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饱』做官 『留余』治家

合集下载

包含余的词语大全

包含余的词语大全
3.谓不在意,不重视。
84.余暑[yú shǔ]:
犹残暑。指入秋后未尽的暑热。
85.余娇[yú jiāo]:
形容非常妩媚可爱。
86.商余[shāng yú]:
唐诗人元结,少居商馀山,著《元子》十篇,自称元子。见《新唐书·元结传》。后以“商餘”泛指元氏乡里。
87.断袖余桃[duàn xiù yú táo]:
谓睡醒后。
108.余事勿取[yú shì wù qǔ]:
其他的事不要做。
109.纡余委备[yū yú wěi bèi]:
婉转回旋有余且委曲详备。
110.余钱剩米[yú qián shèng mǐ]:
有剩余的金钱与大米。形容生活富裕。
111.闲余[xián yú]:
亦作“闲餘”。指空闲的时间。唐元稹《告畬竹山神文》:“今天子斩三叛之明年,通民毕赋,用其闲餘,夹津而南,开山三十里,为来年农种张本。”
64.盈余[yíng yú]:
1.收入中除去开支后剩余:~二百元。
2.收入中除去开支后剩余的财物:有二百元的~。
65.盐余[yán yú]:
旧中国每年盐税收入中扣除付外债本息和支付盐务行政经费后的馀款,称“盐餘”。
66.余责[yú zé]:
未尽偿的罪责。
67.余痛[yú tòng]:
大痛之后未全部消失的痛楚。
指某一事件虽然结束了,可是留下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77.余照[yú zhào]:
落日馀辉;残照。
78.余习[yú xí]:
没有改掉的、遗留的习染、风尚。
79.欣赏之余[xīn shǎng zhī yú]:
除了欣喜之外的东西。
80.币余[bì yú]:
营造用料的剩余部分。币,通“敝”。

康百万庄园“留余”家训

康百万庄园“留余”家训

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三十二集电视剧《河洛康家之康百万》观后感世界康氏宗亲网编辑 福建永春 康联聪当我看完大型电视连续剧《河洛康家之康百万》后,心潮起伏,汹涌澎湃。

尤其是编导者以不胜枚举且入情入理的手法,描述了康家老长辈运用“留余”匾额之祖训来启示年轻一代如何为人处事的场面,更使我感慨万千。

“留余”匾额是河南省西北部康百万家族第十五代庄园主康坦园用来训示家中子弟的家训匾。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

“康百万庄园”因受慈禧太后封赐而名扬天下。

康百万家族,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一直富裕十二代,四百多年。

历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鸿猷等十多人被称为“康百万”。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朝中期康应魁,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尽忠发财,富甲三省,船行六河。

土地达十八万亩,财富无以数计。

民间称其“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

马跑千里不吃别人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

盛极一时。

多次得到皇帝赏赐,官至三品。

民国时期“东刘西张,中间有老康”是中原三大巨富之一。

六、七十年代,康百万庄园以“河南康百万、四川刘文彩、山东牟二黑”中国三大庄园之首对外开放,闻名全国。

康百万庄园由十九部分组成,占地 240亩。

保存下来的主要祠堂、区、院、房、洞等共 571 间,总建筑面积 64300 平方米 。

2011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 年被授予国家 AAAA级旅游景区。

“留余”匾额是康百万庄园保存下来最为著名的楹联匾额之一,当属中华名匾。

其内容中取之前贤留耕道人四句名言:“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坦园老伯以其作为座右铭,并取夏峰先生训其诸子之词:“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

”来教育子孙后代。

这块名匾至今一百多年历史。

其内容丰富,主要是启示人们为人处事不要太过份,要留有余地。

按现代的话说就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退一步,海阔天空”,“得饶人处且饶人”。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典故的作用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典故的作用

诗歌专题训练-----典故的作用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苏武忠节图(明)于谦①南北分携别意深②,相看彼此泪沾巾。

马蹄就道归乡国,雁足传书③到上林。

耿耿孤忠天地老,萧萧衰鬓雪霜侵。

按图讲诵文山句④,千古英雄共一心。

[注释]①于谦:明代名臣,曾率军抵御瓦剌大军,保卫北京,《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②指苏武即将回国,李陵为他置酒送别。

