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消费社会下城市商业街区发展特征调研——以珠江路为例

合集下载

商业街区设计调研报告范文

商业街区设计调研报告范文

商业街区设计调研报告范文商业街区设计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商业街区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商业街区设计的最新发展动态,分析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和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二、调研方法1. 网络调研:通过互联网平台,查阅国内外商业街区设计的相关资料和案例,对其进行梳理和整理。

2. 实地调研:选择本市的几个典型商业街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街区的布局、建筑风格、商铺类型以及周边环境等情况,并与相关管理和经营人员进行交流。

三、调研结果1. 商业街区设计的新趋势:(1) 绿色生态:越来越多的商业街区注重绿化和生态环境的打造,通过植被、水体和景观设计,创造舒适的购物环境。

(2) 多样功能:商业街区不仅仅是以购物为主题,还融合了文化、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提供全方位的消费体验。

(3) 互动体验:通过科技手段,商业街区提供更多的互动体验项目,吸引年轻人群体的关注和参与。

2. 商业街区设计的问题与挑战:(1) 建筑风格同质化:部分商业街区的建筑风格相似,缺乏个性化和特色,影响了街区的形象。

(2) 商业类型单一:商业街区缺乏多样化的商户,同质化的商品和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 交通问题:部分商业街区交通拥堵,车辆停放不便,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四、建议和措施1. 注重建筑设计:在商业街区的建筑设计上,应注重个性化和创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建筑风格。

2. 拓宽商业类型:商业街区应引入更多的特色商户,提供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 优化交通环境:商业街区应加强交通组织和管理,提供便捷的停车设施,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 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商业街区应与周边社区积极合作,共同开展各类社区活动,增强市民对商业街区的认同感。

5. 创新互动体验:商业街区应注重创新互动体验项目,引入科技手段,提供个性化、个性化的消费体验。

商业街区设计调研报告模板

商业街区设计调研报告模板

商业街区设计调研报告模板商业街区设计调研报告模板一、调研目的及背景近年来,商业街区的设计在城市发展和经济繁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探讨商业街区设计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商业街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工作。

二、调研对象我们选择了多个城市中的商业街区作为调研对象,包括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街区。

三、调研方法及过程1. 文献资料收集:我们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包括学术研究、城市规划和商业发展报告等,以了解商业街区设计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趋势。

2. 实地调研:我们亲自前往不同城市中的商业街区,观察和记录现场情况,包括街区的规划布局、建筑风格、商户类型和服务配套等。

3. 问卷调查:我们还对商业街区的居民、游客和商家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商业街区设计的态度和满意度,以及他们的需求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1. 商业街区设计的重要性:调研结果显示,商业街区设计在吸引游客和商家、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商业街区设计的要素:通过调研发现,商业街区设计的要素包括规划布局、建筑风格、商户类型多样性和服务配套完善等。

3. 商业街区设计的问题:调研结果还显示,一些商业街区存在规划混乱、建筑风格不统一、商户类型单一和服务配套不足等问题。

4. 商业街区设计的最佳实践:通过对一些成功的商业街区进行分析,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最佳实践,包括规划科学、建筑风格统一、商户类型多样性以及提供优质的服务等。

五、调研结论与建议1. 商业街区设计应注重整体规划和布局,确保商户类型多样性和服务配套完善。

2. 商业街区设计要与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形象相协调,创造独特而又具有吸引力的环境。

3. 商业街区设计应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要求,如提供绿化、节能设施等。

4. 商业街区设计应注重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的设计,以提供舒适和便利的体验。

六、参考文献以上是一份商业街区设计调研报告模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商业街调查报告

商业街调查报告

商业街调查报告商业街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商业街是城市中繁华的地段,集聚了各类商铺和消费者。

为了深入了解商业街的运营情况和消费者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某城市的主要商业街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商铺经营者和消费者,包括他们对商业街的评价、购物习惯和需求等方面。

