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的影响

合集下载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黄河 上游 流域 坡度 较 大 , 植被 差 , 流 急 , 流 域下 垫 面 水 对
1 研 究 背 景
由 于水 资 源 的过 度 开 发 , 0世 纪 6 2 0年 代 初 到 7 O年 代 末, 海河流 域 的湿 地 逐 步 进 入 萎 缩 时 期 , 括 白洋 淀 、 水 包 衡
湖 、 里海 等 1 七 2个 主 要 湿 地 面 积 由 2 0世 纪 5 0年 代 的 3 0 81 k 下 降 至 目前 的 5 8k 6。2 世 纪 8 年 代 以 来 , 北 m 3 m L ] 0 0 河

10 0 4—1 8 ( 0 0) 3—0 2 14 2 1 0 1 5—0 2
0 引 舌
跨 流域调水 是从 水 量丰 富 的地 区向水量 缺少 地 区进行 的 水 资源转 移 , 解 决 地 区 问水 资 源 分 配 不 均 的 主 要 方 法 之 是

个 区域 气 候 变 化 的 改 变 , 大 程 度 上 体 现 在 降 水 量 很
愈长 , 发 量 愈大 。 蒸 2 2 土 壤 地 质 .
2 2 1 水 土 流 失 . .
境影 响 的基 础上 , 以引 黄 济 津 、 黄 济衡 、 黄 补 淀为 例 , 引 引 对 跨流域 调水 的 自然 生 态 环 境 影 响进 行 了定 性 、 量 讨 论 , 定 为
准确地 论证跨 流域 对 区域 自然生 态环 境 的影响 提供 借鉴 。
上 。 区域调 水 能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增 大 水 域 面 积 , 发 量 增 加 , 蒸
进 而空 气 中的含 水率 升 高 , 使发 生 区域 降水 的可能性 增 大 。
2 13 .. 蒸 发 量 变化

跨流域调水重要影响区生态补偿研究——以湖北汉江中下游地区为例

跨流域调水重要影响区生态补偿研究——以湖北汉江中下游地区为例
前 沿
C H I N A WA T E R R E S OU R C E S 2 0 1 4. 2
跨流域调水重要影响 区生态补偿研究
以湖北汉江 中下游地区为例
刘 陶 ,赵 霞 ,汤 鹏飞
( 湖北 省社 会科 学 院长江 流域 经济研 究所 , 4 3 0 0 7 7 , 武 汉)
响, 以及 3前 - 已经 实施 的 生态补偿 政 策 和存在 的 问题 , " 提 出 了有 利 于 汉 江 中下游 可持 续 发展 的 若 干 生态补 偿政
策建 议 。 关键 词 :跨 流域 调 水 ; 重要 影响 区 : 生 态补 偿
Ec o l o g i c a l c o mpe n s a t i o n t o a r e a s a fe c t e d b y i n t e r b si a n wa t e r d i v e r s i O n —— a c a s e s t u d y o f Mi d d l e a nd

要 :跨 流域 调 水有 助 于 实现 水 资 源优化 配 置 , 但 对整 个 流域 带 来 的重 大深 刻影 响 也 不容 忽视 , 实施 生 态补
偿是 必要 措施 。 以南水北 调 中线 工程 的重要影 响 区— — 湖 北汉 江 中下游地 区为例 , 分析调 水 对其 产 生的各 种 影
Lo we r Re a c h e s o f Ha n j i a n g Ri v e r i n Hu b e i / / L i u T a o , Z h a o X i a ,T a n g P e n g f e i
Ab s t r a c t : I n t e r b a s i n wa t e r d i v e r s i o n i s b e n e f i c i a l f o r o p t i mi z e d a ll o c a t i o n o f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 Ho we v e r ,i t s i n lu f e n c e o n t h e e n t i r e r i v e r b a s i n c a n n o t b e i g n o r e d ,t h e r e f o r e f u n d a me n t a l me a s u r e s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c o mp e n s a t i o n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及效果评估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及效果评估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及效果评估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自2002年开工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该工程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还在环境保护、农业发展、生态修复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本文将从意义和效果两个方面对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进行评估。

一、意义评估1. 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北方地区自然水源匮乏,地下水资源持续开采导致水位下降,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

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水调解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

工程建成后,为北方地区提供了巨大的水资源保障,有效缓解了水源紧张的状况。

2. 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中国北方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

由于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匮乏,很多工业和农业项目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使得这些项目得以顺利推进,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3. 促进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了中国水资源的跨流域调剂,使得水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

