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资源评价

合集下载

我国页岩气富集类型及资源特点

我国页岩气富集类型及资源特点

3本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672087、40472073)及“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国家专项的资助。

作者简介:张金川,1964年生,本刊第六届编委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主要从事非常规天然气地质、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油气资源评价及盆地流体分析等研究工作。

地址:(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电话:(010)82322735。

E 2mail :zhangjc @我国页岩气富集类型及资源特点3张金川 姜生玲 唐玄 张培先 唐颖 荆铁亚教育部“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张金川等.我国页岩气富集类型及资源特点.天然气工业,2009,29(12):1092114. 摘 要 根据页岩气聚集的机理条件和中、美页岩气地质条件的相似性对比结果认为:中国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优越,具有与美国大致相同的页岩气资源前景及开发潜力。

中国含气页岩具有高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及高后期改造程度等“三高”特点,页岩气具有海陆相共存、沉积分区控制以及分布多样复杂等特点。

以间接型和直接型页岩气划分方法为基础并结合中国区域地质特点,将中国的页岩气富集模式划分为南方型、北方型及西北型等3种,分别具有以下特点:①以扬子地台为核心的南方型页岩气聚集条件有利并以改造较为严重的海相古生界海相页岩聚气为主,具有单层厚度大、发育层位多、分布面积广、热演化程度高、后期改造强等特点;②以华北地台为主体的北方型页岩气具有古—中—新生界页岩发育齐全、沉积迁移特征明显、薄互层变化频率高、沉积相带分隔明显等特点;③以塔里木地台为基础的西北型页岩气储层以中—古生界为主,沉积类型多、有机碳丰度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

结论认为:中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约为26×1012m 3,大致与美国的28×1012m 3相当。

关键词 中国 页岩气 资源评价 分区特点 富集模式 开发潜力 华北地台 扬子地台 塔里木地台 DOI :10.3787/j.issn.100020976.2009.12.033 作为源岩排烃残余的主要产物,页岩气的存在具有广泛意义。

陆相页岩气的泥页岩评价——以延长下寺湾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为例

陆相页岩气的泥页岩评价——以延长下寺湾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为例





第 3 6卷
V o1 36 .
第 4期
No 4 .
21 0 2年 8月
A ug. 2 2 01
J OURNAL OF NORTHEAST PETROLEUM UNI VERSI TY
陆 相 页 岩 气 的 泥 页 岩 评 价 以 延 长 下 寺 湾 区上 三 叠 统 延 长 组 长 7段 为 例
收 稿 日期 : 0 2 5 0 编 辑 : 雅 玲 2 1 —0 —3 ; 陆 基 金 项 目 :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1 0 0 8 国 4 12 8 ) 作 者 简 介 : 镱 婷 ( 9 8 ) 女 , 士研 究 生 , 要 从 事 非 常 规 油 气成 藏 与分 布 规 律 方 面 的 研 究 杨 18一 , 硕 主
长 组

词: 陆相 ;泥 页 岩 ;页岩 气 评 价 ; 机 质 丰 度 ;有 机 质 成熟 度 ;有 机 质 类 型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 寺 湾 区 ; 有 下 延
中 图 分 类 号 : El 1 2 T 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5— 1 7 2 1 ) 4 0 0—0 2 9 4 0 ( 0 2 0 —0 1 8
中、 测显 示活 跃 、 气 页岩 中裂缝 发育 , 页岩气 资 源潜力 较大 , 确定 鄂尔 多斯 盆地南 部地 区为 三叠 系延 长组 页 岩气 发育 的有利 区域 . 长油 田股份 有 限公 司成功 地 探索 了 中国第 一个 陆相 页 岩气 勘 探井 , 延 由于 目前 对
于 海 相 页 岩 的相 关 研 究 较 多 l 1 , 美 国 阿 拉 巴契 亚 盆 地 的上 泥 盆 统 O i 岩 、 特 沃 斯 盆 地 的 下 石 炭 如 ho页 福

页岩气评价标准

页岩气评价标准

页岩气评价标准据张金川教授页岩气有经济价值的开发必备条件:(1)岩石组成一般为30-50%的粘土矿物、15-25%的粉砂质(石英颗粒);(2)泥地比不小于50%;(3)有机碳含量一般小于30%;(4)TOC:底限0.3%,一般不小于2%;(5)Ro:0.4%-2.2%,高可至4.0%;(6)净厚度:不小于6m;一般在30m以上。

