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 计成

合集下载

塑造我们的环境:《园冶》

塑造我们的环境:《园冶》

计 成 是江 苏 省 吴 i lf l O , 文 人 。他 生 活 于 1 7 世 纪 ,后半 生 以 造 园 出名 。 他 主持 建 造 了銮 江 f 今 江 苏仪 征 ) 的寤 园 ,还 设计 了江 都 南部 的影 园 。明朝 末年 ,江苏 是 中国 园林 艺术 的 中心 。了解 计成 在 园林 设计 和营 建方 面都 颇 有 经验 这一 点 是十 分重 要 的 。基 于他 自己的造 园经 验 和精 湛的 写作 技艺 , 能 够 系统 地 在 《 园冶 》中阐 述兴 造 主题 ,这本 书 完成 于 1 6 3 4 年 ,也 就 是
《 园冶 》的最后一章 《 借景 》实际上只有 3 页 。这3 页举出很多诸如
此 类 的其 他例 子 。有 些被 深 深嵌 入 了中 国文 学历 史 ,其 他的 则 更普 遍和 简
单 易懂 ,就像 乌鸦 和大 雁 的例 子 。
2 《 借景 》:最后的辞旬
塑 造我 Y i 3  ̄ 3 , 环境f 造 园或 者 城市 开 发 ) 是 有难 度 的 工作 ,这意 味着 我
合 义 ,也就 是 :首先 必须 检查 场 地的 基本 面貌 。从 这个 角度 解读 了 兴造 的 最 基本 原则 :如 果我 们的 设计 方 案和 场地 的 自然条 件 不相 符合 ,我 们 的方 案 必将失 败 。举 个最简 单 的例子 :想 在沙 漠上种 柳树 ,你肯 定会 失败 。
一 ~ 一 ~ 一 一 ~
1《 园冶》最后一章:借景
借景是 《 园冶 》的最后一章 , 在阅读完其它9 个章节后 ,它是一个极
为成功的结论 。在最后一章中 ,计成将他所有的观点和经验 “ 冶”成了一 个在四季与五感的宇宙中的紧凑而又丰富的旅程 。在我看来 ,本章里合有

中国古代园林:计成《园治》

中国古代园林:计成《园治》

简介
《园治》
艺术成就
(一)蕴含园林艺术美学思想; (二)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园林艺术美的创造、技巧、图式和境界 等问题; (三)充分地吸收了中国古代的“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观念; (四)园林建造的理想境界一)幽静的意境之美; (二)自然的宜居之美。
北方园林
计成《园治》
课件提纲
一、简介 二、艺术成就 三、蕴含意境
简介
《园冶》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经典之作,被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造 园专著,是中国传统宜居思想的精华。《园冶》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涉及到诸多领域,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 美学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园冶》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是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 装折等;第二卷是栏杆;第三卷是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 全书结构严谨,全面论述了中国园林的风格、理论依据、建造法则以及如 何巧妙地运用环境、人力、财务等条件来建造园林。
江南园林

《园冶》园林美学研究

《园冶》园林美学研究

《园冶》园林美学研究《园冶》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园林美学著作,其作者是明朝时期的计成。

本文旨在探讨《园冶》中的园林美学思想,分析其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以及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在《园冶》中,计成将园林美学思想融入了园林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

他认为,一个好的园林应该具备“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特点,即不仅要体现自然的美,还要展现出人文的美。

同时,计成强调了园林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园林应该尽可能地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而不是与大自然相背离。

在园林的设计方面,计成注重“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根据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来规划园林。

例如,在园林中要注重利用水源,使得园林能够呈现出自然流淌的溪流、瀑布等水景。

此外,计成还强调了园林中植物的重要性,他认为植物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有着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作用。

在园林的建筑方面,计成主张“宜简不宜繁”,认为建筑应该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不要过于繁琐。

他还强调了园林中“景”的重要性,认为园林中的每一个景点都应该有其独特的景观和意境。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园冶》中的园林美学思想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现代园林设计应该注重生态环保,尽可能地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其次,现代园林设计应该注重“以人为本”,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喜好为主。

