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
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3部分:钡铍铋等15个元素量测定 方法验证报告

方法验证报告检测项目:钡、铍、铋、铈、钴、铯、铜、镧、锂、镍、铅、锑、钪、锶、钍方法名称及编号: 《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第3部分:钡、铍、铋等15个元素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Z/T 0279.3-2016二O二O年四月一、方法依据:根据DZ/T 0279.3-2016电感耦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区域地球化学样品水系沉积物和土壤中钡、铍、铋等15个元素量的含量。
二、方法原理试料用氢氟酸、硝酸、高氯酸分解,并赶尽高氯酸,用王水溶解后转移到聚四氟乙烯罐中,定容摇匀。
分取澄清溶液,用硝酸(3+97)稀释至1000倍。
将待测溶液以气动雾化方式引入射频等离子体,经过蒸发、原子化、电离后,根据待测元素的离子质荷比不同用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分离并经过检测器检测,采用校准曲线法定量分析待测元素量。
样品基体引起的仪器响应抑制或增强效应和仪器漂移可以使用内标补偿。
三、仪器、试剂及标准物质3.1 仪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安捷伦7900感量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3.2 试剂3.3 标准物质四、样品4.1 样品采集和保存按照HJ/T166的相关规定进行土壤样品的采样和保存,样品采集和保存应使用塑料或玻璃容器,采样量不少于500g,新鲜样品小于4℃时可保存180天。
4.2 样品的制备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置于风干盘中自然风干,适时压碎、翻动,检出砂砾、植物残体。
在研磨室将风干的样品倒在有机玻璃板上,用木锤敲打,压碎,过孔径2mm尼龙筛,过筛后的样品全部置于无色聚乙烯薄膜上,充分搅匀,用四分法取两份,一份留样保存,一份用作样品细磨。
用于细磨的样品混匀,再用四分法分成四份,取一份研磨到全部过孔径0.074mm筛,装袋待分析。
4.3 样品前处理称取约0.10g(精确到0.0001g)样品,置于50ml聚四氟乙烯(PTFE)烧杯中,用少量水湿润,加10ml硝酸、10ml氢氟酸和2.0ml 高氯酸,将烧杯置于250℃的电热板上蒸发至高氯酸冒烟约3min,取下冷却。
地球化学技术与分析方法从样品采集到实验室分析

地球化学技术与分析方法从样品采集到实验室分析地球化学技术与分析方法在地球科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为我们提供关于地球内部结构、元素分布和环境变化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介绍地球化学技术与分析方法的整个流程,从样品采集到实验室分析。
1. 样品采集地球化学的样品可以包括岩石、土壤、水和气体等,采集样品是进行后续分析的第一步。
采集样品时,需注意选择代表性样本,并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
在岩石样品采集时,需注意选择适当的采样工具,以避免样品受到污染或损伤。
2. 样品处理与前处理采集回来的样品需要进行处理与前处理,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分析。
对于岩石样品,可利用机械破碎的方法将样品粉碎成适合实验的粒度。
土壤样品则需要经过筛分、干燥和研磨等步骤,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3. 样品制备将处理好的样品进行制备是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的关键一步。
样品制备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要求进行适当的加热、溶解、稀释等操作。
此外,还需要使用相应的化学试剂,以满足分析的要求。
4. 分析仪器选择与分析方法在地球化学分析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是十分关键的。
常用的分析仪器包括质谱仪、元素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针对具体的分析目标,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方法,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5. 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实验室完成分析后,需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结果解读。
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和地质化学模型等手段,以揭示样品的成分和特征。
结果解读需要结合背景知识和地质特征,对分析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与推断。
总结:地球化学技术与分析方法的流程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与前处理、样品制备、分析仪器选择与分析方法、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等环节。
通过这些环节的连续配合与科学操作,我们可以获得关于地球化学特征的重要信息,从而进一步了解地球的成分和演化历史。
地球化学技术的应用不仅在地质学、环境科学等学科领域起着重要作用,也为人类认识地球和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地球化学调查样品—钍的测定—P350-HNO3体系萃取色层分离铀试剂Ⅲ光度法

FHZDZDQHX0072 地球化学调查样品钍的测定P350HNO3体系萃取色层分离铀试剂Ⅲ光度法F-HZ-DZ-DQHX-0072地球化学调查样品—钍的测定—P350-HNO3体系萃取色层分离铀试剂Ⅲ光度法1 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水系沉积物、土壤等地球化学调查样品中钍量的测定。
测定范围:质量百分数为0.0x%~0.0000x%钍。
2 原理用大孔聚二乙烯苯吸附树脂为载体,P350-HNO3体系萃取色层分离钍(以及铀)与干扰元素,用5mol/L盐酸洗脱钍,铀试剂Ⅲ比色法测定。
若单独测定钍可用碱熔分解试样。
3 试剂3.1 过氧化钠。
3.2 抗坏血酸。
3.3 甲基膦酸二甲庚酯(P350)。
3.4 聚二乙烯基苯X-5型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
3.5 上柱液,20g/L硝酸铝的硝酸(15+85)溶液。
注:氟能与钍生成氟化物,对钍定量上柱有影响,上柱液中加入硝酸铝可予消除。
