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调水对国内外影响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
六、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
巴西
俄罗斯
俄罗斯 中国
印度尼西亚
加拿大 美国
巴西
2.分布不平衡: (1)空间上分布不平衡:
(2)时间上分布不平衡:
多北少, 多西少。 南
季多,
季少。年夏际、变秋化大。
东 冬、春
造成我国水资源地区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各地径流量不同
B.降水量的地区差异
C.纬B度位置不同
西线工程 西线工程 西线工程
思考
.三个方案中,靠近我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分界线的是? .三个方案中,需要移民最多的是? .三个方案中,水可以自流的是?
中线工程
中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7.三个方案中,最先开工的是? 8.三个方案中,工程量最小的是? 9.三个方案中,完全位于第三级阶梯的是? 10.三个方案中,需要逐级抽水的是? 11.三个方案中,水质最差的是?
)。(双选)
B、C
3.西线方案:
调出区:长江上游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
调入区:
地区及
部分地区。
西北
大金雅渡沙砻河江
华北
西线方案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1.积极意义: (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
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城乡争水
资金 工农业争水
地区争水
,吸引国内外
。可以缓解
、
、
投资环境
(2)经济效益:缓解供水区的生产用水,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51912
27115
28113
29702
31220
中国
印度尼西亚
美国
加拿大
俄罗斯
巴西
高中地理南水北调对调出区的影响

高中地理南水北调对调出区的影响:
南水北调是中国的一项重大工程,旨在通过调水将长江以南地区的水资源输送到长江以北地区。
这项工程对调出区(即长江以南地区)有以下几个影响:
1.水资源供应改善:南水北调项目解决了长江以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调水
后,这些地区可以获得充足的水源,满足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等需求。
2.农业发展促进:南水北调为长江以北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更多的水
资源可以用于灌溉农田,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改善农民的生计。
3.生态环境保护:南水北调项目也关注保护生态环境。
调水后,长江以南地区的
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减少了长期过度开采的现象,有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水生物资源。
4.经济发展推动:南水北调为长江以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
充足的水资
源促进了工业和城市建设,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课件

水资源污染、浪费严 重。
耕地面积 矿产资源 水资源
北方地区 60 % 59 % 20 %
南方地区 40 % 41 % 80 %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水资源的供需不平衡,水土资源配合欠佳。
为什么说长江在地理条件上有利于兴 建引水到北方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11294
14509
26990
32343
2167
中国 美国 印度尼西亚 俄罗斯 巴西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加拿大
468700
结合所学知识及我国水资 源分布图,说说水资源的 时空分布特点。
水资源在时间上呈现出 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 在
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自然原因: 华北地区降水总量不
大,地表径流量小,蒸发 强。 人为原因: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 南 水 北 调 为 例
一0、3 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径流总量(亿立方米)
巴西 俄罗斯 加拿大 美国 印尼 中国 印度
我国水资源的总量大,居世界第六位。468700
人均径流量(m3/人.年)
105117
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1.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正确叙述是( A )
A.东线工程经过黄河的最佳方案是从河床下凿隧洞 B.西线工程是将长江上游沱沱河河段的水调入黄河上游供西北地区使用 C.中线工程是将丹江口水库和三门峡水库的水调入华北 D.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解决北方农业灌溉用水,对水质要求不高
2.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实施后( D)
1、长江流域属丰水区 2、长江年径流稳定,年内 径流的季节分配也较北方 各河流相对均衡 3、长江上游靠近西北干旱 半干旱地区,中下游与最 缺水的华北平原相邻。
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对解决南北水资源不均衡的大规模水利工程,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江苏、山东、河南、河北等数个省市的水资源调度。
南水北调工程将南部的江、河水引到北部缺水的地区,旨在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提高北方地区用水质量和用水量,解决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对于中国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一、解决了北方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北方黄淮海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农业、工业、生活用水需求很大,但是由于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资源污染等原因,该地区的可用水资源不足。
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北方黄淮海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有效的保障了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提高了北方地区用水效率,节约了水资源。
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引黄入冀工程和引江济邯工程建设过程中,人们大力推广了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和节水型设备,积极宣传用水节约的理念,减少了人们的浪费行为,同时运用现代测控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提高了用水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效的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提高了北方地区用水效率。
三、推动了中国水资源整体调度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使我国水资源整体调度管理得以实现现代化,不仅解决了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也为我国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南水北调工程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在把水从南部引入北部的同时,也要求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所得到的水资源进行调度和管理,从而实现了我国水资源整体调度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四、降低了环境水平污染的危害。
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仅是一个水资源调度的工程,更是人们深入理解和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
