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高原》学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青藏地区 导学案设计

第九章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三江源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1 世界屋脊1.世界屋脊特色景点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青海湖周围高山环抱,山青水秀;唐古拉山山顶终年白雪皑皑旅行必备物品防晒箱.防紫外线眼镜、帽子、氧气袋、羽绒服等(温度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知识2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1.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2.青稞和小麦高产的原因青藏地区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虽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因此,这里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
3.青藏地区的生活习俗和文化■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知识1 江河的源地1.“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潮沧江总水量的35%均来源于这里。
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2.三江源的水源⑴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2)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大海。
知识2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1.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1)生物多祥性: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2)水源地: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3)重要性:保护好“中华水塔”,不仅对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4)三江源地区分布有国家与青海省重点保护的珍稀物种:藏羚羊、野牦牛、雪豹、盘羊、野驴、冬虫夏草、兰科植物等。
2.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1)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縮,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2)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3)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九章《青藏地区》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九章《青藏地区》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九章《青藏地区》是学生对我国地理知识的重要补充,本章主要介绍了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文特点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青藏地区。
本章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于青藏地区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青藏地区的整体认识,并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深入理解青藏地区的特点。
此外,学生对于青藏地区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2.难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青藏地区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资料。
2.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地图、图表等教学工具。
4.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基本知识。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2017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导学案(优秀版)

之而来的还有其他特征,如( D )
①太阳能丰富 ②人口密集
③大江大河发源地 ④农业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同步训练
高寒是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当地自然景观的
形成及人在河谷中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C)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A.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B.西北地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 D.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地势高耸
5.下列对两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西北地区农业主要为河谷农区 B.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为灌溉农业 C.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D.两地区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都为水资源
精巧点拨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影响。
同步训练
1.青藏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其主体是( C )
A.四川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青藏高原
D.塔里木盆地
2.由下表可知,影响那曲与南京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
因素是( C )
A.纬度位置 C.地势
B.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同步训练
4.青藏高原因“高”而“寒”,不仅如此,由“高”随
知识网络
洁心与大熊在进入高中的第一天相识,两人都是大个子,分座位的时候,老师让男女生各排一队,一队一个次第走到座位上,最后一排有六张桌子,洁心谦虚地站到一个比自己矮一点 点的女生前面,与大熊成了同桌
他们一个15岁,一个16岁,花开的季节。初学立体几何,大熊用小纸壳手工助洁心理解立体与平面的迥异,地理考试这对同桌囊括了班里两个第一,大熊94分,第一名,洁心47分, 倒数第一。大熊不知怎么就让无论如何都搞不懂季风洋流方向的洁心尤如神助,醍醐灌顶。洁心盼着上作文课,老师会朗读几篇上榜佳作,每每读到洁心的作文,大熊会看洁心一眼, 好像在说我知道这一篇是你写的,洁心也会漫不经心瞥一眼,故作平淡地回复嗯,是我。不知从何时起,他们走进彼此的心。大学毕业的第二年,他们结了婚,第三年,有了一个可爱 的孩子。洁心的日常开始以大熊小熊为中心,辞去优渥工作,成为家庭主妇,曾经的诗情画意干练要强变成琐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窈窕淑女变成自带三层救生圈的黄脸婆,大熊成为 业内认可的职业经理人,小熊也取得全国乃至世界各大数学竞赛计算机竞赛的各色奖牌。被大熊小熊的光环映着,洁心日复一日忙忙活活庸庸碌碌地快乐着。人和人之间的比较,是丢 失快乐最简单的方式。昔日的同学大多事业有成,成为各自领域的精英,而洁心日渐落伍,好像被抛弃在另一个时代。比较也是客观认识自己最直接的方式。失落带来思考,洁心终于 意识到这十几二十年的岁月她把自己搞丢了。洁心想重回轨道却无力又无助,知识陈旧,书生意气,与社会严重脱节,抱怨,她偏执地认为大熊消耗了她的青春改写了她的命运,而人 到中年的大熊再不会像过去只要听到洁心呼唤,马上放下全世界飞奔而来,事业有成的他也不再对洁心的发号施令全盘言听计从,洁心觉得自己失去了整个世界。洁心没有意识到很多 时候大熊只是在迁就她,不和她计较,也没有意识到一个企业高管若凡事对一个家庭主妇唯命是从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她越来越暴躁,越来越容易愤怒,家庭气氛像一只随时会被引 爆的火药桶,说不定什么琐事就会成为导火索。