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炉设计 6章(66-92)
工业炉设计规定范文

工业炉设计规定范文工业炉设计规定一、设计原那么 1. 一般规定 1.1 加热炉设计应符合《一般炼油装置用火焰加热炉》(SH/T3036)的规定;余热锅炉设计应符合《锅炉平安技术监察规程》(TSG G0001)。
1.2 如果加热炉数据表是专利商提供或专利商有特殊规定,应采用专利商规定。
2. 炉型选择 2.1 加热炉炉型应根据热负荷大小、被加热介质的性质和运转周期等工艺操作要求、满足长周期运转、便于和检修、投资少的原那么,并结合场地条件进行选择。
2.2 设计热负荷小于1MW时,宜采用纯辐射圆筒炉;设计热负荷为1MW~30MW时,宜选用立式圆筒炉,设计负荷大于30MW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照选用圆筒炉、箱式炉或其他有成熟设计、应用实例的炉型。
2.3 被加热介质重度大、易结焦、管内为汽液两相的管式炉(如加氢裂化及渣油加氢反响进料炉等)宜选用水平管立式炉。
2.4 炉管昂贵,要求提高炉管外表利用率,或要求缩短流程长度以减少压降、停留时间及管内结焦的管式炉(如焦化炉、沥青炉等),宜选用单排管双面辐射的炉型。
2.5 被加热介质为气相,流量大且要求压降小时(如重整反响进料炉),宜选用U型或倒U型盘管结构的箱式炉。
3. 余热回收 3.1 各加热炉的对流室应优先考虑加热装置内的物流,以减少这些物流的换热设备热负荷。
3.2 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应最大可能利用烟气余热来预热燃烧用空气,以减少燃料的消耗。
3.4 应优先采用装置中过剩蒸汽、低温热水、以及其他低温热源等预热环境空气作为预热器防露点腐蚀的措施,前置空气预热温度在最冷月平均温度下不宜低于40℃。
3.5 加热炉空气预热系统用通风机,宜选用变频调速电机驱动。
3.6 加热炉带有空气预热系统的流程图宜符合工程文件的规定。
4. 火焰监测工艺介质加热炉的燃烧器均设主火焰检测器,以检测主火焰的燃烧或熄灭,并参与和连锁。
硫磺回收装置的酸性气燃烧炉和尾气燃烧炉应设置火焰检测器。
工业炉

设备分类
设备分类
工业炉按供热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火焰炉(或称燃料炉),用固体、液体或气体燃料在炉内的燃烧热量对工 件进行加热;第二类是电炉,在炉内将电能转化为热量进行加热。
工业炉按热工制度分为两类:一是间断式炉,又称周期式炉,其特点是炉膛内不划分温度区段,炉子按一班 或两班生产,在每一加热周期内炉温是变化的,如各种室式炉、台车式炉、井式炉、罩式炉等;二是连续式炉,其 特点是炉膛内划分温度区段,一般由预热、加热(高温)、均热(保温)三个区段组成,炉子为三班连续生产,在工 业炉加热过程中每一区段内的温度可认为是不变化的,如二段或三段连续式加热炉、推杆式加热炉和热处理炉、 环形炉、步进式炉、振底式炉、冲天炉及石灰窑等。
工业炉炉体的炉墙、炉衬应严密,无泄漏。要求耐,不得有缺损;耐火材料及其制品连接的缝隙不得漏气;同时要求炉窑的整体性必须坚固。气阀应能按照 操作要求使开关停在任一位置上,特别是在火焰熄灭时能迅速切断燃料供给。气阀要求无松动和泄漏现象,保持 其整体性和可靠性。油管、风管及加热管应无裂纹、无泄漏现象。各种不同用途的管道都要保持无泄漏、无裂纹、 畅通,油嘴应畅通,油温、油(风)压应保持正常。
设备使用
设备使用
工业炉在其生产过程中经常会涉及熔炼、干燥、烘烤、加还化学反应等加热的工序。而工业炉窑就是用于这 些工序的加热设备。而为这些设备提供热源的燃料主要有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固体燃料和电。使用这些加热设 备,容易发生烧伤、触电事故。如果使用气体、液体燃料,一旦发生泄漏或溢出,亦可能构成火灾、爆炸的危险。
测温仪表工业炉炉门巡回冷却水,必须畅通并在门安装排气管。
安全隐患
安全隐患
工业炉是一种高温设备,它与燃油、煤气、电能、灰尘等密切在一起,容易引起火灾、烧伤、爆炸、中毒、 触电等事故。因此,工业炉与一般冷加工设备相比,不安全因素要多得多。
工业炉设计手册常用资料

11.钢与铸铁的平均比例容
《工业炉设计手册》P110
12.钢材加热时间简易计算
《工业炉设计手册》P113
6.一般燃烧生成气(烟气)的物理性质
