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民间中医药谚语
中医谚语大全

一只苍蝇一只虎,飞到谁家谁家苦。
牙齿不剔不空,耳朵不掏不聋。
饱不洗澡,饿不剃头。
常常洗澡,虱子不咬。
常洗衣,常洗澡,常晒被服疾病少。
饱剃头,饿洗澡。
灭虱没有巧,换衣常洗澡。
衣服常洗常换,强如上医院。
焚香不如扫地,吃肉不如剃头。
剃头常洗澡,身体自然好。 害眼洗脚,强似吃药;害眼剃头,火上加油。
人勤于体者,神不外驰,可以
集神;人勤于智,精不外移,可以摄精。―――《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呻吟语》明 吕坤
日光不照门,医生便上
门。―――谚语
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等
勤吃药,不如勤洗脚。
要离药罐,洗手吃饭。
剃头洗脚,赛过吃药。
饮前洗手,饭后漱口。
入厨先洗手,上灶莫多言。
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
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常常晒太阳,身体健如钢。
强光底下无毒虫。
屋内屋外勤打扫,开窗通气精神好。
清爽的空气,百病的良药。
洗脸洗鼻窝,扫地扫墙角。
善养生者,先除欲念。―――《男女绅言》明 陈继儒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卫生宝鉴》元罗天益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寿世保元》明龚廷贤
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谚语
千保健,万保健,乐观方才是关键。―――谚语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保健医药谚语

保健医药谚语保健医药谚语一、熟天麦冬芍,厚荷玄参母,丹皮熟湿草,诸喉乱失孬。
三九地冷辣汤为贱,鸡内金没汗它为最。
二、人怕少疱,疱怕牛筋条。
穿骨合榫不成怕,上山便把绝断填。
身带一收蒿,巨细蛇否召。
三、百草赶没有到,端赖九牛撬。
四、病有风暑寒干,药有暑冷暖凉。
五、夏季没有知蒙冻,果冻而患病;六、东丽参、西洋参。
十年造没有齐,百年用没有完。
川黑、草黑,进骨熟风。
七、地麻少的仙人腿。
八、三月桔梗四月参。
九、眼痛没有要怕,只有一把家菊花。
闲草根,火灯草,金银花藤子车前草,年龄轻易当茶饮,保您无病精力孬。
红肿痛疼发热,没有要小看鱼腥草。
小伢子发热不消哭,灶口土调蛋浑手口敷。
十、病狗不成理。
十一、儿病唇红,切莫用参。
十二、头无疼,为什么用绳绑头?1三、填点转头青。
常服鱼荣草,痨病能医孬。
1四、要失声音娇,吃三向疙胆肖,1五、知母没有脏光,吞高如刀枪。
1六、认失半边莲,抱着毒蛇眠。
1七、药能乱病,药能致命。
1八、犁头草,犁头草,砸碎一敷疮便孬。
罐头尖,罐头尖,乱毒疗,胜仙人。
虎杖泡酒,能活腰扭。
中敷马鞭草,扭伤实时消。
认失皂花蛇舌草,桶精的蛇也能捞。
有人认失田基黄,疗疮蛇咬不消慌。
路边捡去紫苏菜,猫子咬了孬失快。
1九、药是纸包枪,杀人没有睹伤。
20、蝎子祛百毒。
2一、晃子找到马鞭草,喝心甜汤病便孬。
牛蒡子,牛蒡子,失了痄腮能治疗。
2二、挨失天高滚,长没有失地花粉。
2三、马齿苋,天绵草,痢疾腹疼疗效孬,2四、蛇睹雄黄骨也硬。
2五、认失半边莲,没有怕黄疸肝炎。
毛苋菜是个宝,走胆病医失孬。
板蓝根,解冷毒,黄疸痢疾不消忧。
找去黄荆条,痢疾赶紧跑。
2六、雄黄莲退冷第一,墨砂莲集血最妙。
麦刁芪浑冷行汗,荞麦芪理血理气。
2七、皂芍取赤芍,真假二斟酌。
2八、身患溃疡,死期没有近,取官做对,止期没有近。
2九、冬地没有知挨饿,果饥而染病。
30、前胡取紫胡,医者莫治胡。
3一、海金沙,力气年夜,膀胱结石没有离它。
黄金进药,镇定安神。
侧柏叶,柏子仁,既能行血又安神。
中医谚语100条,一起来看看,关系着大家的健康!

