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跨流域调水工程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黄河 上游 流域 坡度 较 大 , 植被 差 , 流 急 , 流 域下 垫 面 水 对
1 研 究 背 景
由 于水 资 源 的过 度 开 发 , 0世 纪 6 2 0年 代 初 到 7 O年 代 末, 海河流 域 的湿 地 逐 步 进 入 萎 缩 时 期 , 括 白洋 淀 、 水 包 衡
湖 、 里海 等 1 七 2个 主 要 湿 地 面 积 由 2 0世 纪 5 0年 代 的 3 0 81 k 下 降 至 目前 的 5 8k 6。2 世 纪 8 年 代 以 来 , 北 m 3 m L ] 0 0 河
一
10 0 4—1 8 ( 0 0) 3—0 2 14 2 1 0 1 5—0 2
0 引 舌
跨 流域调水 是从 水 量丰 富 的地 区向水量 缺少 地 区进行 的 水 资源转 移 , 解 决 地 区 问水 资 源 分 配 不 均 的 主 要 方 法 之 是
一
个 区域 气 候 变 化 的 改 变 , 大 程 度 上 体 现 在 降 水 量 很
愈长 , 发 量 愈大 。 蒸 2 2 土 壤 地 质 .
2 2 1 水 土 流 失 . .
境影 响 的基 础上 , 以引 黄 济 津 、 黄 济衡 、 黄 补 淀为 例 , 引 引 对 跨流域 调水 的 自然 生 态 环 境 影 响进 行 了定 性 、 量 讨 论 , 定 为
准确地 论证跨 流域 对 区域 自然生 态环 境 的影响 提供 借鉴 。
上 。 区域调 水 能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增 大 水 域 面 积 , 发 量 增 加 , 蒸
进 而空 气 中的含 水率 升 高 , 使发 生 区域 降水 的可能性 增 大 。
2 13 .. 蒸 发 量 变化
…
跨流域调水的利与弊

跨流域调水的利弊得失因为气候的原因,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有的地区雨量充沛,水资源极其丰富,有的地区却常年干旱少雨,水资源极其匮乏,于是人们尝试将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的水导引到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这就是跨流域调水工程。
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这种工程,例如吐鲁番人例用地下暗井将天山的雪水引入吐鲁番,俗称坎儿井,是一个中国古人的伟大工程,再比如京杭大运河,也是一个中国可以引以为豪的巨大工程,泽被后世上千年。
在世界各地,跨流域调水工程也很常见,这些工程大多给水资源引入地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也常会伴有一些不利影响。
澳大利亚就有澳大利亚雪山跨地区调水工程,其主要目的是将东部的水调至西部干旱地区引水灌溉和发电。
其每年平均向内陆输送水量11.3亿m3,不仅在于水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型水库的调节,可保证在最严重干旱期间,调水量不低于平均流量的85%。
干旱期间,通过电站的保证下泄量和拟定的灌溉水量,经过调蓄,每年平均可为马兰比吉河和墨累河下游增加23.6亿m3的灌溉水量。
但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有许多弊端显现。
引水后,各个坝下游的流量已大大减少,枯水期时必需放水以维持沿河居民生活用水。
河流水量减少影响了两岸树木的生长,原来规定在这些河段要大量种树。
另外,由于这些河流上游调节大大减少了洪水,下泄流量仅为十年一遇。
且由于担负峰荷使水电站的泄水波动极其激烈,同样也使较小调节池的水位变化也激烈起来。
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是以色列最大的工程项目,也是以色列国家输水工程,将以色列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起始水源地位于以色列东北部的太巴列湖。
该工程既改善了以色列水资源配置的不利状况,缓解了制约南部地区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也改善了严酷的生态环境,带动了南部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该工程把大片不毛之地的荒漠变为绿洲,扩大了以色列国的生存空间。
虽然它耗费巨资,但是得到的回报是不可估量的。
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调水工程是美国为解决加利福尼亚州中部和南部地区干旱缺水及城市发展需要而建设的4项调水工程之一,其部分目标与中央河谷工程相同,并把调水范围延伸到加州南部的洛杉矶地区。
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环境影响问题探讨

及 众 多 领 域 , 一 项 庞 大 复 杂 的 系 统 工 程 , 系 到 人 的 生 存 权 是 关
调 水应 注 意 的 问题 和 建 议 。
关键词
跨 流域 调 水 环 境 影 响 可持 续 利 用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9 6 2 0 0 — 0 3 0 1 7 — 0 4(0 7)6 0 8 — 2
水 还 可 以增 加 水 调 入 区地 表水 补 给 和 土壤 含 水 量 ,形 成 局 部 湿 地 , 利 于 净 化 污水 和 空 气 , 集 、 存 水 分 , 偿 调 节 江 湖 有 汇 储 补 水 量 , 护 濒 危 野 生 动 植 物 水 源 , 少 地 下 水 的 开 采 , 止 地 保 减 防