最后,现代园林设计应该注重文化传承,尊重和发扬本土文化传统,使得园林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

总之,《园冶》中的园林美学思想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瑰宝,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因地制宜”、“宜简不宜繁”等思想对现代园林设计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从山水到园林——谢灵运山水园林美学研究谢灵运,中国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和画家,他的作品以山水园林为主题,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地位,同时也为中国的园林艺术开创了新的篇章。

本文将从山水和园林两个角度,对谢灵运的山水园林美学进行深入研究。

谢灵运的山水美学谢灵运的山水美学观念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作品中。

他以自然山水为背景,将自然界的宏观景象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创造出极富诗意和哲理的艺术境界。

世界最古造园学名著《园冶》

世界最古造园学名著《园冶》

世界最古造园学名著《园冶》世界最古造园学名著《园冶》计成像园冶民国版本园冶注释园冶全释园冶插图计成故居吴江静思园计成亭园冶冶序余少负向禽志,苦为小草所紲。

幸见放,谓此志可遂。

适四方多故,而又不能违两尊人菽水,以从事逍遥游,将鸡埘、豚栅、歌戚而聚国族焉已乎?銮江地近,偶问一艇于寤园柳淀间,寓信宿,夷然乐之。

乐其取佳丘壑,置诸篱落许。

北垞南陔,无可易地,将嗤彼云装烟驾者汗漫耳!兹土有园,园有“冶”,“冶”之者松陵计无否,而题之“冶”者,吾友姑孰曹元甫也。

无否人最质直,臆绝灵奇,侬气客习,对之而尽。

所为诗画,甚如其人,宜乎姑孰曹元甫深嗜之。

予因剪蓬蒿瓯脱,资营拳勺,读书鼓琴其中。

胜日,鸠杖板舆,仙仙于止。

予则“五彩衣”,歌紫芝曲,进兕觥为寿,忻然将终其身。

甚哉,计子之能乐吾志也,亦引满一酌计子,于歌余月出,庭峰悄然时,以质元甫,元甫岂能己于言?崇祯甲戌清和届期,园列敷荣好鸟如友,遂援笔其下。

石巢阮大铖题词古人百艺,皆传之于书,独无传造园者何?曰:“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

异宜奈何?简文之贵也则华林;季伦之富也则金谷;仲子之贫也则止于陵片畦,此人之有异宜,贵贱贫富,勿容倒置者也。

若本无崇山茂林之幽,而徒假其曲水;绝少鹿柴文杏之胜,而冒托于辋川,不如嫫母傅粉涂朱,祗益之陋乎?此又地有异宜,所当审者。

是惟主人胸有丘壑,则工丽可,简率亦可。

否则强为造作,仅一委之工师陶氏,水不得潆带之情,山不领回接之势,草于木不适掩映之容,安能日涉成趣哉?所苦者,主人有丘壑矣,而意不能喻之工,工人能守不能创,拘牵绳墨,以屈主人,不得不尽贬其丘壑以徇,岂不大可惜乎?此计无否之变化,从心不从法,为不可及;而更能指挥运斤,使顽者巧滞者通,尤足快也。

予与无否交最久,常以剩水残山,不足穷其底蕴,妄欲罗十岳为一区,驱五丁为众役,悉致琪花瑶草,古木仙禽,供其点缀,使大地焕然改观,是一快事,恨无此大主人耳!然则无否能大而不能小乎?是又不然。