通过引水调水,将水源从相对丰富的地区引往相对贫乏的地区,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分配,提升了整体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资源的浪费。

4. 有效推动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仅是把水输送到北方,更重要的是为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提供了机会。

借助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水,对水源地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使得北方地区的湖泊、河流等水体恢复了生态平衡。

工程的实施还有效降低了地下水位下降的速度,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二、效果评估1. 北方地区水资源保障效果显著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得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保障能力大大提升。

根据相关数据,工程建成后,每年能向北京输送超过3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众多北方城市和农田得以受益,居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2. 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南水北调工程为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案在最后)必备知识梳理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2.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西气东输”工程线路示意图(1)“西气东输”主体工程:是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____铺设管线到________,全程4 167千米。

(2)“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该工程外连____________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我国____________,南至广州、深圳和________,是世界上最长的跨国天然气管道。

(3)意义:对于改善东部地区的____________,有效防止____________,提高沿线地区及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拉动西部地区的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特别提醒]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但并非没有污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40%左右,相对于煤炭、石油等能源来说,具有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价格比较低等优势。

但天然气并非没有污染,只是污染较轻。

4.西电东送我国“西电东送”线路示意图5.北煤南运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可靠的________,资源调配________,沿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经济状况,可能引发的________问题。

【知识体系构建】)感悟: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答题思路精讲点拨1.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理解思路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带来的影响主要涉及三大区域、三大效益这两大方面。

(1)三大区域3.真题感悟[典例][2020·浙江1月卷]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工程Ⅰ、Ⅱ分别是()A.南水北调西气东输B.南水北调西电东送C.西气东输南水北调D.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工程Ⅰ、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有()①减轻大气污染②缓解能源短缺③减轻水土流失④缓解洪涝灾情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题能力培养][答案](1)(2)变式演练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完成1~2题。

浅析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

浅析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

浅析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影响衡水一中754班杨陈曦水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但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比较悬殊,这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也逐渐兴起。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利民工程,它建设的目的是改善生存环境,发展当地经济,作为人工调水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对水资源按照人的意志进行时间和空间的重新分配。

为人民生活提供必需的水源,保障工业兴盛,发展灌溉、航运、旅游、养殖业等。

但这类工程的建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旨在从不同角度探究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以期待更多专家学者寻找更为合理的方案,使跨流域调水工程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一、跨流域调水对调水区的影响跨流域调水对调水区的影响有好有坏,其一,对调出水地区洪水威胁的缓解具有一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具有显著的防洪效益;如南水北调中线的汉江丹江口枢纽大坝将加高,防洪库容增大,防洪调度功能提高。

故可避免像1935 年汉江特大洪灾 (那年湖北江汉平原8万人葬身洪流,湖南死难6万,损失极其惨重 ) 的发生,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难以估量的。

其二,跨流域调水可能会带来生态环境用水不足的问题;例如俄罗斯北水南调工程,亚洲地区 8 条流八北冰洋河流的总水量 19500 亿立方米的1%一3%,作为调出水量,不料因减少了流人喀拉海的淡水量和热水量,竟影响到了喀拉海的水温、积水量、吉盐量、海面蒸发及能量平衡还导致极地冰盖扩展、增厚,春季解冻时间推迟,地球北部原本短暂的生长季节,也缩短了半个多月,西伯利亚森林死亡,风速加大、春雨减少、秋雨骤增,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

同时使北冰洋海域通航条件变差,鱼产减少。

其三,通过调水,对水源局部地区的气候变化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当地的水温升高,泥沙淤积,造成水质恶化、水库地震、水生物变迁、破坏自然景观等问题;如巴基斯坦调水工程,由于在天然河道中设置了拦河坝,致使大量泥沙沉淀,河床升高并高出两岸地面 1 —2m,既影响了河道的自然排水能力,又阻断了地面排水出路。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1. 水资源分布不均: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南方地区相对富水,北方地区则相对缺水。

而北方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迅速,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跨流域调水可以将南方相对充沛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满足北方地区的水需求,防止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短缺问题。

2. 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跨流域调水可以促进区域发展的平衡。

我国南北差异明显,南方地区经济发达,而北方地区相对落后。

水资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跨流域调水,可以为北方地区提供足够的水资源,推动其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差距。

3. 应对水资源安全风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水资源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