3.6 洗杂液,含2g/L氟化钠和10g/L草酸的2mol/L盐酸溶液。
3.7 20g/L酒石酸的硝酸(15+85)溶液。
3.8 盐酸,5mol/L。
3.9 三乙醇胺溶液,50g/L(含20g/L酒石酸和0.2g氯化镁)。
3.10 尿素溶液,400g/L。
3.11 草酸溶液,50g/L。
3.12 铀试剂Ⅲ溶液,0.5g/L。
3.13 钍标准溶液3.13.1 称取经400℃灼烧过的光谱纯二氧化钍(ThO2)0.01138g于250mL烧杯中,加10mL盐酸(ρ1.19g/mL),加少许氟化钠,加热溶解,加2mL高氯酸(ρ 1.67g/mL),继续加热蒸发至干。
加2mL 盐酸(ρ 1.19g/mL),置沸水浴上蒸干。
再加10mL盐酸(ρ 1.19g/mL),加20mL水,温热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补加盐酸23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此溶液1mL含100µg钍。
3.13.2 吸取10.0mL钍标准溶液(100µg/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4mol/L盐酸稀释至刻度,摇匀。
勘查地球化学

勘查地球化学
勘查地球化学是指通过对矿床、岩石以及水土样品进行化学分析
和测试,发现其中的矿物元素、有机物、无机盐等成分,从而为资源
勘查提供重要的数据与参考。
下面针对勘查地球化学的几个步骤进行
分析。
1、采样:采样是勘查地球化学的关键步骤。
采样必须在严格的
质量控制下进行,在采样过程中应当对样品的来源、位置、深度、外形、色泽、纹理进行记录,以保证采集的样品符合要求。
采样后应当
进行标记,并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2、制样:制样也是勘查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步骤。
制样的方法
多种多样,一般需要将样品打碎、研磨、均化,以获得适当的试样。
制样过程中要谨防样品中的有机物和水分的损失,避免其对结果的影响。
3、检验:检验是勘查地球化学的核心步骤,有选择地测定关键
元素或组分,并采用准确、稳定、灵敏的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常用的
检验方法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离子色谱等。
对于复杂的样品,还需采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检验手段进行分析。
4、评估:评估是勘查地球化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分析结果评估
矿产资源的含量、品位、分布规律等特点,为后续的勘探、开发提供
科学依据。
评估过程中应当考虑样品的地质背景和成因,以避免对勘
探和开发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勘查地球化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有利于推动矿产资
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
在勘查地球化学的整个过程中,采样、制样、
检验、评估都十分重要,需要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进行,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地球化学分析方法

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基础科学理论的渗透和现代测试技术的充分应用。
地质样品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主要考量三个方面:准确度、精确度和仪器检测限。
准确度是指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精确度是指分析测试的可靠性,也即测试结果的可重复性;检测限是指能够被所使用测试方法检测到的最低浓度。
事实上,尽管可以参考标准样品的推荐值来检测分析样品的值,但确定样品的真实值非常困难。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精确度比准确度更为重要,因为对于一套由同一实验室分析的数据,成分的相对差异可以用来推断地球化学过程。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在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中常用的几种分析测试方法。
(一)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XRF)的原理是基于用X射线激发样品,使之产生二次x射线,而每个元素都有特征二次x射线波长,因此,加入校正标准,通过测不同元素特征二次X射线的强度就可以用来确定元素的浓度。
典型岩石样品的XRF分析有两种不同形式的样品制备方法。
一种是将均匀的样品粉末压片来分析微量元素;另外一种是由岩石粉末与亚硼酸锂或者四方硼酸盐混合并熔融制成玻璃片来分析主量元素。
XRF分析是目前用于分析硅酸盐全岩样品最常用的方法,在微量元素分析上也有应用。
该方法的适用性广、分析快速,能够分析80多种元素,检测限可以达到几个ppm。
XRF分析方法的主要缺陷是不能分析比钠(原子序数一11)轻的元素。
(二)电子探针分析电子探针分析(EMPA)的原理与XRF十分相似,只是前者用的是电子束而不是X射线来激发样品而已。
通过分析激发的二次x射线的波长,相对于标样记录峰的面积,用适当的模型进行校正,可以将峰的强度转化为浓度。
电子探针主要用于矿物的主量元素分析,也可扩大束斑直径对隐晶质岩石或岩石熔融而成的玻璃进行主量元素分析。
另外,利用长的计数时间和精确的背景测量,电子探针的检测限也可延伸到微量元素的范围,满足分析部分微量元素的要求。
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

FHZDZDQHX0001 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F-HZ-DZ-DQHX-0001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地球化学是研究化学元素在矿物、岩石、土壤、水和大气圈中的分布和含量以及这些元素在自然界的转移规律。
勘查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具体运用,目前地球化学调查已成为地质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化学调查主要采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水化学、生物(植被)、气体等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当前广泛应用的是岩石、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三种地球化学调查方法。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除内地和沿海地区外,地质工作程度较低。
