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xkw_d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环境影响问题初探
调水工程的环境问题与对策

调水工程的环境问题与对策调水工程是一个周期较长、跨区域较大的大规模工程建设,随着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现象的集中,调水工程需要尽快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调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标签:检查原则;环境保护;施工方案调水工程是我国一项关乎人民生计的重大工程,对改善用水困难和平衡地区经济有重要意义。
同时,调水工程对环境有着重大影响,面对调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有关部门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改善受污染的环境并保护未受到污染的环境。
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可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一、调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调水工程穿越大半个中国,受我国部分地区用水压力大,同时要面对时间和地域限制,我国调水工程在很多方面都不完善,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重视工程质量和工程利益,忽略工程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调水工程主要是针对我国水资源失衡现象而出现的解决方式,调水项目建设定然会影响河道和各地区的水量,从环境的角度出发,并不是水越多越好。
调水工程需要考虑引水线和用水地区能够接受的入水量,水的调入会对用水地区的环境产生影响,为保证用水地区的水平衡,调水工程施工时需要考虑用水区的地下水、降水、蒸发等因素对水量的影响,利用技术设备对水量的調入区和调出区进行水量平衡对比,保证两部分地区的用水平衡。
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其特点是活跃,调水工程对原有的生存环境进行改变,所涉及的范围广泛,改变水原本的空间位置,对水的调出区和调入区环境都有严重的影响,使社会经济体系、生物体系等都发生巨大的改变。
调水工程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直接改变农业、工业等发展,促使社会经济发生转变。
人类生产活动的改变,产生过多的农业污水、工业废水等重新回到调水工程中水源输送渠道,使污染范围加大,间接影响环境。
调水工程需要对水进行引流,改变部分河道,使水中生物等生物体系环境随河道的改变而变化,进而使生物环境受到影响,生物的多样性生存发生改变。
二、调水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解决对策调水工程对环境影响较大,针对这些影响,国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具体的解决对策表现为:坚持调水工程检查选择、利用社会舆论实施调水工程的环境保护、调水工程施工方案要科学合理。
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环境影响问题探讨

及 众 多 领 域 , 一 项 庞 大 复 杂 的 系 统 工 程 , 系 到 人 的 生 存 权 是 关
调 水应 注 意 的 问题 和 建 议 。
关键词
跨 流域 调 水 环 境 影 响 可持 续 利 用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9 6 2 0 0 — 0 3 0 1 7 — 0 4(0 7)6 0 8 — 2
水 还 可 以增 加 水 调 入 区地 表水 补 给 和 土壤 含 水 量 ,形 成 局 部 湿 地 , 利 于 净 化 污水 和 空 气 , 集 、 存 水 分 , 偿 调 节 江 湖 有 汇 储 补 水 量 , 护 濒 危 野 生 动 植 物 水 源 , 少 地 下 水 的 开 采 , 止 地 保 减 防
域 调 水 就 是 为 解 决 水 资 源 在 时 间 、空 间 分 布 上 的 不 均 或 资 源 性的短缺而采取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措施 。
l 古 今 中外 主 要 的跨 流 域 调 水 工 程
调水 古 已 有 之 ,4 0 2 0 a前 我 国 开 凿 的 大 运 河 , 当属 跨 流江 堰 引 水 工 程 引 水 灌 溉 成 20 都 平 原 , 就 了 四 川 “ 府 之 国 ” 美 誉 。 国 外 , 早 的 跨 流 成 天 的 在 最 域 调 水 工 程 可 以 追 溯 到公 元 前 2 0 a前 的古 埃 及 ,从 尼 罗 河 40 引 水 灌 溉 至 埃 塞 俄 比 亚 高 原 南 部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促 进 了埃 及
调水对环境的影响

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环境有什么影响?水是万物之源。
地球的表面,70%覆盖着水,但其中的97%是人类无法直接饮用或使用的海水,在余下的3%的非咸水中,仅有1/3可以供人类开发利用。
即便是如此之少的淡水,在分布上也极不均衡。
目前,世界有26个国家2.32亿居民处于经常缺水的状况,还有4亿居民已面临“水危机”。
缺水,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起了警钟;缺水,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仅凭流域内调水已难以满足经济发达地区的用水需求,迫切需要跨流域调水。
跨流域调水就是为解决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上的不均或资源性的短缺而采取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措施。
在新世纪我国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为解决我国水土资源分布不均衡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不可否认,跨流域调水会对调出区—通过区—调入区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1、对于调入区来说有利的是:A可以缓解当地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满足人们生活对水的需求,给缺水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可以使缺水地区增加水域,使得水圈和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之间的垂直水气交换加强,有利于水循环,改善水调入区气象条件,缓解生态缺水。
C可以增加水调入区地表水补给和土壤含水量,形成局部湿地,有利于净化污水和空气,汇集、储存水分,补偿调节江湖水量,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水源,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防止地面沉降,对因缺水而引发的地区性生态危机,将获得起死回生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
