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生态调查

合集下载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期末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48)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期末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48)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期末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48)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治理》期末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48)考试说明:本人汇总了历年来该科全部的试题及答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标准考试题库,对考生的复习和考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约大量的时间。

内容包含:不定项选择题、推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快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试题答案,敬请查看。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与西方国家相比拟,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与约束系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A.公职人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作,“党管干部”是我国对公职人员治理的根本原则 B.公职人员不是特别的利益集团,不存在工会对人事的监控 C.群众监控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监控形式,通过各种人民团体对政府的监视来实现D.行政监察部门隶属于政府,属于行政系统内监视 2.微观人力群体生态环境详细包括( )。

A.人力政策法规环境 B.人力治理环境 C.人力市场环境D.人力战略环境 3.关于我国公务员的降职,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是指由原来的职务调整到另一个职责更轻的职务,是由高的职务向低的职务的调整 B.意味着公务员所处地位的降低、职权和责任范围的缩小、待遇的削减 C.是一种任用形式和任用行为,是对公务员的惩戒与处分 D.是让由于各种缘由不胜任现职又不宜转任同级其他职务的公务员改任较低职务的任用行为 4.通常,人力资源招募规划包括以下的内容( )。

A.招募和选录人员的数量和构造 B.人员录用的标准 C.招募和选录的对象、范围和地点 D.针对不同职位的甄选程序与方法5.在工作分析的各个环节中,( )是整个工作分析过程最关键的环节。

A. 工作分析的目的 B.确定工作分析的执行者 C.编写工作说明书和职位标准书 D.工作分析信息的搜集 6.( )是构成员工培训和开发系统不行分割的一个组成局部,并成为整个培训和开发系统中的核心问题。

县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换届调研)

县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换届调研)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主要做法及对策建议2006年县、乡换届后,。

市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就我市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情况进行汇报。

一、基本情况(一)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

我们十分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了《。

市2006-2010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干部脱产培训、中心组学习和在职自学“三位一体”的教育培训工作格局,并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集中开展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

建立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档案,把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作为选拔任用的一项重要依据。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干部教育培训,2006年以来,市委中心组成员每年都要组织两次考察学习活动,带领基层党(工)委书记赴苏浙等地参观考察,每年在市委党校举办5期左右的主体班次,并严格按照上级组织部门的要求,选调领导干部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和研讨班,全市先后有800多名科级以上干部、200多名中青年后备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干部的政治素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得到普遍提升。

坚持在实践中发现人才、锻炼干部,一批干部被选派到经济建设和急难险重岗位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注重在经济建设一线和重点工作中培养锻炼干部。

2006年以来,先后选调42名副科级干部到市信访局担任信访专员;从市直机关和镇(街道)选派6名优秀年轻干部实行“双向挂职”;从全市优秀科级、股级干部中选调22名同志组成11个驻外招商分局,进行为期两年的外出驻点招商;从市直单位抽调了203名同志组成57个招商小分队派出招商;从全市优秀科级和股级干部中抽调了43名同志到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和拆迁办工作。

让“实改非”干部干起来

让“实改非”干部干起来

让“实改非”干部干起来作者:高峰来源:《当代党员》2013年第06期2012年10月18日,忠县“实改非”干部赴山东省考察学习队伍启程,15名优秀“实改非”干部踏上卸任后的首次考察学习之旅。

“原以为‘改非’后就是喝喝茶,看看报,打打牌,钓钓鱼。

”忠县发改委副调研员、原副主任江中心感慨地说,“哪曾想,县里不仅让我们发挥余热,还要组织我们出去考察学习。

不好好干,怎么对得起组织的信任!”职务改了,激情退了在忠县,江中心算得上是一位风云人物。

在原甘井镇(已与原忠州镇合并为忠州镇)当党委书记时,他就带领一帮人把古盐场的文化渊源发掘得淋漓尽致;在忠州镇当党委书记时,面对全镇一万多名群众、130多个企业的移民搬迁重任,他有承诺有担当,顺利完成了移民搬迁任务;后来到县发改委任副主任,他抓项目,跑招商,为忠县“工业强县、民营富县”战略的实施立下汗马功劳。

