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评价标准
页岩气评价标准与储层分类

t i o n nd a d e v e l o p me n t . B a s e d o n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 d s u r v e y o f g e o l o g i c l a f e a t u r e s , g s a g e n e r a t i n g c a p a c i t i e s , g s a s t o r a g e c a p a c i t y
沾- 5 天然气北
第3 5卷 第 1 期
O I L& G A S G E O L 0 G Y 2 0 1 4年 2月
d o i : 1 0.1 1 7 43 /o g g 2 01 4 01 2 0
文章编号 : 0 2 5 3—9 9 8 5 ( 2 0 1 4) O 1 — 0 1 5 3— 0 6
a n d r e c o v e r a b i l i t y o f t y pi c l a s h le a g s a p l a y s i n t h e wo r l d, 1 0 p a r a me t e r s or f s h le a g s a r e s e r v o i r e v lu a a t i o n we r e s e l e c t e d i n c o n-
陆相页岩气储层评价标准探讨——以延长组富有机质页岩为例

布 等一 系列 测试 , 测试 条件 见表 1 。 测试结果表 明 , 延 长 组 陆 相 页 岩 具 以下 特 征 :
表 I 测 试 分 析 明 细 一 览 表
Ta bl e 1 Te s t a nal y s i s t abl e
组 形 成 于 陆 相湖 盆 环 境 , 以延 长 组 长 7 一 长9 段 内富
结合研究 区陆相 页岩测试数据 , 给 出陆相页岩气储层评价标准 , 认 为依 据上述 6 个 因素 , 可将陆相 页岩气储层分为 3 类, 其中I 类储层应 满足储层厚 度大于 3 0 m、 T O C大于 2 %、 R o 在l %~ 3 %、 夹层 比大于 2 0 %, 或夹层 比小 于 3 0 %, 但 页岩 中脆性矿物含量大于 6 0 %、 孔 隙度大于 2 %条件 。
嘉 蠢 G B / T 1 9 5 8 7 一 z 0 ; } 熹
收稿 日期 : 2 0 l 4 — 0 5 2 9 ; 修订 日期 : 2 0l 4 - 1 0 — 2 0 ; 作者 E - ma i l : q i u n a n z e n g ; @h o t ma i I c o n l 第一作者简 介: 曾秋_ } 『 { 『 f l 9 8 8 一 ) , 曼, : { E 求人, 奠 ̄ J 0 : 1 : 究 , 2 0 1 3 级l I 地 质夫学( 1 北 ) 钡 卜 研 究 f ,
文献 标 识 码 : A
陆相 页岩气储层 评价标准探 讨
— —
以延长组 富有机质 页岩 为例
曾 秋楠 , 周新桂 , 于炳松 , 冯子齐2 , 苗淼
( 1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 中心 , 北京 1 0 0 0 2 9 ; 2中国地质 大学( 北京) , 北京 1 0 0 0 2 9 )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水平钻井技术和压裂技术的不断发展,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持续快速升温,因此,建立实际有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标准是勘探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页岩油气发育条件及富集机理,结合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基本原则,建立把测井资料与地化分析相结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体系。
关键字:页岩油气资源ΔLgR模型页岩有效厚度氯仿沥青“A”法0 引言中国沉积盆地中富有有机质的泥页岩广泛分布,从震旦系到古近系均有分布;页岩厚度大,有机质成熟度高,生烃能力强,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资源成藏的基本条件,勘探前景非常广阔。
如何估算这些油气资源,对于我国的页岩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在页岩候选区评价中所采用的关键参数大致有2类,即地质条件与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地质类参数控制着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与富集,包括页岩面积、厚度、有机质丰度、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及油气显示等方面;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包括埋深、地貌条件等,控制着开发成本。
本文主要研究页岩油气资源的地质条件,把测井资料等地物手段与地化实验分析相结合,通过对页岩有效厚度、TOC含量的分析,来预测页岩油气资源的含量[1]。
1 页岩油的特征页岩油是指储存于富有机质,纳米级孔径为主页岩地层中的石油,一般只经过一次运移或进行了极短暂得到二次运移过程,在泥页岩层析中自生自储,以吸附态或游离态的形式赋存于泥页岩的纳米级孔隙或裂缝系统中。
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受到页岩中有机质的演化阶段影响,只有在有机质进入生油窗后,才可能生成油气资源,有机质演化程度过高,则会转化形成页岩气。
页岩油主要包括游离油和吸附油,但在目前的开采水平阶段,吸附油很难开采出来,所以现今页岩油一般都指页岩油中的游离油;页岩气则同样包括游离气和吸附气。