D可以把营养盐带入调水体系,有利于饵料生物和鱼类生长与繁殖,促进渔业发展;E可以使径污比增高,改善水质,扩大水域,造人工和生态景观,发展旅游、娱乐业不利的一方面是:A 疾病传入:在调水过程中某些有害物质和元素,在不同地域因冲而减,或因滞而增,客观上造成某些病毒病菌的传播,使伤寒、痢疾、霍乱等得以蔓延。
也可引起水中某种化学成分缺少或过量造成区域性疾病,血吸虫病的向北扩散以及增加蚊虫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跨流域调水是指将水从一个流域转移到另一个流域的一种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地进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是,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对跨流域调水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首先,跨流域调水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水质、水量、水生态、土壤和空气等方面。
其中,水质是跨流域调水最为关键的一个指标,包括总磷、总氮、COD、BOD5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跨流域调水对接受流域水体质量的影响,如果跨流域调水水质达到了接受流域的要求,那么对环境的影响就会大大减少。
其次,水量是跨流域调水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跨流域调水,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但也要注意跨流域调水对接受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是否合理。
因此,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包含水资源平衡、水资源开发程度和淡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
第三,跨流域调水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
水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包括水生生物数量和种类、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通过对水生态环境的评价,可以对跨流域调水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以减少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四,土壤和空气是生态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跨流域调水会影响接受流域的土壤质量和土地利用方式,因此对土壤利用情况和土地覆盖率等指标进行评价很重要。
同时,跨流域调水对空气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评价空气质量和监测气象条件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总的来说,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是跨流域调水工程评价的关键,通过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评价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为跨流域调水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提供保障。
中国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中国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的经验与教
训
中国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的经验:
1. 统筹规划: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需要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将不同地区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
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和水质问题等。
2. 强化工程管理:要求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生
态环保,强化工程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对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 科技支持: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
提高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同时也需要利用新技术进行大规模
调水的节能和减排,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的教训:
1. 生态环境问题: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可能会对当地的
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不仅要在工程规划和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环保因素,同时,也需要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重视生态环保,建立严格的环境监测
和评估机制,以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
2. 社会效益问题: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通常需要耗费大量资金
和人力,对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
要综合考虑各方的利益,以确保工程建设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
3. 工程安全问题:跨流域调水工程规模较大,需要使用大量的
设备和技术,因此需要从工程建设前期开始就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工
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
4. 经济效益问题: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需要经济和社会的支持。
因此,需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成本
