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页岩气资源评价1

合集下载

我国页岩油的资源潜力及评价方法

我国页岩油的资源潜力及评价方法

一、判断题(每题 8 分,共 6 题,总分 48 分)•1、地质资源量包含可动烃和吸附烃两部分。

•A、对B、错正确•••2、Michael认为轻烃损失跟页岩油的比重有很大关系,认为比重越轻的损失可能越多,比重越重的可能损失越少。

•A、对B、错正确•••3、非常规油气是不同勘探程度地区资源量直接相加。

•A、对B、错正确•••4、总原地资源量包含已发现的和未发现的储集体中原始储藏的油气总量。

•A、对B、错正确•••5、成因法主要以类比(类推)分析为依据并对单位地质体进行资源量估算与分析。

•A、对B、错正确•••6、页岩油是指一种具有页状或片状层理,粒径小于0.0625mm的细粒沉积岩。

•A、对B、错错误正确答案B•二、单选题(每题 8 分,共 6 题,总分 48 分)•7、评价方法中,()通常适用于成熟或较成熟勘探地区的中、后期评价阶段,不宜直接运用于早期的未勘探或未开发阶段。

•A、分析法B、统计法C、估算法D、成因法正确•••8、()页岩油主要发育在页岩层系的纯页岩段。

•A、纯正型B、致密油型C、过渡型D、转化型正确••9、Modica认为页岩油主要存储在有机孔中,有机孔是()。

•A、含水的B、亲油的C、排水的D、排油的正确•••10、()是地层中油气聚集的总量,相当于原地资源量。

•A、远景资源量B、地质资源量C、可采资源量D、经济可采资源正确•••11、纯正型是指()页岩油。

•A、低成熟B、中低成熟C、中高成熟D、高成熟正确••12、剩余地质资源量:指地质资源量减掉()后的量。

•A、一级储量B、二级储量C、三级储量D、探明地质储量正确•三、多选题(每题 8 分,共 3 题,总分 24 分)•13、现在中石油的页岩油主要是采用广义的页岩油的分类,包括狭义的()两大部分。

•A、裙边油B、页岩油C、致密油D、储层油E、可采油正确•••14、按岩层成熟度划分,页岩油分为()两大类。

•A、低成熟B、中低成熟C、中成熟D、中高成熟E、高成熟正确•••15、赵文智专著《陆相页岩油形成与分布》将页岩油分为4类:()。

页岩气产能评价

页岩气产能评价

页岩气渗流模型 页岩气渗流模型
页岩气渗流模型 页岩气渗流模型
页岩气渗流模型 页岩气渗流模型
页岩气渗流模型 页岩气渗流模型
页岩气渗流模型
页岩气渗流模型 页岩气渗流模型
点源函数渗流方程及边界条件
页岩气渗流模型 页岩气渗流模型
页岩气的吸附与解吸机理
页岩气井的生产寿命通常比较长,部分甚至高达30年,产量年递减率一般 小于5%(多数为2%~3%)认为页岩气井稳产期较长的原因与储层吸附气含 量密切相关,页岩气后一阶段生产的天然气主要来自基质中的吸附气。页 岩气的解吸机制也是决定页岩气资源量至关重要的因素。页岩气的解吸机 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煤层气的解吸机理是相同的。在页岩层中,页岩 气在页岩中大部分以物理吸附状态赋存,页岩表面分子与甲烷分子间作用 力为范德华力。页岩气的解吸是吸附的逆过程,处于运动状态的气体分子 因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导致动能增加而克服引力场,从页岩中脱离 成为游离相,发生解吸。
页岩气的吸附与解吸机理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总结
1.页岩气藏是自生自储型低渗气藏,气藏中的气体主要以吸附态储存在页岩基 质颗粒表面或游离态储存于孔隙和裂缝中; 2.页岩气渗流机理为由基层表面解析,向裂缝中扩散,最后流向井底; 3.考虑页岩气吸附特性,建立页岩气在裂缝中流动的渗流模型; 4.通过对渗流模型的分析,得出产能的影响因素; 5.进行产能评价,包括页岩的解吸特性,使得气井产量递减更慢且生产时间更 长;Langmuir体积越大,压力传播越慢,产量递减越慢;Langmuir压力越小, Langmuir Langmuir 压力传播越慢,产量递减越慢等。