《工业炉设计手册》P1003
7.干空气的物理性质
《工业炉设计手册》P1003
8.一些材料的黑度
《工业炉设计手册》P1021
9.全国各省区主要城市海拔、计算温度及大气压力
《工业炉设计手册》P1023
10.金属材料的密度、比热容和热导率
《工业炉设计手册》P1031
计算资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风道局部阻力系数表
《工业炉设计手册》P1047
2.常用数学公式
《工业炉设计手册》P1059
3.气体平均比热容
《工业炉设计手册》P1034
4.几种保温、耐火材料的热导率与温度的关系
《工业炉设计手册》P1034
5.保温、建筑及其它材料的密度和热导率
《工业炉设计手册》P1033
工业炉设计手册常用资料

工业炉设计手册常用资料
工业炉设计手册
计算资料
1.风道局部阻力系数表
《工业炉设计手册》P1047
2.常用数学公式
《工业炉设计手册》P1059
3.气体平均比热容
《工业炉设计手册》P1034
4.几种保温、耐火材料的热导率与温度的关系《工业炉设计手册》P1034
5.保温、建筑及其它材料的密度和热导率
《工业炉设计手册》P1033
6.一般燃烧生成气(烟气)的物理性质
《工业炉设计手册》P1003
7.干空气的物理性质
《工业炉设计手册》P1003
8.一些材料的黑度
《工业炉设计手册》P1021
9.全国各省区主要城市海拔、计算温度及大气压力
《工业炉设计手册》P1023
10.金属材料的密度、比热容和热导率《工业炉设计手册》P1031
11.钢与铸铁的平均比例容
《工业炉设计手册》P110
12.钢材加热时间简易计算
《工业炉设计手册》P113。
工业炉设计说明书

工业炉设计说明书热能与动力工程2008级---工业炉设计说明书热能与动力工程2008级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学生姓名:李斌班级:热能0801学号:40840054设计方向:工业炉指导教师:冯俊小1热能与动力工程2008级---工业炉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题目题号:601.炉型连续加热炉2.生产率 33.8t/h180,180,27003.加热料坯尺寸 mm;1180C4.钢种普碳含碳量 0.45% 出炉温度;100~300C/M5.钢坯出炉时允许断面温差小于透热深度 6.燃料重油t,100:Cy成分 C H O N S A W% 85.1 12.1 0.5 0.6 0.2 0.3 1.2t,200:Ck7.空气预热温度2P,550kg/h.m8.有效炉底强度t,20:Ce9.环境温度2热能与动力工程2008级---工业炉设计说明书设计过程或说明结果备注一( 初步设计1.1炉型1.1.1.生产方式:连续式1.1.2.炉型:推钢式180,180,2700 选择原因:钢坯尺寸为 mm是规则的几何形状,采用推钢式加热运行成本和维护费用相对较低。
1.1.3加热制度:三段式加热,30t/h 选择原因: 生产率,三段式可提高生产率,出炉温差小,容易实现操作。
1.1.4.加热方式:双面加热选择原因: 由于料坯尺寸适中,长度较长采用双面加热可增大加热面积。
1.1.5.装出料方式:端进端出选择原因:由于连续推钢所以需要端进,料坯较宽较长宜采用端出,推钢操作设施简便。
1.1.6.布料方式:单排布料选择原因:本炉设计产量为33.8t/h,属于较低产量,适宜采用单排布料,双排或多排布料操作麻烦,温度不均。
1.1.7.炉顶:拱顶选择原因:料坯长为2700mm 单排布置,故炉内宽B=2700+2*a ,a =200mm~300mm,所以B不超过4m 。
1.2 炉衬结构:三层浇注料,采用耐火层+绝热层+保温层三层结构外加钢结构保护层。
(整理)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062-92条文说明前言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 2630号文的要求,由能源部东北电力设计院对《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J62-83进行了修订,经建设部建标[1992] 425号文批准发布。
