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调查

合集下载

地球化学勘查术语

地球化学勘查术语

地球化学勘查术语基本术语一、地球化学勘查(geochemical exploration)对自然界各种物质中的化学元素及其它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的全过程。

习称化探1、地球化学探矿(简称化探)-geochemical prospecting系统测量天然物质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他特征,研究其分布规律,发现地球化学异常,从而进行找矿的工作。

2、地球化学填图(geochemical mapping)系统采集天然物质,进行多元素分析,并将元素含量(或其他地球化学参数)的空间分布,以某种标准方法编绘成基础图件,提供各个领域应用的工作。

3、环境地球化学调查(exploration geochemistry investigation)系统研究地球化学勘查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

二、勘查地球化学(exploration geochemistry)系统研究地球化学勘查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

1、矿产勘查地球化学(geochemistry in mineral exploration)研究找矿的地球化学勘查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

2、区域勘查地球化学(regional geochemistry in exploration)系统研究大面积内天然物质(如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湖积物、天然水等)中化学元素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矿产、地质、环境、农牧业、医学等之间关系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

三、地球化学勘查原理1、地球化学场(geochemical field)由地质-地球化学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球化学指标的特征变化空间。

2、地球化学景观(geochemical landscape)据表生地球化学作用和自然景观条件所划分的区域带。

3、地球化学障(geochemical barrier)元素迁移过程中由于介质的物理环境骤然改变,促使元素(从溶液或气态)大量析出的场所或环境。

根据造成元素析出聚集的主要因素或作用,分别为沉积障、吸附障、还原障、氧化障、生物障、酸性障、碱性障等。

勘查地球化学

勘查地球化学

勘查地球化学
勘查地球化学是指通过对矿床、岩石以及水土样品进行化学分析
和测试,发现其中的矿物元素、有机物、无机盐等成分,从而为资源
勘查提供重要的数据与参考。

下面针对勘查地球化学的几个步骤进行
分析。

1、采样:采样是勘查地球化学的关键步骤。

采样必须在严格的
质量控制下进行,在采样过程中应当对样品的来源、位置、深度、外形、色泽、纹理进行记录,以保证采集的样品符合要求。

采样后应当
进行标记,并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2、制样:制样也是勘查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步骤。

制样的方法
多种多样,一般需要将样品打碎、研磨、均化,以获得适当的试样。

制样过程中要谨防样品中的有机物和水分的损失,避免其对结果的影响。

3、检验:检验是勘查地球化学的核心步骤,有选择地测定关键
元素或组分,并采用准确、稳定、灵敏的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常用的
检验方法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离子色谱等。

对于复杂的样品,还需采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检验手段进行分析。

4、评估:评估是勘查地球化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分析结果评估
矿产资源的含量、品位、分布规律等特点,为后续的勘探、开发提供
科学依据。

评估过程中应当考虑样品的地质背景和成因,以避免对勘
探和开发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勘查地球化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有利于推动矿产资
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

在勘查地球化学的整个过程中,采样、制样、
检验、评估都十分重要,需要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进行,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地球化学勘查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地球化学勘查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第四发展期(1990 年以后),为信息找矿期。这一 时期,找矿难度明显加大,找隐伏矿的方法空前 增多,探测深度明显增大,所获信息量成倍增加, 推断解释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既需要现代高 新技术,又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越来越多的 研究者将成矿作用臵于岩石圈、地壳、乃至整个 地球-宇宙体系的演化过程来考虑。勘查地球化学 找矿,以某些微观或超微观信息的获得,使间接 找矿为主的信息找矿期又重新返回到直接找矿为 主的时期。因此,发展高灵敏度和大探测深度的 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并预 示着一个找隐伏矿的新时期的到来。

L.Malmqvist 和 Kristiansson(1984)研制出地气法 (Geogas)找隐伏金属矿床。20世纪80 年代初, 瑞典 Lund 大学物理系和布立登(Boliden Mineral) 公司合作,提出金属元素从地下深处以微气泡附 着气体形式上升到地表并在矿体上形成成矿元素 异常的思想,据此开始研究并使用一种新的“金 属气体”测量技术,即地气测量。他们在本国及 其它国家的 30 多个地区进行试验,发现地气异常 与矿化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并对地气迁移机制 也作了许多工作。
浅析国内外地球化学勘查 的研究现状、主要进展及 发展趋势
物探0901班 武孝 200911020121
(一)地球化学勘查的研究现状 1、国外地球化学勘查的研究现状
1798 年,B.M.谢维尔金提出了“矿物邻近 性”的概念。 1849 年德国 J.F.A.布莱绍普特揭示了矿物 共生组合的规律性,对推断铁帽和矿化露 头下部可能的矿化情况提供了依据。
3、国内外地球化学勘查的发展阶段

