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子间的作用力
2、专题一§2-3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
- 13 -
活学活用 1 2 3 4 5 二、化学键和范德华力及氢键
4. 关于氢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HF的沸点比HCl的沸点高是由于HF分子间存在氢键
B.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是由于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C.NH3的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D.氨分子之间也存在着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
- 14 -
活学活用 1 2 3 4 5 二、化学键和范德华力及氢键
5. 以下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是一种较弱的化学键 B.分子间作用力较弱,破坏它所需能量较少 C.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熔沸点有影响 D.稀有气体原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A项: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A错误; B项: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间微弱的相互作用,破坏它所需能量较少, B 正确; C项:一般说来,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 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也越高, C正确; D项: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其原子就是气体分子,在稀有气体中仅 存在着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 D正确。
分子间作用力
- 12 -
活学活用 1 2 3 4 5 二、化学键和范德华力及氢键
3.下列现象与化学键有关的是( C )
A.F2、Cl2、Br2、I2单质的熔点依次升高 B.H2O的沸点远高于H2S的沸点 C.H2O在高温下也难分解 D.干冰汽化
解析:在A项中,卤素单质分子间存在着分子间作用力,且随相对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
- 11 -
活学活用 1 2 3 4 5 二、化学键和范德华力及氢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原子序数越大,沸点越高
B.H2O、HF中由于含有氢键,故其分子特别稳定 C.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高中物理_3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间存在空隙,且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了解分子力为零时,分子间距离r0的数量级。
(3)知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斥力,这个斥力随r的减小而迅速增大。
(4)知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引力,这个引力随r的增大而减小。
(5)了解r增大到什么数量级时,分子引力已经很微弱,可忽略不计。
(6)物理离不开生活,能用分子力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
难点: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关系的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1、已知的实验事实分析、推理得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1)演示实验:①注射器内有一部分空气,把注射器密封,推动活塞空气被压缩。
②长玻璃管内,分别注入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提问学生: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总结归纳学生的回答:上述实验可以说明气体、液体的内部分子之间是有空隙的。
钢铁这样坚固的固体的分子之间也有空隙,有人用两万标准大气压的压强压缩钢筒内的油,发现油可以透过筒壁溢出。
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不但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否则分子便不能运动了。
前面第一节讨论分子的大小时,认为固体和液体分子是一个挨一个排列的,那只是估算分子直径的数量级而做的设想,实际上分子大小比估算值要小,中间存在着空隙,但数量级还是正确的。
(2)一方面分子间有空隙,另一方面,固体、液体内大量分子却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定的形状或固定的体积,这两方面的事实,使我们推理出分子之间一定存在着相互吸引力。
(3)演示实验:两个圆柱体形铅块,当把端面刮平后,让它们端面紧压在一起,合起来后,它们不分开,而且悬挂起来后,下面还可以吊起一定量的重物。
还有平时人们用力拉伸物体时,为什么不易拉断物体。
(4)以上所有实验事实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
高中物理7.3 分子间的作用力

积盾市安家阳光实验学校高中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3-37.3 分子间的作用力★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知道分子力为零时,分子间距离r0的数量级。
3.知道分子间距离r<r0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斥力,这个斥力随r 的减小而迅速增大。
4.知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引力,这个引力随r 的增大而减小。
5.知道r增大到什么数量级时,分子引力已很微弱,可忽略不计。
6.能用分子力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宏观物体来模拟和理解微观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子间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变化规律,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变化关系。
★教学1.分子间的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规律。
2.能用分子力解释简单的现。
★教学难点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规律。
★教学方法讲练法、电教法、举例法★教学用具:玻璃管、酒精、水、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教学过程(-)引入课教师:(提问)(1)什么叫扩散现象?什么叫布朗运动?(2)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1)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证明了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分子都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是液体或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教师:(总结)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如果固体和液体的分子是一个挨着一个地紧靠在一起的,颗粒或分子就不会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因此就不可能有布朗运动,也不可能产生扩散现象。
物体都是由一个个分子组成的,而且分子之间还有空隙,可是要把固体的一跟另一分开却是很困难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进行课1.分子间有空隙[演示]在长约1m一端开口的玻璃管里装上一半水,再沿管壁慢慢地把染色的酒精注满,这时可清楚地看到水和酒精的面,把管口封闭,上下颠倒几次,使水和酒精混合在一起,观察总体积的变化。
高中物理 7.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课件 新人教选修33

解析:
当分子间距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因此当乙分子从无穷近逐渐向甲集近过程中. 当甲、乙两分子间距大于r0时,分子间作用力对乙做正功; 当分子间距小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力对乙做负功.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C.
1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F引 和斥力F斥两部分组成,则( ) A. F引和F斥是同时存在的 B.F引总是大于F斥,其合力总是表现为引力 C.分子之间的距离越小,F引越小,F斥越大 D.分子之间的距离越小,F引越大,F斥越小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2.分子间存在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只与分子间距离(相对位置)有关,与分子的运动状态无关.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的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且斥力总比引力随r的增大衰减得快.
三、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如:压紧的铅块结合在一起,它们不易被拉开).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分子力).
注意:压缩气体也需要力,不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作用,压缩气体时需要的力是用来反抗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容器壁(活塞)时对容器壁(活塞)产生的压力.
四、引起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原因
3.分子间的作用力.ppt

