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文章的阅读方法
怎样阅读写人的文章

---------------------------------------------------------------最新资料推荐------------------------------------------------------怎样阅读写人的文章怎样阅读写人的文章写人文章,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的特点或思想品质。
阅读写人文章时要注意:1、熟悉文章所写的事情。
熟悉文章所写的事情是分析文章中人物和中心思想的基础。
写人与记事是分不开的,文章中任何人物特点都是在事情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在事情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
因此,熟悉作者所写的事情,是理解写人文章的关键一步。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
写人文章,是以表现人物为重点的,而人物的特点,除了通过事情来表现外,还通过人物描写来展示。
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只有这样,才能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
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3、了解选材特点,抓关键词句写人文章所写的是具体的人,活生生的人,他的思想性格不是凌空表现的,而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或者材料来显示的。
1 / 5这样的事情或材料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
因此,在阅读写人文章时,要看一看作者是通过写什么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想一想所写事情的侧重点在哪里,它对表现人物特点有什么好处等等。
另外,有些文章能够直接找到反映人物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的句子和词语,阅读时只要找到这些关键的句子或词语,就能比较容易地领悟文章的中心。
但是大部分文章中心是通过人物和事件的叙述间接地反映出来的,所以还须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内容或情节,认真分析,深入体会。
如果能这样阅读,有仅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自己对文章的欣赏能力。
阅读练习(一)白居易求教当时,长安有一个文学家顾况,很的点才气,但脾气高傲,遇到后生晚辈,常常倚老卖老。
写人记事散文的技巧和方法

写人记事散文的技巧和方法
写人记事散文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深入描绘人物和事件,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
以下是写人记事散文的技巧和方法:
1. 选择主题和情感:在写人记事散文中,选择一个能够触动自己的主题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从自身经历、身边人的故事或者社会热点中寻找灵感。
2. 刻画人物形象:写人记事散文的核心是人物,因此要注重刻画人物形象。
可以从外貌、性格、习惯等方面入手,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特点。
3. 叙述事件:事件是人物成长的催化剂,因此要注重叙述事件。
在叙述事件时,要注意事件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同时要突出事件对人物的影响。
4. 语言优美:优美的语言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可以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引用经典语录等方式来使语言更加优美。
5. 情感真挚:写人记事散文需要表达真挚的情感。
在文章中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诚。
6. 结构紧凑:写人记事散文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结构,使文章更加紧凑有力。
可以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方式来安排文章结构。
7. 适当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手法,可以更加突出人物和事件的特点,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8. 注重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要注重对人物和事件的细节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和事件的特点。
总之,写人记事散文需要注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事件、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结构紧凑等方面,通过运用适当的技巧和方法,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触动读者的内心。
如何阅读写人记事类文章

如何阅读写人记事类文章
人们在阅读写人记事类文章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些重要的要素。
这类文章的观察和叙述要求较高,结合人物、地点和时间,描述事件经过及对人物的影响,对具体生活状况进行深度解析。
首先,在阅读写人记事类文章时,应该着重关注文章的主题。
一般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反映了其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因此,在阅读写人记事文章时,应当把握文章的主题心得,因为这对于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价值而言至关重要。
其次,应该特别注意文章中人物的特征和行为。
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构成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人物行动的本质和结果。
因此,在阅读写人记事类文章时,应当着重关注人物的特征和行为,从中推断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深入体会文章的内涵。
另外,在阅读写人记事类文章时,要把握文章中的时间线索。
叙事文章具有明显的时间节点,注重时间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会对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产生影响,造成一定作用。
因此,在阅读写人记事类文章时,应当特别重视文章中的时间线索,以便深入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及其状态的变化趋势。
最后,在阅读写人记事类文章时,应该注意文章的写作风格。
文章的写作风格反映了作者的态度和精神,是文章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在阅读写人记事文章时,应当仔细欣赏文章的语言风格,分析作者的文字手法,从中得出文章的价值和真谛。
综上所述,在阅读写人记事类文章时,阅读者应该把握文章的主题、人物特征、时间节点和写作风格。
这样,才能深入理解作者的思路,体会文章的精神,并且从中汲取智慧,获得更受益匪浅的对话和文化交流。
写人类文章阅读技巧

