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研究几个问题探讨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及发展建议页岩气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具有丰富的资源储量和广泛的分布区域。
我国拥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但在勘探开发方面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推动我国页岩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一、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目前,我国页岩气的勘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在资源评价方面,我国页岩气的勘探水平虽有所提高,但整体处于起步阶段。
缺乏系统化的资源储量评价体系和技术标准,导致资源评价的不确定性较大。
而在勘探技术方面,我国页岩气勘探主要依赖于国外引进的技术和设备,多数勘探项目存在技术装备、人才和经验等方面的不足。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投入相对不足,导致部分地区页岩气勘探工作滞后。
虽然目前我国页岩气的勘探领域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1. 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我国页岩气的开采技术和装备相对滞后,部分技术难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
2. 资源勘探精度不高。
当前页岩气的资源评估中,尤其是页岩气的储层特征、储层裂缝网络等方面的勘探技术还不够成熟,导致资源勘探的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加强勘探技术研究。
3. 勘探投入不足。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工作投入相对不足,导致页岩气的勘探出现滞后局面,需要提高勘探投入,提升资源勘探的范围和精度。
4. 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页岩气资源勘探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和制度不完备的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三、发展建议1. 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
加强页岩气的相关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提高页岩气开采和勘探的技术水平,推动页岩气资源的有效开发。
2. 完善资源勘探技术和装备。
加强页岩气勘探工程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引进,提高勘探设备和技术水平,降低勘探成本,提高资源勘探的精度和效率。
页岩气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页岩气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页岩气是一种储量巨大的非常规天然气,但是页岩气藏储藏层结构复杂,多为低孔,低渗型,开发技术要求很高,需要大量技术资金和人员投入。
重点介绍了国内外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主要包括储层评价技术,水平井增产技术,射孔优化技术以及压裂增产技术;分析了国内在页岩气研究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当前页岩气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页岩气开发;储层评价;水平井增产;射孔优化;压裂增产Abstract: the shale gas is a huge reserves a kind of abnormal gas, but shale gas storage layer structure is complex, more for low hole, low permeability model, high requirement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hich need a lot of technology funds and personnel investment. Introduced the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including the reservoir evaluation technology, the horizontal well production technology, perforating technology of well st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analyses in shale g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re the main, points out the shale gas develop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Keywords: shale gas development; Reservoir evaluation; The horizontal well increase; Perforating optimization; Well stimulation一、钻完井难点及研究重点1难点分析1)由于页岩地层裂缝发育,长水平段(1 200 m左右)钻井中易发生井漏、垮塌等问题,造成钻井液大量漏失、卡钻、埋钻具等工程事故。
