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模糊性与语用学研究
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规,因此高职学生的休闲质量和品位偏低。
2、应试教育下的休闲方式单调,休闲技能低下虽然现代教育倡导素质教育,我国应试教育的外壳,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寻求生活的意义。
学生们记得要上课、要考试、要实习、要竞赛,要去听各类学术讲座,却唯独忘记抽点空闲去思考、去发展兴趣、去寻求心灵的宁静与精神的成长。
鉴于各种客观原因,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休闲教育还未引起高度重视,仍处于"拓荒"阶段,对学生休闲能力、技能的培训,远远不足以让学生重视自己的休闲生活,基本的休闲技能和素质缺乏,只局限在学习范围之内。
当前学生头脑中的所谓的"休闲"的全部内容及生活几乎都离不了单一的主题和形式———学习。
这也与当前组织指导休闲教育不够有着较大的关联,以致他们的休闲生活,随心所欲,缺乏安排,带有明显的偶然性和随意性。
闲暇时间增加了,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使休闲时间的利用价值最大化?人们在寻求一种如何休闲的方法!而休闲教育就是教人从小就学会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时间,学会欣赏生命和生活、学会各种形式的查、学会对价值的判断、学会选择和规避问题的方法、学会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各种技能。
开设休闲有关课程,培养正确的休闲理念和休闲观,加强休闲的意识,提高休闲质量和休闲技能,培养专业的休闲教育人才,将休闲教育作为高职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片面的把休闲与学习对立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休闲质量和档次。
■参考文献[1]马惠娣.闲暇时间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06)[2]赵谦.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高职生休闲现状分析与休闲教育思考[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3]赵侠刘玉娟.通识教育视阈下大学生休闲教育[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张芳芳贺志波.培育大学生的科学休闲观[J]潍坊学院学报2012.(2)1.引言语言的模糊性和精确性互为条件依存在语言系统中。
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语用研究

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语用研究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在商务英语信函的交流中,语言的使用往往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和复杂的意图。
其中,模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在商务沟通中的运用及其语用效果一直备受语言学者和商务实践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语用研究,旨在揭示模糊语言在商务语境下的独特功能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business English letters, the use of language often carries rich information and complex intentions. Among them, fuzzy language, as a special linguistic phenomenon, has always been of great concern to linguists and business practitioners in terms of its application and pragmatic effects in business communicat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delve into the pragmatic research of vague language in business English letters, aiming to reveal the unique functions of vague language in business contexts and its importanc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本文将首先界定模糊语言的概念,并阐述其在商务语境下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接着,文章将分析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常见类型,如使用不确定的词汇、采用委婉的表达方式、借助模糊限制语等。
