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球化学基准_了解过去_预测未来_王学求
地球化学在地质年代学中的应用利用同位素定年方法

地球化学在地质年代学中的应用利用同位素定年方法地球化学在地质年代学中的应用——利用同位素定年方法地质年代学是研究地球历史和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的学科。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地球化学已经成为地质年代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
地球化学通过分析地球上不同元素的同位素比例,利用同位素定年方法帮助我们理解地质事件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
本文将介绍地球化学在地质年代学中的应用,并讨论同位素定年方法的原理和几个典型案例。
一、同位素定年方法的原理同位素即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不同质量数的元素。
同位素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利用其不稳定性进行年代测定。
同位素定年方法基于同位素的衰变速率,通过测量样品中稳定同位素与不稳定同位素的比例,推断样品的年龄。
最常用的同位素定年方法包括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法、稳定同位素比例法和同位素年龄比对法。
二、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法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例如铀、钾、碳)在时间上的稳定衰变来测定岩石和矿物的年龄。
通过测量样品中稳定同位素与不稳定同位素的比例,计算衰变时间,推算样品的年龄。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岩石、矿物和有机物的年龄确定。
三、稳定同位素比例法稳定同位素比例法使用地球上不同元素的稳定同位素比例来确定地质事件的时间序列。
常用的稳定同位素包括氢、氧、碳和硫。
通过比较不同沉积岩样本中同位素的比例变化,可以确定岩石形成的时间,从而推测地质事件的年代。
该方法适用于古气候研究、古环境变化等领域。
四、同位素年龄比对法同位素年龄比对法是通过将同位素定年方法和地质年代学的基本原理相结合来确定地质事件的时间序列。
该方法基于不同地质事件中形成的岩石或矿物所含同位素的比例差异,通过与已知地质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推断地质事件的年代。
这种方法对于比较复杂的地质事件序列的年龄确定非常有用。
五、地球化学在地质年代学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在地质年代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同位素定年方法,我们可以确定各种地质事件的年代,例如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和陨石撞击等。
地球化学勘查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第四发展期(1990 年以后),为信息找矿期。这一 时期,找矿难度明显加大,找隐伏矿的方法空前 增多,探测深度明显增大,所获信息量成倍增加, 推断解释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既需要现代高 新技术,又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越来越多的 研究者将成矿作用臵于岩石圈、地壳、乃至整个 地球-宇宙体系的演化过程来考虑。勘查地球化学 找矿,以某些微观或超微观信息的获得,使间接 找矿为主的信息找矿期又重新返回到直接找矿为 主的时期。因此,发展高灵敏度和大探测深度的 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并预 示着一个找隐伏矿的新时期的到来。
L.Malmqvist 和 Kristiansson(1984)研制出地气法 (Geogas)找隐伏金属矿床。20世纪80 年代初, 瑞典 Lund 大学物理系和布立登(Boliden Mineral) 公司合作,提出金属元素从地下深处以微气泡附 着气体形式上升到地表并在矿体上形成成矿元素 异常的思想,据此开始研究并使用一种新的“金 属气体”测量技术,即地气测量。他们在本国及 其它国家的 30 多个地区进行试验,发现地气异常 与矿化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并对地气迁移机制 也作了许多工作。
浅析国内外地球化学勘查 的研究现状、主要进展及 发展趋势
物探0901班 武孝 200911020121
(一)地球化学勘查的研究现状 1、国外地球化学勘查的研究现状
1798 年,B.M.谢维尔金提出了“矿物邻近 性”的概念。 1849 年德国 J.F.A.布莱绍普特揭示了矿物 共生组合的规律性,对推断铁帽和矿化露 头下部可能的矿化情况提供了依据。
3、国内外地球化学勘查的发展阶段
第一发展期(1950 年以前)。这时期,勘探者主要 依靠肉眼观察地表露头找矿,以土壤测量和水系 沉积测量为主要手段,对于土壤中的地球化学异 常,用探槽或浅井揭露矿体。人们这一阶段延续 的时间最长,找到的矿最多。据R.W.Boyle(1977) 统计,迄今为止,世界各地开采的矿床 80%以上 是在古人开采的基础上进行的。
地球化学与古地理学运用地球化学指标重建古地理环境

