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合集下载

ESC指南心包疾病中文版

ESC指南心包疾病中文版

ESC2021 指南:心包疾病〔中文版〕编写部本指南依照目前所有现存的关于此议题的凭据,进行了总结和评估,目的是为医务人员供应最好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帮助评估不相同身体状况患者的预后。

第一是关于心包炎的定义及相关诊断标准。

表 1.心包炎定义和诊断标准急性心包炎的诊断介绍1.介绍所有疑似急性心包炎患者行心电图检查。

〔Ⅰ, C〕2.介绍所有疑似急性心包炎患者行经胸廓超声心动图检查。

〔Ⅰ,C〕3.介绍所有疑似急性心包炎患者行胸部 X 线检查。

〔Ⅰ, C〕4.介绍急性心包炎患者评估炎症标志物〔如 CRP〕和心肌伤害〔如CK,肌钙蛋白〕。

〔Ⅰ, C〕急性心包炎的治疗介绍1.介绍高紧急性心包炎患者住院治疗〔最少一个危险峻素〕。

〔Ⅰ,B〕2.介绍低紧急性心包炎患者门诊治疗。

〔Ⅰ, B〕3.介绍 1 周后抗炎治疗反响评估。

〔Ⅰ, B〕心包炎的诊断流程图主要预后不良的展望指标包括:发热>38℃;亚急性起病;大量心包积液;心包填塞;阿司匹林或 NSAIDS 治疗最少 1 周无治疗反响。

次要预后不良的展望指标包括:心肌心包炎;免疫控制;创伤;口服抗凝治疗。

表 2.急性心包炎抗炎治疗常用药物急性心包炎的治疗介绍1.介绍阿司匹林或 NSAIDs 联合胃保护药物作为治疗急性心包炎一线药物。

〔Ⅰ, A〕2.介绍秋水仙碱作为辅助阿司匹林 /NSAIDs 治疗急性心包炎的一线药物。

〔Ⅰ, A〕3.血清 CRP 指导治疗时长及评估治疗反响。

〔Ⅱ a,C〕4.阿司匹林 /NSAIDs 和秋水仙碱禁忌或治疗失败的急性心包炎病例,消除感染或存在特别适应症如自己免疫性疾病,应试虑使用低剂量皮质类固醇。

〔Ⅱ a,C〕5.非运发动急性心包炎应限制运动,直至病症缓解, CRP、ECG和超声心动图恢复正常。

〔Ⅱ a,C〕6.关于运发动,介绍限制运动的限时应至病症缓解, CRP、ECG和超声心动图恢复正常最少 3 个月。

〔Ⅱ a,C〕7.皮质类固醇不介绍作为急性心包炎一线治疗。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使用)I前言《医学影像诊断学》,包括传统X线、数字化X线成像(DR)、计算机体层摄影(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等,介入放射学和超声诊断为独立教学课程。

本课程就是利用上述各种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

传统的X线诊断是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也是本学科讲授的重要内容,CT诊断在国内已经较为普及,且诊断价值较大,因此扩大了这部分内容的比重。

对目前应用日趋广泛的MRI也将部分章节介绍。

总论部分重点讲授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图象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与限度。

各论部分授课顺序均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即各个系统的检查方法、正常表现、基本病变、疾病诊断。

重点讲授正常、基本病变及疾病诊断。

各系统讲授重点根据最常用的检查手段有所不同,如呼吸系统以X线及CT为主,骨关节系统以普通X线为主,中枢神经系统以CT、MRI为主。

通过教学内容的实施,使学生能初步独立分析主要影像学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及腹部能初步独立分析CT及MRI征象。

教学方法上,常规使用多媒体教学,配讲议。

要重点突出的课堂讲解。

除此,每次理论课后都有相应学时的实验课直观教学,充分利用视、听教材如X线片、CT片、MRI片、录象、标本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数为240学时,理论与实验比值为1:1,即理论授课116学时,实验116学时,分两个学期授课。

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精讲简版

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精讲简版

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精讲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精讲一、心包疾病概述心包是包裹在心脏外部的一个薄膜,由心包壁和心包腔组成。

心包疾病是指心包壁和心包腔发生的各种异常改变,包括心包炎、心包填塞、心包积液等。

影像学是心包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心包影像学的诊断,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二、心包炎的影像学表现心包炎是指心包膜及其壁的炎症反应,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等。

心包炎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心包增厚:心包炎时,心包膜及其壁常会发生增厚。

在影像学中,可以通过CT或MRI观察到心包膜的增厚表现。

2. 心包积液:心包炎时,心包腔内常会有积液形成。

在影像学中,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或CT观察到积液的存在及其程度。

3. 心包粘连:心包炎时,心包膜及其壁之间可能会发生粘连。

在影像学中,可以通过CT或MRI观察到心包之间的粘连情况。

三、心包填塞的影像学表现心包填塞是指心包腔内充满非生理性物质,从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常见的心包填塞原因有出血、渗出液或脓液的堆积等。

