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二题
2024年日照市高三语文4月第二次模拟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日照市高三语文4月第二次模拟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4.04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从生产力质态来看,它是创新起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同时也是绿色生产力;从生产力自身系统性来看,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是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先进生产力;从特点特征来看,它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
从这个意义上看,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生产力总量的增加,更是生产力的深刻变革。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生产力及其发展既受生产力诸要素及其变动的影响,也受一定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影响。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清除制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各种障碍,激发全社会各领域各方面创新发展活力,有利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新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要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形成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更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下08-王守仁的心学(上)

下08-王守仁的心学(上)第一节王守仁生平活动及“学凡三变”王守仁(公元1472—1529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
因筑室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
有《王文成公全书》(一称《阳明全书》以下简称《全书》)三十八卷传世。
王守仁生活的十六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曰趋没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变迁时代。
在此一特定背景下,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剧烈化,农民起义彼伏此起,西北俺答边患曰益严重,各地藩王叛反不断发生;同时大枇自耕农的破产和手工业商品经济的抬头正面冲击和破杯着传统的封建秩序;加之奸佞当道、宦官擅权,使得明王朝濒临空前的统治危机。
这种“天下事势如沉疴积痿”的局面,用王守仁的话说何异于病革临绝之时!王守仁认为,政治、经济的动荡是由于道德沦丧;道德沦丧是由于学术不明;而学术不明是由于朱学的流弊所造成的。
于是,以“正人心,息邪说”“时后天下可得而治”自任的王守仁,便从攻讦朱学入手,企图另辟蹊径,用以解救明王朝的统治危机,为统治阶级另谋思想统治的山路。
闪之,王守仁一生的政治活动,是与其“学凡三变”的学术历程联系着的。
黄宗羲根据王畿的记载,叙述了王守仁学术的创立过程,指出: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佛老者久之。
及至居贞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
自此之后,尽去枝叶,一意本肮,以默坐澄心为孚的,有未发之中,始能有发而中节之和,视听言动,大率以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
江右以后,专提致良知三字,默不假坐,心不待澄,不习不虑,出之自有天则;盖良知即是未发之中,此知之前,更无未发;良知即是中节之和;此知之后,更无已发,此知自能收敛,不须更主于收敛,此知自能发散,不须更期于发散。
收敛者,感之体,静而动也;发散者,寂之用,动而静也;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无有二也。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2025届高三上期十月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常”和“奇”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取向,并对古代诸多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先秦到宋元的大部分时间里,受儒家中庸思维的影响,“奇”始终处在“常”的附庸地位,以一种亚文化的面目呈现。
