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环境类专业开设环境监察课程的意义及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简议环境保护中加强环境监察的意义及其措施

简议环境保护中加强环境监察的意义及其措施

简议环境保护中加强环境监察的意义及其措施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日益严重,这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对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环境监察成为了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简要讨论环境保护中加强环境监察的意义及其措施。

一、加强环境监察的意义1.保障环境安全。

环境监察可以对各种工业污染源和危险废物的排放进行监管和监控,确保这些污染源和危险废物的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标准,从而保障了生态环境的安全。

2.预防环境污染。

通过加强环境监察,加大对工业企业的审核力度,完善和强化环境执法,可以有效地预防环境污染的发生,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3.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环境监察不仅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加强环境监察可以促进环保技术的推广和进步,为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4.落实环保政策和法规。

环境监察是对环保政策和法规的具体实施,只有加强环境监察,才能有效的落实各项环保政策和法规,为环保工作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加强环境监察的措施1.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是加强环境监察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在强大的技术支持下,才能做好环境监察工作。

2.加强环境执法。

加强环境执法可以有效的规范工业企业的行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环境执法团队,定期对违规企业和单位进行惩处,对违规行为进行申诉和举报也非常重要。

3.加大监察力度。

要积极开展常规监察,加大环境保护法的监督力度,发现环境污染和危害酒店的行为及时进行整治处理。

4.强化专业监管和技术支持。

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监管和技术支持体系,加强监测和判读技术的支持,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工业企业的废气、废水、废渣等进行监测,为环境保护提供支持。

5.加强公众参与。

要加大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监察,加强环保意识的推广。

结论环境保护是一项困难而艰巨的任务,加强环境监察是实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只有加强环境监察,完善监测体系和执法机制,才能为环境保护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支持。

环境监测 课程教案

环境监测 课程教案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第一章:环境监测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1.2 教学内容环境监测的定义和意义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环境监测的目标和任务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环境监测的定义、作用和意义,以及基本原理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境监测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实际应用。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环境监测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章:空气监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掌握空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危害。

培养学生对空气监测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2.2 教学内容空气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空气污染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空气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气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讨论空气污染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空气监测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空气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三章:水质监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质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掌握水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危害。

培养学生对水质监测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3.2 教学内容水质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水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水污染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水质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质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水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讨论水污染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质监测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水质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四章:土壤监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土壤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环境监督管理

环境监督管理

环境监督管理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环境治理和保护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确保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持续发展,许多国家都实施了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本文将重点探讨环境监督管理的意义、目标和实施方法,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一、环境监督管理的意义环境监督管理是指政府、组织或个人通过对环境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和管理,以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系统性行为。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生态环境:环境监督管理可以帮助发现和防止环境污染及其他违法行为,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2. 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和管理,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科学依据,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3. 维护公众健康:环境监督管理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减少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发生率,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环境监督管理的目标环境监督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环境质量监测:通过监测环境空气、水资源、土壤质量等要素,了解环境状况和趋势,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2. 违法行为监管:监督和管理环境违法行为,包括工业污染、废弃物处理、排放标准等方面,加强执法力度,保障环境法规的有效实施。

3. 环境风险评估: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和管控,包括化学品和有毒物质的使用、生态系统破坏、自然灾害等方面,降低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影响。

三、环境监督管理的实施方法为了实现环境监督管理的目标,需要采取以下实施方法:1. 监测技术手段: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手段,包括遥感技术、传感器网络、环境监测设备等,获取准确、全面的环境数据。

2. 统一标准与规范: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与管理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各个环节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为环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供基础。

3. 建立监管机构:设立环境监管机构,拥有独立的监督和执法权力,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

