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RHa作用机制大盘点
gnrha 点火效应

gnrha 点火效应点火效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只需要一个火花或者一点热源,就能引发物质的自燃或者燃烧的现象。
点火效应广泛应用于燃烧工程、火灾事故研究和燃烧科学领域。
本文将从点火效应的机理、应用以及防范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点火效应的机理点火效应的机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燃料、氧气及其浓度以及点火源。
这三个元素缺一不可,只有在合适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点火效应。
首先,燃料是物质燃烧的基础,不同的燃料对点火效应有不同的特性。
例如,易燃液体和气体通常比固体更容易点燃;其次,氧气是支持燃烧的必要元素,没有氧气就无法发生燃烧。
最后,点火源是点火效应发生的关键,它可以是火花、电弧、高温表面或者其他热点。
点火效应具体过程如下:当点火源接触到燃料时,点火源会提供足够的能量使燃料发生热解,并产生反应生成更稳定的自由基或者活性分子。
这些自由基或者活性分子会继续与氧气反应,并释放能量。
当能量释放量大于点火源提供的能量时,会出现自持燃烧的火焰。
点火效应的机理可以简单概括为:燃料+点火源+氧气=燃烧。
二、点火效应的应用点火效应在工程、科学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燃烧工程:点火效应在燃烧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燃料的特性和应用需求,可以通过控制点火源的能量、引燃设备的结构和氧气浓度来实现点火效应。
例如,在煤炭或者天然气燃烧锅炉中,通过点火装置和燃烧器的设计,可以实现高效点火和稳定燃烧。
2.火灾事故研究:点火效应也在火灾事故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
通过分析火灾现场的点火源和燃料,可以推测火灾的起因。
火灾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对于预防和控制火灾具有重要意义。
3.环境科学:点火效应对于环境科学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例如,通过研究森林火灾中的点火效应,可以了解气象条件、燃料特性和点火源对火灾蔓延的影响,有助于制定防火措施和保护森林资源。
4.实验室:在科学实验室中,点火效应通常用于观察和研究物质的燃烧行为。
通过控制燃料和点火源之间的条件,可以实现控制实验,并深入研究燃烧机制和热化学动力学。
GnRHa对乳腺癌患者的卵巢功能保护作用

年份 2002 2006 2006
2007
2009 2011
2011
例数 64 100 29
60
39 148
30
化疗方案
CMF
CMF (26%) 蒽环类 (74%)
CEF (97%) AC-T (3%)
FEC (76%) FEC-D (2%) EC-PG (2%) AC (12%) AC-D (8%)
化疗种类 化疗时患者年龄 化疗药物的累积剂量
1 Peng P, et al. Chin J Obstet Gynecol 2006; 41(2):139-141. 2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癌症杂志 2011; 21(5):418-420.
完成不同辅助化疗后的月经状态与年龄
出血概率
化疗药物的累积剂量
CMF×12
61%-95%
CMF×6
33%-81%
CMF×1
10%-33%
0
20
40
60
80
100
卵巢功能早衰发生率 (%)
Goldhirsch A, et al. Ann Oncol 1990; 1:183-188.
他莫昔芬对辅助化疗闭经率的影响
年龄 35岁 (n=19) 36岁 (n=47)
Blumenfeld Z, et al. J Soc Gynecol Invstig 1999; 6:229-239.
GnRHa保护卵巢功能的可能原因
1. 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的环境减少原始卵泡进入分化期, 使其更易受到化疗的伤害
2. 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的环境减少卵巢灌流和化疗对卵巢 的作用
3. GnRHa对卵巢的直接作用与促性腺激素水平无关 4. GnRHa能上调性腺内抗细胞凋亡分子,如1-磷酸-鞘氨醇 5. GnRHa能保护卵巢种系干细胞
GnRHa与米非司酮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预处理中的效果比较