实地观察则主要关注商业街的布局、商铺类型和顾客流量等。

三、商业街概况调查显示,该商业街总面积约为X平方米,共有Y家商铺,涵盖了服装、餐饮、娱乐等多个行业。

商铺经营者大多数是小型独立店铺,少数为连锁店。

商业街整体维护良好,干净整洁,街道宽敞明亮,给人一种舒适的购物环境。

四、商铺经营者调查结果1. 经营者的评价大部分商铺经营者对商业街的运营态度持乐观态度,认为商业街的客流量稳定,生意较为红火。

但也有少部分经营者表示,近年来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有所下降。

2. 经营者的困惑调查发现,商铺经营者普遍面临租金上涨、人员成本增加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

同时,他们也希望商业街能够提供更多的宣传推广支持和共享资源,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五、消费者调查结果1. 消费者对商业街的评价绝大多数消费者对商业街的整体环境和服务表示满意,认为商业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购物选择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但也有少部分消费者认为商业街的价格偏高,希望能有更多的优惠活动。

2. 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调查显示,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品牌知名度高、口碑好的商铺进行购物。

他们更注重商品的品质和售后服务,而不是仅仅追求低价。

同时,线下购物仍然占主导,但线上购物也在逐渐增长。

3. 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希望商业街能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设施,如咖啡厅、电影院等,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

此外,他们也希望商业街能够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合作,提供更多的旅游服务。

六、商业街的发展建议基于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商业街应加强与商铺经营者的沟通与合作,提供更多的宣传推广支持和共享资源,帮助他们提升竞争力。

南京珠江路电子一条街商业状况及其空间问题研究

南京珠江路电子一条街商业状况及其空间问题研究

s mea vc fe s n il in ils o d ieo se ta pr cpe
ofc t e i n o t o f r i d sgn a d h w o c n o m y
t e s a e c n tt to a lm e t. h p c o siu i n le e n s
图 1 南 京 珠 江 路 电子 一条 街 区 位 图
Fg1St ln f h j n a a j g i i pa ui gr di N n n e oZ a o n i
l tn h f csa dt ep o lm , ea t o p t i r be t h u r u h
Naj giq i mo sal ru d ni ut f u lao n n s ea
J a gs ov nc v n a ou d t e i n u Pr i e e e r n h Ea t i a f risg t r n o s s Ch n o t a he g l t of i
作者 简介 沈强,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建筑师,东南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及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邮编:南京,2 0 9 。 1 0 6

维普资讯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环境: 整
合 ;可 持 续 发 展
A BSTRAC T Zhu Ja o d i i ng r a n
乃至华 东地 区 已小有名气 ,甚 至有人 提 出 “ 有中关村 ,南有珠江路 ”的 北
口号 。然 而 , 由于 房 屋 质 量 老 化 、城 市 建 设 以 及 社 会 机 制 转 型 等 方 面 的 原 因 ,导 致 该 地 区 基 础 设 施 陈 旧 、缺 少 配 套 设 施 、人 流 拥 挤 、人 车 混 行 。 而 新 近 开 发 的 一 些 建 设 项 目也 因 缺

商业街区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商业街区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商业街区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报告名称:商业街区情况调研报告
报告目的:对目标商业街区的整体情况进行调研,包括商业环境、市场潜力、竞争态势等,以提供决策参考和发展规划。

报告内容:
1. 调研目标商业街区的位置和规模。

具体包括街区所在地区、周边交通、占地面积、商业用房数量等情况。

2. 调研商业环境。

调研街区内商业设施的类型和数量,包括商场、超市、餐饮等。

同时分析商业设施的运营状况和市场占有率。

3. 调研市场潜力。

通过对人口数据、消费水平等的调查,评估目标市场的规模和潜在消费能力。

结合已有的商业设施来分析市场供需关系。

4. 调研竞争态势。

分析目标商业街区的竞争者情况,包括同类商业街区、大型商业企业等,并评估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

5. 调研消费者需求和偏好。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品牌偏好、消费习惯等,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商业布局和产品定位。

6. 调研未来趋势和发展机会。

通过对商业市场的发展趋势、新兴业态等的分析,找出目标商业街区的未来发展机会和风险。

7. 调研意见和建议。

结合以上调研结果,给出针对目标商业街区的发展建议,包括商业布局、市场定位、品牌合作等方面。

报告结论:根据对目标商业街区的调研,商业街区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目前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建议在市场定位上寻找差异化,提供特色化的商业服务,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同时,可以考虑与优势企业合作,共同发展。