大熊忙碌粗心,洁心心灰意冷,俩人之间有了罅隙,有了不满,洁心不止一次发怒时大喊分手。洁心最脆弱的时候,大熊没有及时给予 支持和关注,洁心撕心裂肺的难过,大熊忙于工作,浑然不觉,洁心认为大熊不再爱自己,痴心错付,悔不当初,对自己的婚姻感到绝望,她给自己7天的时间思考,要不要走出这曾 欣欣然冲进来的围城。一位生性爱冒险的作家本杰明,无法走出半年前的丧妻之痛,带着一个青春期一个幼儿期的两个孩子,生活一团糟。本杰明放弃了专栏写作,拒绝开始新感情, 欲带着儿女换一个崭新环境开始新生活,于是他买了新房子,未曾想这房子却是一个经济窘迫、难以维系正常运转的动物园……本杰明走投无路之时,发现妻子给留下的“冒险基金”, 妻子自知无法常相陪伴,竭尽所能给丈夫最后的成全,这份爱让人唏嘘汗颜。本杰明给一双儿女讲述他和妻子初次见面,一见钟情,自惭形秽,踌躇不前时,自己骨子里天生的冒险精 神推着自己抓住了这份非你莫属的爱情。看着本杰明和一双儿女对着阴阳相隔的妻子、妈妈,互诉衷肠,洁心百感交集,泣不成声,她想世人听过见过无数美丽的爱情故事,但都是别 人的,现实的生活总会有种种难言的苦楚不如意,“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接受人和事的缺憾不完美,才是真实的生活。发起冷战的第三天,洁心不再继续臆想徒生 闷气,她决定给彼此一个机会,和大熊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长谈,长谈的结果是洁心庆幸失而复得的婚姻和爱情,大熊说洁心没失去过,自己一直都在,从未离开,只是不该忽视了洁 心的内心需求。洁心开始找回自己的人生旅程,列清单,定目标,开始学习、锻炼、尝试,由内而外改变自己,每晚洁心大熊两人瑜伽对望,相伴练习腹肌撕裂。假期里,大熊更多地 陪伴洁心,两人相濡以沫走遍千山万水,洁心开始一展所长,用文字记录下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人到中年,两人相互珍惜,共同成长,生命和爱情焕发出绚丽光彩,照亮了彼 此的人生,很多小伙伴说因为他们,自己又开始相信并渴望爱情了。一日,,麦克是校园篮球明星,他本可以因篮球特长被全额奖学金保送进大学,但因女友怀孕他放弃了关键的冠军 赛而向女友求婚。20年后,麦克穷困潦倒,事业家庭均失意,戏剧性地他重返了17岁,仍是青春闪耀,17岁的他遇到现实中的一对儿女,中年的妻子,一切重来,当他又站在可以延 续辉煌改变人生命运的关键时刻,他意识到妻子和一双儿女才是他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依旧做出了和20年前相同的选择。当麦克和妻子紧紧相拥时,麦克又恢复了中年的模样,妻子说,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复习》主要介绍了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等内容。
本章内容较为重要,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青藏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青藏地区作为我国特殊的地理区域,其高海拔、特殊自然环境以及独特的人文风情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青藏地区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青藏地区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区域发展。
2.难点:青藏地区的高海拔、特殊自然环境以及独特的人文风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青藏地区的风光、民俗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青藏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青藏地区的风光、民俗、地理特征等图片和视频。
2.教学素材:相关文章、报道等,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交流。
3.地图:青藏地区及相关地区的地图,方便学生查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青藏地区的风光,引导学生关注青藏地区。
提问:“你们对青藏地区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等内容。
重点讲解青藏地区的高海拔、特殊自然环境以及独特的人文风情。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青藏地区的特点,每组选取一个特点进行展示。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章末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九章青藏地区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
2、掌握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
3、理解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特殊性。
4、了解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原因。
5、了解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
6、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二、预习要点1、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分析三江源地区是大河源头的原因。
4、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课上自测1.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是()A.湟水谷地B.河套平原C.河西走廊D.宁夏平原2.下列河流中,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是()A. 珠江、怒江B. 黄河、海河C. 黄河、长江D. 黑龙江、长江3.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保护区是哪三条大河的发源地()A、长江、黄河、淮河B、黄河、怒江、珠江C、长江、黄河、澜沧江D、长江、雅鲁藏布江、黑龙江4.青藏地区无污染的洁净能源有()A. 太阳能、地热能、水能B. 石油、天然气、煤C. 核能、地热能、风能D. 生物能、风能、太阳能5.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A、终年寒冷B、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很少C、降水丰富D、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全年高温6.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A、面积最大的高原B、纬度最高的高原C、气温最高的高原D、海拔最高的高原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南方地区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B、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北方地区的主要是水稻C、青藏地区的气候以“高、寒”为主要特征,西北地区的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征D、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农业都以旱作为主8.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 )A.河套平原、宁夏平原B.河西走廊、天山山麓C.藏南谷地、湟水谷地D. 河西走廊、宁夏平原9.喝青稞酒、品酥油茶,是我国哪一地区人们的待客之道()A.黄土高原 B.新疆牧区 C.东北大平原 D.青藏高原10.青藏地区著名的畜种是()A.三河马 B.三河牛 C.细毛羊 D.牦牛探究案要点一:世界屋脊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的表现:主要地形、气温、温度带、年降水量、干湿区、气候类型、土壤类型。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RJ下册教案 第9章青藏地区 第2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三江源地区的名称由来、位置、范围,“中华水塔”的作用及水源,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等知识点。
教材通过“江河的源地”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两部分内容来组织教学过程,这两部分内容彼此相互联系,以递进方式呈现教材内容:从位置到自然特征及作用,再到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具体措施,由因及果、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利于理解和掌握。