气候变化、水污染、水生态破坏等因素使得水资源供应面临不确定性。

通过跨流域调水,在资源危机和水灾的风险情况下,可以有效分散和调配水资源,确保供水的稳定。

4. 保护生态环境:跨流域调水的规划和实施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通过合理规划水资源的调配,可以减少对特定区域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

同时,合理分配水资源也有助于推动流域间的水生态治理和保护,促进流域间的生态平衡。

实例: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便是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典型例子之一。

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黄河和淮河等南方地区的丰富水资源输送到黄淮海地区和北方干旱地区,缓解了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紧缺状况,促进了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该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并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也注重生态保护,通过建设水源涵养区和生态水工程,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健康。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课件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课件

五、西电东送工程
1、西电东送工程三条线路
①北路:主要将黄河上游河段的水电和晋内蒙古陕等 省的火电输往京津唐工业基地(北路主要是火电), 将煤炭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
②中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输往华东地区 (沪宁杭工业区)(中路主要输送水电)
③南路:将乌江、澜沧江南、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 资源及云贵两省坑口电站的电能输送到广东(珠江三 角洲)(南路主要输送水电)
活动二:
阅读知识窗“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 任务。
1. 为什么我国要进行南水北调,而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却是北水南调?
2. 查阅资料,对比我国南水北调中 线工程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 工程方案,完成表格。
活动二:
1. 为什么我国要进行南水北调,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却是北水南调?
• 影响:为人们提供洁净的水源,提高生活质 量
• 保障工农业用水,提高经济效益;缓解城乡、 地区、工农争水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 保障了生态用水需求,改善生态环境;减少 地下水开采,控制地面沉降
四、西气东输工程
1、 西气东输的线路 它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
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
方案 起点 终点 水量水质 地势对线 路的影响 优点 缺点
东/中/西线
一、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 1.阅读下列图片,归纳出我国的水资源的特点
(1)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 亚,居世界第六位, 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
(2)我国的水资源分布 ①空间分布:
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平衡 东南多,西北少

南水北调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南水北调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南水北调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南水北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高、时间最长、技术难度最大的一项工程。

该工程于2002年正式启动,主要任务是将长江、黄河、海河三大水系的水资源调配,将长江流域丰沛的水资源引入黄、海河流域,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实现跨流域调水,为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大型国家战略工程,其影响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水资源调配,深刻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首先,南水北调工程对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黄河流域是中国的经济腹地,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得黄河流域的灌溉条件有了大幅提升,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与此相对应的是,黄河流域的工业和城市化进程也加速了,占据黄河流域各省份的产值持续稳步增长,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流域的发展也产生了关键影响。

长江流域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其宜人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与丰富的资源使得该地区成为了全国最主要的工业基地。

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的水资源运输至黄、海河流域之后,不仅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也留下了更多的长江水资源用于南方地区的农业与自然生态保护。

这进一步促进了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使其成为了经济领域的主要推动者,也为南方地区的经济稳定与发展带来了关键保障。

最后,南水北调工程有助于平衡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有助于解决中国的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均衡。

例如中部地区需要引入更多的水资源用于企业工业生产,西部地区需要更多的水资源用于农业灌溉,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大量的水资源得以流向不同地区,使不同区域的经济得到均衡发展。

总之,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通过水资源的调配,地区间经济的平衡,南水北调工程成为推动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对区域生态的影响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1级20110514756 李勘引言: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人类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发展经济而实施的一项大规模的人工工程。

它使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按照人类的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重新分配,从而促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人们获得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但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流域间水资源的自然地理分布,水源区、输水区和受水区水文情势将发生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有利影响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1南水北调的工程简介:南水北调工程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工程量最浩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1.1南水北调的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 是解决我国西北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战略性工程。

一是雅砻江引水线从雅砻江长须附近修建枢纽, 自流引水到黄河支流恰给弄。

二是通天河引水线,即在雅砻江引水先期开发条件下的二期工程。

在通天河同加附近建枢纽自流引水到雅砻江, 再由雅砻江引水到黄河支流恰给弄。

三是大渡河引水线,在大渡河上游足木足河斜尔尕附近修建枢纽抽水到黄河支流贾曲。

1.2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 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 终点北京。

远景考虑从长江三峡水库或以下长江干流引水, 增加北调水量。

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 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

中线工程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中西部,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 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增加供水,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1.3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 基本沿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上, 向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 终点天津。

长江下游水量丰富,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抽水, 水源充沛, 调水量取决于引水工程规模。