GnRHa与米非司酮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预处理中的效果比较腹腔镜手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微创手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妇科疾病的治疗。
在腹腔镜手术中,预处理对手术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子宫肌瘤剔除手术预处理中,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米非司酮被广泛应用,它们能够有效地缩小肌瘤体积,改善手术操作条件。
但在临床上究竟哪种预处理方法更为有效,却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将对GnRHa与米非司酮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预处理中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比较,旨在为临床手术提供更科学的临床参考。
一、GnRHa和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1、GnRHaGnRHa是一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类似物,通过抑制垂体前叶释放促性腺激素,从而降低卵巢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和肌瘤的生长。
其主要作用为降低子宫肌瘤的体积,缩小肌瘤血供,增加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术中出血量。
2、米非司酮米非司酮是一种孕酮受体拮抗剂,能够抑制子宫内膜和肌瘤的增殖,减少肌瘤的体积和血供,改善术中可操作性。
米非司酮还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
GnRHa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降低子宫肌瘤的体积,改善手术操作条件,使手术更为安全、顺利。
研究表明,应用GnRHa预处理可以明显减小子宫肌瘤的体积,使肌瘤变软、平滑,血运减少,有利于手术的进行。
GnRHa还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作用机制不同GnRHa主要通过抑制垂体前叶释放促性腺激素来达到减小子宫肌瘤的体积和改善手术操作条件的目的;而米非司酮则是通过孕激素受体的拮抗作用来发挥其治疗效果。
2、用药方式不同GnRHa通常采用注射或鼻喷剂的方式使用,而米非司酮则是口服给药,且用药时间也略有不同。
3、药物副作用不同GnRHa可能会导致潮红、骨质疏松等副作用,而米非司酮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头晕、恶心、腹泻等。
四、结论GnRHa和米非司酮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预处理中都能够显著地减小肌瘤的体积,改善手术操作条件,降低术中出血量。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在男性不育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在男性不育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引言:男性不育症是指男性在正常性生活条件下持续一年以上无法实现生育目的的疾病。
对于男性不育症患者而言,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辅助生殖技术,如体外受精和精子注射。
然而,近年来科学家们逐渐发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在男性不育症治疗中具有潜力和应用前景。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可能的应用前景。
作用机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一种生物活性多肽激素,通过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相互作用,调控睾丸的功能,包括睾丸激素的合成、分泌和排泄。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可以模拟体内的自然GnRH,通过调节GnRH受体的活性,从而调整性腺的功能。
这些药物主要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 Antagonist)两类。
研究进展:1. GnRHa的应用:GnRHa是目前男性不育症治疗中的主要药物之一。
它们通过抑制自然GnRH 的合成和释放,降低睾丸激素水平,从而抑制精子的生长和发育。
研究表明,GnRHa可以用于治疗睾丸功能减退症、精液质量差和精子浓度低等不育症患者。
此外,GnRHa也被广泛用于体外受精和精子注射过程中,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2. GnRH拮抗剂的应用:GnRH拮抗剂是另一类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在男性不育症治疗中也有潜力。
与GnRHa不同,GnRH拮抗剂可以直接抑制垂体前叶释放的促性腺激素,从而降低睾丸激素的水平。
已有研究表明,GnRH拮抗剂可以用于治疗睾丸功能减退症和降低睾丸激素水平引起的多种不育症类型。
未来前景:1. 个性化治疗:随着对男性不育症病因和机制的深入了解,个体化治疗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不育症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和临床评估,可以更准确地选择和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联合治疗:除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或治疗方式也是提高男性不育症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
gnrha简介

GnRH-a简介l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下丘脑分泌的10肽激素,是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调节系统相互联系的重要信号分子,对生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l 从1971年Shally和Guillenmin从猪下丘脑首先分离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onadotropin releasinghormone,GnRH)并由此获得诺贝尔奖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
但对GnRH及其受体的结构、分布、生物学功能的研究,直到近十几年才逐渐被引起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随后高活性的GnRH类似物大量人工合成并很快转入临床应用。
l GnRH类似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antagonist,GnRH-A)现已成为近年来应用最广泛的多肽类激素药物之一。
GnRH -a分子结构及作用机理l ( GnRH)是下丘脑肽能神经元分泌的10肽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以脉冲式释放的形式刺激垂体前叶细胞合成卵泡刺激素( FSH)和黄体生成素( LH)。
在过去30年,许多Gn 天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RH结构类似物被合成,包括GnRH激动剂(GnRH-a)和GnRH拮抗剂(GnRH-A)。
通过改变GnRH第6位和第10位氨基酸得到GnRH-a,其生物效应较天然GnRH提高50 -100倍。
l 研究发现GnRH -a首次给药初期,GnRH-a具有短暂刺激FSH和LH升高的反跳作用,即“点火效应”(flare up),使卵巢激素短暂升高,大约持续7天。
药物持续作用10-15天后,垂体表面的GnRH受体被全部占满或耗尽,对GnRH-a不再敏感,即垂体GnRH-a受体脱敏,使FSH和LH大幅下降,导致卵巢性激素明显下降至近似于绝经期或手术去势水平,出现人为的暂时性绝经,又称作可逆性药物卵巢切除术。
GnRH-a简介