域 调 水 就 是 为 解 决 水 资 源 在 时 间 、空 间 分 布 上 的 不 均 或 资 源 性的短缺而采取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措施 。
l 古 今 中外 主 要 的跨 流 域 调 水 工 程
调水 古 已 有 之 ,4 0 2 0 a前 我 国 开 凿 的 大 运 河 , 当属 跨 流江 堰 引 水 工 程 引 水 灌 溉 成 20 都 平 原 , 就 了 四 川 “ 府 之 国 ” 美 誉 。 国 外 , 早 的 跨 流 成 天 的 在 最 域 调 水 工 程 可 以 追 溯 到公 元 前 2 0 a前 的古 埃 及 ,从 尼 罗 河 40 引 水 灌 溉 至 埃 塞 俄 比 亚 高 原 南 部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促 进 了埃 及
浅析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工程为例

l 9 7 m 4条输 水干 渠总 度 l 8 4 m 0 .k , 4 .k 。
受 工程 影响 较 大的 是黄 土高 原 、荒漠 化 草原 生 态系 统和农 业 生态 系统 。
_程建 设期 主要 不利 影响 是人 规模 的土石 方 开挖及 弃渣 , I _ = 破坏 地表 部分 植被 , 造 成局 部 新增 水土 流 失, 黄土 高原 、荒漠 化草 原 生态系 统 在施 工期 内产 生 对 不 利影 响 : 水 翻鼙实现 后, 农业 生态 产 生 直接 的有利 影 响, 供 对 对黄 土 高原 、 荒 漠 化草 原 生 态 系统 产 生 问接 的有 利影 响 。
大坝 高 1 6 5 , 3 . m 水库 正常 蓄水位 2 0 1 总库 容 9 4 亿 n , 22, n . 3 l 调 库 容 5 7 亿i , . 2 l l - , 电站 装机容 量 2 4 W 年发 电量 9 9 亿 k h 引洮 供水 T程 总调 水规 模 为5 5 6M, .7 w : . 亿
繁 殖有 一定 的 影 响, 但冬 季枯 水 流量 的增加 对 坝 下鱼 类越 冬有 利 。 九甸 峡水利 枢纽 电站 为引 水式 电站, 除泄 洪期 外, 坝下 至电站 尾水 间将产 生 约 2 m的脱水 段, 该河 段水 生生 态有 一定 影响, 采取 工程 措施 保证该 段 k 对 需
‘
甘肃省 九甸 峡水 利枢 纽及 引洮供水 工程在 立项 审批 阶段, 国家对 该项 目生 态环 境 影响 问题 高度 重 视, 围绕 生态 环境 影响 作 了大量 的补 充研 究论 证工作 。
调水工程的浅析

调水工程的浅析摘要:水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物质,是最活跃的环境影响因子。
建设调水工程,干预了自然界的原有平衡,调水改变了水平衡与水文循环,会引起环境的变化。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调水工程的建设情况,分析了调水工程对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并指出水利工程建设,尤其是调水工程建设应当尊重自然,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重拾古代整体、综合、辨证科学思维的中国智慧,避免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关键词:调水工程;环境;生态;影响调水工程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区或流域系统之间,为调剂水量余缺,进而实现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而兴建的水利工程。
调水工程按照人类的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水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促进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人们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同时,调水工程人为地改变了地区水情和原有的生态环境,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甚至造成了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一、我国调水工程建设的情况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兴建大型调水工程的国家之一。
调水工程的历史是中国水利史及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前486年,我国开始修建的京杭大运河,贯穿五大流域,当属跨流域调水的鼻祖。
公元前255年—公元前251年,蜀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引水工程,引水灌溉成都平原,成就了四川“天府之国”的美誉。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命韩国水工郑国引泾水开郑国渠入洛,约10a建成,“灌田四万顷”,故秦国富强,统一六国。
新中国成立后,陆续修建了一些大型调水工程。
1964年修建了东深供水工程;1961年修建了全长102km的京密引水渠工程,将密云水库的水引入北京全城。
改革开放后,我国已相继建设了一批大型调水工程。
