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技术方法培训

合集下载

土壤普查培训

土壤普查培训

土壤普查培训一、背景介绍土壤普查是指对土壤进行系统、科学的调查和研究,以获取土壤的基本信息和特征,为农业生产、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而土壤普查培训则是为了提高从事土壤普查工作人员的技能和水平,保证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准确、快速地完成任务。

二、培训内容1. 土壤基础知识:包括土壤形成与演化、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对不同类型土壤的认识。

2. 土壤采样方法:包括采样器具的选择与使用方法、采样点的选取原则与方法等。

3. 土壤分析技术:包括常规分析技术(如pH值测定、有机质含量测定等)和专业分析技术(如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等)。

4. 数据处理与报告撰写:包括数据整理与处理方法以及撰写标准化报告的要求。

三、培训方式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PPT或幻灯片等形式,将土壤普查的基础知识、采样方法、分析技术等内容进行系统性讲解。

2. 实践操作:在课程中设置实践环节,让学员亲自体验采样器具的使用方法、采样点的选取原则与方法等,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现场考察:组织学员前往实际土地上进行现场考察,了解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和区别,加深对土壤普查工作的认识。

四、培训对象1. 土壤普查人员:包括从事农业生产、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员。

2. 土地资源管理人员:包括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工作的专业人员。

五、培训效果评估1. 考试评估: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考试,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估学员掌握情况。

2. 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来了解学员对于培训内容和方式的满意度和反馈意见,以便改进培训质量。

六、结语通过对于土壤普查培训内容、方式、对象、效果评估等方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土壤普查培训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系统的培训,才能够提高专业技能和水平,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技术要求(全国培训)

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技术要求(全国培训)

19
(一)分县收集整理资料
5.农用地经济资料: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和成果分析 近3-5年单位面积耕、播、收的机械投入费用 单位面积的水、电、柴油等费用 单位面积的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费用 当地的劳动力价格、农产品运输费用和农产品价格等。 6.土地整治和其他建设项目等资料:更新分等因素属性值和评定增量包 耕地等别。 近几年各级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可研、设计和竣工验收资料 项目耕地等别评定资料。 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的设计、验收资料。 7.其他需要的资料 包括土壤普查、农业区划资料等。
原则上每个县、每种作物类型只有一个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 需要进行细化的,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方法:
(1)县内存在显著地形差异,不同地形区耕地平均海拔差异超过 500m,对作物生长季长度和产量水平有显著影响的,建议与耕作 制度细化同步进行。
(2)每个县细化原则上分为2个区,确实因地形多样,且不同地 形区均有大面积耕地的区县,最多划分为3个区。
样点调查; 揭示客观实际的调查结果; 工作量的体现(66万个图斑)。
22
(三)分县补充调查耕地分等基础数据
调查内容 分等因素属性值:要求通过剖面实地调查,无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收
集的最新资料获取,但要注明数据来源。 指定作物实际单产:近3-5年正常年景下的实际单产。 指定作物最大单产:利用系数。 农用地经济数据:经济系数。 调查资料整理与检验:筛选有效样点资料。 外业调查原始记录的文字、表格,整理成册,列入基础资料汇编、存
入档案。
附件1:耕地分等样点调查分析表; 附件2:挖取土壤剖面相关要求
23
(四)编制分等因素图和分等因素分值图
分等因素图: 确定分等因素后收集整理分等因素涉及的 相关专题图件及资料。 以土壤图或其他专题图为基础制作分等因 素图。 因素图的图斑是属性值相同的一个区域, 而不是以单个耕地图斑来表达。 分等因素图表达的是因素的原始值。

土壤普查 培训班

土壤普查 培训班

土壤普查培训班土壤普查培训班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土壤的健康状况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土壤的特征和质量,科学家们开展了土壤普查工作。

针对这一重要任务,土壤普查培训班应运而生,旨在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土壤普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培训内容土壤普查培训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土壤学基础知识:包括土壤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学员将通过讲座和实践操作,掌握土壤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