管理,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同时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适当控制工程建设规模,减少财政负担。
关于调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分析研究

关于调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分析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就调水工程的建设情况,首先分析了调水工程对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影响,然后指出水利工程建设,尤其是调水工程建设应当尊重自然,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重拾古代整体、综合、辨证科学思维的中国智慧,避免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可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调水工程;环境;生态;影响;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调水工程按照人类的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水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促进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人们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同时,调水工程人为地改变了地区水情和原有的生态环境,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甚至造成了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一、调水工程建设的概况地球上的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极不均匀,致使世界上许多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自古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调水工程的建设,兴建了一批调水工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兴建大型调水工程的国家之一。
调水工程的历史是中国水利史及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前486年,我国开始修建的京杭大运河,贯穿五大流域,当属跨流域调水的鼻祖。
公元前255年—公元前251年,蜀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引水工程,引水灌溉成都平原,成就了四川“天府之国”的美誉。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命韩国水工郑国引泾水开郑国渠入洛,约10a建成,“灌田四万顷”,故秦国富强,统一六国。
新中国成立后,陆续修建了一些大型调水工程。
1964年修建了东深供水工程;1961年修建了全长102km的京密引水渠工程,将密云水库的水引入北京全城。
改革开放后,我国已相继建设了一批大型调水工程。
如引滦入津工程、引滦入唐工程、引大入秦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引黄入晋工程和东深供水二期工程等。
这些大型调水工程的建成,满足了用水区人民的生活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调水工程对环境影响问题分析水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物质,也是最活跃的环境影响因子之一。
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环境影响问题初探

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环境影响问题初探刘志伟(漳州市水利局,福建漳州 363000)水是万物之源。
地球的表面,70%覆盖着水,但其中的97%是人类无法直接饮用或使用的海水,在余下的3%的非咸水中,仅有1/3可以供人类开发利用。
即便是如此之少的淡水,在分布上也极不均衡。
目前,世界有26个国家2.32亿居民处于经常缺水的状况,还有4亿居民已面临“水危机”。
缺水,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起了警钟;缺水,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发生在现代的水资源危机是人类生存又一次面临的严峻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仅凭流域内调水已难以满足经济发达地区的用水需求,迫切需要跨流域调水。
跨流域调水就是为解决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上的不均或资源性的短缺而采取的水资源优化配臵工程措施。
Across the river basin water transfer is to solve water resources in time and space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shortage and the uneven or tak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measures.古今中外的跨流域调水(1)俄罗斯已建跨流域调水工程15处,年调水总量480多亿m3。
较著名的有:大土库曼运河、伏尔加—莫斯科调水工程、纳伦河—锡尔河调水工程、库班河—卡劳斯河调水工程、瓦赫什河—喷赤河调水工程等。
Russia has builtinter-basin diversion project in 15, water diversion in total more than $480 m3. There were famous: big turkmenistan canal, volga water transfer project, the Moscow-Aaron river's water transfer project-tin river, Cuban river-salomon kalou, water transfer project, the HeShenHe-jet hematite river, water transfer project, etc.(2)加拿大全国已建54处调水工程,主要用于水力发电,部分满足工业生产、生活需要,年调水量达1000多亿m3。
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者:廖崇政王传贵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36期摘要:由于水在地球上分布是及其不均衡的,这就为人类在利用水资源时增加了难度。
有效地控制和利用水资源,人类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工程措施或非工程措施),兴建水利工程就是其中主要手段之一。