2利用测井资料计算页岩有机碳含量2.1 页岩测井响应特征理论假设烃源岩有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的流体组成;而非烃源岩仅由岩石骨架和充填孔隙流体组成;成熟烃源岩则由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流体(水和生成的烃类)组成。
页岩气井套管变形评价标准

页岩气井套管变形评价标准
页岩气开发中,井套管的变形评价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井的完整性、生产能力等方面。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页岩气井套管变形评价标准:
1. 套管弯曲:套管弯曲是指套管因地层应力变形或施工不当等原因而产生的不规则弯曲。
目前,一般认为套管在一米长度内弯曲度不应超过5度。
2. 套管变形:套管变形包括弯曲、压缩、拉伸等,应根据套管变形程度和变形形式进行评价。
一般情况下,套管变形程度不应超过1%。
3. 套管腐蚀:套管腐蚀是指套管因地层环境、注入液体化学成分等原因而发生的腐蚀。
套管腐蚀会导致套管壁变薄,从而影响套管的强度和完整性。
一般认为,套管壁腐蚀程度不应超过20%。
4. 套管位移:套管位移是指套管在某一方向上产生的移动。
套管位移会导致套管与地层之间的间隙增大,从而影响套管的密封性。
一般情况下,套管在一米长度内的位移不应超过10毫米。
总之,页岩气井套管变形评价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地质环境、注入液体特性、套管强度等,以确保套管的完整性和生产能力。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解读

今天给大家推送此文,是该规范的编制部门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的两位老师写的,原文发在“中国矿业报”6月12日上。
烟花未对内容有任何改动。
谢谢原文作者。
么么~2014年4月17日,国土资源部以公告形式,批准发布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的《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DZ/T0254-2014)》(以下简称《规范》),并于2014年6月1日实施。
这是我国第一个页岩气行业标准,是规范和指导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规范,是加快推进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项重大举措。
《规范》的发布实施是我国非常规油气领域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我国页岩气资源储量管理和页岩气勘探开发产生重要影响。
《规范》的重要意义2011年12月,国务院批准页岩气为新发现矿种,确立了页岩气作为我国第172个矿种的法律地位。
国土资源部将页岩气按独立矿种进行管理,对页岩气探矿权实行招标出让,有序引入多种投资主体,通过竞争取得探矿权,实行勘查投入承诺制和区块退出机制,以全新的管理模式,促进页岩气勘探开发,促使页岩气勘探开发企业加大勘查投入,尽快落实储量,形成规模产量,从而推动页岩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继201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共同发布《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加强页岩气资源勘查开采和监督管理、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页岩气开发利用减免税、页岩气产业政策以及与页岩气相关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督管理、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等一系列政策规定,为页岩气勘探开发创造了宽松政策环境。
与此同时,其他有关页岩气环保、用水、科技和对外合作等政策措施也在加紧制定中。
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已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重庆涪陵、四川长宁等地区已开始转入页岩气商业性开发。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设置页岩气探矿权52个,面积16.4万平方千米。
页岩气开发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定义与标准值

附录 C(资料性附录)页岩气开发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定义与标准值C.1 年平均降雨量K1:根据我国多年平均降雨量数据统计,我国年降雨量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年降雨量为100~200mm;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年降雨量为1000~2000mm。
另外,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多数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水量为500~800mm之间。
所以,该指标标准化时,指标下限标准值选用100mm,上限标准值选用800mm,年平均降雨量值越高区域生态弹性力越稳定。
C.2年无霜期K2:我国各地无霜期长短不同,根据数据统计,南岭以南、台湾、云南南部、四川盆地无霜期均在300天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为250~275天,华北地区为175~225天,东北北部、内蒙、新疆北部为100~150天左右。