【导语】现在的压⼒越来越⼤,健康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关注了,那下⾯©⽆忧考⽹就为⼤家整理了——中医谚语100条,欢迎阅读! ⼀、⼈⾝⼩天地 ⼆、天⾷⼈以五⽓,地⾷⼈以五味 三、梦失封⾦柜,形衰守⽟关,⿎呵消积滞,兜礼治伤寒 四、上⼯治未病 五、五脏藏⽽不泻,六腑泻⽽不藏 六、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之根 七、肺朝百脉 ⼋、肺为娇脏,⼼为⽕脏,脾为⼟脏,肝为刚脏,肾为⽔⽕之脏 九、肺主治节,⼼主⾎脉,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肾主⽔液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者谓之魄 ⼗⼀、肾者胃之关也 ⼗⼆、七节之旁,中有⼩⼼ ⼗三、肝受⾎⽽能视,⾜受⾎⽽能步,掌受⾎⽽能握,指受⾎⽽能摄 ⼗四、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者髓之府 ⼗五、冲为⾎海,任主胞胎 ⼗六、胃为五⾕之府,胆为中精之府,⼩肠为受盛之府,⼤肠为传导之府,膀胱为津液之府,三焦为中渎之府 ⼗七、阳明为多⽓多⾎之经 ⼗⼋、头为诸阳之会,四肢为诸阳之本 ⼗九、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为⾎帅,⾎为⽓母 ⼆⼗⼀、六腑以通为⽤ ⼆⼗⼆、齿为⾻之余,发为⾎之余,⽖为筋之余 ⼆⼗三、脾为胃⾏其津液 ⼆⼗四、⼋脉丽于肝肾,冲脉丽于阳明 ⼆⼗五、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六、脾为⽣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七、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九、邪⽓盛则实,精⽓夺则虚 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三⼗⼀、肺为⽔之上源 三⼗⼆、壮⽕⾷⽓,少⽕⽣⽓ 三⼗三、阳络伤则⾎外溢,阴络伤则⾎内溢 三⼗四、⽓有余便是⽕ 三⼗五、形寒饮冷则伤肺,饮⾷劳倦则伤脾 三⼗六、营⽓虚则不仁,卫⽓虚则不⽤ 三⼗七、胃不和则卧不安 三⼗⼋、夺⾎者⽆汗,夺汗者⽆⾎ 三⼗九、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四⼗、聚于胃,关于肺 四⼗⼀、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四⼗⼆、久痛⼊络 四⼗三、阳⽓盛则嗔⽬,阴⽓盛则瞑⽬ 四⼗四、脏寒⽣满病 四⼗五、邪之所凑,其⽓必虚;正⽓存内,邪不可⼲ 四⼗六、⽓伤痛,形伤肿 四⼗七、怪病多痰 四⼗⼋、治痿独取阳明 四⼗九、出⼊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孤危 五⼗、⽓之所并为⾎虚,⾎之所并为⽓虚 五⼗⼀、清邪居上,浊邪居下,⼤邪中表,⼩邪中⾥,檠饪之邪,从⼝⼊者,宿⾷也 五⼗⼆、⽓乱于卫,⾎逆于经 五⼗三、脾胃虚则阴⽕升 五⼗四、亢则害,承乃制 五⼗五、⾦实不鸣,⾦破不鸣 五⼗六、⼆阳之病发⼼脾 五⼗七、肺热叶焦,发为痿躄 五⼗⼋、治湿不利⼩便,⾮其治也 五⼗九、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六⼗、⼩⼉纯阳、稚阴之体,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六⼗⼀、多诊识脉,屡⽤达药 六⼗⼆、临病⼈问所便 六⼗三、⾄虚有盛候,⼤实有赢状 六⼗四、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六⼗五、有胃⽓则⽣,⽆胃⽓则死 六⼗六、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六⼗七、能合⾊脉,可以万全 六⼗⼋、肥⼈多痰,瘦⼈多⽕ 六⼗九、热深厥深,热微厥微 七⼗、清⽓在下,则⽣飧泄;浊⽓在上,则⽣腆胀 七⼗⼀、尝贵后贱名⽇脱营,尝富后贫名⽬失精 七⼗⼆、肝为⼥⼦先天 七⼗三、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 七⼗四、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七⼗五、治上焦如⽻⾮轻不举,治中焦如衡⾮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重不沉 七⼗六、⽊郁达之,⽕郁发之,⼟郁夺之,⾦郁泄之,⽔郁折之 七⼗七、治病必求于本 七⼗⼋、壮⽔之主以制阳光,益⽕之源以消阴翳 七⼗九、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开⿁门,洁净府,去菀陈荃 ⼋⼗⼆、虚虚实实,补不⾜,损有余 ⼋⼗三、诸病在脏,当随其所得⽽攻之 ⼋⼗四、⽓化则精⽣,味和则形长. ⼋⼗五、⽢温除⼤热 ⼋⼗六、形不⾜者温之以⽓,精不⾜者补之以味 ⼋⼗七、治风先治⾎,⾎⾏风⾃灭 ⼋⼗⼋、宜⾏⾎不宜⽌⾎,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不宜降⽕ ⼋⼗九、救阴不在⾎,⽽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在利⼩便 九⼗、⾏⾎则便脓⾃愈,调⽓则后重⾃除 九⼗⼀、上燥治⽓,下燥治⾎ 九⼗⼆补肾不如补脾,补脾不如补肾 九⼗三、邪⽓内陷,当逆流挽⾈;津枯便秘,宜增⽔⾏⾈ 九⼗四、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九⼗五、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 九⼗六、其⾼者因⽽越之,其下者引⽽竭之 九⼗七、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胃,阴盛则亡 九⼗⼋、脓成决以⼑针 九⼗九、喉痈应放脓,喉痹当刺⾎,喉风倒其痰,喉蛾烙其核 ⼀百、疮疡初起宜消,脓成宜托,溃后宜补。
中医药谚语

中医药谚语
1. “药到病除” - 指正确使用药物可以治愈疾病。
2. “治病先治人” - 指在治疗疾病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心健
康及环境因素。
3. “勤洗手,少生病” - 指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预防疾病。
4. “食疗养生,远药方” - 指通过合理的饮食和养生方法可以保
持健康,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5. “药补不如食补” - 意思是食物的营养价值比药物更有益健康。
6. “病从口入,药从口出” - 意思是正确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疾病,而药物则是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
7. “上药越辣,中药越苦” - 指有些药物对疾病的治疗可能会引