4. 公众参与机制: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加强信息公开和民众意见征集,形成共同推动环境保护的合力。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与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自然环境及其变化进行长期、系统、动态的监测,以获取环境信息并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监测理论与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他们未来从事环境科学与技术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环境监测的常用方法和技术;3. 能够设计和实施环境监测方案;4. 具备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5. 培养环境监测相关工作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 环境监测的定义与分类- 环境监测的意义与作用2. 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 环境监测过程与要素- 环境监测方法与技术3. 环境监测技术- 大气环境监测技术- 水环境监测技术-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4. 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 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分析与解读5. 环境监测方案设计与实施 - 监测方案制定- 监测实施与监测报告撰写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2. 实验实践3. 案例分析4. 课程设计五、考核安排1. 平时表现(出勤、课堂讨论)2. 作业与实验报告3. 期中考试4. 期末考试六、教学资料1. 主教材:《环境监测原理与技术》2. 参考书目:《环境监测实践指南》、《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3. 实验指导书:《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七、教学评价1. 基于课程目标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2. 鉴定学生对环境监测理论与实践应用的掌握程度3. 通过考核检验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八、教学计划1. 第一周:环境监测概述2. 第二周:环境监测原理3. 第三周:大气环境监测技术4. 第四周:水环境监测技术5. 第五周:土壤环境监测技术6. 第六周: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7. 第七周:环境监测方案设计与实施8. 第八周:复习与期中考试9. 第九周:课程设计指导10. 第十周:课程设计与实施11. 第十一周:教学总结与复习12. 第十二周:期末考试九、备注1. 学生应按教学大纲要求参加课程学习与考核2. 教师负责按时发布课程安排与通知,并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3. 学生有任何疑问或困难应及时向教师反馳,以便得到帮助和指导。

学校环境监测与管理制度

学校环境监测与管理制度

学校环境监测与管理制度学校环境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为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环境监测与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从环境监测的目的意义、监测内容、监测方式、监测结果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环境监测的目的意义学校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活动环境具备安全、舒适的条件。

通过监测环境空气质量、水质安全、噪音、光线等因素,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对学生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二、监测内容学校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安全、噪音、光线、细菌等。

空气质量监测主要检测二氧化碳、PM2.5等污染物浓度;水质安全监测主要检测饮用水的含铅和重金属超标问题;噪音监测主要是为了确保教室、图书馆等学习环境的安静;光线监测主要是为了调节照明设施,提供适宜的学习和活动环境;细菌监测主要是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三、监测方式学校环境监测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定点监测和定期抽检相结合。

定点监测可以在关键区域设置监测站点,全天候、连续监测环境指标,并利用现代仪器设备实时监测数据。

定期抽检可以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对环境进行抽样检测,以获取更多的数据。

四、监测结果学校环境监测的结果主要体现在监测数据上。

监测数据可以从数字化仪器中直接获取,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可以得出环境指标的平均值、峰值、波动情况等。

监测结果还可以以图表的形式呈现,直观地展示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

五、管理制度学校环境监测与管理制度是确保监测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制定环境监测与管理制度,并明确责任和权限。

管理制度应包括监测频次、数据分析、问题处理等内容,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结果的有效利用。

六、教师的角色教师在学校环境监测与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校环境监测的相关知识,掌握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监测数据的分析技巧。

其次,教师要积极参与环境监测工作,配合管理人员进行监测和数据收集。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一、《环境监测》课程说明(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教学目的是为学生今后独立分析、设计、解决环境监测问题,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了解水、大气和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性质、成分、环境质量标准和各项常用环境质量指标的环境意义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学会对水、大气、土壤等进行污染调查、布点、采样,掌握各项指标的物理、化学检测基本原理。

认识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初步具备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教材选编及依据教材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的,由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合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监测》(第三版),是目前全国环境类专业使用量最大的教材之一。

(三)教学方法提示课程教学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实习相结合,尤其重视实验和实习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理论课教学方面,采用问题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等启发式教学法组织教学;实践教学方面,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专题讨论教学法和开放式实验教学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了解环境监测常用技术,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能学以致用。

了解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学时分配:4学时重点难点:环境监测的分类、特点,环境标准的分级分类。

