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刘辅》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6)全文

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6)全文

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6)全文(1)陵阳:县名。

在今安徽太平县西北。

(2)祖道:饯行。

(3)美俗使者:宣美风化之使者。

(4)尚书令:官名。

尚书的长官。

(5)廷尉:官名。

掌刑狱。

九卿之一。

(6)请一等之罪:请求减死罪一等。

(7)髠钳:刑罚名。

剃去头发曰髠,以铁圈束颈曰钳。

(8)君律:谓您廷尉官掌刑律。

(9)阳翟:县名。

今河南禹县。

(10)三人:指钟威、赵季、李款。

(11)负其兄:恃其兄之权势。

(12)其具:误倒。

当作具其。

(13)黄霸:《循吏传》有其传。

(14)先令:先为遗令。

(15)法:谓按照规定。

赙(f ):以财物助丧事曰赙。

(16)椁:棺外的套棺。

(17)关都尉:官名。

掌关之守卫。

赞曰:盖宽饶为司臣,正色立于朝,虽《诗》所谓国之司直无以加也(1)。

若采王生之言以终其身,斯近古之贤臣矣。

诸葛、刘、郑虽云狂瞽,有异志焉(2)。

孔子曰:吾未见刚者(3)。

以数子之名迹,然毋将汗(污)于冀州,孙宝桡于定陵(4),况俗人乎!何并之节,亚尹翁归云(5)。

(1) 国之司直:《诗郑风羔裘》之诗句。

谓国家主持直道之人。

(2)异志:犹奇志。

(3) 吾未见刚者:见《论语公冶长篇》。

谓刚直者难得。

(4)孙宝桡于定陵:谓孙宝受定陵侯淳于长请托而不治杜稚季。

(5)尹翁归:本书卷七十六有其传。

1。

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4)全文

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4)全文

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4)全文(1)鸿嘉:汉成帝年号,共四年(前20 前17)。

(2)广汉:郡名。

郡治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南。

(3)益州:汉十三刺史部之一。

其区约当今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境。

(4)矫制:指擅自遣归群盗。

(5)商为乱首:言扈商失职,致有群盗,故称为乱首。

(6)冀州:汉十三刺史部之一。

其地主要相当于今河北省境。

(7)丞相司直:官名。

掌佐丞相举不法。

时帝舅红阳侯立使客因南郡太守李尚占垦草田数百顷(1),颇有民所假少府陂泽(2),略皆开发(3),上书愿以入县官(4)。

有诏郡平田予直(值)(5),钱有贵一万万以上(6)。

宝闻之,遣丞相史按验,发其奸,劾奏立、尚怀奸罔上,狡猾不道。

尚下狱死。

立虽不坐(7),后兄大司马卫将军商薨(8),次当代商(9),上度立而用其弟曲阳侯根为大司马票(骠)骑将军(10)。

(1)红阳侯立:王立。

南郡:郡名。

治江陵(今湖北江陵)。

草田:荒田。

(2)假:租用。

少府陂泽:少府所属的陂泽。

(3)开发:谓已耕种,而非新垦。

(4)上书愿以入县官:谓王立上书愿将占垦地转卖给官府。

(5)平田予值:谓据田给价。

(6)有贵一万万以上:谓抬高了田价。

(7)不坐:谓没有定罪。

(8)大司马卫将军商:王商。

(9)次:谓依次序。

(10)度:越过。

会益州蛮夷犯法,巴蜀颇不安(1),上以宝著名西州(2),拜为广汉太守,秩中二千石(3),赐黄金三十斤。

蛮夷安辑,吏民称之。

(1)巴、蜀:两郡名。

巴郡治江州(在今四川重庆市江北)。

蜀郡治成都(今四川成都市)。

(2)西州:指益州。

(3)秩中二千石:郡守秩二千石,今孙宝秩中二千石,为特殊优待。

征为京兆尹(1)。

故吏侯文以刚直不苟合常称疾不肯仕,宝以恩礼请文,欲为布衣友,日设酒食,妻子相对。

文求受署为掾,进见如宾礼。

数月,以立秋日署文东部督邮(2)。

入见,敕曰(3):今日鹰隼始击(4),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掾部渠(讵)有其人乎(5)?文卬(仰)曰(6):无其人不敢空受职。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三国志 刘放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三国志 刘放传》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刘放传》原文及翻译三国志原文:刘放,字子弃,涿郡人。