2.土壤采样技术:学员将学习如何正确采集土壤样品,包括采样点的选择、采样工具的使用以及采样方法的规范等。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员的采样技能和判断能力。

3.土壤分析方法:学员将学习土壤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掌握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技术。

培训班将提供实验室设备和实验室操作指导,使学员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分析方法。

4.土壤数据处理与分析:学员将学习土壤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包括数据清洗、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等。

通过实际案例的演练,培养学员的数据处理和解读能力。

5.土壤普查报告编写:学员将学习如何撰写土壤普查报告,包括报告的结构、内容和格式等。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员的报告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培训方式土壤普查培训班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包括学习讲座、实践操作和案例演练等。

1.学习讲座:通过专家的讲解,学员将了解土壤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讲座内容将涵盖土壤的形成过程、养分循环、生态功能等方面,帮助学员全面了解土壤的特征和功能。

2.实践操作:学员将亲自参与土壤采样和分析的实践操作。

培训班会提供必要的采样工具和实验室设备,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

通过实践操作,学员将学会如何正确采样和分析土壤样品。

3.案例演练:培训班将组织学员进行案例演练,模拟真实的土壤普查工作。

学员将根据给定的场景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撰写相应的普查报告。

通过案例演练,学员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培训目标土壤普查培训班的培训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专业人才:通过系统的培训,培养土壤普查工作所需的专业人才。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综合研究与成果表达ppt课件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综合研究与成果表达ppt课件

地质类图件:地质图、矿产图、水工环图件、 遥感影像图
第四纪地质图、 岩性图---最难找到
地貌分区图:平原、盆地、山地丘陵
特殊景观地貌----岩溶地貌(平原、峰丛、洼地)
元素表生地球化学次生富集作用非常显著
农业部门:土壤类型图,各类养分、土壤质地分布图、
农业生产概况--大宗农产品分布、产量、化肥种类及消耗量
3
28
三、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综合研究 不同控制单元中元素分布
2
4 5 3
29
30
31
32
元素(指标) Zn Ni Pb Cr V Cu Hg Cd Co P As Mn pH
MgO Se N I K2O CaO F S Corg B Mo
F1 .895 .862 .796 .728 .665 .658 .628 .612 .583 .555 .479 .374 .181 -.020 .340 .210 .481 -.243 .134 .096 .450 .216 .490 .303
价等。以服务于土地质量与生态管护和土地资源合理和永续
利用为宗旨,为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提供依据。
3
一、评价的目的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2016
评价遵循区域展开,逐步深入的原则。 1:25万多目标区域评价--了解全局 国家-省级1-2个点/km2 1:5万普查 市-县级 4-16个点/km2(广西9-10个) 1:1万详查 乡-镇级 20-36个点/km2 1:5千精查 村级 36-64个点/km2
主要目的是为国家、省、市、县等各级土地宏观管理和规 划提供地球化学依据,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服务。同时,在调 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促进科学合理施肥 及土壤污染治理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水样采集要求瞬时采样。采集前用采样点处水洗涤样瓶和塞盖2~ 3 次。根据测试指标不同,添加不同的保护剂:
原水
• 游离二氧化碳、pH值、CO32-、HCO3-、OH-、Cl-、SO42-、 NO2-、COD、NH4+、F、Br、I、总硬度、K、Na、Ca、 Mg、Mo、Se、B、Cr6+、固形物、灼烧残渣、灼烧减量
地貌类型
地面坡度(度) 常年降雨量
(毫米) 农田基础设施
水源条件
熟制
土壤类型 土壤结构* 耕层厚度(厘米)
第 一 次
施肥情况 第
(kg/亩/年) 二
* 次
名称 数量
名称 数量
采样人
第 三 名称 次 数量
第一种 第一种 第一种
地(市)名称 村组名称 地块名称 Y(公里网)
地形部位
田面坡度(度)
县(旗)名称 单元编号 地块位置 海拔高度(米) 通常地下水位
的同一作物使用统一编号; d)新鲜样品采集后,应立即装入聚乙烯塑料袋,扎紧袋口,以防水分蒸发; e)测定重金属的样品,尽量用不锈钢制品直接采取样品。
(米) 坡向
常年有效积温(℃)
常年无霜期(天)
排水能力 输水方式
典型种植制度
颜色
障碍因素*
采样深度(厘米)
肥料(有机肥与化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类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灌溉能力 灌溉方式 常年产量水平 (公斤/亩) 质地(手测) 侵蚀程度* 成土母质
第五种
第六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第五种
第六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第五种
价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 要的生态地球化学问 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土壤普查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土壤普查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土壤普查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我国疆域辽阔,各个地区环境差异大,导致各地区土壤环境性质不同,存在一定的不同,再加上土壤种类多,性质不同,构成了数量繁多、性质差异大的复杂土壤成分。