(7)岩石物性:Ф≤10%,Ф含气= 1-5%,K取决于裂缝发育程度;(8)吸附气含量:吸附态20% -90%之间,一般50%±;(9)含气量:1-10m3/t;(10)经济开发深度:不大于3800(4000)m页岩气成藏并具有工业价值的基本条件是:气藏埋藏较浅且泥页岩厚度较大, 母质丰富且生气强度较大以及裂缝发育等。

据侯读杰教授TOC:一般>4%,有机碳含量大于3%;( 据Burnaman (2009) TOC一般不小于2% ) Ro:一般在1.1%以上,Ro为1.1%~3.0%厚度:高有机质丰度泥岩(Corg>3.0%)连续厚度15m以上,如有机质丰度低,则须提高其厚度值;矿物含量:石英、方解石、长石等矿物含量大于25%岩石物性:Ф≤10%,Ф含气= 1-5%,K取决于裂缝发育程度;地层含气:广泛的饱含气性,吸附态一般>40%;深度:<4000MTOC含量、富有机质页岩厚度与有机质成熟度被认为是决定页岩气区带经济可行性的关键因素(Rokosh et al,2009)。

聂海宽内部控制因素:TOC:具有工业价值的页岩气藏TOC>1% ,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有机碳下限值可能会降低至0.3%;(Schmoker 认为产气页岩的有机碳含量(平均)下限值大约为2%;Bowker 则认为获得一个有经济价值的勘探目标有机碳下限值为2. 5% ~ 3%。

)成熟度:变化范围较大,一般>0.4%厚 度:具有良好页岩气开发商业价值的页岩厚度下限为9 m;据李延钧教授等页岩埋深:小于3000m,深于3000m 作为资源潜力区页岩单层厚度:大于30 m有机碳含量(TOC):2.0% 以上硅质含量:>35%,易于形成微裂缝;储层物性:K≥ 10-3mD、Ф≥4%有机质成熟度(Ro):1.4%-3.0%李教授根据以上六项页岩气评价指标提出了页岩气分级评价标准如下图所示:据Rimrock Energy, 2008 页岩气优选标准1ft=0.3048M How we look for in a gas shale? (Rimrock Energy, 2008)Burnaman(2009)认为:对于页岩气的形成而言,拥有高TOC的页岩的连续厚度至少为45m(150ft)。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水平钻井技术和压裂技术的不断发展,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持续快速升温,因此,建立实际有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标准是勘探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页岩油气发育条件及富集机理,结合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基本原则,建立把测井资料与地化分析相结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体系。

关键字:页岩油气资源ΔLgR模型页岩有效厚度氯仿沥青“A”法0 引言中国沉积盆地中富有有机质的泥页岩广泛分布,从震旦系到古近系均有分布;页岩厚度大,有机质成熟度高,生烃能力强,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资源成藏的基本条件,勘探前景非常广阔。

如何估算这些油气资源,对于我国的页岩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在页岩候选区评价中所采用的关键参数大致有2类,即地质条件与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地质类参数控制着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与富集,包括页岩面积、厚度、有机质丰度、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及油气显示等方面;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包括埋深、地貌条件等,控制着开发成本。

本文主要研究页岩油气资源的地质条件,把测井资料等地物手段与地化实验分析相结合,通过对页岩有效厚度、TOC含量的分析,来预测页岩油气资源的含量[1]。

1 页岩油的特征页岩油是指储存于富有机质,纳米级孔径为主页岩地层中的石油,一般只经过一次运移或进行了极短暂得到二次运移过程,在泥页岩层析中自生自储,以吸附态或游离态的形式赋存于泥页岩的纳米级孔隙或裂缝系统中。

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受到页岩中有机质的演化阶段影响,只有在有机质进入生油窗后,才可能生成油气资源,有机质演化程度过高,则会转化形成页岩气。

页岩油主要包括游离油和吸附油,但在目前的开采水平阶段,吸附油很难开采出来,所以现今页岩油一般都指页岩油中的游离油;页岩气则同样包括游离气和吸附气。

2利用测井资料计算页岩有机碳含量2.1 页岩测井响应特征理论假设烃源岩有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的流体组成;而非烃源岩仅由岩石骨架和充填孔隙流体组成;成熟烃源岩则由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流体(水和生成的烃类)组成。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解读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解读

今天给大家推送此文,是该规范的编制部门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的两位老师写的,原文发在“中国矿业报”6月12日上。