内地和沿海地区除冲积平原和黄土覆盖区外,一般水系较发育,因此采用水系沉积物调查方法,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扫视大面积范围内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情况,从而发现潜在的矿化异常,取得区域地球化学填图和地质勘查效果。
边远地区由于地质条件较复杂,常根据不同地球化学景观,综合应用相适应的地球化学调查方法。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便于资料对比和元素地球化学拼图,常使用水系沉积物为主,岩石和土壤为辅的地球化学调查方法。
我国勘查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五十年代开始以土壤的1/20万金属量测量方式开展,由于剖面间距大(2km),对矿床的遥测能力差,而且元素受雨淋流失严重,再加上当时分析技术水平不高,因此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1978年地质矿产部确定在全国开展水系沉积物的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区域化探扫面),由于水系沉积物采样点的均匀布置及其形成特征,调查方式较能适应地质和表生环境条件的变化,可反映上游汇水盆地中元素的平均含量,再加上分析化学技术的进步,元素分析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有较大提高,因此地质效果较显著,特别是包含潜水的运移,对寻找隐伏矿体有明显效果。
在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全国发现了大量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通过筛选,选择有利地段开展1/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普查化探),缩小靶区,对异常进行验证和检查,直接取得地质找矿效果。
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及其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

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及其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地球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分析,来揭示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沉积物的起源、演化和地球过程的一门科学。
它在矿产勘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概述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是利用各种分析手段,对地球样品中的矿物、岩石、土壤、水、气体等进行成分和结构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常用的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质谱分析、色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
光谱分析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散射、透射等特性来确定其成分。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近红外光谱等。
质谱分析是通过测量粒子离子加速运动引起的圆周运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质谱分析可以检测地样品中的元素及其同位素。
色谱分析是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色谱分析广泛应用于地样品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成分分析。
X射线衍射分析是利用物质中原子排列引起的衍射现象来对样品进行结构分析的方法。
X射线衍射分析广泛应用于矿物和岩石中的晶体结构研究。
二、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在矿产勘探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通过对地球样品中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进行分析,来揭示地下矿产资源的存在、分布和富集规律。
首先,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可以用于找矿模型的建立和修正。
通过对不同地质背景下的矿产勘查区域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可以确定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和富集规律,进而构建合理的找矿模型,为后续的矿产勘探提供指导。
其次,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矿产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通过对矿石、岩石和土壤样品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矿石矿物的组成及其含量,进一步研究矿石的赋存状况和可能的成矿机制。
此外,地球化学分析技术还可以用于地下水和地下气体的分析。
地下水和地下气体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和组成对于矿产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和地下气体中的某些元素的异常含量可能与矿床的存在和富集有关,因此通过对地下水和地下气体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可以为矿产勘探提供宝贵的线索。
DD 2005-03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分析技术要求(试行)

可作适度有限制的调整,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测定,其方法的质量参数必须满足本技术要求的
规定。 4.3.2 分析方法的质量要求
4.3.2.1 分析方法检出限要求,见表 3。
表 3 分析方法检出限要求
序号
项目
方法检出限要求(mg/kg)
www.bzfxw.com 1
铵态氮
2
硝态氮
1.25 1.25
3
有效磷
0.25
