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东部凹陷页岩气成藏条件及含气性评价

合集下载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南段Es1/Es上不整合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南段Es1/Es上不整合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不整 合特 征 进 行 详 细研 究具 有 重 要 意
义。
构造运动的抬升, 使得地 层抬升遭受剥蚀 , 后期地层沉 积之
后 以角 度不 整 合 接 触 。 平 行 不 整 合 主 要 分 布 在 研 究 区 的 中 间地 区 ( 图 1 ) 。不整 合 类 型 的 这 种 平 面分 布 规 律 反 映 了 构
随发 育 , 除在 研究 区 的东 北 部 的 部 分 区 域 以外 , 削截 不 整 合 主要 分 布在 凹陷 向斜坡 过 渡 区域 。地层 沉 积 之 后 , 由于 后 期
而不 整合 对 东 部 凹陷 中南 段 油 气 成 餐 的 控 制 作 用
并 未 引起 重 视 , 近 年 来 随 着 地 层 油 气 藏 等 隐 蔽 油 气 藏 的 发
近 年来 ,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 , 地 层 油 气 藏 已 成 为 陆 相 断 陷盆 地 当 前 和 未 来 的 重 要 勘 探 目标 和 增 产 的 重 要 领 域 。 不 整合 与 地层 油气 藏具 有 密切 的关 系 , 国内外 的勘 探 实 践 证 明, 不整 合 在圈 闭 的形 成和 油气 运 聚 成 藏 中都 起 着 重 要 的作
( 1 . 西北 大 学 地 质学 系 ,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9; 2 . 胜 利油 田河 口采油 厂 采油 三矿 , 山东 东 营 2 5 7 2 0 0; 3 . 胜 利 油 田物
探研 究所 , 山东 东 营 2 5 7 2 0 0)
[ 摘 要 ] 辽 河 油 田 东部 凹陷 中南段 E s / E s 不整 合 面对 油 气运 聚成 藏 具 有 重要 控 制作 用。根 据 不 整 合 的成 因机 制 、 不 整合 上 下界 面地 震反 射 终止 方 式 、 不整 合 的 发 育 部 位及 剖 面形 态 以及 地 层 的 尖 灭线 等 特 征 , 研 究 区 内的 不 整合 分 为超覆 不整合 、 削截 不整合 及 平行 不 整合 3种类 型 。不 整合 在纵 向上具 有 明显 的三 层结 构 , 即底砾 岩 、 风化 粘 土层 和 半风 化淋 滤 带 。不 同 区域 三层 结 构岩 性有 所 差 别 。不整 合在 平 面上 分布 具有 差 异性 和有 序性 , 这 对 不 同类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段火山岩油气藏成藏特征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段火山岩油气藏成藏特征


21 年 01
第 6期
物 , 主要 分布 在 气 孔之 中 。而方 解 石 的充 填 主 要 它
是 地下含 钙水 溶液 长 期作 用 的结 果 , 主要 分 布 在 它 气 孔之 中 , 于后 者 , 一个 比较 漫 长 的充 填 过 程 。 对 是 如 果裂 缝形成 过程 或 形 成 以后 很 快 就有 油 、 占据 气 这 些空 洞 , 而 后 的 充 填 物 就 不 易 占满 这个 位 置 。 则 如在热 河 台构 造 , 沙一 时期 的断裂作 用 , 成沙 三期 造 的火 山岩发 育裂缝 , 裂缝 的形 成期 与成 油 期是 相 近 的, 因而热河 台构 造 的火 山岩 裂缝 中含油 比较普 遍 。 本 区 的火 山岩 储 层 主要 分 布 在 沙 三段 和沙 一
因此粗 面 岩含 油层 一 般 分 布在 粗 面 岩 的 顶 部 或 上
部腐 蚀作用 , 生溶 解 孔 洞 和溶 蚀 缝 。④ 火 山岩 储 产 层不 如砂 岩储层 连 通 性那 么 好 , 因此 只有 邻 近 油 源
才 能较好 地 吸收油 气 进 入 , 这也 说 明火 山岩 油 气 藏