第一发展期(1950 年以前)。这时期,勘探者主要 依靠肉眼观察地表露头找矿,以土壤测量和水系 沉积测量为主要手段,对于土壤中的地球化学异 常,用探槽或浅井揭露矿体。人们这一阶段延续 的时间最长,找到的矿最多。据R.W.Boyle(1977) 统计,迄今为止,世界各地开采的矿床 80%以上 是在古人开采的基础上进行的。

地质地球化学调查

地质地球化学调查

地质地球化学调查地质地球化学是探讨地球内部构造和化学特征的科学研究领域,地质地球化学调查则是用科学手段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下资源、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调查和研究,以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提供依据。

我国的地质地球化学调查历史悠久,早在1921年,就有科学家开始对我国地质资源和地球化学进行了探讨。

而在20世纪50年代后,我国的地质地球化学调查逐渐规范化和专业化,各级政府也加强了对该领域的重视,从而推动了我国地质地球化学调查事业的发展。

地质地球化学调查的重要性地质地球化学调查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有利于资源开发。

通过对地质地球化学的调查,可以获取土地、矿产、水资源等相关信息,为资源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依据。

2. 有利于环境保护。

地质地球化学调查结果可以为环境的保护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污染源。

3. 有利于灾害防治。

地质地球化学调查结果可以预防和减轻灾害发生的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地球化学调查的方法地质地球化学调查的方法主要分为野外勘探和实验室检测两个方面。

野外勘探主要包括地质地形测量、地球化学野外勘探、地震勘探、地磁勘探、钻探勘探等。

而实验室检测主要是通过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化学、地球物理、矿物学等实验进行分析,以获得有关地质地球化学的信息。

地质地球化学调查的结果地质地球化学调查的结果包括地球化学固体、固液、气液体体、地热信息等数据,以及有关岩浆活动、地震活动、岩石变型、矿化作用、地质构造演化等方面的知识。

地质地球化学调查的应用地质地球化学调查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利用。

通过对土地及其属性的调查与研究,可以较好了解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肥力、耕作条件等土地资源特征,为后续的农业科学生产和用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矿产资源开发。

通过采集各种地球物质样品进行检测分析,获得各种矿产信息资料,为矿产资源的探测、勘探和开发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地球化学调查(1:50000和1:250000)样品化学成分分析-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地球化学调查(1:50000和1:250000)样品化学成分分析-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4.2
质量控制的内容
1、过程控制 (1)过程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和保 证。对试样分析全过程包括试样的制备、分 析方法的选择、分析人员对所采用的分析方 法的正确理解与工序流程的正确操作、试剂 的配制、标准溶液配制及校验、工作曲线的 绘制、空白试验、仪器的调试和校验、背景 的扣除和校正、原始记录的书写、数据的修 约和处理、工作环境等实施有效控制。
送样及样品包装要求: 样品编号应简单明确,每50个 号码编为一小批,每一小批中随机 留出4个空号位置,以备实验室在 分析前密码插入4个质量控制样品 (国家I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
送样质量60-300g。 样品应自然凉干、过筛、组 合后混匀,用牛皮纸袋或塑料瓶 盛装,外面再加套塑料袋。 牛皮纸袋上或塑料瓶应填写 图幅号和样品编号,在塑料袋与 样品袋之间或塑料瓶中应加放一 张填有相同图幅号和样品编号的 小纸标签。
式中: r-为分析校正曲线的斜率(即灵敏度)。
分析方法检出限的确定
凡能校正(或扣除)背景或减去空白 的分析方法按以上公式计算分析方法的 检出限。 凡不能校正(或扣除)背景或减去空 白的分析方法可以用X0+S0由工作曲线 上查出所对应的浓度或量;也可大致按 公式计算[CL =(X0+KS0)/r]。
1:50000区域 地球化学普查 0.03 1 0.0003 5 50 1 0.1
多目标地球 1:250000区域 化学调查 地球化学调查 0.02 1 0.0003 1 10 0.5 0.05 1.5 0.02 1 0.0003 5 50 0.5 0.1
各元素分析方法检出限要求
元 素 Cd Ce Cl Co Cr Cu F Ga
(2)实验室应结合具体工作特点, 编制分析全过程有效性的质量控制 程序和方案。