GnRH-a简介l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下丘脑分泌的10肽激素,是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调节系统相互联系的重要信号分子,对生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l 从1971年Shally和Guillenmin从猪下丘脑首先分离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onadotropin releasinghormone,GnRH)并由此获得诺贝尔奖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
但对GnRH及其受体的结构、分布、生物学功能的研究,直到近十几年才逐渐被引起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随后高活性的GnRH类似物大量人工合成并很快转入临床应用。
l GnRH类似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antagonist,GnRH-A)现已成为近年来应用最广泛的多肽类激素药物之一。
GnRH -a分子结构及作用机理l ( GnRH)是下丘脑肽能神经元分泌的10肽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以脉冲式释放的形式刺激垂体前叶细胞合成卵泡刺激素( FSH)和黄体生成素( LH)。
在过去30年,许多Gn 天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RH结构类似物被合成,包括GnRH激动剂(GnRH-a)和GnRH拮抗剂(GnRH-A)。
通过改变GnRH第6位和第10位氨基酸得到GnRH-a,其生物效应较天然GnRH提高50 -100倍。
l 研究发现GnRH -a首次给药初期,GnRH-a具有短暂刺激FSH和LH升高的反跳作用,即“点火效应”(flare up),使卵巢激素短暂升高,大约持续7天。
药物持续作用10-15天后,垂体表面的GnRH受体被全部占满或耗尽,对GnRH-a不再敏感,即垂体GnRH-a受体脱敏,使FSH和LH大幅下降,导致卵巢性激素明显下降至近似于绝经期或手术去势水平,出现人为的暂时性绝经,又称作可逆性药物卵巢切除术。
GnRHa的作用原理及应用

GnRHa的作用原理及应用一、GnRHa概述GnRHa(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是一类治疗性激素,也被称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它模拟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作用,通过抑制GnRH的释放,从而抑制垂体前叶激素的分泌,抑制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二、GnRHa的作用原理GnRHa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抑制垂体前叶激素的合成和分泌:GnRHa与GnRH受体结合后,产生降低性激素的效果。
它会抑制促性腺激素(FSH和LH)的合成和释放,从而抑制卵巢的功能。
2.持久性、连续性抑制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GnRHa的长效性和持久性能够提供连续的抑制性腺激素的环境,使之更有效地抑制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抑制雌激素和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GnRHa也可以抑制卵巢中雌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对雄激素作用于前列腺等组织也产生抑制作用。
三、GnRHa的应用GnRHa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青春期提前在某些情况下,女孩或男孩的性成熟发育过早,会导致身高矮小和其他身体和心理问题。
GnRHa可以用于抑制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延缓青春期的到来,从而延长生长发育期。
2. 不孕症治疗对于女性不孕症的治疗,GnRHa可以用于进行辅助控制卵巢功能的调节。
通过抑制卵巢功能,调整雌激素水平和促排卵激素(FSH和LH)水平,达到促进排卵和改善卵巢功能的目的。
3. 高风险性别发育异常儿童治疗对于某些性别发育异常的儿童,GnRHa可以用于抑制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调节性别发育特征。
例如,在某些男性儿童中,早期暴露于GnRHa可以延迟或减少第二性征的发育,从而为手术治疗疾病提供更好的条件。
4. 前列腺癌治疗对于前列腺癌,GnRHa可以通过抑制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进展。
它可以被用作单独治疗,也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成效。
GnRHa对化疗致卵巢损伤保护机制的探讨

