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_知识点复习提纲_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电》1、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

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

2、电有不同的种类:根据电的形成可以把电分为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三大类;根据点的危险程度可以把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

4、发电厂出的、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5500V以上的高压电也是一种交流电,这两种电都有触电危险。

干电池里1.5V的电是没有触电危险的。

5、由电池、电线、灯泡等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6、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8、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容易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

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

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10、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

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

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12、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

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13、电池和灯泡都可以串联和并联。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梳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种子包括种皮和胚,部分种子还有胚乳。

3.种皮:坚韧,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4.胚包括子叶、胚根、胚芽、胚轴。

(1)子叶:储藏或转运营养物质。

有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的种子有两片子叶。

(2)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3)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4)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2.种植凤仙花1.种植凤仙花的方法(1)选种: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目的是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2)准备好花盆和土,先把一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3)用手指在土里按2-3个洞,深度1cm左右。

在每个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的种子,然后用土盖住洞。

(4)往花盆中浇一些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2.观察种子在土壤中发生的变化(1)观察工具:种植杯。

(2)在透明玻璃的内壁上放几层卫生纸,里面放点土,让卫生纸粘在玻璃壁上。

(3)将种子放在杯壁和卫生纸之间。

(4)向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3.种子萌发:指种子从吸胀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变化。

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和充足的空气。

3.种子长出了根1.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根迅速向下生长,然后长出茎和叶。

(2)无论把种子朝什么方向放置,根最终都是向下生长的。

(3)根、茎、叶三者之中,根生长最迅速,也是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来的。

2.根芽:从植物根部长出的幼芽。

根和芽出土后,移植后可成为独立植株。

3.主根系统:具有强壮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

4.须根系统: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许多根,根细长如须。

5.变态根: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的根称为变态根。

变态根是植物在长期进化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6.探索植物根的作用(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整理ppt课件ppt课件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整理ppt课件ppt课件

2.静 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 人类在内的生 物和非生物。 物质中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 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一物体不显 示带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互相吸引)。
3.闪电 是一种静电现象,我国古建筑的许多宝塔的顶端都有 一根金属物,在雷雨天起到了避雷的作用。
.
6
体验静电现象
.
7
体验静电现象
.
8
体验静电现象
女孩用手触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
“怒发冲冠”
.
9
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 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
10
不一样的电荷
静电存在于所有物质中, 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原来,物质中同时具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 所以一物体不显示带电。
.
11
不一样的电荷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梳子带负 电荷,头发带正电荷。 当它们靠近时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
12
不一样的电荷
用羊毛制品反复摩擦充气气球的一个侧面
.
13
不一样的电荷
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物体不显示带电
甲物体中的电荷
乙物体中的电荷
.
14
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 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
锌壳,. 负极,用“-”表示 29
导线
外面:绝缘的橡胶。
里面:导电金属丝。
.
30
.
31
电在小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
32
探究活动:让小灯泡发光
电池
小灯泡
导线
.
33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上课讲义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上课讲义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一、电单元科学概念:1、静电存在于所有物质之中,平时不显示带电,是因为物质同时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

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2、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所以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常见的静电现象:打雷闪电、冬天脱毛衣,会看到火花并听到“劈啪声”、梳头时头发和梳子会相互吸引、塑料梳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起碎纸片、冬天干燥时,两个人相互接触会有触电的感觉等。

5、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直流电。

交流电有220V的电和高压电,会致人死亡。

6、电还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人体能承受低于36V的电。

7、只有电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发光。

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8、电池两端直接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通路。

电不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间是断路。

9、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10、像铜丝那样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带水的材料、铅笔芯……。

像塑料那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塑料、橡胶、石头、陶瓷、玻璃、干木头、纸……。

11、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安全用电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

12、开关是一种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用导体和绝缘体两种材料做成。

13、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家庭一般用并联。

14、两节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比用一节电池亮。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小灯泡不会更亮。

15、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比只用一个灯泡发光暗些。

两个灯泡并联起来,灯泡亮度和用一个灯泡一样。

四年级科学(下册)PPT课件(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PPT课件(教科版)