同时,我国的污染物形态复杂且呈现多样化形态,需要进一步提高土壤检测质量,要将土壤质量检测工作作为重点项目开展。

把控土壤监测质量控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合理可靠的保障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做好土壤检测的各个环节,保障环节衔接顺利。

而土壤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了保障所获得的数据有较高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可靠性。

一、土壤环境质量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开展土壤环境质量检测过程中,对各种新型土壤质量检测技术进行了有效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质量检测的精准度和效率,提高了土壤环境质量检测整体水平。

但是,在实际的土壤环境质量检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土壤环境质量检测工作的高质量、规范化开展,迫切需要相关检测单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为土壤环境质量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其一,土壤环境污染监测分析和调查方面系统管理缺乏完善性,无法利用相关的规定方法完善土壤监测质量把控环节。

其二,土壤环境修复规定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情况不匹配,无法为土壤监测质量把控工作提供可靠保证。

其三,污染原因模糊,解决土壤污染时方法与原因不匹配,无法有效解决污染问题。

其四,土壤境污染监测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资金投入力度有待提高。

二、对于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策略1.建立科学的土壤环境检测系统在土壤环境质量检测工作中,应根据当地土壤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地土壤的主要污染类型、工厂污染、农药的使用等,不能使用单一网格布点法。

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土壤信息库、土壤环境质量检测制度,进而实现相关部门对于当地土壤污染情况的准确控制。

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健全土壤基本情况检测制度,这样才能准确、有效的掌握土壤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

土壤环境污染一直是我国相关部门工作中比较薄弱的部分,而且现有的检测技术还有很多问题,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完善土壤环境检测网络,制定有效的土壤质量检测制度。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0.25~ 2
4 ~ 16
20 ~ 64
基本采样 密度 1
9
32
测量网m
1 000× 1 000 1 000× 500 500× 500 500× 250 500× 200 250× 250 200× 250 125× 200 125× 125
采样点数 /km 2 1 2 4 8 10 16 20 40 64
价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 要的生态地球化学问 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宏观状况,为各省(直
题,为土地利用规划、 为土地合理利用、基
辖市、自治区)主体功
农业经济区划、种植 本农田划分及名特优
能区划分、土地资源规 结构调整及生态环境 农产品种植、土壤配
划、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治理等提供依据。
方施肥、污染土壤治
展政策制定等提供依据。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 评价规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年3月
广义意义上的“土地”是指陆地系统中的土壤、生物、水、 大气和岩石等要素构成的地球表面的某一地段,包括土壤、 母岩、植被、地貌、水文及近地大气等多种因素的自然综 合体,其中土壤及其地下水是其物质核心部分。土地的狭 义定义,一般只指土壤和地下水两部分。土地是农业、林 业和牧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基本 场所。
大比例尺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可按照评价区实 际地块分布情况确定评价单元。
1:5万土地质量 地球化学评价
工作顺序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采样 密度范围与测网布设
工作 性质 国家与 流域
区域
地区
比例尺
1: 250 000
1: 50 000
1: 10 000 1: 5 000 1: 2 000
采样密度 范围