心包填塞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心包压缩:心包填塞所致的充填物会对心包腔施加压力,导致心包腔的变形和压缩。

在影像学中,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或CT观察到心包腔的压缩情况。

2. 心脏形态改变:心包填塞会导致心脏受压而发生形态改变。

在影像学中,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或CT观察到心脏的变形情况。

3. 心功能受限:心包填塞会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进而导致心功能受限。

在影像学中,可以通过心脏超声心动图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四、心包积液的影像学诊断心包积液是指心包腔内大量液体的积聚,通常是由于心包炎、肿瘤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心包积液的影像学诊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形态特征:心包积液在影像学中呈现为心包腔内的液体显影。

在超声心动图中,心包积液呈现为黑色区域;在CT或MRI中,心包积液呈现为明显低密度或高信号区域。

2. 积液程度:影像学可以帮助评估心包积液的程度。

医学影像学实践教程(放射学部参考答案--第五章

医学影像学实践教程(放射学部参考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循环系统第一节心脏、大血管正常影像学表现病例5-1【临床病史】患者,女性,34岁。

主因“胸痛3天”来我院就诊。

行胸部正侧位片检查。

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影像学描述】气管、纵隔居中,上纵隔影未见增宽,主动脉结、降主动脉、心尖位于左侧,心影大小、形态未见异常,侧位片心前、心后间隙未见减小。

【诊断】心脏、大血管正常X线表现。

病例5-2【临床病史】患者,女性,30岁。

主因“咳嗽、咳痰一周”来我院就诊。

行胸部CT轴位平扫检查。

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影像学描述】气管、纵隔居中,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走行正常,主动脉内径未见增宽,心脏不大,形态正常,上、下腔静脉未见扩张。

【诊断】心脏、大血管正常CT表现。

病例5-3【临床病史】患者,男性,45岁。

主因“心前区不适1月”来我院就诊。

行心脏MRI检查。

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影像学描述】心脏不大,形态正常,室壁运动协调,室壁未见增厚,心肌增厚率正常,室壁未见异常信号改变,各瓣膜结构正常,各瓣口区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诊断】心脏正常MRI表现。

第二节后天性心脏病病例5-4【临床病史】患者,女性,62岁。

主因“发作性胸闷伴气短1年,加重1月。

”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4年,最高160/80mmHg。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生化常规正常。

【影像学描述】心影增大呈“主动脉型”,左心室段明显膨隆向左下延伸,心腰凹陷,主动脉结突出,主动脉迂曲。

【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

【鉴别诊断】扩张型心肌病:临床无高血压病史。

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双心室增大,以左心室为主,心影呈主动脉型、普大型或球形。

二尖瓣关闭不全:临床可有或无高血压病史,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有乏力、心悸、呼吸困难、咯血。

主要体征:心尖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左房、左室增大,可见巨大左房,肺淤血。

病例5-5【临床病史】患者,男,64岁。

主因“咳嗽、咳痰、气短、喘息3年,加重伴双下肢浮肿半月。

”入院。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

心脏常规x线检查

心脏常规x线检查

诊断心脏血管病变
诊断心包疾病
通过观察心影大小和形态,有助于诊 断心包积液、心包炎等心包疾病。
X线检查可以观察到心脏血管的钙化 程度和分布情况,有助于诊断冠状动 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血管病变。
评估心脏功能
01
02
03估心脏的大小是否正常, 进而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
图像质量控制
加强图像质量控制,减少伪影和噪 声,提高图像清晰度和诊断准确性。
多学科合作
加强心脏X线检查与其他相关学科的 合作,共同提高诊断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投照条件如曝光量、焦片距离等 因素也会影响成像效果和诊断准 确性,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合理的 设置和调整。
05 心脏常规X线检查与其他 影像学检查的比较
与心脏超声的比较
心脏超声(超声心动图)
实时、无创、无辐射,可动态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但对操作者依赖度高,且 分辨率低于X线。
心脏X线检查
静态、有辐射,可观察心脏大体形态,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但无法动态观察 心脏功能。
心脏常规x线检查
目录
• 心脏常规X线检查概述 • 心脏常规X线检查的影像学表现 • 心脏常规X线检查的临床意义 • 心脏常规X线检查的局限性 • 心脏常规X线检查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比
较 • 心脏常规X线检查的未来展望
01 心脏常规X线检查概述
检查目的
评估心脏形态和大小
通过X线检查可以观察心脏的形 态和大小,判断是否存在心脏 肥大、心腔扩大等情况。
检测心脏血管病变
X线检查可以观察心脏血管的钙 化程度,辅助诊断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等血管病变。
评估心功能
通过观察心脏的轮廓和形态, 结合患者病史和症状,评估心 脏的功能状态。

心脏影像诊断、X线、CT诊断

心脏影像诊断、X线、CT诊断

心脏一、心脏外形的改变:1.二尖瓣型心脏(梨形心):肺动脉凸出,心尖圆隆上翘,主动脉结缩小或正常,反映右心负荷过大,常见于二尖瓣疾患、房室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

