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第17课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习题课件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知识及答案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十一课民族团结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2.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我国已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4.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具有重大的意义。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6.我国促进中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一国两制”(1)提出者: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2)含义:“一国两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意义:“一国两制”为实行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2.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澳门: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行使主权。
(3)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理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十三课海峡两岸的交往1.四字构想:即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
2.八字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三不”政策的调整: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4.“两会”成立: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5.“九二共识”: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
6.汪辜会谈:1993年,两会领导人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协议,并就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7.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结构图

知识体系一
时间: 1949、10、1 新中国成立
西藏和平解放
为新中国成立 而准备
的中 成华 立人 和民 巩共 固国
新政权的巩固
创举:实行 赎买政策
时间
主要任务
时间
三大改造
性质
民主与法制建设
探索建设社会 主义的道路
基本任务
成就和意义
工业化的起步
起止时间
文化大革命
知识体系二
道社 路会 的 探主 索义
凭布票、数量有限 衣的变迁 色彩和样式单调
交通条件差 行的变迁
衣食住行的变迁
社会保障体系 的完善
交通发达
自主就业
就业制度的变化
“铁饭碗”
城市公费医疗
社 会 生 活
养老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 保险制度医疗等
归纳、概括、 列举能力
观察、分析 能力
读图、识图、 阅读 与叙述 能力
比较能力
能 力 体 系
综合分析、 整理信息 的能力
国防建设 与外交成 就
•知道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 等标志性成果,及863计 划的制定;以计算机网络 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 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 展中的重要作用;列举九 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 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 认识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 中的地位;了解我国文化 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 就。
成功爆炸了原子 弹、氢弹和导弹
成功发射了人造 地球卫星和神舟 系列飞船
文学艺术形 式多样风格 各异
科技成就 科 技 教 育 文 化
教育文化成就
成功培育出 了籼型杂交 水稻
教育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知识体系七
食物单调 匮乏、吃不饱
人教版八下历史知识梳理框架

人教版八下历史知识梳理框架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梳理框架可以按照以下内容进行:
1.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土地改革的意义和影响。
2.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历程和经验教训。
3.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和内涵。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4.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中国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实践。
“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实践,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台湾问题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5.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中国国防建设的历程和现状。
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成就。
国际组织和外交事件的相关知识。
6.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和重要成果。
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梳理框架,通过这个框架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以及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1949—1956年,过渡时期)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
(1)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①制定《共同纲领》:规定国名、国家的性质。
《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③确定新中国国旗、代国歌、首都;④采用公元纪年。
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举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确定《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3)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 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2.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②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过去。
③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篇章。
3.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②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1)史实: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2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标志着土地改革在全国农村展开。
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2)意义:①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②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恢复和发展。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参阅P10“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图)2、英雄人物: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掩护战友前进,他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八年级历史教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9篇

八年级历史教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9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介绍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内容。
二、学情分析对人民代表大会的理解,由于这一政治现象对学生来说不太了解,因此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四、教学重点、难点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五、教学方法图示法、例举法、讲授法六、教学过程导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哪几方面?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讲授新课:第七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板书)问:政治领域的奋斗目标?民主问: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基本目标:领导——中国共产党基础——人民当家作主内容——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问: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自治协商年度完善民族区域自治依法治国一、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板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问: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问: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原则:民主集中制人员组成:人民选举代表机构性质:权力机关结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国务院——行政机关法院、检察院——司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关——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说明: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板书)2、人民代表是国家机关的组成人员(板书)人民代表产生——选举——直接、间接观看录象3、坚持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板书)适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确保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参与国家管理、既保证中央集中领导,又发挥地方积极性。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教案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培养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这一史实,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查阅资料,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的领土,培养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史实,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
通过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在经济上初步形成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比较港澳回归祖国之后的进一步发展,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难点重点:“九二共识”;新世纪的两岸关系。
难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有关台湾的历史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导人新课:1.教师展示问题.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诗歌朗诵:诗歌中写道:“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请问“我”代指什么?“母亲”又代指什么? 教师抽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带着整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
讲授新课:一、“九二共识”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的领土阅读材料,讨论得出: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的领土。
2.台湾问题的由来(1)请结合上图的年代尺,说出台湾在历史上与祖国有三次分离与两次回归的史实。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总结:①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资料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学案学校:课型:复习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一、【课标要求】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阐述了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问题。
内容以民族区域自治、“一国两制”的提出、港澳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等重大历史事件为标志,表明了在处理民族问题和祖国统一问题的基本立场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决心。
三、【单元知识网络】四、民族团结背景:我国各少数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时间:新中国成立后成果:1、20世纪60年代,西藏完成_______,废除______,百万农奴当家作主。
今天已成为_____________2、内蒙古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___________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为我国_______基地西部大开发战略:时间:___________意义:西部大开发的提出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地区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著名援藏干部___________被称为活菩萨。
港澳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________”政策,____________隔绝状态被打破。
两岸交往 1992年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成共识。
(九二共识)_____年,汪辜会谈。
将___________________写入协议,为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
怎样才能解决台湾问题: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__________________,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2坚持________________,是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 3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4积极促进两岸______、______交流,积极发展两岸关系,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5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___________活动。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题号: 内容:
台湾历史:(1)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2)元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3)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设台湾府,1885年设台湾省;(4)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5)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
三次分离:(1)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2)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3)1949年国民党兵败,占据台湾。
答,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7、台湾和大陆统一的不利因素与有利因素各是什么?台湾的历史以及三次分离?
答:不利:(1)国际形势的变化,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2)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
有利:(1)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2)两岸人民共同愿望;(3)两岸交流日益密切;(4)有共同的语言、文学和文化传统;(5)“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6)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6)2000年3月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大陆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努力。
★ 6、目前海峡两岸在经济上已初步形成怎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