页岩气评价标准

页岩气评价标准

页岩气评价标准据张金川教授页岩气有经济价值的开发必备条件:(1)岩石组成一般为30-50%的粘土矿物、15-25%的粉砂质(石英颗粒);(2)泥地比不小于50%;(3)有机碳含量一般小于30%;(4)TOC:底限0.3%,一般不小于2%;(5)Ro:0.4%-2.2%,高可至4.0%;(6)净厚度:不小于6m;一般在30m以上。

(7)岩石物性:Ф≤10%,Ф含气= 1-5%,K取决于裂缝发育程度;(8)吸附气含量:吸附态20% -90%之间,一般50%±;(9)含气量:1-10m3/t;(10)经济开发深度:不大于3800(4000)m页岩气成藏并具有工业价值的基本条件是:气藏埋藏较浅且泥页岩厚度较大, 母质丰富且生气强度较大以及裂缝发育等。

据侯读杰教授TOC:一般>4%,有机碳含量大于3%;( 据Burnaman (2009) TOC一般不小于2% ) Ro:一般在1.1%以上,Ro为1.1%~3.0%厚度:高有机质丰度泥岩(Corg>3.0%)连续厚度15m以上,如有机质丰度低,则须提高其厚度值;矿物含量:石英、方解石、长石等矿物含量大于25%岩石物性:Ф≤10%,Ф含气= 1-5%,K取决于裂缝发育程度;地层含气:广泛的饱含气性,吸附态一般>40%;深度:<4000MTOC含量、富有机质页岩厚度与有机质成熟度被认为是决定页岩气区带经济可行性的关键因素(Rokosh et al,2009)。

聂海宽内部控制因素:TOC:具有工业价值的页岩气藏TOC>1% ,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有机碳下限值可能会降低至0.3%;(Schmoker 认为产气页岩的有机碳含量(平均)下限值大约为2%;Bowker 则认为获得一个有经济价值的勘探目标有机碳下限值为2. 5% ~ 3%。

)成熟度:变化范围较大,一般>0.4%厚 度:具有良好页岩气开发商业价值的页岩厚度下限为9 m;据李延钧教授等页岩埋深:小于3000m,深于3000m 作为资源潜力区页岩单层厚度:大于30 m有机碳含量(TOC):2.0% 以上硅质含量:>35%,易于形成微裂缝;储层物性:K≥ 10-3mD、Ф≥4%有机质成熟度(Ro):1.4%-3.0%李教授根据以上六项页岩气评价指标提出了页岩气分级评价标准如下图所示:据Rimrock Energy, 2008 页岩气优选标准1ft=0.3048M How we look for in a gas shale? (Rimrock Energy, 2008)Burnaman(2009)认为:对于页岩气的形成而言,拥有高TOC的页岩的连续厚度至少为45m(150ft)。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水平钻井技术和压裂技术的不断发展,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持续快速升温,因此,建立实际有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标准是勘探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页岩油气发育条件及富集机理,结合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基本原则,建立把测井资料与地化分析相结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体系。

关键字:页岩油气资源ΔLgR模型页岩有效厚度氯仿沥青“A”法0 引言中国沉积盆地中富有有机质的泥页岩广泛分布,从震旦系到古近系均有分布;页岩厚度大,有机质成熟度高,生烃能力强,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资源成藏的基本条件,勘探前景非常广阔。

如何估算这些油气资源,对于我国的页岩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在页岩候选区评价中所采用的关键参数大致有2类,即地质条件与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地质类参数控制着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与富集,包括页岩面积、厚度、有机质丰度、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及油气显示等方面;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包括埋深、地貌条件等,控制着开发成本。

本文主要研究页岩油气资源的地质条件,把测井资料等地物手段与地化实验分析相结合,通过对页岩有效厚度、TOC含量的分析,来预测页岩油气资源的含量[1]。

1 页岩油的特征页岩油是指储存于富有机质,纳米级孔径为主页岩地层中的石油,一般只经过一次运移或进行了极短暂得到二次运移过程,在泥页岩层析中自生自储,以吸附态或游离态的形式赋存于泥页岩的纳米级孔隙或裂缝系统中。

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受到页岩中有机质的演化阶段影响,只有在有机质进入生油窗后,才可能生成油气资源,有机质演化程度过高,则会转化形成页岩气。

