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教科版物理必修1 第三章 第4节 牛顿第三定律(讲义)学习专用
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4节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三同:(1)同大小 (2)同性质 (3)同时性
两异:(1)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力的方向相反
知识拓展
起跑器
游泳
喷气升空
喷气车
说一说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1、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石头却“安然无恙” 。由此, 小明同学认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而石头对鸡蛋的作用 力大。你认为他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2、拔河比赛,男生赢了女生.小王同学认为:男生的拉力的 大于女生对绳的力。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拔河比赛
课堂总结
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三、牛顿第定律的应用
牛顿第三定律
创设情景
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实验演示
实验演示
演示分析
两块磁铁之间的吸引作用
F1
F2
异极互相吸引
演示分析
两块磁铁之间的排斥作用
同极互相排斥
演示小结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物体一定 同时对前一物体也施加了力。
3、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 和反作用力。
演示思考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方向 作用点 大小
相反并在同一直线上 在两个物体上
相等吗?
请用事实说话!
设计实验
合
作
探
究
试验次数
1
2
实验数据
3 45 6
F
F’
实验结论
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
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 线上。
2.表达式: F= -F'
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3.4牛顿第三定律

(三)灵活运用
练习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倾角为θ的斜 面上恰能匀速下滑;若给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初 速度vo,则它能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N
v
f
m
θ
θ
mg
voNf来自m θθmg
总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思考:图为蹦极运动的示意图。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
一端和运动员相连。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至B点弹性绳自然
(1)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因数为0.2,则水平拉力F1 为多大?
(2)若F1大小 突然变为F2=6N,并持续作用2s,问:在这 2s内物体的位移是多大? 问题:
v
a
1.题目要求哪个物理量?
N
f
F1
N
f
F2
2.求x需要选择哪个公式? 3.加速度a怎么求?
mg
mg
4.如何求解合力?
谢谢!
1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5、胜利女神不一定眷顾所有的人,但曾经尝试过,努力过的人,他们的人生总会留下痕迹!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50、生活中的许多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能够做到。 1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看到了某种忧患。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43、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要思考。 55、胜利女神不一定眷顾所有的人,但曾经尝试过,努力过的人,他们的人生总会留下痕迹! 22、告诉自己不要那么念旧,不要那么执着不放手。 29、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出来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38、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4节牛顿第三定律(28张ppt)

绳和桶之间 的作用力同 时消失,但 重力仍然存 在,平衡被 打破。
反冲现象
定义:当物体中的一部分向某方向抛出时,其余部分就
会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反冲
实例: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3/182021/3/18Thursday, March 18, 2021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3/182021/3/182021/3/183/18/2021 1:59:25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3/182021/3/182021/3/18Mar-2118-Mar-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3/182021/3/182021/3/18Thursday, March 18,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3/182021/3/182021/3/182021/3/183/18/2021
实验注意事项:
A、B读数是否相同?
相同 相同 相同
实验结论:
1、使用弹簧秤前先进行调零。 2、拉伸弹簧秤时不能超过量程。 3、将弹簧秤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拉。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直线
实验探究
是不是先有马拉车的力 后有车拉同马时的产力生? 不是 是不是马拉车的力大于 车拉马的大力小?相等
作用力 (反作用力)
相互作用
物体B
反作用力 (作用力)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作用在 同 一直线上,方向相反
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 3.4. 牛顿第三定律 课件高中物理精品公开课

N=Mg-F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N/=N
对重物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ma
F=mg+ma
代入数据解得:F=300N
【拓展练习】
有人设计了一种交通工具,在平板车上装了一个 电风扇,风扇运转时吹出的风全部打到竖直固定 在小车中间的风帆上。请分析,这种设计能使小 车运行吗?
若不能,请你改动设计,使它能运动。
命名 力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反作作用用力力 F1
鸡蛋
石头
反作作用用力力 F2
石头
鸡蛋
观察和实验表明(一)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了力,后一物 体一定同时对前一物体也施加了力
一、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
命名 力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作用力 F1 反作用力 F2
鸡蛋 石头
石头 鸡蛋
的拉力为F1,则( D )
A.F=G, F1 =G B.F=G,F1>G C.F1=G,F1>F D.F=G,F1<G
3.如右图所示,一个小孩沿水平方向 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玩具小车,
则( C )
A.当小车保持静止,小孩对车的推力小于于车 受到的阻力 B.当小车加速运动时,小孩对车的推力大于车 推小孩的力 C.当小车加速运动时,小孩对车的推力等于车 推小孩的力 D.只有当小车保持静止时,小孩对车的推力才 等于车推小孩的力
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等大、反向、共线、异物
性质如何?
同性质 共存亡
还有什么特点呢?
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四、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相同点 受力物体 力的性质 依存关系
一对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3.4 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教科必修1教科高一必修1物理课件

