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39 生态工程(含解析)苏教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第39讲 生态工程 苏教版

第39讲生态工程[考纲要求] 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Ⅱ)。
2.生态工程的实例(Ⅰ)。
考点一聚焦生态工程的原理1.生态工程的概念(1)原理: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相协调原则。
(2)设计对象: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或地域性生态空间。
(3)意义:提供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强环境保护的途径。
(4)设计思路:促进物质的分层多级利用。
(5)根本目标: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2.生态工程的原理(1)物种共生原理主要包括共生、竞争等多种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反馈机制。
(2)生态位原理①实例:林冠层与林下层的鸟类占据不同的空间,摄取不同的食物。
②意义:可以构建一个具有多层次、多种群的稳定而高效的生态系统。
(3)物种多样性原理①内容:生物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②意义:可实现对资源充分利用并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4)食物链原理食物链是实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基础,也是生态工程设计的重要因素。
易错警示(1)不同的生态工程建设遵循的基本原理可能不同。
(2)建立不同的生态工程时要依据不同的原理,因地制宜,不能相互照搬。
1.南京古泉生态农场是生态农业的典范。
该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种植农作物、养蘑菇、种桑养蚕、种植果树等多个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高效良性的循环,生态效益得到了良性发展。
请就此生态农场的特点,完成下列问题:(1)该生态农场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和原理。
(2)该系统工程的核心之一是沼气池,沼气池的制作如右图所示。
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生产过程中物质循环的方向。
②如果将“无机物——农田”这一环节去掉,对生态农业系统有何影响?。
(3)根据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有人认为生态农业建设中,应使食物链和营养级越长越多越好。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测试题苏教课时作业:生态工程

课时作业(四十二)生态工程一、选择题1.下图为生态养猪模式,从图中可知该生态工程属于()A.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工程B.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C.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D.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2.(2012·山西大学附中一模)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C.对湿地的恢复,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能奏效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3.我国“三北”防护林,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没有完全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办事,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例如,辽宁西部的章古台地区,由于单一种植樟子松树,使松毛虫因为没有天敌而肆虐一时,使很多地方几乎成了不毛之地。
这个事实说明了()A.樟子松树的抗虫能力很差B.松毛虫的危害性很强,并专一性地侵害樟子松树C.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D.由于植物种类过于单一,导致松毛虫只能侵害樟子松树4.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产养殖中,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营养级高的鱼类为养殖对象B.“桑基鱼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循环系统C.为保护草原,应做到适当放牧D.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采用“退耕还林还草”的措施二、非选择题5.(2012·广东肇庆二模)下图为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模式图,据图回答:(1)该生态工程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选答两项)。
(2)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可提高传统生态工程的效益,要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病甘蔗,需要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通过______________技术将导入了目的基因的甘蔗细胞培养成植株。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五生态工程(生物 解析版)

1.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B.我国古代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所包含的生态学原理是物质的循环再生C.在林业工程建设时主要考虑的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D.我国南方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解析:选C在林业工程建设时主要考虑的是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社会习惯、法律制度等也都对生态工程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2.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A.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B.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C.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D.无污染原则和生态工程解析:选A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
3.地衣中的真菌和蓝藻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都不能正常生长,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A.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解析:选C单独存在时,两种生物都不能很好地生活,但是在一起的时候就出现了一种“1+1>2”的效果,体现了系统整体性的原理。
4.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B.“桑基鱼塘”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C.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是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D.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整体性原理,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树”解析:选B“桑基鱼塘”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但能量只能单向传递,不能循环。
5.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
如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等原理B.在该氧化塘中引进硝化细菌有利于对污水的处理C.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D.出水处只要对细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便可排放解析:选D根据题图分析,a层中有机物被各种微生物分解,分解产物进入b层中可与细菌代谢产物一同被藻类利用产生O2,而O2又可被好氧型细菌所利用。
苏教一轮高三生物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39生态工程