页岩油主要包括游离油和吸附油,但在目前的开采水平阶段,吸附油很难开采出来,所以现今页岩油一般都指页岩油中的游离油;页岩气则同样包括游离气和吸附气。

2利用测井资料计算页岩有机碳含量2.1 页岩测井响应特征理论假设烃源岩有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的流体组成;而非烃源岩仅由岩石骨架和充填孔隙流体组成;成熟烃源岩则由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流体(水和生成的烃类)组成。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解读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解读

今天给大家推送此文,是该规范的编制部门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的两位老师写的,原文发在“中国矿业报”6月12日上。

烟花未对内容有任何改动。

谢谢原文作者。

么么~2014年4月17日,国土资源部以公告形式,批准发布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的《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DZ/T0254-2014)》(以下简称《规范》),并于2014年6月1日实施。

这是我国第一个页岩气行业标准,是规范和指导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规范,是加快推进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项重大举措。

《规范》的发布实施是我国非常规油气领域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我国页岩气资源储量管理和页岩气勘探开发产生重要影响。

《规范》的重要意义2011年12月,国务院批准页岩气为新发现矿种,确立了页岩气作为我国第172个矿种的法律地位。

国土资源部将页岩气按独立矿种进行管理,对页岩气探矿权实行招标出让,有序引入多种投资主体,通过竞争取得探矿权,实行勘查投入承诺制和区块退出机制,以全新的管理模式,促进页岩气勘探开发,促使页岩气勘探开发企业加大勘查投入,尽快落实储量,形成规模产量,从而推动页岩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继201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共同发布《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加强页岩气资源勘查开采和监督管理、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页岩气开发利用减免税、页岩气产业政策以及与页岩气相关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督管理、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等一系列政策规定,为页岩气勘探开发创造了宽松政策环境。

与此同时,其他有关页岩气环保、用水、科技和对外合作等政策措施也在加紧制定中。

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已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重庆涪陵、四川长宁等地区已开始转入页岩气商业性开发。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设置页岩气探矿权52个,面积16.4万平方千米。

页岩气评价标准

页岩气评价标准

页岩气评价标准据张金川教授页岩气有经济价值的开发必备条件:(1)岩石组成一般为30-50%的粘土矿物、15-25%的粉砂质(石英颗粒);(2)泥地比不小于50%;(3)有机碳含量一般小于30%;(4)TOC:底限0.3%,一般不小于2%;(5)Ro:0.4%-2.2%,高可至4.0%;(6)净厚度:不小于6m;一般在30m以上。

(7)岩石物性:Ф≤10%,Ф含气=1-5%,K取决于裂缝发育程度;(8)吸附气含量:吸附态20%-90%之间,一般50%±;(9)含气量:1-10m3/t;(10)经济开发深度:不大于3800(4000)m页岩气成藏并具有工业价值的基本条件是:气藏埋藏较浅且泥页岩厚度较大,母质丰富且生气强度较大以及裂缝发育等。

据侯读杰教授TOC:一般>4%,有机碳含量大于3%;(据Burnaman(2009)TOC一般不小于2%)Ro:一般在1.1%以上,Ro为1.1%~3.0%厚度:高有机质丰度泥岩(Corg>3.0%)连续厚度15m以上,如有机质丰度低,则须提高其厚度值;矿物含量:石英、方解石、长石等矿物含量大于25%岩石物性:Ф≤10%,Ф含气=1-5%,K取决于裂缝发育程度;地层含气:广泛的饱含气性,吸附态一般>40%;深度:<4000MTOC含量、富有机质页岩厚度与有机质成熟度被认为是决定页岩气区带经济可行性的关键因素(Rokosh et al,2009)。

聂海宽内部控制因素:TOC:具有工业价值的页岩气藏TOC>1%,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有机碳下限值可能会降低至0.3%;(Schmoker认为产气页岩的有机碳含量(平均)下限值大约为2%;Bowker则认为获得一个有经济价值的勘探目标有机碳下限值为2.5%~3%。

)成熟度:变化范围较大,一般>0.4%厚度:具有良好页岩气开发商业价值的页岩厚度下限为9m;据李延钧教授等页岩埋深:小于3000m,深于3000m作为资源潜力区页岩单层厚度:大于30m有机碳含量(TOC):2.0%以上硅质含量:>35%,易于形成微裂缝;储层物性:K≥10-3mD、Ф≥4%有机质成熟度(Ro):1.4%-3.0%李教授根据以上六项页岩气评价指标提出了页岩气分级评价标准如下图所示:据Rimrock Energy,2008页岩气优选标准1ft=0.3048M= How we look for in a gas shale?(Rimrock Energy,2008)Burnaman(2009)认为:对于页岩气的形成而言,拥有高TOC的页岩的连续厚度至少为45m(150ft)。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页岩气是一种以页岩为主要储层,通过先进的水平钻井和压裂技术开发出来的天然气,其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储层、控矿构造和含气性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评价页岩气的开发潜力,需要对其选区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储层特征是评价一块页岩气选区开发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分为物性、成分和孔隙结构三个方面。