• 【反思总结】 (1)判断分子力是做正功还是负功,依据分子力的方向与 位移方向的关系.
• (2)由于分子力做功,引起分子能量的改变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内容.
【跟踪发散】 3-1:一般情况下,分子间同时存在分子引 力和分子斥力.若在外力作用下两分子的间距达到不能再靠近为 止,且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可自由移动,则去掉外力后,当 乙分子运动到相距很远时,速度为 v,则在乙分子的运动过程中 (乙分子的质量为 m)( )
• B.把一块铅和一块金表面磨光后紧压在一起,在常温下放置四五年, 结果金和铅互相渗入,这是两种金属分子做布朗运动的结果
• C.扩散现象不但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说明了分 子间是有空隙的
• D.压缩气体比压缩固体和液体容易得多,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 远大于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的距离
离r变化的图象.例如,当r=OP时,这个分子所受斥力的大小可用线段 PC的长度表示,所受引力的大小用PD的长度表示,从C向下作CQ=PD, 于大是约线10段个P值Q时的代长表度合就力代的表点了,合连力成F的平大滑小曲:线F,=这F斥条-曲F引线,将再在作第出5r节取用其到他,
因此作图时要尽可能准确,讨论这条曲线的含义.
• 二、分子动理论
• 1.内容:物体是由
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
的无规则运动,大分量子之间存在着
和
.
• 2永.统不计停规息律
引力
• (斥1)微力观方面:各个分子的运动都是
的,带有偶然性.
• (2)宏观方面: 量分子的运动受
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叫做统计规律.大 的支配.
无规则
大量分子 统计规律
• 一、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解释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 分子间的作用力

一、分子间的作用力┄┄┄┄┄┄┄┄①1.分子间有空隙(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有很大的空隙。
(2)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液体分子之间有空隙。
(3)压在一起的金片和铅片,各自的分子能扩散到对方的内部,说明固体分子之间有空隙。
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力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其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3)当r=r0时,分子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合力为零。
(4)当r<r0时,作用力的合力为斥力。
(5)当r>r0时,作用力的合力为引力。
[注意]1.明确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引力、斥力的区别。
2.明确分子引力、斥力以及合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①[判一判]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有引力(×)2.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和液体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3.用胶水可以把两张纸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二、分子动理论┄┄┄┄┄┄┄┄②1.内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2.统计规律大量偶然事件的整体所表现出来的规律。
分子的热运动虽然是无规则的,但符合统计规律。
[说明]1.对于任何一个分子而言,其运动都是无规则的,具有偶然性。
2.对于大量分子而言,其运动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统计规律。
②[选一选]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或斥力D.分子动理论是在一定实验基础上提出的解析:选C由分子动理论可知A、B正确;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C错误;分子动理论是在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等实验基础上提出的,D正确。
1.用弹簧模型理解分子力如图所示,两个小球中间连有一个弹簧,小球类比分子,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斥力和引力的合力。
(2)当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r<r0),类比着分子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
人教版选修3《分子间的作用力》评课稿

