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体会

合集下载

学习《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doc

学习《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doc

学习《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体会(讨论稿)王霓潘明日2006年7月目次前言一、RCD定义与功能1、RCD定义2、RCD的保护范围(功能)二、RCD应用应全方位满足继保配置准则1、继电保护的设计依据和基本要求2、RCD的配置应树立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3、关于RCD分级保护问题三、RCD在TT配电系统中的应用1、TT系统的接地故障电流2、RCD是TT系统接地故障理想的保护装置3、TT系统RCD的保护范围应全覆盖4、RCD在TT中应采用分级保护方式5、RCD额定剩余动作电流I△n整定6、辅助等电位联结和独立设备接地装置四、RCD在TN配电系统中的应用1、RCD在TN系统中应用的局限性2、TN系统的电源端装设跳闸式RCD不妥3、RCD在TN系统中的应用范围五、结束语前言《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 (简称<标准>)已于2005年12月1日起实施。

笔者与几位同行对<标准>学习和讨论多次,认为<标准>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简称RCD)的功能、分类、应用范围、应用条件、应用方法、安装、运行及维护管理等都做了全面、明确的规定,使设计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标准>是从RCD本身及其安装和运行的角度规定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笔者试从配电和继保设计的角度探讨RCD作为继保装置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同时也是学习<标准>的心得和体会,如有不妥,敬请<标准>编制者和同仁不吝赐教。

一、RCD定义与功能1、RCD定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RCD)RCD,是指电路中带电导体对地故障所产生的剩余电流超过规定值时,能够自动切断电源或报警的保护装置(<标准>之引言)。

·剩余电流流过RCD主回路电流瞬时值的矢量和(用有效值表示)(<标准>3.3)。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保护功能与作用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保护功能与作用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保护功能与作用下面本人给大家分享一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保护功能与作用。

人体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带电体、会有电流通过人体,俗称触电。

电流通过人体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效应,了解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对于正确分析触电事故、制定安全电流和安全电压的标准,制定防止触电事故的技术措施,正确地使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等都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一、用于直接接触电击保护直接接触:就是人或家畜与带电部分的接触。

一、直接接触的防护;任何电气设备或装置都必须采用一种可靠的基本保护措施,用来防止人体不管是偶然触及或者是过分接近带电导致触电事故发生,基本保护安全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几种:1、绝缘保护:就是用绝缘材料完全把带电导体包起来或封闭起来,保护人体不致于触及这些带电导体,所以,我们在平时工作中,要经常性检查电气设备和绝缘导线的绝缘保护是否完好,要及时更换绝缘损坏的设备或恢复绝缘,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2、护罩及栅栏防护:就是采用护罩、护盖、箱、栅栏等进行隔离,防止与带电体相接触。

3、间距防护:就是保证人体和带电体有一定的距离,防止人体无意接触或过分接近带电体。

例如在用电规程中所规定的电力线路对地面、水面、建筑物等必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4、采用安全电压供电:我国《安全特低电压》规定,采用24V以上的额定工作电压时,必须采取其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防护措施。

5、电气连锁:将电气设备安装在有电气连锁的特定场所,保证人体在通电条件下不能接近带电导体。

例如在通往禁区的门窗上装设安全开关,保证人员进入禁区时处于停电状态。

二、直接接触的有效后备保护: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在基本保护措施失效时,可作为直接接触击保护的补充保护或后备保护措施。

但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后,仍应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并应同时采取其他各项防止电击事故和电气设备损坏事故的技术措施。

在低压触电事故中,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心室纤维性颤动,较少的死亡原因是触电窒息或心脏停跳。

简述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的应用

简述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的应用

简述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的应用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电用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导致用电量急剧增加。

与此同时,大量电气火灾也随之增加,严重威胁着人民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

当出现漏电或者过电流时一般情况较为复杂,尤其是长期的过负荷和漏电,极易引起配电线路过热,加速配电线路的绝缘层老化,导致电缆或导线的绝缘水平质量降低,从而引起电弧,甚至引发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可见,对配电线路进行必要的漏电故障及异常检测是极其必要的。

而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可以准确、有效地监控电气线路是否出现故障或存在异常状况,有利于人们及时发现电气火灾隐患,尽早解决问题,排除火灾隐患。

