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侪群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作用分析——以广东省某高校为例

合集下载

同辈群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及其实现

同辈群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及其实现


同辈 群 体 的概 述
按 社会学 的定 义 , 同辈 群 体 是 “ 致 相 当 的社 大 会 地 位 , 且 通 常 年 龄 相 仿 的 一 群 人的 心 理 需 要 , 比如 , 同 的兴 共 趣 、 好 , 同 的话 题 , 爱 共 相近 的价值 观念 , 同的心理 共
豕 口 吧八 子 T U
u z 帚 l L 帚 ll册 J l 朋 思 j
同辈 群 体 对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作 用 机 制 及 其 实 现
梁 宇 嫣
( 中国海 洋大 学 社科 部 , 山东 青 岛 26 0 ) 6 10 [ 摘 要 ]同辈群体 是 大学生 中广 泛存在 的一 种非 正 式群体 , 大学 生 日常生 活 的主要 活动 场 所 , 大 是 是
3 便 于交往 和联 系的时 空条件 .
渐取代 了家庭 和学校 , 至会 影 响终生 。 甚 3 同辈 群体 不 仅 对 大 学 生具 有 心理 保 健 作 用 , . 而且提 高 了大 学生 的交往 能 力
同辈群体的存在满足 了大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
的需要 , 过相 互交 往获 得归 属感 和安 全感 , 通 并对 成 员 的人 格 和行 为方 式 的塑造产 生很 大 的影 响 。同辈 群 体 由于 自由 、 开放 、 等 , 着共 同 的成 长 经 历 和 平 有 相 似 的生 活价值 理念 , 互理 解与 支持 , 相 满足 了他 们
理认 同 , 现各 种社会 需要 。因此 , 入 了解 同辈群 实 深 体形 成 的原 因。 1 较 强的 交往 需要和 比较 一致 的心 理需 要 .
致培养 等方 面发 挥 着 重 要 的作 用 。 因此 , 想 政 治 思 工作 者不 能无视 同辈群 体 的存 在 , 把 同辈 群 体 纳 应 入到 思想政 治工 作 载体 中来 , 握 同辈 群体 的活 动 掌 特点 和 内在规律 , 针对性 的开 展工作 , 高 同辈群 有 提

论同辈群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论同辈群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世纪桥2019.1论同辈群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徐嘉辉,杨绪娟(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要】同辈群体是当代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二重性的影响。

富于感情的人际关系和表现多种角色的人际交往的同辈群体,承担着群体内部成员社会化的重要任务,对群体内部成员的社会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必须正视同辈群体的作用,积极发挥同辈群体的正功能,使同辈群体变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同辈群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1-0076-03【收稿日期】2018-09-26【作者简介】徐嘉辉(1978-),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道德与法制建设;杨绪娟(1991-),河南省信阳市人,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道德与法制建设。

一、同辈群体的含义和特征(一)同辈群体的含义同辈群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大学生中的、非正式的社会群体。

著名的社会学家郑杭生在《社会学概论新修》中指出,社会群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是指有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1]。

戴维·波普诺在《社会学》中指出,社会群体可以定义为两个或更多的人,他们有共同的认同及某种团结一致的感觉,对群体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相同而确定的目标和期盼[2]。

陈万柏、张耀灿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指出,同辈群体是指由家庭背景、年龄、爱好、特点等方面比较接近而形成的关系比较密切的群体[3]。

同辈群体是指由年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相近的或相似的并且经常相互交往、相互沟通和相互联系的人们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自发组织形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群体。

同辈群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同辈群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同辈群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作者:寇丹阳来源:《山东青年》2018年第06期摘要:同辈群体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掌握其特点,优化同辈群体环境,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文首先介绍了大学生同辈群体的特征,其次论述了同辈群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最后,阐述了优化大学生同辈群体环境的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同辈群体;大学生同辈群体又称朋辈群体或同伴群体,是由一些年龄、社会地位、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大学生同辈群体是同辈群体的一个基本类型,是大学生成长发展中一个重要的人际环境,也是他们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载体。

因此,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并利用同辈群体,引导同辈群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

1.大学生同辈群体的特征1.1自发性同辈群体是大学生自愿结合的产物,大学生在群体形成的过程中掌握充分的主动权和选择性,成员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和想法自由地选择自己交往的对象,共同的兴趣、利益、性格和经历是联结同辈群体成员的纽带。