烟花未对内容有任何改动。

谢谢原文作者。

么么~2014年4月17日,国土资源部以公告形式,批准发布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的《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DZ/T0254-2014)》(以下简称《规范》),并于2014年6月1日实施。

这是我国第一个页岩气行业标准,是规范和指导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规范,是加快推进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项重大举措。

《规范》的发布实施是我国非常规油气领域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我国页岩气资源储量管理和页岩气勘探开发产生重要影响。

《规范》的重要意义2011年12月,国务院批准页岩气为新发现矿种,确立了页岩气作为我国第172个矿种的法律地位。

国土资源部将页岩气按独立矿种进行管理,对页岩气探矿权实行招标出让,有序引入多种投资主体,通过竞争取得探矿权,实行勘查投入承诺制和区块退出机制,以全新的管理模式,促进页岩气勘探开发,促使页岩气勘探开发企业加大勘查投入,尽快落实储量,形成规模产量,从而推动页岩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继201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共同发布《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加强页岩气资源勘查开采和监督管理、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页岩气开发利用减免税、页岩气产业政策以及与页岩气相关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督管理、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等一系列政策规定,为页岩气勘探开发创造了宽松政策环境。

与此同时,其他有关页岩气环保、用水、科技和对外合作等政策措施也在加紧制定中。

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已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重庆涪陵、四川长宁等地区已开始转入页岩气商业性开发。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设置页岩气探矿权52个,面积16.4万平方千米。

陆相页岩气储层评价标准探讨_以延长组富有机质页岩为例_曾秋楠

陆相页岩气储层评价标准探讨_以延长组富有机质页岩为例_曾秋楠

新疆地质XINJIANGGEOLOGY2015年9月Sep.2015第33卷第3期Vol.33No.3中图分类号:P618.130.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845(2015)03-409-06收稿日期:2014-05-29;修订日期:2014-10-20;作者E-mai l:qiunanzeng@ 第一作者简介:曾秋楠(1988-),女,北京人,实习研究员,2013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储层研究工作陆相页岩气储层评价标准探讨——以延长组富有机质页岩为例曾秋楠1,周新桂1,于炳松2,冯子齐2,苗淼1(1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北京100029;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29)摘要:页岩气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非常规天然气,目前我国陆相页岩气储层尚无评价标准和规范。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长9段内富有机质页岩为例,通过有机碳含量、R o 、X 射线衍射粘土矿物及全岩分析、页岩等温吸附测试、岩石比表面和孔径分布等一系列测试,总结陆相页岩的基本特征,探讨了陆相页岩气储层的评价方案和标准。

结合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对陆相页岩气储层作出定义,指出泥页岩中所含夹层及夹层所占比例是定义页岩气储层关键,选取储层厚度、夹层比、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脆性矿物含量及页岩孔隙度等作为储层评价主要参数,结合研究区陆相页岩测试数据,给出陆相页岩气储层评价标准,认为依据上述6个因素,可将陆相页岩气储层分为3类,其中I 类储层应满足储层厚度大于30m 、TOC 大于2%、R o 在1%~3%、夹层比大于20%,或夹层比小于30%,但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大于60%、孔隙度大于2%条件。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储层评价标准;页岩气;富有机质页岩;陆相;延长组页岩气赋存于低孔、低渗的富有机质暗色页岩中,具典型“自生自储”特点,储层低孔、低渗特征明显,除赋存在裂缝中的游离相天然气外,吸附于岩石颗粒表面的吸附气占较大比重[1]。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页岩气是一种以页岩为主要储层,通过先进的水平钻井和压裂技术开发出来的天然气,其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储层、控矿构造和含气性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评价页岩气的开发潜力,需要对其选区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储层特征是评价一块页岩气选区开发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分为物性、成分和孔隙结构三个方面。

物性指储层的密度、孔隙度、渗透率、压缩系数等物理特性;成分指储层的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类型、排泄类型等化学特性;孔隙结构指储层孔隙的大小、形态和连通性等。

页岩气储层的物性特征通常表现为低渗透率、低孔隙度、低渗透性和高岩石压缩系数等,需要通过水平井和压裂技术进行有效地刺激和提高产能。

在早期选区评价中,通过钻井获取的储层岩心、测井资料和岩相描述等信息,可以较为全面地识别储层特征,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震勘探、微地震监测和地下水力学等新技术也被应用于储层特征评价,提高了评价的可靠性。