1 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1.1 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的构成根据国家标准《电气火灾监控系统》(GB14287-2005)以及相关规范《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法》(暂行规定),当前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以及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这三个最基本的产品种类。

其中,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包括监控探测器和剩余电流互感器两部分;而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由监控探测器和测温传感器两部分构成。

1.2 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端探测头,如剩余电流互感器可以通过电磁场的感应原理及温度效应的变化检测该电气设备中的电流、温度等参数是否发生异常或突变,并采集该信息输送到监控探测器里,经放大、A/D转换、CPU对变化的幅值进行分析、判断,对比事先设定的报警值,若超出设定值便会发出报警信号,并输送到监控设备中,警告监控设备的识别、判定,若存在火灾隐患,监控主机将立即发出火灾报警信号。

通过点亮报警指示灯,发出报警音响,并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火灾报警的形式提醒值班人员注意,及时检测配电线线路,消除隐患,避免发生火灾。

简析国家规范对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使用的几点要求

简析国家规范对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使用的几点要求

简析国家规范对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使用的几点要求摘要:在使用RCD的过程中,认真理解RCD的动作原理,并且根据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正确选型,合理配置,才能发挥RCD的作用,保护人民生命和设备的安全。

关键词: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强制要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RCD)在20世纪80后在我国开始使用,它主要由检测元件(零序电流互感器)、中间环节(包括放大器、比较器和脱扣器等)、执行元件及试验元件等部分组成。

是防止人身电击伤害事故、电气火灾和电气设备损坏事故的有效措施。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 13955-2005)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进行了定义。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是指电路中带电导线对地故障所产生的剩余电流超过规定值时,能够自动切断电源或报警的保护装置,包括各类带剩余电流保护功能的断路器、移动式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和剩余电流动作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剩余电流继电器及其组合电器等。

一、为了合理的选择和使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4-2011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 13955-2005)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使用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说明。

1、《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针对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方面作了强制要求1)对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在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中,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只作为直接接触电击事故基本防护措施的补充防护措施(不包括对相与相、相与N线间形成的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保护)。

” 用于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时,应选用一般型(无延时)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其额定动作电流不超过30mA。

”2)对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间接接触电击事故防护措施的主要措施是采用自动切断电源的保护方式,以防止由于电气设备绝缘损坏发生接地故障时,电气设备的外露可接近导体持续带有危险电压而产生电击事故或电气设备损坏事故。

潜污泵末端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潜污泵末端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潜污泵末端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江苏省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核中心许秀芳剩余电流即过去所说的漏电电流,是指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或设备绝缘损坏,或人触及带电体时,各相电流的向量和不为零,此电流就是漏电电流。

为与国际接轨,现行规范上则统一称为剩余电流。

对其保护装置称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简称为RCD。

在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常常对潜污泵回路是否装设RCD,在什么位置装设以及对RCD动作电流(I)和动作时间(Δt)的整定方面均存在一些Δn不同的做法,这里谈谈自己的认识供参考。

一、潜污泵装设RCD的必要性1、国家标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 13955-2005第4.5.1条h)款,将“装在水中的供电线路和设备”列入“必须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设备和场所”条款之中,潜污泵属此类情况。

2、惨痛的教训证明,潜污泵回路装设RCD是非常必要的。

2007年7月江苏省建筑工程电气审图人员在江宁召开的技术研讨会上就此问题展开过讨论,当时无锡市审图人员就该市曾发生过在潜污泵水坑里电死人的事例说明装设RCD的必要性。

2008年8日,现代快报周五B4版刊登了一则《电梯井积水维修工被电死》的报导,内容是:8月6日晚8点左右,在南京集庆门大街江南名府小区内一幢高层建筑的电梯发生故障,44岁的维修工王某赶来修理。

他到现场后,发现电梯井底坑内有积水,便决定先把水舀出来……。

当110人员赶来营救时,发现死者手中捏着一根电线,分析是由于电线漏电导致王某触电死亡。

虽然这篇报道对事故原因的分析不是很具体,也没有与潜污泵直接挂上钩。

但这个惨痛的教训再次告诉我们,凡是在水中的电气设备如电开水器、电热水器、电锅炉、水下灯、水下电缆以及其他水中用电设备,都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即采用12V或6V的特低电压供电(如水下灯),而对于非特低电压供电的设备则必须加装RCD保护。