群体成员的交往是自然随意的,他们的问题大都采取协商方式解决,极少有强制性的力量约束。

在交往过程中,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角色和地位,他们不断发挥自己的作用、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彰显自己在群体当中的价值,期望获得其他成员对自己的尊重和群体对自己的认同和肯定。

1.2平等性在同辈群体中,群体成员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往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相对独立的,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加入某群体,或者由于价值观不和而退出某群体。

在和群体成员交往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必刻意隐藏、掩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友谊为纽带,以平等为基础。

每个人都是独立、自由、平等的个体。

1.3广泛性大学生同辈群体的广泛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同辈群体成员组成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则是指同辈群体成员所谈论的话题的广泛性。

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作者:杨娜娜杜岳涛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07期摘要:同辈群体是大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非正式群体,也是影响其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文章阐述了同辈群体的涵义和基本特征,重点分析了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关键词:同辈群体;大学生;社会化一、同辈群体的涵义和基本特征(一)同辈群体的涵义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亲密的非正式群体。

同辈群体在大学生当中普遍存在,大学生脱离家庭开始独立地过集体生活,面临着如何进入同辈群体,并能够从群体生活中实现自己的社会需要。

(二)同辈群体的基本特征(1)平等性同辈群体成员在年龄、知识、能力等方面相近,他们是自愿自发形成的组织关系,群体成员的关系是平等的。

即使有领导者,也是经过内部协商,大家自愿接受“被领导”。

同辈群体的成员兴趣和爱好接近,大家在群体内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活动,并平等的展示自我,没有强制和约束,个体心理认同感较高。

(2)开放性同辈群体的形成一般具有偶然性和随意性,同辈群体内部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在话题选择,说话方式等方面都不需要特定的限制和各种条条框框的局限。

这种开放性会形成一种和谐的团体氛围,同时,同辈群体也不会严格限定要进入群体的成员身份,愿意加入的任何人都可以被吸纳进来。

所以说,同辈群体有开放性的特征。

(3)互动性同辈群体要有所发展,群体内部成员间,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都要有一定的互动,才能实现良性运转。

同辈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依赖等关系,使他们学会进行自我评价以及与他人交往。

一方面,同辈群体可以把内部的信息和亚文化传递给社会,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诉求,取得社会的重视以及认可;另一方面,也把社会文化传递给群体成员,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二、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一)大学生同辈群体推进学生思想观念的社会化大学生进入高校之后,由于年龄以及阅历的增长,个人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同辈群体的交往促使他们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不断社会化。

思想政治教育中同辈群体的作用分析与对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中同辈群体的作用分析与对策研究

’ 的重要途径 。思 想政治教 育工作要 正视 同辈群体 的存在 , 究它的作 用机制 , 研 积极发挥 它 的正面效 应, 尊重和 在 理解 的基础上通过 引导群体 文化 建设 、 培养群体核心人物等途径 , 同辈群体 成为学生 自我教 育的重要 载体和思 想 使
政 治教 育 工作 的有 效 平 台 。
是广泛存在的 , 是青年人从家庭 中心 向社会 中心转换 的重要 过 程 和场 所 。 由于 年 轻 人 心 智 尚 未 完 全 成 熟 , 尚未 融 入 成 也 年人主导的世界 , 以他们更需要从 同辈群 体 中得 到满足和 所 认同。同辈群体对青年人成长所发挥 的影 响并 不亚于父母 、 老 师 , 至 在 一 些青 年 中 是排 在 首 位 的 影 响 因 素 。 目前 的 思 甚 想政治教育主要是 以学校教育为 主体 , 辅之 以家庭 和社会教 育 , 于如何利用同辈群体这一非 正式 组织来开展 青少年思 对 想政治工作研 究得还不多 , 实践经验也不丰 富。同辈群体 的 存在是不容 回避的现 实,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者应 该从研究 同 辈 群 体 特 征 和 对青 年人 的影 响 机 制 人 手 , 究 引 导 同 辈 群 体 探 发挥正面效应的工作方法 , 利用同辈群体把思想 政治工作 做
维普资讯
j 嘶9 } f . 霄2
想治作坛 政工论
思想政 治教 育中同辈群体 的作 用分析与对策研 究
陈 毅 松
( 旦大学 , 海 复 上 203 ) 04 3
[ 摘Biblioteka 要] 同辈群体是 青年人 中广泛存在 的非正式群 体 , 它能影 响青年人 的价值 观和行 为模式 , 是青年人 社会
按社会学的定义 , 同辈 群 体 是 “ 致 相 当 的 社 会 地 位 、 大 并 且 通 常年 龄 相 仿 的 一 群 人 ” , 体 而 言 是 由 年 龄 、 位 具 地 相近, 兴趣 、 爱好 、 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体相 同并经常在一 起 交 往 和互 动 的人 组 成 的非 正 式 群 体 。 同 辈 群 体 在 青 年 人 中