教学方法:CAI课件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一、环境监测的目的二、环境监测的分类第二节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一、环境监测特点1、环境污染的特点2、环境监测的特点二、环境监测的技术1、化学、物理技术2、生物技术3、监测技术的发展三、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第三节环境标准一、环境标准的作用二、环境标准的分级和分类三、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四、几个主要的环境标准思考题:环境监测的目的、特点是什么,环境监测常用物理、化学方法有哪些,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是如何分级与分类的,制订环境标准应遵循哪些原则。

“环境监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环境监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环境监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环境监测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环境科学、环境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针对当前环境监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环境监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意义环境监测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学习到专业知识,同时需要在实验室中掌握实践技能。

传统的环境监测课堂教学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足够的实例和案例,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二是实验操作受到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进行充分的实践操作;三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希望通过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环境监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法1.引入案例教学。

我们选取了一些真实环境监测案例,例如某地区的水质污染、某厂家的排放情况等,将这些案例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实际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邀请了一些从业人员来讲述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职业前景和发展方向,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2.拓展实践环节。

除了传统的实验操作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与一些实际的环境监测工作,比如到河流、湖泊等地进行水质采集和分析,到工厂、企业进行废气排放的监测,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环境监测工作的真实性和复杂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环境监测的现场操作过程进行录制和展示,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观看实际操作过程,加深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我们还引入了一些环境监测模拟软件,让学生能够进行虚拟实验操作,提高其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环境监察课程设计

环境监察课程设计

环境监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环境监察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学生能掌握我国环境监察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

3. 学生能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监察方案。

2. 学生具备一定的环境监察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环境监察实践,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

2. 学生能够关心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教育类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环境监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探究精神,对环境问题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环境监察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环境监察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监察概述- 环境监察的定义、原则与作用- 国内外环境监察现状与发展趋势2. 环境监察法律法规与政策-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环境监察相关政策及标准3. 环境问题与影响-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 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4. 环境监察方法与技术- 环境监察的基本方法- 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5. 环境监察实践- 环境监察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环境监察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 环境监察报告的撰写6.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环境监察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环境监察概述、环境监察法律法规与政策第二周:环境问题与影响、环境监察方法与技术第三周:环境监察实践(一)第四周:环境监察实践(二)第五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环境监察相关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提升环保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高校环境类专业开设环境监察课程的意义及教学内容喻阳华1,2刘洪飞3杨苏茂1(1.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阳550001;2.贵州师范大学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阳550001;3.贵州省福泉市环境保护局,贵州福泉550500)摘要:在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开设环境监察课程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就业渠道。

教授环境监察课程可以为环境现场执法工作储备人才,培养懂业务、讲政治的环境监察业务骨干,为企业输送精通环境保护技术和法律法规的专业人才,有利于促进和维护环境监察执法的权威性,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提高就业率,建议在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逐步开设环境监察课程。

环境监察是一门综合性、业务性和管理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包括污染源单位生产工艺与排污环节、执法内容和程序、法律法规与国家政策、执法文书与档案管理、环境监察工作信息化等,这些知识构成了环境监察完整的学科体系。

通过环境监察课程的讲授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环境现场执法等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环境专业;环境监察课程;意义;授课内容;高等院校中图分类号:X-4文献标志码:AThe course content and significance of offer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ourse for environmental special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Yu Yanghua1,2,Liu Hongfei3,Yang Sumao1(1.Institute of Karst,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550001,China;2.State Key Engineering TechnologyResearch Center for KarstRocky Desertification Rehabilitation of China,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550001,China;3.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Fuquan City,Guizhou Province,550500)Abstract:Open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nvironmental spe-cialties can broaden students’knowledge system and employment channels.Teach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urriculum can reserve talents for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fieldwork,develop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business backbone who understand business and politics,and offer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and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enterprises,it is also benefit to promote and maintain the authority of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and law enforcement.In addition,it also can broaden the fields of employment for students and increase the employment rate.In summary,setting up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urriculum gradually in higher education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喀斯特高原山地区抗冻耐旱型植被适应性修复研究”(2016)收稿日期:2016-08-06;2016-11-08修回作者简介:喻阳华,男,1984年生,博士,研究方向:石漠化治理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教学和科研。