③雁足传书:匈奴以苏武已死为由拒绝交人。

汉使者骗匈奴说,天子射猎得雁,足系帛书,故知苏武在某处。

匈奴只好放苏武回国。

④文山句:指文天祥的《正气歌》,诗中有“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句,并列举苏武等正气浩然的人物。

1.尾联用文天祥《正气歌》的典故,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

赠澄江周岐凤①钱晔琴剑飘零西复东,旧游清兴几时同。

一身作客如张俭②,四海何人是孔融③。

野寺莺花春对酒,河桥风雨夜推篷④。

机心⑤尽付东流水,惟有家山在梦中。

【注】①周岐凤,与钱晔交好,坐事逃亡,扁舟夜泊,钱晔投以此诗。

②张俭,汉桓帝时因弹劾擅权宦官被迫逃亡,人们都冒险救助他。

③孔融,汉末名士,宽容好士,每日宾客盈门。

④篷,指船帆。

⑤机心,指功利心。

2.领联运用了张俭、孔融二人的典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扫花游·九日怀归【南宋】周密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

孤蛩暗语。

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

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

恨无据。

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

心事曾细数。

怕水叶沉红,梦云离去。

情丝恨缕。

倩回纹为织,那时愁句。

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

暗凝伫。

近重阳、满城风雨。

3.唐圭璋曾评:“周密作词好用典,且常叠用典故。

”请指出下阕运用了哪些典故,并分析用典的作用。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辛弃疾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

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

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①,归计狎沙鸥。

“半饱”做官“留余”治家

“半饱”做官“留余”治家

赚 钱 的 机 会 曰喝 酒 也 要 适 可 而 止 袁酒 至 微 醒 袁花 至 半 开 袁是 最 佳 境
界 袁喝 得 酩 酊 大 醉 袁那 是 自 找 罪 受 遥
野半 饱 冶与 野留 余 冶的 反 义 词 就 是 贪 婪 与 过 分 遥 贪 吃 尧贪 财 尧贪
功 尧贪 名 尧贪 权 袁都 没 有 好 下 场 曰而 过 于 奢 侈 袁过 于 招 摇 袁过 分 享
官 袁可 保 洁 身 自 好 袁全 身 而 退 曰以 野留 余 冶态 度 来 治 家 袁可 保 茶 余 饭
后 家 业 不 衰 袁子 孙 出 息 遥
野半 饱 冶与 野留 余 冶袁都 强 调 的 是 凡 事 应 见 好 就 收 袁留 有 余 地 袁
最 忌 穷 极 尽 绝 遥 譬 如 说 袁吃 饭 要 半 饱 袁现 代 医 学 认 为 袁吃 七 成 饱 正
么 多 我 不 需 要 的 东 西 遥冶
渊摘自叶文史博览曳冤
122
领导 文萃
只 吃 腌 菜 袁 还 甚 觉 有 味 袁常
以 野我 自 长 贫 甘 半 饱 冶而 自
励 袁被 门 人 称 为 野半 饱 居 士 冶遥 野扬 州 八 怪 冶之 一 的 文 学 家 金 农 曾 写
诗 赞 扬 陈 廷 敬 的 清 德 余 风 院野独 持 清 德 道 弥 尊 袁 半 饱 遗 风 在 菜
根 遥 冶叶清 史 稿 曳给 予 他 野清 勤 冶定 评 遥
好 袁益 于 健 康 长 寿 袁胡 吃 海 塞 袁吃 得 脑 满 肠 肥 袁则 是 百 病 之 源 曰作
画 要 留 余 袁高 明 的 画 家 袁入 画 的 景 物 再 多 袁也 总 要 在 画 面 上 留 出
二 三 分 空 白 曰赚 钱 要 有 所 节 制 袁不 能 独 吞 袁自 己 赚 钱 也 要 给 别 人

曾国藩:不尽有余,凡事须留余地

曾国藩:不尽有余,凡事须留余地

曾国藩:不尽有余,凡事须留余地搞笑雨欣侃蓝领2020-08-26 09:33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曾国藩一生信奉“花未全开月未圆”为人生最高境界,他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求缺斋”。

立大功而不居,处高位而不骄,有鸿福而不享,手握重权而不存非分之心,总是谦而又谦,退而又退,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回旋余地,成为善始善终功德圆满的中兴名臣。