2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对送样单进行查核如果发现样品不能满足分析要求如样袋破损或样品重量不够标签记录不全影响后期工作者即与送样单位人妥善处理若实验室管理人员认为不能满足检测要求时立即报告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或合同签订人处理经验收合格后由收样人在送样单上签字确认一份交送样单位人一份实验室留存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1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8.1 水质样品类别划分 ………………………………………………………………. 18 8.2 水质样品分析元素 ………………………………………………………………18 8.3 水质样品金属元素的测定…………………………………………………………18 8.4 样品的贮存与保管 ……………………………………………………….………18 8.5 质量要求及质量控制………………………………………………………………19 9 有机污染物分析…………………………………………………………..…………21 9.1 有机污染物分析项目选择………………………………………………………… 21 9.2 样品的贮存与保管…………………………………………………..……………21 9.3 质量要求与质量控制 …………………………………………………………….22 附录 A 形态分析方法(规范性附录) …………………………………….…………24 附录 B 土壤样品元素价态分析方法(资料性附录)………………………………… 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HZDZDQHX0001 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
F-HZ-DZ-DQHX-0001
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
地球化学是研究化学元素在矿物、岩石、土壤、水和大气圈中的分布和含量以及这些元素在自然界的转移规律。
勘查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具体运用,目前地球化学调查已成为地质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化学调查主要采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水化学、生物(植被)、气体等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当前广泛应用的是岩石、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三种地球化学调查方法。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除内地和沿海地区外,地质工作程度较低。
内地和沿海地区除冲积平原和黄土覆盖区外,一般水系较发育,因此采用水系沉积物调查方法,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扫视大面积范围内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情况,从而发现潜在的矿化异常,取得区域地球化学填图和地质勘查效果。
边远地区由于地质条件较复杂,常根据不同地球化学景观,综合应用相适应的地球化学调查方法。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便于资料对比和元素地球化学拼图,常使用水系沉积物为主,岩石和土壤为辅的地球化学调查方法。
我国勘查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五十年代开始以土壤的1/20万金属量测量方式开展,由于剖面间距大(2km),对矿床的遥测能力差,而且元素受雨淋流失严重,再加上当时分析技术水平不高,因此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1978年地质矿产部确定在全国开展水系沉积物的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区域化探扫面),由于水系沉积物采样点的均匀布置及其形成特征,调查方式较能适应地质和表生环境条件的变化,可反映上游汇水盆地中元素的平均含量,再加上分析化学技术的进步,元素分析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有较大提高,因此地质效果较显著,特别是包含潜水的运移,对寻找隐伏矿体有明显效果。
在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全国发现了大量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通过筛选,选择有利地段开展1/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普查化探),缩小靶区,对异常进行验证和检查,直接取得地质找矿效果。
进入21世纪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发展主题,因此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提出在全国平原覆盖区(黄土覆盖区)开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为农业、环境、国土规划、生态和基础地质等研究提供综合性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活动规律与其本身的原子结构有密切关系,研究元素的化学特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共生组合关系,对发现元素在不同区域内的分布规律以及与区域成矿研究密切相关的区域地球化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合理选择地球化学元素将反映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成果特征。
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第一批39个元素,是在权衡当前勘查地球化学阶段性地质勘查的作用大小和研究深度,结合当前分析化学技术水平,并参照国外研究现状而作出的适当选择。
1/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元素,一般选择与异常有关的几种或十几种特定元素,可根据地质体的岩性、矿性和元素的地球化学组合性等因素确定。