如引滦入津工程、引滦入唐工程、引大入秦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引黄入晋工程和东深供水二期工程等。
这些大型调水工程的建成,满足了用水区人民的生活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调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水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物质,也是最活跃的环境影响因子之一。
加利福尼亚州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 h t l Ke a ,f yto  ̄ n n n ie rn T eS ae y L b 0 ’ t c si c d E g n e ig,Ts g ie s y,B iil 1 0 8 , h n ) r ’ a e i h aUnv ri n u t e 4 0 4 C a jn 0 i
sp oe ehlflob fre ei n Irt no h o t- - rhw l i s npoetnCh a upsdt b e u t er erdt ds nadox ai f e uht Not ae d ii rjc i i . o p e o g e o t S o r v o n
Absr c ;ic ag -cl trdvrina n ie aiswo l h n e6ii e orla ds ail itiu inc aa tr tc ,i wo l e i byr— ta t Sn elr esaewae ieso mo grv rb sn udc a g rg* tmp a n p ta dsr t h rcei is t ud i vt l e ml b o s n a a k i d es at neoo c l n n io e tlsse h s ic ais nt i a e 。tea v rei a t ) eoo ia n n i n n a s s u na vrei cso c lgi de vrmn n a y tmsi to erv rb sn .I hsp p r h d es mp aa n mp csf c lgcl de vr me tl y n a o
tlq 、s m ye h u hiv s g t gd s na do ea o i ai so r ̄sa trdvrin poet i h ai ri s t.Th eu sae Q k l 日 M z to g et ai ei n p rt n s u t n f ag cl wae i s r i s n teC lo n t e l a l d n i n g i t o l e e o c f a a ers h r
浅析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

浅析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影响衡水一中754班杨陈曦水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但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比较悬殊,这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也逐渐兴起。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利民工程,它建设的目的是改善生存环境,发展当地经济,作为人工调水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对水资源按照人的意志进行时间和空间的重新分配。
为人民生活提供必需的水源,保障工业兴盛,发展灌溉、航运、旅游、养殖业等。
但这类工程的建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旨在从不同角度探究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以期待更多专家学者寻找更为合理的方案,使跨流域调水工程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一、跨流域调水对调水区的影响跨流域调水对调水区的影响有好有坏,其一,对调出水地区洪水威胁的缓解具有一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具有显著的防洪效益;如南水北调中线的汉江丹江口枢纽大坝将加高,防洪库容增大,防洪调度功能提高。
故可避免像1935 年汉江特大洪灾 (那年湖北江汉平原8万人葬身洪流,湖南死难6万,损失极其惨重 ) 的发生,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难以估量的。
其二,跨流域调水可能会带来生态环境用水不足的问题;例如俄罗斯北水南调工程,亚洲地区 8 条流八北冰洋河流的总水量 19500 亿立方米的1%一3%,作为调出水量,不料因减少了流人喀拉海的淡水量和热水量,竟影响到了喀拉海的水温、积水量、吉盐量、海面蒸发及能量平衡还导致极地冰盖扩展、增厚,春季解冻时间推迟,地球北部原本短暂的生长季节,也缩短了半个多月,西伯利亚森林死亡,风速加大、春雨减少、秋雨骤增,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
同时使北冰洋海域通航条件变差,鱼产减少。
其三,通过调水,对水源局部地区的气候变化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当地的水温升高,泥沙淤积,造成水质恶化、水库地震、水生物变迁、破坏自然景观等问题;如巴基斯坦调水工程,由于在天然河道中设置了拦河坝,致使大量泥沙沉淀,河床升高并高出两岸地面 1 —2m,既影响了河道的自然排水能力,又阻断了地面排水出路。
