2倍答案:D。

解析:图示比例尺是1∶25000,比例尺增大一倍,即放大到2倍,则新图比例尺为1∶12500,A错;新图图幅为原图的4倍,B错;比例尺缩放,地表坡度不变,C错;丙、丁的图上距离为原图的2倍,D正确。

地图学复习整理

地图学复习整理

第一篇地图的基本知识§1.1 地图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一、地图的基本特性1. 可量测性——特殊的数学法则(地图投影、比例、尺地图定向)2. 直观性——地图语言〔符号、注记、颜色〕3. 一览性——制图综合〔概括〕二、地图的概念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1.2 地图的分类1.普通地图: 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六大地理要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各种独立目标。

大比例尺地图:[1/10万,1〕中比例尺地图:(1/100万,1/10万)小比例尺地图:(0,1/100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1:5千1:1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2.专题地图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自然专题地图:地质图、地貌图等人文专题地图:政区图、人口图、经济图等其他专题地图:航空图、航海图、城市地图§1.3 地图的基本内容数学基础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和地图定向地理要素普通地图:自然和人文要素专题地图: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整饰要素外图廓、图名、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依据等。

§1.4 地图用途和基本功能二、地图的基本功能编图者〔信息源〕——用图者〔目的地〕2.信息载负功能空间信息载体:直接信息、间接信息空间模型形象—符号模型:等高线空间认知:空间定位、格局、相互关系、时空变化等图形认知:数量和质量特征§1.5 地图的成图过程电脑地图制图的一般过程1.地图设计〔根据要求收集资料,确定比例尺、投影,选择地图内容和表示方法……〕2.数据输入〔将作为制图资料的图形、图像、统计数据转换成电脑可以接受的数字形式,以数据库形式记录在电脑可存储介质上……〕3.数据处理〔加工处理数据,建立新编地图以数字形式表达的图形……〕4.图形输出〔将数字地图变成可视的模拟地图形式〕第二篇地图的分幅与编号一、地图的分幅编图、印刷、保存、使用方便三、我国基本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顶点的编号怎么看?分成1:10万时是3*3J-50/J50横列号=[ 纬度/4°] + 1纵行号= [ 经度/6°]+31 〔东经〕纵行号=31- [ 经度/6°] 〔西经〕[ ] 代表取整旧分幅编号法1:100万为基础J-501:50万-A / B/ C / D1:25万-[1]——[16]1:10万-1——1441:10万为基础J-50-51:5万-A / B / C / D-B-1——4 〔以1:5万为基础??〕1:1万-(1)——(64)1:5千–(2)-A——D〔以1:1万为基础??〕ppt图廓经度109°30’??受不了啊,全部图解算了地图学的定义: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总结学会阅读地图知识点

总结学会阅读地图知识点

总结学会阅读地图知识点
1. 坐标系和比例尺
地图上通常会有坐标系和比例尺。

坐标系用来表示地图上的位置,一般以经度和纬度来标识。

比例尺用来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了解坐标系和比例尺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2. 方向和标志物
阅读地图时,我们还需要了解方向和标志物的含义。

方向包括东、西、南、北等,而标志物可以是地标、建筑物、道路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位置和方向。

3. 地图符号和图例
地图上有很多地图符号,比如河流、山脉、城市等,这些符号都有自己的含义。

而图例则是地图上符号的解释说明,通过图例我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地图上的符号。

4. 地图投影和畸变
地图投影是将三维地球表面投影到二维地图上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畸变现象。

了解地图投影和畸变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5. 测量工具和技巧
在阅读地图时,我们也需要掌握一些测量工具和技巧,比如利用比例尺来测量距离,利用方向来确定位置等。

6. 使用电子地图和导航设备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地图和导航设备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了解如何使用电子地图和导航设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捷地找到目的地。

总的来说,学会阅读地图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巧,而且需要不断地实践和积累经验。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使用,掌握好阅读地图的技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地图常用知识点总结大全

地图常用知识点总结大全

地图常用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地图的种类及其特点1.按照用途划分,地图可以分为物质地图、政治地图、经济地图、军事地图、交通地图、气象地图、旅游地图等。