FN2
第五页,共三十四页。
实例(shílì)分析
3
甲
结论(jiélùn)3.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F F′ 乙
第六页,共三十四页。
一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物体A
小结
作用力 (反作用力)
相互作用
反作用力 (作用力)
物体B
1、力的作用是相互(xiānghù)的,力总是成对出现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xìngzhì)相同
绳
子
对
灯
的
拉
平
力
衡 力
(
同
物
)
灯的
重力
例六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试用力的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三定律证明
(zhèngmíng)放在水平地面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 物体的重力。
N
证明 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qíngkuàng)分别
(gz对)h:èn物gm体ín 由如力图的平衡有:
NG
G
N N 又由牛顿第三定律有
2.汽车拉着拖车在平直(pínɡ zhí)的公路上运动,下面说法正 确的是( D)
A汽车拉着拖车向前运动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lālì)大于拖 车拉汽车的力
B汽车先对拖车施加拉力,然后才产生拖车对汽车的拉力
C匀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等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 :加速前进时,汽车向前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向后拉汽车 的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 一直 线上,方向(fāngxiàng)相反
第七页,共三十四页。
二实验(shíyàn)探究: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
实验探究器材1:两只弹簧
条件
1、A弹簧不动,用B弹簧拉A 2、B弹簧不动,用A弹簧拉B 3、A、B对拉,同时两弹簧匀速运动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四节《牛顿第三定律》教案.doc

牛顿第三定律容易与二力平衡混淆,关键一个要抓住作用的对象。
课程导学建议
重点难点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安排1个课时教学,若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用15~20分钟,安排在课内则只需15分钟左右。通过教材中的“活动”,并列举大量生活实事来分析、讨论,以此定性地说明物体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同时发生的,总结归纳出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实验定量地反映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并说明牛顿第三定律的意义和应用——反冲。
就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第二层级
小组讨论
小组展示
补充质疑
教师点评
主题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强调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力是成对出现的,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1)你用手指按圆珠笔的笔尖,会有什么感觉?这个事例用力的概念来描述,说明什么问题?
(2)足球运动员头顶球的瞬间,足球和运动员同时受到什么力的作用?这个事例用力的概念来描述,说明什么问题?
课前
准备
研读教材,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在导学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准备课堂演示的实验器材或视频资料。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媒体运用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
同学在课间玩耍、打闹时,有时会用手掌打其他同学的手背,这时被打的同学会感觉到痛,那打人的同学呢?其实打人的同学也有所感觉,只是没那么痛而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是作用效果不同而已。那什么是相互间的作用力呢?有什么特点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来讨论的问题。
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
(原创学案 高中物理 必修一 科教版 人教版 适用)第4节 牛顿第三定律

学校班级姓名日期第三章牛顿第二定律第4节牛顿第三定律●●●目标导航●●●知识与技能: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性质遵从牛顿第三定律,但它们的作用效果没有必然联系;了解一种常见现象—反冲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并用物理规律进行解释,从物理规律中寻求答案,从中体会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及实验活动得出牛顿第三定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从生活中体验物理的无处不在◆◆◆课前预习◆◆◆〖自主学习〗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用公式表示为(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2、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有哪些特点?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有哪些?4、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可以解释那些现象?〖问题发现〗★★★课堂突破★★★〖探究1〗牛顿第三定律的规律提问1:通过下面所举出两个例子说明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①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发生什么现象?如何解释?②引入俗语:“一个巴掌拍不响”,有的同学刚才拍的太用力了,到现在手还有什么感觉?你还可以再举一些例子吗?(2)提问2:你对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从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上、方向上、各自产生的效果上等有关方面有何感性认识?(3)提问3:你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各自大小有何揣测?(4)提问4:你可以设计那些实验来验证你的揣测,如何做?(5)提问5:认真分析你的实验你会得到那些你想得到及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典例1〗一个大汉(甲)跟一个女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汉把女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A.大汉拉女孩的力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
B.大汉拉女孩的力不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
C.大汉拉女孩的力与女孩拉大汉的力一定相等。
D.只有在大汉把女孩拉动的过程中,大汉的力才比女孩的力大。
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
【归纳反思】〖探究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1)、通过实验分析、感悟你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同体性还是异体性?因而此二力是否可以合成?(2)、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出现的时间、消失的时刻、变化的步调有何特点?(3)、通过实验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各自力的性质是否相同(4)、通过大量实验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有关?与参考系的选择是否有关?与宏观微观是否有关?是否存在特殊性还是具有普遍性?〖典例2〗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
高中物理 第1部分 第三章 第4节《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教科必修1