名称改为《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 500062-92。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规范编订组根据国家计委关于编制规范条文说明的统一要求,按规范的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条文说明,供有关人员参考。
在使用中如遇有问题,请将意见和有关材料寄交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和东北电力设计院《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修订组。
本条文说明仅供国内有关部门和单位执行本规范时使用,不得翻印。
1992年7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三章发电机的保护第四章电力变压器的保护第五章 3~63KV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力网中线路的保护第六章 110kV中性点直接接地电力网中线路的保护第七章母线的保护第八章电力电容器的保护第九章 3KV及以上电动机的保护第十章自动重合闸第十一章备用电源和备用设备的自动投入装置第十二章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第十三章同步并列及解列第十四章二次回路第一章总则第1.0.1条说明制定本规范的目的。
本规范作为国家标准,是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制定本规范的目的在于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使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设计,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
就其内容来讲是关于设计要求方面的一些原则规定,考虑到实用的需要,一些条款规定的比较具体、比较详细。
第1.0.2条原规范适用于3-35kV电力设备和线路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
考虑到国民经济和电力建设的发展,许多工业企业及民用电力装置的电压等级已超过35kV,工矿企业自备电站也有很大发展。
因此要求规范提高电压适用的范围,增加发电机和变压器的有关内容。
工业炉设计 7章(93-106)

第七章燃料燃烧装置及其选择与计算用来实现燃料燃烧过程的装置称为燃烧装置。
燃烧装置的基本作用是要组织燃料在炉子中的燃烧过程,从而保证炉子的经济效果和物料的良好加热。
对燃烧装置一般有如下要求:①在炉子所需要的热负荷(B实Q低)条件下,保证燃料的充分完全燃烧。
(对于工艺上要求不完全燃烧的除外);②能根据炉温制度变化的要求,在规定的供热能力变化范围内,保证稳定的燃烧过程(要求具有一定的调节比);③按照炉型和加热工艺的要求,保证火焰有一定的外型(保证火焰长度、铺展面及火焰刚度等);④保证安全生产,便于操作和维修;⑤便于实现自动调节。
因此,必须根据燃料的燃烧特点,采用合理的燃烧方法,选用适合这种燃烧方法的燃烧装置或自行设计计算燃烧装置。
通常情况下是选用合适的燃烧装置及进行必要的计算。
7.1煤气燃烧装置煤气燃烧过程有三个阶段,即煤气与空气的混合、将混合物加热至着火温度和完成燃烧过程。
其中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是主要的,混合过程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到煤气燃烧速度和火焰长度。
当煤气和空气混合物向炉内的喷出速度小于火焰传播速度时,将产生回火现象,这是很危险的;反之煤气和空气混合物向炉内的喷出速度大于火焰传播速度时,又会产生脱火现象,同样也是很危险的。
因此,在选择燃烧装置(亦称煤气烧嘴)时,其特性参数(煤气、空气压力和空、煤气预热温度等)一定要根据生产现场的条件。
选择相应的燃烧装置;反之,当燃烧装置选定后,生产现场的工艺条件一定要满足其特性参数的要求。
根据煤气和空气在燃烧前的混合程度的不同,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相应的烧嘴也分为有焰烧嘴和无焰烧嘴。