页岩气开发的若干问题探讨

页岩气开发的若干问题探讨摘要:页岩气是指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者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和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地层中的天然气聚集。
页岩气有两种主要成因模式:裂解成因和生物成因,介于二者之间的为混合成因模式。
页岩气渗流机理非常复杂,目前国内外的理论研究较少。
美国已经成功开发的页岩气藏,在工艺上主要依靠水平井技术和水力压裂技术。
关键词:页岩气成因渗流机理开采工艺引言目前,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北美地区对于页岩气的理论研究和工艺技术最为成熟[2,3],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页岩气就开始进行大规模矿场开发,1989—1999年美国页岩气生产总体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年产量达到1.06×1010m3。
现在,页岩气已经成为支持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接替能源[4]。
研究表明,我国页岩气储量巨大,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5]。
本文总结了当前页岩气在理论和工艺技术层面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对此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1页岩气资源的特点1.1多相态存在于致密页岩中页岩气是以有游离、吸附和溶解状态存在于暗色泥页岩中的天然气,其赋存形式具有多样性,但以游离态和吸附态为主,溶解态仅少量存在,其中游离态的含量取决于页岩有效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
游离气主要存在于粒间空隙和天然裂隙中,吸附气则存在于基质表面。
较早的理论认为页岩气中吸附气的含量较少,但是随着页岩气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开始认为吸附态页岩气至少占到总储量的一半。
天然气在页岩中的生成、吸附与溶解逃离,具有与煤层气大致相同的机理。
当吸附在基质表面的气量达到饱和后,富余的气体会解析进入基质孔隙,然后随着天然气的产出,裂隙内压力降低,基质内气体进入裂隙聚集后流出。
1.2页岩气复杂成因与原地成藏模式通过对美国5大页岩气盆地成因研究表明,页岩气大体通过两种途径演变而成。
第一种是热裂解成因,典型的案例是美国Barnett页岩气;第二种途径是:生物成因,如美国密歇根盆地的Antrin页岩气;此外还有混合成因型即两者兼而有之。
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探讨

一
定程 度 上 表 明饮 用 水受 甲烷 污 染 的 现 象 与 用 水力压 裂 开 采 页 岩 气 有 关
3
引 发 地质 灾 害
,
。
在 地下
10 0 0
一
Z00 0m
,
通 过 人工 构 造 体 积 缝 网
、
当集 中在 一 个地 区 多 口 井
压裂 后
威胁
。
地质 构 造 发 生 了 较 大 的 变 化
但 仍 然 受 到 资 源 的 限 制 而呈 现
页 岩 气世 纪
,
出 向 新 能 源 和 可 再 生 能 源 转变 的 强 烈 愿 望
大大 缓 解 资 源 压 力 和 降低 新 能 源 发 展 热 度 的 页 岩 气 开
发与 利 用 应 时代 而 生 境 问 题更 应 受 到重 视
,
又为 2 1 世 纪 增 加 了 一 个 新 的 热 点成 员
并 形 成 很大 规 模 其 开 采所 带 来 的 环 境 问 题被 水 力 压裂 所 遮 掩 天 然 气水 合 物 是 甲 烷与水 的 晶 体 经 降 压 分 解后 1 厅 天 然 气 水 合 物 可 很快 得 到 1 6 0 耐 甲烷 而
页 岩 气藏 中 h 岩 石 吸 附 气含量 也就
1
一
3
耐
沿 着 井筒 泄 漏
,
因 为 甲烷 的 温 室 气 体 效 应 强 度 至 少 是 二 氧 化 碳 的 2 0 倍
,
页 岩 气 开 采 的 温 室 效应 影 响 是后 期 的
。
更 是 长期 的
与 天 然气 水 合 物 的 环 境 影 响异 曲 同
工
,
但温 水煮蛙 的 后果 可 想而 知 三
页岩气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页岩气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页岩气开发是当今能源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水力压裂等手段开采页岩气能够为全球能源需求提供一定的贡献。