浅谈模糊语言的模糊性及其语用价值

浅谈模糊语言的模糊性及其语用价值作者:李林蔚来源:《知识文库》2016年第09期作为反映客观世界,表达思维结果的语言,必然存在模糊形式。
模糊语言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不容忽视的。
正确认识模糊语言的科学概念,特征,和使用价值,对我们研究语言使用语言具有重要意义。
模糊理论和模糊语言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控制论专家1965年在其发表的《模糊集》中提出的,他指出:“在现实物质世界所遇到的客体,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
”客体界限不精确,就必然使反映客体的词的意义出现模糊。
此后,通过语言学界的研究表明:形容词,概数词,程度副词和一部分时间名词,时间副词属于模糊词;受形容词,程度副词修饰或限制的短语也带有模糊性。
那到底什么是模糊语言呢?我们通俗地解释它,就是运用上述模糊词或模糊短语进行表达,其概念的内涵外延难以确定的语言。
另外,有的句子虽然表面上没有模糊词语出现,但句义模糊广泛,其外延也难以确定,这些句子也属模糊语言。
一、模糊语言的分类1、语音模糊从语言本身和实际语用方面我们可以将分为:语音模糊,这点主要体现在我们语言的口语中,因为无论哪种语言,其音素都是模糊的,我们无法用确定不变的规定来将每个音素的发音作硬性规定。
2、词义模糊我们知道,通常在描述客观事物的时候我们通常将词作为表达的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概括反映。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说:“一个词语具有一个或多或少的模糊的意义。
”这样的词语比比皆是,甚至对每个词语,无论是表达抽象概念或是具体概念的,我们都可用模糊性来分析它。
3、语句语义模糊这类的模糊性源于语词意义模糊,通常它要出现在一定的句法组合结构中,这种模糊性才体现出来。
比如,“那是玛丽的书。
”我们可以理解为“那是玛丽写的书”或“那是玛丽带来的书”或“那是玛丽学习的书”等等。
又如“Flying planes can be dangerous”可以解释为“开飞机可能有危险”或“开着的飞机可能有危险”。
从语用学角度看交际中的模糊语言

第5 期
总 53 1 期
令 式 的, 乐意 去采 纳 老师 的 建 议 。 更
在 这个 对 话 里 , 不 清 楚 D . m t 在 哪 里 , 向B A r i S h 他 求 的 情 境 下 , 师 使 用 模 糊 语 言 是 必 要 的 。 当 的使 用 模 糊 老 恰 助 。 幸 的是 , 也 不 确 定 D . m t 在 哪 里 。 为 了隐 藏 自 不 B r i S h 但 语 言 , 够 使 老 师 的教 学 得 到 更 好 的 回报 。 能 己的 不 确 定 , 就 使 用 了 i e …o … 的形 式 , 提 供 确 切 B et r r h 在 信 息 的情 况 下 也 减 少了 预期 的责 任 。 然而 , 对 于 D . m t A r i S h
a t r c a s fe l s .
在 语 音 , 汇 , 子及 会 话层 面 上举 例 分 析 旨在说 明 , 词 句 模 糊 语 言 在各 个 层 面上 都 能 够 被 有 意 地 使 用 。 语 言使 用 从 的 特 性 着 手 , 有 意 使 用 模 糊 语 言 的行 为 进 行 分 析 的 目的 对 就 在 于 : 示 人 们 在 交 际 中有 意 地 使 用 模 糊 语 言是 为 了实 揭 现 交 际 的 最 终 目的 。 确 切 来 说 , 个 目的 就 是 为 了顺 应 更 这
n tt ds o n c h ss t o o ic n e tt i e这个 话 语 的 表 达 带 有 模 糊 性 , 因
无 效 的。 这 种 情 况 下, 师 可 以用 到 模 糊 语 。 ’ f i, 在 老 I m ar d a
It i t . h nk e c
2 l 年2 0 1 月
模糊语言及其在语用中的积极作用

模糊语言及其在语用中的积极作用摘要:本文通过对模糊的定义,分析了模糊语形成的原因,并探讨了语用模糊在语言交际中的积极作用。
语用模糊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维持礼貌,增强交际的得体性和策略性,满足政治需求以及委婉的回避等方面。
语用模糊并非语用之目的,模糊只是手段而不是目标,语用模糊是为了实现语言交际目标的模糊。
关键字:模糊语言交际影响因素积极作用模糊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
所谓模糊语言,并不是指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易使人产生误解的语言。
恰恰相反,利用语义的模糊性,人们能准确地反映出生活中的模糊概念。
语言模糊现象俯拾皆是,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加以回避。
1. 模糊概念的界定说到模糊,在语言中随处可见,但并不阻碍人们交流。
模糊语存在的原因:1)客观事物本身界限不清晰,如“下午”、“晚上”的界限不清晰;2)交际情景作为辅助,人们没必要说得十分精准。