土壤普查宣传培训工作方案

土壤普查宣传培训工作方案

土壤普查宣传培训工作方案以下是一篇有关土壤普查宣传培训工作方案的范文,供参考:一、目标与任务为确保土壤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普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加强公众对土壤普查工作的认识和支持,本方案旨在制定全面的土壤普查宣传培训计划,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二、宣传培训内容1.土壤普查的重要性:宣传土壤普查对于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提高公众对土壤普查的重视程度。

2.土壤普查的基本知识: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分布规律、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健康与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帮助普查人员更好地理解土壤及其相关问题。

3.土壤普查的技术方法:培训普查人员掌握野外调查、样品采集、数据分析等普查技术方法,提高普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土壤普查的法律法规: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普查工作依法合规进行。

5.成功案例分享:邀请以往土壤普查工作的专家,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为普查人员提供实践参考。

三、宣传培训方式1.线上培训: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远程培训,方便普查人员随时随地学习。

2.线下培训:组织专题讲座、研讨会等现场教学活动,提高普查人员的实践能力和互动交流。

3.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海报、手册等资料,普及土壤普查知识,提高公众对土壤普查的认知度。

4.媒体宣传:利用新闻媒体、电视广播等渠道,宣传土壤普查工作的意义和进展,吸引更多人关注和支持。

四、实施步骤1.制定详细的宣传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时间安排等。

2.组建宣传培训团队,确定宣传培训人员,明确责任分工。

3.根据培训计划,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培训活动,确保培训效果。

4.定期对宣传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确保宣传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5.在普查工作期间,持续开展宣传培训活动,提高普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公众对土壤普查的认知度。

五、预期效果通过全面的宣传培训活动,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提高普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确保普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地貌: 样点应布设在沟 谷低洼地带、在 周围水土汇集的 区域。能够代表 着周围物质风化、 剥蚀、搬运、冲 积、沉淀下来形 查评价中还需土地利用现状:每一 个样品所获取的调查数据均要赋值于相应的土地 利用区块(图斑),因此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 下,样点布设不应跨图斑、或者离图斑边界太近。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 查技术标准方法培训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
工作技术方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郑国东 ·桂林 ·2017年12月
比例尺为1:1万-1:2000 乡镇-村组:详查评价 比例尺为1:5万 市-县:普查评价 比例尺为1:25万
国家-省:区域调查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岩石剖面测量 土壤垂向剖面测量
区域调查兼顾水底沉积物
1:50000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采样密度: 4-16样/Km2。如何确定最终密度,主要根据 经费和出资方需求。按理应该是地形条件越 复杂,地球化学空间变异越强的地方采样密 度越高,越是平坦(地球化学空间变异较弱) 的地方密度可以低一些。但如果政府本身只 关注耕地,那么即便耕地平坦,密度也应该 大些。
手 持 GPS
GPS坐标控制点
机 WGS84大地坐 (实测经纬度坐标) 西安80坐标系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
求 取 DX: 修 正 参 DY: 数 值 DZ:
计算公式程序运算
提 纲
一、土壤地球化学调查 二、大气干湿沉降物调查 三、灌溉水地球化学调查 四、农产品安全性调查 五、原始资料综合整理 六、三级质量管理体系
③ 野外定点及照相装备:手持GPS、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
④ 野外样品加工装备:尼龙网筛、吹风筒、毛刷、电子天平等 ; ⑤ 其它装备材料:油漆、牛皮纸、记号笔、铅笔、油性笔、手 套、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车辆等。
(2)采用部署要考虑时期: 先采集果园、林地、旱地等 样品,后采水田等
2、样品采集
1:10000 ~1:2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使 用相应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也可采用 调查区实际地块。当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斑 面积大于调查比例尺所规定的采样网格面积 时,且图斑内成土母质类型、土壤类型较多 时,应进行细分,分别评价。(当然也要考 虑使用方的需求)
归根到底就是需要考虑两点(一个原则) 一.网格化布设样品(保证样品均匀性), 网格化的精髓在于,拟定了基本采样密 度后,调查范围内按照方里网来统计, 每个网格的采样密度均应该达到要求, 而且格子内的样点布置是均匀分布; 二.充分考虑地形地貌、交通、生产生活现 状、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图斑)、 农业种植结构等因素(强调样品代表性 原则)
交通线路等:非城镇区的样点,布设点应距 公路、马路、居民点50-100米,防止此类样 品受点线状的污染源污染。
地形地貌是首要的, 地形地貌限制的情 况下,与图斑界线、 公路、马路的距离 能够充分考虑就行
样品编号
2、样品采集
(1)工具材料准备: ① 记录卡及登记表:土壤样品采集记录卡、土壤样品交接登记 表、采样小组日常自(互)检验收登记表、土壤样品初步加 工日常检查登记表、跟班检查登记表、野外质量检查登记表 、室内原始资料检查登记表、土壤样品野外初步加工检查验 收登记表、土壤样品野外加工质量检查记录表等; ② 采样装备:竹铲、工兵铲、洛阳铲、样袋、样瓶等;