汉广阳顺王子西乡侯宏后也。

历郡纲纪,举孝廉。

遭世大乱,时渔阳王松据其土,放往依之。

太祖克冀州,放说松曰:“往者董卓作逆,英雄并起,阻兵擅命,人自封殖,惟曹公能拔拯危乱,翼戴天子,奉辞伐罪,所向必克。

以二袁之强,守则淮南冰消,战则官渡大败;乘胜席卷,将清河朔,威刑既合,大势以见。

速至者渐福,后服者先亡,此乃不俟终日驰骛之时也。

昔黥布弃南面之尊,仗剑归汉,诚识废兴之理,审去就之分也。

将军宜投身委命,厚自结纳。

”松然之。

会太祖讨衰潭于南皮,以书招松,松举雍奴、泉州、安次以附之。

放为松答太祖书,其文甚丽。

太祖既善之,又闻其说,由是遂辟放。

建安十年,与松俱至。

太祖大悦,谓放曰:“昔班彪依窦融而有河西之功,今一何相似也!”乃以放参司空军事,历主簿记室,出为郃阳、诩、赞令。

魏国既建,与太原孙资俱为秘书郎。

明帝即位,尤见宠任,同加散骑常侍;进放爵西乡侯,资乐阳亭侯。

太和末,吴遣将周贺浮海诣辽东,招诱公孙渊。

帝欲邀讨之,朝议多以为不可。

惟资决行策,果大破之。

近爵左乡侯。

放善为书檄,三祖诏命有所招喻,多放所为。

青龙初,孙权与诸葛亮连和,欲惧出为寇。

边候得权书,放乃改易其辞,往往换其本文而傅合之,与征东将军满宠,若欲归化,封以示亮。

亮腾与吴大将步止骘等,骘等以见权。

权惧亮自疑,深自解说。

是岁,俱加侍中、光禄大夫。

景初二年,辽东平定,以参谋之功,各近爵,封本县,放方城侯,资中都侯。

其年,帝寝疾,欲以燕王宇为大将军,及领军将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辅政。

宇性恭良,陈诚固辞。

帝引见放,入卧内,问曰燕王正尔为放对曰燕王实自知不堪大任故耳帝曰曹爽可代宇不放因赞成之。

又深陈宜速召太尉司马宣王,以纲维皇室。

帝纳其言,即以黄纸授放作诏。

放既出,帝意复变,诏止宣王勿使来。

寻更见放曰:“我自召太尉,而曹肇等反使吾止之,几败吾事!”命更为诏,帝独召爽与放惧受诏命,遂免宇、献、肇、朗官。

《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刘辅》原文及翻译

《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刘辅》原文及翻译

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刘辅》原文及翻译原文:刘辅,河间宗室人也。

举孝廉,为襄贲令。

上书言得失,召见,上美其材,擢为谏大夫。

会成帝欲立赵婕妤为皇后,先下诏封婕妤父临为列侯。

辅上书言:“臣闻天之所与,必先赐以符瑞;天之所违,必先降以灾变:此神明之征应,自然之占验也。

昔武王、周公承顺天地,以飨鱼乌之瑞,然犹君臣祗惧,动色相戒,况于季世,不蒙继嗣之福,屡受威怒之异者乎!虽夙夜自责,改过易行,畏天命,念祖业,妙选有德之世,考卜窈窕之女,以承宗庙,顺神?心,塞天下望,子孙之祥犹恐晚暮,今乃触情纵欲,倾于卑贱之女,欲以母天下,不畏于天,不愧于人,惑莫大焉。