此外,还应密切关注市场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商业街发展趋势与消费者行为分析

商业街发展趋势与消费者行为分析
综上所述 , 对都市商业街优劣势的分析 , 从商业
街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 , 强化其功能的内涵式发展 , 是确保都市商业街内在活力永存的基本条件 。同时 , 优化商业街人文环境 , 发掘各地方商业街所独有的历 史文化传统 , 营造富有地方特色与风格的商业街文化 氛围 , 是拓展商业街服务功能的重要手段 , 商业与文 化的联袂既可成为商业街生存与发展的最佳切合点 , 同时又符合现代消费者购买行为发展的要求及特征 。
【关 键 词】 商业街 综合服务体系 消费者 购买行为 【中图分类号】 F71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1 - 6728 (2003) 04 - 0040 - 03
一 、商业街及其演变与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 , 也被称之为商店街 , 是随着城市发展而 自然形成的零售商店集中和聚集的街市 。商业街一般 是中心城市零售店群与同一地段的各种文化 、娱乐 、 饮食设施以及金融机构等现代建筑共同发展起来的 。 总之 , 商业街是建立在由大型店铺与众多中小零售商 业能共存共荣的商业设施 , 包括各种活动中心 , 运动 休闲和公共设施之类的商业聚集地 , 它是城市社区商 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城市街市改造与复合商 店街的进一步开发 , 在功能上已逐步完成了由单一的 满足消费者购物的基本需求向集购物 、休闲 、娱乐 、 餐饮 、健身 、运动 、旅游等多元化需求的转变 ; 在街 市的规划上经历了由杂乱无序的自由发展阶段到逐步 完善 、整体布局协调的成熟阶段 ; 在商业街发展与规 划的构造上实现了网点布局 、经营结构 、经营形态 、 门市铺面等配置的合理化与高级化 。商业街在都市商 业发展中 , 发挥了其应有的聚合作用 , 主要表现在商 业街内部构造所提供综合性服务的特有魅力 , 即商业 街店铺构成 、业态结构 、服务结构 、业种结构等几乎 囊括了所有零售商业的经营形态和经营方式 。

城市商圈调研报告

城市商圈调研报告

城市商圈调研报告城市商圈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城市商圈的发展现状,分析商圈的特点和优势,并提出可行的改善策略,以促进商圈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城市中心的两个主要商圈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观察商圈的建筑、人流量、商户结构等方面,了解商圈的实际情况。

2.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针对商圈内的居民、商户和消费者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对商圈的看法和需求。

三、商圈概况我们的调研发现,该城市的商圈规模较大,拥有多个大型购物中心、餐饮娱乐场所和办公楼。

商圈的人流量较大,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四、商圈特点和优势1. 多元化:商圈内有各类商户,包括服装、美食、娱乐等,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和消费的多样化需求。

2. 交通便利:商圈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吸引了周边居民和游客前来购物和消费。

3. 品牌集聚:商圈内有多个知名品牌入驻,吸引了更多消费者。

商户之间相互竞争,形成了良性竞争机制。

五、商圈问题1. 人流量不稳定:商圈的人流量在工作日和周末、节假日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商户的收入有较大波动,影响商圈的运营效果。

2. 商户结构不合理:商圈内相同类型的商户过多,导致激烈竞争,部分商户生意不景气,难以维持经营,需要有更多多元化的商户入驻。

3. 商圈形象不够突出:商圈内建筑和环境整体形象欠佳,缺乏独特和吸引人的元素,无法与其他城市的商圈形成差异化竞争。

4. 缺乏品牌效应:商圈内的品牌之间合作较少,缺乏互相推广的合作机制,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六、改善策略1. 优化商户结构:引入更多不同类型的商户,提供更多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2. 加强品牌合作:商圈内的品牌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共同推广,增强品牌效应,提升商圈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 提升商圈形象:改善商圈内的建筑和环境,增加独特和吸引人的元素,营造出与众不同的商业氛围。

4. 定期举办活动:商圈可以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如促销、演出等,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增加商圈的人气和人流量。

商业街调研报告

商业街调研报告

商业街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对商业街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并获取对商业街发展的建议。

