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合集下载

表达爱国情意的古诗

表达爱国情意的古诗

表达爱国情意的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宋】陆游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白马篇——【唐】李白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

清明二首——【唐】杜甫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题青泥市萧寺壁——【宋】岳飞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宋】岳飞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白马篇——【魏晋】曹植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主题是亡国之恨的南宋古诗

主题是亡国之恨的南宋古诗

主题是亡国之恨的南宋古诗(一)依依宫柳拂宫墙。

楼殿无人春昼长。

燕子归来依旧忙。

忆君王。

月破黄昏人断肠。

——宋代:谢克家《忆君王/忆王孙》在春风中,宫柳枝条柔弱,随风摇摆,拂过红色宫墙。

画楼深殿空寂无人,漫长的春日在悄然而艰难地流逝。

梁上旧燕归来,依旧忙着飞进飞出,经营旧窠。

回想起君王来,明月拨开黄昏的帷幕,国家已破,家亡人离,人们一想起就难以忍受悲痛。

创作背景: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金兵攻陷汴京,次年正月,赵佶和赵桓父子被迫前往城外金营寻求和平,但被拘留。

当开封的民众得知徽钦二帝被扣留后,他们成群结队自发地聚集在南熏门外和御路两旁,顶着风雪,忍受着饥饿和寒冷,翘首期盼,等待“车驾归来”。

在正月二十八日,这位词人含泪写下了这首小令,表达了他的深情“爱君忧国”之情。

词人亲眼看到金人南侵,君主被掳,在国家和民族的危机中,写下了这首忠愤填膺的词,其凄凉怨慕之音,缠绵悱恻之感,溢于字里行间,这首词抒发深沉的感慨,不着一句实语,而是把山河破碎、君王被虏的残酷现实写进了宫柳依依、楼殿寂寂中.以物事人非的沧桑变换把往事堪哀的失国之痛表达得真切动人。

(二)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

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

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

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

肠欲断,头应白。

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

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

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

——宋代:赵鼎《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听着外面风雨交加,我心中的悲伤也如同阴沉的天空一般。

西风吹送着满天的细雨,打湿了江边的船只。

我抬头望去,归雁排成人字形,在风雨中振翅前行,寻找沙漠和荒丘作为过夜的地方。

在这种时刻,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只感觉江上的云和水连成一片,无法分辨南北方向。

国家已经破灭,我漂泊在江上,成为了一个难客。

时局艰难,我感到非常焦虑和忧愁,甚至头发都变白了。

我感到苦闷和愤怒,但不知道该如何排解。

诗歌鉴赏中对比与反衬手法辨别

诗歌鉴赏中对比与反衬手法辨别

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 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
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它 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
忆秦娥 刘辰翁
中斋上元①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问:你认为诗中“辛夷花尽杏花飞”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用晚春时节的残花来反衬(衬托),突出幽竹清阴不改 的形象。要点是“反衬”(或“衬托”)。但有人答成了正反对比。 误区在哪里呢?关键是未能搞清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可是,同样是古诗手法鉴赏题,有时又会出现答“对比”与答“反 衬”都算正确的情况。且看下面一题:
对比与反衬,其相同点,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含义,它们之间是相互对应的。
但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是同“质”的相近或相对的事物,两者形成强烈反差,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 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加尖锐。
反衬,把相反的艺术形象合写在一起,以次要的形象、陪衬的形象来衬托主要的形象的,其两个方 面则不一定是同“质”的事物,如“乐景衬哀情”,“景”与“情”并非同质。上面的“天可老, 海能翻,消除此恨难”,所以不能答成“对比”,是因为“天”“海”与“恨”不同质,是用“天 可老,海能翻”这样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恨”的。
对比与反衬的不同,更在于各有各的用法和作用。
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其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 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
反衬在于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一般正面为主,反面次之(衬托部分),具体可分 为小衬大,动衬静,乐衬哀,喜衬悲,丑衬美,错误衬正确等,其中,前者为次, 后者为主,以前者突出后者。

关于雪的诗句_描写雪的诗句_古诗大全

关于雪的诗句_描写雪的诗句_古诗大全

关于雪的诗句_描写雪的诗句_古诗⼤全关于雪的诗句_描写雪的诗句_古诗⼤全关于咏雪的诗句有很多,本⽂收集了部分描写咏雪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是唐代⽂学家岑参。