八年级学生好动、好表现,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思维能力,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是,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比较归纳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且学生对源头考察的知识储备不足,学习和理解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设计相应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和培养能力。
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
教学难点:河流探源;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这是一个野生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数量丰富、用途广泛、经济价值较高的地区。
这里的冬虫夏草驰名中外,药用价值极高。
这里有高耸入云的冰峰雪山、大河、盆地、荒漠、冰川、湖泊、沼泽等奇异复杂的地域类型。
这里有美丽如画的辽阔草原、奔腾不息的江河源流、熠熠发光的大小湖泊、神出鬼没的野生动物、茂密的原始山林。
这里还有藏族人民用勤劳双手创造的光辉灿烂的高原文化、历史遗迹、宗教寺庙、民族风情、乡土习俗……这就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综合体——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是指哪三江?三江源的位置在哪里?国家在哪些方面保护三江源?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一)江河的源地1.多媒体出示“三江源地区的地形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三江源地区位于哪个省份?三江源地区主要包括哪几条主要河流?提示: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
长江、黄河、澜沧江等。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92的文字内容,思考: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水塔”?3.多媒体出示“三江源地区的水系图”,并提问:这里降水并不丰富,为什么有这么多河流发源于这里呢?提示: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九章青藏地区。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青藏地区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三江源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难点: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交流的问题和活动。
3.准备好教案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基本情况。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青藏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青藏地区是我国藏族的主要聚居区。藏族同胞有哪些生活习惯与高寒的环境相适应?
(2)本地区占全国1%的人口选择居住在哪里?为什么?
(3)青藏地区有哪些重要的河、湖?青藏地区的河湖有什么特点?(世界河源,多咸水湖)
(4)为什么青藏地区能成为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冰川纵横,固体水库)
(5)为什么多咸水湖?
(疑难探究
.教师小依据板书总结归纳知识要点。。
六、巩固新知、学会运用
1、出示训练题、《基础训练》
2、检查完成情况
自主备课记
教研活动记录
板书
设计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学反思
第九章 青藏地区
时间
地点
召集人
课题
第九章 青藏地区
课时
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教师பைடு நூலகம்
授课时间
三维
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比较,了解两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两区的自然地理特 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开发青藏,维护统一的重要性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该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能分析出该地区地高天寒的自然特征。
3.能根据自然特征,结合地图说出该地区河湖、人口、种植业、畜牧业的分布特征。
4.能说出该区太阳能、地热能、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5.能分析出该区发展的瓶颈问题(交通运输)及发展方向。
6.能在地图上标出该区主要公路、铁路、城市和柴达木盆地。
重难点
重点:高寒环境中形成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受自然条件影响,河谷农业是其特有的农业生产方式
B.牧民居住的房子易于拆卸、搬运和安装
C.为抵御严寒,藏族男女老幼都喜欢饮青稞酒,味淡醇香
D.本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往往出现在河流灌溉地区、河谷及山麓地带
课堂检测参考答案
1.A 2.D 3.D 4.C 5.A 6.B
第九章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课堂检测
1.下列地区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区的重要农业区是( )
A.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B.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
C.青海省西部的柴达木盆地
D.四川省东部的四川盆地
2.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有丰富的水源
B.土壤十分肥沃
2
C.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C.地热资源丰富
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5.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 )
A.本区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自然特征是"高"和"寒"
B.是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C.地球上超过 8000 米的山峰,大部分在高原的南部和西部边缘
D.本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6.关于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自主学习
1.青藏高原是我国的______牧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适应高
原特殊环境的牲畜。
2.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称为
农业,如南部的
_______________ 谷 地 , 东 部 的 _______ 谷 地 。 主 要 农 作 物 有 ___________ 、
5
至___________。
2. 青 藏 地 区 在 青 藏 高 原 上 , 青 藏 高 原 平 均 海 拔 在 _____ 米 以 上 , 是 世 界 最
_________的大高原,有“______________”之称。
3.“_________,__________”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
4.青藏高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等众多大江大
、
等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5.三江源地区突出的问题有
、
、
、
。
合作探究
4
1.本区为什么会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2.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退化,湖泊、沼泽不断萎缩,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
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3.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