同辈群体与大学生的社会化

同辈群体与大学生的社会化

学生管理工作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1月下 总第129期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要求的人才,是社会与历史赋予高等教育的使命;高等教育的这一使命,其实质就是引导大学生很好地实现社会化,即引导大学生按照社会的要求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并塑造良好的专业和人格素养,学习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各种社会规范,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达到服务社会与改造社会的目的。

人的社会化过程受到家庭、学校、社区文化、同辈群体与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1]大学生在校期间正是其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教育无疑会对其产生重大的影响。

而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学校教育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具体表现在,“一般而言,学校对个体学生的影响总是以同辈群体的环境为中介的……应该认识到,孩子或青少年在达到学校期望方面的成功程度,与这个孩子在同辈群体的地位有重要和直接的关系”。

[2]本文主要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同辈群体在大学生完成社会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探讨如何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与特点个体社会化是“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3]在一定意义上,刚出生的婴儿是同其他动物无多大差别的生物人或自然人。

社会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使自然人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秩序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

它既包括人的个性的发展、品德的培养、态度的形成和角色的获得,也包括人在性别、民族、法律和政治等方面社会化。

大学生社会化是每一学生个体在其所处社会环境的互动中,形成个性,内化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不断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

大学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大学生进行人文和科学教育,使其行为符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大学环境也提供了大量的“隐蔽课程”(或称“第二课堂”),如学校的各种班级、社团组织及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承担社会工作、体验社会角色、积累生存经验及培养团队精神的机会;优良的校风、班风和同辈群体环境有助于大学生规范自身言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同辈群体的作用路径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同辈群体的作用路径探析
21 0 0年 7月
黑 河 学 刊
Heh o r a i eJ u n l
J 1 01 u. 0 2
S ra .5 . e ilNo 1 5 No7
总 第 15期 第 7期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 同辈群体的作用路径探析
⑥ 胡 文靖 , 陶 漫
( 徽科 技 学 院 , 徽 凤 阳 23 0 ) 安 安 3 10
【 摘
要 】 同辈 群 体 是 在 高校 广 泛 存 在 的 非正 式 群 体 , 大 学生 日常 生 活世 界 的主 要 领 域 , 大 学 生 社 会化 是 在
过 程 中起 到 重要 的作 用 。 思想 政 治教 育要 做 到 “ 贴 近 ” 就 必 须正 视 同辈群 体 的 存 在 , 力 掌握 群 体 的 特 点 和 活 三 , 努
和行为方式的塑造 产生很大 的影响。大学生在群体 中学会
了 如何 与 人 相 处 , 得 了必 要 交 往 技 能 和 角 色 扮 演 能 力 , 获 这
持, 学习上也可 以相互帮助和促进 , 同进步 。芬达 的研究 共
表明 , 由高 成 就 动 机 学生 组 成 的 同 辈群 体 的 学 习 期 望 和 社 会 责 任 与学 校 文 化 一 致 , 员 之 间共 同 分 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习 经 验 和 心 成
想 政 治 工 作 对 象 中 来 , 力 掌 握 同 辈群 体 的 活 动 特点 和规 努
好奇心强和求知欲旺盛 , 渴望尽快融人社会 。学校教育和 书本知识是大学生信 息来 源的两个重要 渠道 , 这些正统 但 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大学生成长 的需要 。因此 , 同辈群体 成 员之间的交流和互 动就 成为大学 生获得 信息的一个重

论参照群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响

论参照群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响

论 照 体 大 生 想 治 育 受 影 参 群 对 学 思 政 教 接 的 响
叶 菊华

( 湖南师范大学公 共管理学院 , 长沙 4 0 0 1 0 5)
摘 要 : 从社会心理 学的 角度 出发 , 从参照群体这一概念入手 , 着重 阐明参 照群 体的不 同对思
想政治教育接 受产生的不 同影响 , 并针对参照群体产生的影 响 , 出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提 关键词 : 参照群体 ; 大学生 ; 思想政 治教育接 受