粗 面岩从 岩 心观察 总体上 颜色 比玄武 岩要 浅一 些 , 浅灰 色 、 色 、 呈 灰 灰绿 色 和 深灰 色 , 状构 造 , 块 少 数有气 孔构 造 。岩石 具 有 斑状 结 构 , 质 为 粗 面结 基 构 。裂 缝发 育 , 高 了原 气孑 的连 通性 , 提 L 提高 了粗 面 岩 的储 集性 。
般 范 围不是 很大 。
2 2 储 层条 件 .
火 山熔 岩 一 般发 育 气孔 , 其 后来 又 经 构造 运 尤
动 和溶蚀 作用 , 大量 的构 造缝 连接气 孑 和溶孔 , L 并可

辽河东部凸起C—P页岩气聚集地质条件

辽河东部凸起C—P页岩气聚集地质条件


要 :通过对辽 河坳 陷东部 凸起 已钻探 井的录井、 测井及 岩芯资料的 系统分析 , 结合 目的层段样 品的有机地化及 实
验测试结果分析 , 认为 东部 凸起上古 生界石炭一 二 叠系暗色泥岩单层厚度较 大, 空间分布 广泛稳定 , 有机质类型 以 I I I 型干酪根 为主 , 丰度指标 高( O > .%) 热演化程度 高( 。 1 %一 .%) 具备形成 页岩 气藏的源岩条件 ; 色泥岩有 T C 20 , R = . 26 , 5 暗 机碳含量 高为吸 附态页岩 气提供 了丰 富的栽体 , 微裂缝 的发 育为 游离态页岩 气提供 了良好储 集空间; 同时泥岩石英矿 物含量 高( 平均 SO24 %) 岩性较脆 易形成裂缝 , i >0 , 符合工程 压裂条件要 求 , 部分 已钻探 井在石炭 系一二 叠 系暗色泥岩
Y e g E s U l t f — h l Ga Acu l inG o gc l o dt n ayi[ . o ra o S uh et e oe m nv r t : ce c & T c — uP n . at p i C P S ae s c mua o e l i n io ls J J un l f o tw sP  ̄ l fo t o aC i An s] u U iesy S i e i n e h n lg E i o , 0 2 3 ( ) 2 — 8 oo y d i 2 1 , 4 4 : 3 2 . tn
DO : 1 .8 3 . s.6 4 0 6 2 1 .4 0 3 I 03 6  ̄ i n 17 —5 8 .0 20 .0 s 文献 标 识 码 : A
辽河东部凸起 c —P页岩气聚集地质条件 冰
于 鹏
中 国石油 辽河 油 田勘探 开发研 究 院 , 宁 盘锦 14 1 辽 2 00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火成岩分布及油气成藏组合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火成岩分布及油气成藏组合