二、如何装设RCD才有效?1、IΔn与Δt的确定由于当人体触电时导致人体心室纤颤的电流阈值是30mA,所以只要不大于30mA且使RCD快速动作,均能保证当遭受电击发生心室纤颤致死前及时切断电源使人免于死亡。

GB13955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

GB13955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

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 13955-92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2-19发布1993-05-01实施低压配电系统中装设漏电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是防止电击事故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防止漏电引起电气火灾和电气设备损坏事故的技术措施。

但安装漏电保护器后,仍应以预防为主,并应同时采取其它各项防止电击和电气设备损坏事故的技术措施。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正确选择、安装、使用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器及其运行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电压为交流50Hz、220/380V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用电系统。

本标准所指的漏电保护器,是指当电路中的漏电电流超过允许值时,能够自动切断电源或报警的漏电保护装置,包括各类漏电断路器、带漏电保护的插头(座)、漏电保护继电器、漏电火灾报警器、带漏电保护功能的组合电器等。

1引用标准GB3787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6829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GB4776 电气安全名词术语GB9706.1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安全要求JB1284低压断路器3术语3.1 直接接触direct co ntact人体、家畜与带电导体的接触。

3.2 间接接触in direct co ntact人体、家畜与故障情况下变为带电的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的接触。

3.3 冲击电压不动作型漏电保护器in pulse voltage non-operat ing type residual Curre nt operated protective devices漏电保护器呈闭路状态时,在规定的冲击电压作用下不动作的漏电保护器。

3.4 总保护main protection漏电保护器安装在低压电网电源端或进线端实现对所属网络的整体保护。

3.5 分级选择性保护selective section protection漏电保护器分别装设在电源端,支(干)线路、负载端、构成两级及以上漏电保护系统,且各级漏电保护器的漏电动作电流值与动作时间协调配合,实现具有选择性的分级保护。

浅析剩余电流保护器在应用上的几个问题

浅析剩余电流保护器在应用上的几个问题

浅析剩余电流保护器在应用上的几个问题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也叫漏电保护器)在我国应用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它是防止由于间接或直接接触引起的单相触电事故、防止由于线路漏电引起电气火灾等的一种良好有效的防护保护措施。

在低压电网中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可以防止人身触电、电气火灾及电气设备损坏。

世界各国和国际电工委员会通过制订相应的电气安装规程和用电规程在低压电网中大力推广使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当今漏电保护器在工厂和居民住宅用电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漏电保护器在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随之体现出来,特别是漏电保护器频繁动作等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供电可靠性,阻碍了漏电保护器在现场中的应用。

通过总结、分析发现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出现的一些故障,主要是由于在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过程中存在问题或对供电线路及用电设备的泄漏电流关注程度不够以及一些人为因素所引起的.本文针对这几方面,分析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在配置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阐述了正确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1.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配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 由于漏电保护装置在防止人身伤害及火灾事故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住宅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农网改造中,按照相关要求,只改造了用户家用剩余电流保护器以上部分的线路和设备,用户家中的线路没有更新,有的已经用了十几年,导线绝缘早已老化,加上部分用户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损坏后没有及时更换,存在漏电隐患,造成家用漏电保护装置发生不必要动作,最终致使二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频繁跳闸,从而影响了供电可靠性,笔者遇到过很多此类情况。

1.2 在《住宅设计规范》简称《规范》GB50096-1999在1999年6月1日已明确了漏电保护装置的设置方法,但在实施中,漏电保护装置具有选择性差的缺点,在行业内也引起了一些争论。

如果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布局不合理,总保护控制低压电网范围大,分支线路多,若一处漏电跳闸,会引起整个台区或整条线路停电;在农村每台配电变压器的低压出线一般都在两条以上,每条出线都装有保护器,如果其中一个用户设备漏电引起保护跳闸,将造成整条线路上其他用户都无电,只有待电工查明原因,并且处理完毕后方可恢复供电,从而影响了其他用户的正常生活用电。