如你朋友来看你,要住十一天,你会说:“他要来住十来天”而不会说:“他要来住十一天”;3)利用模糊语言的例子在文学作品中不胜枚举,如脍炙人口的美丽诗句“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如果改用精确词“从别后,忆相逢,十五回魂梦与君同”,这不是太煞风景了吗?本文要讨论的语用模糊是人在交际中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有意地用模糊的语言阐述原本可以清楚表达的语义,来达到特定交际意图,广泛运用于各种语言及语体中。
2. 语用模糊的成因人们常说,说话要尽量准确、明了,这样才能提高交际的效率。
可人们说话为什么又会含糊其词、而又能互相理解并到达一定的语用效果呢?模糊语又为什么会形成呢?2.1 会话合作理论(Grice)与的礼貌原则(Leech)根据Grice 的理论,人们为了在交际中达到共同的目标,说话双方都应遵守数量、质量、方式和关联准则。
模糊看似违反了数量准则(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方式准则(话语简明清晰),但实际上是一种合作的表现,同时反映出人们有时为维护礼貌原则,会选择牺牲合作原则中的某些准则,因为如果没有友好作为前提,就不可能有效地交际。
《《绝望主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研究》

《《绝望主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研究》篇一一、引言《绝望主妇》是一部以家庭为背景的美国电视剧,通过刻画一系列性格迥异的主妇形象,展示了她们在生活困境中的挣扎与努力。
在这部作品中,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为角色提供了丰富的表达空间,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更为真实的观感体验。
本文将通过语用学的角度,对《绝望主妇》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使用原因、使用方式和影响等。
二、模糊限制语的界定及研究背景模糊限制语是语言学中的一个概念,指那些带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的词语或表达方式。
在《绝望主妇》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非常普遍,如“有点”、“可能”、“大概”等词语。
这些模糊限制语能够帮助角色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思想,使他们的表达更加生动、自然。
三、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原因1. 角色塑造: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语,角色可以更加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2. 表达策略:模糊限制语有助于说话者更加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语言更加婉转、委婉。
3. 情境需要:在《绝望主妇》中,家庭生活中的各种情境都需要角色使用模糊限制语来应对复杂的情感和人际关系。
四、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方式1. 词汇选择:在《绝望主妇》中,角色常常使用一些带有模糊性的词汇来限制自己的表达,如“一些”、“某些”、“差不多”等。
2. 句式结构:通过使用疑问句、转折句等句式结构,角色可以更加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使语言更加婉转、委婉。
3. 语境理解:在不同的语境下,同一模糊限制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和作用。
因此,理解角色使用的模糊限制语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
五、模糊限制语的影响1. 增强语言表现力: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语,角色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2. 促进情感交流:在家庭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使用模糊限制语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有助于促进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3. 体现文化特征:《绝望主妇》作为一部美国电视剧,其中所使用的模糊限制语也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特点,如重视个人情感、注重家庭关系等。
语言、言语及模糊语义

研究证明,语言并不全是精确的,模糊语言大量存在于现实的生活中,它具有积极意义,也具有消极意义。