通过此次调研,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商业街的运营模式、消费者需求、商户情况、竞争态势等方面的情况,为商业街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式,以全面了解商业街的情况。

2.1 问卷调查通过在线问卷的形式,对商业街周边居民和经常光顾商业街的消费者进行调查。

问卷主要涵盖了消费者对商业街的满意度、购物需求、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2.2 访谈调研选择了商业街内的几家重要商户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调研。

通过深入了解商户的经营状况、利润情况、竞争策略等,探寻商业街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2.3 观察法调研人员进入商业街进行观察,记录商业街的规模、人流情况、商户类型、价格水平等信息。

通过对商业街的实地观察,得出对商业街整体情况的初步了解。

3. 调研结果3.1 消费者需求调研结果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消费者选择到商业街购物的原因是因为商业街有丰富的商品种类和品牌选择,同时价格相对较为优惠。

消费者对商业街的整体满意度较高,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交通不便、停车位紧张等。

3.2 商户情况调研结果通过对商户的访谈调研,发现商业街的主要商户类型为服装、餐饮、百货等。

商业街的商户整体经营状况良好,但部分商户反映目前的租金较高,对经营利润有一定影响。

同时,商户普遍认为商业街需要提升营销策划能力,增加促销活动和品牌宣传。

3.3 竞争态势调研结果通过实地观察和资料调研,发现商业街周边存在其他购物中心、超市等竞争对手。

这些竞争对手拥有更大的规模和更低的价格,对商业街形成一定压力。

商业街需要加强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竞争,通过提供独特的服务和体验吸引消费者。

4. 建议与改进措施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改进措施:4.1 提升推广和宣传力度商业街需要加大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社会下城市商业街区发展特征调研——以珠江路为例邱建维,张顺,王嘉玲,苏奕宇,王璇摘要:伴随消费社会来临,城市空间不断重构,城市商业空间结构也表现出新的发展特征。

本文以珠江路商业街区为实证案例,着重关注城市商业街区在消费转型过程中在消费空间、功能业态、消费需求三方面的发展特征。

调研从发展历程、建筑空间、街区形态、交通出行、业态分布与时空变化、消费者基本属性与行为特征等角度展开,总结发现珠江路街区表现出消费空间与非消费空间的相互渗透、商业业态社区化、消费需求追求体验化综合化的发展特征。

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点思考建议,一是要研讨基于个体行为的消费需求与空间互动机制,二是制定基于消费需求的空间优化手段。

关键词:城市商业空间,消费空间,功能业态,消费者行为,珠江路1引言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许多城市从“生产型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变。

截至2016年,2016年中国城镇化已达到57.4%,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以高于GDP增长的速度逐年快速上升,2016年全年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21元,同比增长8.2%超过GDP6.7%增速。

收入增长带动消费快速增长,2016年消费占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64.6%,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驱动力1。

同时在现代消费理念驱动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更注重个人体验、个性、社交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

在此供求关系模式发生巨大转变的时期,城市空间的重构势在必行。

伴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城市空间的重构表现出新的特征。

包亚明认为消费通过文化的方式成为城市发展的建构性力量,放大了不同人群对空间使用的要求2。

季松等学者在宏观层面提出在消费社会中城市空间所表现出全球化、特色丧失、大量临时性建筑与虚拟场景出现等特征3。

消费活动与城市空间结合产生了消费空间,越来越多的城市空间被消费活动占据,模糊了消费空间与非消费空间的概念4,进而导致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变化。

城市商业空间结构有两层含义5,一指各商业业态在区位、规模、形式、服务等方面的相互协调和冲突关系;二指各商业业态规模等级空间网络结构。

研究消费转型下的城市商业空间,需考虑消费的供给方即各商业业态的规模、总量、活动、组织网络与互动机制,也需考虑消费的需求方即消费者基本属性与行为特征等,鉴于此本文以珠江路为实证案例,调研分析城市商业街区在消费转型过程中在消费空间、功能业态、消费需求三方面的发展特征,1莫岱青.《2016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发布[J].计算机与网络,2016,42(18):12-14.2包亚明.消费文化与城市空间的生产[J].学术月刊,2006(05):11-13+16.3季松.消费社会时空观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发展特征[J].城市规划,2011,35(07):36-42.4赵丹,张京祥.消费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耦合互动关系研究——以南京市德基广场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5,30(03):53-58.5马妍,李苗裔.“互联网+”环境下城市商业功能空间演变及规划响应[J].规划师,2016,32(04):17-22.以期为深入探讨消费空间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影响机制提供借鉴意义。