火成 岩油气 藏是 近几 年油 气勘 探 的热点 ,也是 断 陷盆地 增储 上产 的主要油 气 藏类 型之一 。辽 河油 田 东部 凹 陷火 成 岩油气 藏 的发现 经历 了偶然 发 现 、初 步研 究探 索 和规模 发 现 3 阶段 ,火 成岩 油气 藏勘探 个
取得 了 巨大成 功 ,建 成 了以粗 面岩 为单一 目的层 的千 万吨级 油 田—— 黄 沙坨油 田 ,火成 岩 和碎屑 岩 的复
楼 地 区 含 油 层 为 沙 三 上 亚 段 火 成 岩 ,再 往 北 至 热 河 台 一 利 坨 子 和 黄 沙 坨 地 欧
区产油层 为 沙三 中亚 段 火
成 岩 。另 外 , 在 油 燕 沟 地
中又 达到 了生 油高峰 期 ,所 以沙三 中亚 段生储 配 置条件 及 油源条 件优 越 ,决定 了火 成 岩油藏 主要 集 中在
沙三 中亚段 。
根据 目前东 部 凹 陷 已 发 现 的 火 成 岩 油 气 藏 来 看 ,火 成 岩 油 气 藏 纵 向 上 埋 藏 深 度 范 围 大 ( 5 0 1 0 ~
明 ,东 部 凹 陷沙 三段 火成 岩 具 有 成 藏优 势 , 目前 勘 探 发 现 的 火 成 岩 油 气 藏 主 要 集 中在 沙 三 中 亚 段 。对 东
部 凹 陷火 成 岩 油 气藏 的分 布 特 征 及 成 藏 组 合 类 型 进 行 了总 结 , 以 期 对 下 一 步 东 部 凹 陷 火 成 岩 油 气 藏 勘 探
1 1 纵 向发 育特征 .
火成 岩油 气藏受 该 区沉积 地层 纵 向上 的发育 演化 特点 控制 ,进 入古 新世 后 ,东部 凹 陷在 区域背景 上
拉开 了断 陷作 用 的序 幕 ,即始 新世~ 渐新 世 的盆地 深 陷阶段 和新 近 系 到现 在 的坳 陷 阶段 。沙 三 中亚 段 沉 积 时期是 东部 凹陷强 烈 断陷扩 张期 ,盆 地形 态主 要受北 东 、北北 东 主干 断层 控制 ,一 方面受 断裂 活动 的 影 响 ,该 时期 为火 山活动 强烈 ,火 成岩 发育口 ;另 一方 面形 成 了近千 米 巨厚 的暗色 泥岩 ,在后 期热 演化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天然气运移特征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天然气运移特征
期 ( 图 1。 见 )
沉 积 时 间/ 4 4 3 3 2 2 2 l l 8 4 0 Ma 4 0 6 2 8 4 O 6 2
均 为油 和油气包 裹体 的 。 裹体 均一温 度统计 显示 , 包 东
部 凹陷油气 包裹 体均 一温度 主体 分布 在 8 ~ 2 对 0 10o C,
沉积时代
S 3
: 3 2 D S D l 1 + D
N g
N m
包 裹体 油气 比数 据显示 .东 部 凹陷包裹体 均一 温度越
高。 包裹 体 中气 态烃所 占比例越大 。 规律提示 东部 凹 此
陷天然气 大规模 运移 时间晚 于石油 .天然 气成 藏时 间
中的某 一 因素 , 方法原理 上就存 在缺 陷 。 在 成藏时 间最
终 的确 定必须 要对各 种方 法综合 考虑 。生烃史 法研究
显示 ,东部 凹陷主力 烃源岩 沙三段 下部 暗色泥 岩 自沙

沉积 期末开 始进入 大规模 生油期 ,东 营组达 到生油
源岩存 在 3个 生烃高 峰期 。前 2个 生烃 高峰分 别为 沙 三段 中晚期和东 营组后 期 , 产物 以石油 为主 , 烃 天然气
为油气运 移 的起 始 时间 。 按现今 油藏 的饱 和压力 , 可计
算 出油气 开始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移 时的埋深 。进而通 过地 层沉 降史 曲
线 确定油 气开始 运移 的时 间。但 该方 法无 法校正 油气 藏 形成后 地层升 降对油气 藏饱 和压力 的影 响。 东部 凹陷油气 藏饱 和压 力为 l . 2 . a 对 应 33 54MP . ~ 的运 移时 间为 2 ~ 1 , 同层 系 油气成 藏 时间略 有 O 3 不 Ma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煤层物性评价研究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煤层物性评价研究
深度 增加 孔 隙度 表 现 出较复 杂 的变 化 规律 , 总体 上
是随深度增加 , 孔隙度变小 , 而渗透率随深度增加明 显 减 少 , 而可 以推 断 煤层 孔 隙度 的变 化 主要 是受 从
图 2 煤 岩 裂 缝 示 意 图
煤变 质程 度 控 制 的 , 受机 械 压实 作用 影 响 相对 较 而
式 中 ::粘 性 力 , 因 ; 一 性 力 作 用 的截 面 F一 达 A粘 积A h, = L 厘米 v 裂缝 中流体 的流速 , ;一 厘米/ 。 秒 如果 我们 假设 煤岩 中流 体 以匀速 流 动 , 么它 那 所 受 的驱 动 力 ( 与粘 性 力 (:相 加 必 然 等 于零 , F) F) 即 F+ O F: 。将 F和 F的计算 式代 人可得 : :
缝 中几乎被泥浆滤液充满 , 因此认为其裂缝电阻率 应等效于泥浆滤液的电阻率 , 而基质孔隙 , 由于其 中 般不 含可 动水 , 因此认 为其 不受 泥浆侵 人 的影 响 ,