刘顺志又何尝不是这样。

他出任忠县交委主任时,忠县仅有两条省道是水泥路,交通状况令人堪忧。

后来,他和同事们带领干部群众,硬是把忠县交通的通乡通畅率提升到80%。

然而,这群曾经叱咤风云的能人突然在2011年进入了“慢车道”——江中心、刘顺志等40多名干部改任非领导干部职务。

2011年11月,工作人员向忠县交委主任陈频报告,刘顺志有一个星期没来单位上班了。

此时,刘顺志正站在沪渝高速公路忠县出口处的一个小山包上,望着山脚下忠县移民新城大道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

陈频找到他时,本想跟他好好聊一聊,但当他看到刘顺志的眼神后,却张不开口了。

移民新城大道项目以前是由刘顺志负责的,如今,尽管已经“实改非”了,可他还是放不下这事。

江中心虽然还是坐在发改委的办公室里,可那些项目、计划、数据,仿佛已经离他远去。

他开始重拾过去的爱好,在电脑上鼓捣文字。

那段时间,他在《忠州日报》发表了《巴蔓子在忠县》《甘井地名考》《关公到忠县》等文章。

职务改了,责任卸了,40多名“实改非”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开始消退。

2019《公共行政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全)

2019《公共行政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全)

《公共行政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参考《公共行政学》作业1答案参考一、名词解释:1、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2、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3、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4、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二、单项选择:1.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C ) 。

A .普耳B .斯密C .欧文D .斯图亚特2. 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 该书的作者是( A ) 。

A .里格斯B .古立克C .德鲁克D .高斯3. 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 A ) 。

A .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B .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C .计划、领导、人事、指挥、组织、报告、预算D .计划、领导、人事、沟通、协调、组织、预算4、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B )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A 、法B 、美C 、中D 、英5、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C )。

A 、选任制B、考任制 C 、委任制D、聘任制6.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 。

A .政府职能B .行政监督C .行政决策D .行政体制7.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 C ) 。

A .内阁制B .总统制C .半总统制D .委员会制8.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 A ) 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A .英国B .美国C .日本D .加拿大9.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 B ) 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县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换届调研)

县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换届调研)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主要做法及对策建议2006年县、乡换届后,。

市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就我市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情况进行汇报。

一、基本情况(一)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

我们十分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了《。

市2006-2010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干部脱产培训、中心组学习和在职自学“三位一体”的教育培训工作格局,并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集中开展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

建立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档案,把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作为选拔任用的一项重要依据。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干部教育培训,2006年以来,市委中心组成员每年都要组织两次考察学习活动,带领基层党(工)委书记赴苏浙等地参观考察,每年在市委党校举办5期左右的主体班次,并严格按照上级组织部门的要求,选调领导干部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和研讨班,全市先后有800多名科级以上干部、200多名中青年后备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干部的政治素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得到普遍提升。

坚持在实践中发现人才、锻炼干部,一批干部被选派到经济建设和急难险重岗位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注重在经济建设一线和重点工作中培养锻炼干部。

2006年以来,先后选调42名副科级干部到市信访局担任信访专员;从市直机关和镇(街道)选派6名优秀年轻干部实行“双向挂职”;从全市优秀科级、股级干部中选调22名同志组成11个驻外招商分局,进行为期两年的外出驻点招商;从市直单位抽调了203名同志组成57个招商小分队派出招商;从全市优秀科级和股级干部中抽调了43名同志到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和拆迁办工作。

国有企业推进领导人员能上能下实施细则

国有企业推进领导人员能上能下实施细则

国有企业推进领导人员能上能下实施细则1总则1.1为了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要求,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建立能上能下用人机制,建设一支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根据《公司推进领导人员能上能下暂行办法》《公司领导人员选拔任用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细则。

1.2本细则所指“推进领导人员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问题。

通过规范、明确“下”的标准、渠道、方式、程序,在坚持正常退出机制基础上,切实解决领导人员不履职、不尽职、不称职等问题,加快建立和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管理机制,营造从严从实、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管理生态。

1.3推进领导人员能上能下,必须坚持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原则,坚持依规依纪、彰显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明确标准、强化刚性约束的原则,坚持预警管理、形成科学机制的原则。

1.4本细则适用于公司中、基层领导人员。

1.5本细则主要标准对有关领导人员的组织调整,涉及违纪违法行动的,按照党的规律划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管理。