检测导线: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和一根电 线的两端相连接,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根 电线没有故障;如果小灯泡不亮,则说明这根电 线有故障。
检测灯泡: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和灯泡的 两个连接点相连接,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 个灯泡没有故障;如果小灯泡不亮,则说明这个 灯泡有故障。
检测电池: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将 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里,看 看小灯泡会不会亮,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电池 还有电;如果小灯泡不亮,则说明这电池没有电 了.
•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比如摩擦)时,就 容易使一个物体上的电荷转移到另外一个 物体上,物体表面的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 了,物体就显示出了电性。
用充气的气球和头发摩擦后分开,再用经过摩 擦的气球的一侧去靠近头发,观察现象。
进一步研究发现:
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 这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性质极其相似。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互相吸引 。
本节课需要同学们解决的问题:
1、给你一些生活用品,你能够区分出它们是 否导电。
2、对日常生活的一些用电行为能够判断是否 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
本节课需要同学们解决的问题:
1、给你一些生活用品,你能够区分出它们是 否导电。
2、对日常生活的一些用电行为能够判断是否 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
科学——四年级下册
电路出故障了
复习提问:
1.说出下列电路元件的名称
电池 导线 灯泡
开关
以提供的材料为原料,小组合作连接下面的这 个电路。
电池

开关
线
灯座、灯泡
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 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一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的生命的。

2、解剖种子的顺序是先剖开种皮,在分开子叶,然后在用放大镜观察两片子叶的连接处有什么。

3、种子的种皮能保护内部的组织结构。

4、观察植物的种子时不宜采用的方式是用嘴尝。

5、浸泡一天的种子的胚芽变长。

6、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主要原因是种子的胚被虫子咬坏。

6、浸泡一天的蚕豆种子,种子外部的种皮破裂,内部的胚根和胚芽开始萌发。

7、不同植物的种子大小,形状,颜色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

8、种子的结构:种皮:保护种子,减少水分流失;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根:形成根;子叶:为胚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

第二课种植凤仙花1、我们选种子时,要选择那些丰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2、为了看清楚种子的萌发过程,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卫生纸,应该把种子放在杯壁和卫生纸之间。

3、种植凤仙花应该选择的季节是春季。

4、凤仙花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5、最适宜种子萌发的环境是潮湿、松软的土壤。

6、播种后一般经过7到10天凤仙花的种子会萌收回幼苗。

7、凤仙花种子萌发需要相宜的温度、水分、空气、泥土等必备前提。

8、播种凤仙花种子时,要先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口上,然后再放适量的土。

放一块小瓦片的目的是浇水时,多余的水会流出,而土壤不会随着流出。

9、播种凤仙花时,凤仙花种子埋入土中的合理深度大约为1厘米。

10、播种完成后,要在花盆中浇适量的水,适量的水是指使土壤湿润即可。

11、播种完成后,要将花盆放在温暖的地方。

12、播种凤仙花时,要挑选丰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丰满的种子储备的营养更丰富,更利于萌发,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能保证胚是完整的。

第三课种子长出了根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04
教学方法与技巧
启发式教学
总结词
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和思考能力。
详细描述
教师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规律, 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 主学习的能力。
实验教学
总结词
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 动手能力。
详细描述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 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05
教学资源推荐
图书资源
《科学探索者》系列图书
这是一套美国中学主流科学教材,内容涵盖了生物、化学、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 ,适合作为科学四年级下册的辅助教材。
《小小科学家》系列图书
该系列图书专为小学生设计,内容生动有趣,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科学知识, 适合作为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配套读物。
网络资源
第2章: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分类
生物的分类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 基础,这一节将介绍生物的分类 方法和分类体系,以及不同分类
等级的特征。
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是生物界的重要组成之一, 这一节将介绍植物的多样性和植
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动物的多样性
动物是生物界中种类最多、形态 最复杂的类群,这一节将介绍动 物的多样性和动物的生态适应性
使用建议
教师指导
建议教师在使用本教科书 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实验 活动。
学生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积极参与实验和活动,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家长参与
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 过程,共同关注孩子的科 学素养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整理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 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能观察到种子更多的特征。

3. 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细微结构和颗粒较小的种子的特征。

4. 不同植物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5. 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可以将种子放入水中,观察种子在水中的沉浮。