地球化学与地质调查解析地质调查中的化学方法

地球化学与地质调查解析地质调查中的化学方法

地球化学与地质调查解析地质调查中的化学方法地质调查是研究地质特征和地质过程的一种科学方法。

地球化学则是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和地球化学过程的学科。

在地质调查中,地球化学方法被广泛用于分析和解析地质现象。

本文将探讨地球化学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一、地球化学概述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和地球上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通过分析地球和地球物质的化学组成、地球化学循环以及地球化学过程,地球化学家可以推断出地球的演化历史以及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成分。

地球化学方法包括岩石和矿石化学分析、元素流行规律研究、同位素分析等。

二、地质调查中的化学方法地质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地质结构、研究地质历史和解析地质现象。

化学方法在地质调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分析地球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帮助研究人员揭示地质现象背后的机制。

1. 岩石和矿石化学分析地球化学分析仪器可以对岩石和矿石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通过测量样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可以了解地壳中不同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而推断出岩石形成的环境和过程。

此外,岩石和矿石的化学分析可以揭示它们的成分和性质,为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指导。

2. 元素流行规律研究地质调查中的化学方法还可以通过研究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揭示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历史。

不同元素的富集和分布特征可以反映地质过程的不同阶段和地质事件的发生。

例如,锆石中含有的放射性元素铀和钍的测定可以用于确定岩石和矿物的形成时代和地壳演化历史。

3. 同位素分析同位素分析是地球化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用于确定地质样品的起源和演化历史。

同位素是同一元素中原子核的不同形式,其相对丰度和比值可以用于确定样品的年代和过程。

例如,放射性同位素碳-14的测定可以用于确定有机物或古生物的年龄,而氢氧同位素比值则可以揭示水的来源和循环过程。

三、地球化学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案例地球化学方法在地质调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为几个典型案例:1. 水质调查地球化学方法可以用于分析水体中的溶解物质、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从而评估水质的好坏。

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地球化学勘查数据解释

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地球化学勘查数据解释

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地球化学勘查数据解释地球化学勘查是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矿区地表、地壳和地球各层进行采样分析,获取丰富的地球化学勘查数据,为矿产资源的评估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探讨地球化学勘查数据的解释方法和在矿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一、地球化学勘查数据解释的基本原则1. 元素含量解释元素含量是地球化学勘查中研究的重要对象。

对于矿物元素含量异常异常高或异常低的解释,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与矿化体相关的元素异常高或异常低,可能表明该地区存在矿产资源。

例如,黄金矿床通常与As、Ag、Hg等元素伴生,如果这些元素含量高于背景值,可能预示着黄金矿床的存在。

其次,地球化学勘查中常用的指数元素、比值元素对异常值的解释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Au/Cu比值常用于研究铜矿床,如果该比值较高,可能预示着铜矿床的存在。

最后,元素异常值的分布特征也需要被充分考虑。

如果异常值呈集中分布,可能与地质构造或矿化体的走向有关;如果异常值呈散乱分布,则可能与地质外因素有关。

2. 矿化类型解释地球化学勘查数据在解释矿化类型时,应结合地质背景和矿区特征进行分析。

矿物的地球化学勘查数据通常与矿化类型相关,常见的矿化类型包括硫化物矿床、氧化矿床、氢氧化物矿床等。

在解释矿化类型时,我们可以通过元素含量、元素相对比值、元素分布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3. 地质背景解释地球化学勘查数据的解释还需要考虑地质背景的因素。

根据不同的地质背景,矿化作用的类型和机制也有所区别。

因此,矿化过程中元素含量的异常值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

例如,硫化物矿床通常在还原环境下形成,硫、铜等元素含量较高;而氧化矿床则通常在氧化环境下形成,Cu、Pb、Zn等元素含量较高。

二、地球化学勘查数据解释的实例应用1. 硫化物型铜矿床解释在地球化学勘查数据中,铜的含量往往是解释硫化物型铜矿床的重要指标。

硫化物型铜矿床具有较高的Cu含量和较低的Fe含量。

因此,通过观察Cu/Fe比值,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地区是否存在硫化物型铜矿床。

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

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

FHZDZDQHX0001 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F-HZ-DZ-DQHX-0001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地球化学是研究化学元素在矿物、岩石、土壤、水和大气圈中的分布和含量以及这些元素在自然界的转移规律。

勘查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具体运用,目前地球化学调查已成为地质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化学调查主要采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水化学、生物(植被)、气体等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当前广泛应用的是岩石、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三种地球化学调查方法。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除内地和沿海地区外,地质工作程度较低。

内地和沿海地区除冲积平原和黄土覆盖区外,一般水系较发育,因此采用水系沉积物调查方法,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扫视大面积范围内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情况,从而发现潜在的矿化异常,取得区域地球化学填图和地质勘查效果。