其全⽂诗句如下:北风卷地⽩草折,胡天⼋⽉即飞雪。

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不得控,都护铁⾐冷犹着。

瀚海阑⼲百丈冰,愁云黪淡万⾥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路。

⼭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处。

【翻译】北风呼啸着卷过⼤地,刮断了早已枯⼲的荒草;尽管是⼋⽉份,这⾥的天空已飘起了雪花。

⼀夜之间,所有树枝上挂满了雪,就像春天⾥千万朵绽放的梨花。

雪花透过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服也不觉得暖和,丝绸锦缎做的被⼦都让⼈觉得有些单薄了。

将⼠们都冻拉不开⼸弩,盔甲也很难穿在⾝上。

沙漠⾥都结了厚厚的冰层,将⼠们的脸上布满愁云,想着这寒冷的天⽓快点过去。

中军⼤厅⾥摆好了酒宴,欢送返京的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美妙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雪铺满了天⼭的道路。

⼭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蹄印。

《江雪》作者为唐朝⽂学家柳宗元。

其全⽂诗句如下:千⼭鸟飞绝,万径⼈踪灭。

孤⾈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所有的⼭,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影踪迹。

江上孤⾈,渔翁披蓑戴笠;独⾃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是唐代⽂学家杜甫。

其全⽂诗句如下:两个黄鹂鸣翠柳,⼀⾏⽩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船。

【翻译】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

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

抬头⼀看,许多只⼜⽩⼜可爱的⽩鹭排着整齐的队伍,⼀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真是令⼈喜爱。

从⼩⼩的窗户⾥望出去,西边的⼭岭依然被⽩雪所覆盖/a/23997,那洁⽩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直罩在⼭顶上。

关于二十四节气大雪的古诗大全

关于二十四节气大雪的古诗大全

二十四节气大雪的古诗关于二十四节气大雪的古诗大全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二十四节气大雪的古诗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十四节气大雪的`古诗11.北风行(作者:李白)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2.夜雪(作者: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雪(作者:罗隐)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5.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6.对雪(作者:高骈)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7.雪诗(作者:张孜)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二十四节气大雪的古诗21.塞下曲(其三)(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大雪(陆游)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3.大雪(陆游)海天黯黯万重云,欲到前村路不分。

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赏析(最新)

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赏析(最新)

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赏析(最新)译文篇一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校猎义成,喜逢大雪,率题九韵,以示群官》(唐李隆基)弧矢威天下,旌旗游近县。

一面施鸟罗,三驱教人战。

暮云成积雪,晓色开行殿。

皓然原隰同,不觉林野变。

北风勇士马,东日华组练。

触地银獐出,连山缟鹿见。

月兔落高矰,星狼下急箭。

既欣盈尺兆,复忆磻溪便。

岁丰将遇贤,俱荷皇天眷。

《保大五年元日大雪,同太弟景遂汪王景逖齐王》(唐李璟)珠帘高卷莫轻遮,往往相逢隔岁华。

春气昨宵飘律管,东风今日放梅花。

素姿好把芳姿掩,落热还同舞势斜。

坐有宾朋尊有酒,可怜清味属侬家。

《元次山居武昌之樊山,新春大雪,以诗问之》(唐孟彦深)江山十日雪,雪深江雾浓。

起来望樊山,但见群玉峰。

林莺却不语,野兽翻有踪。

山中应大寒,短褐何以完。

皓气凝书帐,清著钓鱼竿。

怀君欲进谒,谿滑渡舟难。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宋向子諲)江南江北雪漫漫。

遥知易水寒。

同云深处望三关。

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

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

几时鸾辂还。

《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虢令赵荐以诗相属戏用》(宋苏轼)经旬卧斋阁,终日亲剂和。

不知雪已深,但觉寒无奈。

飘萧窗纸鸣,堆压檐板堕。

(关中皆以板为檐。

风飙助凝冽,帏幔困轩簸。

惟思近醇醲,未敢窥璨瑳。

何时反炎赫,却欲躬臼磨。

谁云坐无毡,尚有裘充货。

西邻歌吹发,促席寒威挫。

崩腾踏成径,缭绕飞入座。

人欢瓦先融,饮俊瓶屡卧。

嗟余独愁寂,空室自困坷。

《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宋苏轼)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

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

葱昽晓光开,旋转余花弄。

下马成野酌,佳哉谁与共。

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

鹅毛垂马骏,自怪骑白凤。

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欹栋。

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

春雪虽云晚,春麦犹可种。

敢怨行役劳,助尔歌饭瓮。

《北风行》李白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原文及翻译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原文及翻译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原文及翻译
一、《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原文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二、《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原文翻译
江南江北漫天飞雪,遥知那北地正是地冻天寒。