控矿构造是指影响页岩气储层形成、聚集和保存的因素,主要包括构造、沉积环境和地质历史等方面。

选区评价中要全面分析控矿构造的特点,了解地质构造对页岩气聚集和分布的影响,进而确定开发策略和方案。

页岩气储层的聚集规律一般与构造沉降相对稳定、受构造变形较小、沉积相相对一致的地层区域有较好的相关性。

因此,通过对构造形态、沉积相和断裂发育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最有利于开发的区域。

含气性是指含气岩石在压力释放时所释放的气体,也是评价选区开发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含气性受储层岩石物性和构造背景的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含气压力、含气饱和度和气体组成等方面。

页岩气开发中,矿区内不同井的含气性差异较大,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针对不同地层与井段开展智能化优化生产。

综上所述,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需要开展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才能更好地确立合适的开发方案和科学的管理策略。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 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 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摘要:页岩气是以自生自储为主的非常规天然气,是油气资源中的新型矿种。

由于页岩气储层低孔低渗,要实现大规模开采必须克服许多理论和技术上的难题。

本文分析中国页岩气基本特征、形成机理与富集条件、面临的难题等, 对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预测, 以期为中国页岩气的研究和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 ;页岩气;源岩油气页岩气是一种潜在资源量非常巨大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具有含气面积广、资源量大、开采技术要求高、生产寿命长、稳产周期长等特点。

近年来,严峻的能源紧张形势使页岩气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油气工业的发展主要历经构造油气藏、岩性地层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三个阶段。

油气藏分布方式分别有单体型、集群型、连续型三种类型。

从构造油气藏向岩性地层油气藏转变是第一次理论技术创新,以寻找油气圈闭为核心;从岩性地层圈闭油气藏向非常规连续型油气藏转变是第二次理论技术创新或革命,以寻找有利油气储集体为核心,致密化“减孔成藏”机理新论点突破了常规储集层物性下限与传统圈闭找油的理念。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不断进步,占有80%左右资源的非常规油气,如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致密油、页岩油等已引起广泛关注,并得到有效开发, 在油气储产量中所占比例也逐年提高。

传统观点仅认识到页岩可生油、生气,未认识到页岩亦可储油、储气,更未认识到还能聚集工业性页岩油、页岩气。

近年来,典型页岩气的发展尤为迅速,地质认识不断进步,优选核心区方法、实验分析技术、测井评价技术、资源评价技术、页岩储集层水平井钻完井、同步多级并重复压裂等先进技术获得应用, 形成“人造气”是页岩气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页岩气突破的意义在于:突破资源禁区,增加资源类型与资源量。