边远地区由于地质条件较复杂,常根据不同地球化学景观,综合应用相适应的地球化学调查方法。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便于资料对比和元素地球化学拼图,常使用水系沉积物为主,岩石和土壤为辅的地球化学调查方法。

我国勘查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五十年代开始以土壤的1/20万金属量测量方式开展,由于剖面间距大(2km),对矿床的遥测能力差,而且元素受雨淋流失严重,再加上当时分析技术水平不高,因此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1978年地质矿产部确定在全国开展水系沉积物的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区域化探扫面),由于水系沉积物采样点的均匀布置及其形成特征,调查方式较能适应地质和表生环境条件的变化,可反映上游汇水盆地中元素的平均含量,再加上分析化学技术的进步,元素分析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有较大提高,因此地质效果较显著,特别是包含潜水的运移,对寻找隐伏矿体有明显效果。

在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全国发现了大量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通过筛选,选择有利地段开展1/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普查化探),缩小靶区,对异常进行验证和检查,直接取得地质找矿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化学调查
3.1地热资源勘查各阶段宜进行地球化学调查,采用多种地球化
学调查方法,包括地热流体特有组分(F、SiO2、B、H2S
等)调查分析、氡气测量等,确定地热异常分布范围。

3.2 具代表性的地热流体,宜采集地球化学样品,并适当采用
部分常温地下水、地表水及大气降水样品作为对照,分析
彼此的差异和关系。

样品采集方法、要求遵照本规范附录
B。

3.3 测定代表性地热流体,常温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降水中
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推断地热流体的成因与年龄。

3.4 计算地热流体中Na/K、CI/B、CI/F、CI/SiO2等组分的重量
克分于比率,并进行水岩平衡计算,分析地热流体中矿物
资源的来源及其形成的条件。

3.5 对地表岩石和地热钻井岩芯中的水热蚀变矿物进行取样鉴
定,分析推断地热活动特征及其演化历史。

3.6 地球化学调查图件比例尺与地质调查比例尺一致。

7.7.1地热流体与岩土试验分析
7.7.1 在地热勘查中,应系统采取水、气、岩土等样品进行分析
鉴定,获取热储及地热流体的有关参数,各类样品按下述
要求采取:
a) 地热流体全分析:各勘查阶段的全部地热井和代表性泉点
均应采取;
b) 气体分析:凡有气体逸出的地热井(泉)均应采取;中高
温地热井应采用井下压力采样器取样;
C) 微量元素、放射性元素(U、Ra、Rn)、毒性成分的分析:按
每个储层采样,预可行性勘查阶段各取(1-2)个,可行性勘查阶段各取(3-5)个,开采阶段各取(5-7)个;
d) 稳定同位素:可行性勘查阶段可取(1-2)个,开采阶段可
取(2-3)个;
e) 放射性同位素:可行性勘查阶段每层热储各取(3-5)个,
开采阶段每层热储各取(5-7)个;
f) 岩土分析样:采集典型热储和盖层岩样及包含水热蚀变的岩
土样品。

7.7.2 地热流体化学成分全分析项目包括:主要阴离子(HCO3-1、
CI-1、SO4-2、CO3-2)、阳离子(K+1、Na+1、Ca+2、Mg+2)、微量元素和特殊组分(F、Br、I、SiO2、B、H2S、AI、Pb、Cs、Fe、Mn、Li、Sr、Cu、Zu等)、放射性元素(U、Ra、Rn)及总a、总β放射性、PH值、溶解性总固体、硬度、耗氧量等。

对高温热田应增加Hg、As、Sb、Bi、的测试,对温泉和浅埋热储应视情况增加污染指标如酶、氰等的分析,并根据不同的用途增加相关分析项目。

7.73 同位素分析:一般测定稳定同位素D(H2、18O、34S)和放射
性同位素T(H3、14C)。

7.7.4 气体分析:应尽可能包括:H2S、CO2、O2、N2、CO、NH4、
CH4、He、Ar等。

7.7.5 岩、土分析鉴定:依据地热田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

a) 热储及代表性盖层的物理、水理性质测定。

项目包括:密
度、比热、热导率、渗透率、空隙率等;
b) 地层地质信息测定。

包括:同位素年龄、古地磁、微体古
生物、化石、孢粉、重矿物、岩石磨片与岩石化学等测定
和鉴定,确定其地层时代和岩性;
c) 岩石薄片鉴定水热蚀变矿物并研究其演化过程,如发现矿
物包体则可进行包体测温;
d) 测定岩石中铀、钍、钾-40放射性含量,计算产热量及形
成区域热异常的背景。

7.8 动态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