起一些副作用,但也是为了更好地治愈疾病。
8.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意思是苏州和杭州的风景非常美丽,可以让人心情舒畅,有助于恢复健康。
9. “食物即药物,药物即食物” - 意思是一些食物具有药物相似
的疗效,可以起到保健和治疗作用。
10. “冷则凝滞,热则扬发” - 指身体出现寒冷症状时,适当保
持温暖可以缓解病情,而身体过热时,适当增加通风可以排出病邪。
中医养生谚语

中医养生谚语1、饭前一碗汤,气死好药方。
2、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3、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
4、饭后一百步,强如上药铺。
5、常洗衣,常洗澡,常晒被服疾病少。
6、新病好医,旧病难治。
7、饭后散步,不进药铺。
8、不要虚胖,但求实壮。
9、洗头洗脚,胜似吃药。
10、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伤。
11、一碗喉吻润,二碗破独闷。
12、感冒是百病之母。
13、不抽烟、少饮酒、活到九十九。
14、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15、一天吃个枣,一生不知老。
16、多诊识脉,屡用达药。
17、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18、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
19、白露切勿露,免得着凉又泻肚。
20、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
21、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22、人怕不动,脑怕不用。
23、有钱难买老来瘦。
24、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25、百菜不如白菜,白菜四季保平安。
26、早饭要好,午饭要饱,晚饭要少。
27、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28、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29、春捂秋冻,到老不生病。
30、表壮不如里壮。
31、多炼一身功,年老少生病。
32、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33、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34、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35、遇事不恼,长生不老。
36、要长寿,吃驴肉;要健康,喝驴汤。
37、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38、随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禆神元。
39、白内障眼,恢复光明。
40、苍蝇嗡嗡叫,疾病快来到。
41、小儿纯阳、稚阴之体,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42、机器不擦要生锈,卫生不讲要短寿。
43、通畅两便,健肾壮肝。
44、头为精神之府,日梳五百健耳目。
45、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46、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47、肥胖变瘦,病弱壮实。
48、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好牙口。
49、娱乐有制,失制则精疲力竭。
50、蔬菜是个宝,赛过灵芝草。
51、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52、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53、不抽烟、不喝酒,病魔绕着走。
54、三碗气孔散,四碗发轻汗。
中医经典谚语

中医经典谚语导读: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反映了中医临床者的实践经验,便于记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医经典谚语,希望对你有帮助。
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
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
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
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5、痢、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风热。
9、癍是阳明火毒。
10、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胞。
11、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2、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3、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4、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5、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6、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8、亢则害,承乃制。
19、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20、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1、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22、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3、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4、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41、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2、*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之使也。