理解 教材新知
把握 热点考向
应用 创新演练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随堂基础巩固 课时跟踪训练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其中一个力称 为作用力,另一个力称为反作用力。
2.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 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 变化、同时消失,是同种性质的力,且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解析] 设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为 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N-mg=13mg,N=43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人对电梯的压力
大小为 N′=N=43mg。 [答案] D
[借题发挥]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时,常借助牛顿第三定 律将物体受力进行转换,即把求A对B的作用力问题 转换为求B对A的作用力。
2. 如图3-4-3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 一人站在地上,肩上为一质量为M的竖直 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 图3-4-3 速下滑时,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 ) A.(M+m)g B.(M+m)g-ma C.(M+m)g+ma D.(M-m)g
解析:火箭的动力是通过向外喷射高速气体,高速气体 反过来作用于箭体而获得一个作用力,故A正确,B、C 错误。飞船进入轨道后地球吸引飞船。飞船吸引地球, 所以D正确。 答案:AD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例1] 关于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马拉车时,只有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
牛顿第三定律的综合应用
[例 3] 一质量为 m 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
升,加速度大小为13g,g 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底部的
压力大小为
()
1 A.3m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难点: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
牛顿第三定律
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总结为“三同、三异、三无关”。
(1)三同
(2)三异
(3)三无关
例题1 一物体静止于斜面上,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 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 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思路分析: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及平衡力的特点可知,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及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分别作用在斜面和物体上,因此它们是两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A错,B对;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地球施加的,它的反作用力应作用在地球上,由此可知C错;对重力分解,其分力也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不可能分解为对斜面的压力,D错。
答案:B
例题2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小球沿杆匀加速时,小球与杆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f,则在小球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
思路分析:小球在竖直方向受一个重力和箱子的杆给它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 f,如图1所示,由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箱子的杆有一个竖直向下的摩擦力作用,故箱子的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箱子所受重力为Mg,小球对杆的摩擦力F f′=F f,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F N,箱子在这三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即F N=Mg+F f,再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Mg+F f。
答案:Mg+F f
例题3 如图所示,质量为60 kg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用定滑轮装置将质量为m=40 kg 的重物送入井中。
当重物以2 m/s2的加速度加速下落时,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绳子与定滑轮间的摩擦,则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 m/s2)
A. 200 N
B. 280 N
C. 320 N
D. 920 N
思路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F=m(g-a)=40×(10-2)N=320 N,绳子对人的拉力F′=320 N,由平衡条件得:F N=Mg-F′=(60×10-320)N=28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80 N,故B正确。
答案:B
【易错警示】
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1. 定律中的“总是”二字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
2.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与物体所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被作用的效果也无关。
【矫正训练】关于马拉车时,马与车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马拉车而车未动,马向前拉车的力小于车向后拉马的力
B. 马拉车只有匀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才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
C. 马拉车加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
D. 无论车是否运动、如何运动,马向前拉车的力都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
【错解】C 马拉车加速前进,就像拔河一样,甲方胜一定是甲方对乙方的拉力大,所以甲对乙的拉力比乙对甲的拉力大,由此而得出结论: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
【错因】产生上述错解原因是学生凭主观想象,而不是按物理规律分析问题。
按照物理规律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由哪一个力决定的,而是由合外力决定的,车随马加速前进是因为马对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正解】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不管在什么情况下,
马向前拉车的力都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而与马车的运动状态无关,故A、B、C错误;D 正确。
技巧点拨:生活中有一些感觉不总是正确的,不能把生活中的经验、感觉当成规律来用,要运用物理规律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