里语曰:腐木不可以为柱卑人不可以为主天人之所不予必有祸而无福市道皆共知之朝廷莫肯一言臣窃伤心。

自念得以同姓拔擢,尸禄不忠,污辱谏争之官,不敢不尽死,唯陛下深察。

”书奏,上怒,使侍御史收缚辅,系掖庭①秘狱,群臣莫知其故。

于是中朝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俱上书曰:“臣闻明王垂宽容之听,崇谏争之官,广开忠直之路,不罪狂狷之言,然后百僚在位,竭忠尽谋,不惧后患,朝廷无谄谀之士,元首无失道之愆。

窃见谏大夫刘辅,前以县令求见,擢为谏大夫,此其言必有卓诡切至,当圣心者,故得拔至于此。

旬日之间,收下秘狱,臣等愚,以为辅幸得托公族之亲,在谏臣之列,新从下土来,未知朝廷体,独触忌讳,不足深过。

小罪宜隐忍而已,如有大恶,宜暴治理官,与众共之。

昔赵简子杀其大夫鸣犊,孔子临河而还。

今天心未豫,灾异屡降,水旱迭臻,方当隆宽广问,褒直尽下之时也。

而行惨急之诛于谏争之臣,震惊群下,失忠直心。

假令辅不坐直言,所坐不著,天下不可户晓。

同姓近臣本以言显,其于治亲养忠之义诚不宜幽囚于掖庭狱。

公卿莫敢尽节正言,非所以昭虞舜之听,广德美之风也。

臣等窃深伤之,唯陛下留神省察。

”上乃徙系辅共工狱,减死罪一等,论为鬼薪②。

终于家①掖庭:宫中旁舍,宫女居住的地方。

②鬼薪:秦汉时的一种徒刑,因最初为宗庙采薪而得名。

《汉书·天文志》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天文志》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天文志》原文及翻译译文《《汉书·天文志》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汉书·天文志》原文及翻译译文《汉书·天文志》原文及翻译汉书原文:日有中道,月有九行。

中道者,黄道。

一曰光道。

光道北至东井①,去北极近;南至牵牛,去北极远;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

夏至至于东井,北近极,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尺五寸八分。

冬至至于牵牛,远极,故晷长;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丈三尺一寸四分。

春秋分日至娄、角,去极中,而晷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七尺三寸六分。

此日去极远近之差,晷景长短之制也。

去极远近难知,要以晷景。

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

日,阳也。

阳用事则日进而北,昼进而长,阳胜,故为温暑;阴用事则日退而南,昼退而短,阴胜,故为凉寒也。

故日进为暑,退为寒。

若日之南北失节,晷过而长为常寒,退而短为常奥。

此寒奥之表也,故曰为寒暑。

一曰,晷长为潦,短为旱,奢为扶。

扶者,邪臣进而正臣疏,君子不足,奸人有余。

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立秋、秋分,西从白道;立冬、冬至,北从黑道;立夏、夏至,南从赤道。

然用之,一块房中道。

青赤出阳道,白黑出阴道。

若月失节度而妄行,出阳道则旱风,出阴道则阴雨。

日行不可指而知也,故以二至二分之星为候。

日东行,星西转,冬至昏,奎八度中;夏至,氐十三度中;春分,柳一度中;秋分,牵牛三度七分中;此其正行也。

日行疾,则星西转疾,事势然也。

至月行,则以晦朔决之。

日冬则南,夏则北;冬至于牵牛,夏至于东井。

日之所行为中道,月、五星皆随之也。

箕星为风,东北之星也。

东北地事,天位也,故《易》曰:“东北丧朋,及《巽》在东南,为风;风,阳中之阴,大臣之象也,其星,轸也。

月去中道,移而东北入箕,若东南入轸,则多风。

西方为雨;雨,少阴之位也。

《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

《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

《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

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

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行郎中户将事。

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侍中阳都侯彭祖不下殿门,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