地球化学与古地理学运用地球化学指标重建古地理环境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和同位素在地球上分布、循环和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古地理学是通过研究古代地球表面的地理特征和古环境变化的科学。
地球化学与古地理学的结合,利用地球化学指标重建古地理环境,为我们揭示过去地球环境变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一、地球化学指标的选择地球化学指标应选择那些在地球上广泛分布,能够稳定保存的元素和同位素。
例如,氧同位素、碳同位素、锶同位素、铅同位素等元素和同位素,它们的分布和比值可以反映大气、水体、土壤、岩石等地球物质的来源和变化。
二、地球化学指标在古地理学中的应用1. 利用氧同位素重建古水环境氧同位素主要存在于水中,通过分析地下水、海洋沉积物和古代冰川等中的氧同位素比值,可以推测古代水体的来源和温度。
例如,海洋沉积物中的氧同位素研究可以揭示过去海洋温度变化和水体来源,为古海洋环境研究提供依据。
2. 利用碳同位素揭示古植被类型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会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位素比值,而不同类型的植被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同位素比值也不同。
通过研究古代植物化石、土壤和沉积物中的碳同位素比值,可以判断古代的植被类型和古气候特征。
3. 利用锶同位素重建古大陆漂移地球的大陆漂移与岩石中的锶同位素比例密切相关。
锶同位素比值在不同大陆和岩石类型间存在差异,通过研究古代火山岩、沉积岩等岩石中的锶同位素比值,可以揭示大陆漂移的历史过程,为古地理环境的重建提供依据。
4. 利用铅同位素研究古污染古代工业活动、大气降水和土壤中的铅同位素组成可以揭示古代污染的程度和来源。
通过研究湖泊沉积物、冰川冰芯等样品中的铅同位素比值,可以了解过去环境中的污染情况,为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参考。
地球化学与古地理学的结合,利用地球化学指标重建古地理环境,可以揭示地球历史上的环境变化,从而为了解现代环境问题提供重要线索。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我们相信地球化学与古地理学的交叉研究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发现和启示。
纳米地球化学与覆盖区矿产勘查

纳米地球化学与覆盖区矿产勘查王学求;张必敏;叶荣【期刊名称】《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年(卷),期】2016(0)1【摘要】纳米地球化学已经成为目前地球化学研究领域新涌现的一个具有潜在生命力的研究领域。
本文简要总结了纳米地球化学的产生,纳米晶体的发现与迁移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在覆盖区矿产勘查方面的应用案例。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超微粒金"的提出与证实,90年代到本世纪初"地气中纳米金属微粒迁移"的推测和证实,开创了中国纳米地球化学研究领域。
进入2010年以后,又相继在地气、土壤和矿石中观测到纳米金属晶体微粒,获得了纳米地球化学迁移的完整证据链。
矿体中成矿元素纳米颗粒或矿物在风化中产生解离,纳米级金属微粒具有巨大的表面能,可与气体分子表面相结合,以地气流为载体,穿透厚覆盖层迁移至地表,也可以自身以"类气相"形式迁移,到达地表后一部分纳米颗粒仍然滞留在气体里,另一部分被土壤地球化学障所捕获。
通过土壤中纳米金属微粒分离应用于隐伏矿勘查,已取得一些成功案例。
随着研究的深入,纳米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地球化学必将对地球化学勘查理论和技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总页数】9页(P43-51)【关键词】纳米地球化学;纳米晶体微粒;隐伏矿;地球化学勘查;迁移机理【作者】王学求;张必敏;叶荣【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地球化学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5【相关文献】1.不同地球化学景观区的金属矿产勘查方法技术—以新疆为例 [J], 杜佩轩;张锡云;等2.纳米地球化学:穿透覆盖层的地球化学勘查 [J], 王学求;张必敏;刘雪敏3.森林沼泽区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 [J], 金浚;丁汝福;陈伟民4.激发极化法在覆盖区矿产勘查中的应用——以内蒙古昌图锡力锰银铅锌多金属矿勘查为例 [J], 马一行;颜廷杰;何鹏;刘祖鉴;苏航;郭硕5.黄土覆盖区隐伏矿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试验研究——以河南中河堤银铅锌多金属矿为例 [J], 窦备;张必敏;叶荣;迟清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十年科学大洋钻探照亮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图3 科学大洋钻探全球站位图(截至2015年3月)(绿点为DSDP阶段,蓝点为ODP阶段,红点为IODP阶段。图片来自http:// /scienceops/maps.html)
图4 从左至右为美国的“乔迪斯·决心号”、欧盟的“特定任务平台”和日本的“地球号”[10]