课时规范练39生态工程非选择题1.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对其举行公园化设置装备摆设。
(1)对其举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举行人工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图所示。
t0→t1,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依然存在,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群落中植物物种数渐渐增长,物种之间的加剧。
(2)通过人工林设置装备摆设和园林景观构建,既改进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2.雾霾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存眷和讨论,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再次被推上舆论的核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害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生态农业,走可连续发展之路。
下图为某地一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图,请据图答复有关题目。
(1)生态经济: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体系产出的污染物,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体系的生产质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2)该生态工程模式的最大优点是。
该生态工程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苗木、饲养牛、猪、鸡等多种畜禽,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3)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除鸡、奶牛、鱼外还有。
(4)沼气池能否看作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
3.巨桉原产澳大利亚东部沿海,遍及用于人工造林,具有适应性强和经济代价高的特点。
菊苣是生长在林下的高产优质饲用牧草。
请阐发答复下列题目。
(1)若在巨桉人工林下套种相宜的经济作物,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阳光、泥土等资源,还可以提高群落物种的。
(2)巨桉凋落叶分解过程中会释放某些小分子有机物。
科研人员采集新鲜凋落的巨桉树叶与土壤混淆后置于花盆中,将菊苣种子播种此中,幼苗生长一段时间后测定菊苣各项生长指标,效果见下表。
①实验的名称是。
②表中A组的作用是。
随巨桉凋落叶含量的增长,菊苣幼苗的净光合速率降落,原因是巨桉凋落叶释放的某些小分子有机物使菊苣的光合色素含量淘汰,直接导致减弱;当巨桉凋落叶含量较高时,这些小分子有机物还能使下降,导致植物对CO2的利用率降落。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39 胚胎工程及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含解析)

课时规范练39 胚胎工程及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1.2016年9月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披露,美国华裔科学家张进团队利用“三父母婴儿”技术,使一对约旦夫妇成功产下了一个健康男婴(婴儿母亲的线粒体携带有亚急性坏死性脑病基因,曾导致多次流产,婴儿夭折)。
所谓“三父母婴儿"技术,是指利用线粒体基因缺陷的女性卵子中的健康细胞核和捐赠者去掉细胞核的卵子,“拼装”一个新的卵子,再通过一系列现代生物技术,最终培育出正常婴儿的技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重新“拼装”卵子,需要通过显微操作进行。
接下来他们又使用电脉冲方法来“拼装”的卵子.(2)在对“拼装”卵子体外受精前,需要对收集的精子进行处理,哺乳动物的处理方法有化学诱导法和两种。
(3)受精卵形成后,应将其移入中继续培养。
人的体外受精胚胎,即试管胚胎,可在8~16个细胞阶段进行.(4)张进告诉记者:他们碰巧、也是故意要“制造"男孩.因为男性的线粒体(填“会"或“不会”)传给下一代,理由是。
2。
(2019湖北武汉武昌1月调研)电影中,“蜘蛛侠”能产生高强度的蜘蛛丝,现实中的基因工程也创造出了“蜘蛛羊”,该羊的乳汁中含有蛛丝蛋白,高强度的蛛丝蛋白可用于许多重要的特种工业领域.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实验中,通常用ES细胞作为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这是因为ES细胞在功能上具有.这种细胞一般可以从哺乳动物的中分离出来。
(2)在培养重组细胞时,为了维持不分化的状态,在培养液中要加入;为防止杂菌污染,可以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3)胚胎移植时,通常将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且与供体相同的动物体内,受体对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正常发育后产出“蜘蛛羊",这种生殖方式为;若需要一次产生两头转基因“蜘蛛羊”可将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
(4)科学家为保证乳汁中有蛛丝蛋白,应该用技术来检测蛛丝蛋白基因是否整合到了染色体上。
3。
(2019山西五地市期末联考)自然情况下,牛的生育率很低,通过胚胎工程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良种牛的快速繁殖。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十四)生态工程(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四)生态工程1.如图所示为我国南方某地比较常见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
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不考虑人工投入时,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全部桑植株有机物中所有的能量B.蚕沙(蚕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C.蚕茧的产量归根结底要依靠桑叶在光合作用中所产生的有机物质D.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解析:选C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但是这部分能量有一部分经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储存在植物有机物中,A错误。
蚕沙(蚕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不属于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它是消化不了的食物残渣,B错误。
蚕以桑叶为食物,所以蚕茧的产量归根结底要依靠桑叶在光合作用中所产生的有机物质,C正确。
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多级循环利用,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D错误。
2.(2019·哈尔滨第六中学高三考试)如图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
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甲可以表示氧气,乙可以表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B.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的途径有物理沉降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的分解作用来分解有机污染物D.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变化顺序可能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解析:选C 藻类属于生产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无机盐,释放氧气,细菌属于分解者,需要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因此图中甲可以表示氧气,乙可以表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净化污水的途径有物理沉降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其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互利共生的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浅层的水中氧气比较充足,适合需氧型微生物的生存,中层的水中氧气比较稀少,适合兼性厌氧型微生物的生存,底层无氧适合厌氧型微生物生存。
3.(2019·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如图是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工程 1 生态工程及其原理习题(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

