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总结(按照最新版教材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人们的生活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学习《生活与哲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并对个体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真理、追求幸福给予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原理与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下面将对其进行总结。

一、原理《生活与哲学》的原理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与人生、精神世界与人的存在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原理包括:1. 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原理:人生观是人类对于自身存在的基本看法和评价,它是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个体的人生观受到社会、历史、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发展。

2. 人的本质与存在的关系原理:人的本质是人的存在的根源和决定因素。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

3. 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

人对自然的认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

4. 科学与人生的关系原理:科学是对客观世界进行客观研究和客观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和发展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

二、方法论《生活与哲学》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研究事物及其运动变化的科学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用唯物史观来看待、研究、分析历史事实和社会现象的方法。

具体方法包括:1. 辩证法:辩证法是研究矛盾的普遍规律性和事物发展的科学方法。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和矛盾的斗争的认识和处理,对事物发展的总揽和把握。

2.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 实践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对理论的检验,才能认识和把握真理。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生活与哲学》哲学原理及方法论一、唯物论部分(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方法论要求: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要以承认自然的客观性为前提,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人类社会社会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即: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Ⅰ、原理内容: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C、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Ⅱ、方法论要求: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夸大意识功能的唯意志论。

主观主义表现为经验主义、教条主义。

Ⅲ、运用:①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一定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各地发展经济也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企业生产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进行(以市场为导向)。

②为什么要“以德治国”(诚信);为什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科技创新)(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精华版)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精华版)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一、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的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二、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原理方法论整理

《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原理方法论整理

《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整理【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汇总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之辩证唯物论一至十)(第四、五课)一、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方法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我们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原理〗:(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和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四、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承认运动绝对性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存在。

(制定政策既要不断推陈出新,又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和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生活与哲学一直是人类思考的重要领域之一、生活是实践的总和,哲学是关于生活的理性思考。

生活与哲学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在生活中,人们通过实践和经验认识世界,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而在哲学中,人们通过理性思考和探索深刻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于生活和人类存在的思考和解释。

生活与哲学的关系既是现实的又是抽象的,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

原理与方法论是哲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人们认识和探讨哲学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生活与哲学的探索中,原理与方法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下面我将对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进行归纳整理。

2.哲学的原理哲学的原理是对世界、人类存在、价值等问题的描述、解释和认识,是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哲学的原理包括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和学派。

哲学的原理是对生活中问题的理性思考和解答,为人们认识世界、探索人类存在、规范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3.生活与哲学的方法论4.生活与哲学的互动与发展生活与哲学是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过程。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感悟到哲学思想,进而通过哲学思考和探索,为生活提供智慧和指导。

生活与哲学的互动促进了哲学的发展和生活的进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活,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境界。

综上所述,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是哲学思考的基础和途径,是人类认识生活和世界、探索人类存在和价值的重要工具。

生活与哲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整体。

通过对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和哲学的价值,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和境界,实现自我完善和人生进步。

愿我们在生活与哲学的探索中,不断发现和实现自己的光荣与伟大。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完整版)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完整版)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观和意识观共5个)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使用范围〗:××(人、政府或国家)根据(针对)××(客观情况)制定××(政策、方案);如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国家做出----。

制定的政策(方案)起到效果了(产生影响了)。

如疫情得到了控制,积极好转---。

二.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使用范围〗:人(经过努力)成功完成××;人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受到惩罚;如兴修水利、人工降雨。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2+2)【五星考点重点掌握】〖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具有目的性;②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使用范围〗:目标蓝图、预测、计划、规划、行动步骤等;科研攻关、科技成就等;在某思想指引下、政策引导下---;弘扬某种精神,如抗疫精神等。

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探讨哲学思想、原理和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哲学思想的综合性特点:哲学是关于一切事物、现象和规律的总结和把握,其综合性特点就是哲学对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进行系统性探讨和思考。

2.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是哲学思想的基本原则和核心观点,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学派。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是最基本的存在形式,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强调意识是最基本的存在形式,意识决定物质。

3. 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是研究哲学问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

主要包括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方法。

辩证法强调矛盾斗争和统一发展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方法强调从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关系来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

4. 哲学的社会实践作用:哲学思想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在指导社会实践中提供理论支持和思维方法,对人类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生活与哲学》主要涉及到哲学的综合性特点、哲学的原理和哲学的方法论,通过对哲学思想的研究和理解,有助于提高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补充材料】常用哲学主观题解题方法总结(一)、解题三部曲:世界观→方法论→联系实际。

(二)、注意答题范围:①(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观与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②哲学道理(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原理(世界观)、哲学依据(世界观)、哲学启示(方法论)的区别。

(三) 、注意答题角度1、是什么:①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或运用哲学道理分析上述材料: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②运用具体哲学道理分析: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③哲学启示型:方法论+原理名称+联系材料。

为什么:①哲学依据(哲学原理);②书本中的含义、地位和现实意义;③归纳材料,提炼要点。

3、怎么办:①含义;②书本要点;③提炼材料,作为要点。

———————————————————————————————————————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的唯物论(即唯物论)第二单元:探索世界(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⑴【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具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即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2.规律具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规律具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即: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2)意义: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认识论)第二单元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主观认识无法判别本身正确与否;②客观事物不能自明其言;③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

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1)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客观性是真理的根本属性;但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①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②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错误。

③在实践中坚持、检验和发展真理。

4.(对真理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

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单元课题——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Ⅰ联系观(总特征之一)1.联系具有普遍性【原理】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是客观的。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要从固有事物联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臆造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②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Ⅱ发展观(总特征之二)1.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原理】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之中。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2.(发展途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这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3.(发展状态)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注意适度原则。

Ⅲ、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实质和核心)1.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矛盾双方即对立又统一。

【方法论】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

【原理】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2)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

②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善于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3.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又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为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③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点【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