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5、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46、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47、阳络伤则吐血,*络伤则便血。
48、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49、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中医膳食谚语

中医膳食谚语1、一天吃个枣,一生不知老。
2、新病好医,旧病难治。
3、人愿长寿安,要减夜来餐。
4、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5、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
6、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7、感冒是百病之母。
8、至虚有盛候,大实有赢状。
9、快乐有度,失度则乐极生悲。
10、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11、蔬菜是个宝,赛过灵芝草。
12、热深厥深,热微厥微。
13、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14、三碗气孔散,四碗发轻汗。
15、裤带越长,寿命越短。
16、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17、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18、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19、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20、九碗临仙境,十碗似升空。
21、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
22、不抽烟、不喝酒,病魔绕着走。
23、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24、消肠理胃,消喘理肺。
25、人怕不动,脑怕不用。
26、春捂秋冻,到老不生病。
27、一碗喉吻润,二碗破独闷。
28、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29、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30、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31、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32、更年期症,病情减轻。
33、要活一百多,心胸要宽阔。
34、软化血管,血压降低。
35、常洗衣,常洗澡,常晒被服疾病少。
36、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伤。
37、不要虚胖,但求实壮。
38、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39、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好牙口。
40、冬不蒙首,春不露背。
41、炼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
42、遇事不恼,长生不老。
43、一天一颗枣,终生不显老。
44、多炼一身功,年老少生病。
45、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
46、头为诸阳之会,四肢为诸阳之本。
47、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48、常伸懒腰乃古训,消疲养血又养心。
49、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50、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跑步走,药铺不用找。
51、早起一杯水,清肠又润胃。
52、多食一点醋,不用上药铺。
53、百病从口入,病从虚处发。
54、常常晒太阳,身体健如钢。
民间中医药谚语

民间中医药谚语1、一味丹参,功同四物。
2、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
3、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4、便秘补中气,藕粥很相宜。
5、若要疯气好,岩蚕、鱼鳖草。
6、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7、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8、管你伤风不伤风,三片生姜一根葱。
9、生吃瓜果要洗净,吃得卫生少生病。
10、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11、三分治疗,七分调养。
12、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以伴蛇眠。
13、若要皮肤好,米粥加红枣。
14、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15、家有刘寄奴,不怕刀砍头。
16、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
17、铁脚威灵仙,砂糖加醋煎,一口咽入喉,鲠骨软如绵。
18、端午雄黄酒,百病都远走。
19、有人识得千里光,全家一世不生疮。
20、扎针拔罐,病去一半。
21、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22、穿山甲与王不留,妇人吃了乳常流。
23、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24、润肺乌发食核桃,生津安神乌梅好。
25、血虚夜不眠,米粥煨桂圆。
26、诸花皆升,旋复独降。
一味丹参,功同四物。
27、三分吃药,七分调理。
28、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29、冬吃萝卜夏吃姜,体强力壮病不生。
30、宁得一把刺五加,不用金银满车拉。
31、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
32、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33、吃了萝卜菜,啥病都不害。
34、一口咽入喉,鲠骨软如绵。
35、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36、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