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建设,在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跨流域调水; 生态环境; 影响引言:跨流域调水是通过大规模的人工方法从余水的流域向缺水流域大量调水,以便促进缺水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缓解流域人畜用水的矛盾。
因为这里所指的流域一般都是空间尺度较大的流域,所以跨流域调水经常又被称为“远距离调水”。
跨流域调水中的人工方法一般有两种类型:改变河流的流向和修建能输送大量水的大运河。
跨流域调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沟通珠江和长江流域的灵渠工程、京杭大运河都是历史上跨流域调水的典型事例。
正文: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21世纪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性与人类社会需水不均衡性的客观存在使得调水成为必然,采用跨流域调水的方法,重新分配水资源,缓和以至解决缺水地区的迫切需要,由来已久,许多国家如美国、前苏联、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巴基斯但、印度等,都曾进行过尝试,有些还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据统计,目前世界调水工程不下160项。
在世界的大江大河上几乎都能找到调水工程的影子。
跨流域调水的鼻祖当选我国的京杭大运河。
世界著名的调水工程有:美国的中央河谷、加州调水、科罗拉多水道和洛杉矾水道等远距离调水工程及澳大利亚的雪山工程、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等,俄罗斯的调水工程更是世界著名。
跨流域调水是指修建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流域的引水(调水)工程,将水资源较丰富流域的水调到水资源紧缺的流域,以达到地区间调剂水量盈亏,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需求的一种重要措施。
跨流域调水,关系到相邻地区工农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环境影响问题初探刘志伟(漳州市水利局,福建漳州 363000)摘要:该文简要介绍了古今中外主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并对环境影响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提出实施跨流域调水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调水;环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节流治污水是万物之源。
地球的表面,70%覆盖着水,但其中的97%是人类无法直接饮用或使用的海水,在余下的3%的非咸水中,仅有1/3可以供人类开发利用。
即便是如此之少的淡水,在分布上也极不均衡。
目前,世界有26个国家2.32亿居民处于经常缺水的状况,还有4亿居民已面临“水危机”。
缺水,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起了警钟;缺水,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发生在现代的水资源危机是人类生存又一次面临的严峻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仅凭流域内调水已难以满足经济发达地区的用水需求,迫切需要跨流域调水。
跨流域调水就是为解决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上的不均或资源性的短缺而采取的水资源优化配臵工程措施。
1 古今中外主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调水古已有之,2400年前我国开凿的大运河,当属跨流域调水的鼻祖。
始建于2200年前的都江堰引水工程引水灌溉成都平原,成就了四川“天府之国”的美誉。
在国外,最早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前的古埃及,从尼罗河引水灌溉至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埃及文明的发展与繁荣。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得到了长足发展。
安徽修建了淠史杭灌溉工程,湖北修建了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江苏省修建了江都江水北调工程,广东修建了东深引水工程,河北与天津修建了引滦工程,山东修建了引黄济青工程,甘肃修建引大入秦工程等。
这些工程都成为当地农业、工业、城市和人民生活的命脉。
1.1 新世纪我国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我国水土资源分布很不均衡,长江及其以南流域的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不到全国的40%。
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陆区的面积占全国的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的12%。
西北和华北地区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能源和粮棉油的生产基地,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半岛更是我国人口密集、耕地率高、经济发达的地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以及生态环境恶化,这些都急待解决。
而南水北调工程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性措施。
从50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是: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目标和范围,并与四大江河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可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多水源供水的综合优势,共同提高北方受水区的供水保证程度。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规划线路开挖渠道输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同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大柳树水利枢纽等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向黄河下游补水。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m3,总投资规模约为5000亿元。
采取分期实施的方法,分期实施后可基本缓解黄淮海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并逐步遏制因严重缺水而引发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