然而,到了晚明时期,这一现象逐渐发生改观:由于市民阶层的崛起、王学思想的流播、士人主体意识的增强,文人士大夫开始有意识地对古代文化中“奇”的一面加以充分肯定、大力宣扬,进而颠覆了传统“以常为主”的文化权力结构,并在与正统思想、主流文化的对话中另辟蹊径,与“常”分庭抗礼。
这股标新立异的文化潮流不仅在晚明社会、文化、文学等各个角落里回响激荡,也对清人的一些创作思想、审美理念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
晚明“奇”观念的蜕变肇始于诗文领域,奇人李贽虽然提出了“‘出类而无益’谓之‘奇’”“不合于‘中庸’谓之‘奇’”等相关命题,但更具其个人特色与新变意义的乃是他对于常奇地位、常奇关系的探讨。
整体而言,李贽主张取消二者之间的分辨性,以一种更为圆融的视角实现常奇之间的相互转化,目的是实现常奇地位的基本平等。
这种思维方式一方面来源于佛教,另一方面来源于阳明心学和左派王学。
因为淡化了常与奇背后的正统、异端内涵,圣人、君子等概念在李贽那里不再具备天然的崇高性。
李贽虽然在文学创作的实绩上不甚突出,但他高度独立的奇人人格、自居异端的文化姿态、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都对后来的文人与文学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思想史》期末

《中国思想史》期末作业第六章宋元时期的思想学术一、填空题:1、由周敦颐开创的濂溪之学,张载开创的关学,二程开创的洛学,以及南宋朱熹开创的闽学,被后人称为濂、洛、关、闽,是宋代理学的四个著名学派。
2、北宋初期,理学的先驱人物有胡瑗、孙复、石介等,他们昌明儒术,注重经书“义理”,旗帜鲜明地反佛反道,为理学思想体系的产生开辟了道路,被称为“宋初三先生”。
二、改错题:1、北宋王安石设立经义局,训释《诗》、《书》、《周礼》三经义,对儒家经典重新作了训释,“天下号曰新义”,这就是《三经新义》。
2、南宋朱熹同时,出现了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思想家,他们分别为永康学派和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
三、名词解释:1、宋明理学(道学、宋明新儒学):两宋时期兴起了理学(有的又叫道学)。
宋代理学讨论的主要是以“性与天道”为中心的哲学问题,也涉及政治、教育、道德、史学、宗教等方面的其他问题。
宋代理学是汉唐以来儒、释、道从鼎立到相互作用,然后逐步趋于合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批的学者、思想家先后崛起,在当时三教合流的大潮流下,主动地以传统儒学的理论作为基本框架,以是否有利于纲常名教作为价值尺度和取舍标准,对佛、道的思辨哲学进行深入研究,在批判、吸收佛、老某些思想资料的基础上,以理学为形式使儒学得到复兴,并逐步取得了学术统治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官方意识形态。
理学起于北宋,经南宋进一步发展,为元代所延续,到明代更有新的发挥,至朱熹集大成,所以一般又称之为“宋明新儒学”。
2、北宋五子:北宋是理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都生活在这个时期,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被后人称为“北宋五子”。
由周敦颐开创的濂溪之学,张载开创的关学,二程开创的洛学,以及南宋朱熹开创的闽学,被后人称为濂、洛、关、闽,是宋代理学的四个学派。
3、《太极图说》:周敦颐的代表作是《太极图说》,通过对道教《太极先天图》进行变动,改变了其名称,并且和《易经》结合起来,说它是儒者的“秘传”。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⑵》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著名的散曲套数《不伏老》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自叙之作,作者自称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并将自己喻为“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2、李逵是元代水浒戏中最受欢迎的角色,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和高文秀的《双献功》就是以他这核心人物的优秀剧本。
3、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4、歌颂士子与妓女之间的爱情是元杂剧的重要题材之一,如著名剧作家石君宝的《曲江池》歌颂李亚仙和郑元对爱情的坚贞不渝,马致远的剧作《青衫泪》也歌颂了妓女裴兴奴与诗人白居易之间的爱情。