可在通常情况下,人们的交际并没有因为语言的模糊性而受到太大的影响,这其中语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语言学基本的理论入手,循序渐进地探讨语言模糊性与语境的关系。
一、由语言和言语之分看语义和语用的区别毕业论文由毕业论文网 搜集整理于期刊及共享论文网络。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的绪论中提出了语言和言语两大语言学的分支,即“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
为人类打开了了现代语言学的大门。
国内的语言学者通常把语言定义为“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存在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是言语的工具,而言语则是对工具的运用和运用的结果,通俗地说,就是说话和所说的话。
因此,语言和言语也就被赋予了静态和动态的意义。
但是语言与言语并非完全独立的。
索绪尔尽管提出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两个概念,并称之为“第一条分叉路”,但这绝对不是说语言和言语之间毫无关系。
事实上它们紧密相连而且互为前提:要使言语为人所理解并产生它的一切效果,就必须有语言,要使语言能够生成意义,也必须有言语。
例如“我还没有拿笔”这句话,如果没有这句话的五个词的音和形,即语音和词,我们就无法开展言语活动。
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言语事实总是先发生的,因此言语促使语言演变。
由此可见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
索绪尔明确提出了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的“第一条分叉路”理论之后,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出现了语言义和言语义的分叉——静态语言系统中的语言所具有的意义内容称为语言义,动态语言系统中的语言所具有的意义则称为言语义。
从两者的相关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言语义是语言义的个别体现和具体运用,它是语言义的具体存在形式,即语言义源于言语义,因此言语意义是第一性的,具有相对的动态性;语言义是从言语意义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第二性的,从发展的角度看具有相对的静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语义不断地从言语意义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语用学:语用模糊浅析

语⽤学:语⽤模糊浅析 引⾔ ⾃从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L.A.Zadeh)1965年在《信息与控制》杂志上提出了著名的模糊理论,使“模糊集”成为⼀个科学术语以来,就诞⽣了⼀系列模糊学的边缘学科。
语⾔的模糊性研究以及模糊语⾔学的研究也就应运⽽⽣了。
国内从伍铁平先⽣的论著和论⽂开始,就兴起了对模糊语⾔研究的热潮,随着研究的深⼊,⼈们普遍认为这种局限于语义模糊的研究已经不能解决复杂的语⾔世界和⾔语交际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们认为⾮常有必要把语境考虑到模糊语⾔的研究范围之内,由此,对语⽤模糊的研究势在必⾏。
本⽂试图从宏观的⾓度对语⽤模糊的术语界定,产⽣原因以及功能问题进⾏分析和探讨,以期推动对语⽤模糊现象的进⼀步深⼊研究。
1.语⽤模糊的术语界定 “语⽤模糊”这个术语最早是七⼋⼗年代由利奇(cf.Leech1977);布朗和列⽂森(Brown&Levinson1978[1987])提出来的。
90年代,国内外的学者们对语⽤模糊的界定,以及与语法歧义的对⽐进⾏了较系统的研究。
⽽学术界对语⽤模糊的术语和概念⼀直存在争议(俞东明1997;张乔1998)。
如俞东明(1997)沿袭了托马斯(J.Thomas1995)的定义:语⽤模糊(Vagueness)是指说话⼈在特定的语境或上下⽂中使⽤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同时表达数种⾔外⾏为或⾔外之⼒这类现象。
⽽从Kempson(1977)的Vagueness发展⽽来的何⾃然则⽤语⽤含糊统指约略,模糊,笼统,两可,含混,暗喻,弱陈,反讽,夸张等。
他认为语⽤含糊是指“从语⾔的使⽤和理解的⾓度谈语⾔的不确定性”。
他不但要研究看似是词汇,实际上是话语中的“模糊限制语”(hedge),还包括那些被不少⼈认为是“语义模糊”,⽽实际上是语⽤模糊的现象。
综观以上两派对于“语⽤模糊”的界定。
俞认为何⾃然⽤pragmaticvagueness,实际上是指语义模糊(vagueness)和模糊限制语(hedges),前者属于语义学的研究范畴,⽽后者主要是模糊语⾔学的研究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 稿 日期 :0 60- 6 20 — 12
作者简介; 吴
勇 (9 2 )男 , 1 7 一 , 四川 沐川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 院讲师 , 文学硕 士。