O 3 "0 , . 8 1一则裂缝渗透率计算公式为 3
K 03 8 8 3 r = . *. * 3 3 ( 0 1)
煤层 的裂缝 是 由层 面 裂缝 与 层 间裂 缝 组成 , 而
: + + +
Rb Ry
() 1
式 中 :一 R 煤层电阻率测量值 ; 、 风一分 R、 、 R 别代表碳、 基质孔隙、 灰、 裂缝孔隙的电阻率值。
若 采用 双侧 向测井资料, 可以得到以下两, 子: f
缝孔隙度及裂缝渗透率的计算公式 , 编写了煤层气 测井 解释程 序 , 把计 算结果 与测试 结果 进行 对 比 , 并 吻合 很好 , 为煤层 评价 提供可 靠 的参 数 。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中深层气藏形成条件分析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中深层气藏形成条件分析

段储层物性逐渐变差,北段有65%样品的孔隙度大于10%,中段为27%,南段仅为8%,而油气分布也是北段和中段好于南段。

2.3 油气运移特征东部凹陷中深层油气的主要输导体系是断裂和砂体。

断层和砂体组成了复合输导体系,垂向上砂体沟通烃源,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断层与砂体输导油气侧向上运移和聚集。

3 成藏主控因素北段有机质成熟界线位于沙三上段地层中,部分煤层及炭质泥岩成熟,沙三中下段主力烃源岩有机质成熟作用相对较充分,溶解气、气层气并存,与生油洼陷相邻近的茨榆坨构造带和牛青构造带,由于构造岩相的有利匹配而成为围绕洼陷的有利油气富集区。

储层条件是控制天然气运聚成藏的主控因素。

中段生油岩有机质成熟度整体相对偏低,沙三中下段主力生油岩只有部分进入成熟阶段,因而中段很少见到气层气,只有与源岩沟通较好的储集体(如沙三中的火山岩)具有较好的捕获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所以中段油藏埋深相对较大。

输导体系和储层条件是中段天然气运聚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南段驾掌寺洼陷有机质成熟度与北段类似,成藏条件和规模也大体类似;再往南到滩海盖洲滩—二界沟洼陷,有机质成熟界线所处层位更新,早第三纪主力生油岩就已经经历了较充分的热演化成熟作用,同时晚第三纪以来有机质成熟作用相对中北段更显著,因而馆陶组有油层存在。

整个东部凹陷构造受主干断裂右行走滑作用影响较显著,不仅影响了区域或局部构造的形态,同时对油气的垂向运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断裂和圈闭封盖条件是本段天然气运聚成藏的主控因素。

4 结论(1)沙三段气源岩整体呈南北厚中间薄的“哑铃状”分布,南北两端的两个源岩发育中心是最主要的生气中心,气藏环绕生烃中心周围分布。

(2)本区中深层发育自生自储自盖型、自生自储上盖型、下生上储上盖型三种储盖组合,盖层以局部泥岩盖层和火山岩盖层为主,由北向南沙三段储层物性变差。

(3)成藏主控制因素在东部凹陷各区域具有明显差异,勘探有利区以北部的牛居-青龙台构造带和南部的驾掌寺—二界沟洼陷为最优。

东濮凹陷油东濮凹陷页岩油气资源评价及选区研究论证报告【管理资料】

东濮凹陷油东濮凹陷页岩油气资源评价及选区研究论证报告【管理资料】

中原油田科研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项目名称:东濮凹陷页岩油气资源评价及选区研究编写人: _ 卢双舫_负责单位:东北石油大学二O一二年三月九日一、项目立项依据与目的意义东濮凹陷地处环渤海湾断陷盆地的西南缘,横跨河南、山东两省,主要在濮阳、东明、莘县、长垣及兰考五县,面积约5400km2。

盆地东部为鲁西隆起,西部为内黄隆起,北部为莘县凹陷,南部是兰考凸起,是一个呈北北东向、南宽北窄一个多油气藏类型的复杂断块盆地。

目前已进入高勘探程度阶段,,。

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有泥岩裂缝油井发现,~,,证明了东濮凹陷泥岩裂缝含油。

此后在文14及文19等井见到泥岩裂缝油气显示,~,获工业油气流。

目前东濮凹陷已在文留、淮城、卫城、胡状、庆祖、刘庄等地区发现泥岩裂缝油气显示。

截止2003年底,东淮凹陷共有70口井泥岩裂缝见油显示,6口井测试或试油,主要分布在文留地区。

东濮凹陷展现出良好的泥页岩油勘探前景。

常规油气资源的逐步枯竭和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攀升,迫使石油勘探家不得不探索油气勘探的新领域,这使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重要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页岩油气在北美的成功勘探、开发自然就引起了油田领导对这一目标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正因为如此,国土资源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及有关油田正在组织开展全国、全探区或矿权区包括海相、陆相的页岩油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的战略研究工作。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持续、快速升温,可以说正处于页岩油气大发展的前夜。