5、元代剧作家白朴的杂剧《梧桐雨》曲辞缠绵悱恻,细腻传神,朴实而又优雅,赢得了无数的赞誉。
6、元代很多杂剧改编自唐传奇,如王实甫的《西厢记》改编自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改编自陈玄祐的《离魂记》。
7、明代剧作家朱有燉的杂剧《继母大贤》和关汉卿的《蝴蝶梦》都写了兄弟争死,继母保全前妻之子的故事,这是当时民间流行的一个题材。
8、孟称舜将其《古今名剧合选》所选杂剧分为婉丽、雄爽两类,分别命名为《柳枝集》与《酹江集》。
9、明代作家王九思的杂剧《杜子美沽酒游春》借杜甫之口抒发了自己的愤懑不平。
10、明代徐复祚的杂剧《一文钱》刻画了一个贪得无厌、爱财如命的吝啬鬼卢至的形象,剧中还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显示出佛教对晚明文人的影响。
11、明代剧作家冯惟敏的杂剧《不伏老》写梁颢八十二岁中状元的故事,是戏曲史上首部以科举考试为表现对象的作品。
王衡的杂剧《郁轮袍》也借唐代大诗人王维的故事,写自己参加科举考试的经历,表现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与反思。
12、许潮的剧作多以文人的游宴雅集为题材,如《兰亭会》一剧写王羲之、谢安等上巳集会修褉,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风雅的倾慕”。
13、明代作家吕天成的杂剧《齐东绝例》写舜父瞽瞍杀人后,舜负父而逃,以及皋陶发誓不杀瞽瞍后,舜在众人劝说下归来的故事。
《王阳明年谱》(白话版)

《王阳明年谱》(白话版)简介王阳明(公元1472年10月31日亥时—1529年1月9日辰时),孔元诞辰日2023年9月30日,汉族,幼名雲,五岁更名守仁,字伯安。
因曾筑室修道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
明朝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浙江宁波余姚)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书法家、教育家、政治家,精通儒释道三家,阳明心学宗师及集大成者。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合称为孔孟朱王,公认为“立德、立功、立言”的真三不朽。
阳明父亲是成化十七年(1481)状元龙山公王华先生。
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两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兼两广巡抚。
因平定宁王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又称王文成公。
万历年间,从祀于孔庙,奉祀孔庙东庑第五十八位。
阳明心学是明朝中后期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台湾及东南亚,弟子门人及仰慕者极众,包括明明了凡。
阳明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代表作《传习录》、《大学问》、《瘗旅文》、《尊经阁记》、《象祠记》等。
王阳明年谱(白话版)前言阳明子,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立德、立功、立言”实乃真三不朽,然先生从千苦万难中淬炼之“致良知”学说却被埋没四百余载。
今华彩盛世,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儒学复兴,阳明心学正是中国传统儒家优秀文化之精髓。
研习阳明心学,必先了解阳明先生所处之时代背景和生平事迹。
于是乎各种关于阳明先生之传记、戏说纷纷藉藉,然最忠于事实的莫过于先生嫡传弟子钱德洪所纂之《王阳明年谱》。
时光荏苒,四百余载,阳明心学重现光芒,洞悉人性,直达人心。
为便于大家了解先生真实生平,公元2016年9月始,门人明明了凡以《王文成公全书》中的钱德洪版《王阳明年谱》为基准,按照今人阅读习惯编校、排版,前增加吾师之白话简介、年谱,德洪版正文内容稍作注释而无译文,德洪引用之大篇幅阳明及门人所著原文统一移至年谱后,遂成本版《阳明年谱》。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2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大家都知中国人喜讲“中庸之道”,一般人以为中庸之道是指平易近人,不标新立异,不惊世骇俗,调和折衷,不走极端而言。
然此等乃通俗义,非正确义,《中庸》上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无论何事都有两端,此两端,可以推到极处各成为一极端。
在此两极端间之中间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长之距离。
所谓“中”,非折中之谓,乃指此两极端之全过程。
如言真善美,是此一极端,不真不善不美是那一极端。
但此真、善、美三分,只是西方人说法。