写人类文章阅读技巧
1. 读人物类文章时,要像侦探一样敏锐呀!比如读《阿 Q 正传》,你得仔细琢磨阿 Q 的每一个行为、每一句话,这不是和侦探找线索一样吗?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内心。
2. 注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那可都是宝藏啊!就像《孔乙己》中对他那件破长衫的描写,多有意思,能让你一下子就感受到他的穷酸样。
3. 把自己代入人物的处境中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呀!读《骆驼祥子》时,你就想想如果你是祥子,面对那些困境会怎样,这样能更好地理解他的选择。
4. 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那可复杂得很呢!《红楼梦》里那么多人,他们的关系盘根错节,好好研究,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地方。
5. 看看作者是怎么塑造人物的,这很关键哦!比如鲁迅是怎么把祥林嫂刻画得那么深刻的,多神奇啊。
6. 人物的成长变化也要关注呀!像《大卫·科波菲尔》里大卫的成长历程,多值得我们去追踪。
7. 不要只看主角,配角也很重要啊!《三国演义》里那些配角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可不能忽略了。
8. 想想人物的行为动机,这很有意思的哟!《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犹豫和纠结,背后的动机值得深挖。
9. 对比不同人物的特点,那差别可大了去了!《水浒传》里 108 将,各有各的性格,多好玩。
10. 读这类文章要用心去感受,别敷衍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人物类文章的魅力所在。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读写人类文章,就得全身心投入,像和那些人物生活在一起一样,这样才能有深刻的体会和收获。
写人阅读整理

写人阅读知识点整理
一、做阅读是阅读步骤
1、读题目——带问题去阅读文章
①人物——理清人物的行为
2、读文章②概括总结主要内容
(方法:人物+干什么+结果/起因+经过+结果)
根据方法需要多练习巩固
③文章主题/中心/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人文章的中心在于赞扬人物身上的品质)
二、写人文章阅读知识点总结
1、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外貌描写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和职业等(一般常考表现人物贫穷、生活艰辛或工作辛苦等);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根据文章内容也会有其他的作用,比如《摆渡老哑巴》中外表的丑陋反衬心灵的美好
动作描写作用同语言描写作用相同:反映了人物______的思想性格,表现了人物_______的品质。
心理描写作用:反映人物内心的活动,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神态描写作用: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刻画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品质根据人物描写易考察句子的效果,尤其是句子中的关键字词
答题方法:这句话/字是对人物的_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反映了/表现了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性格或精神品质)
2、如何概括分析人物的精神品质
①文章中对人物的直接评价(仔细阅读文章)
②根据人物的描写和行为进行判断(需积累形容人物的词语)
3、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渲染_______的气氛
②烘托人物__________的心情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④表现人物的品质
⑤突出文章的中心
4、写人的表现手法
《送报少年》对比;《摆渡老哑巴》欲扬先抑。
三年级写人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

三年级写人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阅读技巧与训练是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而写人文章则是培养孩子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
下面将介绍一些适合三年级学生的阅读技巧与训练,帮助他们提高写人文章的能力。
一、阅读技巧:1. 阅读前的准备:在阅读之前可以先让孩子观察文章的标题、封面及插图,引导他们根据这些信息猜测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同时可以提醒孩子注意文章的目的和态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2. 预测猜测: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根据文章的标题、开头句和插图猜测接下来的内容。
这样能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探索心态,提高阅读的主动性。
3. 关键词标记: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指导孩子将文章中的关键词标记出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段落的结构。
同时,关键词也有助于加深孩子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
4. 理解推断:阅读文章时,孩子可以通过理解上下文的信息推断出一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例如,通过推测词语的反义词、同义词或上下文提供的信息来理解生词的意思。
5. 对比评价:引导孩子在阅读完文章后进行对比与评价。
比如,让孩子比较文章中不同人物的特点、行为等,以及他们自己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
这样能够培养孩子的批判思维和比较分析能力。
二、训练写人文章的方法:1. 观察与思考:培养孩子观察力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带领孩子观察周围的人物,并思考他们的外貌、性格、行为举止等方面的特点。
可以通过问答方式,帮助孩子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思考。
2. 描述细节:鼓励孩子将观察到的细节写下来,比如人物的外貌、穿着、表情、动作等。
这样能够培养孩子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 讲故事:给孩子提供一个人物的背景故事,并引导他们根据这些信息写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可以从人物的外貌、性格、家庭、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描写,让孩子将自己的想象力和观察力结合起来。
4. 同伴分享:鼓励孩子将自己写的人物形象和其他同伴进行分享和对比。
可以在班级或家庭里进行小组活动,让孩子相互阅读、评价和改进自己的写作作品。
写人文章阅读