南水北调工程推广了我国的水资源环保意识,对于防止水源地的污染和不良环境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南水北调工程在引水过程中,采用了全封闭、控制排放、水污染物的预处理和后处理等环保措施,有效的保护了北方水资源和环境的健康,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1.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调水的方式,将长江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地区,满足北方地区人民对水资源的需求,解决了北方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严重缺水问题,保障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2.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北方地区是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平衡区域的发展差异:中国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匮乏。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通过调水的方式将南方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可以缓解南北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1.生态环境的改善: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得北方地区得到了水资源的补充,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水环境,提高了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特别是北方干旱的地区,由于缺水问题的解决,可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改善土地的肥沃程度,促进植被的生长。
2.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使得南方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南方地区水资源的浪费。
南方地区的水源往往需要通过排放到大海中来实现排水,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将这些水资源转移到北方地区,使得南方的水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和可持续的利用。
3.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满足北方地区人民的正常用水需求。
缺水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避免因为水资源短缺而引发的社会动荡,保障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总的来说,南水北调工程对改善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和促进北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也注重了对环境的保护,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及效果评估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及效果评估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自2002年开工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该工程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还在环境保护、农业发展、生态修复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本文将从意义和效果两个方面对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进行评估。
一、意义评估1. 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北方地区自然水源匮乏,地下水资源持续开采导致水位下降,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
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水调解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
工程建成后,为北方地区提供了巨大的水资源保障,有效缓解了水源紧张的状况。
2. 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中国北方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
由于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匮乏,很多工业和农业项目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使得这些项目得以顺利推进,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3. 促进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了中国水资源的跨流域调剂,使得水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
通过引水调水,将水源从相对丰富的地区引往相对贫乏的地区,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分配,提升了整体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资源的浪费。
4. 有效推动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仅是把水输送到北方,更重要的是为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提供了机会。
借助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水,对水源地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使得北方地区的湖泊、河流等水体恢复了生态平衡。
工程的实施还有效降低了地下水位下降的速度,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二、效果评估1. 北方地区水资源保障效果显著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得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保障能力大大提升。
根据相关数据,工程建成后,每年能向北京输送超过3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众多北方城市和农田得以受益,居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2. 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南水北调工程为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3.3 资源的跨流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13
问题探究:华北缺水的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华北地区降水总量不大,地表 径流量小,蒸发强(特别是春季); 人为原因: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经济 发展过程中,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因而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
14
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不足.除 了南水北调外,还有哪些措施?
路
线 水 源 区 供 水 区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 引长江水,基本沿 京杭运河 输水到 华北地区
长江下游 淮河下游地区; 黄河下游地区; 海河流域 有 京杭运河可以 利用;工程量 较 小;水量大;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 北高南低 ,需抽 水北送;水质差;
从三峡水库引水,出 丹江口水库,沿伏牛 山、太行山东麓送水 到 北京、天津。
煤
炭
天然气
陆上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 别占陆上资源量的43.2%和39.0%。
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分布
克拉玛依 塔中 玉门
黑龙江
大庆
甘肃
河北
辽河 华北
辽宁
胜利
河南
泸州
中原
山东
新疆
四川
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43
思考: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能源生产与 消费的问题是什么?