照中国人讲,此世界便是一真,不是伪,真伪不能对立。
若论美丑,此世界是浑沌中立,既非极美,也非极丑。
中国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看重了人的一面,则善、恶对立不能不辨。
但纵是一大圣人,亦不能说他已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善。
纵是一大恶人,亦不能说他是百分之百的恶。
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
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若非执其两端,则中道无可见。
真实可用者乃此中道,非其两端。
此乃中国人所讲“中庸之道”之正确意义。
在此等观念与意识之下,我认为中国文化尽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使中国文化更充实更光辉。
并不如一般人想法,保守了中国固有之旧,即不能吸收西方现代之新。
似乎大家总爱把一切事物作相反对立看,不肯把此等相反对立来作互通合一看。
所以我们中国所讲“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此刻实该大大地再阐明。
这和我们当前所该采用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实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人惟其有此中庸之道,亦可使各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一样调和融通起来。
佛教、回教、耶稣教来到中国,不仅和中国传统文化无冲突,在此诸大宗教之相互间都能和平共存,没有大冲突。
你看中国社会上,这里一个天主堂,那里一个和尚庙:母亲信佛教,儿子信耶稣。
王学旨归与王学之革命性质 - 历史研究所

王学旨归与王学之革命性质程念祺王学旨归,就是王学的核心。
这个核心,由三个重要的哲学命题组成:“心即理”、“致良知”与“万物一体”。
这三个重要的哲学命题,组成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合理的、统一的关系世界。
王学所有的命题,都必须在这样的一个统一的关系世界中去理解。
一何谓“心即理”?王阳明说:“心外无理。
”① 外部世界本身是不具有“理”的意义的,惟有人心才具“理”的意义。
所以,人心就是理。
那么,他是否从根本上否认了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呢?没有。
他又说:“此心在物则为理。
”② 这就是说,具体的理,体现在心与外部世界所存在的关系之中,人心所具之理的显现,不能离开它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比如“忠”、“孝”,这些都是具体的理,它们必然是体现在心之事父、心之事君的关系之中;离开了事君、事父,就无所谓“忠”和“孝”了;当然,离开了“忠”和“孝”,也无所谓“君”和“父”了。
强调关系,而不是强调抽象的理,这是王阳明哲学的一大特色。
王阳明之所以认为外部世界本身并不具有“理”的意义,是基于他对“存在”的看法。
他说:“心外无物。
”③ 什么意思呢?他说:“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鬼神尚在何处?”④ 是人们感受到天地万物的存在,这种存在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的,只有当人们与某物相遇的时候,人们才能道出他的存在,人们不可能道出比已知之外更多的存在。
这就叫“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此心在物则为理”、“心外无物”三者结合,构成了王阳明“心即理”说的主要内容。
这既表达了他不甘就范于宋儒所说的外在“天理”的强烈的主体意识,又避免了那种自以为无所不知,把认识的可能性当作认识的现实性的妄自尊大,同时也强调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对于认识人心中所具之理的重要性。
尽管王阳明并不可能科学地说明“心即理”和“心外无物”,但对于理和物不能脱离人的感知而独立显现,却做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强调人的主体性,强调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强调人的认识能力与认识的现实性,是王阳明“心即理”说的根本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 先生到底 是 谁 ?盛鸿 郎似 乎到 天边去 寻找 了 , 实王 先 生就 在身 边 , 就是 徐渭 的老 师 、 阳 明大 其 他 王 弟 子 王畿 (4 8 18 , 汝 中 , 19— 53 字 号龙溪 ) 。王 畿 的《 亡室 纯懿 张 氏安 人哀辞 》 我们厘 清 了王先 生 、 为 王夫 人
第3 2卷 第 3期 21 02年 5月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