2珠江路商业街概况与发展历程珠江路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东与中山路相交,西与龙蟠中路相接,长约2公里。

珠江路的发展经历了从起步发展、全面开发到转型升级三个阶段(如表1)。

从最早的“珠江路科技一条街”,到华东地区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直至如今的“珠江路创业大街”,珠江路的转型发展之路始终与社会消费转型相关,代表了从IT专业卖场为主导的专业市场向综合商业服务为主导的消费型空间的转变过程。

1992以前的珠江路在国家推动科研机构走向市场的背景下,以江苏江计电脑技术联合开发公司为代表的一批科研人员汇集在珠江路下海创业,形成了以科技加工起步的发展基础;1999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对工业企业实行“退二进三”,新建了一批的大型的电子卖场,使得珠江路成为当时华东地区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2000年至2005年间,为了面对IT 产业的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政府对珠江路实施“二次开发”,加速了硬件载体的配套建设,在此期间,珠江路为龙头,与江苏软件园、东大科技园、徐庄软件基地共同形成了“一街两园一基地”的发展格局;2005年至今,IT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珠江路也面临着严重发展危机,原本的以IT贸易为主体的产业结构逐步向多元化发展,2007年10月新世界百货商城在珠江路开业标志着珠江路进入了新的转型发展时期,直至今日,珠江路的业态结构与商业空间仍在不断调整与重构。

表1:珠江路四阶段发展历程3调研分析3.1研究范围选取本次研究选取珠江路中段(东至太平北路,西至北门桥/丹凤街)的两侧街区,研究范围以周边道路与建筑界面为边界,用地范围约26.2公顷(如图1)。

图1:调研范围图3.2消费空间特征3.2.1建筑空间特征珠江路沿街两侧建筑主要有两种类型(如图2),一种是商住混合型,底层为商业功能,极少有店铺延伸到二层,现状经营以餐饮、机电维修与零件贩售为主;一种是体量较大的商业卖场或办公楼,卖场内部店铺以陈列商品为主,实行“售储分离”的销售模式。

办公楼多采用内通廊式,划分为多个小单元便于出租。

总体上看,街区范围内新建新旧程度不一,部分居住建筑较为老旧,整体空间较为凌乱。

图2:建筑空间类型示例3.2.2街区形态特征珠江路的起步发展是自发性的,后来逐步得到政府有关政策的支持。

这使得珠江路的街区形态呈现从临街的商业界面逐渐向背街的居住空间逐渐渗透的状态,并形成了特殊的层级结构(如图3)。

这种街区形态层级结构分为三层,第一层为临街的商业集聚区,聚集的商业店铺承担产品展示、客户体验、与经营服务等功能,同时集聚大量人流、物流;第二层为混合区,在商业活动的带动下,商业门店配套功能如仓储、加工等环节向社区内迁移,使得住区交通、设施等增图3:珠江路街区结构模型加;第三层为居住区,以居民的居住功能为主,底层配套部分商业设施,主要服务居民的日常生活。

3.2.3交通出行特征在研究范围内,道路交通系统以珠江路商业街为主体,向居民区延伸出鱼骨状的复杂支路系统,用于货运与居民出入。

通过空间句法分析街区路网的连接值与集成度,连接值与集成度越高,代表该空间节点的相对可达性越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居民区与商业区的交叉出入口处空间可达性最高,同时也最容易聚集人流与车流。

由于珠江路街区商业物流货运交通与日常居民出行交通出行重叠,引发了较为严重的交通矛盾,外来的交通运输工具如物流公司的运输车辆与私人老板的小汽车等随处停放造成了住区居民停车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居民通过搭建简易铁棚与防盗网限制外来非机动车的进入,进一步造成道路宽度收窄,引发日常出行不便(如图4)。