成的基准系统 ; 默顿 和 A s 基特合作 , 究第二次世界大战 ・・ 研
期间美国士兵 的社会观点和行 为 。他们认 为 , 同样地位 处于 的士兵观点存在差异 , 这是 由于他们 具有不同的参照群 体 , 并把 自己的地位与这些 参照群体进行 比较 。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特指 发生在思想 政治教育领域 内的 接受活动 , 它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与思想政治教育 接受客体之间的相互关 系 ,是接 受主体出于 自身的需要 , 在 环境 的作用影 响下通过 某些 中介对 接受 客体进 行反 映 、 选
标 , 为个 人的 自我 评价 、 成 对社会生 活现象评价 和世界观形
思想政 治教育 的过程 中 , 们往往看 到这样 的情况 , 同样 我 对 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的工作 ,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接受效 果却各有不 同。当然 , 思想 政治 教育接受 出现差异的原因有 很多 , 笔者认 为 , 不同 的参照群体 的选择 , 也是影响思想政治 教育接受 的一个重要 因素 。 因为参照群体是人们心 目中所向 往 的群 体 , 是个人 自身 的需 要 , 个人起规 范作用 和比较 作 对 用 。个人把该群体的 目标规范价值作为 自己行为的指南 , 以 此推动并激励 自己努力按照其规范约束 自己。 各种各样的群体都可 以成为个人的参照群体 , 如现实的 群体和想象 中的群体 , 大群体 和小群体等 。 一般来说 , 参照群 体主要是指 个人并非其 成员 的群体 , 但也不 能否认 , 个人所 属的群体同样 也可成为其 参照群体。通常 , 每一个人都会有 若干个参照群体 , 会依据这些群体 , 并按照不同的问题 , 自 把 己、 别人与这些群体进行 比较 。 同时 , 同的参照群体对个人 不 的影响力量 也各 不相 同 , 的产生积极影 响 , 的产生消极 有 有 影响。在对大学 生作 思想 政治工作时 , 要充分考虑影 响大学 生的各种 因素 , 出大 学生 心中的主要参照群体 , 找 发挥其积 极影 响 , 规避其消极影响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期 4
邹静琴 ,何羽 司 :同侪群体 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作用分析
3 1
表 2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现状
时政关注度 本 国政治体制
政治知识
平均每周 了解时事政治 的时 间
“ 两会”的名称 美国的两大政党 0 8年奥运会的举办地
国际政治体制
国 内 时 事
国外 时事 政 策认 同
见 表3 和表 4 。
男 生 的选 择 则 趋 于 极 端 , “ 常 ” 和 “ 经 从不 ” 的
比例较 高。对于朋友 中不符合主流政治文化 的观
点 ,2 .%的受 访 者表 示会 予 以 纠正 ,3 .%选 择 98 19 “ 讲道 理 ” ,2 .%会置 之不理 ,85 98 .%表示 支持 , “ 为我也 是这样 的 想法 ”。其 中女生 表现 出对 主 因
没 区别 ,27 .%表 示 “ 员 同学糟 糕透 了” 。 党 在 非党 员 同侪 群 体 中 ,43 .%表 示 经常 和 朋 友
比较分析说明 ,同侪群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男 女生存在明显区别 :女生的同侪群体的作用相对正
向,对社会的主流政治文化认同程度较高 ,绝对肯
定或否定的人很少 ;男生的同侪群体的影响作用则 比较分歧 , 要么持肯定态度 ,要么站在否定立场。
调查显示 ,1.%的被 访者表示好友 中没有学 9 6
生 党 员 。在 有 党 员 朋 友 的大 学 生 中 ,只 有 54 .%的
流意识形态的高度认同,有5 .%会试图说服 “ 8 6 非 主流 者” ,男生 只 占4 .%。在政治参 与方 面 , 1 4 1 .%受访者表示 ,将 “ 0 6 主动去,并说服朋友一起 去”,3 .% “ 4 0 自己主动 ,但不管别人 ”,4 .% 47
第 2 卷 第 8 期 5 4
21年 0 01 6月
广东青年干部学 院学报
J u a f a g o g Y u h L a e sC l g o r l n d n o t e d r ol e n o Gu e
V0 . .4 1 25No8
J n . 01 u e2 1
3 2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第2 卷 5