7.1.1有焰燃烧及其烧嘴(1)有焰燃烧的特点①煤气和空气在烧嘴里分两路各自流出(套管式烧嘴:中间走煤气,外环走空气),在炉内边运行边混合边燃烧,所以混合速度慢,燃烧火焰长,在火焰长度上其温度分布较均匀。
②要达到完全燃烧,要求空气消耗系数较大,一般情况下n=1.15~1.25。
③由于燃烧速度慢,煤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易热解而析出炭粒,提高了火焰黑度,可增加火焰对物料的辐射传热。
化学工业炉燃烧器设计规定

制。参 加编制及校审工作的有王本邦、高学孟、刘 肪等同 志。本规定经化工 部工 业 炉 设计技术中心站技术委员 会审查,并由余惠箱、姚国俊同志校审定稿。 各单位在 执行中如有问题和意见 ,请及时与工业炉中心站和编 制单位联系。
油 ( 重量 比)I n s = 0 . 5 ^0 . 8 ,常取 0 . 6 - v 0 . 7 ,
d .燃料油粘度:用蒸汽雾化时 ,正常使用枯度为4 -6 ' E ,极限值为1 5 0 E ,用压缩 空气雾化时 ,正常使用粘度为4 -5 - E ,极限值为 1 0 0 E o
3. 3. 1 . 2 内混式油燃烧 器的设计 a . 雾化剂 人混 合室 绝热膨胀后 的温度不 宜低于燃料油 的预热温度 。 常用 的雾化 剂压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 设 计 标 准
化学工业炉燃烧器设计规定
( 试 行)
HGJ 1 2 一8 8
说
朋
《 化学工业炉燃烧器设计规定》 是化学工业部批准颁布试行的化工部设计 标准。 本 标准是在C D 1 3 2 A 5 一 8 5 的基础上经增补修订而成。其内容包括:总则;燃烧器型 式的选
时,燃烧 器的计算应取极 限压力 的8 0 %作为搬烧器 入口压力。
3 . 3 液体燃料燃 烧器的设 计与计算 3 . 3 . 1 高压蒸汽 ( 或压缩空气)雾化油燃烧器 3 . 3 . 1 . 1 外混式油燃 烧器的设计 a ,燃烧器人「 ] 燃料油压力一般可取0 . 0 2 9 ^ - 0 . 0 9 8 M P a ( 0 . 3 - - 1 . ' c g f /c m 1 ) ( 表) b .燃烧器人f l 雾化剂压力应大于。 . 2 9 MP a ( 3 k g f /c m ' )表) 用蒸汽雾化时,蒸汽压力一般为。 . 2 9 -1 . 7 8 MP a ( 3 ^ - 1 2 k g f /c ml ) ( 表),用压 缩空气雾化时,空气压 力一般为0 . 2 9 .0 . 6 9 M P a ( 3 .7 k g f /c m 2 ) ( 表) c 雾化 剂耗量:一般蒸汽/油 ( 重量比)m , = 0 . 2 ^ - 0 . 6 ,常取0 . 4 -0 . 6 , 空 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6 第六章 低压气体流动阻力损失计算6.1 气体流动的性质和阻力损失计算原则6.1.1气体流动的性质气体流动的阻力损失与它的流动性质有关,决定气体流动性质的参数有:气体的流速W (m/s ),流动通道的水力直径(当量直径)d D (m ),气体的密度ρ(kg/m 3),气体的动力粘度μ(kg ²s/m 2)或运动粘度ν(ν=μ/ρ,m 2/s )。
这些参数的组合作用可用一个无因次的准则数,即雷诺数Re 来表示:νμρD D Wd Wd ==Re (6-1)其中,流动通道的水力直径(当量直径)d D 按如下原则计算: ① 圆形管道: d D =d 内;② 矩形管道: SL S L U F d D +⋅==)()(24宽长 (6-1a )③ 管群(直排或顺排):外外d d x x U F d Dπ)785.0(44221-⋅== (6-1b )实验研究表明:当Re<2300时,气体流动为层流。
层流时,平均速度为流股轴线流速的一半,即:最大均W W 21= (6-2a )当Re>2300时,气体流动为紊流。
紊流时,平均流速W 均与紊流程度有关。
在工业炉应用范围内,气体流动通常为紊流状态,一般平均流速: W 均=(0.82~0.86)W 最大 (6-2b ) 式中:W 最大—管道中心轴线处流速,m/s 。
通常所说的管道流速,在无特别说明时,均指平均流速,用W (m/s )表示。
6.1.2 阻力损失计算原则(1)一条总流路系统若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分支时,该流路总的阻力损失应以其中气体流动阻力损失最大的串联流路计算。
