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及方法论汇总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及方法论汇总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及方法论汇总必然性和偶然性原理:(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

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

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①二者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唯物辩证法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原因和结果原理:(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与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结果是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2)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如一因多果,一果多因。

(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4)原因与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

(5)原因与结果相互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

方法论: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本质和现象原理:(1)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2)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有区别的:①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知,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现象是表面、外部的东西,可以直接感知的;而本质是内在的东西,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把握。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

作为理论体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对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

一、唯物论原理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原理,强调物质的客观存在和物质对人类的实际影响。

在2024年,唯物论原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决定意识:在资本主义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唯物论原理更加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在分析社会现象的时候,需要重视经济条件和生产关系对于人的认识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2.实践决定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2024年的唯物论原理进一步加强了对实践的重视。

唯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发展自己的认识。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2024年的唯物论原理加强了对矛盾的研究。

在分析矛盾的时候,需要注意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深入剖析矛盾的内部结构和矛盾的发展规律。

二、辩证法方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论,强调对矛盾的分析和矛盾的解决。

在2024年,辩证法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得到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阐述。

1.矛盾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法方法强调矛盾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在具体分析矛盾的时候,需要同时看到矛盾的冲突方面和统一方面,找出解决矛盾的因素和路径。

2.求同存异的方法:辩证法方法提倡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

在分析问题的时候,需要关注问题的共性和差异,找出共同点和矛盾点,并在矛盾的基础上寻找共同发展的路径。

3.对立统一规律的运用:辩证法方法重视对立统一规律的应用。

在具体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深入分析事物内部的矛盾关系,找出矛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推动矛盾的转化和发展。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2024年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依然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总结了以下原理和方法论:
1. 唯物史观: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则,认为人类的思想和社会制度是由物质生产和生活条件决定的。

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关注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变革。

2.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矛盾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3. 实践论:强调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反对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

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取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和实现社会进步。

4. 矛盾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强调事物的矛盾和发展是统一的。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发展是矛盾的体现。

矛盾的相互作用和斗争推动事物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5. 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强调社会制度的历史进步性和革命性,揭示不同社会形态的发展规律。

6.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必然趋势。

认为社会主义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最适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社会制度。

总之,2024年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仍然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以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强调实践和历史的重要性,致力于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马哲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马哲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马哲原理及方法论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了广泛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和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是指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观点,它认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矛盾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和斗争的解决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指社会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它认为社会的变革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阶级斗争。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由阶级斗争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论,它是指通过观察事物的矛盾和斗争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辩证法强调观察事物的矛盾和斗争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矛盾和斗争的解决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是指通过研究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来认识社会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强调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由阶级斗争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马原的基本原理以及方法论意义总结--必须掌握的

马原的基本原理以及方法论意义总结--必须掌握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脱离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脱离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在相对静止的事物中包含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只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一面而忽视绝对运动,会陷入形而上学。

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忽视相对静止,会陷入相对主义和贵辩论的泥潭。

✓相对静止是是衡量运动的尺度,是事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割裂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把时间空间看成是感觉的产物,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把时间空间看作是独立存在的、凝固不变的东西,必然陷入形而上学。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它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任何物质都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无一例外。

这就表明,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物质及其运动的绝对性决定了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的条件性和可变性。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范文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范文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范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其中哲学部分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改造世界的理论体系。

下面是关于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的总结范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一种以哲学作为基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

2024年,随着社会主义事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

在这一年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无限多样性和变化的复杂系统,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多角度、全过程的认识和分析。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是指运用辩证思维方式,通过对事物矛盾的分析和统一的认识,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则是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分析,找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在2024年的发展中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人们对于科技与社会关系、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等问题的讨论日益加深。

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更好地回应这些问题,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以及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为人们提供更科学、更全面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幸福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更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解放问题,以及如何在社会主义的框架下实现人的自由与幸福的问题。

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方法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总结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既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②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5.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唯物辩证法原理与方法论总结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总结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既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②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5.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唯物辩证法原理与方法论总结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

】2、方法论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片面地看问题。

二、因果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在每事每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2、方法论要求: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反对倒因为果,倒果为因。

三、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局部离不开整体,整体也离不开局部,全局高于局部。

2、方法论要求: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

【四、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2、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形而上学静止地看问题。

五、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意义: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否则会遭到规律的惩罚。

/六、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另一方面,由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所以,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2、方法论意义: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认识客观规律是前提和基础,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统一。

七、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

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对立和统一不可分割。

(2)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的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分析,防止片面性。

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八、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

(2)方法论要求:不仅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反对一点论。

九、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反对千篇一律、一刀切。

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原理归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在不同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方法论意义: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我们认识事物时,就必须把这两方面辩证地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科学的工作方法,如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运用。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要求我们遵循科学的认识秩序,要求我们遵循正确的工作方法,要求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一、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既要反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视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十二、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2)原理归纳: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的。

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

(3)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错误倾向。

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一、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二、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三、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四、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知识整理:基本概念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量变: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在量变阶段,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仍然是这个事物。

质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是由一种性质的事物向另一种性质的事物的根本转变。

基本原理十三、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或否认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都是错误的。

9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这两种状态,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2方法论要求: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急噪冒进;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瞻前顾后,畏缩不前,贻误时机;反对不顾分寸,盲目乱干,做事过头。

十四、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任何事物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2方法论要求: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把自己的命运与改革大业紧密联系起来,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反对把事物发展的道路设想成一帆风顺,盲目乐观,又要反对看不到事物发展前途,一遇困难和挫折便灰心丧气、悲观失望的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