东线工程实施后可基本解决天津市、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山东鲁北、鲁西南和胶东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并具备向北京供水的条件, 促进环渤海地带和黄淮海平原东部经济发展, 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为京杭大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 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2南水北调对生态影响:任何调水工程, 其对环境的影响均可按地理分区方法分成: ( 1) 水量调出区; ( 2) 调水通过区; ( 3) 水量调入区来进行评价。

2.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2.1.1对供水区的影响:中线工程供水范围主要包括唐白河平原、豫东淮北平原和海河平原, 纵跨北亚热带、暖温带和温带, 自然环境南北差异大.供水区总的地势是西高东低, 南高而北低, 以平原为主, 可全程自流引水送水, 运行成本低。

南部是向南开口的南阳盆地, 往北是一望无际的黄淮海平原。

中线工程主要供水对象的黄淮海平原, 属于北方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为增加优质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增加农业用水、改善农业生态,为供水区农田林网化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结构、提高粮食产量创造了条件。

增加回灌水量、稳定地下水位, 控制地面沉降。

改善饮用水水质、保障人群健康。

2.1.2对沿线的影响:汉江干流自丹江口至碾盘山为中游, 碾盘山以下为下游, 中下游全长652 km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对水量的影响,调水后, 地下蓄水量的适当增加, 有利于改善地下水质; 增加农业供水量, 将改善农田灌溉水质。

但值得注意的是, 区域外大量调水,尽管有效地增加了可供水量, 但废污水排放量也将明显增加。

二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江段流量减少, 水位稳定,会使汉江中下游沿岸城镇与工业排放污染物的稀释自净能力减弱、浮游藻类可能发生爆发性的生长繁衍形成水华, 对渔业和水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对鱼类影响主要有, 经济鱼类仍将以草食性鱼类和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的鱼类为主. 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场, 干流襄樊以上段可能消失或缩小,襄樊以下段基本稳定, 支流唐白河则可能增大; 对产粘性卵的鱼类没有多大影响. 由于鱼类栖息, 繁殖和摄食条件改变, 成鱼种群数量减少,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鳙鱼。

三是对对河道及防洪、航运、取水的影响,调水后由于水沙条件发生变化, 河床相应变化调整, 中游在沿程普遍冲刷的同时, 支汊淤堵、洲滩并岸、水流归槽、河床变化逐趋稳定。

水量减少及河势的变化, 汉江中下游洪峰流量和水位有较大幅度下降、大洪水威胁可基本缓解。

流量过程调平、枯水流量增大, 水流集中归槽、上下深槽进一步贯通、碍航浅滩减少、航道趋向稳定, 航运条件改善。

汉江水源补充的浅层地下水的工矿企业及沿江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将会受到影响, 直接提水的泵站有一部分将抽不到水, 用井水的也会因地下水位下降而取水不足甚至无水可取。

2.1.3对丹江口库区环境的影响:移民环境容量和移民环境影响。

但本工程移民数量大、涉及范围广、部分移民为二次搬迁, 社会心理因素复杂, 在移民搬迁及安置初期存在着因建房、筑路、垦殖等因素, 导致森林植被砍伐, 覆盖率下降, 存在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的可能性。

关于诱发地震问题。

丹江口水库初期规模蓄水后1~ 8 a 中, 地震活动较蓄水前增加, 其特征是震中自库外逐渐向库岸迁移, 在距丹江口水库1~ 3 km 的林茂山和宁湾瓦房沟的碳酸盐岩分布区形成两个微震密集区.蓄水后8~ 16 a 地震活动逐渐减弱, 频度和强度较蓄水前还低。

地应力的积聚和释放按地质年代记,丹江口水库最终如果可能诱发地震, 也将大为滞后, 且强度不会很大。

关于水质问题。

根据实测资料, 丹江口水库水质优良. 加高大坝后, 陶岔引水渠首断面水质可达地面水环境质量Ò类标准, 其它各处除高锰酸盐指数稍高外, 均可满足各类用水要求。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丹江口水库加高后, 水面更大、流速更缓, 库岸线增长, 水体的外源性营养物质增加, 为发展库区渔业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2.2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2.2.1对调水河流地区影响对坝址下游影响。

( l) 对坝址下游气候影响。

调水后, 三条河引水坝址下游10 一5 3 k m 以内河道径流量少, 水深变浅, 但水面宽度变化较小,水面面积无明显变化,故水面燕发量变化也不显著,相应地因调水引起的坝址下游临近地区的气温、湿度和内源水汽的变化都不会显著; 同样原因, 坝址下游临近河段陆面和水面的比例基本保持天然状态。