2.按照比例尺划分,地图可以分为大比例尺地图、中等比例尺地图和小比例尺地图。

3.按照内容划分,地图可以分为专题地图、通用地图、专用地图。

4.按照制图方式划分,地图可以分为手绘地图和电子地图。

二、地图的符号和颜色1.常用的地图符号有地理实体符号、地理点符号、地理线符号、地理面符号。

2.地图颜色的运用,可以通过颜色的区分,表达地图上不同区域的特征和属性。

三、地图的投影方法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而地图需要将三维的地球表面展示在二维的地图上,就需要通过投影方法来实现。

目前常见的地图投影方法有:等角/等积/等距投影、圆柱面投影、圆锥面投影、平面投影。

四、地图的制作要素地图的制作要素包括:地图的表达内容、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的标绘符号、地图的颜色等。

五、地图的比例尺地图的比例尺是指地图绘制时采用的地理长度与实际地球表面长度的比值。

比例尺一般分为数线比例尺和线条比例尺。

六、地图中的经纬度地球的经度指东西方向上的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圆周线;纬度指南北方向上的线,是垂直于地球自转轴的圆周线。

七、地图的使用和阅读地图的使用和阅读需要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地图阅读技能,了解地图的制作要素和符号颜色的含义,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地图。

八、地图的更新和维护地图不是静态的,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地理都在不断变化,地图的更新和维护工作十分重要,保证地图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以上是地图常用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

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

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第⼀章地图与地图学1.地图的基本特征:具有特定的数学法则(地图投影)——地球曲⾯到地图平⾯的转换;采⽤符号系统表⽰地物或现象——表现信息的语⾔⼯具对信息进⾏综合(制图综合)——解决复杂的海量信息和有限的平⾯容量的⽭盾2.地图的定义:地图是空间信息的载体,是将空间信息按特定的数学法则定位于平⾯,并经科学提炼和有机概括后以符号化的形式描述在平⾯上地图形。

3.地图的构成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数学要素是地图数学法则的具体表现形式。

决定了地图上物体的分布位置。

(1)坐标⽹:地理坐标⽹:我们常说的经纬度就是⼀种地理坐标,它标定了物体在地球椭球⾯上的位置,可约略认为是物体在地球表⾯上的位置;平⾯直⾓坐标⽹:在⼤⽐例尺地形图上,还绘有棋盘状的⽅格⽹,俗称“⽅⾥⽹”,是地图上的平⾯直⾓坐标⽹,主要⽤于图上快速判定物体间的距离。

(2)⽐例尺:⽐例尺是指地图上线段长度与相应的实地长度之⽐,它标志着地图模型的缩放程度,通过它,我们才能将图上量测的距离换算为实地的距离。

(3)测量控制点:测量控制点是地图测量和绘制时的控制基础,只出现在⼤⽐例尺地形图上。

每个点都有准确的平⾯坐标和地⾯⾼程,是确定周围地物的控制和依据。

地理要素是地图内容的主体部分。

它表⽰了图区范围内各种⾃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分布、联系及变化状况,是地图使⽤者阅读的⽬标和主要信息。

辅助要素是⼀些帮助我们阅读和使⽤地图的⼯具,类似于产品的使⽤说明。

包括地图名称、图例、制作和出版单位、出版时间等。

4.地图分类(1)按照内容的不同,地图家庭有两⼤分⽀: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各种基本地理要素(⽔系、地貌、⼟质、植被、居民地、交通⽹、境界等)齐全,且内容详细程度相对均衡,能满⾜多⽅⾯的应⽤需求,因⽽也是最基本的地图,是制作专题地图的基础地图。

专题地图:重在表⽰某⼀种或⼏种专题要素,这些作为地图主题的要素通常⽐普通地图中详细得多,包含了普通地图上所没有⽽属于专业领域特殊需要的内容。

专题3地图(早读背诵要点)(答案版)

专题3地图(早读背诵要点)(答案版)

聚焦·2022·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3 地图(早读背诵要点)一、地图: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3、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4、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5、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6、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1)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3)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7、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要记住:洲界、国界、铁路、台风、沙尘暴)8、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二、陆地地形:1、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2、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表起伏小,不同特征是:(1)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2)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陡峭。