该阶段最大的亮点。自2007年9月开始,“地球 号 ” 正式实施 IODP 科学钻探,在菲律宾海北部 开展南海海槽发震带试验计划的钻探。在整个 IODP阶段, “地球号”主要围绕南海海槽发震带 展开钻探,在地震的形成机制研究上取得了丰硕 的成果。欧洲联合体在 IODP 阶段共组织实施了 4个航次。第一个航次即2004年的北冰洋古气候 航次 (IODP 302) ,是 IODP 迄今为止最成功的航 次,在探讨极端气候变化机制上取得了令人瞩目 的研究成果;此外,2005年在太平洋塔希提岛海
1 从均变论到板块构造到科学大洋钻探
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青铜大门借鉴意大利佛 罗伦萨天使之门的风格,采用浮雕镶嵌设计,雕 塑人物选择了八位科学巨匠,从上至下依次为亚 里士多德、欧几里得、伽利略、牛顿、莱伊尔、 达尔文、瓦特和巴斯德,代表数、理、化、天、 地、生等学科,其中莱伊尔是公认的“现代地质 学之父”。 莱伊尔 1830 年正式出版《地质学原理》, 将地球科学上升到科学理论层面。相比数学、 物理学、化学和天文学,地球科学迄今不足200 岁,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地质学原理》的精 髓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 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 匙”。莱伊尔倡导均变论,认为揭秘地球的历史 不需要依赖《圣经》,大气降水、风、河流、潮 汐和海洋等自然作用会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慢慢 地雕琢地球的面貌并改变它的内在结构。这一思 想推崇“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理,对达尔文 创立生物进化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魏格纳 1910年提出“大陆漂移说”,对均变论的思想提 出挑战。魏格纳设想大约在2亿年前,地球表面 只有一个统一的联合古陆,周围被泛大洋包围,
从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看地球化学的现状与未来

收稿日期:2004-10-08;改回日期:2004-10-28;责任编辑:楼亚儿。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173007,40234052);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重点03032)。
作者简介:陈岳龙,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出生,地球化学专业,从事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与环境地球化学的研究工作。
从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看地球化学的现状与未来陈岳龙1,唐金荣2,侯青叶3(1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2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3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对2004年8月在意大利弗罗伦萨召开的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有关生命起源、地质灾害监测、壳幔相互作用、人类采矿与生产活动、水2岩相互作用、地表过程、古气候与古环境等方面的地球化学研究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动力学、有机地球化学、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并对地球化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地球化学;进展;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P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527(2004)04-0463-240 引 言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4年8月20日至8月28日在意大利弗罗伦萨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从地中海地区走向全球地质复兴———地质学、自然灾害和文化遗产。
每天中午12点到12∶45安排的大会讲演主要围绕本次大会的主题,从第一天的有关地球内部呼吸———地幔挥发分、板块构造与气候至随后的比萨斜塔、火星与地球的生命、水与地质历史、与火山灾害一起生活、海洋油气、地质学对文化遗产的影响、全球温暖是否将欧洲带入冰冷期。
分会报告分为专门讨论会(S pecific symposia )、主题讨论会(Topical symposia )与一般讨论会(G eneral symposia )。
在专门讨论会中一共设了14个专题,也主要是围绕本次大会的主题,包括:地质学中的大科学、意大利深部地震探测(CROP )、文化遗产———国际途径与展望、深地质库(以废物地质处理为主)、审稿评价道德与地球科学的质量评估(主要是杂志编辑、审稿人、读者、管理者对地球科学成果的评价)、地中海地区的古地球演化与地质解剖、地质灾害———国际途径与展望、地中海地区从历史视角到新发展在沉积地质学中的主要发现、全球构造中的新概念、国际地质科学计划的进展、地质时代表———最新发展与全球对比、地中海、铀矿床———勘探、地质与环境问题、地下工程建筑与设计中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间的沟通。