物性指储层的密度、孔隙度、渗透率、压缩系数等物理特性;成分指储层的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类型、排泄类型等化学特性;孔隙结构指储层孔隙的大小、形态和连通性等。

页岩气储层的物性特征通常表现为低渗透率、低孔隙度、低渗透性和高岩石压缩系数等,需要通过水平井和压裂技术进行有效地刺激和提高产能。

在早期选区评价中,通过钻井获取的储层岩心、测井资料和岩相描述等信息,可以较为全面地识别储层特征,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震勘探、微地震监测和地下水力学等新技术也被应用于储层特征评价,提高了评价的可靠性。

控矿构造是指影响页岩气储层形成、聚集和保存的因素,主要包括构造、沉积环境和地质历史等方面。

选区评价中要全面分析控矿构造的特点,了解地质构造对页岩气聚集和分布的影响,进而确定开发策略和方案。

页岩气储层的聚集规律一般与构造沉降相对稳定、受构造变形较小、沉积相相对一致的地层区域有较好的相关性。

因此,通过对构造形态、沉积相和断裂发育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最有利于开发的区域。

含气性是指含气岩石在压力释放时所释放的气体,也是评价选区开发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含气性受储层岩石物性和构造背景的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含气压力、含气饱和度和气体组成等方面。

页岩气开发中,矿区内不同井的含气性差异较大,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针对不同地层与井段开展智能化优化生产。

综上所述,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需要开展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才能更好地确立合适的开发方案和科学的管理策略。