3、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表崎岖不平,不同特征是:(1)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2)丘陵较低,海拔多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4、盆地的特征:四周高,中间低。

5、陆地上两大著名的山脉带:(1)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如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横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2)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主要有喜马拉雅山(亚洲)、阿尔卑斯山(欧洲)和阿特拉斯山脉等。

三、等高线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山地和高原。

2、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3、等高线特点:(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的点,高度(海拔)相等。

地图学复习要点

地图学复习要点

《地图学》重点复习内容第1章概述1.地图的基本特征和定义(两个矛盾)2.地图的基本内容3.地图的分类:按内容(主题)、按比例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4.地图的分幅与编号:我国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新旧图幅号的计算5.地图的功能6.地图学定义7.地图学的学科体系8、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联系?第2章地图数学基础1.地球的自然表面、物理表面、数学表面2.旋转椭球体,椭球体三要素3.什么大地控制网?大地控制网的组成?4、对地球的三级逼近指的是?5、我国的大地原点、高程基准点?6.比例尺的定义、地图投影的定义7.地图投影的分类8、变形椭圆的定义9.地图投影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

10..我国常用地图投影有哪些?11.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分带(计算带号,中央经线)12..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的变形规律13..UTM投影与高斯-克吕格投影的比较分析第3章地图内容要素的表示方法1.地图的信息源有哪些构成?2.什么是量表系统?请一一解释?3、视觉变量有哪些?每一种视觉变量的特点?4.地图符号的定义、分类5、颜色三要素6、注记的作用,种类?7、深度基准面8.、制图要素主要有哪些?9.、常用的专题地图表示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比较分析?第4章地图内容的制图综合1..制图综合的定义2..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3.、影响制图综合的因素有哪些?4.开方根规律的公式、含义及应用第五章现代地图制图技术与方法1、数字地图的定义特点、电子地图的定义特点2.、数字地图与电子地图的区别3..4D产品4.地图数字化的基本步骤?第1章概述1.地图的基本特征和定义(两个矛盾)定义: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地图是根据由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制图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信息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环境地理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与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主要复习题1.地图特征有哪些?(1)地理信息的载体;(2)数学法则的结构;(3)有目的的图形概括;(4)符号系统的运用。

2.地图的功能有哪些?(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2)地图的传递功能;(3)地图的模拟功能;(4)地图的认知功能。

3.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4.地图学定义: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5.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有哪些?答:有如下8种: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000。

6.制图六体是我国古代地图学家裴秀总结出的制图规则,指的是哪六项?(1)分率;(2)准望;(3)道里;(4)高下;(5)方斜;(6)迂直。

7.托勒密确立地球经度为360°概念,设计了球面投影和简单的圆锥投影两种地图投影。

8.我国最早的航海地图是《郑和航海图》。

9.人类最早实证地球是个椭球体的实践行为是麦哲伦环球航行。

10.地图的成图方法有实测成图法和编绘成图法。

11.地图按图型划分,可以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按地图内容概括程度、区域及图幅的划分状况,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12.地图按尺度划分可以分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中比例尺地图(1:100万<比例尺<1:10万)和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0万)。

13.我国最早的石刻地图是北宋时期的( B )。

A《海内华夷图》 B《九域守令图》 C《华夷图》 D《禹迹图》14.我国最早城市规划图是南宋时期的( D )。

A《禹迹图》 B《华夷图》 C《九域守令图》 D《平江图》第二章主要练习题1.第一个论证地球是椭球体的科学家是( C )A亚里士多德B埃拉托色尼C牛顿D张遂2.清康熙年间天文-大地测量,实证地球不是正圆球。

3.( A )1735年测量论证地球是椭球体。

A法国B德国C中国D俄国4.我国建国初期大地坐标系统选用的是前苏联的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参数。

5.1980年至今,我国大地坐标系统选用的是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推荐的参考椭球体参数。

6.大地控制网有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

7.平面控制网测量一般由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完成。

8.我国1956年国家高程基准,是以( B )平均海平面建立起来的高程控制系统。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9.我国国家高程水准原点设置在( A )。