(2)被确定的计算串联流路中,管径、气体流量、温度等发生变化时,其阻力损失须分段进行计算。
分段的原则是流路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则分为一段。
① 流路断面改变; ② 流量发生变化;③ 温度陡然而显著地发生变化(如气体流经换热器)。
同一段中,若气流方向发生变化(如90°拐弯),那么直管段部分与拐弯部分应分别计算。
6.2 计算数据的确定6.2.1计算流量的确定(1)流路只有一座或多座炉子同时工作时,应采用其最大小时流量作为计算流量。
(2)当流路中炉子数量较多,又不同时工作时,那么计算流量为各炉子最大流量之和乘以同时利用系数K (由实际工作状态决定)。
67表6-1 工业上不同气体在流路内的流速范围(3)以炉子的总燃料燃烧生成物(废气)量(ΣB 实V n )作为进入烟道的废气计算流量时,可不再考虑由炉门、炉体等处的废气溢出量或空气吸入量。
(4)计算烟道中废气流路的流量时,由于烟道中是负压,应考虑从烟闸、人孔等处的大气吸入量和换热器的漏风量。
但不必考虑烟道砌体的空气渗漏以及烟道内渗水蒸发等量的影响。
这一项计算较复杂,通常采用经验估算法,即:从烟闸、人孔的吸入量约为烟气生成量的5%~10%;金属换热器的漏风量约为3%~5%,粘土换热器的漏风量约为25%~40%。
6.2.2流路横断面尺寸的确定流路通道的横断面尺寸按通道内气体的流量和流速确定。
不同气体流动通道内的气体流速,在无特殊要求时,一般可按表6-1选用。
(1)空(煤)气管道内径d 内的确定方法对于换热器前总管道、换热器后总管道和分支管道,根据空(煤)气的最大流量V 0和表6-1中对应的流速W 0,按(6-3)式计算:0354W V d 内mm (6-3)式中:V 0—最大空(煤)气流量(=L n 湿B 实),标m 3/h ; W 0—经济流速,标m/s (见表6-1)。
根据d 内,再按表6-2中列出的管道系列,查找对应的管道规格(φ³δmm ),作为空(煤)气管径的最后确定值。
表6-2 空(煤)气管道规格6869表6-3 拱顶角为60°烟道断面系列 表6-4 拱顶角为180°烟道断面系列(2)烟道尺寸的确定方法根据炉子相应燃料燃烧计算出的实际单位燃料烟气生成量V n 和炉子热平衡计算出的燃料最大值消耗量B 实,算出烟气总生成量V n B 实(标m 3/s ),再按表6-1中对应烟道的烟气流速W 0(标m/s ),算出烟气的流通面积F 烟。
F 烟道=V n B 实/(3600W 0) m 2 (6-4) 根据F 烟道,再按表6-3或表6-4中列出的烟道系列,确定相应的烟道断面尺寸(高H 、宽W 和当量直径d D )。
6.2.3计算段中的气流平均温度的确定在计算气体流动阻力时,气体的密度对其影响较大。
对于低压气体,影响其密度的因素主要是温度。
气体流动时,由于管壁的散热以及被吸入的冷空气等原因,气体温度降低。
所以在计算各段阻力损失时,气体的温度按该段的平均温度计算。
(1)无冷空气渗入℃段均2Lt t t ⋅∆-=λ (6-5)式中:λt —流入该段时的气体温度,℃;Δt —每米长管道(或烟道)中的气体温降,℃,见表(6-5); L —该段计算长度,m 。
70 表6-5 散热引起的温降(2)有冷空气渗入这种情况主要是针对烟道而言,其平均温度为:℃渗渗废废渗渗渗废废废段均2L t C V C V t C V t C V t ⋅∆-''+'''+'= (6-6)式中:V 废—进入该段的废气流量,标m/h ;t 废—进入该段时的废气温度,℃;C'废—进入该段的废气在t 废下的比热,kJ/(m 3²℃),见表1-5; C"废—进入该段的废气在t 段均下的比热,kJ/(m 3²℃),见表1-5; V 渗—渗入该段烟道中的气体流量,标m 3/h ; t 渗—渗入该段时的渗入气体温度,℃;C'渗—渗入该段的气体(空气)在t 渗下的比热,kJ/(m 3²℃),见表1-5; C"渗—渗入该段的气体(空气)在t 段均下的比热,kJ/(m 3²℃),见表1-5; Δt —每米烟道中气体温降,℃,见表6-5; L —该段的计算长度,m 。
6.3 气体流动阻力损失计算6.3.1摩擦阻力损失气体在直管段中流动时产生的机械能损失,称做沿程阻力损失。
它是因气体与管壁摩擦而造成的能量损失,所以也叫做摩擦阻力损失,用h 摩表示。