彭祖时实下门,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

先是时,卫司马在部,见卫尉拜谒,常为卫官繇使市买。

宽饶视事,案旧令,遂揖官属以下行卫者。

卫尉私使宽饶出,宽饶以令诣官府门上谒辞。

尚书责问卫尉,由是卫官不复私使候、司马。

候、司马不拜,出先置卫,辄上奏辞,自此正焉。

宽饶初拜为司马,未出殿门,断其禅衣,令短离地,冠大冠,带长剑,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居处,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

及岁尽交代,上临飨罢卫卒,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

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

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廷尉处其法,半用半不用,公卿贵戚及郡国吏繇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平恩侯许伯入第,丞相、御史、将军、中二千石皆贺,宽饶不行。

许伯请之,乃往,从西阶上,东乡特坐。

许伯自酌曰:“盖君后至。

”宽饶曰:“无多酌我,我乃酒狂。

”丞相魏侯笑曰:“次公醒而狂,何必酒也?”坐者毕属目卑下之。

酒酣乐作,长信少府檀长卿起舞,为沐猴与狗斗,坐皆大笑。

宽饶不说,卬视屋而叹曰:“美哉!然富贵无常,忽则易人,此如传舍,所阅多矣。

唯谨慎为得久,君侯可不戒哉!”因起趋出,劾奏长信少府以列卿而沐猴舞,失礼不敬。

上欲罪少府,许伯为谢,良久,上乃解。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

家贫。

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

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

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犯上意。

上以其儒者,优容之,然亦不得迁。

同列后进或至九卿,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后汉书 谯玄传》原文及翻译不分版本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后汉书 谯玄传》原文及翻译不分版本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后汉书谯玄传》原文及翻译不分版本《后汉书·谯玄传》原文及翻译后汉书原文:谯玄,字君黄,巴郡阆中人也。

少好学,能说《易》《春秋》。

仕于州郡。

成帝永始二年,有日食之灾,诏攀敦朴逊让、有行义者。

州举玄,诣公车,对策高第,拜议郎。

帝数为微行,立赵飞燕为皇后,后专宠怀忌,皇子多横夭。

玄上书谏曰:“臣闻王者承天,继宗统极,保业延祚,莫急胤嗣。

夸陛下圣嗣未立,天下属望,而不惟社稷之计,专念微行之事,爱幸用于所惑。

窃闻后宫皇子产而不育。

臣闻之怛然,痛心伤剥,窃怀忧国,不忘须臾。

夫警卫不修,那么患生非常。

此为贼乱发于左右也。

愿陛下念天下之至重,爱金玉之身,天下幸甚。

〞时数有灾异,玄辄陈其变。

既不省纳,故久稽耶官。

后迁太常丞,以弟服去职。

平帝元始元年,日食,又诏公卿举敦朴直言。

大鸿胪左成举玄诣公车对策,复拜议耶。

四年,选明达政事、能班化风俗者八人。

时并举玄,持节,与大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

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变易姓名,间窜归家,因以隐遮。

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

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假设玄不肯起,便赐以毒药!大守乃自赍玺书至玄庐,曰:“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复辞,自招凶祸。

〞玄仰天叹曰:“唐尧大圣,许由耻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饿。

彼独何人,我亦何人。

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药。

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大守为请述听许之玄遂隐藏田野,终述之世。

时兵戈累年,莫能修尚学业,玄独训诸子勤习经书。

建武十一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谯玄传》〕译文:谯玄,字君黄,是巴郡阆中人。

从小就很好学,能够解释《易经》《春秋》。

在州郡做官。

成帝永始二年,出现日食灾异,成帝就下令推荐敦厚朴实而又谦让、有品行有道义的人。

州里推荐了谯玄,谯玄到官署去,策问应对成绩优异,被授予议郎的官职。

皇帝屡次微服外出,立赵飞燕为皇后,皇后独占宠爱心怀忌妒,很多皇子横遭夭折。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三国志 袁涣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三国志 袁涣传》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袁涣传》原文及翻译三国志原文: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也.父滂,为汉司徒。