A山东省B江苏省C上海市D广东省10.我国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4m。

11.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

17.地图投影按构成方法分类主要分为几何投影和非几何投影。

18.几何投影主要种类有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和圆锥投影。

19.非几何投影主要有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和多圆锥投影。

20.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分类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

24.制图时,地图投影选择的依据有哪些?(1)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

(2)比例尺;(3)地图的内容;(4)出版方式。

25.我国地图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1:1400万世界地图使用的是什么投影?分析其主要特征并作图。

(1)正切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2)特征:该投影是1976年由中国地图出版社设计,属于角度变形不大的任意投影。

角度无变形点位于中央经线与纬度44°交点处,愈向高纬,角度变形递增愈快。

面积等变形线大致与纬线方向一致,纬度30°之内面积变形为10%-20%,愈向高纬面积变形愈大,在纬度60°处增至200%,到纬度80°以上区域可增至400%-500%。

总体看来,世界的大陆轮廓形状无明显变形。

我国的形状比较正确,大陆部分最大角度变形均在6°以内;大部分地区面积变形在10%-20%以内,少部分地区最多可达60%左右。

图如下:经纬线分布正确即可。

26.材料分析题:地图投影中几何投影是把地球表面的经纬网投影到平面上或者是投到可以展成平面的曲面上,比如投影到圆锥面或者圆柱面上。

每一种几何投影在地球与投影面的切点、切线或者各线上无变形,距离它们越近变形越小,距离越远变形越大。

光源方式及其位置不同,投影变形性质不一样,有的角度不变形,有的面积不变形,有的均发生变形;根据地轴与投影面关系不同,制作地图适合的区域也不一样,有的适合制作世界地图,有的适合制作极地地区,有的适合制作中纬度地区,有的适合制作赤道地区,有的适合制作区域是大致圆形的,有的适合制作沿纬线延伸的狭长区域。

试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方位投影的原理、特点及主要适合于制作何种地区地图;作图示意方位投影。

(1)原理:方位投影是地图投影分类中按构成方法分类中的一种,是把球体曲面上的经纬网根据透视几何的原理投影到平面上所得到的投影。

(2)特点:在投影平面上由投影中心(平面与球面相切的切点,或平面与球面相割的割线中心)向各个方向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

(3)应用:方位投影适用于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

正轴方位投影主要适合于制作两极地区的地图;横轴方位投影可以用来编制东西半球图和大洲地图;斜轴方位投影可以用来制作类似水半球与陆半球之类的半球图,其中斜轴等距方位投影,还适合于绘制以机场为投影中心的航行半径图,以震中为投影中心的地震影像范围图及以大城市为投影中心的交通等时线图。

(4)作图:(10分)从左往右依次为正轴、横轴与斜轴方位投影。

或27.不同投影图特点讨论与制作训练。

第三章地图数据源第一节地面测量数据1.高程控制测量方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

2.遥感:从一定距离对地表和近地表的地物所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从紫外到微波波段进行探测,以达到识别目标的理论和方法。

第四章地图概括第一节概述1.地图概括:也称制图综合。

就是采取分类、简化、夸张、符号化等科学手段,提取空间数据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

2.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1)地图的用途与主题;(2)地图比例尺;(3)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水系、地形、居民点;(4)制图数据质量对地图概括的影响;(5)图解限制对地图概括地影响。

6.简化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内容?(1)质量特征的简化;(2)数量特征的简化;(3)图形特征的简化;(4)地物内部结构的简化。

7.夸张的主要方法有哪些?(1)不依比例尺放大;(2)移位。

第五章地图符号化1.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有哪些?(1)形状变量;(2)尺寸变量;(3)方向变量;(4)颜色变量;(5)网纹变量;2.地图视觉变量包括基本变量和从属变量。