第一节生态工程及其原理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 )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B.防止环境污染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解析:根据生态工程的概念可知,防止环境污染,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都是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
单纯追求粮食产量有可能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答案:C2.某林区曾大规模营造马尾松纯林,结果遭到松干蚧的毁灭性打击。
这一事例说明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必须遵循( )A.系统学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工程学原理解析:题干指出,单一品种的马尾松林不稳定,易受破坏。
物种多而繁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因此说明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必须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
答案:B3.下列哪种措施不符合生态工程所遵循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A.秸秆还田B.大量施用有机肥C.作物秸秆等残留物作燃料D.采集河泥作肥料解析:在稳定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中,是不会有废弃物和污染物产生的。
因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上一个环节产生的废料,是下一个环节的原料,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秸秆还田、使用河泥或其他有机肥,就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废弃物,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秸秆燃烧挥发掉大量的能被作物利用的成分,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物质浪费和环境污染。
答案:C4.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后,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的( )A.整体性被破坏B.系统性被破坏C.失衡和破坏D.物种多样性被破坏解析:每个生态系统都有其自身所能承载的最大容量,一旦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答案:C5.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系统学和工程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B.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系统学中的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C.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主要指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不可分割的D.物种多样性原理要求引种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好解析:系统学和工程学不是生态学的分支,而是独立的一门科学;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是指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外来物种可能导致当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课时规范练39 植物细胞工程

课时规范练39植物细胞工程一、基础练1.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能形成完整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B.生物体内细胞由于分化,全能性不能表达C.卵细胞与受精卵一样,细胞未分化,全能性很高D.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离体培养能表现出全能性2.下图表示菊花叶片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菊花叶片愈伤组织胚状体菊花植株A.通过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①②过程发生杂菌污染B.此菊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植株为二倍体植株C.细胞全能性表达的前提是①过程,体现在②③过程D.需生长调节物质调控①②过程细胞的分裂和分化3.(2020山东济南一模)白菜和甘蓝均为二倍体生物,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获得了白菜—甘蓝。
它具有生长周期短、耐热性强和易储存等优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体现了酶的专一性B.白菜—甘蓝的产生用到了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获得杂种细胞D.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四倍体白菜—甘蓝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4.实验人员利用矮牵牛(二倍体,2n=14)的红色花瓣细胞与枸杞(四倍体,4n=48)叶肉细胞,制备相应的原生质体并诱导其融合,经筛选、培养获得杂种植株。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制备原生质体B.利用灭活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进行融合C.可利用显微镜观察,筛选出杂种原生质体D.若原生质体两两融合,融合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62条5.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验时,期望获得优良的作物新品种,一般不需要考虑的是()A.亲本的生殖隔离问题B.选择具有期望的优良性状的亲本C.亲本细胞的融合技术D.杂种细胞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6.下图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b试管中细胞全能性最高B.d试管中培育出的个体都是纯合子C.a→b的过程不需要光照D.a→d的细胞分裂方式都是有丝分裂7.(2021年1月辽宁适应性测试)某课外活动小组获得了一株性状优良的结球生菜,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其进行快速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