然而,在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环境、社会和经济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页岩气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问题一:水资源消耗页岩气开发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用于水力压裂,而缺水是许多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页岩气开发带来的大量用水可能会导致其他用水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例如农业、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等。
此外,水力压裂可能会污染水资源,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具有潜在风险。
建议一:寻求替代水源在出现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可以寻求其他水源,例如污水处理后的再利用水,海水淡化水等。
另外,技术创新也可以减少用水量,例如采用化学添加剂和高压共挤技术等。
问题二:环境污染页岩气开发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甲烷泄漏等。
对于地表水污染,由于水力压裂液主要是由水、粘土、沙子和化学添加剂组成,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可能会使得一些毒性物质进入到地下水中,从而导致水污染。
对于甲烷泄漏,虽然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大得多,但是甲烷泄漏也会对空气质量和健康产生影响。
建议二:加强环境监管对于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对开发企业的环保责任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开发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影响。
另外,增加环境保护投入,配备先进的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对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
问题三:社会矛盾页岩气开发可能会引发一些社会矛盾,例如土地占用、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等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不得到合理解决,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建议三:加强社会管理在页岩气开发过程中,需要加强社会管理,提高公众参与和沟通的透明度和广度,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
另外,在页岩气开发过程中,需要尊重和保护当地民族和文化,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总之,页岩气开发具有挑战性,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因素,加强监管和管理,推动技术革新和社会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页岩气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_葛忠伟

第20卷第6期油气地质与采收率Vol.20,No.62013年11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Nov.2013收稿日期:2013-09-12。
作者简介:葛忠伟,男,工程师,硕士,从事储层评价及油气成藏等方面的研究。
联系电话:139********,E-mail :swpigzw@ 。
页岩气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葛忠伟1,樊莉2(1.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2.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川西钻探公司,四川成都610051)摘要:中国页岩气研究起步较晚,各沉积盆地中含气页岩层段经历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和沉积演化,其地质特征、赋存状态、含气性与北美成熟页岩气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须解决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诸多地质及工程问题,建立适用于中国页岩气的资源评价体系。
在明确页岩气概念的基础上,对中外页岩气特征差异性对比、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地层水的赋存及渗流机理、页岩气成因类型与压裂效果的关系以及含气页岩储层评价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中国页岩气地质特征较北美地区复杂,页岩孔喉中地层水渗流机理尚不明确,页岩压裂效果与天然气成因密切相关;建议借鉴常规(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分类评价方法,对不同沉积体系下的页岩储层进行分类评价,以寻找页岩气“甜点”,从而实现对中国页岩气资源合理、有序地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页岩气勘探目标储层分类评价地压系数压裂天然气成因孔喉直径中图分类号:TE112.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03(2013)06-0019-04页岩气在中国分布广泛,可采资源量达25×1012m 3。