有一种强制的、虚伪的和外在的性质 。”阻 为准确
把 握大 学生 同侪群 体 的政治社 会化 作 用 ,本 调查对 党 员 大学生 同龄 人和 非党 员大学 生 同龄 人 的影 响力 进 行 了比较 分析 ,主要 以政治 交 流为观 察点 。具体
题 的了解程 度体 现 了特 定政 治文化 的传 承情 况 ,表 明社 会成 员对特 定政 治取 向模式 和行 为规范 的掌握 和接 受程 度 。而 政治 l感和 价值 观则 显示 出社会 成 青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 ,对同侪群体的大学生政治社会
化影 响力进 行 问卷 调查 ,运 用S S 软件 分析调 查数 PS 据 。调查 问卷 由两方 面 内容组 成 :一 是大 学生 的政
学 校 的影 响力
同侪群体组成
生知道美国的两大政党是 民主党和共和党 ,其 中女 生错误率高至7 .%,10 1 8 0 %的大学生准确回答2 0 08
年 奥运 举 办地 是 北京 ,有 5 .%的 大学 生知 道俄 罗 22 斯现 任总 统 。
认为课程很枯燥 ,缺乏吸引力 ,尤其是男生和高年
不明显 。
通过合法途径说明事实 ,男生则为6 .%;两性同 5 3 时表现 出较为消极 的情绪 ,认 为 “ 府出面就可 政 以”、 “ 不必在乎”有l .%,其 中男生 占6 %; 95 0
认 为 要 “ 力抨 击 ” 的 男 生 人 数 是 女 生 的 4 。 全 倍
至于国家认 同方 面 ,6 .%的大学生愿意持 中国 09 国籍 ,其次是加拿大 ,为1 .%,美国1 .%。此 3 0 09 外 ,女生有65 .%希望是法国籍 ,4 %男生希望是 . 3 英国或芬兰籍 。
管一致肯定学校的影响力,但是 ,对于学校所开设
的政治思想教育课程的作用 ,只有8 %的大学生持 . 5
肯定态度 ,高达5 .%的受访者将其视为 “ 7 4 只是一
般的为考试而努力的科 目” , 还有3 .%的大学生 40
本集团成员的心 目中似乎是一种真正的社会 , 他们
在这里过的是名副其实的生活 ,而家庭和学校却带
生集 中在 “ 同乡”,个别涉及 “ 网友”、 “ 室友”
和 “ 恋人 ”。
存在 “ 作秀”成分 ,有4 %不表态 。在政治理性 . 3
方 面 ,男女 生 区 别 比较 大 ,9 的政治 知识 略 强于女 生 ,
但双方差距不大 ;政治价值取 向方面 , 女生表现得 更有政治理 性 ,更加认同主流政 治文化 。其他 问 题 ,则各有侧重。但不同学科 ,不同年级之间区别
调查 结 果 显 示 ,3 .% 的大 学 生 每 周 用 3—5 26 小 时 了 解 时 政新 闻 ,3 .% 为每 周 l 小 时 ,有 04 一2 2 .%的大 学 生关 注 时 事政 治 的 时 间每 周不 到 l " 83 d 时 。两性相 比 ,男生 中有9 %为 每天 1 ' 以上 ,女 /时 J , 生 则没有人 达 到这个 频率 。大学 生对 于 中国政 治体 制 的了解 程 度很 高 ,有7 .%能准 确 回答 “ 83 两会 ” 包括 人 民代表 大会和 政治协 商会 议 ,有5 %的 大学 0
认为 “ 校要 求就 去 ” ,1 .%表 示 “ 人要 求 也 学 06 他
党员会经常 向他人表达 自己的政治主张 ,6 .%偶 49 尔会表达 ,2 .%从来没有表达。7 .%受访者会 97 3O 偶 尔和党员讨论 时事政治 ,经常讨论 占5 %,从 . 4 来没有交流的占2 .%。党员在帮助一般同学对于 1 6 了解入党及其所在党组织的活动能够 “ 很有帮助 ” 的占8 % ( . 1 全部为女生 ),7 . 5 %表示 “ 7 有但帮助
不大 ” ,1.%表 示 “ 89 完全 没 有帮 助 ” 。关 于 “ 是
不去” ,其中高年级大学生明显比较消极。最后 , 政治疑问的解答 中4 %能给予满意答复 ,6 . . 3 6 %认 0 为 “ 有但对方也不甚了解” ,2 .%表示没有解答 5 5
( 表4)。
否能够给予政治政策解答”这一问题 ,有5 %的大 . 4 学生表示能够解疑答惑 ,4 .%表示解答不完全 , 3 2 5 .%表示没解答 。 “ 1 4 党员在学生 中能否起榜样作 用”的问题 ,只有 l.%认 同党员同学的先进性 , 35 4 .%认为略比一般人成熟 ,4 . O5 3 %表示和其他人 2
内模 拟 政 治 角色 ,个 体 得 以熟 悉 正 式 的 政 治 价值 观 ,掌握 政治 行 为规则 ,形 成群体 观念 ,以及从众
为 :学校 、家庭和大众媒体 。男女生都一致认为 学校教育的影响力最强 ,但是 , 女生受家庭影响强
于 男生 。后 者认 为大 众媒 体对 自己的影 响仅 次 于学
而 对文理 分科 、年 级差别 的 比较发 现 ,学科背
景没有影响力 ,文理科大学生的选择基本趋同。这