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分布及特点

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分布及特点

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分布及特点程涌;郭宇丰;陈国栋;杨万霖;王发龙【摘要】介绍了中国页岩气的资源潜力,分析了中国页岩的地史和空间分布,对比了中国三大类富有机质页岩的特征及中国页岩气与北美的差异.我国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介于80.45×1012~144.50×1012m3,可采资源量介于11.50×1012~36.10×1012m3.在中国多旋回构造与多沉积环境演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从中元古界串岭沟组到渐新统东营组的多套复杂的页岩沉积.其中,海相页岩主要形成于早古生代时期,主要分布在中下扬子区、四川盆地及周边为主的南方地区和塔里木盆地为主的中西部地区,资源潜力最大,成藏条件优越,层系上以筇竹寺组和五峰组—龙马溪组及其相当层位为重点;海陆交互页岩主要发育于晚古生代,以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等中西部沉积盆地的石炭系—二叠系和南方地区的二叠系,以太原组、山西组、龙潭组为重点层系,资源潜力和成藏条件次于海相页岩;陆相页岩则形成中、新生代,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四川盆地等沉积盆地,以延长组、青山口组、沙河街组和三叠系-侏罗系为重点层系,资源潜力和成藏条件最差.【期刊名称】《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7(033)005【总页数】8页(P17-24)【关键词】页岩气;资源潜力;分布;勘探开发【作者】程涌;郭宇丰;陈国栋;杨万霖;王发龙【作者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矿业学院,云南昆明650033;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建工学院,云南昆明650033;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甘肃庆阳745600;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17;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0 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攀升和常规油气资源的不断消耗,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流程
评价区基础地质条件研究 评价单元平面划分 评价单元纵向划分 依据沉积特征确定厚度 确定含气泥页岩层段厚度 (形成厚度的概率分布) 据钻井和剖面资料对烃源 岩累计厚度进行修正 评价单元的划分 利用井资料和TOC确定厚度 利用野外地质剖面确定厚度 利用地震剖面确定厚度
确定含气泥页岩层段分布面积 实测含气量 等温吸附法 确定含气量 含气饱和度法 用TOC计算含气量 资源量计算 (形成含气量的概率分布) 体积法 含气量类比法 资源面积丰度类比法 资源量分级评价 资源分布特征 确定泥页岩密度
波时差、高电阻、
高中子、低密度” 的解释模式,确定
含气泥页岩层段厚
度。
岩 性 建111井 元陆4井
含气页 岩层段 90m 62m
泥岩类 90m 49m
灰岩类 0m 13m
砂岩类 0m 0m
4、确定含气泥页岩层段厚度
元陆4井
1)利用录测井资料和有机碳含量确定
纵向上可按照有机碳含量分别为小于
20
SP(mv)
3730
统计每口井页岩含气层段的厚度。
3740
建立模型: TOC=a*lgLLD+b*Δt+c
3750
TOC(%) 建111井 元陆4井
<0.5
0.5~1
1~2 57m
>2 0m 0.5m
含 气 页 岩 层 段
3760
3770
3780
13.7m 19.3m 18m
12.9m 30.6m
3790
3800
陆相页岩气:包括东部
鄂尔多斯盆地 上三叠系 北方地区 石炭-二叠系 东部断陷盆地 古近系
断陷盆地古近系,四川 盆地及周缘上三叠统、
四川盆地及周缘陆相 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
中下侏罗统,鄂尔多斯
盆地上三叠统,西北地 区侏罗系,东北白垩系
南方地区过渡相
石炭系、二叠统
南方海相
下寒武系 上奥陶统-下志留统
等领域。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南 方石炭系、二叠系,北
评价单元
以盆地为基本实体单元,并根据盆地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单元的进一
步细化。单元的细化要遵守页岩油气生成和聚集的客观规律。 横向:油气资源评价单元采用盆地(坳陷)、凹陷、区带三级。 或以矿权登记区块或区带为评价单元。 纵向:以含气泥页岩层段为评价单元。
盆地 (坳陷)
灰黑色页岩
2m
2113-2115m
28m
灰色砂质泥岩
2085-2113m 2m
灰黑色页岩
2123-2125m
黑色炭质页岩
灰色砂质泥岩
8m
2115-2123m
黑色页岩夹黑色碳质页岩
5m
28m
2153-2158m
2125-2153m
4、确定含气泥页岩层段厚度
借鉴国外页岩气层
测井解释经验,按 照“高伽马、高声
五、提交成果
评价思路
由于各评价区地质情况各异,在建立资源评价方法时,总体上考 虑到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按照含气泥页岩层段的方法及思路,获得比较客观、较为可靠的 页岩气资源潜力。 根据勘探程度不同选择不同评价方法,对高勘探程度区或低勘探 程度区,分别使用体积法和类比法进行计算。 按照层资源丰度评价资源的优劣程度,对资源量分级评价。
料,对基本石油地质条件较清楚,可获得该地区部分评价关键参数。
低勘探程度区 :仅有重、磁、电等非震物化探资料,没有针对目的层的地震资料、钻井等一系列资料数
据,对基本石油地质条件不清楚,评价关键参数缺乏,仅能靠类比法获得。