6.7.8. 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来繁殖后代。

(马铃薯、洋葱、番薯等)9. 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然后长出茎和叶,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地性)E:(1)选用红色的水是为了便于观测。

(2)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防止试管中的水蒸发到空气中。

(4)实验结论:试管中水面下降说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13.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

常见的有直根系、须根系和变态根。

(2)实验结论:茎具有运输的作用。

18.不同形态的茎20.像凤仙花一样由雄蕊、雌蕊、花萼和花瓣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完全花。

如:油菜花、白菜花、豌豆花、牵牛花、桃花、玉兰花、梨花、海棠花、迎春花等。

21.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

如:南瓜花、黄瓜、丝瓜、柳树、杨树、桑树等。

22.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两性花。

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雄花,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雌花,雄花和雌花都是单性花。

23.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传粉的过程。

只有完成传粉,植物的花才能发育成果实。

24.像油菜花那样由蜜蜂等昆虫传播花粉的叫做虫媒花。

像蒲公英那样,靠风传播花粉的叫风媒花。

25.植物有传播花粉的方法:(1)自花传粉,如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芝麻等;(2)异花传粉;(3)风媒花,如杨树、栎树、桦树等;(4)虫媒花,如油菜花、白菜花、桃花等。

26.果实一般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

27.果皮的作用是能保护胚珠,使种子正常发育。

28.苹果、桃子、西瓜等我们食用的是植物的果实。

豌豆、莲子、花生等我们食用的是植物的种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 电路出故障了
科学概念: 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过程与方法: 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 精神。 教学重点: 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 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第2课 点亮小灯泡
小知识: 1、电压是指电路中两点A、B之间的电位差(简 称为电压),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 电位的方向。电压的国际单位制为伏特(V),常 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μ V)、千伏(kV) 等。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 则称之为稳恒电压或恒定电压,简称为直流电 压,用大写字母U表示。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 随时间变化,则称为变动电压。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第3课 简单电路
教材知识点: 一、带灯座的电路 1、观察这些带座材料的构造,明白这些材料 在电路中起到的作用。 2、画实物电路图,引导学生将实物图形简化。 二、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1、新的电路连接好时,要让他们把这些电路 图画在实验记录单上,以便讨论、交流时使用。 2、重视交流汇报的过程。
第1课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 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 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象
教材知识点: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列举静电现象(略)。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 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3、教材第2页下面三幅图片分别为:“冬季 里,女孩摘掉毛线帽瞬间,头发竖立起来”“触 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头发竖立”“闪电”三 种静电现象。
第5课 导体与绝缘体
教材知识点: 一、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块橡皮的活动,让孩 子经历“预测——检测灯泡是否会亮——检测橡 皮能否通过电流使灯泡发光——重复检测橡皮— —记录检测结果”的过程。 2、让孩子整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表见 解,然后根据检测记录表,整理出哪些是导体, 哪些是绝缘体,并说说导体与绝缘体各自的特点。 3、每次检测都要严格按照“检测检测器—— 预测——检测——重复检测”的过程进行。
第2课 点亮小灯泡
小知识: 2、电压可分为高电压,低电压和安全电压。 高低压的区别是:以电气设备的对地的电压值 为依据的。对地电压高于250伏的为高压。对 地电压小于250伏的为低压。安全电压指人体 较长时间接触而不致发生触电危险的电压。
点此播放实验视频
第2课 点亮小灯泡
小知识: 3、常见的电压值:维持人体生物电流的电压 约1mV ;碱性电池标称电压 1.5V;电子手表 用氧化银电池两极间的电压 1.5V ;手持移动 电话的电池两极间的电压 3.6V;对人体安全 的电压干燥情况下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的电 压 220V(日本和一些欧洲的国家的家用电压 为110V);动力电路电压 380V;电视机显像 管的工作电压10kV以上;高压输电线路电压可 高达10千伏至500千伏。
第4课 电路出故障了
小知识:
1、电路检测器主要用于检测简单电路(干电池电路) 的通、断,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等活动。 2、电路检测器一般是用排除法进行测试,找出电路故 障的原因。 3、不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各种电路,因为电路检测 器也有一定得使用范围的。 4、在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前要注意三点:A、 先将两个检测头触碰一下,看灯泡是否发光,保证检测器 正常;B、检测前要切断故障电路中的电源,即取出电池; C、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可以将故障电路中 的电池装入电路检测器,试试灯泡是否会亮。