清政府给他的盖棺之论甚高:“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故谥以“文正”。

历史上,先贤曾不厌其烦,以肺腑之言告诫后人“不尽有余”的道理。

孔子观于鲁桓公庙,见一特别之物,名曰欹器。

其静止不动时,呈倾斜之状,水至一半,器正端平,而满则立覆,滴水皆无。

孔子遂感慨不已:“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世间万物,未有满而不倾倒者,只要推而极之,不留余地,必然事与愿违,到头来,不但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就是连已经得到的也会失去。

《格言联璧》中有云“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势不可倚尽,福不可享尽”。

抓住这个“尽”字,从紧贴人们生活的四个方面,反复陈说万万不可以“尽”。

凡事须留余地,不能把事做绝,不可把话说满,那样就等于把自己置于困境。

而势焰熏天,享尽奢华,尚以为不足,待势尽之日,必是不期而至的噩运之时。

明代朱舜水有言:“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千古不爽。

尽处即是绝处,正如强弩之末,亦如凋谢之花。

宋代官员张知白深知此理。

他有一句名言深得司马光赞赏:“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只有常将有日思无日,方不至无日成末日。

王钦若任宰相时,身居下位的张知白与其意见经常相左,张知白遂以健康为由请求辞官。

后来王钦若失势,贬谪南京,素来与其有隙的宰相丁谓,将张知白调任南京留守做王钦若的上司,期望他好好“对待”昔日的宿敌。

可张知白到任后,不仅没有乘势痛打王钦若,反而以德报怨,对他关怀备至。

《醉翁亭记》ppt课件

《醉翁亭记》ppt课件

散开。 聚拢。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
开放。
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
四季。
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连词,表因果。 乐趣。
穷尽。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译文】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 云雾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或明或 暗、变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傍 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 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 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露出,这是山中 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 景色不同,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 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 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读准节奏 ①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 间者,酿泉也。 ②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 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④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 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045年北宋庆历新政
范 仲
主 持 者

欧 阳
支 持 者

《岳阳楼记》 政治报负
《醉翁亭记》 寄情山水
《滁州志》记载:“欧阳公记成,远近争传,疲于摹打。 山僧云:寺库有毡,打碑用尽,至取僧室卧毡给用。凡商贾 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官,可以免税。”
醉翁亭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金石录后序》原文及译文赏析

《金石录后序》原文及译文赏析

《金石录后序》原文及译文赏析《金石录》后序李清照《金石录》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

余建中*巳,始归赵氏。

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

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

后二年,出仕宦,日就月将,渐益堆积。

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

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

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鄂?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

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①。

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

余*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乙,置书册。

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至靖康*午岁,侯守淄川。

闻金人犯京师。

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金人陷青州,己皆为煨烬矣。

建炎己酉夏五月,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

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

八月*曰,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

葬毕,余无所之。

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

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

余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

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复赴越,又赴杭。

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廷投进。

到越,己移幸四明。

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

后官*收叛卒,取去。

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

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②,常在卧榻下。

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

余悲恸不已,重立赏收赎。

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

所有一二残零不成卷部书册,三数种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邪!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

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选自《〈金石录〉后序》,有删节)注:①椠(qiàn)书的刻本。

“半饱”做官 “留余”治家

“半饱”做官 “留余”治家

法治时空半饱”做官“留余”治家□鲁人陈廷敬(1639年一1712年)为官50余年,是康熙帝的股肱大臣、《康熙字典》总纂官。

他一生清廉自律,甘于清寒,家里只有老屋数间,无值钱财物。

虽贵为大学士,却出门无车,衣衫粗旧,饮食无珍蔬膏粱,冬天常吃腌菜,还甚觉有味,常以"我自长贫甘半饱”而自励,被门人称为“半饱居士”。

“扬州八怪”之一的文学家金农胃写诗赞扬陈廷敬:“独持清德道弥尊,半饱遗风在菜根。

”离陈廷敬故居15()余公里外的河南巩义,有个康百万庄园,一块悬挂在主宅过厅的"@余匾”让人印象深刻。

匾上写着《四留铭》:"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或许就是因为历代子孙都做到了自觉“留余”,凡事张弛有度,适可而止,留有余地,并远离穷奢极欲,结果康家整整繁荣兴盛了12代共40()余年,富到“马行千里不食别家草,人行千里尽吃康家粮”,打破了富不过3代的规律。