D.盆地内部大部分是戈壁、沙漠,多沼泽和盐湖
8.关于青海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个外流湖
B.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C.位于柴达木盆地 D.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9.下列电站位于青海省境内的有(
)
A.刘家峡
B.青铜峡 C.李家峡
D.三门峡
课堂检测参考答案
1.D 2.A 3.A 4.C 5.C 6.D 7.D 8.D 9.C
C.为抵御严寒,藏族男女老幼都喜欢饮青稞酒,味淡醇香
D.本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往往出现在河流灌溉地区、河谷及山麓地带
课堂检测参考答案
1.A 2.D 3.D 4.C 5.A 6.B
第九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2)
学习目标
理解高寒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
青藏地区农牧业的分布。
学习难点
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高原》学案
第九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1)
学习目标
1.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了解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
学习重点
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学习难点
青藏地区的太阳辐射。
自主学习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_____部,_____山脉以西,______山脉和______山脉以南,南
2.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干旱
C.高寒
D.湿润
3.下列各组河流均源于青藏高原的有( )
A.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黄河 B.雅鲁藏布江、黑龙江、长江
C.雅鲁藏布江、长江、黄河
D.长江、黄河、珠江
4.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泊是( )
A.洞庭湖
B.青海湖 C.鄱阳湖
D.错那湖
5.“高原之舟”指的是( )
;C: 江;a ;e
喜马拉雅山脉
; 河; 。
唐古拉山脉
第九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2)
学习目标
理解高寒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
青藏地区农牧业的分布。
学习难点
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自主学习
1.青藏高原是我国的______牧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适应高
A.有丰富的水源
B.土壤十分肥沃
3
C.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青藏地区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
A.管理水平高
B.气温高
C.降水丰富
D.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
4.下列说法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关的是( )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3.青藏地区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
A.管理水平高
B.气温高
C.降水丰富
D.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
4.下列说法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关的是( )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5.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 )
河的发源地。
5.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________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 ,日温差 。由
于海拔高,空气 ,日照
,太阳辐射
。
合作探究
1.青藏高原气温低,为什么太阳能资源却非常丰富?
2.讨论完成教材 P87“活动 2”。
课堂检测
1.我国下列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A.海南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
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
1.三江源地区位于
省南部,是
、
、
的源区,被誉为“
”。
2.三江源地区江河的最初水源是
。
3.
和
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
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不断,流向大海。
4.近年来,由于
,冰川逐年萎缩,这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
补给,湖泊、湿地的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同时
A.本区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自然特征是"高"和"寒"
B.是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C.地球上超过 8000 米的山峰,大部分在高原的南部和西部边缘
D.本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6.关于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受自然条件影响,河谷农业是其特有的农业生产方式
B.牧民居住的房子易于拆卸、搬运和安装
些影响?
课堂检测
1.下列河流的源头不在青海省的是(
)
A.长江 B.黄河 C.湄公河 D.珠江
2.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是(
)
A.青海湖
B.鄱阳湖 C.洞庭湖 D.太湖
3.我国有“聚宝盆”之称的盆地是(
)
A.柴达木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四川盆地
4.青海省的主要农业区位于(
)
A.柴达木盆地
B.三江源头
原特殊环境的牲畜。
2.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称为
农业,如南部的
_______________ 谷 地 , 东 部 的 _______ 谷 地 。 主 要 农 作 物 有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等。
合作探究
1.分析青藏地区农作物高产的原因。
2.讨论完成教材 P90“活动”
C.湟水谷地
D.青海湖周围
5.驰名中外的鸟岛位于(
)
A.东海
B.南海
C.青海湖 D.洞庭湖
6.青藏高原特有的农作物是(
)
A.小麦
B.蚕豆 C.马铃薯 D.青稞
7.关于柴达木盆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盆地内部是大草原,牧草丰美
B.周围有祁连山、昆仑山、天山环绕
C.是青海最主要的农业区,盛产青稞、小麦、蚕豆
_____________等。
合作探究
1.分析青藏地区农作物高产的原因。
2.讨论完成教材 P90“活动”
课堂检测
1.下列地区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区的重要农业区是( )
A.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B.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
C.青海省西部的柴达木盆地
D.四川省东部的四川盆地
2.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牦牛
B.骆驼
C.藏绵羊
D. 藏山羊
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山脉: A:
;B:
D:
;E:
。
(2)江河、湖泊:i
湖;h
f
河;g
江。
(3)城市:b
;d
课堂检测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A
6.(1)昆仑山脉 祁连山脉 巴颜喀拉山脉
(2)青海 长 黄 印度 雅鲁藏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