《园冶注释》计成—陈植

《园冶注释》计成—陈植
城市中的繁华闹市不适合建造园林。如要建造,必须选择幽静偏僻的地方,虽然邻近凡俗的喧闹,但掩上门就可隔绝绚囔声了。 开辟的路径曲折延绵,竹树丛中隐现斜飞的城墙;挖成曲折的池沼,从柴门之内横接长桥。宽敞的庭院可栽植梧桐树,弯弯的河堤可 栽植杨柳树;难以修建别墅之处,可变为林地。构筑房间要按园基的布局,靠水的地方要用石头砌成墙堤;安置亭台是为观景也是造 景,栽种的花卉在春风中含笑。虚阁隐蔽在梧桐的树荫里,绿荫移上四壁图书;明月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月光犹如洗涤了千家的烟 雨。瀑布如同白绢映入镜中,青山如同翠屏环绕城外。芍药宜用围栏保护,不妨凭借山石构筑;蔷薇未必非要搭架,最忌编织成花屏。 花木不经常修枝剪叶,怎么能保持鲜艳茂盛?一片山色富于情致,一方寸石足以生情。窗户虚掩,透进玲珑的芭蕉树影,山岩曲缝嵌 入盘礡的松柏树根。有此佳境,足以证明闹市中也可隐居,犹胜在山林中居住。能在闹出中寻得幽静,何必非得舍近而求远;悠闲中 即能达到此种境界,兴致来了便可邀友同游。 村庄地:
天窗与窗户没有定式,但要与环境相宜才合用;栏可以随手设计,但也要根据具体环境而定。设计的图式应求有所创新,陈旧的 俗套必须裁除,这样既不会影响园林的总体美观,又适合局部环境。 相地:
园林的地基方向没有限制,地势任其高低不同。进入园林大门就应有山水的情趣,景观都是随地形自然形成,要么与山林相依, 要么与河沼相连。要想在临近城郭之处探奇,应远离四通八达的要道;要想在乡村田野中选择幽静胜景,应利用高低的密林。在村庄 建造园林要能够远眺原野,在城市建造园林要能够便于居家。新建园林,易于建立基础,可移栽杨树和竹丛;若是旧有园林,可巧妙 地进行翻新改造,自然就该利用古树和繁花。园林的布局,要利用天然的地势,合于方的就其方,适于圆的就其圆,可偏的就其偏, 能曲的就其曲。如遇长而弯曲的地形就要设计成圆环碧玉状,开阔的斜坡则要设计成层层错落的铺云状。高的地势应修筑亭台使之更 高,低凹之处则应开掘池塘使之更深;园林建筑的位置贵在靠近水面,确定地基要先察探水源,疏通水的出口,察明水的源头。临近 溪流的开阔之地,适宜架设虚阁;借照天光的夹巷,应有房廊可以通度。如果要借取别处的胜景,只要有一线相通,就不应隔绝,只

计成与《园冶》(图)

计成与《园冶》(图)

计成与《园冶》(图)■苏州环秀山庄假山《园冶》是一部旷世奇书。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古代学术经典虽浩如烟海,但园林建筑专著恐怕只此一家。