◆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资源组合不协调。
36
探究主题——
你还能举出几个水资源跨区 域调配的事例?
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
四、跨世纪四大宏伟工程
1、南水北调 2、西气东输 3、西电东送 4、青藏铁路
40
1、我国主要常规能源的地区分布
水 能 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在中南地区, 而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水能资源较少。 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 量约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 ;以南的广大地 区约占6%。其中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 等四省区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1.3%,江南九省 仅占1.6%。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工期最长的水利工程,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将长江、汉江、淮河等南方水源通过调水工程输送到北方的黄河、海河等缺水地区。
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常年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境。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实现跨区域调水,满足北方地区的用水需求,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提高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这对于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防止干旱、水荒等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还引入了南方的优质水源,使得北方地区的水质得到提升,对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通过跨区域的水资源调配,使得北方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以满足北方的农业用水需求,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减少对南方的农产品依赖,还可以满足北方地区的工业用水需求,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影响。
首先,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土地征收和搬迁工作,这对于受影响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需要通过修建大规模的输水工程,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例如河道改变、湿地退化等。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在南方水源地进行水源调度,可能对当地水资源产生影响,导致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针对环境影响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措施。
例如,在征地搬迁工作中,工程部门会确保受影响的农田得到充分保护和恢复,确保受影响居民的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在水源调度方面,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了科学的水资源保护和调度措施,避免了对南方水源的过度利用和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区域调水对国内外影响
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和供需矛盾的一项有效措施,是促进缺水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上世纪中叶为满足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跨流域调水规划应运而生。
一方面,调水工程发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另一方面,调水工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存在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
因此,总结世界各国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经验,分析研究有效的建设运营模式对于改进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调水工程
是美国为解决加利福尼亚州中部和南部地区干旱缺水及城市发展需要而建设的4项调水工程之一,其部分目标与中央河谷工程相同,并把调水范围延伸到加州南部的洛杉矶地区。
加州调水工程很大程度地改变了区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及水资源的使用方式和状况,对水源地区、沿途输水区以及受水区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影响。
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对鱼类和野生物及栖息地的影响,二是水源地及调水工程沿线河流水质的影响。
随着公众和政府对由大型调水工程导致的不利生态环境影响的认识越来越高相应的法规、条例、以及各种工程补救措施及调水工程运行管理改善措施相应出台。
正是通过这些法规法案以及各种恢复措施,使得由于中央河谷工程而产生的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逐年得到降低和恢复。
二、利比亚“大人工河”工程
1983年利比亚决定实施“大人工河”计划,把南部撒哈拉沙漠中的4处地下水抽上来,分别用管道远距离送到北部沿海地区,并联成全国统一的地下供水管网。
“大人工河”工程虽然已经分部分期完成部分工程并投入使用,但至今尚未完全完成。
尽管目前利比亚国内的紧张局势有可能威胁该工程的进展,但“大人工河”项目的最后两阶段还是会按计划在今后的20年内完成,连接之前已铺设好的各个子系统以及剩余城市,整个系统建成后能为382850英亩农田提供灌溉水源。