中原油田各级领导也十分关注这一领域,尤其是已有较多显示的东濮凹陷泥页岩油潜力。

但评价过程中,地质和地球化学家普遍感觉到缺少指导性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这是因为,泥页岩作为生成油气的源岩,虽然没有人怀疑其中残留蕴含着海量的油气资源,而且,应用现有的烃源岩定量评价技术,人们不难计算出泥页岩中有机质生排烃之后残存的油气总量(卢双舫等,200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粲3期徐波等:辽河濑田东部凹陷页岩气成藏条件及含气性评价451以美国最为成功,2009年美国页岩气产量接近1000×108时/a,超过中国常规天然气年产量n]。

近年来,孛莺已逐渐谈识妥页岩气藏酌重要现实意义,并加大了研究力度。

2006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张金川教授申报并获通过了中国第一个以页岩气为研究主薅的国家自然辩学基金项銎“页者气成藏橇理与聚集条件”;200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美阑新田石油公司签署了中国第一个页岩气对外开发协议;2008年,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设计实施了中网首口页器气取心浅井——长芯1井;2009年,国土资源部启动了全国营个页岩气资源勘查颂耳;2010年4月,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启动“南方探区页岩气资源潜力及区块评价”研究项目;2010年5月,中国石化华东分公司页岩气方深1井特大型压裂旌工获成功;2010年8月,中国酋个专门从事页岩气开发的科研机构——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在中国石油勘探舞发研究院廓坊分院成立。

总体上,中国页岩气勘探研究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①对国外成果的引进和消化阶段[2-7]。

该阶段充分认识到页岩气吸附机理躲存在,对页岩气藏戆认识童“裂隙气藏”转化为“吸附气藏”;②将中国盆地与美国东都盆地进行地质类比,对中国页岩气资源进行初步的整体评佶阶段E8-133。

在充分认识页岩气吸附枧理的基础上,重新对中国页澍气资源量进行评估,普遍认为中图具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③在重点地区锊找证据,进行页岩气藏勘探除段[10-22]。

该阶段在重点缝送进行取样并进行页岩含气性实验研究,分析中国页岩含气性影响因素,进行勘探有利区选择。

大多数学者认为四川盆地是中国最为现实的页岩气勘探区[H-20],并对西删盆地下寒武绕筇嚣寺缀、上三叠统须家河缆、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等层系中页岩气成藏条件展开了熏点研究。

此外,还有学者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页岩气成藏条徉进行研究弪引。

总体上,目前中国页岩气的研究煎点仍集中在以天然气为主要烃_产物的四JI|、鄂尔多斯盆地中,掰对以产油为主的中国东部断陷盆地研究褶对较少。

因此,加强东部断陷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对于完善中国页岩气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2辽河油田东部凹陷泥页岩特征2.1发育特征2.1.1厚度一定厚度和面积的泥页岩是形成页岩气藏的必要条箨,但到耳前为止,具有经济价值页岩气藏的页岩厚度下限还没有明确提出汹]。

美国五天页岩气勘探开采区的页岩净厚度为9.14"-'91.44mC24]。

因此有学者建议以9m为具有商业开发价菹员者气藏的页辫厚度下限‘引。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自下而上发育有古近系沙河街缰三段(沙三段)、沙河衡缓一二段(沙一二段)纛东营组3套具有生烃能力的暗色泥页岩。

平面上,盘北向南发育有多个洼陷(图1),形成了以驾掌寺一二界沟、热河念一黄沙坨秘孛屠一长潍失中心的南部、孛郝、j艺部3个暗色泥页岩发育中心。

嘲l东部凹蹈生烃洼陷位置Fig.1LocationofhydrocarbongeneratingsubsaginEasternSag沙三段;麓陷内广泛发育,总体±量瑰溅南j艺|萃、中间薄的“哑铃状”分布特征,凹陷南北两端的驾掌寺一二界沟洼陷秘牛居一长滩洼陷最大累积厚度均超过2000m,箕健缝逸厚度一般为800"-,1000m。