2组织管理与职责2.1推进领导人员能上能下,各级党委承担主体责任,干部管理部分承担具体工作责任。

各级党委及其干部管理部分综合一样平常情况掌握及有关方面建议情况,对符合本细则所列“下”的情形的领导人员提出调整处理建议。

2.2各职能处室实时提供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一样平常履职施展阐发,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要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3管理方法、规则、程序3.1领导人员“下”的渠道主要包括:3.1.1正常退出。

因年龄、健康以及企业深化改革、班子结构调整等原因,根据相关制度要求,需要退出现职。

3.1.2强制退出。

因领导人员严重违纪违法,根据党纪国法要求,必须终止其现任职务。

3.1.3调整退出。

因领导人员德、能、勤、绩、廉与所任职务要求不符,不宜在现岗位继续任职,需进行组织调整。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字号】•【施行日期】20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第一条为贯彻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职责,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自治区县级以上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上列工作部门的有关机构领导人员。

第三条各级党委、政府对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负总责,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成员承担主要责任,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关工作部门及其有关机构领导人员按照职责分别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条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

第五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成员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不力,导致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突出或者任期内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恶化的,应当追究责任:(一)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中出现重大失误或者违反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二)违反草原保护政策、法律法规,在草原征用、占用审核、审批工作中,因无权审批、越权审批或者非法审批,造成草原面积缩小、资源流失的;(三)本地区发生重大以上环境污染事件的;(四)除不可抗力因素外,未完成国家和自治区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任务,造成国家对我区实施区域、流域、行业限批的;(五)未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导致本地区新产生地下水超采区的,以及对自治区公布的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不力、造成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六)因管理不到位或者不合理开发等造成林地严重流失或者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央巡视组的巡视对象和范围的是()。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央巡视组的巡视对象和范围的是()。

篇一:《党章党规知识网络测试100题(题目+答案)》党章党规知识网络测试1、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社会组织和其他组织领导机关中,有党员领导成员()人以上的,经批准可以设立党组。

(单选题)A、3B、10C、30D、502、党组的设立,一般应当由()审批。

党组不得审批设立党组。

(单选题)A、党的中央委员会地方委员会B、本级党的地方委员会C、党的中央委员会或者本级党的D、上级党委组织部门3、《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要求:党组成员除应当具备党章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当有3年以上党龄,其中厅局级以上单位的党组成员应当有()年以上党龄。

(单选题)A、3B、4C、5 D、84、党组应当认真做好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工作,负责学习、宣传、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

这是履行()责任的重大要求。

(单选题)A、思想领导B、组织领导C、政治领导D、业务指导5、党组应当认真履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责任,加强对本单位党的建设的领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A、党组书记应当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其他党组成员根据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党的建设工作。

B、党组应当加强对本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工作的指导C、党组支持党的机关工作委员会履行对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工作的领导职责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支持纪检监察机构履行监督责任 D、党组应当6、党组实行()制度。

凡属党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由党组成员集体讨论决定。

(单选题)A、民主集中B、个人领导C、集体领导D、分工负责7、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施行的日期是,自()起。

(单选题)A、2015年5月29日年1月1日 B、2015年6月11日C、2015年6月17日D、20168、党组对对本单位统战工作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的主要职责应该是(),重视对党外干部、人才的培养使用,更好团结带领党外干部和群众,凝聚各方面智慧力量,完成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生态调查
作者:应献
来源:《资治文摘》2008年第02期
许多领导干部因年龄等原因不再担任领导职务,改任非领导职务,简称“改非”。

现实中,他们虽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但又没到退休年龄,仍然“在岗”工作。

近年来,这一干部群体的规模数量日益扩大,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在我国金字塔型的干部队伍结构中,科级干部占公务员多数,在“改非”群体中也占有较大的份额。