“十二五”期间,中国页岩气发展规划的目标为:优选30~50个页岩气远景区和50~80个有利目标区,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为0.6×1012m 3,可采储量为0.2×1012m 3,2015年页岩气产量达65×108m 3;同时,形成适用于中国地质条件的页岩气地质调查与资源评价体系,以及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和配套装备,建立中国页岩气调查与评价、资源储量、实验分析与测试、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页岩气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页岩气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在当今社会,因为新能源的持续发展,伴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进步,人们对于能源安全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相对应的,页岩气也慢慢的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
因为页岩气的开发时间较短,作为一种储量及其丰富的非常规能源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摸清;另一方面,由于页岩气通常勘探和开发难度都相对较大,储层结构都比较复杂,因此在勘探开发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页岩气作为一种新出现的非常规能源,必定有着极其光明的前景,笔者总结了页岩气开发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标签:页岩气开发;环境安全;技术难点;建议要求1 页岩气开采影响环境方面针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研究人员一直都有着种种顾虑,其中最常见的顾虑在于页岩气的开采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由于我国的自身地质情况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对于油气的勘探开发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一直都让我国的地质研究人员颇为困扰。
再加上近些年国内各大石油公司对于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安全生产与环境治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大对于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国内大型油气公司对于环境的污染治理愈发的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后,生产企业对于开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损害更为重视。
如果无法做到准确评估页岩气开采对于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将无法进一步的跟进研究。
我国各个石油公司在面对页岩气开发的同时第一个问题就是环境治理,如果无法消除对于环境的危害,不仅当地政府会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造成阻挠,也会影响公司的形象。
相比于传统的石油天然气开采,页岩气的开采拥有其特殊性,作为非常规的天然气气藏,页岩气主要是储藏于密闭的页岩及微小的缝隙之中,这样的开采成本必然会大大提升。
针对页岩气的开采,一般方法是用水力压裂技术。
这种水力压裂技术的具体实施,就是利用高压液体注入到井筒之中,利用高压将岩层破碎,利用注入流体的“支撑性”开通出一条油气导向钻井的通道。
探析页岩气勘探开发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

探析页岩气勘探开发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常规能源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能源安全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能源,因资源储量大,具有清洁、开采寿命长、生产周期长及产气稳定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
本文主要对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析了有效的解决对策。
标签:页岩气;勘探开发;问题;解决对策页岩气是指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和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居民燃气、城市供热、发电、汽车燃料和化工生产等,用途广泛。