跨流域调水的生态效应综合探讨

・
35 ・ 8
20 10年 9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 I H TECr URE
VoI3 . 6 No. 7 2
S p. 2 1 e 0 0
文 章 编 号 :0 96 2 {0 0 2 .3 80 1 0 —8 5 2 1 )70 5—3
中图 分 类 号 : 9 X12 文献标识码 : A
水是人类赖 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 是生态环境 中最活跃 的基 本 的 影 响 。 要素_l , 1 J而我国水土资源分 布 比例很 失衡 。水 资源紧 缺 已成 为 2 总之 , 跨流 域调 水工 程项 目的实施 将 涉及 到许 多 因素 的影 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的主要 因素之 一 , 开始 造成生 态环境 恶化 , 响 , 并 例如 : 生态 、 地貌 、 化学 、 社会 和水权等 。虽然 国内外专家学者 亟待解决。为改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的状况 , 实现水资源 的再 直呼吁加强跨流域调水 对生态影 响的调研 , 是 , 但 由于工程 、 管
特别是河流 上游 空问相对 较小 时 , 其对地貌 和生 态产生 1加m ~4 5 0 3调水干线 总长为 40 6k 主要 分布在 干 不稳定 ; 0 3 . X1加m , 4 m, 的 影 响 将 是 相 当严 重 的 。 旱和半干旱地区 。
跨 流域 调水 工 程 建 设 , 河 流 生 态 系 统 有 很 大 的 影 响 【 。 对 , 随 着 对 跨 流 域 调 水 工 程 认 识 的不 断 深 化 , 们 会 逐 渐 意 识 到 我
一
分 配 , 足 人类 生 产 与 生 活 的需 要 , 内外 实 践证 明 , 规 模 跨 流 理 和 政策 等 各 方 面 的 因素 影 响 , 所 做 的 调研 工 作 还远 远 不 够 。 满 国 大 目前 域调水 (B IWT) 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的有效手段 l 。 1 , 2 跨流域 调 水生态 综合 效应 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5-07-15作者简介:方 妍,女,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章编号:1001-4179(2005)10-0009-02国外跨流域调水工程及其生态环境影响方 妍(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跨流域调水是人类为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发展经济而采取的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大规模工程措施,从而获得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简要地介绍了国外已建、在建和规划设计中比较著名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论述了国外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发展现状和建设前景,同时就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评价,这对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配置中图分类号:TV68 文献标识码:A1 国外跨流域调水工程现状与前景1.1 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发展现状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400年前古埃及为了满足今埃塞俄比亚境内南部的灌溉和航运要求,国王默内尔下令兴建世界上第一条跨流域调水工程,引尼罗河水灌溉沿线土地,促进了埃及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上总共不过数十条引水灌溉渠道,能称得上 跨流域调水工程 的就更少。
大规模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24个国家和地区兴建了160多项跨流域调水工程。
其中,比较著名的国外工程有:(1)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
它从印度河自流引水向巴基斯坦东部地区供水,共建8条输水渠,渠线总长622km,输水流量116~614m 3 s,是目前世界上调水量最大的工程,堪称平原地区明渠自流引水的典范。
(2)美国的中央河谷工程。
它从萨克拉门托流域引水,经8座高扬程提水泵站(总扬程为1151m)向圣华金三角洲地区供水,输水渠道总长800km,年调水量37亿m 3,是最早建成的单级提水扬程最大(857m)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
(3)美国的加州调水工程。
它是从萨克拉门托河左岸支流费瑟河引水,经7级共22座大型提水泵站(总扬程达2085m,总驱动功率250万kW)提水送至加州南部地区,输水距离总长1318k m,是目前调水扬程最高、输水距离最长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4)澳大利亚的雪山调水工程。