37、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38、萝卜上市,郎中下市。
39、有人识得千里光,一生一世不生疮。
40、甘草外号叫国老,解毒和药本领高。
41、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
42、常山与草果,摆子无处躲。
43、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4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45、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
46、干干净净,吃了没病。
47、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48、威灵仙,臼糖和酒煎,拳头打一千,骨头软如棉。
49、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民间中医药谚语一、防病治病谚语腰痛吃杜仲,头痛吃川芎。
家有刘寄奴,不怕刀斧剁。
若要睡得好,常服灵芝草。
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
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
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伴毒蛇眠。
有人识得千里光,全家一世不生疮。
马齿苋,地绵草,痢疾腹痛疗效好。
甘草外号叫国老,解毒和药本领高。
屋有七叶一枝花,毒蛇不敢进我家。
穿山甲,王不留,产妇服了奶长流。
知母贝母款冬花,专治咳嗽一把抓。
不怕到处痛得凶,吃了元胡就轻松。
二、预防疾病谚语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吃米带点糠,老少身体壮。
吃了马齿苋,到老无病患。
冬吃萝卜夏吃姜,体强力壮病不生。
吃了萝卜菜,啥病都不害。
管你伤风不伤风,三片生姜一根葱。
夏天常喝绿豆汤,防暑解毒保安康。
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不干不净,吃了得病。
干干净净,吃了没病。
生吃瓜果要洗净,吃得卫生少生病。
要想身体好,吃饭别太饱。
暴饮暴食易生病,定时定量保安宁。
不喝酒,不吸烟,病魔见了都靠边。
三、药名食疗歌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若要皮肤好,米粥加红枣。
若要双目明,粥中加旱芹。
若要肝功好,枸杞煮粥妙。
血压高头昏,红萝卜粥灵。
便秘补中气,藕粥很相宜。
夏令防中暑,荷叶同粥煮。
欲得水肿消,赤豆煮粥好。
欲增血小板,花生衣煮饭。
口渴心烦躁,猕猴桃粥好。
血虚夜不眠,米粥煨桂圆。
若要补虚损,骨头与粥炖。
四、食用功效歌盐醋防毒消炎好,韭菜补肾暖膝腰。
吃芹菜,降血压,萝卜消胀又化痰。
驱寒除湿数胡椒,葱辣姜汤治感冒。
吃大蒜,治肠炎,绿豆解暑功效显。
胃炎通便吃香蕉,健胃补脾食红枣。
番茄补血美容颜,益智强身吃鸡蛋。
润肺乌发食核桃,生津安神乌梅好。
蜂蜜益寿又润燥,葡萄悦色令年少。
瓜豆消肿又利尿,降胆固醇花生好。
白菊明目又平肝,黄花泡茶把热散。
其它、实用小谚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三月茵陈四月蒿,华佗劝君须记牢。
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三分吃药,七分调理。
知母好刨,就怕拔毛。
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有谁找得到,肿毒一把抓。
跌倒地上爬,快用八厘麻。
铁脚威灵仙,骨见软如棉。
常山与草果,摆子无处躲。
白天人吃姜,晚上姜吃人。
有毛的、带刺的常能消肿定痛。
跳不跳,七马吊(徐长卿);移不移,枫荷梨.骨头跌得粉粉碎;药中要用四叶对.八叶黄荆七叶拿,不劳神仙罗汉爷.男子不可百日无姜,女子不可百日无糖。
家备小姜,小病不慌。
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
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
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萝卜上市,郎中下市。
萝卜泡茶,大夫睡床。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吃狗肉补,春天打老虎。
早春早春,慎防春瘟。
三月三月,芥菜当灵丹。
端午雄黄酒,百病都远走。
采得一七九,神仙来吃酒。
识得山中草,百岁还太早。
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
菊枕常年置头下,老来身轻眼不花。
吃药打针,不如拔罐。
扎针拔罐,病去一半。
皇帝猎鹿喝鹿血,皇后寻鹿吃鹿胎。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
懂得千里光,皮癣一扫光。
千杯不醉枳具子,一杯醉倒闹羊花。
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
三分治疗,七分调养。
诸药为各病之药。
蜂蜜低糖,有益健康。
杂食者、美食也,广食者、营养也。
人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
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粗皮横纹菊花心,不问就是西洋参。
宁得一把刺五加,不用金银满车啦。
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
身藏杠板归,吓得蛇倒退。
打得满地爬,快寻祖师麻。
血虚夜不眠,米粥煨桂圆。
铁脚威灵仙,砂糖加醋煎,一口咽入喉,鲠骨软如绵。
诸花皆升,旋复独降。
一味丹参,功同四物。
宁得一把五加,金玉再多不拿,补肾祛风除湿,强身保健最佳。
知母贝母款冬花,止咳化痰一把抓。
经常吃山楂,降脂减肥又降压。
药名食疗歌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若要皮肤好,米粥加红枣。
若要双目明,粥中加旱芹。
若要肝功好,枸杞煮粥妙。
血压高头昏,红萝卜粥灵。
便秘补中气,藕粥很相宜。
夏令防中暑,荷叶同粥煮。
欲得水肿消,赤豆煮粥好。
欲增血小板,花生衣煮饭。
口渴心烦躁,猕猴桃粥好。
血虚夜不眠,米粥煨桂圆。
若要补虚损,骨头与粥炖。
四、食用功效歌盐醋防毒消炎好,韭菜补肾暖膝腰。
吃芹菜,降血压,萝卜消胀又化痰。
驱寒除湿数胡椒,葱辣姜汤治感冒。
吃大蒜,治肠炎,绿豆解暑功效显。
胃炎通便吃香蕉,健胃补脾食红枣。
番茄补血美容颜,益智强身吃鸡蛋。
润肺乌发食核桃,生津安神乌梅好。
蜂蜜益寿又润燥,葡萄悦色令年少。
瓜豆消肿又利尿,降胆固醇花生好。
白菊明目又平肝,黄花泡茶把热散。
五,中医谚语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5、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
9、癍是阳明火毒。