“半饱”与“留余”,一是大清相国的官箴,一是地方士绅的家训,可谓异曲同工,反映了共同的境界与情怀。

以“半饱”精神去做官,可保洁身自好,全身而退;以“留余”态度来治家,可保茶余饭后家业不衰,子孙出息。

“半饱”与“留余”,强调的是凡事应见好就收,留有余地,最忌穷极尽绝。

譬如说,吃饭要半饱,现代医学认为,吃七成饱正好,益于健康长寿,胡吃海塞,吃得脑满肠肥,则是百病之源;作画要留余,高明的画家,入画的景物再多,也总要在画面上留出二三分空白;赚钱要有所节制,不能独呑,自己赚钱也要给别人赚钱的机会;喝酒也要适可而止,酒至微醺,花至半开,是最佳境界,喝得酩酊大醉,那是自找罪受。

"半饱”与"留余”的反义词就是贪婪与过分。

贪吃、贪财、贪功、贪名、贪权,都没有好下场;而过于奢侈,过于招摇,过分享受,过度消费,则都是愚蠢之举。

看看一众贪官,不知惜福,不守本分,放纵贪欲,拼命捞钱,结果是贪吃吃到“大腹便便”,捞钱捞到腰缠万贯,最后却换来个遗臭万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饱』做官『留余』治家
作者:鲁人
来源:《党员生活·中》2019年第09期
陈廷敬(1639-1712)为官50余年,是康熙帝的股肱大臣、《康熙字典》总纂官,对康熙朝的文治武功及康乾盛世的形成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一生清廉自律,甘于清寒,家里只有老屋数间,无值钱什物。

虽贵为大学士,却出门无车,衣衫粗旧,饮食无珍蔬膏粱,一冬只吃腌菜,还甚觉有味,常以“我自长贫甘半饱”而自励,被门人称为“半饱居士”。

“扬州八怪”之一的文学家金农曾写诗赞扬陈廷敬的清德余风:“独持清德道弥尊,半饱遗风在菜根。

”《清史稿》给予他“清勤”定评。

离陈廷敬故居大约500里外的河南巩义,有个康百万庄园,一块悬挂在主宅过厅的“留余匾”让人印象深刻。

匾上写着《四留铭》:“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或许就是因为历代子孙都做到了自觉“留余”,凡事张弛有度,适可而止,留有余地,并远离穷奢极欲,结果康家整整繁荣兴盛了12代400余年,富到“马行千里不食别家草,人行千里尽吃康家粮”,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规律。

“半飽”与“留余”,一是大清名臣官箴,一是地方士绅家训,可谓异曲同工,反映了共同的境界与情怀。

以“半饱”精神去做官,可保洁身自好,全身而退;以“留余”态度来治家,可保茶余饭后家业不衰,子孙出息。

“半饱”与“留余”,都强调的是凡事应见好就收,留有余地,最忌穷极尽绝。

譬如说,吃饭要半饱,现代医学认为,吃七成饱正好,益于健康长寿,胡吃海塞,吃得脑满肠肥,则是百病之源;作画要留余,高明的画家,入画的景物再多,也总要在画面上留出二三分空白;赚钱要有所节制,不能独吞,自己赚钱也要给别人赚钱的机会;喝酒也要适可而止,酒至微醒,花至半开,是最佳境界,喝得酩酊大醉,那是自找罪受。

“半饱”与“留余”的反义词就是贪婪与过分。

贪吃、贪财、贪功、贪名、贪权,都没有好下场;而过于奢侈,过于招摇,过分享受,过度消费,则都是愚蠢之举。

看看一众贪官,不知惜福,不守本分,放纵贪欲,拼命捞钱,结果是贪吃吃到“大腹便便”,捞钱捞到腰缠万贯,最后却换来个遗臭万年。

实践证明,用“半饱”思想来治愈物欲的贪婪,用“留余”精神来节制生活的奢侈,既是实事求是效果明显的明智之举,也是许多仁人志士的经验之谈。

“半饱”,是保持身心健康的硬道理;“留余”,是实现人生辉煌之大智慧。

诸葛亮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尼采说“一切烦恼皆来源于过多的欲望”;方志敏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苏格拉底被学生拉去逛罗马市场,琳琅满目的商品却让他对学生大发感慨:“没想到居然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


摘自《文史博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