这是一项利用自然落差,从雪山河向墨累河水系调水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发电工程。
利用落差建立水电站7座,总装机容量375.6万kW,年发电量50亿k W !h,是目前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5)秘鲁的马赫斯调水工程。
工程引水流量为260m 3 s,灌溉干旱区耕地6万hm 2,全部在海拔3600~4200m 的高原上施工,输水干线有27段隧洞,总长95km,穿越分水岭的隧洞长达15km,埋深在地面以下1000m,是目前世界上已完成的最艰巨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6)哈萨克斯坦的额尔齐斯调水工程。
工程年调水量25亿m 3,输水沿线有22级提水泵站(共26座),总扬程418m,是目前世界上梯级泵站级数最多的大流量、低扬程跨流域调水工程。
(7)加拿大的丘吉尔调水工程。
该工程是从丘吉尔河向冉特河和本特伍德河调水供发电用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引水流量达850m 3 s,且基本上是利用天然河床,很少人工整治,是目前世界上利用自然河床实行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的典型。
(8)德国的巴伐利亚调水工程。
该工程从阿尔特米尔河和多瑙河调水至雷格尼兹河和美因河,年平均调水1.5亿m 3,在干旱年份,调水量增加到3.0亿m 3。
德国巴伐利亚州调水工程以生态环保为主要目的,这在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调水工程中是不常见的。
(9)南非的莱索托高原调水工程。
该工程地跨莱索托和南非两国,工程的95%建在莱索托境内,只有5%建在南非境内。
预期工期长达30a(计划到2020年完工)。
工程投入运行后,莱索托向南非的输水能力达70m 3 s 。
(10)利比亚人工运河工程。
工程的年调水量为25亿m 3,输水总干线长4500k m,计划总投资300亿美元。
现第1、2期工程已经结束,第3期正在施工之中。
利比亚的人工河工程是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最长的管道调水工程,它以地下水为调水水源,这在世界跨流域调水工程中也是很少见的。
1.2 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的前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一方面继续开展大量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另一方面又提出一些大规模的跨流域调水计划。
其中比较著名的国外工程有:1.2.1 北美水电联合计划北美水电联合计划是一项国际间跨流域调水计划,该方案第36卷第10期人 民 长 江Vol.36,No.102005年10月Yangtze River Oct., 2005设想在北美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河流上筑坝蓄水发电,并把多余的水调到落基山的山区水库中,然后流入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的西北部各州。
北美水电联盟项目第一阶段计划向加拿大的7个省、美国的33个州和墨西哥的3个北部州每年供水1375亿m3,其中450亿m3用于城市和工业用水,其余用于灌溉1400万hm2土地。
根据这项规划,北美大陆西北部的河流(哥伦比亚河、育空河、弗雷泽河等)的部分径流(总量为8200亿m3 a)将通过由许多水库、泵站、运河、隧洞组成的水网被送到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的缺水地区。
从以下指标可以看出该项调水工程规模的庞大和技术的复杂性:调水线路长达15000km以上,途经科迪勒拉山腰,有210座大坝,145座水电站,20座水泵站,17条通航运河,112条灌溉渠道。
该工程的施工需要30a,年调水量1375亿m3,远景可达3080亿m3。
1.2.2 印度的大规模水循环规划计划用两条巨大的渠道截取和重新分配印度境内主要地表径流,这两条渠道是喜马拉雅渠道和中南渠道。
(1)喜马拉雅渠道。
主要拦蓄位于海拔1000m以上的喜马拉雅山坡的径流。
拦蓄的总径流量约为3000亿m3,用配水渠道系统向南方输配水。
该渠道将从拉维河开始(印度河河西),经过喜马拉雅山南坡的所有河流,包括布拉马普特拉河,然后汇入孟加拉湾的卡纳普胡里河。
该渠道规划长3800km,宽30m,深10~15m,调水量为1800亿m3 a。
(2)中南渠道。
该渠道总长9000km,拦蓄位于海拔500m 以上的印度半岛中部区域的地表径流。
中南渠道环绕着印度半岛的中部地区,形成了封闭的拦蓄和重新分配地表径流的系统。
渠道水库的设计容量为9250亿m3,向灌溉网的供水量为8500亿m3 a。
设计规定在两处将喜马拉雅渠道和中南渠道连接起来。
2 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1 有利影响跨流域调水工程可改善缺水地区的生态状况和人类的自然生存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抗旱和防洪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改变缺水地区的经济结构,促进缺水地区的工业发展,从而增加工农业净产值。