10、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11、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2、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3、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4、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5、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6、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8、亢则害,承乃制。
19、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20、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1、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22、上焦如羽,非轻不举.23、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4、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源)。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41、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5、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46、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47、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48、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49、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50、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51、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到血直须凉血散血。
52、内热曰烦,外热曰燥。
53、寒之不寒无水也,热之不热无火也。
54、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55、火动风生热筋挛脉急,风扇火炽,而炽乱神迷,外窜经脉则成痉。
56、实则谵语,虚则郑声。
57、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58、火郁发之,木郁达之,金郁泄之,土郁夺之,水郁折之。
59、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60、膏粱之变,足生大丁。
61、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62、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63、阳虚恶寒,阴虚恶热。
6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65、胃本不呕,胆木克之则呕。
66、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67、形寒饮冷伤肺。
68、木扣金鸣,土中泻木。
69、耳聋宣肺。
70、胃喜清凉,脾喜温。
71、胀在腹中痞在心下,胀有形,痞无形。
72、一切气病用气药不效,少佐芎归血气流通而愈。
73、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74、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
75、少阳属肾,肾上连肺。
76、淋属肝胆,泻属脾胃。
77、人身无倒上之痰,天下无逆流之水,故不治痰而治气。
78、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79、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80、足太阴痰厥头疼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
81、内不坚则善病风。
82、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83、辛开苦降,芳香开窍,淡渗利湿。
84、脉络空虚贼邪不泄。
85、脑为元神之府,心为藏神之脏。
86、阴平阳泌精神乃滞。
87、手心热来腹中热,手心凉来腹中凉。
88、发热恶寒者发于阳。
89、无热恶寒者发于阴。
90、恶寒非寒明是热症。
91、恶热非热明是虚症。
92、久病非寒,暴病非热。
93、久痛无寒,暴痛无热。
94、麻是气虚,木是血虚。
95、牙痛长,腿痛短。
96、冬不用栀子,夏不用麻黄。
97、久病多瘀,怪病多痰。
98、从阳化热,从阴化寒。
99、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100、久病必瘀,久病必虚。
101、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102、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
103、扎针拔火罐,病好一大半。
104、中药不效,炮制不到。
105、四季脾旺不受邪。
106、肝阳上亢,水不涵木。
107、气症饮水,血症不饮水。
108、热在上焦,气伤则渴。
109、热在下焦,血伤则不渴。
110、血之为病,上焦瘀血小便必难,下焦瘀血小便必自利。
111、一切血症,日轻夜重,一切气症,日重夜轻。
112、一切火症,心急潮热,一切水症,胁硬心下怔忡。
113、无阳则厥,无阴则呕。
114、凡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及气病血不病。
115、凡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及血病气不病。
116、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
117、夜则恶寒,昼则安静,是阴血自旺于阴分也。
118、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于阴中也。
名曰:热如血室。
119、夜则安静,昼则恶寒,是阴气上溢于阳中也。
120、昼则发热、烦躁,夜则发热、烦躁,是重阳无阴,急泄其阴峻补其阳。
121、昼则恶寒、夜则烦躁,饮食不入,名曰:阴阳交错者死。
122、内侵膻中则为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