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

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这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你可别小瞧了它,这就好比是给地球做一次全面的“体检”呢!地球化学测量啊,那可是个精细活儿。
就好像一个大厨做菜,得掌握好各种调料的用量和火候。
咱这测量也一样,每一个步骤都得拿捏得死死的。
先说说采样吧,这可不是随便挖点土就行的。
得找对地方,就像你去摘果子得找那长得最好的树一样。
而且采样的深度、数量都有讲究,多了少了都不行,得恰到好处。
你想想,如果采样不规范,那后面得出的数据不就跟那乱套的菜谱一样,做不出美味佳肴啦!然后是样品的处理,这就像是给食材清洗、切好,准备下锅。
得小心翼翼地处理,不能让样品受到污染或者损失。
不然就好比你把好好的食材给弄坏了,那还怎么做菜呀!接下来就是分析测试啦。
这可是关键步骤,就如同大厨掌握火候一样重要。
要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去分析样品中的化学成分,找出那些隐藏的秘密。
这可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可不是随便谁都能搞定的哦!数据处理也不能马虎呀!这就像是把做好的菜装盘,得摆得好看才行。
把那些复杂的数据整理清楚,得出准确的结论。
要是数据处理不好,那可不就像把菜装得乱七八糟,让人看了都没食欲。
咱再想想,地球这么大,要把每个地方都测量到位,那得费多大的功夫呀!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儿。
这就跟盖大楼似的,得一砖一瓦慢慢垒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参与的人都得认真负责,就像一个团队合作做菜,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那部分工作。
要是有人偷懒或者出错,那这道菜可就砸了呀!而且,这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还得不断改进和完善呢!就像做菜的方法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一样。
咱得跟上时代的步伐,用更好的技术和方法来给地球做更准确的“体检”。
你说,这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重要不?那当然重要啦!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保护地球呀!所以,咱可得好好对待它,让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就像我们要好好对待大自然一样,可不能马虎哟!。
地球化学块体与大型矿集区的关系——以东天山为例

地球化学块体与大型矿集区的关系——以东天山为例王学求;申伍军;张必敏;聂兰仕;迟清华;徐善法【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07(014)005【摘要】通过在东天山15万km2的战略性深穿透地球化学调查共圈出大于1 000 km2以上的地球化学块体18处,其中铜-铅-锌-银地球化学块体5处,铜地球化学块体3处,铜-镍地球化学块体1处,金的地球化学块体4处,铀的地球化学块体3处,铂-钯地球化学块体1处,钨地球化学块体1处.有6处地球化学块体与已知矿集区相对应,新圈定的地球化学块体12处,其中有3处发现了新的矿床.根据这些块体与矿集区的对比得出如下结论:所有的已知矿集区都位于地球化学块体的范围之内,地球化学块体为矿集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有矿集区的存在一定有地球化学块体的存在,但反过来有地球化学块体的存在不一定有矿集区的存在,地球化学块体是客观存在的,而矿集区是已经发现了一系列矿床并勘探到一定程度才能称作矿集区,因此,地球化学块体内可能会存在潜在的矿集区,这为利用地球化学块体预测新的矿集区提供了依据.【总页数】8页(P116-123)【作者】王学求;申伍军;张必敏;聂兰仕;迟清华;徐善法【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应用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应用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应用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应用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应用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应用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2【相关文献】1.基于GEP-逻辑回归的地质异常信息分类预测——以东天山地区化探数据为例[J], 桂州;陈建国;王成彬2.基于PCA-SMOTE-随机森林的地质不平衡数据分类方法——以东天山地球化学数据为例 [J], 桂州;陈建国;王成彬3.鄂东南矿集区程潮大型矽卡岩铁矿的花岗质岩与成矿关系探讨 [J], 姚磊;刘佳林;王建;孟维峰;岳亮4.深源岩浆作用与江西德兴大型矿集区成矿关系 [J], 叶松;莫宣学5.造山型金矿中富CO_(2)高内压流体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的有效测定实验研究——以东天山玉峰金矿床为例 [J], 于立栋;李胜虎;张静;何西恒;于学峰;单伟;迟乃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