道路照明选择带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断路器

道路照明选择带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断路器

道路照明设计时注意选择带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断路

国标《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中,4.5条款指出,安装在户外的电气装置必须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根据以上要求,今后道路照明工程设计时,在出线回路上,应设置带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断路器。

近几年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漏电保护器损坏、人为解除运行现象非常严重,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原因是漏电保护器的频动、拒动,严重影响了正常用电,使管、用电人员对漏电保
护失去信心,乃至放弃。

从系统原理分析,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漏电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设定不合适,是漏电保护器频动、拒动的主要原因。

由于路灯线路敷设于地下,在灯杆下部有线路接头,而且,在一个路灯配电回路中,这样的接头数量也往往在20个以上,因此,线路自身存在着一定的自然漏电电流。

而漏电电流的大小取决于施工质量,具有离散性。

为此,根据路灯管理部门实际管理经验,暂定在每个路灯出线回路上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动作电流选择100mA ,动作时间选择0.5S 。

今后设计中,暂按上述要求设置。

工程实施后,应加强与路灯管理部门沟通,了解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设置后的工作状
况,以便在必要时对漏电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进行进一步调整完善,使之适应路灯系统的电气运行特性。

动作电流我无多少异议,但动作时间应该没必要那么长,即0.5 s没必要,最关键是它也无规范依据。

动作时间越长,造成危险的可能性越大。

我觉得不宜超过0.2s。

——我个人之见,供大家
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体会
(讨论稿)
王霓潘明日
2006年7月
目次
前言
一、RCD定义与功能
1、RCD定义
2、RCD的保护范围(功能)
二、RCD应用应全方位满足继保配置准则
1、继电保护的设计依据和基本要求
2、RCD的配置应树立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
3、关于RCD分级保护问题
三、RCD在TT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1、TT系统的接地故障电流
2、RCD是TT系统接地故障理想的保护装置
3、TT系统RCD的保护范围应全覆盖
4、RCD在TT中应采用分级保护方式
5、RCD额定剩余动作电流I△n整定
6、辅助等电位联结和独立设备接地装置
四、RCD在TN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1、RCD在TN系统中应用的局限性
2、TN系统的电源端装设跳闸式RCD不妥
3、RCD在TN系统中的应用范围
五、结束语
前言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 (简称<标准>)已于2005年12月1日起实施。

笔者与几位同行对<标准>学习和讨论多次,认为<标准>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简称RCD)的功能、分类、应用范围、应用条件、应用方法、安装、运行及维护管理等都做了全面、明确的规定,使设计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标准>是从RCD本身及其安装和运行的角度规定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笔者试从配电和继保设计的角度探讨RCD作为继保装置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同时也是学习<标准>的心得和体会,如有不妥,敬请<标准>编制者和同仁不吝赐教。

一、RCD定义与功能
1、RCD定义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RCD)
RCD,是指电路中带电导体对地故障所产生的剩余电流超过规定值时,能够自动切断电源或报警的保护装置(<标准>之引言)。

·剩余电流
流过RCD主回路电流瞬时值的矢量和(用有效值表示)(<标准>3.3)。

·接地故障电流
由于绝缘故障而流入地的电流(<标准>3.8)。

·对地泄漏电流
无绝缘故障从设备的带电部件流入地的电流(<标准>3.9)。

·额定剩余动作电流(I△n)
制造厂对RCD规定的剩余动作电流值,在该电流值时,RCD应在规定的条件下动作。

·额定剩余不动作电流(I△no)
制造厂对RCD规定的剩余不动作电流值,在该电流值时,RCD应在规定的条件下不动作。

2、RCD的保护范围(功能)
<标准>在引言中对RCD的保护功能是这样描述的:“低压配电系统中装设RCD是防止直接接触电击事故和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防止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接地故障引起电气火灾和电气设备损坏事故的技术措施。


上述RCD保护范围都是由接地故障引发的各种危害(事故)。

接地故障是“罪魁祸首”,是“万恶之源”。

从大局看,RCD是接地故障电流保护装置。

二、RCD应用应全方位满足继保配置准则
1、继电保护的设计依据和基本要求
继电保护的设计应以合理的运行方式和故障类型作为设计依据,并应满足速动性、选择性、可靠性和灵敏性四项基本要求。