写人文章阅读写人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写人类文章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叙述和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反映人物的特点或思想品质。
阅读写人文章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描写人的方法,感受人物特点。
写人的文章,是以表现人物为重点的,而人物的特点,除了通过事情来表现外,还通过人物描写来展示。
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
肖像描写:即外貌描写。
阅读时,抓住人物的服饰、体态、容貌、表情和风度等外在特征,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
阅读时,抓住特定的语言内容,乃至各具特色的说话腔调、惯用词汇及表达方式,准确地把握不同人物的出身、经历、惯爱好、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阅读时,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的动作描写,可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生理描述:把人物的心能动或头脑变革-生動形象地描绘出来,是常用的人物描述方法之一。
神态描写:通过对人物的神情进行刻画,写出人物的心理或对某件事物的反应。
阅读时可抓住人物面部最具表现力的地方,比如眼睛、脸色、嘴巴等,来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
2.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的特点。
人物的思想性格是通过具体的事件或者材料来显现的。
可以通过一件事写人,也可以通过几件事写人。
因此,在阅读写人文章时,要看一看作者是通过写什么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想一想所写事情的侧重点在哪里,它对表现人物特点有什么好处等。
拾贝的小女孩空阔的海滩上,潮流退了。
一个拾贝的渔家小女孩,明亮的黑眸子搜寻着彩色的贝壳。
突然,她停住了脚步。
——在脚下的沙滩上,一条银闪闪的小鱼在痛苦地蹦跳着。
头上的太阳,无情地蒸发着泥洼里的小鱼,XXX在干涸中痉挛。
她似乎听到了小鱼愈来愈响的哭声。
她的目光停滞了,流露出同情,充满了怜悯。
她弯下腰,谨慎翼翼地用双手捧起了这条小鱼。
XXX在她手里蹦跳着。
她轻舒了一口气,直起腰。
小学语文阅读常考题型及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常考题型及方法第一类:写人类文章写人类文章,一般是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这类文章,主要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通过一件或几件典型事例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
阅读写人类文章时,指导学生从以下几点入手:1.感悟人物的外在形象。
2.读懂人物语言.3.分析人物动作.4.剖析人物的内心活动.5.关注人物所处环境。
6.分析细节描写。
7.抓住文章主要情节锁匠的徒弟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敬重。
更主要的是老锁匠为人正直,每修一把锁都告诉别人他的姓名和地址,说:“如果你家发生了盗窃,只要是用钥匙打开的家门,你就来找我!”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人们帮他特色徒弟,最后老锁匠挑中了两个年轻人,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东西。
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保险柜,分别装在两个房间,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开的时间短谁就是胜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
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出了光亮:“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
”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接班人。
大徒弟不服,众人不解。
老锁匠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
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
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已。
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第二类:写记事类文章写人类文章,一般是指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
这类文章有着比较鲜明的特征:时间、地点、事件、人物。
四大要素的交代给我们的有效阅读提供了重要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人文章的阅读方法一般写人类文章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在具体事例中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分析人物的外貌。
外貌描写是作者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绘。
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内心。
阅读时可以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
(二)、读懂人物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文章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
读文章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助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三)、分析人物的动作。
人物的动作同样能反映人物的个性。
在阅读文章时要细细地品味,并感悟其特别的地方。
(四)、分析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活动。
对人的心理上活动描写能直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
心理活动刻画得好,人物品质就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注意侧面烘托描写的作用。
1.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
每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时,认真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内容,从而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人物的美丑善恶。
2、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的形象服务的。
有的写人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表现某一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表现某几方面的特征。
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抓住典型的事例,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
3、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
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看文章通过记叙或者描写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明确了中心,有利于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接着应该做:1、分清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2、弄清文章中记叙的事情,共写了几件事,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3、分清文章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心理的描写。