E-mail:yuyanghua2003@163.com··16institutions’environmental specialties is suggested.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s a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and of highly oriented in terms of business management.The course contents include the introduc-tion of production process units,pollution sources,and corresponding pollutants discharging linkages,law enforcement elements and procedures,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national policies,law enforcement documents and archives management,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formation and etc.,which constitute the complete disciplin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Involving those contents during lecturing can provide help for students to work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in the future.Keywords:environmental specialtie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ourse;significance;teaching con-ten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环境监察是在环境现场进行的执法活动[1],作为我国专职环境执法力量的地位已经明确[2]。

环境监察机构的职责是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下,依法对辖区内污染源单位和个人执行环境保护法规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是专门对污染源现场执法的职能机构[3]。

随着我国环境监察事业的发展,执法手段在不断创新、领域在不断拓展、体系在不断完善、力度在不断加大[4],这对环境监察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目前我国基层环境监察组织的人、共同目标、结构、管理等要素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环境监察工作的高效开展[5],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环境监察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但是仅有极少数高等院校开设有环境监察专业或者环境监察课程,部分环境监察内容是穿插在环境管理等课程中进行,没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未来,有必要在校期间接受环境监察课程的系统学习,掌握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本文在分析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建议增设环境监察课程,阐述了学习该门课程的意义和作用;并结合环境保护行政管理岗位工作的需求,设计了环境监察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文旨在为高等学校环境专业教育如何推动环保科技和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1现有环境类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目前,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主要设置如下课程体系:在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方面,开设环境学概论、环境生态学导论、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导论、普通生态学等课程;在环境监测与评价方面,开设环境监测、环境毒理学、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在环境污染控制方面,开设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生态工程、污染生态治理等课程;在环境工程设计方面,开设物理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环境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计算机科学、制图学等课程;部分专业还依据学科特色和地区发展需求开设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气象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等课程。

目前,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能主要有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控制、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环境信息、环境宣教、环境统计、机动车尾气管理等,现有课程设置和安排有助于学生从事环境保护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但是对他们从事环境保护行政管理工作的帮助有限,增设环境监察课程尤为必要和重要。

2开设环境监察课程的意义开设环境监察课程,最基本的要求是努力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能执法、会管理的环境监察队伍,全面提升环境监察的执法能力,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充分维护环境监察执法工作权威性的同时,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面、提高就业率。

2.1储备懂业务、讲政治的环境监察人才环境监察工作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又具有一定的管理艺术,这对环境监察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环境监察执法部门的中坚力量主要是60后和70后,但是由于新时期的环境监察工作对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和实时监控等新兴技术进行了整合,他们积累的工作经验和监察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行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需要。

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平均年龄偏高,专业人才缺乏,部分环境监察人员不熟悉生产工艺、不了解排污环节、不清楚法律法规、不掌握污染物排放标准,因而找不到或找不准环境违法行为,抓不住执法重点;二是执法过程中存在不严·26·谨、随意性强,人情执法、以改代罚、商量执法、避重就轻等现象,且执法文书内容不具体、整改措施要求不得当等问题较为明显。

在高校开设环境监察课程,可以使环境类专业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培养专业过硬、爱学习、能创新、讲政治的综合型人才。

做到在实际工作中勤政为民、公正执法,在业务上懂法律、懂政策、懂技术、懂工艺、会管理,在作风上“严、细、实、快、硬”。

2.2为企业输送精通环保技术和法律法规的人才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实施以后,“按日计罚、扣押、查封、问责、拘留”等手段具有强大的威慑力,环保公益诉讼、检察院、法院、公安等部门的介入和参与,给环境违法套上了紧箍咒,让环境违法行为无处藏身,这给污染源单位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