RCD作为继保装置,在配电系统中的配置应全方位满足这一设计准则和基本要求。

2、RCD的配置应树立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
选用接地故障作为继电保护设计的故障类型,并以此为主线进行继电保护设计,再对继保设计进行复核,复核内容是:由接地故障引发的各种危害是否得到全面而有效的防护,并对设计进行调整和补充。

如其不然而是采用孤立处理各种危害的防护措施,极易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混乱之中。

3、关于RCD分级保护问题
1)RCD采用分级保护的主要目的是当发生接地故障自动切断电源时,缩小停电范围和查找故障点范围。

2)采用三级保护时RCD分别装设在电源端、负荷群首端和负荷端构成三级串接保护系统。

采用二级保护时RCD分别装设在电源端和负荷端或负荷群首端。

分级保护上下级RCD的额定电流、剩余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应满足选择性配合的要求。

3)分级保护RCD的末级(负荷端或负荷群首端)保护范围必须是全覆盖,以避免扩大事故停电范围。

<标准>4.5.1.f有“……除壁挂式空调插座外的其他电源插座或插座回路”必须安装RCD的规定。

言外之意是说壁挂式空调插座回路可以不装设RCD,原因不外乎是其正常对地泄漏电流过大而不能满足RCD的剩余动作电流整定值I△n≤30mA的要求。

但是,不管是何种原因,只要RCD为
分级保护,壁挂式空调插座作为末级配电中的负荷,必须装设RCD(在末级RCD 保护范围之内)。

不同的只是允许RCD在此情况下的剩余动作电流的整定值I△n >30mA。

这样做虽然放弃了对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保护作用,却保证了分级保护的选择性要求,避免了扩大事故停电范围。

三、RCD在TT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1、TT系统的接地故障电流I D
采用TT接地型式的低压(380/220V)配电系统,当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故障电流I D(图一)由下式决定:
I D=220V/(RB+RA)
RB:电源工作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欧);
RA:设备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和外露可接近导体的接地导体的电阻总和(欧)。

注:I D为接地故障电流
Uf为预期接触电压
图一TT配电系统接地故障回路
由上式和图一可见I D具有以下特点:
1)I D是流入地中的电流;
2)设RB=1欧,RA=4欧,则有如下结果:
·I D=220/(1+4)=44A;
·预期接触电压Uf=RA·I D=4x44=176V
·当该回路装设高灵敏度的RCD,且额定剩余动作电流整定值为I△n=30mA 时,可能出现的预期接触电压Uf'=RA·I△n=4x0.03=0.12V。

3)式中RB为定值,故I D的大小仅取决于RA。

当各组RA的取值大体相同时,则接地故障点不论发生在系统的何处,其I D值大体相同。

2、RCD是TT系统接地故障理想的保护装置
由以上分析可知,TT系统接地故障电流I D的大小与故障点距电源的远近无关,与负荷电流的大小也无关。

I D既不是短路电流也不具有短路电流的特点;又不是过载电流也不具有过载电流的特点。

因此,低配中常规的短路保护装置和过载保护装置都难当TT系统接地故障保护的重任。

RCD是通过检测流入RCD主回路中的不平衡电流(流入地中或PE的分流)而起保护作用的。

因此RCD是TT系统理想的接地故障保护装置。

3、TT系统RCD的保护范围应为全覆盖
所谓全覆盖是指TT系统从电源进线端至末端负荷包括所有线路、配电装置和电气设备都置于RCD的保护范围之内。

理由如下:
1)TT系统的各个部位都有发生接地故障的可能性;
2)如果不是全覆盖,当“漏网者”发生接地故障时,不仅有引发电气火灾和电击事故的可能,而且使接在同一设备接地装置RA及其PE线上包括已安装RCD的所有外露可接近导体带上危险的对地电压(如图一所示),以致造成更大危害。

3)如前所述,RCD是TT系统接地故障理想的保护装置,因此,由RCD实现全覆盖保护,责无旁贷。

实现RCD全覆盖保护的基本方法是在电源端安装R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