图4:交通出行特征分析图3.3功能业态特征3.3.1商业用地分布及网点布局从用地布局上与大型商业网点布局上看,商业用地上主要分布有大中型电子交易市场、写字楼与诸多小型专业门店,酒店餐饮等主要分布于商住混合用地。

为了进一步获取各业态的空间分布信息,笔者利用百度地图POI点获取各商业网点的名称、地理位置信息,并将POI聚类分为企业、生活服务、购物三类,在GIS中使用局域分析反算至50*50米网格,每个网格内含有内部所有点的均值,由此反映出各业态的POI点密度。

从图中看出,信息企业类业态主要集中于进香河路与珠江路交叉口等高层建筑,而生活服务类与购物类明显向背街的居住区渗透,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对于办公场地、产品仓储、管理用房等方面有较高的空间载体需求,而配套服务类的空间载体需求较小。

图5:商业用地分布与业态POI网格密度分析3.3.2业态时空变化特征为了进一步调查业态的时空变化特征,调查小组利用百度地图的街景与时光机功能,针对研究区2012、2014、2016年三个时间节点时的店铺数量与业态类型进行统计。

从表2中看出,从2012年至2016年间店铺总量持续增加,表明街区对商户的吸引力持续提升;同时餐饮、建材、水果店、书店、体育用品、美容饰品等非电子产品业态的比重持续增加,作为主体业态的电子产品销售因租金成本高,缺乏体验等原因导致销售比例持续下降,可见在注重体验和个性化需求的消费趋势下,业态呈现多元化、服务业细分程度增强的发展态势,在空间上表现为业态的更新和替换。

表2:2012、2014、2016街区店铺数量统计表3.4消费者需求为了调查消费者的需求,借鉴王德在调查王府井大街中消费者行为中使用的调研方法6,调查小组选取2017年5月的某周六日14:00—20:00的时段,连续两天沿着珠江路的9个采样点对即将结束在上述范围内活动的消费者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由于商店数量众多不易总结,对空间活动的统计以沿珠江路的20个地块为单位(如图6)。

调查内容包括两部分:①消费者基本属性:以此得出作为一个城市级商业街的实际使用人群定位,调查内容包括消费者的个人属性如性别、职业、年龄、工作地、居住地、婚姻状况、消费偏好等,以及消费者使用新世界百货、百脑汇商城等商业设施的频率;②消费者在研究区内的行为活动:详细记录了消费者在进入调查范围直至离开调查范围的时间内,每一次活动的内容、消费额、空间位置。

由此外还包括来珠江路的主要目的、到这里使用的交通工具、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等;最终回收问卷179份。

图6:沿街地块单元编号与调查采样点3.4.1消费者基本属性特征从消费者基本特征调查中得知(如图7),消费者人群的年龄构成大部分为16岁-25岁的年轻人,占总调查人群的69%;同时因珠江路的区位靠近大学校区,调查人群中46%为在校学生,这类群体虽大部分无固定收入,但消费能力较大,购物支出金额较高。

41%的消费人群首选未来城、新世界百货这类业态种类齐全、时尚性较强的购物场所。

表明在消费偏好特征方面大部分消费者偏好带有休闲娱乐功能、时尚个性的商业空间。

6王德,农耘之,朱玮.王府井大街的消费者行为与商业空间结构研究[J].城市规划,2011,35(07):43-48+60.图7:消费者基本属性分析图3.4.2消费者行为特征为了便于客观描述消费人群的行为特征,调查小组使用总停留人次、总消费额、人均消费额在20个地块研究单元中的静态分布与消费者空间流动部分用以体现。

从静态分布的数据表中可以明显看出,消费额最高的三个地块为新世界百货、百脑汇与东方珍珠饭店,并且领先优势较为明显。

对比分析20个地块研究单元可以发现,带有较多开放空间或集散广场的地块消费额明显较高,并且有大型综合门店所在地块对地块消费额有较大影响,相比于同样有集散广场的地块,新世界百货和百脑汇所在地块的消费额有明显优势。

这一特点在总人流的分布上也体图8:消费者行为特征分析现了相似特征。

在人均消费额方面,没有明显的“开放空间效应”与“综合门店效应”,人均消费最高的地块为步行街范围外的新世界百货和东方珍珠饭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