他们“改非”之后的状况,在这一群体中极具代表性。

记者以湖北一个普通县级市科级干部作为标本进行调查。

这个县级市2000年前后开始推行“改非”制度,现有副科以上干部700余人,其中在职300余人,非领导职务近400人,占57%多,已经突破了50%的职数限制。

其来源一是乡镇合并,多出的领导成员;二是乡镇班子领导职数减少,由原来的11至19人减至现在的9人,富余人员便向“改非”分流。

“过去说别人,现在不能被人说”
尤先喜今年56岁,当过兵,转业后长期在乡镇工作,后从乡镇纪委书记调入市纪委、监察局任信访室主任,正科级。

2002年机构改革中转任主任科员,继续留在信访室工作。

尤先喜“改非”之后,热情不减,和以往一样勤奋尽力,同志们都说信访工作“离不开他”。

“你心里是怎么看公务员‘改非’?”“我们都是从年轻走过来的,晓得通过这项制度,老同志为年轻人腾位置,是件好事。

我当过兵,懂得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道理,自己进退,没多大必要过细地去想。

”记者佩服他“改非”多年还能保持这样的工作热情。

老尤谦虚地说:“比我认真的同志多的是,我们过去说过别人,现在不能让别人说。

再则,我所从事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和粗心,群众找上门来,要耐心说服人家;我们下去调查,结果要让群众服气。


的确,当地不乏像尤先喜这样的“改非”之后不松劲的干部。

顾家店镇李进生是从村干部招聘到乡镇工作的,当过乡镇纪委书记、副镇长、副书记、镇人大常务主席等职,从事领导工作10余年,2005年改任镇人大干事时只有50岁,但他毫无怨言,一如既往地勤勤恳恳。

问他“改非”前后有什么不同,同样也是这句话:“角色变了,工作态度不能变。

虽然现在不在一线打拼,也不能让人看笑话。


“在党性和世俗的双重压力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传统的“官念”也使一些“改非”同志面临着思想上的考验。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干部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怕别人说“恋栈”,只能自我“收敛”,热情不再,处处小心,不想多说一句话,也不多做一件事。

用一个“改非”干部的话说,是参与不干预,出谋不划策,做事不惹事。

易振荣,今年45岁,先后在3个乡镇担任过副镇长,调到董市镇时37岁,当年以最高票当选镇长。

一年后,乡镇机构合并,全市一下子多出几套乡镇班子,38岁的他被调整为镇政协联络处副主任。

“正是精力旺盛干事业的时候,却从党政班子中退出来,任个‘养老的闲职’,当时的确有些想不通。

说句自吹的话,与一些新进班子的同志比,自己的能力、水平、学历都不差,却退下来了,内心是不大情愿。

但自己是党员,必须服从组织的安排。

当时外面还有人说,年纪轻轻的就退了,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能力不行?听着这样的话,心里那个难受啊!”
改非后,镇里也并没有让易振荣“闲”着,因为他有搞企业的经验,安排他管企业改制。

过去,这个镇集体企业发展较快,后来包袱日益沉重。

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全镇几十家集体企业,在他的主导下,实现了全面改制,其间,苦没少吃,骂没少挨。

“其实,工作的压力不可怕,最怕的是人言可畏,有人背后叽咕,有人怪自己还是那么认真,自己有时候也灰心,感觉低人一等,划不来。


2005年,乡镇机构再次精简,42岁的易振荣,转任副科级镇长助理。

回忆这些,他笑笑说:“别人是步步高升,自己是‘节节败退’,经过这几次改革,心理逐渐平衡了,想透了也就看淡了,习惯了。

现在听派工,需要我‘助理’就‘助’,不需要‘助’我就不‘理’。

”言语中流露出几分无奈,又似有几分不甘。

“组织上安排我玩的”
记者在采访中,经常听到“改非”干部说“船到码头车到站”这句话。

一些“改非”干部甚至对记者说,是“组织上安排我玩的”,或“领导需要我玩的”,听起来是心安理得,实则反映出一种莫名的失落。

记者发现,不少单位对“改非”干部管理很松散,考勤不打卡、工作不过问、任务不分配,甚至连开会也不通知,“改非”干部成了编内“自由人”,无所事事。

即使平时不上班,也没有人管,工资奖金还一分都不少。

据调查,绝大多数单位领导干部默许“改非”干部不来上班,有少数领导干部认为“改非”干部不来上班反而好,个别单位的“改非”干部长时间不与单位联系,单位对他们在外干什么也不闻不问,“两不找”。