《园冶》的作者是计成,一切可从他说起。

或问:计成何许人也?答曰:计成在生时没有显赫的声名,身后更寂寂无闻,在中国被人遗忘将近三百年。

关于他的生平与创作,全赖前辈学者多番稽考,我们今天方可谓略知一二。

计成,字无否,明代人,生于万历十年,祖居苏州吴江同里会川桥。

与他同时代的造园家,有名震天下的松江华亭人张涟。

根据计成《园冶.自序》,他年轻时善于绘画,师法五代山水宗匠关仝、荆浩的笔意,并且小有名气。

计成喜欢新鲜事物,离家外游,足迹远及燕、楚,中年时回到江苏,定居于润州(今镇江)。

润州风景优美,当地常有人在园林中以巧石叠假山。

计成看后,颇不以为然,批评那些假山形态过于做作,不及真山自然可爱。

旁人挑战他:“君能之乎?”计成于是垒一石壁作回应。

见过的人都钦佩地称好。

这件事不胫而走。

恰进士吴玄(字又予)在晋陵(今江苏常州武进)城东购得元朝故园一处,方圆十五亩,他计划用其中十亩盖住宅,余下的五亩仿效北宋司马光造独乐园,乃慕名请计成为他主持。

计成因地制宜,“掇石而高……搜土而下,合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

完工后,吴玄非常开心,认为此园“从进而出,计步仅四里,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

计成亦藉造园得以抒发胸中情怀,而沾沾自喜(今人为方便研究,或称此园“东第园”)。

不久,中翰汪士衡(字机)请计成在銮江(今江苏江都)城西筑“寤园”。

园成,名噪一时。

园内有“篆云廊”,它“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蜿蜒无尽”。

清康熙《仪真县志.名迹》记载:“西园,在新济桥,中书汪机置。

园内高岩曲水,极亭台之胜,名公题咏甚多。

”所言西园,或即寤园。

计成在造园之余,将学识、经验及见解总结为一书,初名《园牧》。

时有进士曹履吉(字符甫)来江都访汪士衡,汪在寤园招待曹,约计成相陪。

《园冶》

《园冶》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撰。

崇祯四年(1631)成稿,崇祯七年刊行。

《园冶》全面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园冶》封面著作。

《园冶》内容由兴造论和园说两篇组成。

园说下分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部分。

全书共三卷,附图235幅,其中卷二是装折中的栏杆图式。

兴造论作者阐明写书的目的,着重指出园林兴建的特性是因地制宜,灵活布置。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总的指导思想,需要有一个善于巧妙利用环境来进行创作的人来主持。

因此作者把自己的经验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园说是全书的主体。

作者把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征概括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在叙述过程中着意把园林造景的刻划和意境感受联系起来,勾划出中国江南园林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特色。

相地和立基阐述了宅园总体设计的理论。

相地论述园址的勘察选择;立基论述园林的总平面布置,涉及主要建筑物(厅堂、楼阁、门楼、书房、亭榭、廊房)和假山等在总平面设计中的考虑程序、建筑物平面要求、适宜的位置和因地制宜的变化等内容。

屋宇从四个方面论述园林建筑物。

一是通论,讲到园林建筑物与一般居住建筑物的差异、建筑风格、园林建筑物与园景的密切配合、妙于变幻和推陈出新等问题;二是各类园林建筑物的名称、含义和解释;三是讲梁架结构和它的变化;四是讨论园林建筑物的平面图,计成称之为“地图”,并指出这是建筑设计的第一步,也是业主和建造者需要共同商定的一个内容。

装折讨论园林建筑物的装修问题,包括屏门、仰尘、风窗、栏杆等小木作。

在装修艺术构图原则上,计成提出了“如端方中须寻曲折,到曲折处还定端方,相间得宜,错综为妙”的理论,很像近代艺术理论中“多样统一”的原则。

图例力求推陈出新,反对常套。

工艺上也有创新,如“一料斗瓣”即以一种规格的小原件,装配成多种图案的做法。

园冶借景

园冶借景
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 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
——《借景篇》
借景
构园无格,借景有因。切要四时,何关八宅。林皋延竚,相缘竹树萧森;城市喧卑,必择居邻 闲逸。高原极望,远岫环屏,堂开淑气侵人,门引春流到泽。嫣红艳紫,欣逢花里神仙;乐圣称 贤,足并山中宰相。《闲居》曾赋,“芳草”应怜;扫径护兰芽,分香幽室;卷帘邀燕子,闲剪 轻风。片片飞花,丝丝眠柳。寒生料峭,高架秋千,兴适清偏,怡情丘壑。顿开尘外想,拟人画 中行。林阴初出莺歌,山曲忽闻樵唱,风生林樾,境入羲皇。幽人即韵于松寮,逸士弹琴于篁里。 红衣新浴,碧玉轻敲。看竹溪湾,观鱼濠上。山容霭霭,行云故落凭栏;水面鳞鳞,爽气觉来欹 枕。南轩寄傲,北牖虚阴。半窗碧隐蕉桐,环堵翠延萝薜。俯流玩月,坐石品泉。苎衣不耐凉新, 池荷香绾;梧叶忽惊秋落,虫草鸣幽。湖平无际之浮光,山媚可餐之秀色。寓目一行白鹭,醉颜 几阵丹枫。眺远高台,搔首青天那可问;凭虚敞阁,举杯明月自相邀。冉冉天香,悠悠桂子。但 觉篱残菊晚,应探岭暖梅先。少系杖头,招携邻曲。恍来临月美人,却卧雪庐高士。云冥黯黯, 木叶萧萧。风鸦几树夕阳,寒雁数声残月。书窗梦醒,孤影遥吟;锦幛偎红,六花呈瑞。棹兴若 过剡曲,扫烹果胜党家。冷韵堪赓,清名可并;花殊不谢,景摘偏新。因借无由,触情俱是。
——《兴造论》
造园的两个因素: :“因借”和“体宜” 陈植先生说是“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之意”,道出了因的本质。因人,是指造园师的主观体悟,随其理
论修养、审美情趣、生活志趣而各不相同,是内因;因地,是指造园的地理环境差异,包括地形地貌、植 被种类、气候条件等客观要素,是外因;因时,既有大范围的时代背景,也指当下的某时某刻,是变因。
古典造园的基本风格——“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冶》-- 计成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