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具有较高的工业经济价值。
因此,世界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寻找和开采页岩气,以作为常规天然气的补充能源资源。
推动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满足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
1 页岩气勘探开发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1.1 缺乏核心技术由于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页岩气地质条件复杂,页岩层系时代老、热演化程度高、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埋藏深、保存条件不够理想,因此对其成藏机理和富集特点认识还不清楚,含气页岩有利区带和页岩气建产区的选择、评价、页岩气藏描述、产能预测、井位部署与井网优化等气藏工程技术和相关页岩气开发地质理论在国内尚处于空白,没有掌握水平井、压裂增产等页岩气商业开发方面的核心技术。
特别是水平井钻完井和压裂改造技术有待加快攻关。
因此,应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展联合攻关,尽快形成适合于我国地质条件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核心技术。
1.2 基础设施落后,开发难度大天然气管网建设能很大程度地降低页岩气开发利用成本,然而我国管网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第三方进入困难、市场不开放等体制不顺方面的问题,大大增加了页岩气开发利用成本。
页岩气属于非常规能源,在运输与推广方面与常规能源有所不同,需要开发新的运营渠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物组成 孔隙压力 非均质性 有机质 粘土类型 流体类型 结构特征 原地压力 气源岩 储集空间 润湿能力 裂缝组成 盖层类型 裂缝充填情况 脱水作用 其他 特征值>15的龙卷风图
页岩的储集条件,包括基质孔隙 度、渗透率、页理及微裂隙的发 育、矿物组成(特别是石英含 量)、等温吸附曲线所显示该页 岩的最大吸附气含量等
页岩气的成藏机理及过程
从页岩气的成藏过程分析页岩储集空间研究对页岩气开发的重要性
1-吸附阶段
2-孔隙充填阶段
集
3-裂缝充填阶段
4-页岩气藏阶段
有机质和粘土颗粒表面吸附与解吸
气体流入页岩基质孔隙
气体进入天然裂缝网络
最终形成页岩气藏
由于页岩的特殊组成结构决定其孔隙分布需在不同尺度下进行研究,目前已进入纳米(nm)级 别的研究(1nm= 10-9m),一般原子直径为0.1~0.3nm,甲烷的分子直径为0.34nm
上述实验说明:页岩有机质成熟度超过3.0~3.2%后,页岩的生烃潜力亦趋
近于零,这一认识已为实验模拟和自然演化规律所证实。因此,页岩有 机质成熟度过高(Ro>3.2%),这类页岩对其吸附气含量的影响是我国页 岩气勘探开发中值得重视的研究问题
4 页岩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
3) 关于成熟度Ro>3.0~3.2%以上的页岩对含气量的影响的初步认识, 页岩有机质成 熟度对其含气性的影响可从两个方面认识:
硅质化石碎片中的粒间微孔
微孔(≥0.75μm): 与微体化石、化石 碎片物质、黄铁矿 莓状体等有关 微孔(<0.75μm): 主要类型,分布于 有机质上,主要为 有机质粒内和粒间 孔
粒间微孔
基质颗粒内微孔
(据Loucks, Reed, and Jarvie, 2009)
球形微孔
棱角状微孔
TOC
+ 有利因素
页岩的保存条件,主要是生烃和
储集条件的保存
二 页岩气藏勘探开发有效页岩厚度及页岩
系统厚度
有效页岩厚度及页岩系统厚度划分是页岩气勘
探开发的地质研究中核心问题之一。它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及开发
层系划分和储集特征研究,又涉及水平井的导向方 位及深度分布,同时还涉及资源潜力估算和页岩气 开发主要目的层系的确定等基本地质问题。 根据文献调研,特别是J.B.Curtis(2002)的研 究,并结合中国扬子地台下古生界筇竹寺组及龙马 溪组两套黑色页岩的纵向变化及区域分布特征以及
直角状微孔
与分散有机质相关的微孔
据Loucks, Reed, and Jarvie, 2009
球形微孔:18-46nm; 面孔隙度:5.2%
柱状内表结构:550nm; 镜下孔隙度:5.2%
管状孔吼(<20nm)
管状孔吼(<20nm)
据Loucks, Reed, and Jarvie, 2009
页岩含气性及其与微孔比表面积关于页岩关系
20 15 10 5 0 0. 5 1. 0 1. 5 2. 0 2. 5
与此同时,随着页岩中固体有机质的热降解和热裂解
生烃并运移,从而导致页岩的基质孔隙增加 (3.7~4.2%),增大了页岩中游离气的储集空间;除 此之外,页岩中的残余固体有机质的微孔愈发育,对
烃类气体的吸附力增强,有利于页岩的含气性增大
4 页岩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
1) 在一定成熟度范围内,页岩有机质成熟度越高,有机固体颗粒微 孔愈发育,其吸附性越强。以煤的演化为例:
4 页岩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
2) 通过页岩生烃过程了解成熟度过高的页岩对其含气性的影响 (1) 几种典型源岩成熟度与烃转化率关系
a 海相源岩(环14井中奥陶统泥灰岩,Ro0.6%,TOC0.49%,I型母质)
6 中国的海陆过渡相及陆相泥页岩