维普资讯
3 6
佛 山科 学技 术学 院学 报( 会科 学版 ) 社
第2 4卷
念 既可 能 是精 确 的 , 可 能 是模 糊 的 。如 多少 、 又 快
语 言 模糊 性概 述
语 言模 糊 性 源 来 已 久 , 直 到 上世 纪初 , 有 但 才 学 者对此 现象进 行科 学研 究 。 特别是 1 6 年 , 国 95 美 言 各层 面的模 糊现 象研 究 。所谓模 糊性 , 是指 自然 语 言 中一 个词或 概 念所 指范 围 的不 确定性 , 是 由 它
映 , 概括 范 围 往往 是 逐 渐过 渡 而非 突然 改 变 的。 其
连 续 的、 糊 不定 的语 言值 之 上 。 [7 模 ”1。 ]可见 , 言模 语
模 糊特 征及其 根源 , 然后 从语 用学 的诞 生 和发 展历
如事物 的形状 、 色 、 量 、 颜 数 方位 、 动 , 运 乃至人 的情 现 了两极 对立 的不 充分 性 。其 次 , 模糊语 言 表现 为 精确也 就没有 模糊 。反映 在语 言 中, 同一 词语 或概
中图 分 类 号 : HO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80 8 2 0 ) 20 3—4 1 0— 1X(0 6 0— 050
长期 以来 , 人们一 直 强调语 言运用 必须 条理 清 楚, 意思 准确 , 有丝 毫 的模 糊 和歧义 。 希腊哲 学 没 古
的本质特 征和永 久 主题 。
一
、
家 亚里士 多德 就说过 :语 言 的准 确性 , “ 是优 良风 格
的基础 。 但实 际上 , ” 客观 世界 和人 类思 维 固有 的模 糊 属性决 定 了 自然语 言 的模糊 性 , 并体 现在 语 言各 语 言来适 应不 同 的交际 需要 。作 为一 种客 观现 象 , 模糊性 既是语 言 的一 大 局 限 , 是其 一大 优势 。这 又
No 2 Vo . 4 . 12
M ar. 2 O O 6
语 言模糊性与语 用学研究
吴 勇
( 山科学技术学院 英语系, 佛 广东 佛 山 5 8 0 ) 2 0 0 摘 要: 模糊性是 自然语言的根本属性 , 它源 于客观世界、 类认知和社会交 际等 因素的模 糊性。回顾语用 学的 人
语用 学研 究 离 不开 两个 基本 概念 , 即意义 和 语 的模糊 特征外 , 语音/ 音位 、 句法结 构、 语篇 等各层 境 。语 用 学 的诞 生 是 语 义 研究 的 拓展 和 延 伸 的 结 次也都有模糊性。这些层面的模糊性一旦进入交 果 , 因此 , 用 学 实质 上 是对 意义 的研 究 , 语 而且 是 对 际 , 往 引起 动 态 的 语用 模 糊 , 而 成 为一 种 交 际 具 体 语境 意义 的 研究 。在语用 学 崛起 之前 , 构 主 往 从 结 策 略 , 目的是 使 语 言生 动形 象 , 其 富有 弹性 , 助 于 义 语 言学 不注 重 意义 的研究 。 有 自从 “ 乔姆 斯基 革命 ”
维普资讯
第 2 4卷第 2 期
2006年 3月
佛 山科 学技 术 学 院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n lo s a ie st S ca ce c io ) o r a f Fo h n Unv r i y( o ilS in eEdt n i
学 科理 论建构 。从本 质 上讲 , 语用 学 就是 围绕语 言 意 义 的模糊 性 展开 的 , 将模 糊 意义 在不 同语境 中 是 进 行假设 和确定 。另 外 , 语用 分 析方法 主要 是依 靠
模 糊逻辑 , 正如 L eh所 说 , 语用 描述 只 能建立 在 ec “
渡 。[5 词 汇 、 义 是 人 们 对 客 观 事 物 的 概 括 反 ”2。 ] 语
慢 、 浅等概 念 完全 可 以 因人就是 围绕语 言 的模 糊 意义 而展
开的。
同的看 法 , 而表 现 出 十足 的相对 性 。 三 , 从 第 模糊 性
1 语言模 糊 性是 语 用学研 究 的原 动力 .
体现在语言各层面 除 了词汇 、 语义层面具有典型
1语 言 模 糊 性 的 基 本 特 征 .
. ae . 层面。 另外 , 言语 交际 中 , 们有 时故意 使用模 糊 学 者 I A Z d h提 出的模糊 理论加 深 了人们 对语 在 人
两 方 面 因素 为研 究 语 言意 义 及其 使 用 的语 用 学 研 客 观世界 和人类 认识 的模糊 性决定 的。
诞 生 和 发 展 历 程 , 言 模 糊 性 与语 用 学 之 间 有 着 密切 关 系 : 言 模 糊 性 为语 用 学研 究 提供 了广 阔 空 问 , 语 用 学 语 语 为
的崛起创造 了条件和起 了推 动作 用. 而语用学研 究的实质是 对语 言模 糊意义 的研 究。 关键词 : 言模 糊性 ; 语 意义研 究; 语用学
究 提 供 了广 阔空 间 , 为语 用 学 的诞 生创 造 了条件 ,
并 决定 了语用 学 的 目的 、 对象 、 围 、 范 方法 等一 系列
模糊 性 首 先 表 现 为词语 或 概 念 在范 畴 划分 上
的亦此亦 彼性 。 格斯 指出 , 一切差 异都在 中间 阶 恩 “ 段 融 合 , 切 对 立 都 经 过 中 间 环 节 而 互 相 过 一
糊 性 在语用 分 析 中的重要 性 。 本文 首先 阐明语 言的 感 、 念 、 观 思想 等 概 念 , 存 在 中间 过 渡状 态 , 体 都 这
程 来 阐述语 用 学与语 言 模糊 性 的关 系 , 旨在说 明语 模 糊 与精 确 的 相对 性 : 有 模糊 就 没 有精 确 , 有 没 没 言模糊 性是语 用学 产生 的原 动力 , 决定 了语用 学 它