人教版选修3《分子间的作用力》评课稿一、教材概述《分子间的作用力》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分子间的作用力的概念、种类、特点以及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本教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适用于高中化学选修课,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分子间的作用力的概念及种类;2.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联;3.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并解释不同物质性质间的变化;2.能够应用分子间作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和记录分子间作用力的实验现象。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确定物质的物质性质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2.接触和研究分子间作用力在物质性质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如何将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和记录分子间作用力的实验现象。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及种类;2.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联;3.分子间作用力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授课方法1.讲授:通过示意图、实例分析等形式,详细讲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种类及其在不同物质中的表现;2.实验探究:利用适当的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观察和记录分子间作用力的实验现象;3.讨论: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分子间作用力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及种类1.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思考;2.讲解:介绍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包括范德华力、离子键、共价键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3.练习: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不同物质的特点;4.总结:梳理课堂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复习。
高中化学选修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知识点总结一.分子间作用力1.定义: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称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德华力.2.实质:一种电性的吸引力.3.影响因素:分子间作用力随着分子极性.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的熔点.沸点和溶解度都有影响.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来说,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也越高.4.只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化合物,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分子和分子之间.化学键是分子中原子和原子之间的一种强烈的作用力,它是决定物质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但对处于一定聚集状态的物质而言,单凭化学键,还不足以说明它的整体性质,分子和分子之间还存在较弱的作用力。
物质熔化或汽化要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气体凝结成液体和固体也是靠这种作用力。
除此以外,分子间的作用力还是影响物质的汽化热、熔化热、溶解黏度等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
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分子间作用力(俗称范德华力)和氢键(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约为十几至几十千焦,比化学键小得多。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三个部分: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其中色散力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急剧减小,一般说来,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分子间距越大,分子间作用力减小,物质熔化或汽化所克服的分子间作用力减小,所以物质的溶沸点升高。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比较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概念相邻的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物质分子间存在的微弱的相互作用能量较大很弱性质影响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二.氢键-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1.概念:氢键是指与非金属性很强的元素(主要指N、O、F)相结合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中非金属性极强的原子间所产生的引力而形成的.必须是含氢化合物,否则就谈不上氢键。
2.实质:氢键不是化学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范畴.但比普通分子间作用力要强得多.3.存在:水.冰.氨.无机酸.醇等物质能形成氢键.4.分类: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5.影响:分子间氢键的形成除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外,对物质的溶解度.硬度等也都有影响.6.表示法:用"X—H…Y"表示,且三原子要在一条直线上.X、Y与H构成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分子间的作用力》
一、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如:压紧 的铅块结合在一起,它们不易被拉开).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如:固体 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实际表 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分子力).
注意:压缩气体也需要力,不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作用,压缩气体时需要的力是用来反抗大量气体 分子频繁撞击容器壁(活塞)时对容器壁(活塞) 产生的压力.
C. F引和F斥都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 D.随分子间距增大,F斥减小,F引增大 .
解析: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合力.
F引和F斥都随r增大而减小.
2、有两个分子,设想它们之间相隔10倍直径以上的距
离,逐渐被压缩到不能再靠近的距离,在这过程中,下 面关于分子力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CD
)
A.分子间的斥力增大,引力变小; B.分子间的斥力变小,引力变大;
1:当两个分子间距离为r0时,正好处于平衡 状态,下面关于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各种说法中, 正确的应是:
CD
A.两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它们之间只有斥力作
用
B.两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它们之间只有引力作 用C.两分子间的距离r<r0时,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作用,而且斥力大于引力 D.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2r0时,它们之间既有引力
C.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都变大,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快 ;
D.分子力从零逐渐变大到某一数值后,逐渐减小到零, 然后又从零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 解析:根据图象的规律对比答案 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F
F斥
r
F分 F引
3.设空间存在两个不受外界影响的分子,当它们间 的距离等于r0 时,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则固定一个 分子,另一分子以一定初动能向它靠近的过程中 ( ABCD ) A、当它们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力做正功, 分子速度变大 B、当它们间的距离等于r0时,分子速度最大 C、当它们间的距离小于r0时,分子力做负功, 分子速度变小 D、当它们间距离最小r0时,分子速度为零
分子力和分子间距的变化图 F
0
r0
F斥 F分 F引
r
r0 F斥 F引
F引
F斥
(1)当r=r0=10-10m时,F引=F斥,分子力F分=0,处于 平衡状态
r<r0
F斥
F引 F引
F斥
(2)当r<r0时,随r的减小,F引、F斥都增大,F斥比F引增大得快, F斥>F引,分子力表现为斥力,r减小,分子力增大
又有斥力作用,而且引力大于斥力
2、下列现象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CD ) • A.打湿了的两张纸很难分开 • B.磁铁吸引附近的小铁钉 • C.用斧子劈柴,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柴劈开 • D.用电焊把两块铁焊在一起
• 3.玻璃打碎后,不能把它们再拼在一起,其原因 是( D ) • A.玻璃分子间的斥力比引力大 • B.玻璃分子间不存在分子力的作用 • C.一块玻璃内部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而两 块碎玻璃之间,分子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合力为 零 • D.两块碎玻璃之间绝大多数玻璃分子间距离太 大,分子引力和斥力都可忽略,总的分子作用力 为零
4.甲、乙两分子相距较远(分子力为零),固定甲、 乙逐渐靠近甲,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
D
A、分子力总是对乙做正功 B、乙总是克服分子力做功 C、先是乙克服分子力做功,后分子力对乙做正功 D、先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后乙克服分子力做功
二.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某些情况下表现 为引力,在某些情况下表现为斥力,它们的大小都 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分子力和分间距的变化图
F 纵轴表示分子间的作用力 正值表示F斥 F斥 0 横轴表示分子间的距离
r
F引
负值表示F引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 分子间的作用 力有时表现为 引力 • 分子间的作用 力有时表现为 斥力
玻璃板离开水面后,可以看到玻璃板下表面上仍 有水,说明玻璃板离开水时,水层发生断裂.
水分子发生分裂时,由于玻璃分子和 水分子、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外力要要 克服这些分子引力,造成外界拉力大于玻 璃板的重力.
1、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由两部分F引和F斥组成,则( A B ) A.F引和F斥同时存在;
B.F引和F斥都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减小;
F斥
r>r0 F引 F引
F斥
(3)当r>r0时,随r 的增加,F引、F斥都减小,F斥比F引减
小得快,F斥<F引,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当r>10r0时,分子力等于0,分子力是短程力。
F
0
r0 F引
F斥 F分
r
把一块洗净的玻璃 板吊在细线的下端,使玻 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 图所示).如果你想使玻 璃离开水面,必须用比玻 璃板重量大的力向上拉 细线.动手试一试,并解释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