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江苏),择居润州。

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

或问曰:“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睹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

”遂播名于远近。

适晋陵方伯吴又于公闻而招之。

公得基于城东,乃元朝温相故园,仅十五亩。

公示予曰:“斯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司马温公‘独乐’制。

”予观其基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乔木参天,虬枝拂地。

予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令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

”落成,公喜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百,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

”别有小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

时汪士衡中翰,延予銮江西筑,似为合志,与又于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

暇草式所制,名《园牧》尔。

姑孰曹元甫先生游于兹,主人皆予盘桓信宿。

先生称赞不已,以为荆关之绘也,何能成于笔底?予遂出其式视先生。

先生曰:“斯千古未闻见者,何以云‘牧’?斯乃君之开辟,改之曰‘冶’可矣。

”时崇祯辛未之秋杪否道人暇于扈冶堂中题。

园冶卷一【兴造论】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

古公输巧,陆云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哉?若匠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梁一柱,定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呼之,其确也。

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①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率。

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间,为进多少?半间一广,自然雅称,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

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须求得人,当要节用。

“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

体、宜、因、借,匪得其人,兼之惜费,则前工并弃,既有后起之输、云,何传于世?予亦恐浸失其源,聊绘式于后,为好事者公焉。

【园说】凡结林园,无分村郭,地偏为胜,开林择剪蓬蒿;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

径缘三益,业拟千秋,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

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既是。

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梧阴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提,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刹宇隐环窗,彷佛片图小李;岩峦堆劈石,参差半壁大痴。

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

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白苹红蓼,鸥盟同结矶边。

看山上个篮舆,问水拖条枥杖;斜飞堞雉,横跨长虹;不羡摩诘辋川,何数季伦金谷。

一湾仅于消夏,百亩岂为藏春;养鹿堪游,种鱼可捕。

凉亭浮白,冰调竹树风生;暖阁偎红,雪煮炉铛涛沸。

渴吻消尽,烦顿开除。

夜雨芭蕉,似杂鲛人之泣泪;晓风杨柳,若翻蛮女之纤腰。

移风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窗牖无拘,随宜合用;栏杆信画,因境而成。

制式新番,裁除旧套;大观不足,小筑允宜。

〖一相地〗②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

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

村庄眺野,城市便家。

新筑易乎开基,只可栽杨移竹;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

如方如圆,似偏似曲;如长弯而环璧,似偏阔以铺云。

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

临溪越地,虚阁堪支;夹巷借天,浮廊可度。

倘嵌他人之胜,有一线相通,非为间绝,借景偏宜;若对邻氏之花,才几分消息;可以招呼,收春无尽。

架桥通隔水,别馆堪图;聚石叠围墙,居山可拟。

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

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一)、山林地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