沙一二段;继承了沙三段源岩“哑铃状”发育特薤,餐较之涉三段锈显变薄。

其中隧陷蔓艺都的茨西、长滩地区厚度逾600m;南部的驾掌皆一二界沟洼陷最大厚度逾400m;中部地区暗色泥页岩厚度一般约力200m。

东营组:在南北厚、中间薄的总体特征下,南部地452石油学报2011年第32卷区暗色泥页岩厚度鹱显较葶艺都交大,驾掌寺一二器沟洼陷最大厚度逾1000m,且向南部滩海地区沉积厚度进一步增大。

北部牛居一长滩地区东营组暗色泥页岩厚度鸯驾掌寺蘸陷基本稳当;中部囔色泥页老累积零度仅有400m。

2.1.2裂缝及孔隙度泥页岩孛魏隙释檄裂缝发育程度是页岩气藏评赞的重要指标。

泥页岩微裂缝及孔隙越发育,页岩气藏中游离态天然气的聚集空闻越多,她终张隙稳裂缝发育也有效地增加了泥页岩的比表面积,提高了泥页岩吸附天然气的能力。

东都罄陷吉近系暗色泥页岩中富禽石英、长石,含少量方解石、白云石和黄铁矿。

石英、长石的高含爨增强了泥页岩脆性,故东部凹陷泥页岩内微裂缝普遍发育(图2)。

东部罄酸废有裂缝发弯的泥贾老孔骧发一般为5%左右,达到特低孔储屡级别。

圈2东邸凹鹅泥页媸擞孔隙、微裂缝Fig。

2DevelopmentofmicroporosityandmicrocrackinshaleinEasternSag2.2地球化学特征2。

2。

1有规碳含量在页岩气藏形成过程中泥页岩既是储集体也是烃源岩,泥页岩必须具有一定的有机碳含量(TOC)才能吴有生气髭力,同时嚣页老零Oe懿高低也影响着泥页岩中吸附气饿的多少。

美国五大页岩气系统页岩TOC为0.5%~25%。

目前一般以0.5%作为页岩气藏形裁的TOC下限值[咎2朝。

东部凹陷3套泥页岩平均TOC均大于0.5%,且从沙量段至东薷组,泥页岩TOC渐次降低。

沙三段泥页岩平均∞C达2。

4%,沙一二段力1。

4%,东营组鸯1.2%。

不同层系中ToC较高的暗色泥页岩均发育于凹陷中心,与厚度发育中心基本吻合。

南部和北部洼陷区暗色泥页岩鄹X瞬显高手中部缝隧(图3),箕中南部地区沙三段中下部暗色泥页岩TOC最高可达19.6%,平均值达2。

8%,是全凹陷最有利的源岩发育区。

2。

2.2有机质类型荧国五大页岩气盆地统计结果显示,腐殖型和腐泥型页岩孛均霹发育页岩气藏,但以王型和珏型干酪根为主R61。

东部霞陷源豢骞毒毽质类燮多样,憨体主以廉殖(IIe,Ⅲ)测为主,不同层系、不同地区腐泥型泥页岩呈区域性富集。

麸衮营缰蓟沙三段,有穰予形成页岩气藏的壤滋型泥岩所占比例逐渐变大,且均发育于凹陷的中心,与泥页岩厚度最大的区域基本熏合(图3)。

据全凹陷672个样瑟分析,东营组腐混登碴色混爽岩样品约占样品总数的2%,沙一二段为14%,两套地层中腐泥型泥页岩集中发育于凹陷南部的驾掌寺一:界沟洼陷和黄金芾洼陷。

涉三段腐泥鍪噻色泥页岩样品尉达掰实验样品总数的37%,发育面积约占凹陷面积的50%,除南部地区外,中部的热河台洼陷和北部的牛居一长滩洼陷也有腐泥登滋页岩发育。

2.2.3成熟度形成页岩气页岩的镜质体反射率(R。

)变化范围较大,生物成因气帮热解成因气均可形成页岩气藏,页岩R。

为0.4%---3.0%[24-2S]。

据东郝凹陷592个实测R。

数据统计,凹陷内嬉第3期徐波等:辽河油田东部凹陷页岩气成藏条件及含气性评价圈3东部凹陷不同层系暗色泥页岩有机碳含量、成熟度及有机质类型叠合Fig.3CongruenceofTOC-风andorganicmattertypeindifferenceformationsofEasternSag色泥页岩热演化程度整体不高,大部分R。