问题一:对样点布设密度及网格化布点 理解不到位; 问题二:未充分考虑地形地貌、交通、 生产生活现状、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 型(图斑)、农业种植结构等因素
注意网格化得精髓是什么?
网格化布点 进行适当调整
布设置偏高、接近山脊的位置, 应布设在低洼的山沟中,特别 是小冲积扇形成的厚层土壤区
土地质量 地球化学 调查评价
灌溉水、饮 用水调查 大气干湿沉降调查
专项化肥调查
专项农作物及 其根系土调查
土壤有效态、重 金属形态分析
提 纲
一、土壤地球化学调查 二、大气干湿沉降物调查 三、灌溉水地球化学调查 四、农产品安全性调查 五、原始资料综合整理 六、三级质量管理体系
组织培训
GPS修正参数计算
“X”形采样方式示意图 样坑2 样坑1 样 坑2 样坑1 样坑3 “S”形采样方式示意图 样坑4
样坑3
样坑4
样坑5
S形
X形
分样点5
分样点5
分样点4
分样点1 GPS中心点 分样点4
分样点2
分样点1 GPS中心点
分样点2
分样点3
分样点3
山地丘陵区采样
农田区采样
城镇区采样
避开外来填土 避开绿化地带 选择小区大院( 学校、政府机关 、住宅小区、公 园等) 长时间不翻动
(3)基本流程:
GPS导航到 采样点 主样坑采集 连续土柱 存取主样点 GPS坐标 在样袋、牛 皮纸上写样 品编号
在附近明显 处做油漆标 记
填写样品采 集记录卡
绑好样袋并 套好聚乙烯 塑料袋
采集分样坑 连续土柱
拍照记录样品 特征和样品编 号,采样现场 和远景,油漆 标记。
(4)样点布置: 1:250000~1:50000调查,采集0~20cm土壤;1:10000~1:2000 调查时, 果园地采集毛根区,深度为0~60cm,其它土地类型采集0~20cm。 采集0~20cm土壤样时,多目标规定统一平缓地区100m范围内为3~5 个子样点,丘陵山区根据沟谷分布;其它调查:耕地每个样品由4~6 个分样点等份混合而成,林地每个样品由2~3个分样点等份混合而成 ,每个分样点的采土部位、深度及重量基本一致。 分样点空间布置按照采样地块(采样区)的形状来确定,呈 “S”形或 “X”形、棋盘形采集,各分样点之间的距离为20m~50m。 采集0~60cm的连续土柱时,原则上由2~3个子样等量混合组成,采用 困难区,混合子样数量可适当减少。
一、土壤地球化学调查

要点
野外采集
样点布设
加工管理
土壤样品采集一般要求在上茬作物成熟或收获以后,下茬作物尚未施用底肥 和种植以前,以反映采样地块的真实养分状况和供肥能力。
1、样点布设
1:25万多目标区 域地球化学调查
0~20cm
0 1 2 3 4 4 3
*
*
*
*
2 1
表层
150~200cm
0
深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