[1]1.2 国外近代修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建、再建或拟建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有160多项,主要分布在24个国家。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俄罗斯已建跨流域调水工程15处,年调水总量480多亿m3。
较著名的有:大土库曼运河、伏尔加—莫斯科调水工程、纳伦河—锡尔河调水工程、库班河—卡劳斯河调水工程、瓦赫什河—喷赤河调水工程等。
(2)加拿大全国已建54处调水工程,主要用于水力发电,部分满足工业生产、生活需要,年调水量达1000多亿m3。
主要的调水工程有:邱吉尔河—纳尔逊河、奥果基河—尼比巩河工程等。
(3)美国已建跨流域调水工程11处,年调水总量达200多亿m3。
最大的是加利福尼亚的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90亿m3,发展灌溉面积130多万公顷。
其它较重要的调水工程还有:科罗拉多—大汤普森工程、煎锅—阿肯色河工程、中央河谷工程、中部亚利桑那工程等。
(4)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原称印度河流域规划),将西三河(印度河干流,杰卢姆河、奇纳布河)的水调到东部3条河流(拉维河、萨特莱杰河、比阿斯河),年调水量218亿m3,灌溉农田200余万公顷。
(5)印度“全国水网”研究方案中,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调水,计划将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丰富水量调到印度南部和西部缺水地区。
还有西流诸河水东调等计划。
北方邦萨尔达—萨哈亚克调水工程、拉姆刚加河拉姆刚加坝至南部各区工程等调水工程,为印度缺水地区提供较丰富的水量,增加灌溉面积。
(6)澳大利亚为解决内陆的干旱缺水,在1949-1975年期间修建了第一个调水工程---雪山工程。
该工程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通过大坝水库和山涧隧道网,从雪山山脉的东坡建库蓄水,将东坡斯诺伊河的一部分多余水量引向西坡的需水地区。
沿途还利用落差(总落差760m)发电供应首都堪培拉及墨尔本、悉尼等城市。
2 跨流域调水对环境利弊影响分析由于水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物质,也是最活跃的环境因子之一。
调水改变水平衡与水文循环,会引起环境的一系列变化。
任何调水工程,其对环境的影响均可按地理水文分区方法划分为:①水量输出区(水调出区);②输水通过区(连结区);③水量输入区(水调入区)三个部分,要研究每一部分对下列系统的影响,进行评价。
2.1物理系统(1)水文变量水变量:水量、水位、流速、流量、地下水、土壤水、水量平衡等各要素;水质变量:泥沙、pH值、浑浊度、水温、有机物、养分、污染,含有毒化学物质等;(2)土壤、地质变量:侵蚀、沉积、盐、碱性、潜育化与沼泽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土壤中矿物质和营养物质的变化,诱发地震、滑坡以及其它地貌因子等;(3)气候变量:蒸散发、农田或局部小气候变化、大中尺度气候变化等。
2.2生物系统(1)水生生物变量:底栖生物、水生植物、浮游生物、鱼和水生脊椎动物、传染媒介物(钉螺、蚊虫)等;(2)陆生生物:植物、动物及其栖息地、昆虫等。
2.3社会系统(1)生产:工业、农业、航运、能源、商业、旅游业等;(2)社会与文化:移民、基础设施的发展、文化景观、名胜与历史遗迹、政治关系等。
综合评价调水工程对上述系统变量的影响:2.3.1 调水的有利影响(1)对调入地区的社会经济效益由于调水目的不同,调入区受到的效益也不同。
主要的效益有:灌溉供水效益,接济人民生产生活必需的水源,给缺水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电效益,利用输水落差发电,如加拿大魁北克工程,发电装机容量达1019万kw;其它效益,调水可以增加通行线路和里程,促进航运事业发展,降低运输成本,加强区域经济交流;调水可以把营养盐带入调水体系,有利于饵料生物和鱼类生长与繁殖,促进渔业发展;调水还可以使径污比增高,改善水质,扩大水域,造人工和生态景观,发展旅游、娱乐业等。
2.3.2 对调入地区的生态效益调水可以使缺水地区增加水域,使得水圈和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之间的垂直水气交换加强,有利于水循环,改善水调入区气象条件,缓解生态缺水。
调水还可以增加水调入区地表水补给和土壤含水量,形成局部湿地,有利于净化污水和空气,汇集、储存水分,补偿调节江湖水量,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水源,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防止地面沉降,对因缺水而引发的地区性生态危机,将获得起死回生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
例如:引岳济淀生态应急补水工程,从岳城水库引水,途经河北省邯郸、邢台、衡水、沧州4市15个县(市)和邯郸、衡水市城郊,跨过南运河水系、子牙河水系、大清河水系,穿越450km,在为期4个月内为白洋淀注水1.59亿m3。
又如:俄罗斯北水南调工程缓解了里海水位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下降趋势,挽救了该地区的生态危机。
这也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所要实现的主要目的之一。
(3)缓解调出地区的洪水威胁——防洪效益因修建调出水地区工程,汛期可削减洪峰滞蓄洪水,能有效缓解洪水威胁。
如南水北调中线的汉江丹江口枢纽工程,大坝将加高,防洪库容增大,防洪能力提高,在和三峡水库联合运行的有利条件下,通过合理调度,可避免诸如1935年的汉江特大洪水的灾害。
2.3.3对调出水地区的不利影响(1)径流减小,影响调出地区用水,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经济发展,调出地区用水可能大幅增加,因此设计引水量时,必须充分考虑。
(2)移民问题。
调水工程移民涉及众多领域,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人的生存权和居住权的调整,是当今世界性的难题。
(3)可能引起生态环境用水不足,引发一系列生态灾难。
例如:俄罗斯北水南调工程,以亚洲地区8条流入北冰洋河流的总水量19500亿m3的1%—3%作为调出水量,却由于减少了流入喀拉海的淡水量和热水量,影响到喀拉海的水温、积水量、含盐量、海面蒸发以及能量平衡,导致极地冰盖扩展、增厚,春季解冻时间推迟;地球北部原本短暂的生长季节,也缩短了半月多;西伯利亚大片森林遭破坏,风速加大、春雨减少、秋雨骤增,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并使北冰洋海域通航条件变差,鱼产减少。
(4)水库影响问题。
水库作为调水工程主要调节建筑物形式,对环境影响非常复杂,其涉及水源的水文学、水化学、水生物学和流体热力学等学科,其不利影响在对工程建设影响环境评价中应予以足够重视。
其影响集中体现在:①对陆地生镜的影响,表现为植被受毁坏、动物遭毁灭、野生动物的迁移、移栖途径的毁坏或中断、繁殖地的破坏及活动范围的隔离等;②对水生生境的影响,引起流速、水温、水质发生变化,天然迁栖途径受到阻挡和破坏,从而对水生生物造成不利影响;③对泥沙和河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