2、挑战储集层极限,实现油气理论技术升级换代,水平井多级压裂等核心技术,应用于其他致密油气等非常规和常规油气储集层中更加经济有效,可大幅度提高油气采收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岩气讲座
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查研究院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资源评价
张庆辉 山西省煤炭地质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储层评价方法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资源综合评价
2
3
4 5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方向
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查研究院
概述
页岩层中的天然气。
页岩气基本特征
页岩气是指以吸附和(或)游离状态存于低孔、低渗、富有机质 页岩气藏的生烃、排烃、运移、聚集和 保存全部在烃源岩内部完成。其勘探、
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页岩气形成富集条件,研究页岩的储集性和含气性,评
价页岩气资源潜力。 另外,山西、山东、河南等省份也在省内组织开展了针对海陆过渡相页岩 气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工作。
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查研究院
11
概述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研究现状
华北区域海陆过渡相:沁水盆地页岩气井见气显示
沁水盆地及其外围,通过研究掌握了沁 水盆地海陆交互相富有机质暗色泥页岩
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查研究院
概述
1、国外研究情况
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已相当成熟;
页岩气研究现状
加拿大、德国、荷兰等一些国家也在开展页岩气研究工作。
2、国内研究情况
我国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工作虽处于起步阶段,但也取得初步进展。研 究和划分了页岩气资源有利远景区,启动和实施了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项目, 初步摸清了我国部分有利区富有机质页岩分布,确定了主力层系,初步掌握 了页岩气基本参数,建立了页岩气有利目标区优选标准,优选出一批页岩气 富集有利区。(但主要成果集中在南方海相页岩和西北陆相页岩)
(据 et al., (据 Jarvie Jarvie et 2003 al., ) 2003 )
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查研究院
能力、富集气能力及供气能力是页岩气 藏勘探开发的关键。
概述
微裂缝
页岩气赋存方式
页岩气:主 游离气
体以吸附和游离状 态赋存与泥、页岩
Barnett页岩
微孔隙
地层中,吸附气含
量占页岩气总含量
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查研究院
8
概述
4、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获得突破 华南区域海相:四川盆地 我国第一口页岩气井产气
四川盆地南部威筇竹寺与龙马溪页岩压裂获气
页岩气研究现状
威201:∈1q-S1l:0.26-1.08万方/日
阳101:S1l: 5-6万方/日
证实筇竹寺和龙马溪页岩确实存在页岩气,解决了页岩气的有无问题 证明前期地质认识基本正确,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但从产量上看,四川盆地页岩气的开发还有许多复杂的地质和工程问题需要解决
资料来源 :西南油气田公司,2010
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查研究院
概述
页岩气研究现状
西北区域陆相:颚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见工业气流
长7、长9段泥页 岩属于陆相盆地 三角洲及湖岸沼 泽相、浅湖、半 深湖相沉积。
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查研究院
概述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研究现状
随着海相和陆相页岩气成功开发,目前,我国开始加大对海陆过渡相页岩 气的研究力度。 其中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中心组织开展的《华北地区页岩气(油气)基础地 质调查综合研究与潜力评价》项目以华北陆块石炭二叠系为主要目的层,大致 查明页岩气(油气)主要含气(油气)层段的沉积特征、分布主要区域及其有
生烃过程 排烃过程 运移过程 原油裂解 天然气保存
开发、研究对象为单一的页岩。 页岩气藏具有生气的唯一性、储气的多 样性、富气的变化性以及供气的改造性, 通过上述四种特性的深入思考与研究,
评价页岩的四种能力即生气能力、储气
页岩气含油气系统 页岩气含油气系统 简单的自生自储含油气系统 简单的自生自储含油气系统
的发育层位、厚度与分布及赋存状况
初步优选了沁水盆地页岩气有利远景区
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查研究院
12
概述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研究面临的问题 发育规模和分
布范围 岩石组成(互 层) 控制因素 可比性 相对大 白云岩、石英砂岩、黑 色页岩 海平面、陆源物质供给 好 海相页岩 海陆交互相页岩 相对小 陆相页岩 相对小 泥质岩、 粉砂质泥页岩、 煤层 构造、气候、物源供给 差
泥质岩、粉砂质泥页岩、 煤层
与海相、陆相页岩气的差异性 海陆交互相页岩气评价体系
年代范围 沉积相 沉积环境 干酪根类型 热演化程度 天然气类型 深湖相 较深水体 Ⅲ型为主 低-高成熟
华北、西北中生界至新 生界地层 单层薄,互层明显 中生界-新生界
生物成因气、热解成因 气
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查研究院
海陆交互相页岩气赋存特征
海平面、陆源物质供给、 构造、气候 较差 在我国的分布 厚度 扬子地区、塔里木盆地 等下古生界至下三叠统 地层 单层厚度大 深海相 特殊部位 Ⅰ、Ⅱ型为主 成熟-过成熟 热解、裂解、次生生物 气 古生界-中生界 华北、西北晚中生界至早 新生界地层 单层厚度小,互层明显 晚中生界至早新生界 深湖相、沼泽相 较深水体 Ⅱ、Ⅲ型为主 低-高成熟 生物成因气、热解成因气
热成因气 干酪根 气源:
干酪根 沥青裂解 油裂解 生物成因
二次裂解 沥青 原油
焦沥青
气源成因有三:生物成因、热成因和二者混合成因,以热成因为主 热成因气的形成有三个途径 干酪根分解直接成气体和沥青
沥青分解成油和气体(初次裂解)
原油分解成气体和高含碳量的焦炭或者沥青残余物(二次裂解)
有 机 质
的20%-85%,溶解
吸附气
态仅少量存在,与 构造保存条件有关。
游离态存在于裂缝、孔隙及其他储集空间; 吸附态存在于干酪根、粘土颗粒及空隙表面; 溶解态储存于干酪根、沥青质及含油层中。
概述
有机质 生物作用
页岩气成因
有机质 生物成因气 混合 成因气 生物降解 干酪根 热成因气
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查研究院
概述
世界页岩气分布特征
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查研究院
概述
我国页岩气分布特征
我国页岩分布盆地有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及其周缘盆地、渤海 湾盆地、松辽盆地、塔里木盆
地、以及准噶尔盆地等。
2012年3月1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了全国页岩气资源评价结果:我国陆域页岩气地质
资源潜力134.42万亿立方米、技术可采资源潜力25.08万亿立方米(不含青藏区),优选 出页岩气有利区180个,划分页岩气勘探开发规划区36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