第1课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材知识点: 二、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物质同 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 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2、摩擦起电:物体受到外界影响时(摩擦), 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 一样了。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摩擦起电”现 象。
第2课 点亮小灯泡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 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 推测。
第1课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小知识: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规定用绸子摩擦过的 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我们知道物质由原子或分子构成,而原子又是由 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所构成。电子带 负电,原子核带正电。 人体静电的电压最高可达2万伏左右。在冬天干 燥的空气里人体会带电,自要人一走动,空气与衣 服之间的摩擦就使人体储存了静电。因此,当手触 及门上的金属把手等导体就会放电,感觉就像被麻 了一下。
第3课 简单电路
小知识: 1、电路图是人们为了研究和工程的需要,用 约定的符号绘制的一种表示电路结构的图形。通 过电路图可以知道实际电路的情况。这样,我们 在分析电路时,就不必把实物翻来覆去地琢磨, 而只要拿着一张图纸就可以了;在设计电路时, 也可以从容地在纸上或电脑上进行,确认完善后 再进行实际安装,通过调试、改进,直至成功; 而现在,我们更可以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来进 行电路的辅助设计,甚至进行虚拟的电路实验,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4课 电路出故障了
教材知识点:
一、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怎样解释连接方法正确灯泡却不亮这个现象?第一 层面的解释是电路断路了;第二层面的解释是电路中哪个 材料有可能坏了。 2、推测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并做记录。 二、做个电路检测器 1、检查灯泡不亮的原因有多种方法,比如检查导线的 连接(检查法)、材料替换法、使用试电笔或万能表检测 (排除法)等。 2、讨论检测步骤,制定检测方案,用排除法进行测试、 找出故障的原因后,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第1课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材知识点: 二、不一样的电荷 3、教材又提供了两个实验,让学生进一步观 察摩擦起电物体之间的变化。 气球把头发吸起来。 两个带电气球实验。结果发现:带电气球相 互靠近时有的相互吸引(一正一负),有的相互 排斥(正正或负负)。
第1课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材知识点: 三、让电荷流动起来 1、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 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但是在带静电的物体 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2、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 两个条件:一是要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就 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3、电路
第4课 电路出故障了
答疑解惑: 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小灯泡坏了; 2、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3、电池没电了; 4、连接错误,造成短路; 5、导线内部损坏,造成断路 ......
点此播放讲解视频
第5课 导体与绝缘体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 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 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点: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教学难点:制定小组的研究计划。
第2课 点亮小灯泡
答疑解惑: 我们能提出家庭节约用电的建议吗? 答:A、提升照明设备的照明效率(清洁灯具、 更换老旧灯具、淡色装饰利用反光等);B、替 换低效率的用电器与灯具(用日光灯取代白炽灯 等);C、采取有效的照明方式(根据使用范围 选用不同照明、照度适度即可等);D、利用自 然光源(白天开窗不亮灯等);E、养成节电的 好习惯(少用空调、随手关灯关电脑等)。
第1课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小知识: 电器元件:凡是根据外界特定的信号和要求,自 动或手动接通或断开电路,继续或连续地改变电路 参数,实现对电路的切换、控制、保护、检测及调 节的电气设备均称为电器。电器元件:个人理解因 该是包括所用电器设备的用件,如:电阻丝、开关 等。
第1课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答疑解惑: 两个气球的静电实验后提出了两个问题: 仔细观察,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这和我们了解的哪一种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相 似? 答:和磁铁的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相似,磁铁 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第3课 简单电路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第2课 点亮小灯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 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第2课 点亮小灯泡
教材知识点: 一、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构造有连接点、金属架、灯丝、玻 璃泡等。 2、小灯泡中电流的路径:电流从小灯泡的一 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 注意灯泡的锡粒和螺纹之间是用不导电的材料分 隔开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