GnRHa对化疗致卵巢损伤保护机制的探讨GnRHa对化疗致卵巢损伤保护机制的探讨引言:随着化疗的广泛应用,卵巢损伤成为女性患者在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面临的常见问题。
化疗通过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尤其是卵巢,使得卵泡数量和质量丧失,导致卵巢功能不全及不育的风险。
GnRHa作为一种能够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药物,近年来成为保护卵巢功能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GnRHa对化疗致卵巢损伤的保护机制。
一、GnRHa的基本原理GnRHa是一类能够模拟下丘脑中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药物。
正常情况下,GnRH的分泌会引起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LH和FSH)的波动,从而促进卵巢中卵泡的发育与成熟。
而GnRHa的应用可抑制GnRH的分泌,借此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从而减轻化疗药物对卵巢的损伤。
二、GnRHa对卵巢功能的保护1. 通过抑制卵泡形成和发育来保护卵巢功能。
研究发现,GnRHa可减少卵泡数量和减缓卵泡发育的速度,从而保护卵巢功能。
化疗药物通过诱导卵巢细胞凋亡的方式杀伤癌细胞,同时也会影响正常卵巢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而GnRHa 可减少正常卵巢细胞暴露在化疗药物的时间,减少细胞受损的机会。
2. 通过降低卵巢损伤相关因子的表达来保护卵巢功能。
研究表明,化疗药物可促使卵巢细胞中一系列炎症和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表达上调,进而导致卵巢细胞的损伤。
而GnRHa的应用可减少这些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卵巢受损。
3. 通过促进卵巢自我修复来保护卵巢功能。
卵巢具有自我修复能力,GnRHa的应用可通过抑制卵巢周期,延缓卵巢细胞的功能降低。
当化疗结束后,卵巢细胞得以充分恢复和修复,从而保护卵巢功能。
三、GnRHa的免疫调节作用除了对卵巢功能的保护作用外,GnRHa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显示,化疗会引发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的紊乱。
而GnRHa 的应用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提高免疫系统的活性,从而保护卵巢及身体免受化疗的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GnRHa作用机制大盘点
作者: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9年第09期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GnRH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其种类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t,GnRH-A)。
目前这两类激素,尤其GnRH-a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多种妇产科疾病的治疗。
1; GnRH-a; (1)作用原理:正常情况下,下丘脑分泌的GnRH可刺激垂体分泌FSH和LH,进而刺激卵巢分泌性激素,构成下丘脑-垂体-卵巢调节系统。
当外源性GnRH-a占据了垂体的GnRH受体后,垂体就不再对正常GnRH起反应,结果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被阻断,卵巢激素分泌减少至绝经后水平。
(2)自身特点:首次给药初期,具有“flare up”效應(点火效应),即短暂刺激FSH和LH升高的作用,从而使卵巢分泌激素短暂升高,大约持续7 d。
停药后垂体功能会完全恢复,具有正常月经周期的女性停药后卵巢功能的恢复约需6周。
(3)不良反应:主要引起的低雌激素血症有关症状,用药后患者可提前出现绝经期症状,如潮热、出汗、烦躁、失眠、情绪不稳定、性欲减退、关节疼痛以及骨质疏松等。
(4)常用药物:戈舍瑞林(诺雷德)、曲谱瑞林(达菲林)和亮丙瑞林(抑那通)。
(5)应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辅助生殖、异常子宫出血、性早熟、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
2 GnRH-A; (1)作用原理:主要通过快速竞争性结合GnRH受体结合来阻断GnRH与其受体结合,从而阻断二聚体复合物的形成和信号的传递,从而抑制LH及FSH的释放。
(2)自身特点:不发生“flare-up”效应。
具有灵活性,可应用于月经周期的任何阶段,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停药后垂体功能即迅速恢复,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3)不良反应:偶有恶心和头痛发生。
可能造成黄体功能不足,可适当进行黄体支持治疗。
(4)常用药物:西曲瑞克(思则凯)、加尼瑞克(欧加利)。
(5)应用:辅助生殖,GnRH-A能够抑制提前出现的内源性LH峰的控制性卵巢刺激,具有使用方便、促排卵时间短、促排卵用药少且无点火效应、不会产生囊肿、保留垂体反应性、显著降低OHSS发生率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