入奥疏源,就低凿水,搜土开其穴麓,培山接以房廊。

杂树参天,楼阁碍云霞而出没;繁花覆地,亭台突池沼而参差。

绝涧安其梁,飞岩假其栈;闲闲即景,寂寂探春。

好鸟要朋,群麋偕侣。

槛逗几番花信,门湾一带溪流,竹里通幽,松寮隐僻,送涛声而郁郁,起鹤舞而翩翩。

阶前自扫云,岭上谁锄月。

千峦环翠,万壑流青。

欲藉陶舆,何缘谢屐。

(二)、城市地市井不可园也;如园之,必向幽偏可筑,邻虽近俗,门掩无哗。

开径逶迤,竹木遥飞叠雉;临濠蜒蜿,柴荆横引长虹。

院广堪梧,堤湾宜柳;别难成墅,兹易为林。

架屋随基,浚水坚之石麓;安亭得景,莳花笑以春风。

虚阁荫桐,清池涵月。

洗出千家烟雨,移将四壁图书。

素入镜中飞练,青来郭外环屏。

芍药宜栏,蔷薇未架;不妨凭石,最厌编屏;未久重修;安垂不朽?片山多致,寸石生情;窗虚蕉影玲珑,岩曲松根盘礴。

足征市隐,犹胜巢居,能为闹处寻幽,胡舍近方图远;得闲即诣,随兴携游。

③(三)、村庄地古之乐田园者,居于畎亩之中;今耽丘壑者,选村庄之胜,团团篱落,处处桑麻;凿水为濠,挑堤种柳;门楼知稼,廊庑连芸。

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论,栽竹相宜。

堂虚绿野犹开,花隐重门若掩。

掇石莫知山假,到桥若谓津通。

桃李成蹊,楼台入画。

围墙编棘,窦留山犬迎人;曲径绕篱,苔破家童扫叶。

秋老蜂房未割,西成鹤廪先支。

安闲莫管稻梁谋,沽酒不辞风雪路。

归林得意,老圃有余。

(四)、郊野地郊野择地,依乎平冈曲坞,叠陇乔林,水浚通源,桥横跨水,去城不数里,而往来可以任意,若为快也。

谅地势之崎岖,得基局之大小;围知版筑,构拟习池。

开荒欲引长流,摘景全留杂树。

搜根带水,理顽石而堪支;引蔓通津,缘飞梁而可度。

风生寒峭,溪湾柳间栽桃;月隐清微,屋绕梅余种竹;似多幽趣,更入深情。

两三间曲尽春藏,一二处堪为暑避。

隔林鸠唤雨,断岸马嘶风。

花落呼童,竹深留客。

任看主人何必问,还要姓字不须题。

须陈风月清音,休犯山林罪过。

韵人安亵,俗笔偏涂。

(五)、傍宅地宅傍与后有隙地可葺园,不第便于乐闲,斯谓护宅之佳境也。

开池浚壑,理石挑山,设门有待来宾,留径可通尔室。

竹修林茂,柳暗花明。

五亩何拘,且效温公之独乐;四时不谢,宜偕小玉以同游。

日竟花朝,宵分月夕。

家庭侍酒,须开锦幛之藏;客集征诗,量罚金谷之数。

多方题咏,薄有洞天。

常余半榻琴书,不尽数竿烟雨。

涧户若为止静,家山何必求深。

宅遗谢眺之高风,岭划孙登之长啸。

探梅虚蹇,煮雪当姬。

轻身尚寄玄黄,具眼胡分青白。

固作千年事,宁知百岁人。

足矣乐闲,悠然护宅。

(六)、江湖地江干湖畔,深柳疏芦之际,略成小筑,足征大观也。

悠悠烟水,澹澹④云山;泛泛鱼舟,闲闲鸥鸟。

漏层阴而藏阁,迎先月以登台。

拍起云流,觞飞霞伫。

何如缑岭,堪偕子晋吹箫;欲拟瑶池,若待穆王侍宴。

寻闲是福,知享既仙。

〖二立基〗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

先乎取景,妙在朝南,倘有乔木数株,仅就中庭一二。

筑垣须广,空地多存,任意为持,听从排布,择成馆舍,余构亭台;格式随宜,栽培得致。

选向非拘宅相,安门须合厅方。

开土堆山,沿池驳岸。

曲曲一湾柳月,濯魄清波;遥遥十里荷风,递香幽室。

编篱种菊,因之陶令当年;锄岭栽梅,可并庾公故迹。

寻幽移竹,对景莳花。

桃李不言,似通津信;池塘倒影,拟入鲛宫。

一派涵秋,重阴结夏。

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开林须酌有因,按时架屋。