当时诸公子多越法度,而涣清静,举动必以礼。

郡命为功曹,郡中奸吏皆自引去。

后辟公府,举高第,迁侍御史。

除谯令,不就。

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

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

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

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

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

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

布诛,乃得归太祖。

涣言曰:“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

夫然,故可与之死而可与之生。

太祖深纳焉。

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太祖从之,百姓大悦。

迁为梁相。

涣每敕诸县:“务存鳏寡高年,表异孝子贞妇。

常谈曰‘世治则礼详,世乱则礼简’,全在斟酌之间耳。

方今虽扰攘,难以礼化,然在吾所以为之。

”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以病去官,百姓思之。

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译文: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

父亲叫袁滂,担任东汉司徒。

当时诸公子的举动大多超越法度,但袁涣清静守法,一举一动皆符合礼数。

郡守任命袁涣担任功曹之职,郡中的奸吏都自行离职.后来被公府征召,在官吏考核中获得较高的等级,升任侍御史。

被授予谯县县令,未去上任。

刘备任豫州牧,推荐袁涣为秀才。

后来袁涣为避难移居于江淮之间,被袁术所任用.袁术每次向袁涣咨询探问,袁涣总是正气凛然地论述自己的主张,袁术辩驳不过,但是仍然敬重他,不敢不对他以礼相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刘辅》原文及翻译
原文:
刘辅,河间宗室人也。

举孝廉,为襄贲令。

上书言得失,召见,上美其材,擢为谏大夫。

会成帝欲立赵婕妤为皇后,先下诏封婕妤父临为列侯。

辅上书言:“臣闻天之所与,必先赐以符瑞;天之所违,必先降以灾变:此神明之征应,自然之占验也。

昔武王、周公承顺天地,以飨鱼乌之瑞,然犹君臣祗惧,动色相戒,况于季世,不蒙继嗣之福,屡受威怒之异者乎!虽夙夜自责,改过易行,畏天命,念祖业,妙选有德之世,考卜窈窕之女,以承宗庙,顺神祇心,塞天下望,子孙之祥犹恐晚暮,今乃触情纵欲,倾于卑贱之女,欲以母天下,不畏于天,不愧于人,惑莫大焉。

里语曰:腐木不可以为柱卑人不可以为主天人之所不予必有祸而无福市道皆共知之朝廷莫肯一言臣窃伤心。

自念得以同姓拔擢,尸禄不忠,污辱谏争之官,不敢不尽死,唯陛下深察。

”书奏,上怒,使侍御史收缚辅,系掖庭①秘狱,群臣莫知其故。

于是中朝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俱上书曰:“臣闻明王垂宽容之听,崇谏争之官,广开忠直之路,不罪狂狷之言,然后百僚在位,竭忠尽谋,不惧后患,朝廷无谄谀之士,元首无失道之愆。

窃见谏大夫刘辅,前以县令求见,擢为谏大夫,此其言必有卓诡切至,当圣心者,故得拔至于此。

旬日之间,收下秘狱,臣等愚,以为辅幸得托公族之亲,在谏臣之列,新从下土来,未知朝廷体,独触忌讳,不足深过。

小罪宜隐忍而已,如有大恶,宜暴治理官,与众共之。

昔赵简子杀其大夫鸣犊,孔子临河而还。

今天心未豫,灾异屡降,水旱迭臻,方当隆宽广问,褒直尽下之时也。

而行惨急之诛于谏争之臣,震惊群下,失忠直心。

假令辅不坐直言,所坐不著,天下不可户晓。

同姓近臣本以言显,其于治亲养忠之义诚不宜幽囚于掖庭狱。

公卿莫敢尽节正言,非所以昭虞舜之听,广德美之风也。

臣等窃深伤之,唯陛下留神省察。


上乃徙系辅共工狱,减死罪一等,论为鬼薪②。

终于家。

(选自《汉书卷七十七·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
【注】
①掖庭:宫中旁舍,宫女居住的地方。