某单位领导私下对记者吐露,“改非”干部原来都是领导,资历老,架子大,难以驾驭。

又怕他们心态不平衡,指手画脚,挑刺惹事,宁可让其玩得舒服,也不想让其“干政”。

茅均(化名),1973年11月生,在乡镇工作几年,调到市委办公室,担任过市委领导的秘书。

2001年3月,他调回原来工作过的乡镇担任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

“我出于工作责任心,经常向当时的镇党委书记提建议,无意中得罪了领导。

”2005年5月精简班子职数,他转任副科级干事。

32岁便“改非”,茅均“怎么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自己觉得呆在这里没意思”。

因而名在单位,人在外面,有人说他“在搞工程”,有人说他“在做生意”。

记者问他“究竟在干什么”,他说:“什么也没搞,反正组织上安排我玩的。

”一副“看破红尘”的神情。

1975年参加工作的李权(化名),从基层干起,当过10多年的乡镇党委宣传委员,后被提拔为党委副书记。

2001年(46岁)转任主任科员后,工资和关系在单位,镇里以“招商引资”的名义,给了他“优惠”政策,实际上应聘到宜昌某企业办公室,成了专业“写手”。

闲暇之余搞搞创作,出了一本散文集。

因为是过去的同事,记者电话采访了他,他回忆这段心路历程说:“组织上安排我们休息,当时想提前退休,免得别人闲话,现在很习惯,就这样拖到退休。

以前说是人走茶凉,现在是人没走茶都凉了。

单位上有些人,在自己当领导的时候,跑前跑后,嘘寒问暖,那个热乎劲啊!‘改非’后,马上就换了一张脸,见面皮笑肉不笑,话也不多说了,有的时候碰到还躲开,担心新领导看见了不高兴。

既然这样,我又何必去惹人嫌,眼不见为净,干脆就躲在家里享清福了。


众说纷纭话“改非”
调查中,多数在职的领导和干部都对“改非”制度持赞同态度,认为这是干部人事制度上的一种进步,有利于精减人员,从根本上解决班子臃肿的状况;也有利培养青年干部,加快新老交替的步伐,增添各级班子的活力。

针对实践中产生的一些负面情况,一些干部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原枝江市委书记、现宜昌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松华长期在基层工作,对基层情况有着充分了解,他对“改非”发表了一番自己的感慨:现在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改非”,通常是“给荣誉、保待遇、腾位子”,有的还要增加2~5级工资,反而增加了行政成本。

对于县乡“吃饭型”财政而言,无疑是一种新的负担。

同时,干部年龄“一刀切”,过早地“改非”,也是一种极大的人才浪费。

人的一生,工作的最佳时期应该是35岁至55岁之间,即使按处级干部53岁的“改非”年龄计算,也还有7年时光虚耗;40多岁“改非”,更是让黄金期成了休息期,不能不说是一种资源浪费。

一些临近“改非”的同志也有不满:“涨工资再多,我也宁愿做事。

”有人甚至说:“现在都说要建设节约型社会,一方面说缩减行政成本,一方面却花大笔钱来养闲人,这不是背道而驰
吗?”一位退休的老领导也说,干部终身制不好,过早地不干事也不对。

如果说50多岁的“改非”,还算“终究要退,早退与迟退关系不大”。

那么,40岁左右就退下来不管事了,太不切合实际了。

一位在乡镇任职的同志对记者说,“改非”不仅没有达到精减人员的目的,甚至更加造成人浮于事的局面。

现在乡镇干部40多岁“改非”的比比皆是,直接导致“消极层”扩大,少数人“‘干事’不干事,助理不搭理”,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过去更突出。

某局一个中层干部告诉记者,他们局原班子5个成员的年龄都差不多,“一刀切”下来,除了一个年龄较小的留任,其他集体下课。

换上的新领导又都是外单位进来的,情况都摸不清楚,工作进展缓慢。

他还抱怨,现在公务员编制职数控制严,大部分单位人员比较紧张,而每个单位都有那么几个“改非”干部,长期占着编制不干事,年轻能干事的人没编制又进不来。

忙的时候,只好临时借用或聘用人员帮助工作。

他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某单位共有6个公务员编制职数,其中领导职数3个,“改非”干部占用2个,剩下仅1名干事。

“5个领导1个兵,真算得上是创吉尼斯纪录了!”
(摘自《青岛财经日报》2007年10月3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