由水面减少引起的地面糙率增大和水面吹程缩短不显著. 因此对风向和风速也不会有大的影响。

( 2) 对干旱河谷影响。

通天河、雅普江大渡河中下游地区的局部河段分布有于早河谷。

干早河谷是特殊的地理位工及高山峡谷地貌加之大气环流的综合影响形成的。

调水不可能改变坝址下游的地形条件和大气季风环流形势.。

对降水量、蒸发量和空气湿润度等的影响也将是微乎其微, 且干早河谷距调水区2 0 km 以上, 沿程径流不断汇人。

调水不会加剧下游于早河谷的危害。

( 3) 对下游生物影响。

植物生长主要受上壤类型、气候条件等主要环境因家的影响, 生态用水则依靠降水补给。

西线调水仅使水库坝下10 一50 k m 河段水量明显减少, 对土坡类型、局地气候和地下水的影响微弱, 因此不会对引水坝址下游临近河段两岸植物种群的生态用水带来明显变化。

陆生野生动物对植被资源有较强的依赖性, 西线调水对坝址下游地区的局地气候和植被条件皆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对库区影响。

( l) 对局地气候影响。

调蓄水库蓄水后, 其环境特征类同于扎陵湖和那陵湖等高原湖泊, 大面积的水面将对库周气候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

湖陆风将更加显著。

( 2) 对生物影响。

水库建成后, 随着库区小气候的改善及库周地下水位的升高, 一些湿生植物草种也随之在库周生长,从而促使植物多样性增加, 库区生态将会逐渐向良性循环发展。

植物多样性增加将有利于动物多样性增加, 水库水面将成为鸟类新的栖息地。

水库建成后, 部分生物性营养物质被拦截在库区中, 从而为湖泊型水生生物发育创造了条件。

2.2.2对调水工程区影响(1)对生物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影晌。

调水工程施工将迫使野生动物迁徙到远离施工作业活动以外地区, 但不会对其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西线调水输水线路主要为隧洞形式, 线路建成输水后, 将不会阻断区域内陆生动物的自然迁徙及觅食路线, 不会导致长江、黄河上游陆生动物区系组成、种群结构及资源量的改变。

通天河引水河段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调水工程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

工程实施后, 施工人群的到来及施工爆破、开挖等一系列施工活动将迫使野生动物迁徙至远离施工活动范围以外区城, 但随若施工结束, 施工人员的撤离, 施工区环境的重新回归自然, 野生动物将会重返原栖息地。

因此, 工程施工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是短期的, 且是可逆的。

(2)对水土流失影响。

水库、输水工程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将产生大量的弃渣、弃土, 扰动原地貌, 破坏原生植被, 甚至使局部地区成为裸林地,引起新增水土流失。

因此, 必须与工程设计、施工同步做好水库、抽水工程及配套设施的水土保持方案。

(3)对环境地质影响。

调水工程的实施将改变调水区地质环境固有的平衡状态,可能诱发许多新的环境地质间题。

如水库诱发地展问题、库岸稳定间题、冻土及冻害问题等。

水库诱发地的因素非常复杂。

输水线路区有岩屑坡、泥石流、热融洼地、滑坍、冻土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工程施工会加速它们的发展, 影响地面工程的稳定性. 在规划时应尽量避开这些不良工程地质地区。

2.2.3对受水区影响。

受水区干早少雨, 水资源稀缺, 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

调水将有利于改善受水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主要表现在:增加河川径流量 , 改善水环境,促进受水区水土流失治理,为土地沙澳化防治创造条件。

总之, 调水后, 通过灌溉, 发展大农业, 增加植被盖度, 调节小气候, 对水土保持, 减轻土地沙漠化, 减少人黄泥沙, 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2.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2.3.1有利影响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增加了水环境容量;缓解了地下水超采问题;促进节水治污,根本改善调水沿线地区水环境的整体质量;防止调需湖泊营养化,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2.3.2主要不利影响(1)对长江口盐水入侵产生一定影响。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调水量总体看来对长江口的影响较小,但是由于长江两岸引用水工程众多,将会对长江口枯水期盐水入侵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特别是枯水年的枯水期。

(2)生态环境影响1)东线工程的施工对沿线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对水生生态环境而言,扩挖和疏浚工程会损伤部分水生动植物,造成一定的生物量损失,使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受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