平原覆盖区(黄土覆盖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根据农业、环境、生态、地质等领域的需求,规定54个必测元素(项目),并参照地区特征,提出21项元素有效态分析、14项元素有机结合态分析以及6项有机污染物分析,是一项化学元素在土壤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迁移转化过程的综合性研究,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随着分析化学技术和现代分析仪器的发展,许多痕量、次痕量元素分析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近年来有极大的提高,中国地质调查局于1999年组织76个元素的区域地球化学调查(1/5万组合样),已在西南四省区开始试点,为地球化学填图、资源评估、环境监控、生命演化等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的特点是要求分析元素多、样品数量多,要求分析方法检测限低、精密度好、准确度高,还要求分析周期短、分析效率高、分析成本低。
因此在分析方法的
1
选择和应用上,必须根据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特点和要求,充分发挥现代分析仪器多元素同时测定的优势,对分析方法进行合理的组合,优选组成较完善和有效的配套分析方法。
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主要有3个配套分析方案,可根据各实验室的分析仪器配备情况选择使用。
3个配套分析方案是:以X射线荧光光谱法为主体的配套分析方法,以等离子体直读光谱法(等离子体质谱法)为主体的配套分析方法,以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等离子体直读光谱法(等离子体质谱法)为主体的配套分析方法。
在配套分析方案中,还相应组合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石墨炉法)、原子荧光光度法、极谱法、选择性离子电极法、光度法、激光荧光光度法等分析方法,组成一套较完善的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分析方法,用于分析硅、铝、铁、钙、镁、钾、钠、银、砷、金、硼、钡、铍、铋、镉、钴、铬、铜、氟、汞、镧、锂、锰、钼、铌、镍、磷、铅、锑、锡、锶、钍、钛、铀、钒、钨、钇、锌、锆等39个元素。
1/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是在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凡适用于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的分析方法,均能满足1/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要求,可根据实际需要,择优选择。
分析元素一般为几项—十几项,一般参照元素地球化学共生关系确定,不作统一规定。
平原覆盖区(黄土覆盖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主要采用以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等离子体直读光谱法(等离子体质谱法)为主体的配套分析方法。
在配套分析方案中,还相应组合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石墨炉法)、原子荧光光度法、极谱法、选择性离子电极法、电位法、催化光度法、激光荧光光度法、容量法等分析方法,组成一套较完善的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方法,用于分析硅、铝、铁、钙、镁、钾、钠、银、砷、硼、钡、铍、铋、溴、镉、铈、氯、钴、铬、铜、氟、镓、锗、汞、碘、镧、锂、锰、钼、氮、铌、镍、磷、铅、铷、硫、锑、钪、硒、锡、锶、钍、钛、铊、铀、钒、钨、钇、锌、锆、总碳、有机碳、有机质、pH等54个元素(项目)。
全国76个元素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主要采用以X射线荧光光谱法、全谱等离子体直读光谱法和等离子体质谱法为主体的配套分析方法,分析元素除原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定的39个元素外,还增加37个元素(包括铯、镓、锗、铟、铷、铼、硒、碲、铊9个稀有分散元素、铪、钽2个难挥发元素、溴、氯、碘3个卤族元素、铂、钯、铱、锇、铑、钌6个铂族元素、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14个稀土元素、氮、硫、碳3个非金属元素)。
本遴选的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方法主要包括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39个元素分析方法、1/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十几个元素分析方法以及平原覆盖区(黄土覆盖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54个元素(项目)分析方法。
对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中的元素有效态分析方法、元素有机结合态分析方法、有机污染物分析方法以及76个元素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分析中新增加的37个元素分析方法,由于技术工作开展得较晚,目前尚处于试验研究和试点阶段,因此在本次遴选分析方法中并未列入,待试验、应用成熟后,再补充列入。
为了适应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需要,对分析样品的制备、分析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以及日常分析质量的监控方法和控制限都作了具体严密的规定,借以保证分析质量。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一般实行密码抽查分析和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监控分析方式,其控制限以对数差值(∆lgC)表示。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分析试样,应采用高铅瓷或玛璃等无污染球磨机进行制备。
岩石样品可先用配备有高铝瓷衬或玛璃衬的颚或破碎机粗碎后,再用无污染球磨机进行制备。
潮湿的土壤或水系沉积物样品,加工前应晾干后再进行制备,防止易挥发元素的损失。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一般采用风干试样,并以风干试样报出结果。
分析结果统一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以10-2(%)、10-6(µg/g)、10-9(ng/g)等形式表示。
本遴选和推荐的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方法均系多年来实际工作考验得到广泛应用2
和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实用性,可供具有不同分析仪器设备的实验室选择使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