Vo. 2 No 3 13 . M a . 01 v2 2
J OUR NAL OF S HAOX NG UNI RS T I VE I Y
王 学 二题
张 炎 兴
( 兴文理学院 绍 图书馆 , 江 浙 绍 兴 3 20 ) 10 0
经盛 先生 一解 释 , 渭 的这两 首诗似 乎有 了些言 情和武 打小说 的味道 。盛 鸿 郎考 证认 为 , 徐 张叔学 的 白 鱼潭 在绍 兴城 西北 1 5公 里 , . 四周 环水 。碧 霞 池则 由泰 山碧 霞元 君 转 来 , 此 处 只 是 为符 合 潭侧 的实 际 , “ 而称 之 为碧霞池 而 已。以 比喻王 张 氏非但 美若 天仙 , 且 实 际上 也 升 天做 仙 女 去 了 ” 而 ⑨。盛 鸿 郎 还认 为 ,
予年 愈七 十 , 落发 疏 , 气消耗 , 齿 精 百念尽 灰 , 复 有 用世 之 想 。安人 归 穸时 , 无 已治预 墓。 一 日百年 , 眠食 之 外 , 随缘 待尽 , 复 多虑 。 …… 无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 王畿的夫人姓张 , 与王畿共同生活 了五十余年 , 且其弟也称张叔学。王畿称“ 仲
白头青 鬓久相 知 , 觉音 空手 下丝 。机 断旧成 羊子 学 , 余今 忆孟光 眉 。 不 饭
西天花 雨重 生路 , 国楞 阴逮 下枝 。却说碧 霞池上凤 , 南 几回 着意伴英雄 。
其 二为《 张 君叔 学所作 姊 氏状 , 读 即王先生 配也 , 用前韵 寄之 ( 原姊 婴 , 自潭 水 归慰 原 。叔 学宅 白 屈 每 鱼潭 , 每举 辄落 , 稍似 之 。 》 迹 ):
种 种 , 变如 奕 , 纷如 丝 , 其 其 其倏 忽如云 , 至不 可 穷诘 。 自今 思之 , 异 于梦? 赖安人 与 予同心 , 何 日
夜 经 营……安 人 所见者 大, 所德 于 予者深 矣 ! 其
安人 终 身行 实 , 弟叔 学 已为叙 次其概 , 有所 考镜 。 …… 仲 得
和 张叔 学诸人 之 间 的关 系 :
收 稿 日期 :0 2一o 21 4一l 2
作 者 简 介 : 炎 兴 ( 9 3一) , 江诸 暨人 , 兴 文 理学 院 图书 馆 书 记 , 授 。 张 16 , 浙 绍 教
第3 期
张 炎 兴 : 学 二 题 王
3 5
安人 少予三 岁 , 成婚 时 , 人 十五 。聚 首五十余 年 , 安 中间违顺好 丑 、 失枯 荣 、 害 凶吉 , 色 得 利 色
才 , 碧 霞池上 凤 ” 几 次想娶她 为妻 , 能如 愿 , 来竞嫁 给 了“ “ , 未 后 白头” 王先 生 。“ 霞池 上凤 ” 的 碧
用此事 写入 “ 史” 引起 王 先生及 张叔 学的 愤慨 , 外 , 王先 生 拿 出了 当年 悼 夫人 的词 给徐 渭看 。叔 学更将姐 事 写成《 状 》 要 与原可 能成 为他 姐 夫的 “ 行 , 外传” 者作一 雌雄 。 作
女婴遗事弟亲知, 书罢双悬泪若丝。潭水每 归怜放逐 , 粥炉无复燎须眉。
班 门有女 成 三士 , 窦树如 君 占一枝 。好志 不应无 外 史 , 岂将文 字斗雄 雌 。
对 于徐渭 的这 两首诗 , 盛鸿 郎在《 玉楼其人 其事 》 孟 中作 了白鱼潭张叔 学之姐 有 汉班超 、 窦滔妻之 晋
迹 , 所感 无朕 , 其 所应 无 穷。
弟 叔学 已为叙 次其 概 , 有所 考镜 ,查 《 得 ” 王畿集 》 卷八 有 “ 门人 张元益 叔 学甫 编辑 ” 字 样 , 明妻 弟叔 ( ④ 说 名 元益 , 字叔 学 ) 同时 是王 畿 的学 生 , 王畿 集 》 十 二 中录 有 “ 还 《 卷 与张 叔 学 ” 学 四篇 。并 且 , 叔 学 也 有 论 张 《 溪先生 自讼 帖后序 》 龙 留世 , 中有 : 其 余子待教 龙 溪先 生三 十余年 于兹 矣 。先 生 , 子女 兄之 所 归也 , 小 闻先 生之 言甚 热 , 察先 生 而 之行 甚详 , 自其起 居动 息之 小 , 以至 于 四 海五 岳 之远 , 夫顺 逆 常 变、 非 好 丑与 夫 人 情难 易之 凡 是
一
、
王 张 氏考
徐渭、 王畿 有关 作 品中 出现 的王张 氏 , 既与 《 瓶梅 》 关 , 金 有 又涉 及 张岱 家 族 和 阳明后 学 , 文 拟对 王 本
张氏作一 考证 。 ( ) 一
徐渭 的两首 诗 , 涉及 了王先 生 、 王夫人 和张叔 学诸 人之 间 的关 系。
其一 为《 先生 示其 夫人 哀词 , 王 赋此奉 慰》:
摘
要: 文章对王阳明的《自劾不职 以明圣治事疏》 和徐渭 、 王畿有关作 品中 出现 的王张 氏进行 了考证。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8— 9 X(02 0 —03 0 10 2 3 2 1 ) 3 04— 3
关 键 词 : 阳 明 ; 渭 ; 畿 王 徐 王
中 图分 类 号 : 0 . I 62 2
“ 碧霞池上风” 中的“ , 凤” 就是明代的萧鸣凤 ,外史 ” “ 即是《 金瓶梅》 萧鸣凤就是《 , 金瓶梅》 的作者, 王张氏 则是小说 中孟玉楼 的原型。而徐渭诗中的“ 王先生” 根据嘉庆《 , 山阴县志》 盛鸿郎认为 , , 很有可能是 明成
化 丁酉举 人 强 知县 王宗 积 。 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