②鬼薪:秦汉时的一种徒刑,因最初为宗庙采薪而得名。

译文:
刘辅,是河间国的皇族人士。

被举为孝廉,担任了襄贲的县令。

上奏章议论国家政事的得失,被皇上召见,皇上赏识他的才能,提拔他担任谏大夫。

正赶上成帝想要立赵婕妤作皇后,先下诏书赐封婕妤的父亲赵临为列侯。

刘辅上书说:“我听说上天如果赞同就一定会赐与吉祥的征兆,上天如果反对就一定会降下灾异和变故,这是神明的应兆,自然的预测。

从前武王、周公顺承天地的旨意,因而享受了白鱼赤乌的祥瑞,然而君臣仍然忧惧,震惊警惕互相劝诫,何况处于当今末世,没有蒙受子孙繁衍的福祉,却屡次遭到上天发威震怒而降下的灾异呢?即使每天自责,改正过错纠正行为,敬畏天命,想到祖宗的功业,好好地选择一个有德的家族,卜求一个美丽贤能的女子,以继承宗庙,顺应天神的心意,满足天下民众的
愿望,繁衍子孙的吉祥尚且担心来得晚,如今却触发情意放纵欲望,倾心于这个卑贱的女子,想要把她作为天下人之母,对上天不感到敬畏,对百姓不感到惭愧,没有比这更糊涂的了。

俗话说:‘腐朽的木材不能用来作柱子,卑贱的人不能让他作主人。

上天和百姓都不赞成的,一定有祸害而没有益处,这是街市上和道路上的人都知晓的道理,朝廷中却没有人肯说一句真话,我私下里感到伤心。

我想到因为与皇上同姓才得到提拔,光享受俸禄而不尽忠,污辱了谏诤的官职,不敢不冒死进言,希望陛下您深切地审察。

”奏章上奏以后,皇上震怒了,派侍御史逮捕了刘辅,把他囚禁在后宫的秘密监狱里,大臣们都不了解其中的缘故。

当时中朝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都上奏说:“我们听说英明的君王广泛地听取意见,重视谏争之官,广开忠直之士的言路,对狂妄和偏急的言论也不加罪,然后群臣各守自己的职位,尽量献出自己的忠诚和智谋,朝廷无后顾之忧,朝中没有阿谀奉承的官员,君主没有背离正道的过失。

我们私下看到谏大夫刘辅,以前凭县令的身份求见皇上,被提拔为谏大夫,这表明他的议论必定有卓越异常和切实确当,符合圣意的内容,所以才能够被提拔到这样的职位。

可是十天之间,却被收捕囚禁在秘密监狱里,我们愚昧无知,认为刘辅有幸得以托身为皇族的亲属,处于谏官的行列,他从下面的职位上来,不知道朝廷的体制,独自触犯忌讳,不值得深究。

小罪应当隐忍一些,如果有重大的罪恶,应该交给司法官员公开审理,让大家都知道他的罪状,共同惩罚他。

从前赵简子杀害他的大夫鸣犊,孔子走到黄河边又回去了。

现在上天的心意不快,灾害变异屡次降临,水灾旱灾接连不断,正是应当宽厚为怀,广泛征询意见,褒扬正直以尽量发挥百姓力量的时候。

但是却对敢于谏争的大臣施行悲惨突然的诛杀,使大家感到震惊,使忠诚正直之士寒心。

如果刘辅不是因为直言敢谏而犯罪,那么对他所犯的罪恶不公开宣布,天下人就都不能知道。

与皇上同姓以及亲近皇上的大臣,本来是因为敢于说真话而获得显贵,从管理亲属保护忠直之士的意义上说实在不应该将他秘密囚禁在后宫的监狱里。

公卿大臣不敢再尽忠职守坚持正论,这不是发扬虞舜倾听臣下的意见,弘扬品德美好风气的做法。

我们私下里深深为此感到痛心,希望您留意审察。


皇上于是将刘辅迁移囚禁到少府所管的诏狱,减死罪一等,判处给宗庙服劳役。

他终老在家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