讨论时事政治 ,8 .%偶尔会进行 ,2 %从来不讨 91 . 2
论 。其 中女 生 全 部 都 选 择偶 尔会 讨 论政 治 问题 ,
结果表明 , 特定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心理在文理分
科前 已基本形成。这似乎印证了莫里斯 ・ 迪维尔热
级女 生 的排 斥态度 较 为明显 。好 友的 范 围 ,除 “ 中 学 ,大 学 同学 ”外 ,女 生 的 好 友 多 为 “ 乡 ” 、 同 “ 室友 ” 、 “ 学生 组织 成员 ”和 “ 同龄 亲戚 ” ;男
认 为 政 府反 腐 工 作 “ 到 位 ” 的大 学 生 占 很
65 ,6 .%的大 学生 觉得 “ 够 ” ,1 .%认 为 .% 96 不 09
员对于政治系统及其运作规则和状况的认同程度。 因此 ,考察大学生的政治知识和政治价值取向可以 较全面地反映其政治社会化现状 ,具体情况见表
2。
治知识和政治价值取 向;二是党员及非党员同侪群 体的影响程度 。调查 以性别 、年级和学科背景为要
素 ,采用 随机 抽 样方 式 发放 2 9 调 查 问卷 ,收 回 0份 合格 问卷20 。样本 情况见表 l 0份 。
个 人 政 治 价 值观 念 的影 响 因 素排 序 前 3 依 次 位
同侪群体 的政 治影响力调查
同侪群体又称同辈集 团或 同龄群体 ,是指由相
近 年 龄 、地 位 、兴 趣 、爱 好 和 价 值 观 的 人 所 组 成
的,关系密切的非正式群体 。现有研究证实 ,同侪 群体对于个体政治社会化有重要作用 :通过在集团
5 % 一经常 ;6 . 一 尔 . 4 4% 偶 9
表 3 同侪群体 ( 党员 ) 影响力调查
选 项 比例
8 4% 0.
同龄人 中有党员 同学 的比例 党员 同学 主动表达政治 主张的比例 互相讨论 时事政治 问题 的比例 认 为党员 同学有助 于入党及 了解党组织 的比例 认 为党员 同学能在政治方 面解疑答惑 的比例 对党员 同学先进性持正 面评价 的比例
政 党政 治认 同 方 面的 作 用 有 待 加 强 。 关键词:同侪群体 ;大学生 ;政治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6 5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 - 4 6( 0 1 0 - 0 0 0 09 54 21 ) 2 03—6
本 文 以广 东省 某大 学在 校本科 生 为研 究对 象 ,
校 ,高于家庭。与女生相比较 ,男生虽然重视 “ 同 学朋友”的意见 ,但 明显轻 于前3 个影响因素 。尽
心理 。莫里斯 ・ 迪维尔热认为 ,同侪群体 的政治社 会化作用不亚于家庭和学校 ,以其 自愿性 、自主性 和同质性为凝聚力 ,同侪群体成为社会成员模仿政 治角色、塑造政治心理的特殊集团。 “ 同龄集团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