2.主动脉型心脏:肺动脉段凹陷及心尖下移,升主动脉右凸,主动脉结多增宽,心室段延长,反映左心负荷过大,常见于主动脉瓣疾患、高血压、冠心病或心肌病。

3.普大型心脏:心脏均匀地向两侧增大,肺动脉段平直,主动脉结正常,常见于心包、心肌损害或以右心房增大较著的患者。

4、靴形心脏:心底增宽,肺动脉段平直或凹陷,心尖圆隆上翘,右心室增大,常见于法洛四联症等先心病。

二、心脏房室增大1.左室增大:后前位,左心室段延长,心尖下移;左心室段向左膨隆,相反搏动点上移;心腰凹陷。

左前斜位,左心缘向后凸出,左前斜位转到60°时左室仍与脊柱重叠,室间沟前移。

2.右室增大:后前位,心尖圆隆、上翘;肺动脉段饱满、凸出。

右前斜位,右室前缘呈弧形、前凸,心前间隙缩小和下部闭塞,肺动脉圆锥隆起;左前斜位,右室膈段增长,室间沟后上移。

3.左房增大:后前位,右心缘的双重密度影或双重边界或双心房影或双弧影。

右前斜位,服钡食管左房段压迹明显,向后移位;左前斜位,增大左房使左主支气管上移、变窄,左侧位服钡,可见增大的左房,使食管局限后移。

4.右房增大:前后位,右心房段向后上膨凸,右心房比心高>0.5。

左前斜位,心缘右房段延长凸出。

三、肺血流异常1.肺充血(肺血增多):主要见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X线变现为:肺动脉段膨隆,肺门影增大,右下肺动脉干增粗超出15mm,周围肺血管纹理也呈比例的增粗、增多。

扩张血管边缘较清楚。

肺动脉段与两侧肺门血管搏动增强,透视下称“肺门舞蹈”。

2.肺缺血(肺血减少):右心室流出道受阻,造成肺循环血流量减少。

典型X线变现:肺血管纹理纤细,肺门影变小,肺动脉段平直或凹陷,当肺动脉狭窄时,由于瓣后血涡流,导致肺动脉段直立性凸出。

内科学医学心包疾病(心包炎)-2024鲜版

内科学医学心包疾病(心包炎)-2024鲜版

诊断依据
诊断心包炎需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常用的检查手段包括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 等。其中,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包炎最敏感且无创的检查方法,可准确评估心包积液的量及心脏受压程度。
2024/3/27
7
02 急性心包炎
2024/3/27
8
急性心包炎的病理生理
01
心包炎的病理改变
挑战
目前心包炎的诊断和治疗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早期诊断 困难、治疗手段有限、患者个体差异大等。未来需加强 多学科协作,提高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
2024/3/27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7
33
11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预防
积极控制感染、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等措施有助于预防急性心包炎的并发症。
并发症处理
对于出现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心律失常药物、强心 药物等。同时,对于严重并发症如心脏压塞等,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如心包穿刺术或心包切开引流 术等。
2024/3/27
26
不同影像学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X线检查
操作简便、成本低,但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对较低,适用于初步筛查和排除诊断。
超声心动图
敏感度高、特异度强,可动态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心包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2024/3/27
CT和MRI
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心包及周围组织结构,适用于复杂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在选择 影像学检查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检查目的和医疗资源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患者生活质量。
22
05 心包炎的影像学 检查与评估

放射科对心脏疾病的影像诊断

放射科对心脏疾病的影像诊断

提供客观、准确、全面评估患者状况信息
01
放射科影像技术可直观显示心脏 大小、形态、心肌厚度及心腔内 血流情况,为评估心脏功能提供 客观依据。
02
通过影像检查,可发现心脏瓣膜 病变、心肌病变、心包疾病等, 为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估提供重要 信息。
指导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操作过程
在介入治疗前,放射科可通过影像技术明确病变部位、范围 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介入治疗提供精确导航。
、全面评估。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自动图像分析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自动识别和 测量心脏结构,减少人工操作时
间和误差。
智能诊断辅助
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为 医生提供诊断建议和支持,提高
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远程医疗服务
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心脏 影像诊断和会诊,缓解医疗资源
分布不均的问题。
MRI检查
优点在于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缺点在 于检查时间长、价格昂贵,且体内有金属植 入物者禁用。
03
常见心断要点
01
02
03
冠状动脉钙化
X线平片可见沿冠状动脉 走行的钙化影。
冠状动脉狭窄
CT血管成像(CTA)可清 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及斑块性质。
在手术治疗中,放射科可实时监测手术过程,确保手术操作 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监测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情况
放射科可定期对患者进行影像检查,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评估治疗效果。
根据影像检查结果,放射科医生可结合临床数据,对患者 预后情况进行预测,为临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05
放射科在心脏疾病领域发展趋势和 挑战
新型影像技术不断涌现,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