房廊蜒蜿,楼阁崔巍,动“江流天地外”之情,合“山色有无中”之句。

适兴平芜眺远,壮观乔岳瞻遥。

高阜可培,低方宜挖。

(一)、厅堂基厅堂立基,古以五间三间为率。

须量地广窄,四间亦可,四间半亦可,再不能展舒,三间半亦可。

深奥曲折,通前达后,全在斯半间中,生出幻境也。

凡立园林,必当如式。

(二)、楼阁基楼阁之基,依次序定在厅堂之后,何不立半山半水之间,有二层三层之说,下望上是楼,山半拟为平屋,更上一层,可穷千里目也。

(三)、门楼基园林屋宇,虽无方向,惟门楼基,要依厅堂方向,合宜则立。

(四)、书房基书房之基,立于园林者,无拘内外,择偏僻处,随便通园,令游人莫知有此。

内构斋、馆、房、室,借外景,自然幽雅,深得山林之趣。

如另筑,先相基形:方、圆、长、扁、广、阔、曲、狭,势如前厅堂基余半间中,自然深奥。

或楼或屋,或廓或榭,按基形式,临机应变而立。

⑤(五)、亭榭基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

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

通泉竹里,按景山颠。

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

亭安有式,基立无凭。

(六)、廊房基廊基未立,地局先留,或余屋之前后,渐通林许。

蹑山腰,落水面,任高低曲折,自然断续蜿蜒,园林中不可少斯一断境界。

(七)、假山基假山之基,约大半在水中立起。

先量顶之高大,才定基之浅深。

掇石须知占天,围土必然占地,最忌居中,更宜散漫。

〖三屋宇〗凡家宅住房,五间三间,循次第而造;惟园林书屋,一室半室,按时景为精。

方向随宜,鸠工合见;家居必论,野筑惟因。

随厅堂俱一般,近台榭有别致。

前添敞卷,后进余轩。

必有重椽,须支草架。

高低依制,左右分为。

当檐最碍两厢,庭除恐窄;落步但加重庑,阶砌犹深。

升拱不让雕鸾,门枕胡为镂鼓。

时遵雅朴,古摘端方。

画彩虽佳,木色加之青绿;雕镂易俗,花空嵌以仙禽。

长廊一带回旋,在竖柱之初,妙于变幻;小屋数椽委曲,究安门之当,理及精微。

奇亭巧榭,构分红紫之丛;层阁重楼,迥出云霄之上。

隐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

槛外行云,镜中流水,洗山色之不去,送鹤声之自来。

境仿瀛壶,天然图画,意尽林泉之癖,乐余园圃之间。

一鉴能为,千秋不朽。

堂占太史,亭问草玄,非及云艺之台楼,且操般门之斤斧。

探其合志,常套俱裁。

(一)、门楼门上起楼,象城堞有楼以壮观也。

无楼亦呼之。

(二)、堂古者之堂,自半已前,虚之为堂。

堂者,当也。

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义。

⑥斋斋较堂,惟气藏而致敛,有使人肃然斋敬之义。

盖藏修密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

室古云,自半已后,实为室。

《尚书》有“壤室”,《左传》有“窟室”,《文选》载:“旋室娟以窈窕。

”指“曲室”也。

房《释名》云:房者,防也。

防密内外以寝闼也。

馆散寄之居,曰“馆”,可以通别居者。

今书房亦称“馆”,客舍为“假馆”。

楼《说文》云:重屋曰“楼”。

《尔雅》云:陕而修曲为“楼”。

言窗牖虚开,诸孔慺慺然也。

造式,如堂高一层者是也。

台《释名》云:“台者,持也。

言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