中国页岩气有利勘探领域分布图
页岩列入第一层次进行勘探开 发是正
海拉尔盆地 准 辽 尔 盆 吐 地 哈 二 盆 地 松
从中国石油地质实际出发,将海相
确的,但从扬子地台与北美陆台比较,
噶
在大地构造演化的稳定性以及深水陆棚
准噶尔盆地 P-J
塔 里 木 盆 地
盆 连 盆 地 渤 海
一
页岩气藏地质评价
800
有效页岩的生烃条件、沉积条件、 厚度分布、TOC含量及热成熟度是 基本条件
生烃条件中最本质的是TOC含量 >2.0% Ro分布于1.2%~3.0%
页岩含气量 (scf/ton)
600
400
沉积环境为深水陆棚
有效黑色页岩一般厚度>30m
200
0 0 2 4 6 8 10 12 有机碳含量 (wt,%)
气过程中,除解剖高过成熟度页岩的先导试验之外,还应在热成熟度
Ro为1.5~2.5%区间的页岩进行比较性的实验研究,以期进一步明确上 述问题。
五
关于页岩气储集特征研究
页岩储集条件(主要指页岩基质孔隙度、渗透率和天然裂隙的发
育等)是页岩气成藏地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份。由于页岩矿物组成多 以细粒硅、铝泥质为主,结构致密,原生基质孔隙一般为1~3%,后 经不断发生的生烃和排烃作用,从而使固体有机物质的不断紧缩和源 岩的储集空间有所增大(3.7~4.2%),进而使页岩基质孔隙度可达 5~8%。另外页岩由于层理结构发育,自然微层理裂隙亦十分普见, 这些因素都页岩的储集特征密切相关,而页岩储集条件不仅与其含气
四川盆地威远(筇竹寺组)及川南(龙马溪组)的
地质实践,提出有效页岩厚度系指该层组中单层厚 度在3m以上,TOC含量>2.0%黑色页岩的累计厚度 谓之有效页岩厚度。 TOC>2%层段40-50m,GR高
二 页岩气藏勘探开发有效页岩厚度及页岩系统厚度
• 页岩气藏有效度及系统
威远地区南北剖面页岩系统厚度图
Ro (%)
Barnett页岩热演化过程中的孔隙变化
Ro0.5%
Ro0.52%
粒间微孔
Ro%
Ro1.35% Ro1.6%
(据Loucks, Reed, and Jarvie, 2009)
4 页岩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
当页岩成熟度过高(Ro>3.2%),页岩有机质的生烃潜力已接近或达到沽竭,页岩
4 页岩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
上述各类源岩不同成熟阶段的产物组成变化及总烃产率百分组成 变化清楚说明:
任何源岩其生烃过程均经历了生烃门限、生烃高峰、液态窗结束和气态 烃沽竭阶段 各类源岩生烃沽竭时的热成熟度一般RO值为3.0~3.2%。所谓生径沽竭即 是该源岩的生烃量已接近于零,亦即现今源岩的残余生烃潜力(S1+S2) 接近于零
中国页岩气研究
入
程克明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011.5月
主要内容
一 页岩气藏的地质评价
二 页岩气藏储层有效厚度及系统厚度划分
三 页岩气勘探水平钻井导向
四 页岩有机质成熟度对勘探开发影响
五 页岩气藏的储集条件研究
六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层次
一 页岩气藏的地质评价
• 页岩气藏的地质评价研究最核心问题是页岩的含 气性和页岩的储集特征 • 含气性主要在现场利用岩芯在等温吸附仪中分别 进行测试 • 页岩的储集特征比较复,由于其孔隙度和渗透性 特低,目前孔隙度一般在超微电子显微条件下, 用亚离子抛光技术观察N米级微孔。
性戚切相关,且与其增产改造紧密相连
页岩吸附气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
页岩TOC含量对其吸附能力的分析
干酪根类型及其转化程度对吸附能力(以单位重量中含 气量表征)的分析
页岩的矿物组成对吸附能力的分析
温度、压力对页岩吸附能力的分析 页岩孔隙度对吸附能力的分析 页岩含水饱和度对吸附能力的分析
页岩吸附气影影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页岩TOC-Ro-吸附能力分析
页岩TOC-孔隙度-吸附能力分析 页岩TOC-矿物组成(主要是粘土含量)-吸附能力分析 页岩热演化程度与矿物组成变化分析 页岩吸附能力与温压敏感性分析
页岩吸附能力与TOC和含水饱和度变化分析
页岩气藏的成藏机理
• 页岩气藏的成藏机理是原位“滞留成藏” ,连续型 分布。甲烷在页岩微孔(孔径小于2nm)中顺序充填,在 介孔(孔径为2~50nm)中多层吸附至毛细管凝聚,在大 孔中(孔径大于50nm)甲烷以压缩或溶解态赋存。成藏 中经过吸收、解析、扩散等作用。页岩有机质直接生气或 原油裂解成气,天然气首先在页岩有机质的孔内表面饱和 吸附;之后解析扩散至基质孔隙中,以吸附或游离相原位 饱和聚集。
有机质热成熟度是判别源岩不同演化阶段产物特征的关键因素。
从页岩气的观点出发,有机质成熟度越高,越有利于页岩气的生成和 聚集。成熟度越高,由于页岩中各种赋存形态的有机质发生降解和热 裂解生烃并运移离开母体,从而增大了固体空间并导致页岩的基质孔 隙度增大(据张同伟及Dan的研究页岩基质孔隙可增大3.7~4.2%)。 因此,页岩有机质的热成熟度对页岩含气性的影响是一个值得进一步 研究的问题。
井位
威远地区东西剖面页岩系统厚度图
200 180 160 140 120
厚度(m)
页岩系统厚度 纯页岩厚度(单层 >3m) 黑色页岩(单层>1m) 碳质页岩
100 80 60 40 20 0 威18 威13 威31 威5 威30 井位 威61 威29 威23 威2 威12
三 水平钻井的水平导向应以有效页岩分布的延长方向为导向
的发育和上升洋流有机物质的产率等方
松辽盆地 K
吐哈盆地 P-J
银 额 盆 地 河 鄂 西 走 尔 廊 地 盆 地 群 地 多 斯 盆
地
面比较,北美陆台的优势显而易见。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