总之,调水工程对富水地区和缺水地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1)调水有利于水循环。
调水使受水地区增加了广阔的水域,导致大气圈与含水层之间的垂直水气交换加强,有利于水循环。
输水渠道沿线到处都会发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在运河河床下切不深的地段,将出现运河水量的渗漏损失和毗邻地区的浸润现象;而在切入较深的地段,将形成浸润漏斗面和出现运河排泄地下水的现象,增大地面径流,增加调水量,改善和缓解缺水地区生态和环境的不良状况。
(2)调水形成湿地。
调水长年形成薄层积水土壤的过湿地段∀湿地,可净化污水和空气,汇集和储存水分,补偿调节江湖水量、调节气候,有助于形成食物链基地,为珍稀和濒危野生动物提供栖息的场所,保护生物多样性。
(3)调水能改善水质和环境。
调水使营养盐带入调水水体,有利于饵料生物和鱼类的生产与繁殖、促进渔业的发展;调水量增加,使径污比增高、水质控制条件趋于稳定,改善水质;增加水域面积,在此基础上可建立风景区和旅游景点,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
(4)调水可防止因超采地下水带来的危害。
受水区因调水而不再超采地下水,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合理调度,增加地下水入渗和回灌,控制和防止地面沉降对环境的危害。
(5)调水有利于发展休闲和旅游业。
调水工程能促进休闲和旅游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休闲和水上娱乐场所。
(6)调水有益于人类健康。
缺水除了会影响工农业生产之外,还会降低水质,危害人群健康。
调水可以消除这些不利影响,改善环境,增进人类健康。
(7)调水灌溉有利于环境的良性循环。
调水灌溉后,可以改变灌区的各种特性,如地形、地貌、水面、森林、农田、草地、土壤、植被、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和城镇等,使生态环境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8)调水还对地区防洪起到有利作用。
通过跨流域调水,可以将汛期水源区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洪水调入受水区,从而减轻水源区的防洪压力。
2.2 不利影响跨流域调水工程的一大特点就是水资源的再分配。
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提出,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无论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经济的角度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因素。
综合已经收集的资料,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输水沿线及受水地区土地大面积沼泽化、盐碱化。
早期的调水工程大多是以灌溉为目的的,如果忽视了排水系统的配套,加之供、输、配水系统的水量损失和蒸发,一旦土壤地下水位超过地下水临界深度,将导致盐类在土层中重新分配和积累,作物根系层盐分浓度聚积,土壤结构破坏,营养元素损失,水土和水盐平衡失调,灌区生态平衡打破,就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2)调水会涉及较大范围的淹没和移民问题。
在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时,免不了要兴建大型水库、输水渠道等,这将造成较大的土地淹没和占压,形成新的移民,这些移民被迫搬迁或重新安置,给安置区增加土地负担;同时,生物圈被打乱,野生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
(3)水污染问题。
调水工程的源头和沿线范围内会有许多污染源,如果处理不当,将会调来受污染的水,加剧受水地区的水污染程度,破坏受水地区的生态环境。
(4)河口咸水入侵问题。
在水量调出区的下游及河口地区,因下泄流量减少,如调度不当,将引起河口咸水倒灌,水质恶化,破坏下游及河口的生态环境。
(5)传播疾病问题。
不同地区调水可能会产生特定的不同影响,可能因调水引发疾病,像疟疾、脑炎、血吸虫病等,影响人类健康。
调水灌溉过量,容易产生和传播寄生虫和水生生物病害,这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尤为严重。
3 结语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人类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发展经济而实施的一项大规模的人工工程。
它使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按照人类的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重新分配,从而促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人们获得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可以肯定,在人口膨胀、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将来,跨流域调水工程在(下转第28页)量的计算主要依据是调节区域面积的大小及当地降雨强度统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