为0.5%~1.0%,其中以0.5%~0.8%为主,整体处于低熟一成熟的热演化阶段。

不同层系中,东部凹陷内南北两端的驾掌寺一二界沟洼陷和牛居一长滩洼陷泥页岩热演化程度均高于中部地区(图3)。

在此总体特征背景下,各层系源岩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沙三段中下部泥页岩以北部牛居一长滩洼陷热演化程度最高;自沙三段上部开始,受不同地区沉降速率差异的影响[27。

,南部洼陷泥页岩的热演化程度开始高于北部洼陷。

南北两端泥页岩热演化程度差异越往上部层系越明显,至东营组,南部驾掌寺洼陷泥页岩R。

最大达1.4%,而北部地区泥页岩R。

最大仅为0.9%。

与美国已证实的产气页岩对比[24。

,东部凹陷泥页岩以Ⅲ型为主,有机质类型与圣胡安盆地Lewis页岩类似;不同层系泥页岩TOC均超过0.5%,达到页岩气成藏的下限值,其中沙三段泥页岩TOC平均值达2.4%,超过Lewis页岩和Ohio页岩;天然气成因类型以生物成因和热成因混合为特征,泥页岩热演化程度高于密执安盆地的Antrim页岩,与伊利诺斯盆地的NewAIbany页岩基本相当。

虽然东部凹陷内页岩埋深大于美国五大产气页岩,但泥页岩累积厚度也远大于美国五大盆地的产气页岩。

页岩厚度、有机碳含量、干酪根类型、热演化程度对比结果显示,东部凹陷泥页岩各单项指标均可在美国五大页岩气盆地中找到相类似的实例,可初步确定东部凹陷存在发育页岩气藏的条件。

3辽河油田东部凹陷泥页岩含气性页岩气藏中天然气以吸附态和游离态的方式同时赋存在页岩中。

认识到吸附机理的存在使得页岩气藏从“裂隙气藏”中独立出来,极大地促进了页岩气藏的研究。

国外产气页岩研究资料显示,页岩气藏中吸附态天然气含量一般占总含气量的20%~80%[24。

3.I吸附气量3.1.1有机碳含量与吸咐气量的关系在相同的压力条件下,页岩中含气量与页岩的有机碳含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28。

选取的实验样品包括东部凹陷各类型的泥页岩,共计6口井15块样品(取样井位置见图1),样品TOC最小为0.52%,最大为19.6%。

吸附气量测定结果显示,随着泥页岩有机碳含量的增大,页岩中吸附气量呈现出线性增长规律(图4)。

东部凹陷泥页岩吸附气量Q与TOC的关系可用式(1)表示为Q=0.071XC。

+0.60(1)式中:C。

为有机碳含量(TOC),%。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有机碳含量最高的沙三段暗色泥页岩TOC平均值为2.4%,据此计算,凹陷内泥页岩吸附气量为0.77m3/t。

实验结果也证实,东部凹陷454石油学报2011年第32卷注:福特沃斯盆地Barnett页岩数据来自文献[28];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泥页岩数据来自文献[-21];加拿大Gordondale页岩数据来自文献E29]。

图4东部凹陷页岩有机碳含量与吸附气量关系Fig.4RelationshipbetweentotalorganiccarbonandabsorbedgascontentinEasternSag泥页岩吸附气含量一般为0.5"---1.2ITl3/t。

与国外已有页岩气产出的盆地比较,辽河油田东部凹陷泥页岩吸附气量明显低于美国Barnett页岩‘25。

,与加拿大Gordondale页岩基本相当m]。

与中国其他盆地对比,东部凹陷泥页岩吸附气含量高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泥页岩(0.1---0.25m3/t)[21。

,略低于四JII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平均吸附气含量为1.28m3/t)[23。

3.1.2成熟度与吸附气量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均把成熟度当成页岩气成藏的重要评价指标,但对于成熟度与吸附气量的关系则有不同的认识。

有观点认为,页岩生成的天然气先满足吸附作用,当吸附气量达到饱和后才出现游离态的天然气,且在页岩生气过程中,生烃作用导致了地层压力的增加,进而导致页岩中吸附气量不断地增加[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