3.色彩的三属性是指色相、亮度和彩度。

6.色彩的命名原则有哪些?(1)以物体或自然颜色命名;(2)以颜色主要成分及深浅命名;7.定量特征的设色方法有单色渐变、双色渐变和多色渐变。

8.图形视觉的心理效应包括聚类感受、视觉对比、层次结构、图形与背景及视觉平衡。

9.地图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文字说明,是地图的基本内容之一。

10.地图注记的种类:(1)地名注记:包括地名、河名、山名等,以地名为主。

(2)说明注记:说明地理要素具体的属性值。

(3)图幅注记:对整幅图的各种文字说明。

第六章地图表示法1.绝对比率符号:符号面积S与其所代表的的数值M之比为一常数k的符号。

2.条件比率符号:符号面积S与其代表的数值M之比符合某一函数关系的符号。

(1)线性比率法;(2)对数法;(3)心理比率法。

3.连续比率方式和分级比率方式(1)连续比率方式:地图中每一个符号的大小都与其代表的实际数值按比率一一对应,这种方式成为连续比率方式。

(2)分级比率方式:将制图数据按一定的数值间隔分成多个数组等级,并将各等级数组分别概括为具代表性的单一数值,依各数组的代表值按比率确定各等级符号大小,全部制图对象均以相应的等级符号表示。

(3)条件分级比率符号:最常用。

4.点状符号的扩展(1)分割圆:常用结构统计图,反应事物总量的内部组成,以扇形分割表明各成分所占比例。

(2)坐标统计图:①金字塔图:是用两套柱状统计图表明相对组合而成,因形似金字塔得名。

常用来表达人口构成图。

②三角形图表:统计图一种,依据等边三角形中任意点到三条边的垂直距离之和相等的原理构成三轴统计图。

③玫瑰图:是一种2维极坐标统计图,以动径和动径角表示制图对象按方位、时间或多项指标的统计数据。

(3)立体符号:①球状符号②柱状符号③轴侧图符号5.线状符号的特征(1)精确定位;(2)概略定位;(3)静态;(4)动态。

8.面状现象的空间分布特点:(1)全域连续分布:是指布满整个地表空间域且连续的2维及3维分布现象。

如地貌、高程、气温、气压、行政区划、地表覆盖等。

全域连续分布面状现象的表示方法有质底法、等值线法、定位图表法、分区统计图法和等值区域图法。

质底法:全域连续分布的面状现象,可以按某种分类规则将整个制图区域的数据,用定名量表划分为多个互不重叠、性质不同的图斑,以显示制图对象的质量差异。

以线划表示分类界线,以色相或网纹表示不同的图斑,这种符号的配置方法称为质底法。

(2)局域成片分布:指仅在局部空间范围内存在且间断成片的2维、3维面状分布现象。

如湖泊、水库、洪水淹没范围、地震波及范围、降水范围、油田分布等。

主要表示方法有范围法。

(3)离散分布:是指在制图区域内整体呈2维或3维面状,但个体单元相对独立且存在间隔分布的现象。

如人口、植物动物分布图等。

主要表示方法有点值法、范围法。

范围法:局域成片分布和离散分布的地理现象是以真实或隐含的轮廓线表示事物的分布范围,以颜色、网纹、注记或排列分量等表示数据的性质和类型。

这种符号的配置方法称为范围法。

9.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1)以点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①点值法:用形状相同、大小与其所代表的数值成固定比例的圆点符号表达离散现象分布特征的方法。

包括均匀布点和定位布点。

②分区统计图法:以一定的区域划分为单元,在各统计分区内以点状符号表示制图数据的方法。

③定位图表法:是定位符号的一种特殊表示,以定位的点状符号的2维坐标的扩展形式,表示该点上事物的数量特征和在一定周期内的变化。

(2)以线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等值线法(3)以面状及立体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10.等值线的特性:(1)等值线是对制图现象空间形态较好的几何模拟;(2)等值线图形是封闭连续的曲线,同一条等值线上数值处处相同。

(3)通常情况下,等值线彼此不相交,但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重叠。

(4)在数值间隔相同的情况下,等值线愈密,空间的垂直变化就愈大,其几何形态上的坡度就愈陡;相反,等值线稀疏,空间的垂直变化就愈小,其几何形态上的变化就愈缓。

12.分层设色法:是在等高线基础上根据地图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为不同高程范围的高程带,并以不同颜色普染,通过色相、色调的差异表示地势高低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