计算公式为:Pa t W d L h D )1(2020段均摩⋅+=βρλ (6-7)式中:λ—摩擦阻力系数,见表6-6;L —计算直管段的长度,m ;d D —管道内径或烟道当量直径,m ;W 0—标准状态下气体的平均流速,标m/s ; ρ0—标准状态下气体的密度,kg/标m 3; β—气体的体积膨胀系数,β=1/273; t 段均—气体在该段的平均温度,℃。
表6-6 各种管道中气体流动摩擦阻力系数λ716.3.2局部阻力损失由于气体流动通道断面显著变化或改变流动方向而引起的阻力损失,称做局部阻力损失,用h 局表示。
计算公式为:)1(2020均局t W h βρζ+= Pa (6-8)式中:ζ—局部阻力系数,查表6-7(见本章最后); t 均—产生局部阻力损失时的气体平均温度,℃。
6.3.3几何压头与通道外侧大气密度相同的冷气体(如冷空气),在垂直流动时不产生几何压头的变化。
热气体(如烟气、预热空气和煤气)或与通道外侧大气密度不同的冷气体在垂直流动时就要产生几何压头的变化。
这是由于热气体有上浮力的作用。
几何压头的计算公式为:)]1([0均几t Hg h D βρρ+-±= Pa (6-9) 式中:H —热气体垂直流动的距离,m ; g —重力加速度,9.81m/s 2;ρD —通道外侧大气的实际密度(按当地大气最高温度计算,见表5-2),kg/m 3; ρ0—标准状态下流动气体的密度,kg/标m 3; t 均—流动气体平均温度,℃;±—表示几何压头的方向,热气体或密度小于大气密度的冷气体垂直向下流动时为“+”,反之为“-”。
6.3.4气体横向流过管束时的阻力损失计算气体横向流过管束时的阻力损失与管束排数、排列方式、雷诺数等有关。
(1)气体横向流过直(顺)排管束(见图5-3(a))阻力损失)均直t W h 1(2020βρφζ+= Pa (6-12) 式中:ζ—气体横向流过管束阻力系数,见式(6-13);t 均—气体在管束中流动时的平均温度,t 均=(t 入+t 出)/2,℃; φ—直排管束阻力修正系数,见表6-8。
βαζ+=21x x n (6-13)式中:n —沿气流方向的管子排数;x 1—迎着气流方向相邻管子中心距,m ; x 2—沿着气流方向相邻管子中心距,m ; βα、—系数。
211)(028.0外d x x -=α (6-14)211)1(--=外d x x β (6-15)式中:d 外—管子外径,m ;表6-8气体流经直排和错排管束时阻力损失修正系数72 (2)气体横向流过错排管束(见图5-3(b))阻力损失)均错t W h 1(2020βρϕζ+= Pa (6-16) 式中:ϕ—错排管束阻力修正系数,见表6-8。
6.4 空(煤)气管道阻力损失计算及鼓风机选择6.4.1空气管道阻力损失计算及鼓风机选择(1)管道直径的确定按式(6-3)计算后,查表6-2确定。
(2)计算步骤① 绘制管路系统(从鼓风机出口到烧嘴前)简图,可以用单线图表示。
并要标明分岔、拐弯的形状和角度以及各部分尺寸(长度、管径)。
② 分段。
按6.1.2中所述分段原则,将管路系统分成若干计算段。
③ 每段中气体平均温度的确定,见6.2.3节。
④ 阻力计算。
各计算段分别计算(包括沿程阻力、局部阻力、几何压头等)。
管路系统总阻力损失为各段阻力损失之和。
对于并联的分岔管路,管路阻力应按损失最大的一个流路进行计算,并力求各分岔段阻力大致相等。
(3)计算方法为方便计算,减少差错,工程设计中通常采用表格计算法。
计算表格形式见表6-9。
(4)鼓风机选择选择鼓风机主要是确定鼓风机的额定压力和额定流量。
1)额定压力的确定 鼓风机的额定压力:P ≥∑(空气管路系统压力损失+流量检测元件和调节阀门压力损失+烧嘴额定供风压力)(6-17)式中:① 空气管路系统压力损失,按表6-9计算。
② 流量检测元件和调节阀门压力损失,由自动化部分的设计计算确定。
若尚未确定,可做如下估算:流量孔板压力损失取800~1000Pa ,阿牛巴流量计压力损失取150~200Pa ;调节阀门(一般为蝶阀)压力损失取500~700Pa ,高压煤气管路上的自动调节蝶阀压力损失宜取1.0~1.5kPa ,以保证必要的调节性能。
③ 烧嘴额定供风压力,由烧嘴型号、燃烧能力所需的额定压力确定。
2)额定流量的确定 鼓风机的额定流量:)1(环实湿空t B L V n β+≥ (6-18) 式中:B 实—炉子最大燃料消耗量,标m 3(kg )/h ,见式(4-23)或式(4-41);L n 湿—燃烧单位燃料实际湿空气需要量,标m 3/标m 3(kg ),见式(1-11)或式(1-17); t 环—鼓风机安装处环境最高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