4、概括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鲁迅与萧红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
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
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
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
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
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
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
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
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
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
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没有鲁迅先生,也就没有萧红。
她很可能默默无闻地寂寞下去,甚至颓唐地毁灭自己。
是的,没有鲁迅先生在荆棘满地的前面为青年们开路,萧红同时代的一批青年作家也就不可能冲出牢笼走进文坛。
三十年代出现的一批生龙活虎的青年作家,有谁没有受过鲁迅的哺育呢?在建立我国现代文学队伍方面,鲁迅先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鲁迅是中国青年作家之父,他一生对青年的帮助,是人们万世所感念的。
1、选择带点字正确的解释在序号上打“√”。
(5分)举目无亲(①抬起②全③推选④举动)一见如故(①原来的②原因③朋友④故意)默默无闻(①听见②消息③名声④用鼻子嗅)生龙活虎(①生命②生存③生疏④有生命力的)万世感念(①怀念②念头③学习④读)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8分(1)“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心里的冰块”是指萧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
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健步奔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汗珠”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鲁迅先生在荆棘满地的前面为青年们开路,萧红同时代的一批青年作家也就不可能冲出牢笼走进文坛。
”“荆棘满地”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将文章的最后一节划分为三个层次,并写出每个层次的意思。
(3分)4、你认为文章歌赞的是()2分①鲁迅对青年人的帮助。
②萧红才华出众③鲁迅与萧红的友谊5、鲁迅对青年人成长十分关心,在我们读过的《给颜黎民的信》中为了叮嘱颜黎民不要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他打了个非常形象化的比喻,想一想,写下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鲁迅先生逝世火化时,他的身上盖着一面上海民众送来的旗帜,上面绣着三个字——“民族魂”。
这三个字可以理解为“民族的脊梁”,也可以理解为“民族的精神”。
对于鲁迅,你听老师讲过,也读过介绍他的文章,那么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这么认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征中的吃炊事班进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长直向我提议:“司务长!战士们走烂泥地,脚都泡坏了,不烧点热水烫烫脚怎么行呢?”我不是没想到这一点,而是觉得,草地行军炊事员比战士更辛苦,担米、做饭已经够受的了,怎能在加重负担呢?我没同意。
可是一到宿营地,他们就把洗脚水烧好了。
战士们都异口同声地赞扬我们的炊事班。
情况越来越严重。
有一天早上,一个炊事员挑着铜锅在我面前走,忽然身子一歪倒下去,一声不响就牺牲了。
第二个炊事员从我身后跑过去,脸上挂着眼泪,拾起铜锅又挑起来。
草地的天气变化得快极了:一会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
正与雨下大了,部队停下休息,炊事班赶忙找个地方之起锅,烧姜汤、辣子水给战士们解寒。
汤烧开了,刚才挑铜锅的炊事员端着碗往战士手里送。
他刚把姜汤递给战士,便一头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
仅仅半天功夫,眼睁睁地看着牺牲了两个通知,怎能不伤心呢?第五天晚上宿营时,连长要给炊事班补充几个战士。
这事让炊事员们知道了,他们推举班长去见连长。
班长对连长说:“连长,决不能从连里抽人,影响部队的战斗力;牺牲的同志的胆子,我们担得起!”连长考虑一下,觉得他的话有道理。
那时候我们连经过几次战斗,一百多人只剩下三十多个,也实在不能往炊事班里调了。
刚过后半夜,老钱偷偷爬起来为同志们烧开水。
我知道他昨天还发高烧,要他休息,但他怎么也不肯休息。
于是我便起来帮助他。
借着火光,我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
我觉得有点不对头,刚要问他,忽听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
我急忙走前几步伏在他身上,叫着,喊着。
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了。
有的人死在战场上,有的人死在酷刑下,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他的岗位——锅灶前。
炊事员们醒了,连首长、战士们都来了,大家都沉痛地淌着泪。
第二天,铜锅又被另一个炊事员挑着前进。
每天宿营,部队还是照常有开水和洗脚水。
部队到达陕北的时候,那口铜锅挑在我的肩上。
连长看见了,低下了头;战士们看见了,流出了眼泪。
大家嘴里不说,心里都知道,炊事员全牺牲了。
可是,在最艰苦的长征中,我们连的战士,除了战斗减员以外,没有因饥饿而牺牲一个人。
而那口标志着烈士们功绩的铜锅,任被珍贵地保留在我们连里。
1.把文中画线句改为陈述句。
2.炊事员们为什么不让给炊事班补充战士?是炊事班不需要人吗?3.为什么看到那口铜锅连长“低下了头”?战士们“流出了眼泪”?4.第二段中的环境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5.用“~~~~”画出描写草地天气恶劣的句子,这句话有什么作用?6.第五段为什么穿插了“我”对老钱过去经历的回忆?7.文中“有的人死在战场上,有的人死在酷刑下,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了他的岗位上——灶锅前”一句最能震撼人心,说说你的读后感想。
8.在炊事员的身上,你看到了怎样的高尚品质?9.本文在语言方面有何特色?10.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认识父亲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炽烈)的心。
我常听人说,父亲对儿女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
我不知道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间罪,有的为了儿子更好地活着,他们(愿意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有的一次生命。
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死神,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
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
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进了剧院。
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
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
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跌倒扑倒)在儿子摔下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臭,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小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谰。
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