远望阴云密布的边境三关,山外有山令人忧愤肠断。

即便是天能老去海能掀翻,要消除这亡国的愤恨千难万难。

不断听说朝中派人去问候被囚的君王,若不发兵抗金君王何时才能起驾回还?
三、《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作者介绍
向子湮(yīn),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清江县人。

南宋初年官员,左仆射向敏中玄孙,钦圣皇后向氏堂侄,哲宗元符三年以荫补官。

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

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

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

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

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

有《酒边词》二卷。

古诗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翻译赏析

古诗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翻译赏析

古诗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翻译赏析《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向子諲。

其古诗全文如下: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同云深处望三关。

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

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

几时鸾辂还。

【前言】《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是南宋词人向子諲所作的一首词。

全词上阙写景,下阙抒情,凌空设喻,以天可老、海能翻反衬了词人难消地亡国之恨,悲凉中充满愤慨,忧郁中见出有为,沉郁顿挫,表现了词人南渡之初的爱国之志和极其悲愤地心情。

【注释】⑴阮郎归:词牌名,又名醉桃源、醉桃园、碧桃春。

双调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⑵鄱阳:地名,今江西鄱阳。

⑶江南江北:长江南北,这里泛指下雪的地方。

⑷易水:水名,源出河北易县,此指沦陷区。

⑸同云:即彤云,下雪前的阴云。

⑹三关:公元954年,五代周世宗柴荣征辽,收复益津关、淤口关、瓦桥关等。

这。

三关”均在今河北境易水一带。

后都为金所占,是北伐必经之地。

⑺遣使报平安:宋高宗不希望二帝还朝,但为掩人耳目,于建炎三年(1129)、绍兴二年(1132)和绍兴四年(1134)多次分别派洪皓、潘致尧、章谊等人为大金通问使、军前通问使、金国通问使,频频探问徽、钦二帝,以逃避人民的指责。

当词人写此词时,徽宗已被囚死。

⑻鸾辂:天子乘坐的车,这里借代指徽、钦二帝和帝后。

【翻译】江南江北漫天飞雪,遥知那北地正是地冻天寒。

远望阴云密布的边境三关,山外有山令人忧愤肠断。

即便是天能老去海能掀翻,要消除这亡国的愤恨千难万难。

不断听说朝中派人去问候被囚的君王,若不发兵抗金君王何时才能起驾回还。

【鉴赏】从此词第一句来看,起笔极写江南江北,大雪漫天,寒气逼人。

如此大雪天征程上,词人思考的既不是温暖的家,也不是前村的酒舍。

“遥知易水寒。

”易水(今河北),当时正是金人的后方。

从此句可知词人是怀想被掳北去的徽钦二帝。

此句写怀想,句中“知”字是眼。

“知”前加一遥字,写出其怀念之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出自宋代向子諲的《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赏析
上阙写景,起句“江南江北雪漫漫”气势壮阔,为全词创造、渲染出了一种特定的、寒冷空旷的氛围。

“遥知易水寒”紧承起句,“遥”字表达了词人与帝后相隔遥远,但是因为心中牵挂,所以能够知道他们在远方被幽禁的痛苦,这种痛苦应该不止是肉体上的寒冷,还有精神上的折磨。

“易水”源出河北,词人一方面借此点出北方国土的沦陷,一方面又取荆轲之所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句意,增添悲愤之感。

“彤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是词人看到的景象,在这里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凄凉情感。

下阕抒情,“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表达了词人对金人的痛恨之情。

“天可老”化用了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海能翻”化用了汉乐府《上邪》中“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诗意。

词人用这些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来说明让自己忘却国耻家仇的不可能。

即便是“天可老,海能翻”这些万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也不能消除对金人的仇恨,以极夸张的比譬反衬自己的创巨痛深。

“频闻潜使问平安”,明明是天翻地覆亦难消除的深仇大恨,朝廷所作的竟然只是遣使问候这样轻飘飘的表面文章,两相对照,令词人黯然神伤,悲愤莫名。

“几时鸾辂还”,以问作结,表现词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

全词写的虽然是亡国之痛,却并不鼓噪喧哗,而是曲折深婉,层层推进,于沉郁压抑之中凌空设譬、突兀而起,复又归于深长的叹息与无尽的忧思。

全词借对二帝的思念与亡国之痛,深刻地表现了南宋初期爱国志士中普遍存在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创作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