总的分布特点是南部无霜期相对较长,北部无霜期相对较短(青藏高原除外)。
则该指标标准化时,指标下限标准值选用100天,上限标准值选用300天,年无霜期值越高区域生态弹性力越稳。
C.3 年干燥度K3:根据干燥度与环境状况的关系,干燥度有如下分级(见表C.1),则该指标标准化时,指标下限标准值选用10,上限标准值选30,干燥度值越高区域生态弹性力越稳定。
C.4 植被覆盖率K4:根据植被覆盖度划分标准(见下表C.2),则该指标标准化时,指标下限标准值选用10%,上限标准值选用70%,植被覆盖度值越高区域生态弹性力越稳定,页岩气开发区域内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公式如下:森林覆盖率=页岩气开发区域内森林面积区域总面积×100%表C.2 植被覆盖度指标标准化参照标准C.5 土壤侵蚀模数K5:衡量水土流失的重要指标是土壤侵蚀模数,根据水利局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中土壤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见表 C.3,根据研究区域土壤侵蚀容许侵蚀量,该指标标准化的下限值选用50t*k ma-2*a-1,8000 t*k ma-2*a-1为上限值,土壤侵蚀模数与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解读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土资源部•【公布日期】2014.06.12•【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解读2014年4月17日,国土资源部以公告形式,批准发布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的《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DZ/T0254-2014)》(以下简称《规范》),并于2014年6月1日实施。
这是我国第一个页岩气行业标准,是规范和指导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规范,是加快推进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项重大举措。
《规范》的发布实施是我国非常规油气领域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我国页岩气资源储量管理和页岩气勘探开发产生重要影响。
《规范》的重要意义2011年12月,国务院批准页岩气为新发现矿种,确立了页岩气作为我国第172个矿种的法律地位。
国土资源部将页岩气按独立矿种进行管理,对页岩气探矿权实行招标出让,有序引入多种投资主体,通过竞争取得探矿权,实行勘查投入承诺制和区块退出机制,以全新的管理模式,促进页岩气勘探开发,促使页岩气勘探开发企业加大勘查投入,尽快落实储量,形成规模产量,从而推动页岩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继201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共同发布《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加强页岩气资源勘查开采和监督管理、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页岩气开发利用减免税、页岩气产业政策以及与页岩气相关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督管理、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等一系列政策规定,为页岩气勘探开发创造了宽松政策环境。
与此同时,其他有关页岩气环保、用水、科技和对外合作等政策措施也在加紧制定中。
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已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重庆涪陵、四川长宁等地区已开始转入页岩气商业性开发。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设置页岩气探矿权52个,面积16.4万平方千米。
页岩气储层评价(斯伦贝谢公司)

页岩气储层评价斯伦贝谢DCS 2010年5月汇报提纲页岩气藏特征 页岩气储层评价技术 实例2 5/18/2010页岩气藏普遍特点有机质含量丰富 烃源岩 含吸附和游离状态气体 超低渗 (~100 nD, 0.0001 mD) 低孔 (~ 5%) 含气量大 采收率变化大 生产寿命长( 30-50 年). (Barnett页岩气田开采寿命可达80~100年) 游离状态天然气的含量变化于20%-85%之间 增产措施:水平井、多级压裂页岩气藏普遍特点有机含量丰富的页岩 烃源岩 含吸附和游离状态气体 超低渗 (~100 nD, 0.0001 mD) 低孔 (~ 5%) 含气量大 采收率变化大 和单井产量低 生产寿命长( 30-50 年). (Barnett页岩气田开采寿命可达80~100年) 游离状态天然气的含量变化于20%-85%之间 增产措施:水平井、多级压裂采收率 (%) 全球常规气储量:6,300 tcf/178.4万亿方 全球页岩气储量:16,112tcf/456万亿方 中国页岩气储量:3528tcf/99.9万亿方 引: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08A O/NA L BA B L O/NAAntrim (Michigan) Barnett (Texas) Lewis (New Mexico) Ohio/New Albany页岩气藏普遍特点有机含量丰富的页岩 烃源岩 含吸附和游离状态气体 超低渗 (~100 nD, 0.0001 mD) 低孔 (~ 5%) 含气量大 采收率变化大 和单井产量低 生产寿命长( 30-50 年). (Barnett页岩气田开采寿命可达80~100年) 游离状态天然气的含量变化于20%-85%之间 增产措施:水平井、多级压裂页岩气藏岩性的特点狭义:页岩中的天然气 广义:致密细碎屑岩中所含有并可采出的 天然气致密砂岩和常规油气藏粘土质质和 粉砂 含 砂质Double_shale_interim_14_segment_001骨架组成增加 量的硅质页岩油气藏钙质干酪根特性干酪根特征• • • • • • •吸附甲烷气能力强 不能溶解于水 不属于孔隙的一部分 低密度 (1.1 to 1.4 g/cm3) 通常较高的自然伽玛值 低的光电吸收指数(0.28) 较高的中子孔隙度 (30 to 60 pu)气体特征游离气—存储于孔隙中 吸附气—吸附于干酪根或微孔 隙表面• •有机质含量页岩气藏的有机碳含量最低 标准原则上应大于2.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岩气评价标准