三、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
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是以色列最大的工程项目,也是以色列国家输水工程。
起始水源地位于以色列东北部的加利利湖(太巴列湖),受水地区为以色列中南部。
北水南调工程的建设,利用北方的水资源和南部充足的光热条件,生产出高质量的水果、蔬菜和花卉等农产品。
该工程既改善了以色列水资源配置的不利状况,缓解了制约南部地区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也改善了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
带动了南部经济社会的发展。
同时,该工程把大片不毛之地的荒漠变为绿洲,扩大了以色列国的生存空间。
四、印度萨尔达萨罗瓦调水工程
印度萨尔达萨罗瓦调水工程每年从纳尔默达河水调水 350 ,输送至古卲
拉特邦和拉贾斯坦邦,,缓解这些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矛盾,同时为古卲拉特邦西北部和卡奇等干旱地区提供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 ,每年为中央邦的发电量。
工程完工部分对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改善生态产生了较好的效益。
生态水量调度水库的修筑改变了天然径流的连续性 ,但河流的自然水文特点消失 ,坝下生
物繁衍环境破坏 ,湖泊、湿地及河道自净能力下降 ,河口海水倒灌、咸潮入侵。
五、澳大利亚雪山跨地区调水工程
该工程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主要目的是将东部的水调至西部干旱地区引水灌溉和发电,是世界上大型跨流域、跨地区调水工程之一。
目前澳大利亚的跨流域凭借其严格的管理制度运转良好,但保证水质仍是问题,为此,澳大利亚方面制定以下保护水环境的措施:严格控制农牧业用水、增长全面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全社会自觉保护水质、采取措施降低土壤盐渍化……
通过对上述五个调水工程及其不利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中,我得到了很深的体会。
大型调水工程在大范围改变区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给当地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和
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由于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布局和特征,不可避免地会对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调水设计应有弹性,从保护自然的观点来看,最好是采取谨慎保守的方式,在规划和设计大规模调水工程时,要充分考虑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
在决定设计方案时,最好分阶段实施,在每一个阶段只选择那些在不久的将来的可行性方案。
在确定流域内的可调水量时,必须考虑径流量随时间变化及长期用水量的需要,必须考虑该地区未来进一步发展的用水需求,以免造成过度调水,影响到上游水源地的正常水位和水文条件,对水源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总之,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开发与建设,不仅要解决一些关键性施工和运行管理技术问题,而且还要深入研究工程建成及其运行可能带来的不利生态环境影响,在规划和设计,甚至运行阶段,都应对其可能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充分的论证,并给出相应的改善和补救措施。
另外个人觉得还有以下几点:
(1)调水规划必须是切实可行的。
调水规划中很重视用水区与水源区利害关系的研究,并要充分协商,提出相应的措施,同时注意实测与调查资料的运用,结
合科学合理的分析,拿出令人信服的论断,使决策者能根据规划方案,权衡全局的利弊得失做出决策。
(2)调水规划中重视节约用水。
工业要求循环用水和废水处理后再利用;农业要求大力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型灌溉方式;为减少输水损失,很重视渠道衬砌;在渠道上设置节制闸,并通过先进的调度控制手段,一般很少设置和使用退水建筑物,使调出的水量得到充分利用。
(3)渠道线路基本沿等高线选择,尽量避免特殊工程地质渠段和深挖、高填渠段,注意挖填平衡,降低施工难度和工程量;控制渠道比降、深度和流速,防止水生物的生存;渠道与河道交叉建筑物主要采取渡槽和倒虹吸两种形式,考虑到经济和环境等因素。
(4)调水线路安全问题:调水线路往往是人工建筑,一旦损害没有自我恢复功能,因此必须防止各类损毁和事故。
2011年7月,“北约”轰炸了利比亚布雷加附近的“大人工河”供水管道,这一攻击直接使依赖于管道供水的70%人口失去水源,加速了利比亚政府的垮台。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学习和研究,我深深地体会到:跨流域调水,能克服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衡,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但工程的实施,必须科学规划、精心施工、认真维护、防止生态灾难和人为破坏。
(5)实行优惠的投资政策。
水资源开发工程,特别是跨流域调水工程,往往具有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明显,财务效益相对较差的特点,而这类工程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因此,美国政府对此类工程的建设投资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
如对防洪、环境保护及土著人保护区工程,实行政府拨款;对纯灌溉工程,实行40~50年的政府无息贷款;对具有发电、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工程,实行长达50年的政府低息贷款,且建设期免息。
另外,政府还会根据需要,授权工程建设部门发行各类债券筹集建设资金,以及通过征收受益区和受益行业调水建设基金等形式筹集建设资金。
(6)跨流域调水工程有相应的法律保证。
美国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法制比较健全,为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兴建跨流域调水工程都要经过国会或州立法机构的批准,且必须按批准的计划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