层资源丰度 :指单一含气泥页岩层段(系统)内的页岩气资源面积丰度,单位是 108m3/Km2。
砂岩类厚度H=h3+h6 碳酸盐岩类厚度H=h4
泥页岩类:吸附气及游离气 砂岩类:游离气 碳酸盐岩类:游离气
4、确定含气泥页岩层段厚度
含 气 泥 页 岩 层 段 ︿ 系 统 ﹀
30m
灰黑色泥岩
2055-2085m
有效层段范围的 确定(2055-2158m) 总厚度:103m
岩 石 相 划 分
确定含气泥页岩层段分布面积 实测含气量 等温吸附法 确定含气量 含气饱和度法 用TOC计算含气量 资源量计算 (形成含气量的概率分布) 体积法 含气量类比法 资源面积丰度类比法 资源量分级评价 资源分布特征 确定泥页岩密度
资源量可信度评价
成果图件
2、评价区基础地质条件研究
在对页岩气进行资源评价时,必须对其地质背景进行分析,研究 其页岩气形成富集的基础地质条件,研究和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 一些方面: 1)区域构造、沉积及地层发育背景; 2)含有机质泥页岩发育的区域地质条件; 3)页岩气的形成富集条件(含气泥页岩层段的有机质丰度、热 演化程度、储集条件、保存条件); 4)页岩气勘探程度与发现情况(气测及测试情况)。
50 3.5 0 120
LLD(Ω .m) GR (API)
150 0 0 1000
实测TOC(%) 气测(%)
0 15 0 3
岩性
深度 (m)
3710
1.5 40
DEN(g/cm3) AC(μ s/m)
LLS(Ω .m)
1000
计算TOC(%)
0 3
3720
0.5%、0.5%-1%、1%-2%、大于2%为标准,
由于中国石化页岩气区块地质特征差异很大,有海相、海陆过渡
相,陆相,且各探区的资料程度不一,同时许多关键参数获得的方 式不同,即使用同一种方法不同测试单位测试结果差异也较大,因
此,建立统一的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难度较大。
页岩气资源潜力多大?以前的估算,以累积泥质烃源岩厚度及面 积,估算的页岩气资源量很大,与工程技术适用性结合不够。通过
关键术语定义
相对较高勘探程度区:针对目的层有地震详查或三维地震资料,有大量钻遇目的层的预探井、评价井以
及相关分析化验、测井资料等,对该区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清楚,可较为全面的获取评价关键 参数资料。
中等勘探程度区:有二维地震资料,有少量钻遇目的层的预探井或区域探井等资料、有部分分析测试资
资源量可信度评价
成果图件
汇 报 内 容
一、概况 二、关键术语定义 三、资源评价技术方法的思路和流程 四、资源评价技术方法操作指南
五、提交成果
1、页岩气资源评价流程
评价区基础地质条件研究 评价单元平面划分 评价单元纵向划分 依据沉积特征确定厚度 确定含气泥页岩层段厚度 (形成厚度的概率分布) 据钻井和剖面资料对烃源 岩累计厚度进行修正 评价单元的划分 利用井资料和TOC确定厚度 利用野外地质剖面确定厚度 利用地震剖面确定厚度
分层 GR RD AC
0
井 150 深
1
岩性
100000
RS
150
CNL
40
气测
90
DEN
-10 0 3.5
1
100000
1.5
元 坝 100 11 井
75m
3、评价单元划分-纵向上
关键参数获取
确定含气泥页岩层段厚度
确定含气泥页岩分布面积 确定含气量 确定相似系数
确定含气泥页岩层段厚度
确定含气量
中国石化页岩气资源评价 技术方法
(推广稿)
包书景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年2月14日
汇 报 内 容
一、概况 二、关键术语定义 三、资源评价技术方法的思路和流程 四、资源评价技术方法操作指南
五、提交成果
项目概况
调研分析,提出将含气泥页岩层段(系统)作为评价单元的方法及
思路,实现了与工程技术结合,不但可以明确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目 的层段,而且能够获得相对客观、可靠的页岩气资源量,为勘探开
发部署和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项目概况
按照总部及油田部要求,由包书景牵头,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和地质大学 (北京)组成了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小组,制定了方法研究技术路线和计 划;项目组成员密切联系、紧密配合,并于2011年11月下旬初步形成《中国石 化页岩气资源评价技术方法》(初稿)。 2011年11月底-12月初,方法研究小组依次前往华东分公司、勘探南方分公 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就《中国石化页岩气资源评价技术方法》(初稿)进行 技术交流,并讨论页岩气资源评价过程中关键参数的获取方法及取值问题。 2012年12月底,方法研究小组邀请及华东分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江汉油 田分公司等相关技术人员来北京共同讨论; 2012年1月初形成了《中国石化页岩气资源评价技术方法》(送审稿), 2012年1月8日通过了股份公司蔡希源总地质师、马永生副总地质师和油田部戴 少武总地质师等组成的专家组的审查。 随后按照总部领导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并于的2月初形成推广稿。
• • • • •
测井资料和TOC 野外地质剖面 地震剖面 三次资评烃源岩厚度 沉积特征
• 实测含气量 • 等温吸附法 • 含气饱和度法 • 相关参数法(如TOC)
可 靠 性 降 低
4、确定含气泥页岩层段厚度
按泥页岩类、砂岩类、碳酸盐类三
类岩石相分别统计计算 。
泥页岩类厚度H=h1+h2+h5+h7+h8+h9
资源分级评价 :本次页岩气资源量分级拟采用层资源丰度划分:Ⅰ类(好)、Ⅱ类
(中)、Ⅲ类(差),三级评价资源的优劣程度。
Ⅰ类-层资源丰度>5×108m3/km2、Ⅱ类-层资源丰度2-5×108m3/km2、Ⅲ类-层资源丰度<2×108m3/km2。
汇 报 内 容
一、概况 二、关键术语定义 三、资源评价技术方法的思路和流程 四、资源评价技术方法操作指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