据张金川教授
页岩气有经济价值的开发必备条件:
(1)岩石组成一般为30-50%的粘土矿物、15-25%的粉砂质(石英颗粒);
(2)泥地比不小于50%;
(3)有机碳含量一般小于30%;
(4)TOC:底限0.3%,一般不小于2%;
(5)Ro:0.4%-2.2%,高可至4.0%;
(6)净厚度:不小于6m;一般在30m以上。
(7)岩石物性:Ф≤10%,Ф含气=1-5%,K取决于裂缝发育程度;
(8)吸附气含量:吸附态20%-90%之间,一般50%±;
(9)含气量:1-10m3/t;
(10)经济开发深度:不大于3800(4000)m
页岩气成藏并具有工业价值的基本条件是:气藏埋藏较浅且泥页岩厚度较大,母质丰富且生气强度较大以及裂缝发育等。
据侯读杰教授
TOC:一般>4%,有机碳含量大于3%;(据Burnaman(2009)TOC一般不小于2%)
Ro:一般在1.1%以上,Ro为1.1%~3.0%
厚度:高有机质丰度泥岩(Corg>3.0%)连续厚度15m以上,如有机质丰度低,则须提高其
厚度值;
矿物含量:石英、方解石、长石等矿物含量大于25%
岩石物性:Ф≤10%,Ф含气=1-5%,K取决于裂缝发育程度;
地层含气:广泛的饱含气性,吸附态一般>40%;
深度:<4000M
TOC含量、富有机质页岩厚度与有机质成熟度被认为是决定页岩气区带经济可行性的关键
因素(Rokosh et al,2009)。
聂海宽
内部控制因素:
TOC:具有工业价值的页岩气藏TOC>1%,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有机碳下限值可能会降低至0.3%;(Schmoker认为产气页岩的有机碳含量(平均)下限值大约为2%;Bowker则认为获得一个有经济价值的勘探目标有机碳下限值为2.5%~3%。
)
成熟度:变化范围较大,一般>0.4%
厚度:具有良好页岩气开发商业价值的页岩厚度下限为9m;
据李延钧教授等
页岩埋深:小于3000m,深于3000m作为资源潜力区
页岩单层厚度:大于30m
有机碳含量(TOC):2.0%以上
硅质含量:>35%,易于形成微裂缝;
储层物性:K≥10-3mD、Ф≥4%
有机质成熟度(Ro):1.4%-3.0%
李教授根据以上六项页岩气评价指标提出了页岩气分级评价标准如下图所示:
据Rimrock Energy,2008页岩气优选标准
1ft=0.3048M= How we look for in a gas shale?(Rimrock Energy,2008)
Burnaman(2009)认为:
对于页岩气的形成而言,拥有高TOC的页岩的连续厚度至少为45m(150ft)。
但这一数值并不是绝对的,厚度的下限标准还取决于其它TOC等指标,高TOC值页岩的厚度
下限可以低于上述界限。
如Haynesville页岩中一些井的页岩厚度就小于150ft,但由于拥
有较高的TOC,因而产量很高。
据李新景(勘探院)
高产且有经济效益好的页岩气储层往往分布面积广、埋深适中、厚度大(大于30m)、有机质丰度高(TOC>2%)、成熟程度适中(Ro介于1.1%~2.5%)、含气量较高(3~10
m3/t)、产水量较少、黏土含量中等(小于40%)和脆性较高(即低泊松比、高杨氏弹性
模量)以及围岩条件有利于水力压裂控制。
据国外主要页岩气开采盆地相关文献调研:
美国大规模商业开发的五大含气页岩系统厚度为31-579m(页岩净厚度为9-91m),目前页
岩气单井产量和年产量较高的Barnett页岩系统厚度为61-300m(页岩净厚度为15-60m);
加拿大核心开采区的页岩厚度为100-1000ft(30-300m)。
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厚度越大,就越能保证页岩气资源量和压裂改造的条件。
国外已进行商业开采的页岩气厚度特征
总体分析:泥页岩作为页岩气生成和赋存的主体,一定的含气泥页岩厚度是形成页岩气富集区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页岩气资源丰度高低的重要因素,控制着页岩气藏的经济效益,根据页岩厚度及展布范围可以判断页岩气藏的边界。
到目前为止,具有经济价值页岩
气藏的页岩厚度下限还没有被明确提出来。
但是美国密执安盆地Antrim页岩气藏页岩的最
小厚度大约为9.1m,福特沃斯盆地的Barnett页岩气藏30.5m的页岩厚度已被证明具有商业开采价值。
页岩厚度可由有机碳含量的增大和成熟度的提高而适当降低。
目前国内外普遍提出的页岩气藏的页岩厚度标准有:>6m、>9m、>15m、>30 m、>45m
但是在页岩气成藏条件中,尽管某一项地质要素条件很低,但其他地质条件的补偿将会使页岩气仍然具有很好的产能,对比分析美国不同盆地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发现,各影响因素之问具有不同程度的相互弥补性(张金川,2008)。
同时,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水平
压裂技术的应用),页岩气评价的各个标准也随之有所降低,在有机碳含量0.3%、有机质成熟度0.4%、岩石总孔隙度3%、净页岩厚度6m等条件下亦可分别形成页岩气藏。
目前国内以张金川老师及国土资源部李玉喜等专家普遍拟用的经济开采标准为>=30m。
(据Curtis,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